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39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在被传送的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翻转机构(turn-around mechanism),该翻转机构翻转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在其第一侧上形成图像的片状物的馈送方向;和再次馈送单元,该再次馈送单元将由翻转机构翻转的片状物再次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例如,见日本专利临时公报No. 2009-179411)。
另外,已知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再次馈送机构包括第一馈送路径,该第一馈送路径弯曲向着图像形成单元改变通过翻转机构馈送的馈送片状物的馈送方向;第二馈送路径,该第二馈送路径被构造成沿着第一馈送路径将片状物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的在馈送方向上的上游。如上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片状物的馈送方向被翻转后,当片状物被再次馈送单元馈送时,片状物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必需被校准成位于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预定位置。因此,第二馈送路径包括有导向件(校准部件)和歪斜引导件,导向件用于引导片状物的端部,歪斜引导件用于将从第一馈送路径馈送出的片状物引导到导向件。

发明内容
但是,在已知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存在由图像形成单元和翻转机构的制造导致的误差(例如,尺寸误差)可能产生的向着宽度方形的一端推动正被运送的片状物的力。这将导致按压歪斜引导件和导向件(调节部件)的压力。因而,压力可能会引起诸如片状物的边缘起皱和弯曲的问题。本发明的方面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以上的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改进技术,从而能够防止在再次馈送片状物时片状物的角发生起皱和弯曲。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被馈送的片状物上形成图像;翻转机构,翻转机构被构造成翻转由图像形成单元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图像的片状物的馈送方向;和再次馈送单元,再次馈送单元被构造成将由翻转机构翻转其馈送方向的片状物再次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从而允许图像形成单元在与片状物的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图像;再次馈送单元包括第一馈送单元,第一馈送单元包括引导部,引导部被弯曲以沿着远离图像形成单元的方向凸出,引导部限定弯曲的第一馈送路径的外侧,第一馈送路径被构造成馈送从翻转机构在馈送方向的下游接收的片状物;和第二馈送单元,第二馈送单元限定第二馈送路径,第二馈送路径被构造成将经由第一馈送路径馈送的片状物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在馈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第二馈送单元包括调节构件,调节构件被构造成限定第二馈送路径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宽度方向垂直于片状物的馈送方向,并且调节构件调节第二馈送路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片状物的端部的位置;其中,第一馈送单元的引导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引导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引导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二部分被弯曲以在远离图像形成单元的方向上比第一部分突出更多。


图I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截面侧视图;图2是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打印机的后盖和再次馈送盘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的后盖和在其上形成的肋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的再次馈送盘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引导构件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片状物、肋、引导构件、调节构件、从动辊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截面图;图7A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沿着图6所示的A-A平面的第一馈送路径周围的截面侧视图;图7B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沿着图6所示的B-B平面的第一馈送路径周围的截面侧视图;图7C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实施例中沿着图6所示的C-C平面的第一馈送路径周围的截面侧视图;图8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修改例的肋的各个远端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截面图;图SB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以上方面的另一修改例的肋的远端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俯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将说明元件之间的各种连接。