镜筒和包括镜筒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30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筒和包括镜筒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防护器叶片的镜筒(lens barrel),所述防护器叶片被构造为开闭摄影透镜的前表面并且安装于比如照相机(camera)等摄像设备(imaging apparatus) 以保护摄影透镜。
背景技术
在携带照相机时使镜筒紧凑地缩回而在使用照相机时使镜筒伸出以使摄影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的可伸缩镜头照相机中,已经提出了如下的各种镜头防护器机构当镜筒处于缩回位置时,防护器叶片覆盖透镜的前表面;当使用照相机时,防护器叶片从透镜的前表面退避。在这样的防护器机构中,构成防护器的防护器叶片的数目能够根据光学系统的有效光路范围和镜筒的直径来选择以有效覆盖透镜的前表面。这是因为对能够收纳在由镜筒的直径与光学系统的有效光路范围之间的差所限定的叶片收纳部的叶片的尺寸存在限制。因此,关于具有相同直径的镜筒,光学系统的有效光路范围越大,越需要更多数目的防护器叶片。因此,通常,设置具有左右点对称关系的一对防护器叶片并且每个防护器叶片覆盖光学系统的有效光路范围的一半。但是,使用者趋于要求高倍率化和广角端处的短焦距化的变焦镜头。由此,显著地扩大了透镜的前表面的有效光路范围以及由防护器所占据的在光轴方向上的空间中的光路范围。尽管构成防护器的叶片的数目增加以满足该要求,但由于叶片数目增加,防护器可能会在光轴方向上变厚。由此,在光轴方向上的空间中,使有效光路变宽,并且可能会使叶片收纳部变窄。结果,可能会降低使叶片数目增加的效果,从而可能会使光轴方向上的防护器用空间极大地变厚。因此,作为短焦距的广角系统的镜头用的防护器,日本特开2007-102086号公报论述了防护器薄型化和小型化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07-102086号公报论述的技术中,移动量最大的叶片被布置成最靠近摄影透镜并且第二叶片在第二叶片的闭合侧和打开侧设置有将被移动量最大的叶片推动的一对传递部。另外,第三叶片在第三叶片的闭合侧和打开侧设置有将被第二叶片推动的一对传递部。而且,移动量最大的叶片和第三叶片均由金属片材形成以薄型化。而且,作为传递部,移动量最大的叶片设置有直立弯曲部,该直立弯曲部沿光轴方向朝向透镜弯曲。另外,第三叶片设置有直立弯曲部,该直立弯曲部沿光轴方向朝向透镜 (朝向摄像面)弯曲。因此,由于传递部由直立弯曲部形成,所以第二叶片形成为由塑料成型的部件并且形成为略厚。
这是因为沿着光轴方向朝向透镜(朝向摄像面)弯曲的直立弯曲部被设置于移动量最大的叶片或者被设置于第三叶片。由此,因为担心当直立弯曲部经过透镜时透镜可能被刮伤,所以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直立弯曲部未被设置在与透镜前表面重叠的范围中。因此,在日本特开2007-102086号公报论述的技术中,第二叶片由塑料成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镜筒,其包括透镜筒,所述透镜筒被构造为保持透镜; 防护器驱动构件,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被构造为通过所述透镜筒在拍摄待机状态与缩回状态之间的切换而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移动;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所述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中的各第一防护器叶片均包括叶片部,并且所述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被构造为与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连动地开闭;和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所述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中的各第二防护器叶片均包括叶片部和接合部,在从被摄体侧观察时所述接合部位于所述透镜的外侧,并且所述接合部比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所述叶片部接近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 所述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被构造为通过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之间的接触而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照相机,其包括以上所述的镜筒。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防护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防护器的完全闭合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防护器的开始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防护器的完全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防护器驱动弹簧的加载量的变化的图。