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显影剂容纳体和显影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36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显影剂容纳体和显影剂的制作方法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显影剂容纳体和显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图像形成单元、被安装于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容纳体、以及被容纳在显影剂容纳体内中的显影剂。
背景技术
为使记录介质(转印材)的色彩不鲜艳(目立9 ),有提案提出了下述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作为底层(下地)的白色色调剂像,在其上重叠形成彩色色调剂像,其后使这些色调剂像定影(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6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记录介质上的白色色调剂像的透光性高的情况下,产生了记录介质的影响,图像品质降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构成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图像形成单元、被安装于图像形成单元的显影剂容纳体、以及被容纳在该显影剂容纳体内的显影剂,其能够减轻上述的记录介质的影响,得到品质良好的图像。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I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利用白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白色显影剂像;至少I个第2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利用白色以外颜色的单色显影剂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像;以及定影器,其中,通过使上述白色显影剂像和上述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像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定影,来形成白色图像和至少I个单色图像;其中,上述白色图像的浊度高于上述至少I个单色图像各自的浊度。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形成记录介质的影响小、图像品质良好的图像。

图1为示意性示出作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机的构成例的构成图。图2为示例出浊度测定用的测试图案与位置的图,测试图案的印刷中所用的色调剂如下文所述。图3为将试验I中印刷在透明膜上的显影剂的粉体色调表示在(L *,a *,b * )色空间坐标轴上的图。图4为将试验2中印刷在透明膜上的显影剂的粉体色调表示在(L *,a *,b * )色空间坐标轴上的图。图5为将试验4中印刷在透明膜上的显影剂的粉体色调表示在(L *,a *,b * )色空间坐标轴上的图。图6为示意性示出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机的构成例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I》第I实施方式《1-1》第I实施方式的构成 〈印刷机11〉图1为示意性示出作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机11的构成例的构成图。印刷机11例如为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印刷机。印刷机11中,作为主要构成,具有介质盒12、含有图像形成单元13,14,15,16,17的图像形成部22、转印部19、以及