应该注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连接通常是直接或者非直接的,并且本说明书中不限制该方面。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实施例的打印机I是在片状物99 (诸如纸张和透明物)上以电子照相形式形成单色图像的单色激光打印机。应该注意,在以下说明中,根据附图所示,限定实施例中的打印机I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下方向)。以下,参考图1,将说明图I的每个元件。<构造总括>打印机I包括大致盒形的壳体2和设置在壳体2内的框架构件(未显示)。壳体2和框架构件形成打印机I的主体。主体被放置在水平安装表面Gl上。各种元件被附接到框架构件上,包括馈送单元20、图像形成单元10和排出辊41和42和再次馈送机构50。排出辊41、42兼作下述的翻转机构40。
在壳体2的下部分上,设置有馈送盒21,该馈送盒21具有开口的上侧并且是大致盒形的本体,用于容纳一张以上的片状物99。当从打印机I的前侧向后推馈送盒21时,馈送盒21被插入到壳体2内并且被附接到主体。此外,当片状物盒21被向前拉动时,该片状物盒21被从主体抽出。而且,馈送盒21被构造成完全地抽出并且从主体拆卸。收集盘2C被设置在壳体2的上表面上,该收集盘2C被构造成在完成片状物99上的图像形成之后接收和保持被排出的片状物99。前盖2F被以可打开和可闭合的方式附接到壳体2的前面。虽然任何附图都没有显示以下状态,前盖2F被构造成当向前打开时用作已知的手动馈送盘。后盖2R被以可打开和可闭合的方式附接到壳体2的后面。当后盖2R被向后打开时,允许用户将夹住的片状物清除或者对打印机I进行维护。在壳体2中,设置有馈送通道P、第一馈送路径R1、第二馈送路径R2和第三馈送路径R3。馈送路径P是从左右方向上看时为大致“S”形形状的轨迹,其从设置在馈送盒21 的前端的上方的馈送单元20向上延伸到收集盘2C,其经过了图像形成单元10和排出辊41和42。第一馈送路径Rl是沿着左右方向看时为大致“C”形形状的轨迹,其从排出辊41和 42向下延伸,并且以向后凸出的方式弯曲。第二馈送路径R2是设置在馈送盒21和图像形成单元10之间的轨迹,基本水平沿着第一馈送路径Rl向前延伸。第三馈送路径R3是沿着第二馈送路径R2向前延伸,以大致“U”形向后翻转,并且连接图像形成单元10在馈送通道P上的上游点的轨迹。第一馈送路径R1、第二馈送路径R2、和第三馈送路径R3形成用于将其上有图像形成单元10形成的至少一个图像的片状物99再次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的再次馈送机构50。第一馈送路径Rl和从定影单元13延伸到排出辊41和42的部分馈送路径P共用在排出辊41和42周围的部分。馈送引导构件79将馈送路径P上比共用部分更接近定影单元13的部分与第一馈送路径Rl上比共用部分更接近第二馈送路径R2的部分分离。<馈送单元>馈送单元20包括馈送辊22、分离辊23、分离垫23A、馈送辊24、25和套准辊26、27。馈送单元20被构造成通过馈送辊22、分离辊23和分离垫23A将放置在馈送盒21中的片状物99 一张一张地馈送到馈送通道P。另外,馈送单元20被构造成通过馈送辊24、25和套准辊26、27将片状物99朝着图像形成单元10馈送,该馈送辊24、25和套准辊26、27被设置在馈送通道P的大致U形部上,用于向后翻转片状物99。<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处理盒7、转印辊12、扫描单元9和定影单元13。处理盒7包括感光鼓5,该感光鼓5被设置在从馈送通道P的前侧向后延伸的大致水平截面的上方。感光鼓5包括形成在圆柱树脂体的最上层的可充正电的感光层。已知的充电装置6被设置在感光鼓5的上方,并且面向感光鼓5的感光层。另外,处理盒7包括被设置成从前侧面向感光鼓5的显影辊7C、被设置在显影辊7C的前面的色粉容器7A,和被设置在显影辊7C和色粉容器7A之间并且面向显影辊7C的供应辊7B。储存在色粉容器7A中的色粉被通过供应辊7B的旋转而被供应到显影辊7C,并且被承载在显影辊7C的表面上。然后,在由层厚调节片7D调节后具有预定厚度的色粉被供应到感光鼓5的表面。扫描单元9被设置在壳体2中的最上面的区域中。扫描单元9包括激光源、多面镜、 ·θ透镜和反射镜。由激光源发射的激光束被多面镜反射,通过 ·θ透镜传输,并且通过镜子反射和被向下指引,然后入射到感光鼓5的表面上以形成静电潜像。转印辊12被设置成横跨馈送通道P从下面向感光鼓5。转印辊12被构造成在受到转印电压而被充负电的状态下与感光鼓5同步旋转。定影单元13被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后面并且包括横跨馈送通道P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面对的加热辊13Α和加压辊13Β。加热辊13Α被构造成在受到加压辊13Β的按压时,加热转印到片状物99上的色粉并且旋转。从而,定影单元13加热和融化转印到片状物99上的色粉以将该色粉定影到片状物99上,然后将片状物99馈送到馈送通道P的下游侦U。应该注意,馈送通道P向上延伸,从而在定影单元13的下游侧上弯曲呈大致U形形状。在馈送通道P的最下游端上,设置有排出辊41和42、排出传感器43和收集盘2C。排出辊41、42和排出传感器43兼作下述的翻转机构40。<图像形成操作的概述> 当在片状物99的第一侧99Α上进行图像形成时,控制器(未显示)开始控制馈送单元20和图像形成单元10。