图6是示出防护器叶片的具体图。图7是示出另一弹簧挂接方法的图。图8的(A)、⑶和(C)是示出防护器叶片的运动的具体图。图9是示出防护器叶片用的保持止动件的图。图10A、图10B、图10C、图IOD和图IOE是示出三个防护器叶片的图。图11是示出防护器机构的顶端部和中心部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参考图I、图2、图3和图4,将示意性地说明被组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防护器机构。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防护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防护器的完全闭合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防护器的开始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防护器的完全打开状态的主视图。透镜筒(lens tube) 3包括防护器机构并且当透镜筒 3从缩回状态切换到拍摄待机状态时透镜筒3位于镜筒的前端。透镜筒3被构造为在拍摄待机状态与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图4示出了当透镜筒3位于拍摄待机状态时防护器的状态。 防护器机构被安装于透镜筒3的前端(被摄体侧)。摄影透镜4是构成变焦镜头的透镜组中的一个透镜,并且是位于最前侧处的透镜。图像传感器(未示出)被布置于构成变焦镜头的透镜组的后侧。透镜筒3保持摄影透镜4,并且透镜筒3被构造为能与摄影透镜4 一起沿光轴方向I缩回和伸出。透镜筒3设有转轴3a和止动件3b,转轴3a形成为防护器叶片7和8的转轴,防护器叶片7和8构成防护器机构,止动件3b经由防护器叶片8限制防护器叶片7在打开方向上的转动。止动件3b还用作防护器盖固定构件9用的贴附部位,防护器盖固定构件9由双面粘接带形成,用于将防护器盖10固定于透镜筒3。透镜筒3设有贴附部位3c,贴附部位3c用于防护器盖固定构件9而不用作止动件。在图I所示的防护器盖固定构件9中,在将粘接层9a和9a附着到透镜筒3之后,移除衬纸部(mountportion)9b而留下粘接层9a。使用衬纸部9b使得贴附操作性令人满意并且准确地保持粘接层9a的位置。直进筒2限制透镜筒3的转动并且被布置在透镜筒3的内侧。根据透镜筒3在缩回状态与拍摄待机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透镜筒3相对于直进筒2在光轴方向I上相对移动。在拍摄待机状态中,透镜筒3相对于直进筒2伸出,从而使两者间的距离变宽。在缩回状态中,透镜筒3相对于直进筒2缩回,从而使两者间的距离变窄。直进筒2设有凸轮面2a,凸轮面2a被构造为闭合防护器。透镜筒3的前端设有被枢轴支撑从而能转动的防护器叶片7和8、驱动防护器叶片7和8的防护器驱动构件5、以及形成有摄影用开口 IOa的防护器盖10。当透镜筒3处于缩回状态时,防护器叶片7和8 覆盖摄影用开口 IOa以保护摄影透镜4。防护器盖10通过防护器盖固定构件9被粘合并固定到透镜筒3。防护器驱动构件 5由透镜筒3支撑以能相对于透镜筒3绕光轴相对转动。防护器驱动构件5设有凸轮面5a,凸轮面5a被构造成能被直进筒2的凸轮面2a 推动以闭合防护器。防护器驱动构件5设置有轨道5e,轨道5e允许防护器叶片7以防护器叶片7的背面不与摄影透镜4接触的方式转动。防护器驱动构件5设有在径向上延伸的弹簧挂接部5d。由于弹簧挂接部5d的臂在径向上延伸,从而能够稳定地控制防护器驱动构件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一端被置于弹簧挂接部5d。弹簧挂接部5d位于比设置于防护器叶片7的弹簧挂接部略低的位置,使得防护器驱动弹簧6被略倾斜地挂接。 在防护器打开弹簧被用在防护器驱动构件5与透镜筒3之间的情况中,防护器驱动弹簧6 被用作叶片闭合弹簧。在本情况中,防护器驱动弹簧6可以设置在透镜筒3与防护器叶片 7之间,以闭合防护器叶片7和8。在介于叶片之间的异物所引起的异常操作被除了防护器驱动构件5和防护器叶片7以外的部分吸收的情况中,防护器驱动构件5和防护器叶片7可以通过齿轮接合形式或者直接接合形式相互接合,而不使用比如轴和长孔等吸收机构。防护器叶片7是被布置成最接近摄影透镜4并且具有最大移动量的叶片,并且防护器叶片7由金属薄片形成。在图6中具体示出防护器叶片7和8。一对防护器叶片7均设置有平面的支撑部 7c,支撑部7c具有用于将防护器叶片7安装到透镜筒3的转轴3a的转动孔7b。支撑部7c 是在摄影透镜4的外形的外侧转动的部分并且当从侧面观察时位于与摄影透镜4重叠的位置处。防护器叶片7还设置有台阶部7d,台阶部7d在与支撑部7c垂直的方向上直立弯曲。 台阶部7d也是在摄影透镜4的外形的外侧转动的部分。台阶部7d与叶片部7e连接,叶片部7e在包括摄影透镜4的前侧的区域中转动。 叶片部7e是与支撑部7c平行的平面。由于设置有台阶部7d,所以能够在不增大光轴方向上的厚度的情况下透镜筒3的转轴3a能够进入支撑部7c的转动孔7b。由此,即使当防护器盖10由于冲击等而浮动并且防护器叶片7在与转轴3a脱离的脱离方向上轻微浮动时, 也不易于发生防护器叶片7从轴脱落的情形。叶片部7e的背面在被设置于防护器驱动构件5的轨道5e上滑动。