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22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影盒(developing cartridge)以及具有该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具有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body)的可拆卸结构的显影盒以及具有该显影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是根据输入信号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集成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的多功能打印机可应用到图像形成设备。电光摄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提供有显影盒和光学扫描单元,该显影盒容纳光电导体和显影装置。光学扫描单元通过在充电有预定电势的光电导体上扫描 激光而在光电导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通过在形成静电潜像的光电导体上提供显影剂而形成可见图像。包括在显影盒中的光电导体和显影装置连接到供电单元以接收用于形成图像所需的驱动电力,该供电单元以安装在主体上的状态提供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处。显影盒耦接到托盘(tray),该托盘可移动地耦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于是显影盒通过托盘安装到主体。在此情况下,显影盒在一侧提供有接口端子,该接口端子电连接到包括在显影盒中的光电导体和显影装置。托盘提供有中间端子,在将显影盒耦接到托盘的过程中该中间端子与接口端子接触。主体提供有连接端子,在通过托盘将显影盒安装到主体的过程中该连接端子与中间端子接触。连接端子连接到供电单元,通过供电单元提供的电力通过中间端子和接口端子提供到光电导体、显影装置等。这样的供电结构要求诸如中间端子的单独部件以将显影盒的接口端子连接到主体处的连接端子,因此部件的数目增加。此外,电力供应通过两级的接触实现,从而增大了接触失败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显影装置具有在显影盒和供电单元之间的简化的电连接结构,供电单元提供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处。其它的方面将在以下的描述中被部分阐述,并将部分地从该描述而变得显然,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根据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盖板(cover)、托盘、至少一个显影盒、连接端子板(connection terminal plate)和连接端子。盖板构造为打开/关闭主体的一侧。托盘通过盖板打开的一侧安装到主体,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移动。至少一个显影盒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并同时容纳在托盘处,并且在一侧提供有接口端子(interfaceterminal)以被提供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力。连接端子板构造为与盖板的打开/关闭运动联动地(in linkage)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可滑动地移动。连接端子I禹接到连接端子板,使得当盖板关闭主体时连接端子在受到连接端子板挤压的同时与接口端子接触,以及当盖板打开主体时连接端子在连接端子板的压力被释放时与接口端子分开。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引导轨道。引导轨道可移动地耦接到主体的一侧,并在连接到盖板时与盖板联动地移动。连接端子板在与引导轨道联动运动时挤压连接端子或释放连接端子上的压力。引导轨道包括从引导轨道的一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凸起。连接端子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槽,该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槽容纳第一引导凸起使得第一引导凸起以滑动的方式移动。第一引导槽包括倾斜单元,该倾斜单元相对于引导轨道移动的第一方向倾斜。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槽提供在主体的一侧以容纳并引导第一引导凸起,使得引导轨道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连接端子板包括突出到连接端子板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凸起。至少一个第三引导槽提供在主体的一侧以容纳并引导第二引导凸起,使得连接端子板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安装在主体上的供电单元,以向安装在主体处的显影盒提供电力。连接端子包括固定单元,固定到供电单元;接触单元,在被连接端子板挤压时与接口端子接触;以及连接单元,将固定单元连接到接触单元。连接单元包括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构造为弹性地变形以存储力,当连接端子板挤压接触单元时该力被施加到接触单元。连接端子板包括施压肋(pressing rib),该施压肋构造为在连接到接触单元时在连接端子板运动的过程中挤压接触单元或释放接触单元上的压力。接触单元包括与接口端子直接接触的接触点、从接触点延伸且连接到施压肋的第一臂、以及连接在连接单元和接触点之间的第二臂。第一臂绕接触点旋转,并且第二臂绕连接单元旋转。接触点包括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构造为弹性变形以存储力,当施压肋挤压第一臂时该力被施加到第一臂。施压肋包括第一调节单元,该第一调节单元支撑第一臂的一部分以当第一臂绕接触点旋转时调节第一臂的运动方向。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构造为将连接端子固定到主体。固定构件包括第二调节单元,该第二调节单元支撑第二臂的一部分以当第二臂绕连接单元旋转时调节第二臂的运动方向。