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756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加工技术领域,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在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制作エ艺过程中,其阵列基板不可避免的会因为エ艺误差出现各种不良,其中,阵列基板中的断线不良是最影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品质的ー种不良,而且断线不良的发生比率非常高。因此,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良品率,当发生断线不良之后就需要对这些断点进行维修,以修复断线不良。现有技术中,修复阵列基板的断线不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ー种是在阵列基板的ARRAY端采用CVD设备进行沉积连接断线,如图I所示。当在维修断线12的时候,在ARRAY端可以采用激光打穿PVX层,然后通过化学气象沉积金属钨16将信号线引出来通过架桥方式来达到修复断线12的目的。另ー种方法是在CELL端使用在阵列基板10上形成的针对信号线11断线不良的维修线,如图2所示。在断线12与维修线13相交的焊接位置15采用激光对维修线13和断线12进行熔接,然后在将维修线13在切断位置131和切断位置132处切开,这种方法来修复断线12。ARRAY端采用CVD设备进行沉积连接断线12,由于沉积的金属钨16不一定致密,特别是在打孔连接处122,接触电阻过大,因而这种方法对于大尺寸屏幕维修成功率较低。CELL端使用在阵列基板10上形成的针对信号线11断线不良的两条维修线13,来进行修复。这种方法在针对小尺寸产品时是有一定修复作用,但由于维修线13形成于信号线同一个面上,维修线13和信号线11的交叉位置113之间的交叉位置113处会产生交叠电容,造成信号延时;同时,面对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产品,使用该方法无法修复,并且以现有技术的布线情况,最多只能布2条维修线13,也就是最多只能维修两条断线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栅线与栅极驱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数据线与数据驱动模块信号连接,还包括与所述栅线一一对应的栅线冗余线;与所述数据线一一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所述栅线冗余线一端与所述栅极驱动模块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对应的栅线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栅线相同的信号;所述数据冗余线一端与所述数据驱动模块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相同的信号。
优选地,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栅线冗余线和数据线冗余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面,且每一条栅线冗余线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电连接,每一条数据线冗余线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电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栅线冗余线和数据线冗余线位于所述彩膜基板的一面,且每一条栅线冗余线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电连接,每一条数据线冗余线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彩膜基板和触控屏,所述栅线冗余线和数据线冗余线位于所述触控屏的一面,且每一条栅线冗余线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电连接,每一条数据线冗余线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栅线冗余线和所述数据线冗余线为各向异性导电胶。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为薄膜晶体管开关,且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开关TFT同层设置。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设有为每ー个第一控制开关提供转换信号的第一信号线;为每ー个第二控制开关提供转换信号的第二信号线。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的信号源和第二信号线的信号源均位于所述数据线驱动模块ー侧;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且一端通过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一软性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栅极导电电极与对应的栅线通过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且一端通过第二导电电极与第二软性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数据线平行,与所述栅线同层设置,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位置对应;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与数据线平行的信号传输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还包括与所述栅线平行的信号开关线,与所述栅线同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位置对应;所述信号传输线与信号开关线之间通过过孔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栅线与栅极驱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数据线与数据驱动模块信号连接,还包括与所述栅线一一对应的栅线冗余线;与所述数据线一一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所述栅线冗余线一端与所述栅极驱动模块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对应的栅线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栅线相同的信号;所述数据冗余线一端与所述数据驱动模块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相同的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栅线冗余线与栅极层的栅线一一对应,且可同时获得栅线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当一对对应的栅线和栅线冗余线中的栅线出现断线不良时,可以激活第一控制开关,从而激活与该栅线对应的栅线冗余线,接通该对栅线与栅线冗余线的另一端,栅线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可以通过栅线冗余线传递至栅线的另一端,从而保证位于栅线断线不良的断点之后的像素也能正常获得栅线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同理,数据线冗余线与数据线层的数据线一一对应,可同时获得数据线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当ー对对应的数据线和数据线冗余线中的数据线出现断线不良时,可以激活第二控制开关,从而激活与该数据线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接通该对数据线与数据线冗余线的另一端,数据线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可以通过数据线冗余线传递至数据线的另一端,从而保证位于数据线断线不良的断点之后的像素也能正常获得数据线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进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由于数据线冗余线和栅线冗余线相当于数据线层的数据线和栅极层的栅线的备份线,每一条数据线出现断线不良时均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进行维修,每一条栅线出现断线不良时均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栅线冗余线进行维修,且每ー对相互对应的数据线与数据线冗余线、以及每ー对相互对应的栅线与栅线冗余线中,两条线同时出现断线不良的概率很低,因此,对大尺寸屏幕的维修成功率较高。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其设置的栅线冗余线和数据线冗余线能够较 好地对阵列基板上的断线不良进行维修。