定影器20。介质盒12以积层的状态收纳介质(也称为“印刷介质”或“记录介质”或“转印材”。)21。介质盒12以可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印刷机11内的下部。收纳在介质盒12中的介质21每次被取出I页,所取出的介质21沿箭头Dl方向在介质传送路中前进,被传送到图像形成部22。图像形成部22具有图像形成单元13 17,该图像形成单元13 17沿着介质传送路设置,并设置成可以自由装卸。由各图像形成单元13 17形成的显影剂像(也称为“色调剂像”。)通过转印部19被转印至沿着介质传送路传送的介质21的上面。串联排列的图像形成单元13 17具有互为相同的构成,但使用互为不同的颜色的色调剂。即,图像形成单元13 17所使用的色调剂分别为白色(W)色调剂、黑色(K)色调剂、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剂、青绿色(C,>)色调剂。其中,图像形成单元的数目和色调剂的种类并不限于该示例。转印部19具有通过静电吸附将介质21传送的转印传送带(転写卜)33,该转印传送带33具有与图像形成单元13 17对向的部分“对向范围α ” ;利用驱动部进行旋转从而驱动转印传送带33的驱动辊34 ;与驱动辊34成对并用于扩展(張架)转印传送带33的压力辊35 ;与图像形成单元13 17的各感光鼓53 57相向配置、并施加电压以使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介质21的转印辊27 31 ;刮取附着在转印传送带33上的色调剂从而进行清洁的转印传送带清洁刮刀38 ;以及容纳通过转印传送带清洁刮刀38进行刮取而回收的色调剂的废弃色调剂罐39。〈图像形成单元13〉接下来,对于具备白色(W)色调剂的图像形成单元13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备黑色(K)色调剂的图像形成单元14、具备黄色(Y)色调剂的图像形成单元15、具备品红色(M)色调剂的图像形成单元16、以及具备青绿色(C)色调剂的图像形成单元17,除了色调剂的种类(颜色)不同这一点以外,与图像形成单元13具有同样构成。图像形成单元13具备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40 ;作为显影剂供给回收体的供给辊41 ;作为显影剂层调整部件的显影刮刀42 ;作为容纳色调剂43的显影剂容纳体的色调剂卡盒44 ;作为潜像承载体的感光鼓53 ;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45 ;以及作为显影剂去除部件的清洁刮刀46。感光鼓53具有导电性支持体以及覆盖其外周的光导电层。作为导电性支持体,例如使用铝金属管;作为光导电层,例如使用顺次层积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而成的结构。带电辊45与感光鼓53的周面相接,例如具有金属轴和覆盖其外周的半导电性环氧氯丙烷橡胶层。作为曝光装置的LED头47例如具有2个以上的LED元件(发光二极管)与透镜阵列,由2个以上的LED元件输出的照射光在感光鼓53的表面图像形成。作为曝光装置的光源,也可以使用激光器发光元件等其他光源。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40与感光鼓53的周面相接地进行配置,例如具有金属轴以及覆盖其外周的半导电性聚氨酯橡胶层。与显影辊40的表面相接的显影刮刀42为使用不锈钢或磷青铜等形成的板弹簧,其用于对显影辊40的表面的显影剂层的厚度进行控制。在图像形成部22进行各颜色的色调剂像的转印的介质21沿图1中箭头D2方向在介质传送路中进行传送,被送至定影器20。定影器20例如具备放热辊48、加压辊49、以及加压传送带50。〈色调剂43〉接下来,对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43进行说明。色调剂43是通过无机微粉体或有机微粉体等对至少含有粘结树脂的母颗粒适当进行表面处理而成的。该粘结树脂例如为聚酯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或者苯乙烯-丁二烯系树脂等。色调剂可以通过将如下的着色剂、脱模剂、电荷控制剂、处理剂等公知的成分适当混合在粘结树脂中或对粘结树脂进行表面处理来进行制造。作为着色剂,可以将作为黑色⑷、黄色(Y)、品红色(M)、青色(C)色调剂用着色剂使用的染料、颜料等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来使用。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例如炭黑、氧化铁、永固棕FG、颜料绿B、颜料蓝15 :3、溶剂蓝35、溶剂红49、溶剂红146、喹吖啶酮、胭脂红6B、萘酚、或者二偶氮黄、异吲哚啉,等等。相对于粘结树脂100〔重量份〕,添加至粘结树脂中的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2 25〔重量份〕,更优选的范围为2 15〔重量份〕。另外,作为白色色调剂的着色剂,例如有氧化钛等,可以对其进行表面处理,还可以将两种以上合用。相对于粘结树脂100〔重量份〕,添加至粘结树脂中的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20 10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的范围为50 100〔重量份〕的范围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白色色调剂使用的是氧化钛,但只要为白色着色剂则并不限于氧化钛,也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钛之外的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作为脱模剂,可以使用例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石蜡或巴西棕榈蜡等。