由于该背面在轨道5e上滑动,所以防护器叶片7的叶片部7e的背面能够以不与摄影透镜4接触的方式转动。叶片部7e设置有保持相对于防护器叶片8的间隙的滑动部7f和7g。滑动部7g 用作防护器叶片7的顶端用的闭合驱动部。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位于隔着摄影透镜4与转动孔7b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并且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位于不与摄影透镜4重叠的位置处。由此,滑动部7g位于在光轴方向上与摄影透镜4重叠的位置处。当防护器叶片7 进行闭合操作时,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通过推动防护器叶片8的一部分而在闭合方向上驱动防护器叶片8。另外,防护器叶片7设置有打开驱动部7h,打开驱动部7h通过推动防护器叶片8 的一部分而在打开方向上驱动防护器叶片8。打开驱动部7h是叶片部7e的边缘的一部分。钩7a的弯曲部从支撑部7c的一部分突出。钩7a是用于安装防护器驱动弹簧6 的钩。钩7a被弯曲比直角大的角度并且形成为使得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安装部紧密且稳定地接触支撑部7c的背面。再参考图1,在防护器叶片7和防护器驱动构件5之间设置拉伸螺旋弹簧作为防护器驱动弹簧6。防护器驱动弹簧6在防护器叶片7与防护器驱动构件5接触的方向上对防护器叶片7施力,使得防护器驱动构件5的转动与防护器叶片7的开闭操作连动。防护器叶片8是第二叶片并且被布置于防护器叶片7。防护器叶片8在其闭合侧和打开侧设置有将被防护器叶片7推动的一对传递部。由此,当防护器叶片7闭合时,防护器叶片8也闭合。当防护器叶片7打开时,防护器叶片8也打开。此外,像防护器叶片7那样,防护器叶片8也由金属薄片形成。再参考图6,将具体说明防护器叶片8。一对防护器叶片8均设置有平面的支撑部 8c,支撑部8c具有用以将防护器叶片8安装到透镜筒3的转轴3a的转动孔8b。支撑部Sc是在摄影透镜4的外形的外侧转动的部分,并且当从侧面观察时位于与摄影透镜4重叠的位置处。防护器叶片8还设置有台阶部8d,台阶部8d在与支撑部Sc垂直的方向上直立弯曲。台阶部8d也在摄影透镜4的外形的外侧转动。台阶部8d与叶片部Se连接,叶片部Se在包括摄影透镜4的前侧的区域中转动。 叶片部Se是与支撑部Sc平行的平面。叶片部Se的背面在设置于防护器叶片7的滑动部
77f和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上滑动。由于在滑动部7g上的滑动动作,防护器叶片8 的叶片部Se的背面以不与防护器叶片7的叶片部7e接触的方式转动,从而在叶片部7e上不形成任何刮痕。叶片部Se设置有滑动部8f,滑动部8f保持相对于防护器盖10的间隙。另外,在防护器叶片8的顶端,当从被摄体侧(待被摄影的被摄体所在侧)观察时,接收闭合驱动力的闭合接合部Sg位于摄影透镜4的外侧。闭合接合部Sg位于从叶片部Se朝向防护器叶片7弯曲的位置处。闭合接合部Sg被弯折90°以上且小于180°的角度。保持部8h形成为从闭合接合部Sg连续。闭合接合部Sg是平面部,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与该平面部接触。保持部8h位于从闭合接合部8g进一步弯曲的位置处。保持部8h从叶片部8e以 V形形状弯曲。闭合接合部Sg、保持部8h和叶片部Se形成V形形状,使得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被保持并且防护器叶片7不拍动(flap)。因此,当防护器叶片8处于闭合位置时,能够阻止防护器叶片7的顶端在光轴方向上摆动。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闭合接合部 Sg和保持部8h位于不与摄影透镜4重叠的位置处,并且被布置在隔着摄影透镜4与转动孔8b所在侧相反的一侧。当防护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在投影面上观察时闭合接合部Sg和保持部8h与另一防护器叶片8的支撑部8c重叠。当防护器叶片7进行闭合操作时,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推动防护器叶片8 的闭合接合部Sg以在闭合方向上驱动防护器叶片8。同时,以V形形状弯曲的保持部8h使防护器叶片7的摆动停止。由于保持部8h 以V形形状开口,所以防护器叶片8可靠地卡住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使得不发生偏移。叶片部8e的后端设置有防护器叶片8的打开接合部8i。打开接合部8i从叶片部8e 以直角弯曲,并且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打开接合部Si的操作范围不与摄影透镜4重叠。当防护器叶片7打开时,打开驱动部7h通过推动防护器叶片8的打开接合部Si 而在打开方向上驱动防护器叶片8。防止防护器叶片8的拍动的保持止动件8j从防护器叶片8的支撑部Sc突出,并且滑动部8f被设置成保持相对于防护器盖10的间隙。这里,再参考图1,防护器驱动构件5的在防护器叶片7打开以进入拍摄待机状态时的相位被称为“防护器打开相位”。另外,防护器驱动构件5的在透镜筒3缩回以闭合防护器叶片7时的相位被称为“防护器闭合相位”。