具体地,控制器控制馈送单元20馈送放置在馈送盒21中的片状物99,并且控制扫描单元9和处理盒7以进行图像形成操作。从而,旋转的感光鼓5的表面受到充电装置6的均匀地充正电之后,该表面被曝光到扫描单元9反射的激光束下,从而根据图像形成数据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同时,随着显影辊7C旋转接触感光鼓5,承载在显影辊7C上的充正电的色粉被供应到在感光鼓5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从而,感光鼓5的静电潜像是可视的,从而由倒转现象形成的色粉图像被承载在感光鼓5上。当片状物99被放置在馈送盒21时,片状物99的第一侧99Α面向下。然后,当片状物99被沿着馈送通道P传送以经过图像形成单元10,第一侧99Α在面向上的状态下面向感光鼓5。承载在感光鼓5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通过被施加到转印辊12的转印电压被转印到片状物99的第一侧99Α。然后,当片状物99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3时,片状物99被加热辊13Α和加压辊13Β加热和加压,从而色粉图像被定影到片状物99的第一侧99Α。最后,其上具有图像的片状物99被排出辊41、42排出到收集盘2C上,完成图像形成操作。另外,虽然省略了关于打印机I的具体说明,但是打印机I被构造成在前盖2F被打开并且片状物被已知的手动馈送单元20Β馈送到馈送通道P的状态下在从主体的前侧向内手动馈送的片状物上进行上述图像形成操作。另外,如上具体所述,打印机I被构造成在片状物99的第一侧99Α上进行图像形成操作之后,通过翻转机构40和再次馈送机构50将片状物99再次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并且在第二侧99Β上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翻转机构>翻转机构40被构造成翻转其第一侧99Α上形成图像的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翻转机构40包括排出辊41、42和排出传感器43。排出辊41受到控制器(未显示)控制,从而在想要的方向上旋转,该想要的方向可以在正常方向和反向方向之间切换。同时,排出辊42被驱动旋转(通过排出辊41的旋转),排出辊42将片状物99按压抵靠排出辊41。
排出传感器43被设置在比排出辊41、42更靠近收集盘2C的位置上。排出传感器43是一种已知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致动器43A的位移并且具有诸如光断续器的光学感应装置,该致动器43A能够可摆动地与片状物99接触。<翻转机构的操作>翻转机构40被构造成按照以下过程翻转其第一侧99A上形成有图像的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当片状物99被沿着馈送通道P传送并且经过图像形成单元10时,该片状物99被馈送引导构件79引导向排出辊41和42,并之后被夹持在排出辊41、42之间并且被排出辊41、42朝着收集盘2C馈送。因而,片状物99推动致动器43A从而开始摆动,排出传感器43为控制器提供片状物99的检测信息。然后,当控制器在测量期间,在片状物99的尾端经过片状物导向构件79时,控制器将排出辊41的旋转方向切换为相反的方向。此时,片状物99离开片状物导向构件79,并且由于片状物99的硬度,该片状物99减少了弯曲,以便片状物99的尾端被导向第一馈送路径R1。因而,片状物99通过反向旋转的排出辊41和 42而被沿着第一馈送路径Rl馈送。此时,片状物99在被传送时以向下突出的方式弯曲,同时其的第二侧99B面向后。<再次馈送机构>再次馈送机构50包括第一馈送单元RA、第二馈送单元RB和第三馈送单元RC。再次馈送机构50被构造成将馈送路径被翻转机构40翻转的片状物99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第一馈送单元RA包括形成在后盖2R上的i^一个肋80、81、82、83、84、85、86、87、88、89、90,和跨越间隔从前侧面向肋80至90的馈送引导构件79的馈送表面79A。肋80至90和馈送表面79A将第一馈送路径Rl形成在肋80至90和馈送表面79A之间。第二馈送单元B包括再次馈送盘60,该再次馈送盘60在竖直方向上被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和馈送盘21之间。进一步,第二馈送单元RB包括位于再次馈送盘60的上表面的第二馈送路径R2。第三馈送单元RC被设置成使用设置在再次馈送盘60和处理盒7之间的框架构件。第三馈送单元RC包括第三馈送路径R3,第三馈送路径R3向上和向下延伸,以穿透设置在再次馈送盘60的前方的框架构件。第三馈送路径R3弯曲以向前突出,第三馈送路径R3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被返回馈送表面76A、76B限定。如图2和3所示,肋80至90与后盖2R整体形成,以从后盖2R的内壁表面向前突出,该肋80至90作为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且彼此平行的平板并且沿着竖直方向伸长。换句话说,肋80至90被设置在各个位置上,从而在第一馈送路径Rl的弯曲部的外侧(后侧)(即,在距弯曲部的弧的中心更远的弯曲部的一侧)面向沿着第一馈送路径Rl馈送的片状物的第二侧99B。S卩,肋80至90的远端表面(例如,前端表面)形成用于第一馈送路径Rl的引导表面。稍后将详细说明肋80至90的形状。如图I所示,再次馈送盘60的形状大致为平板,平板基本平行于馈送路径P上穿过馈送单元10延伸的部分延伸。在再次馈送盘60的上表面上,如图2和4所示,设置有多个肋64,该肋64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从再次馈送盘60的上表面突出,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基本上互相平行。每个肋64的后端64A (B卩,第一馈送路径Rl的一侧上的端部)向上突出至某个位置,沿着左右方向看时在该位置上肋80至90的下端重叠。肋64的远端表面(SP,上端表面)形成用于第二馈送路径R2的馈送表面。