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盖板、托盘、至少一个显影盒、供电单元和连接端子。盖板构造为打开/关闭主体的一侧。托盘通过盖板打开的一侧安装到主体,并能够滑动运动。至少一个显影盒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并容纳在托盘处,并在其一侧提供有接口端子以被提供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力。供电单元构造为向安装在主体处的显影盒提供电力。连接端子连接到供电单元且构造为以与盖板联动的方式与接口端子接触或与接口端子分开。当盖板打开主体时,连接端子与显影盒的接口端子分开以在移动托盘的过程中防止连接端子干扰安装在托盘处的显影盒。当盖板关闭主体时,连接端子与接口端子接触使得供电单元的电力被供应到显影盒。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盖板、托盘、至少一个显影盒和连接端子。盖板构造为打开/关闭主体的一侧。托盘通过盖板打开的一侧安装到主体,并能够滑动运动。至少一个显影盒安装在主体的内部且容纳在托盘处,并在其一侧提供有接口端子以被提供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力。连接端子构造为与盖板的打开/关闭运动联动地运动,从而当盖板关闭主体时连接端子与接口端子接触以及当盖板打开主体时连接端子与接口端子分开。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引导轨道、连接端子板。引导轨道构造为在连接到托盘时引导托盘的移动并在连接到盖板时与盖板的打开/关闭运动联动地移动。连接端子板构造为在连接到引导轨道时与引导轨道联动地移动,并通过挤压连接端子而允许连接端子与接口端子接触或者通过释放连接端子上的压力而允许连 接端子与接口端子分开。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机构(first link mechanism),该第一连接机构构造为将连接端子板连接到弓I导轨道用于使连接端子板与弓I导轨道联动地运动。第一连接机构包括从引导轨道的一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凸起以及形成在连接端子板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槽,该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槽容纳第一引导凸起使得第一引导凸起以滑动的方式移动。第一引导槽包括倾斜单元,该倾斜单元相对于引导轨道的移动方向以倾斜的方式形成。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机构,该第二连接机构构造为将引导轨道连接到主体使得引导轨道可移动地耦接到主体的一侧。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从引导轨道的一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凸起以及形成在主体的一侧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槽,该至少一个第二弓I导槽容纳第一引导凸起使得第一引导凸起以滑动的方式移动。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第三连接机构,该第三连接机构将连接端子板连接到主体使得连接端子板可移动地耦接到主体的一侧。第三连接机构包括从连接端子板的一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凸起以及构造为容纳第二引导凸起的至少一个第三引导槽,使得第二引导凸起以滑动的方式移动。 连接端子包括固定单元,固定到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提供在主体一侧上用于向显影盒供应电力;接触单元,被连接端子板挤压而与接口端子接触;以及连接单元,构造为将固定单元连接到接触单元。接触单元包括接触点、第一臂,该接触点构造为与接口端子接触,该第一臂构造为将接触点连接到连接端子板并以与连接端子板联动地绕接触点旋转。第二臂构造为将接触点连接到连接单元且以与第一臂联动地绕连接单元旋转。当连接端子板挤压接触单元时由第一臂、接触点和第二臂形成的角度小于当连接端子板释放在接触单元上的压力时所形成的角度。接触点和连接单元的每一个都包括线圈弹簧。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减少了显影盒与供电单元之间的电接口的级数,从而提高了接口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减少了用于显影盒与供电单元之间的电接口的部件的数目,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并提高了生产率。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的方面将变得明显并更易于理解,附图中图I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图2是示出盖板设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的视图,盖板在第一位置关闭主体。图3是示出盖板设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的视图,盖板在第二位置打开主体。图4是示出托盘移动到主体外面的状态的视图。图5是示出与图2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视图。 图6是示出从与图5相比不同的角度观看时与图2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视图。图7是图5的前视图。图8是示出与图3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从与图7相比不同的角度观看时与图3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视图。图10是图8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图I是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如图I所示,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主体10、打印介质供应单元20、光学扫描单元30、显影盒40、转印单元50、定影单元60和打印介质排出单元70。