由于防护器驱动构件5和直进筒2相应地设置有凸轮面5a和凸轮面2a,所以,当透镜筒3缩回时,凸轮面2a和凸轮面5a相互接触,并且防护器驱动构件5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被强制转动同时对防护器驱动弹簧6加载。当防护器驱动构件5转动至“防护器闭合相位”时,防护器叶片7和防护器叶片8闭合。当透镜筒3伸出时,已经相互接触的凸轮面2a和凸轮面5a分离,并且防护器驱动构件5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转动同时解除对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加载。当防护器驱动构件5转动至“防护器打开相位”时,防护器叶片7和防护器叶片8打开。防护器驱动构件5设置有在径向上延伸的弹簧挂接部5d。由于弹簧挂接部5d的臂在径向上延伸,从而能够稳定地控制防护器驱动构件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一端被置于弹簧挂接部5d。接着,参考图I和图2至图5,将描述防护器的操作以及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加载量。另外,在图2至图4中,所呈现的是防护器叶片8被移除以具体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当透镜筒3处于缩回状态时防护器的完全闭合状态的主视图。在图2中,通过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拉伸而在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对防护器叶片 7施力。在缩回状态中,防护器叶片7通过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施力而被保持在闭合状态。另外,通过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拉伸而在图I所示的箭头B所示的转动方向上对防护器驱动构件5施力。在缩回状态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的转动被形成于直进筒2的凸轮面2a的动作限制。此时,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加载量变成图5所示的完全闭合状态下的值。图3是示出透镜筒3略微伸出使得防护器叶片7开始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在本状态中,由于防护器驱动构件5和直进筒2相比于缩回状态相对移动,所以防护器驱动构件 5通过直进筒2的凸轮面2a而在图I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略微转动,并且在接触部5b 处与防护器叶片7接触。此时,与图5所示的完全闭合状态相比,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加载量减小。图4是示出透镜筒3进一步伸出使得防护器叶片7完全打开的状态的主视图。在本状态中,防护器驱动构件5的凸轮面5a与直进筒2的凸轮面2a完全分离。因此,防护器驱动构件5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进一步转动,使得防护器驱动构件5进入“防护器打开相位”并且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加载量变成图5所示的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值。尽管在防护器驱动构件5的接触部5b处沿打开方向推动防护器叶片7,但是防护器叶片7的顶端与设置于透镜筒3的止动件3b接触,从而限制防护器叶片7在打开方向上的转动。这里,将参考图7描述另一弹簧挂接方法。如图7所示,防护器叶片14的转轴14c与设置于防护器叶片14的用于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钩14a在径向上具有距离L4。因此,转动力绕转轴14c被施加到防护器叶片14, 而镜筒的直径由于设置在径向上的距离L4而增大。另外,当使距离L4短以减小镜筒的直径时,难以有效地将转动力施加到防护器叶片14。因此,可以在防护器驱动弹簧6中设置拐点6a,从而强制地使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力在图2至图4中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施加。防护器驱动弹簧6具有拐点6a的形状被设置于防护器驱动构件5,但是可以使用任意位置和任意部件,只要防护器驱动弹簧6可以具有拐点6a。另外,作为将拐点6a设置到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方法,防护器驱动构件5设置有半圆形的突起5c。但是,可以使用任意方法和任意形状,只要防护器驱动弹簧6可以具有拐点6a。这里,在防护器叶片7的开闭操作期间,防护器驱动弹簧6通常与设置于防护器驱动构件5的突起5c接触。为此,由于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力可以被有效地指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而与防护器叶片7的开闭操作无关,所以可以稳定防护器叶片7的开闭操作。另外, 由于即使当转轴3a与钩7a之间在径向上不存在距离时也可以在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有效地施加力,所以能够缩小镜筒直径并且能够使镜筒小型化。接着,参考图8的㈧、⑶和(C),将描述防护器的叶片的运动。图8的㈧是示出防护器闭合的状态的图,图8的(B)是示出防护器开始打开的状态的图,图8的(C)是示出防护器打开的状态的图。