调节构件69被设置在再次馈送盘60的左侧上。调节构件69的形状为沿着在第二馈送路径R2上馈送的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延伸的隔板形状。调节构件69包括大致线性的参考表面69A,其垂直于片状物的宽度方向(见图6)。参考表面69A限定第二馈送路径R2的左端的位置。在再次馈送盘60上,设置有引导构件70,其在第一馈送路径Rl和第二馈送路径R2之间的连结部分上,并位于参考表面69A的后面(B卩,位于第一馈送路径Rl的一侧)。当片状物99的左端部99L接触参考表面69A且相对于参考表面69A不倾斜时,为了图像形成单元10在片状物99的第二侧99B上形成图像,片状物99处于被正确地位于左右方向上而无任何歪斜角度的状态下。需要注意的是,下述的引导构件70的第一调节表面71可以与作为调节构件69的一部分的参考表面69A连续地形成。如图5所示,引导构件70包括第一调节表面71、第二调节表面72和第三调节表面73。第一调节表面71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前端部被形成为与参考表面69A连续的平坦表面,后端部倾斜地延伸从而向左远离参考表面69A。第二调节表面72被弯曲,从而到沿着左右方向看时,第二调节表面72与每个肋64的向上突出的后端部64A的上端部大致重叠。 当沿着左右方向看时,第三调节表面73弯曲且向后和向上延伸,从而在跨过第二馈送路径R2且与第二调节表面72相对的位置上距第二调节表面72更远。第三调节表面73的前端部(即,在调节构件69的一侧的端部)和第二调节表面72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小于第三调节表面73的后端部(即,在第一馈送路径的一侧的端部)和第二调节表面72的后端部之间的间隔。第二调节表面72和第三调节表面在第二馈送路径R2的宽度方向上从第一调节表面71向内延伸,并且当从前侧看时,其被整体地形成大致长方的C型。引导构件70被固定到再次馈送盘60上。另外,馈送辊61、62和从动辊63被设置在再次馈送盘60上。如图6所示,馈送辊6被设置在参考表面69A的右侧上。馈送辊62被设置成在馈送方向上向前远离参考表面69A。馈送棍61、62中的每一个略微地从肋64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从而接触将要在第二馈送路径R2上传送的片状物99的面向下的第二侧99B。馈送棍61、62中的每一个通过经由传输机构65从驱动源传输的驱动力而绕着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传输机构65包括多个齿轮、传输轴和旋转轴。从动辊63被设置在馈送辊61的上方。在再次馈送盘60的左侧上,设置有支撑构件63A,该支撑构件63A高于馈送辊61和肋64并且跨过第二馈送路径62与馈送辊61和肋64分离。从动辊63被支撑构件63A可旋转地支撑。另外,推动弹簧(未显示)按压从动辊63抵靠馈送辊61。当从上方(上侧)看时,从动辊63的旋转轴相对于馈送辊61的旋转轴顺时针倾斜。响应于馈送辊61、62的旋转,片状物99被沿着第二馈送路径R2馈送。此时,当从动辊63经由片状物99被压靠馈送辊61从而被驱动旋转时,片状物99在被向左推动的同时被例如朝着参考表面69A传送。当再次馈送盘60和引导构件70被向后从打印机I的后面拉出时,再次馈送盘60和引导构件70被从打印机I拆卸。同时,当再次馈送盘60和引导构件70被从打印机I的后面插入并且被向前推时,该再次馈送盘60和引导构件70被附接到打印机I的主体。此时,图6所示的传输机构65与设置在主体一侧上的驱动源(未显示)分开并且与再次馈送盘60 一起从主体拆卸。
形成第三馈送路径R3的返回馈送表面76A、76B分别为起伏不平地穿透在再次馈送盘60和处理盒70之间的框架构件的通过路径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理盒70位于再次馈送盘60和图像形成单元10的前方。返回馈送表面76A、76B从下侧向上延伸,从而以向前凸出的方式弯曲。通过返回馈送表面76A、76B之间的第三馈送路径R3,片状物99被从再次馈送盘60向上引导到图像形成单元10。〈肋的形状〉以下将描述形成第一馈送路径Rl的肋80到90。肋80至90包括远端表面80A、81A、82A、83A、84A、85A、86A、87A、88A、89A和90A,上述远端表面中的每个被构造成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延伸并作为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并且上述远端表面中的每个接触在馈送方向上馈送的第二侧99A。当沿着左右方向看时,每一个远端表面80A至90A被形成为在其中间部分上向后凹进。因而,远端表面80A至90A被构造成当使片状物99弯曲时向前(SP,朝第二馈送路径R2的方向)翻转在第一馈送路径Rl上馈送的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肋80至90被划分为两个组,即,包括位于在左右方向上靠近第二馈送路径R2的参考表面69A的肋80至83的第一组,和包括位于在左右方向上远离第二馈送路径R2的参考表面69A的其他的肋84至90的第二组。如图6所示(其是沿着平行于安装表面Gl的假想平面Kl的打印机I的主体的俯视截面图),在肋80至90的远端表面80A至90A的竖直方向的中间部分,包含在第一组中的肋80至83的远端表面80A至83位于包含在第二组中的肋84至90的远端表面84A至90A的远端表面的前方(即,包含在第一组中的肋80至83的远端表面80A到83A的部分被设置成比包含在第二组中的肋84至90的远端表面84A至90A的部分更靠近第一馈送路径Rl的弯曲部分的弧心)。