并且,相对于粘结树脂100〔重量份〕,脱模剂的含量优选为O.1 2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的范围为O. 5 12〔重量份〕的范围内,并且可将多种蜡合用。作为电荷控制剂,例如,在正带电性色调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季铵盐系带电控制剂;在负带电性色调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偶氮系络合物电荷控制剂、水杨酸系络合物电荷控制剂、或杯芳烃系电荷控制剂等。相对于粘结树脂100〔重量份〕,该电荷控制剂的含量优选为O. 05 15〔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的范围为O.1 10〔重量份〕的范围内。处理剂是为了提高环境稳定性、带电稳定性、显影性、流动性、保存性而添加的,可以使用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或者氧化铝等。相对于粘结树脂100〔重量份〕,处理剂的含量优选为O. 01 10〔重量份〕,更优选的范围为O. 05 8〔重量份〕。〈白色(W)色调剂〉对第I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白色色调剂进行说明。作为白色色调剂,利用亨舍尔混合机对作为粘结树脂的聚酯树脂100〔重量份〕、作为色调剂的电荷控制剂的B0NTR0NE_84(商品名)(Orient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 O〔重量份〕、作为着色剂的氧化钛95〔重量份〕、以及作为脱模剂的“CARNAUBA WAX (商品名)”(巴西棕榈蜡I号粉末、株式会社加藤洋行制造)4. O〔重量份〕进行混合,之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冷却后,利用具有直径为2〔_〕的筛网的粗磨粉碎机(cutter mill)进行粗粉碎化,之后使用碰撞版式 粉碎机进行粉碎,进一步使用风力分级机进行分级,得到色调剂母颗粒。接下来,使所得到的色调剂母颗粒为100〔重量份〕,作为外添工序加入疏水性二氧化硅R972(商品名)(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平均粒径16〔nm〕)3. O〔重量份〕,利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3分钟搅拌,从而得到平均粒径为7.0〔 μ m〕的白色色调剂。该白色色调剂中,色调剂的平均粒径可以利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CoulterMultisizer 3、Beckman Coulter株式会社制造、孔径100〔 μ m〕)进行测定。对该白色色调剂的粉体色调进行测定,结果在(L *,a *,b * )色空间坐标轴中,L * =94. 64、a * =-1. 25、b * =2.94。粉体色调可以利用分光色差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SE-2000、光源(2度视野))进行测定。在粉体色调的测定时,向附属于分光色差计的粉体测定用单元中加入5g色调剂来进行测定。另外,对白色色调剂的松散表观密度进行测定,结果为O. 60〔g/cm3〕。色调剂的松散表观密度测定可以利用粉末测试仪(Hosokawamicron株式会社制造、PT-S型、开孔(開t目)710〔 μ m〕筛、100〔cc〕杯)进行测定。对于白色色调剂的热物性,软化温度Tsw为81 (0C),白色色调剂的流出起始温度Tfw为98 (0C),白色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w为151 (0C)0作为色调剂各热物性的软化温度Ts、流出起始温度Tf、熔融温度Tm可以利用流动特性评价装置(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造,CFT-500D、色调剂量1.0〔g〕、模具(夕''4 )径1.0〔_〕、模具长度1.0〔_〕、负荷10〔kg〕、起始温度50 rc〕、预热时间300〔sec〕、升温速度3〔°C/min〕、升温法)进行测定。对于色调剂的各物性,在测定得到的升温法流动曲线中,软化温度Ts为内部空隙消失而成为I相的温度,流出起始温度Tf为色调剂变化为流动状态的温度,熔融温度Tm为利用1/2法计算出的温度。〈青绿色(C)色调剂〉对于第I实施方式中所用的青绿色色调剂进行说明。作为青绿色色调剂,使用与白色色调剂热特性不同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树脂,利用亨舍尔混合机对该粘结树脂100〔重量份〕、作为电荷控制剂的B0NTR0N E-84 (Orient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0. 