在图8的㈧中,防护器闭合,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推闭合接合部Sg使得防护器叶片7和防护器叶片8两者均处于闭合位置。于是,保持部8h以及从叶片部Se向下弯曲的闭合接合部Sg位于另一对防护器叶片7、8的支撑部7c、8c所在的位置。向下弯曲部被布置于与摄影透镜4间隔开的位置并且位于防护器叶片8的、摄影透镜4所在侧的上方。因此,该接合部可以被充分卡住,并且可以有利地保持防护器的薄的厚度和镜筒的小的直径。图11是示出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闭合接合部Sg、保持部 8h、以及相对的防护器叶片7和8的支撑部7c和支撑部Sc的放大图。在图8的⑶中,防护器开始打开,防护器叶片7在打开方向上中途移动。另一方面,防护器叶片8还未移动。图8的(B)中示出的定时表示防护器叶片7的打开驱动部7h确实要推动防护器叶片8的打开接合部Si的定时。由于在投影面上观察时防护器叶片8的打开接合部Si被布置在摄影透镜4的外侧,所以能够充分地获得打开接合部Si的直立弯曲量,从而不会发生打开驱动部7h与打开接合部Si相互偏移使得不能传递打开力的情形。在图8的(C)中,防护器完全打开,防护器叶片7和8也位于打开位置。接着,防护器叶片7的打开驱动部7h推防护器叶片8的打开接合部Si,使得防护器叶片7的转动经由防护器叶片8的打开接合部Si被止动件3b (图4)限制。利用这样的构造,能够防止防护器叶片7进入通过防护器盖固定构件9所接合的防护器盖10和止动件3b之间的间隙中。这样,防护器叶片8设置有直立弯曲部,该直立弯曲部沿光轴方向朝向透镜(朝向摄像面)弯曲,使该直立弯曲部不进入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与透镜前表面重叠的范围,并且防护器叶片7设置有闭合驱动部7g,闭合驱动部7g在闭合方向上推防护器叶片8,由此使防护器薄。另外,使成对的叶片的支撑部7c、用作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以及支撑部8c和闭合接合部Sg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重叠,而支撑部7c和支撑部Sc以台阶形状降低,由此减小防护器的厚度并减小镜筒的直径。由于打开接合部Si的直立弯曲部以及具有保持部8h的闭合接合部Sg的直立弯曲部在光轴方向上朝向摄影透镜4取向,所以,即使在形成镜筒的最前端的开口并且覆盖叶片的防护器盖10中,也不需要形成用于直立弯曲部的退出部。因此,由于能够通过对金属片材进行拉深(drawing)加工来形成防护器盖10,所以能够形成薄的防护器。图9是示出用于防护器叶片的保持止动件的图。通过将设置于透镜筒3的转轴3a插入到转动孔7b中而以防护器叶片7可转动的方式安装防护器叶片7。接着,防护器驱动弹簧6被挂接在从防护器叶片7的支撑部7c弯曲的钩7a与从防护器驱动构件5在径向上延伸的弹簧挂接部5d之间。当防护器闭合时, 防护器驱动弹簧6进入防护器驱动弹簧6伸展到最大程度的加载状态。由此,防护器驱动弹簧6绕防护器叶片7的转动孔7b与叶片的作为一个止动件的顶端的连接线对防护器叶片7施加转动力。防护器叶片7的转动孔7b与叶片的顶端的连接线是倾斜的。但是,由于钩7a的位置靠近转动孔7b并且远离叶片的顶端,所以实质上转动孔7b的右端被拉动。如果拍动未被限制,则弹簧挂接部5d、钩7a和转动孔7b趋于拍动以便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由于钩
107a以大于直角的钝角弯曲,所以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安装部紧密且稳定地接触支撑部7c的背面。由此,当使从防护器驱动构件5在径向上延伸的弹簧挂接部5d位于比钩7a低的位置时,弹簧挂接部5d、钩7a和转动孔7b能够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使得防护器驱动弹簧6 的力不会导致相对于力的方向在俯仰方向(pitch direction)上的拍动。以用作叶片的顶端的闭合驱动部的滑动部7g被防护器叶片8的闭合接合部Sg和保持部8h限制的方式使由防护器驱动弹簧6的力所导致的相对于力的方向在滚动方向上的拍动停止或减小。这样,尽管以曲柄形状弯曲的、覆盖透镜的部分以及位于透镜侧和透镜外侧的转轴部可能会使构成防护器的防护器叶片容易拍动,但是能够通过下面的对策来处理防护器叶片的拍动。S卩,为了防止相对于弹簧的在闭合防护器的方向上所施加的力的方向在俯仰方向上的拍动,叶片的转轴、弹簧挂接位置和该叶片的防护器驱动构件的弹簧挂接部的位置形成在一条直线上。另外,为了防止相对于弹簧的在闭合防护器的方向上所施加的力的方向在滚动方向上的拍动,防护器叶片7的滑动部7g由位于防护器叶片8的顶端处的闭合接合部8g和保持部8h约束。图10A、图10B、图10C、图IOD和图IOE是示出三个防护器叶片的图,其中,除了叶