换句话说,肋80至83从后盖2R到远端表面80A至83A的向前突出的长度长于肋84至90从后盖2R到后端表面84A至90A的向前突出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包含有肋84至90的第二组在片状物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包含有肋80至83的第一组在片状物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实施例中,如图7A (显示肋80)、7B (显示肋81至83)和7C (显示肋84至90)清晰所示,肋80到90的远端表面80A到90A被形成为以便其的向后凹陷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在第一组和第二组之间具有不同的凹陷量。然而,在肋80到90中的每个的上端(翻转机构40的一侧的端部)和下端(第二馈送路径R2的一侧的端部),肋80到90弯曲 成更靠近第二馈送路径R2,并当从左右方向(即,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看时,大致上位置相互重叠。因此,片状物99能够被平滑地从翻转机构40被传送到第一馈送路径Rl和从第一馈送路径Rl被传送到第二馈送路径R2。从左右方向看时,每个肋80至90的下端延伸到与肋64的后端部64A重叠的位置。因而,能够防止片状物99粘在肋64的后端部64A。另外,如图7A所不,最左面的肋80的下端部80B在肋81至83的前方稍微地延伸并且在引导构件70的第二调节表面72的前方突出。因而,能够防止片状物99粘在第二调节表面72上。馈送表面79A被形成在馈送引导构件79的后表面,并跨过第一馈送路径Rl向前远离肋80至90。换句话说,馈送表面79A被设置在第一馈送路径Rl的弯曲部的内侧(前侧)上面向沿着第一馈送路径Rl馈送的片状物99的第一侧99A的位置上。馈送表面79A沿着片状物99在第一馈送路径Rl上馈送的方向向下延伸,从而以向后凸出的方式弯曲。馈送表面79A和肋80至90形成第一馈送路径Rl,因而允许片状物99必定被沿着第一馈送路径Rl引导。<再次馈送机构的操作>由翻转机构40翻转的片状物99在卷曲的同时被排出辊41馈送,然后被导入第二馈送路径R2。 被弓I导到第二馈送路径R2上的片状物99被直接在水平方向上向前弓I导,并且接触引导构件70的第二调节表面72和向上突出的后端部64A。此时,片状物99的左侧通过肋80到83的远端表面80A到83A被顺畅地引导进引导构件70。另外,即使片状物99在第一馈送路径上Rl滑离肋80到90的远端表面80A到90A或滑离第二调节表面72,片状物99仍然能顺畅地被馈送表面79A和接触片状物99的第一侧99A的第三调节表面73引导。由于元件或部件(例如定影单元13、翻转机构40的辊41、42和形成第一馈送路径Rl或馈入路径P的表面)的制造所导致的误差(例如,尺寸误差)可能导致片状物99向左偏 斜或以靠近片状物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不希望的状态被馈送。在这种情况下,由图6中的双点划线构成的线表示,当片状物99的左角接触第一调节表面71时,片状物99被沿着第一调节表面71向右引导。片状物99的左角被按压抵靠第一调节表面71,并且片状物99接收到作为按压片状物99的左角抵靠第一调节表面71的反作用力压力Fl (参见图6)时,片状物99被传送。因此,压力Fl可能导致例如片状物99的褶皱和折角的问题。这是因为片状物99被第一馈送路径Rl、第二馈送路径R2和每个肋64的向上突出的后端部64和它们的按压抵靠表面卷曲;因为片状物99的自身的表面被按压和抵靠,从而片状物99的在压力Fl的方向上的大阻力可能导致上述片状物99的褶皱和折角的问题。然而,右侧的远端表面84A到90A比左侧的远端表面84A到90A被设置在第一馈送路径Rl的弯曲部分更外侧,因此,能够在第一馈送路径Rl的右侧确保空间SI (参见图6)。从而,即使压力Fl被作用于片状物99,仍然允许片状物99可以在空间SI中具有小阻力,沿着片状物宽度方向(压力Fl的方向)容易移动,并且在空间SI中容易弯曲。因此,当片状物99沿着第一调节表面71在片状物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时,片状物99被沿着参考表面69A传送到位置。因而,能够在防止上述诸如片状物99的角褶皱和折叠的问题。此时,片状物99的左侧通过肋80至83的远端表面80A至83A被平稳地弓I导至参考表面69A而不被过大地弯曲。应该注意,被馈送出第一馈送路径Rl的片状物99沿着某个方向倾斜从而直接接触参照表面69A,而片状物99的左角不接触第一调节表面71A。导入到第一而馈送路径R2的片状物99将其状态从褶皱状态改变为平坦状态,并且片状物99被沿着第二馈送路径R2向前馈送。然后,片状物99被夹持在馈送辊61和从动辊63之间并且被馈送辊61和从动辊63馈送。此时,片状物99被馈送辊61、62和从动辊63向左推,片状物99的左端部99L压靠参考表面69A。因而,可以为片状物99进行歪斜校正,并且片状物99位于左右方向上。之后,片状物99经过第三馈送路径R3,返回到馈送路径P,并且被再次馈送到图像形成单元10。因而,片状物99面对感光鼓5,并且其的第二侧99B面向上,从而在第二侧99B上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操作和效果>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I中,在片状物99压靠调节构件69,从而片状物99被定位。当被馈送出第一馈送路径Rl的片状物99位于比第一馈送路径Rl的右侧更靠近其左侧时,作为响应于片状物99和第一调节表面71之间接触时施加的作用力的压力Fl被施加在片状物99上。当没有应对压力Fl的措施时,可能会引起片状物99的角褶皱和折叠,例如,在片状物99的被卷曲的部分上。在这一方面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更靠近参考表面69A的左侧远端表面80A至83A被设置在比更远离参考表面69A的右侧远端表面84A至90A更靠近第一馈送路径Rl的较远内侧。因此,能够确保第一馈送路径Rl的右侧上的空间SI。因而,即使压力Fl作用于片状物99以响应接触第一调节表面71的片状物99的左角,仍然允许片状物99更容易在空间SI中向右移动和发生卷曲。因此,有可能在防止上述诸如片状物99的角褶皱和折叠的问题的同时沿着参考表面69A的位置馈送片状物99。