5〔重量份〕、作为着色剂的颜料蓝15 :3(商品名)4. O〔重量份〕、以及作为脱模剂的巴西棕榈蜡(商品名)(株式会社加藤洋行制造,CARNAUBA WAX I号粉末)4. O〔重量份〕进行混合,之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冷却后,利用具有直径为2 (mm)的筛网的粗磨粉碎机进行粗粉碎化,之后使用碰撞版式粉碎机进行粉碎,进一步使用风力分级机进行分级,得到色调剂母颗粒。接下来,作为外添工序,相对于所得到的色调剂母颗粒100〔重量份〕,添加疏水性二氧化硅R972(商品名)(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R972、平均粒径16 (nm) ) 3. O〔重量份〕,利用亨舍尔混合机进行3分钟搅拌,从而得到平均粒径为7. O (ym)的青绿色色调剂。对色调剂的松散表观密度进行测定,结果为O. 35〔g/cm3〕。该青绿色色调剂被称为青绿色色调剂I。对于青绿色色调剂I的热物性,软化温度Tsc为80 (0C),色调剂的流出起始温度Tfc为94 (0C),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c为114 (0C)0另外,通过采用与青绿色色调剂I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改变所配合的着色剂 的种类,可以得到黑色、品红色、黄色色调剂。〈黑色⑷色调剂〉在黑色色调剂中,使用炭黑作为着色剂。所得到的黑色色调剂的平均粒径为7. O〔μ m〕,松散表观密度为O. 35〔g/cm3〕。将该黑色色调剂称为黑色色调剂I。对于黑色色调剂I的热物性,软化温度Tsk为80〔°C〕,色调剂的流出起始温度Tfk为94〔°C〕,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k为114〔°C〕。〈品红色(M)色调剂〉对于品红色色调剂,在着色剂中使用萘酚。所得到的品红色色调剂的平均粒径为7.0〔μ m〕,松散表观密度为O. 35〔g/cm3〕。将其称为品红色色调剂I。对于品红色色调剂I的热物性,软化温度Tsm为81 (0C),色调剂的流出起始温度Tfm为95 (°C),色调剂的熔融温度Tmm为115 (0C)0〈黄色(Y)色调剂〉对于黄色色调剂,在着色剂中使用异吲哚啉。所得到的黄色色调剂的平均粒径为7. O〔 μ m〕,松散表观密度为O. 35〔g/cm3〕。将其称为黄色色调剂I。对于黄色色调剂I的热物性,软化温度Tsy为80〔°C〕,色调剂的流出起始温度Tfy为94〔°C〕,色调剂的溶融温度 Tmy 为 114 (0C)0需要说明的是,将作为白色色调剂以外的颜色的色调剂的黑色色调剂、青绿色色调剂、品红色色调剂、黄色色调剂统称为彩色色调剂。〈色调剂的附着量〉在第I实施方式中,使用白色色调剂的流出起始温度Tf高于定影时的介质表面温度Mt的白色色调剂。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白色色调剂和彩色色调剂(各单色显影剂)的附着量良好的范围为,彩色色调剂为O. 4 O. 6〔mg/cm2〕、更优选为O. 4 O. 5〔mg/cm2〕。另外,白色色调剂的优选附着量为O. 8 1.1〔mg/cm2〕、更优选为O. 9 1.1〔mg/cm2〕。《1-2》第I实施方式的动作接下来,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印刷机11的动作进行说明。对于感光鼓53,利用马达等驱动手段在箭头D5方向以恒定圆周速度使其旋转。与感光鼓53表面接触设置的带电辊45在箭头D9方向旋转,同时向感光鼓53的表面施加由带电辊用高压电源供给的直流电压,使其表面同样地带电。接下来,利用与感光鼓53相向设置的LED头47,向感光鼓53的同样均匀带电的表面照射与图像信号相应的光,使光照射部分的电位发生光衰减,形成静电潜像。色调剂43利用未图示的供给辊用高压电源而被施加电压,并由在图1中箭头D3方向旋转的供给辊41将其供给至显影辊40。显影辊40与感光鼓53密合地进行配置,并通过显影辊用高压电源施加电压。显影辊40用于吸附由供给辊41传送的色调剂43,并将其在图1中箭头D4方向进行传送。该传送过程中,压接配置在位于供给辊41下游侧的显影辊40上的显影刮刀42通过显影辊40的旋转而从附着在显影辊40表面的色调剂将多余的部分刮掉,在显影辊40表面上形成色调剂的薄层。由于在感光鼓53与显影辊40间通过高压电源而施加了偏压,因而在显影辊40与感光鼓53之间,伴随着感光鼓5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而产生电场。因此,显影辊40上的带电色调剂由于静电力而附着在感光鼓53上的静电潜像部分,将该部分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以感光鼓53开始旋转而起始的该显影工艺是在特定时机开始的。如图1所示,从介质盒12中沿着介质导向在箭头Dl方向每次取出I页容纳在介质盒12中的介质(例如记录纸)21,并将其送至转印部19。