片的构造之外没有差异。因此,将说明叶片的形状。图IOA是示出包括三个防护器叶片的防护器闭合的状态的图。从底部开始,顺序布置防护器叶片21、防护器叶片22和防护器叶片23。双点划线表示防护器盖的开口的一部分24。用圆25表示摄影透镜4的外形。图IOB是在防护器打开时防护器叶片重叠的图。 最下面的防护器叶片21不可见。图IOC示出了防护器叶片23,防护器叶片23由薄金属片材形成。防护器叶片23设置有转动孔23b、作为转动中心的支撑部23c、台阶部23d、叶片部 23e、闭合接合部23g和打开接合部23i。尽管由于描述与防护器叶片8的描述相同而不重复描述,但是闭合接合部23g和打开接合部23i是朝向摄影透镜4弯曲的直立弯曲部并且位于摄影透镜4的外形25的外侧。图IOD示出了防护器叶片22,防护器叶片22由薄金属片材形成。防护器叶片22 设置有转动孔22b、支撑部22c、台阶部22d、叶片部22e、闭合接合部22g和打开接合部22i。尽管由于描述与防护器叶片8的描述相同而不重复描述,但是闭合接合部22g和打开接合部22i是朝向摄影透镜4弯曲的直立弯曲部并且位于摄影透镜4的外形25的外侧。当防护器闭合时,闭合接合部22g在闭合防护器叶片23的方向上推防护器叶片23的闭合接合部23g。由于打开接合部22i位于在光轴方向上与叶片后侧的摄影透镜4重叠的位置,所以当从转动孔22b侧观察时打开接合部22i位于摄影透镜4所在的位置。尽管未示出,保持部被设置于闭合接合部22g,并且打开驱动部22k由叶片的后端面形成。当防护器打开时,打开驱动部22k在打开防护器叶片23的方向上推防护器叶片23 的打开接合部23i。图IOE示出了防护器叶片21,防护器叶片21由薄金属片材形成。如在防护器叶片 7中那样,防护器叶片21设置有钩21a、转动孔21b、支撑部21c、台阶部21d、叶片部21e、闭合驱动部21g和打开驱动部21h,其中,如在另外的防护器叶片22和防护器叶片23中那样, 未示出任何的滑动部。当防护器闭合时,闭合驱动部21g在闭合防护器叶片22的方向上推防护器叶片22的闭合接合部22g。当防护器打开时,打开驱动部21h在打开防护器叶片22的方向上推防护器叶片22的打开接合部22i。如上所述,即使当每侧有三个叶片总计设置六个叶片时,位于透镜前方的叶片也由薄金属片材形成。于是,通过下防护器叶片的端面和从设置在摄影透镜4的外周的上防护器叶片朝向透镜弯曲的直立弯曲部以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该端面和该直立弯曲部不与摄影透镜4重叠的方式进行转动操作的传递。另外,以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用于闭合操作的向下弯曲部与防护器叶片的转动中心重叠的方式在转轴部形成台阶。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互重叠的多个防护器叶片在防护器叶片的朝向摄像面弯曲的向下弯曲部和利用叶片的厚度所形成的锁定部处彼此互锁,由此减小防护器的厚度。于是,由于向下弯曲部形成为使得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其不与被防护器覆盖的摄影透镜重叠,所以全部的防护器叶片均能够由薄金属片材形成,使得能够形成在光轴方向上薄的防护器机构。另外,由于当在投影面上观察时向下弯曲部与防护器叶片的转动中心重叠,所以能够减小镜筒的直径。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阐释,以涵盖全部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镜筒,其包括透镜筒,所述透镜筒被构造为保持透镜;防护器驱动构件,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被构造为通过所述透镜筒在拍摄待机状态与缩回状态之间的切换而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移动;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所述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中的各第一防护器叶片均包括叶片部,并且所述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被构造为与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连动地开闭;和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所述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中的各第二防护器叶片均包括叶片部和接合部,在从被摄体侧观察时所述接合部位于所述透镜的外侧,并且所述接合部比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所述叶片部接近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所述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被构造为通过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之间的接触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的叶片部和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叶片部相对于所述透镜位于所述被摄体侧,并且所述接合部包括打开接合部,所述打开接合部位于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透镜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