另外,当被馈送出第一馈送路径Rl的片状物99的左角直接接触参考表面69A时,允许片状物99容易地沿着片状物宽度方向移动从而被沿着参考表面69A传送,而不产生片状物99的角褶皱和折叠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当片状物99被从第一馈送路径Rl导入到第二馈送路径R2时,片状物99在被夹持在引导机构70的第二调节表面72和第三调节表面73之间时受到引导。因此,必定能够翻转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因而,必定能够进一步防止在再次馈送操作中片状物99的角褶皱和折叠。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1,第二调节表面72早于第一调节表面71调节片状物99。因而,在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被旋转为沿着第二馈送路径R2时,片状物99在宽度方向上被调节。因而,必定能够防止片状物99发生褶皱。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比起包含在第一组中的肋80至83,包含在第二组中的肋84至90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更宽的范围内。另外,包含在第二组中的肋84至90被卷曲成比包含在第一组中的肋80至83向外凸出更远。因此,能够确保第一馈送路径Rl的右侧上的空间SI,空间SI比确保的第一馈送路径Rl的左侧的空间更宽。因而,向右移动片状物99以便片状物99在空间SI内容易卷曲。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形成第一馈送路径Rl的肋80至90被形成为与形成第二馈送路径R2的再次馈送盘60分离。因此,在比当第一馈送路径Rl与第二馈送路径R2整体形成时更简单的加工过程中,能够具有从后盖2R至远端表面80A至90A的不同高度(向前突出的高度)的肋80至90。另外,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1,包括有形成第一馈送路径Rl的肋80至90的后盖2R被构造成可打开和可关闭,形成第二馈送路径R2的再次馈送盘60和引导构件70被构造成从打印机I的主体拆卸。因此,能够清除阻塞在第一馈送路径Rl和/或第二馈送路径R2上的片状物99。另外,根据本实施例I的打印机1,第一馈送路径Rl被设置在打印机I的主体之后。另外,第二馈送路径R2被构造成朝着主体的前侧馈送沿着第一馈送路径Rl的片状物99。从而,肯定能够具有上述操作和效果。以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实施例。能够通过利用传统的材料、方法和设备实现本发明。因而,这些材料、设备和方法的细节不作具体说明。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为本发明提供更全面的理解,已经说明了各种具体细节,诸如具体材料、结构、化学物、过程等等。但是,应该理解,在不组合上述细节的情况下本发明仍然能够被实施。另外,为了不会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未具体说明熟知的处理结构。在本公开中只说明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和其功能性的一些实例。应该注意,本发明能够用在各种其他的组合和环境中,并且能够在不背离这里所述的说明性概念的范围内作出改变或者修改。例如,以下修改是可行的。(修改例)如图8A或者SB所示,肋80至90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各个从后盖2R至远端表面80A至90A的向前突出长度。具体地,如图8A所示(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一个修改例的肋80至90和后盖2R沿着竖直平面Kl的截面俯视图),肋80至90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各个从后盖2R至远端表面80A的不同的向前突出长度,该长度从最左侧肋(远端表面80A) 80朝着最右侧肋 90 (远端表面90A)逐渐缩小。另外,如图8B所示(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另一个修改例的肋80至90和后盖2R沿着竖直平面Kl的截面俯视图),肋80至83可以被构造成具有从后盖2R至远端表面80A至83A的各个不同的向前突出长度,该长度从最左侧肋(远端表面80A) 80朝着最右侧肋83 (远端表面83A)逐渐缩小。而且,肋84至90可以被构造成具有从后盖2R至远端表面84A至90A的相同的向前突出长度。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馈送路径Rl由肋80至90的远端表面构成,第二馈送路径R2由肋64的远端表面构成。但是,第一馈送路径Rl可以由在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和宽度方向连续的弯曲表面构成。另外,第二馈送路径R2可以由在片状物99的馈送方向和宽度方向连续的弯曲表面构成。例如,扁平导板可以被沿着第一馈送路径Rl和第二馈送路径R2的各自的形状弯曲。可选择地,树脂材料可以形成为相同的形状以作为弯曲的导板。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9和第一调节表面71被形成作为分离构件。但是,调节构件69和第一调节表面71可以形成作为被结合的单独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引导构件的第二调节构件72和第三调节构件73可以被附接到第一调节表面71。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兼作翻转机构的排出辊41和42,片状物99被从第一馈送路径Rl馈送到第二馈送途径R2上。但是,通过可能设置在第一馈送路径Rl的顶端周围的一个以上的馈送辊,片状物99可以被从第一馈送路径Rl馈送到第二馈送路径R2。