图I为现有技术中在阵列基板的ARRAY端采用CVD设备进行沉积连接断线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阵列基板上布置的维修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这列基板的正面布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栅线的布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数据线的布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冗余线的布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控制开关的连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控制开关的连线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出现断线不良时的信号传输路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元件标记说明1,数据线驱动模块;2,栅线驱动模块;3,第二软性电路板;4,第一软性电路板;6,第一信号线;61,第一导电电极;62,第一控制开关;63,栅极导电电极;64、73,过孔;65,栅线;66,栅线冗余线;71,信号传输线;72,信号开关线;74,数据线;75,第二控制开关;76,第二导电电极;77,数据线冗余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如图3 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栅线65和多条数据线74,栅线65与栅极驱动模块2信号连接,数据线74与数据驱动模块I信号连接,还包括与栅线65 —一对应的栅线冗余线66 ;与数据线74 —一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77 ;栅线冗余线66 —端与栅极驱动模块2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控制开关62与对应的栅线65连接,且接收与对应的栅线65相同的信号;数据冗余线77 —端与数据驱动模块I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开关75与对应的数据线74连接,且接收与对应的数据线74相同的信号。如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冗余线77与的数据线74 一一对·应,可同时获得数据线驱动模块I的驱动信号,当一对对应的数据线74和数据线冗余线77中的数据线74出现断线不良时,可以激活第二控制开关75,从而激活与该数据线74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77,接通该对数据线74与数据线冗余线77的另一端,数据线驱动模块I的驱动信号可以通过数据线冗余线77传递至数据线74的另一端,从而保证位于数据线74断线不良的断点之后的像素也能正常获得数据线驱动模块I的驱动信号。同理,栅线冗余线66与的栅线65 —一对应,且可同时获得栅线驱动模块2的驱动信号,当一对对应的栅线65和栅线冗余线66中的栅线65出现断线不良时,可以激活第一控制开关62,从而激活与该栅线65对应的栅线冗余线66,接通该对栅线65与栅线冗余线66的另一端,栅线驱动模块2的驱动信号可以通过栅线冗余线66传递至栅线65的另一端,从而保证位于栅线65的断线不良的断点之后的像素也能正常获得栅线驱动模块2的驱动信号;进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由于数据线冗余线77和栅线冗余线66相当于的数据线74和的栅线65的备份线,每一条数据线74出现断线不良时均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77进行维修,每一条栅线65出现断线不良时均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栅线冗余线66进行维修,且每ー对相互对应的数据线74与数据线冗余线77、以及每ー对相互对应的栅线65与栅线冗余线66中,两条线同时出现断线不良的概率很低,因此,对大尺寸屏幕的维修成功率较高。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其设置的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能够较好地对阵列基板上的断线不良进行维修。优选技术方案中,上述提到的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一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可以位于阵列基板背离彩膜基板的一面,且每ー个栅线冗余线66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62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4电连接,每ー个数据线冗余线77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75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连接。方式ニ 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可以设于彩膜基板,且每ー个栅线冗余线66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62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4电连接,每ー个数据线冗余线77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75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性连接。方式三,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和触控屏,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还可以设于触控屏的一面,且每ー个栅线冗余线66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62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4电连接,每ー个数据线冗余线77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75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性连接。上述优选方式中,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与阵列基板的数据线74以及栅线65不在同一面,因此需要软性电路板4实现电连接。当然,上述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只要不影响阵列基板中数据线74以及栅线65的正常布线即可。进ー步地,上述的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有多种方式。优选地,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为各向异性导电胶。各向异性导电胶为一种同时具有粘结性、绝缘性、和导电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性能稳定;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胶布线操作方便。当然,为便于对第一控制开关62和第二控制开关75的布置,优选地,第一控制开关62和第二控制开关75为薄膜晶体管开关,且与阵列基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开关TFT同层设置。当然,为便于对第一控制开关62和第二控制开关75的控制,更优选地,上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还设有为每ー个第一控制开关62提供转换信号的第一信号线6 ;为每ー个第二控制开关75提供转换信号的第二信号线。