包括闭合接合部,所述闭合接合部是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的端面的运动传递到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向下弯曲部,所述闭合接合部弯折90°以上且小于180°的角度,并且当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闭合接合部防止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的顶端在光轴方向上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和所述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均由金属片材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和各防护器叶片利用防护器驱动弹簧而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移动,所述防护器驱动弹簧被构造为沿打开方向拉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以及沿闭合方向拉各防护器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和各防护器叶片利用打开驱动弹簧和闭合驱动弹簧而在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移动,所述打开驱动弹簧被构造为沿打开方向拉所述防护器驱动构件,所述闭合驱动弹簧被构造为沿闭合方向拉各防护器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还包括通过对金属片材进行拉深加工而形成的防护器盖。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还包括第三防护器叶片,其中,所述第三防护器叶片包括闭合接合部和打开接合部,该闭合接合部是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闭合接合部的运动传递到所述第三防护器叶片的直立弯曲部,该打开接合部是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端面的运动传递到所述第三防护器叶片的直立弯曲部,所述第三防护器叶片还包括支撑部和叶片部,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三防护器叶片的所述叶片部之间形成台阶,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和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均还包括支撑部,在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的支撑部和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的所述叶片部之间形成台阶,在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支撑部和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所述叶片部之间形成台阶,并且当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和所述第三防护器叶片被闭合时,在沿光轴方向观察时,各接合部与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和所述第三防护器叶片的各支撑部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筒包括一对轴,转动孔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和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的转动中心,并且以所述第一防护器叶片和所述第二防护器叶片能转动的方式将所述轴插入到所述转动孔中。
10.一种照相机,其包括权利要求I所述的镜筒。
全文摘要
镜筒和包括镜筒的照相机。镜筒包括透镜筒,其被构造为保持透镜;防护器驱动构件,其被构造为通过透镜筒在拍摄待机状态与缩回状态之间的切换而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移动;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中的各第一防护器叶片均包括叶片部,并且一对第一防护器叶片被构造为与防护器驱动构件连动地开闭;和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中的各第二防护器叶片均包括叶片部和接合部,从被摄体侧观察时接合部位于透镜的外侧,并且接合部比叶片部接近第一防护器叶片,一对第二防护器叶片被构造为通过接合部与第一防护器叶片之间的接触而移动。
文档编号G03B11/04GK102591097SQ20121001561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7日
发明者石政彻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