在上述实施例中,图像形成单元10被构造成以电子照相的方法执行图像成形。但是,图像形成单元10可以被构造成以例如喷墨方法和热学方法的多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执行图像形成。另外,打印机I可以被构造成将图I中的片状物的近侧作为打印机I的前侧。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成在被馈送的片状物上形成图像;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被构造成翻转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图像的所述片状物的馈送方向;和 再次馈送单元,所述再次馈送单元被构造成将由所述翻转机构翻转其馈送方向的所述片状物再次馈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从而允许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与所述片状物的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图像;所述再次馈送单元包括 第一馈送单元,所述第一馈送单元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弯曲以沿着远离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方向凸出,所述引导部限定弯曲的第一馈送路径的外侧,所述第一馈送路径 被构造成馈送从所述翻转机构在所述馈送方向的下游接收的所述片状物;和 第二馈送单元,所述第二馈送单元限定第二馈送路径,所述第二馈送路径被构造成将经由所述第一馈送路径馈送的所述片状物馈送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馈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所述第二馈送单元包括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被构造成限定所述第二馈送路径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片状物的所述馈送方向,并且所述调节构件调节所述第二馈送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的所述片状物的端部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馈送单元的所述引导部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二部分被弯曲以在远离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一部分突出更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调节构件包括 线性表面,所述线性表面沿着所述片状物的所述馈送方向线性延伸;和第一调节表面,所述第一调节表面设置在所述线性表面靠近所述引导部的端部,所述第一调节表面朝向所述第一馈送路径倾斜地延伸,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侧远离所述线性表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 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馈送方向上的中部,所述中间部分被弯曲以在远离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方向上突出;和 端部分,所述端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馈送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馈送路径的端部,所述端部分被弯曲以沿着所述馈送方向向前靠近所述第二馈送路径,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周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端部分的位置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端部分的位置互相重合。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肋,所述多个肋被形成为朝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突起; 其中,所述多个肋包括 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肋;和 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肋,所述第二肋的远端表面被设置地比所述第一肋的远端表面距离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更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一肋的所述远端表面在位置上互相重合;并且 其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肋所在的范围比所述第二肋所在的范围更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肋在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所述馈送方向的中部到达各自所述远端表面的各自的突出长度不同,所述突出长度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逐渐变化。