具体的,当阵列基板中的数据线74出现断线不良吋,我们将第二信号线一直处于高电平,打开第二控制开关75,使数据线74和数据线冗余线77导通,从而将数据线驱动模块I的驱动信号通过数据线冗余线77传导至数据线74的另一端,数据线74断线不良的断点后部的像素可以得到信号线驱动模块I的信号,可以正常工作,如图9所示方位,当数据线74出现断线时,数据线74可以为断点78的左侧的像素提供信号,信号传输方向如方向a所示,而断点78右侧的像素部分则可以通过数据线74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77,将信号导向数据线74位于断点78右侧的部分,从而为断点78右侧的像素提供信号,信号传输方向如方向b所示;同理,当一条栅线65出现断线不良时,将第一信号线6 —直处于高电平,打开第一控制开关62,从而使该栅线65与其对应的栅线冗余线66导通,将栅线驱动模块2的驱动信号传导至栅线65的另一端,栅线65断线不良的断点后部的像素可以得到栅线驱动模块2的驱动信号,从而正常工作。具体的,第一信号线6中与第一控制开关62对应的部分为第一控制开关62的栅极,第二信号线中与第二控制开关75对应的部分为第二控制开关75的栅极。为了避免线路交叉,具体的,阵列基板中,第一信号线6的信号源和第二信号线的信号源均位于数据线驱动模块Iー侧;第一控制开关62与数据线74同层设置,且一端通过第一导电电极61与第一软性电路板4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栅极导电电极63与对应的栅线65通过过孔64电连接,如图 5和图7所示;第二控制开关75与数据线74同层设置,且一端通过第二导电电极76与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数据线74电连接,如图8所示;第一信号线62与数据线74平行,与栅线65同层设置,且与第一控制开关62位置对应,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信号线包括与数据线74平行的信号传输线71,与数据线74同层设置,还包括与栅线65平行的信号开关线72,位干,且与第二控制开关75位置对应;信号传输线71与信号开关线72之间通过过孔73电连接,如图3、图4、图5和图8所示。这样,栅线65、数据线74以及第ー控制开关62、第二控制开关75、第一信号线6、第二信号线之间互不交叉,预防了寄生电容等不良的产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栅线(65)和多条数据线(74),所述栅线(65)与栅极驱动模块(2)信号连接,所述数据线(74)与数据驱动模块(I)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栅线(65)—一对应的栅线冗余线(66); 与所述数据线(74)—一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77); 所述栅线冗余线(66)—端与所述栅极驱动模块(2)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控制开关(62)与所述对应的栅线(65)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栅线(65)相同的信号; 所述数据冗余线(77)—端与所述数据驱动模块(I)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开关(75)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74)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74)相同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面,且每一条栅线冗余线(66)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62)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4)电连接,每一条数据线冗余线(77)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75)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彩膜基板,所述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位于所述彩膜基板的一面,且每一条栅线冗余线(66)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62)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4)电连接,每一条数据线冗余线(77)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75)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彩膜基板和触控屏,所述栅线冗余线(66)和数据线冗余线(77)位于所述触控屏的一面,且每一条栅线冗余线(66)与其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62)之间通过第一软性电路板(4)电连接,每一条数据线冗余线(77)与其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75)之间通过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线冗余线(66)和所述数据线冗余线(77)为各向异性导电胶。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62)和第二控制开关(75)为薄膜晶体管开关,且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薄膜晶体管开关TFT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设有 为每一个第一控制开关(62)提供转换信号的第一信号线(6); 为每一个第二控制开关(75)提供转换信号的第二信号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6)的信号源和第二信号线的信号源均位于所述数据线驱动模块(I) 一侧;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62)与所述数据线(74)同层设置,且一端通过第一导电电极(61)与第一软性电路板(4 )电连接,另一端通过栅极导电电极(63 )与对应的栅线(65 )通过过孔(64)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75)与所述数据线(74)同层设置,且一端通过第二导电电极(76)与第二软性电路板(3)电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数据线(74)电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线(62)与数据线(74)平行,与所述栅线(65)同层设置,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62)位置对应; 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与数据线(74)平行的信号传输线(71),与所述数据线(74)同层设置,还包括与所述栅线(65)平行的信号开关线(72),与所述栅线(65)同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 (75)位置对应;所述信号传输线(71)与信号开关线(72)之间通过过孔(73)电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栅线与栅极驱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数据线与数据驱动模块信号连接,还包括与所述栅线一一对应的栅线冗余线;与所述数据线一一对应的数据线冗余线;所述栅线冗余线一端与所述栅极驱动模块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对应的栅线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栅线相同的信号;所述数据冗余线一端与所述数据驱动模块信号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连接,且接收与所述对应的数据线相同的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较好地对阵列基板上的断线不良进行维修。
文档编号G02F1/1368GK102819158SQ2012102852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覃耿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