主体10构造为形成图像形成设备I的外形,并支撑安装在主体10中的各个部件。此外,盖板11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10的一侧。盖板11构造为打开/关闭主体10的一部分。使用者可以通过盖板11接近主体10的内部,并拆卸诸如显影盒40的部件。打印介质供应单元20包括盒21,存储打印介质S ;拾取辊22,构造为一次拾取一张打印介质S ;以及传送辊23,构造为将拾取的打印介质S朝向转印单元50传送。光学扫描单元30提供在显影盒40的底部,并通过扫描对应于相关图像信息的光而在光电导体4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盒40可以包括四个显影盒40Y、40M、40C和40K,其中容纳具有不同颜色诸如黄色Y、洋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各自显影剂。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每一个都配备有光电导体41、充电辊42、显影辊43以及供应辊(未示出)。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43形成在光电导体41的表面上。充电辊42使光电导体41充上预定的电势。供应辊(未示出)向显影辊43提供显影剂,并且显影辊43将显影剂置于光电导体41的形成静电潜像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可见图像。转印单元50包括转印带51,其在与每个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光电导体41接触的同时保持旋转;驱动辊53,驱动转印带51 ;张力辊55,在转印带51上施加不变的张力;以及四个辊57,将可见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P。
定影单元60配备有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加热辊61构造为具有热源,加压辊62安装得与加热辊61相对。当打印介质在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之间经过时,可见图像通过从加热辊61传递的热量以及通过在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之间施加的压力而被定影到打印介质。打印介质排出单元70配备有多个引出辊71,以将经过定影单元60的打印介质排出到主体10外部。构造为形成可见图像的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每一个都容纳在托盘80处,并且托盘80通过引导轨道150可滑动地耦接到主体10,引导轨道150与盖板11联动地移动。图2是示出盖板设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盖板在第一位置关闭主体。图3是示出盖板设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盖板在第二位置打开主体。图4是示出托盘 移动到主体外面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至4所示,引导轨道150连接到主体10的内部框架IOb以及盖板11(打开/关闭主体10),从而根据盖板11在打开/关闭主体10的运动而在主体10的向前/向后方向以滑动的方式运动。引导轨道150包括从引导轨道150的一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凸起112。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槽124形成在内部框架IOb的两端且纵向地朝着主体10的向前/向后方向。第二引导槽124构造为容纳第一引导凸起112以引导第一引导凸起112,使得第一引导凸起112以滑动的方式朝着主体10的向前/向后方向移动。第一引导凸起112与第二引导槽124 —起形成第二连接机构120。引导轨道150 (其通过第一引导凸起112可滑动地耦接到内部框架IOb)通过连接铰链15耦接到盖板11 (其可旋转地耦接到主体10),从而能够彼此联动地运动。连接铰链15的一端15a可旋转地耦接到主体10,使得盖板11能够绕连接铰链10的一端15a旋转,并且连接铰链15的另一端15b可滑动地耦接到盖板11以限制盖板10的旋转角度,从而防止盖板11旋转超过一定角度。耦接凸起15c (其在一端15a和另一端15b之间从连接铰链15的主体突出到上部)容纳并耦接在第四引导槽144 (其形成在引导轨道150处)。从而,在盖板11旋转的过程中,引导轨道150以与盖板11联动地在主体10的向前/向后方向上移动。当使用者朝着主体10的打开方向转动盖板11以替换显影盒40Y、40M、40C和40K时,连接铰链15绕一端15a转动,并且在连接铰链15转动的过程中,耦接凸起15c通过第四引导槽144向下移动,以将引导轨道150移动到主体10的前面预定的距离。使用者可以接近主体10的被盖板11打开的部分,将托盘80 (其可滑动地耦接到引导轨道150)拉到主体10的前面至需要替换的显影盒40Y、40M、40C和40K被完全暴露的程度,从托盘80分离需要替换的显影盒40Y、40M、40C和40K,并且用新的显影盒40Y、40M、40C和40K代替。在完成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替换后,使用者将具有耦接到其的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托盘80朝向主体10的内部移动,并通过转动使主体10处于打开状态的盖板11而关闭主体10。同时,如图4所示,接口端子45提供在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每一个的一侦牝在显影盒40Y、40M、40C和40K耦接到托盘80的状态下暴露在托盘80的一侧的上部。