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肋在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所述馈送方向的中部到达各自的所述远端表面的各自的突出长度不同,所述第一肋的所述突出长度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逐渐变化;并且 其中,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二肋的所述远端表面在位置上互相重合。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成容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翻转机构和所述再次馈送单元;和 盖,所述盖被可打开和可关闭地附接到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引导部被设置在所述盖的、当所述盖被关闭时面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多个肋,所述多个肋被形成在所述盖上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多个肋具有各自的远端表面。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馈送单元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导向肋,所述多个导向肋被形成为朝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突起,从而突起的所述导向肋的各自的远端表面限定所述第二馈送路径;并且 其中,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在靠近所述第二馈送路径的一侧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所述导向肋的端部在位置上与在靠近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一侧并用于限定所述第二馈送路径的所述导向肋的端部重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导向肋,所述多个导向肋具有被构造成限定所述第二馈送路径的各自的远端表面; 其中,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在靠近所述第二馈送路径的一侧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所述导向肋的端部在位置上与在靠近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一侧并用于限定所述第二馈送路径的所述导向肋的端部重合。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盘,所述盘被设置成大致平行于所述片状物馈送路径的、经过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馈送路径被形成在所述盘上。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被设置在所述调节构件靠近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 所述第一调节表面;和 第二调节表面,所述第二调节表面被形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调节表面朝向所述第二侧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片状物从所述第一馈送路径的所述引导部引导至所述第二馈送路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导向肋,所述多个导向肋被形成为朝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突起从而突起的所述导向肋的各自的远端表面限定所述第二馈送路径; 其中,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二调节表面被弯曲成在位置上大致与所述导向肋的所述远端表面重合。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调节表面,所述第三调节表面被设置成跨过所述第二馈送路径面对所述第二调节表面,并且被形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调节表面朝向所述第二侧延伸。
1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馈送构件,所述馈送构件被构造成对在所述第二馈送路径上被馈送的所述片状物施加馈送力,所述馈送力使得所述片状物被朝向所述馈送方向的下游馈送,并且所述片状物被拉向所述调节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翻转机构和再次馈送单元,再次馈送单元包括第一馈送单元和第二馈送单元。第一馈送单元包括引导部,其被弯曲以沿着远离图像形成单元的方向凸出并限定弯曲的第一馈送路径的外侧,以馈送从翻转机构接收的片状物。第二馈送单元限定第二馈送路径,以馈送经由第一馈送路径馈送的片状物。引导部包括第一部分,其位于引导部在片状物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部分,其位于引导部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二部分被弯曲以在远离图像形成单元的方向上比第一部分突出更多。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902176SQ20121026909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增田健宏, 服部慎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