接口端子45构造为电连接到包括在显影盒40Y、40M、40C和40K里面的光电导体41、显影辊43等。在显影盒40Y、40M、40C和40K安装在主体10上的状态下,通过与固定到主体10的连接端子90直接接触,接口端子45将从供电单元98提供的电力传送到光电导体41、显影辊43等。与盖板11联动地运动的连接构件100允许接口端子45与连接端子90接触或者解除与连接端子90的接触。图5是示出与图2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视图。图6是示出从与图5比较不同的角度观看的与图2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视图。图7是图5的前视图。图8是示出与图3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视图。图9是示出从与图7比较不同的角度观看时与图3的盖板相互作用的部件的耦接关系的视图。图10是图8的前视图。如图5至图10所示,连接构件100包括引导轨道150和连接端子板160,引导轨道150以与盖板联动的方式运动,连接端子板160在与引导轨道150联动运动的同时挤压 连接端子90。引导轨道150和连接端子板160通过第一连接机构110连接到彼此。同样,在引导轨道150和连接端子板160将盖板11连接到连接端子90使得连接端子90与盖板11联动运动的基础上,引导轨道150和连接端子板160被分别看作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第一连接机构110包括至少一个引导凸起112,从引导轨道150的一侧突出;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槽114,提供在连接端子板160处以容纳第一引导凸起112,使得第一引导凸起112以滑动的方式移动。第一引导凸起112布置在引导轨道150的纵向方向上,并且第一引导槽114沿连接端子板160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引导凸起112的位置用于耦接第一引导凸起112。第一引导槽114包括倾斜平面114a,该倾斜平面114a相对于引导轨道150的运动方向形成预定的角度。当通过跟随第一引导槽114而以滑动的方式移动的第一引导凸起112在倾斜平面114a上移动时,连接端子板160升高或降低倾斜平面114a的高度。通过调整倾斜平面114a的角度,可以调节连接端子板160的向前/向后移动距离。引导轨道150通过第二连接机构120可滑动地耦接到主体10。第二连接机构120包括至少一个引导凸起112,从引导轨道150的一侧突出;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槽124,提供在内部框架IOb的两端并形成为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主体10的向前/向后方向。第二引导槽124容纳第一引导凸起112以引导第一引导凸起112,使得第一引导凸起112能够朝着主体10的向前/向后方向移动。第一引导凸起112耦接到第一引导槽114 (提供在连接端子板160处)和第二引导槽124 (提供在内部框架IOb的两端处),以引导该引导轨道150使得引导轨道150朝向主体10的向前/向后方向移动,并同时引导连接端子板160使得连接端子板160以与引导轨道150联动的方式朝向主体10的向上/向下方向移动。连接端子板160通过第三连接机构130可滑动地耦接到内部框架10b。第三连接机构13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凸起132,从连接端子板160的一侧突出;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引导槽134,提供在内部框架IOb的一端并形成为在纵向方向朝着主体10的向上/向下方向。第三引导槽134容纳第二引导凸起132以引导第二引导凸起132,使得第二引导凸起132能够朝着主体10的向上/向下方向移动。
连接端子板160配备有施压肋162,其构造为在连接端子板160朝着主体10的向上/向下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挤压连接端子90或者释放在连接端子90上的压力。连接端子90构造为当连接端子90被施压肋162施压时与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接口端子45接触,并且当施压肋162释放压力时与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接口端子45分离。连接端子90包括接触单元92、固定单元94和连接单元96。接触单元92连接到连接端子板160以被连接端子板160挤压。固定单元94具有固定到供电单元98 (提供在外部框架IOa和内部框架IOb之间)的一端和固定到固定构件170的另一端,以支持接触单元92的运动。连接单元96构造为连接固定单元94和接触单元92。固定单元94将从供电单元98提供的电力传送到接触单元92并同时将连接端子90耦接到内部框架10b。连接单元96包括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构造为弹性变形以存储力,当施压肋162挤压接触单元92时,该力以弹性力的形式施加到接触单元92。当接触单元92被施压肋162挤压时存储在连接单元96中的弹性能用于在释放施压肋162的压力时 恢复接触单元92的形状。接触单元92包括接触点92a,构造为与显影盒40Y、40M、40C和40K安装在主体10上的接口端子45接触;第一臂92b,从接触点92a延伸并连接到施压肋162 ;以及第二臂92c,构造为连接在连接单元96和接触点92a之间。与连接单元96类似,接触点92a可以包括线圈弹簧,其构造为当接触单元92被施压肋162挤压时弹性变形从而以弹性能的形式来存储施加到接触单元92的力。当接触单元92被施压肋162挤压时存储在连接单元96中的弹性能用于在释放施压肋162的压力时恢复接触单元92的形状。当随着连接端子板160向下运动而使连接到施压肋162的第一臂92b受到挤压时,第一臂92b绕接触点92a旋转,第二臂92c绕连接单元96旋转,由第一臂92b、接触点92a和第二臂92c形成的角度逐渐变小,因此接触点92a朝着面向主体10内部的方向移动,直到接触点92a与接口端子45接触。当连接端子板160向上运动而释放第一臂92b上的挤压时,第一臂92b绕接触点92a旋转,第二臂92c绕连接单元96旋转,由第一臂92b、接触点92a和第二臂92c形成的角度逐渐变大,因此接触点92a与接口端子45分开以返回到其初始位置。施压肋162包括第一调节单元162a,其构造为支撑第一臂92b的一部分以在第一臂92b旋转时调节第一臂92b的移动方向。固定构件170包括第二调节单元172,其构造为支撑第二臂92c的一部分以在第二臂92c旋转时调节第二臂92c的移动方向。在调节第一臂92b和第二臂92c的移动中,第一调节单元162a和第二调节单元172分别将第一臂92b和第二臂92c的每一个支撑到相反的方向,以在接触点92a受压和变形过程中使得接触点92a能够与接口端子45精确接触。在下文,将参照

根据盖板11的打开/关闭运动,接口端子45和连接端子90彼此接触或彼此分开的机理。在显影盒40Y、40M、40C和40K安装在主体10内部的情况下,当通过旋转使主体10处于打开状态的盖板11而关闭主体10时,盖板11和引导轨道150通过第二连接机构120以滑动方式移动到主体10的后部。此时,连接到引导轨道150的连接端子板160通过第一连接机构110以滑动方式向下运动,并且同时连接到连接端子板160的连接端子90的接触单元92被挤压,与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接口端子45直接接触,从而将从供电单元98提供的电力传送到接口端子45,因此在电连接到接口端子45的光电导体41和显影辊43上形成驱动电势,以形成可见图像。当旋转使主体10处于关闭状态的盖板11而打开主体10以替换显影盒40Y、40M、40C和40K时,连接到盖板11的引导轨道150通过第二连接机构120以滑动方式移动到主体10的前部。同时,当引导轨道150以滑动方式移动到主体10的前部时,连接到引导轨道150的连接端子板160通过第一连接机构110以滑动方式向上运动,并且也在同时,由于释放了连接到连接端子板160的连接端子90的接触单元92上的压力,接触单元92从显影盒40Y、40M、40C和40K的接口端子45分离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
在这些实施例中进行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体; 盖板,构造为打开/关闭所述主体的一侧; 托盘,通过所述盖板打开的所述一侧安装到所述主体以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移动; 至少一个显影盒,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内部并被容纳在所述托盘处,并且在一侧提供有接口端子以被提供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力; 连接端子板,构造为与所述盖板的打开/关闭运动联动地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滑动移动;以及 连接端子,耦接到所述连接端子板,使得当所述盖板关闭所述主体时所述连接端子在受到所述连接端子板的挤压的同时与所述接口端子接触,当所述盖板打开所述主体时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连接端子板的压力被释放时与所述接口端子分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引导轨道,可移动地耦接到所述主体的一侧并在连接到所述盖板的同时与所述盖板联动地运动,其中所述连接端子板在与所述引导轨道联动运动时挤压所述连接端子或释放所述连接端子上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引导轨道包括从所述引导轨道的一侧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凸起,并且 所述连接端子板包括容纳所述第一引导凸起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槽,使得所述第一引导凸起以滑动方式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槽包括倾斜单元,该倾斜单元相对于所述引导轨道移动的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引导槽提供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以容纳并引导所述第一引导凸起,使得所述引导轨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端子板包括突出到所述连接端子板的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凸起,并且 至少一个第三引导槽提供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以容纳并引导所述第二引导凸起,使得所述连接端子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以向安装在所述主体处的所述显影盒供应电力,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 固定单元,固定到所述供电单元, 接触单元,在被所述连接端子板挤压时与所述接口端子接触,以及 连接单元,将所述固定单元连接到所述接触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构造为弹性变形以存储力,当所述连接端子板挤压所述接触单元时所述力被施加到所述接触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端子板包括连接到所述接触单元的施压肋,在所述连接端子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施压肋挤压所述接触单元或释放所述接触单元上的压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接触单元包括 接触点,与所述接口端子直接接触, 第一臂,从所述接触点延伸并连接到所述施压肋,以及 第二臂,连接在所述连接单元和所述接触点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臂绕所述接触点旋转,并且所述第二臂绕所述连接单元旋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接触点包括线圈弹簧,该线圈弹簧构造为弹性变形以存储力,该力在所述施压肋挤压所述第一臂时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施压肋包括第一调节单元,该第一调节单元支撑所述第一臂的一部分以在所述第一臂绕所述接触点旋转时调节所述第一臂 的移动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构造为将所述连接端子固定到所述主体, 其中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二调节单元,该第二调节单元支撑所述第二臂的一部分以在所述第二臂绕所述连接单元旋转时调节所述第二臂的移动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至少一个显影盒,设置在主体内以形成图像,并在其一侧提供有接口端子以接收电力;托盘,可移动地耦接到主体并容纳至少一个显影盒;盖板,耦接到主体的一侧以打开/关闭主体,在盖板打开主体时使托盘移动到主体的外面;连接构件,构造为引导托盘的移动并在连接到盖板的同时根据盖板的打开/关闭运动而移动;以及连接端子,构造为当盖板关闭主体时通过被连接构件挤压而与接口端子接触,以及当盖板打开主体时通过释放连接构件的压力而与接口端子分离。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890438SQ2012102560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
发明者崔文侠, 李成均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