需要说明的是,以介质21在箭头Dl方向进行传送的期间的特定时机开始上述图像形成工艺。其后,进行转印工序,其中,利用转印辊27将由上述显影工艺形成在感光鼓53上的白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到静电吸附于转印传送带33而进行传送的介质21上,所述转印辊27与白色(W)的图像形成单元13的感光鼓53隔着转印传送带33在压接状态下相向配置,并通过未图示的转印辊用高压电源而施加了电压。其后,介质21沿着箭头D6方向在转印传送带33上行进,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3和转印辊27,通过与显影工艺和转印工艺同样的工艺,依次在介质21上进行下述转印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4和转印辊28进行黑色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5和转印辊29进行黄色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6和转印辊30进行品红色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并且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7和转印辊31进行青绿色显影剂图像的转印。进行了各颜色显影剂图像的转印的介质21被传送到图1中箭头D2方向。进行了各颜色色调剂图像的转印的介质21被传送到放热辊48与加压辊49、加压带50。利用未图示的温度控制手段对进行了显影剂图像的转印的介质21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特定的表面温度,并在沿箭头Dll方向旋转的放热辊48与沿箭头D12方向旋转的加压辊49、加压传送带50之间行进。由此,放热辊48的热使介质21上的色调剂图像发生熔融,进一步地,利用放热辊48与加压辊49、加压传送带50的压接部对介质21上熔融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压,从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介质21上。将进行了色调剂图像的定影的介质21沿箭头D7方向进行传送,送出至印刷机11的外部。在转印后的感光鼓53的表面有时会残留有少许色调剂。利用清洁刮刀46将该残留的色调剂去除。另外,在连续通纸时的介质21与接下来的介质21之间,一部分带电不良的色调剂有时会由各图像形成单元13 17的感光鼓53 57转印到转印传送带33。对于该转印到转印传送带33的该色调剂,在转印传送带33沿箭头D6方向及箭头D8方向旋转移动时,利用转印传送带清洁刮刀38将其从转印传送带33去除,并容纳在废弃色调剂罐39中。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介质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为能够在表面形成图像的片状介质即可,可以举出例如膜片或塑料片、标签、布等相对于印刷面厚度极薄的物质。《1-3》试验I在使用上述所示色调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下述试验通过将通纸速度设定为200〔臟/86(〕,使用透明膜(住友31株式会社制造、0即纸张、063720、44尺寸、177 (g/m2))作为印刷介质,对施加至显影辊40和供给辊41的电源电压进行调节,来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3 17中的色调剂显影量,调整印刷介质上的色调剂附着量。在图像形成单元14 17的各色色调剂中,将印刷介质上的色调剂附着量分别设定为O. 50〔mg/cm2〕(=100〔%〕duty、duty=印刷密度、曝 光装置全照射时)。另外,对于图像形成单元13的印刷介质上的白色色调剂附着量,考虑到与彩色色调剂的松散表观密度的差异,设定为 O. 86〔mg/cm2〕(=0. 50〔mg/cm2〕X (O. 60〔g/cm3〕/0.35〔g/cm3〕))。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20中的定影温度,在通过介质21前的未进行色调剂的转印的状态下对定影器21进行加热,按照不会使感光鼓因曝光装置而曝光的方式,与印刷时同速度地进行透明膜的传送,如图1所示测定定影后不久(透明膜通过后不久)的介质表面温度Mt TC〕。对于表面温度测定装置60,利用便携式非接触温度计(EUR0TR0N株式会社制造、IRtecP500+Mk2、放射率O. 95),如箭头D9所示,在介质21由加热辊48与加压辊49的接触部排出后20 (mm)的位置进行测定,定影后不久的介质表面温度Mt为10枚介质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其结果,加热辊48的表面温度为155〔°C〕,介质表面定影温度Mt为85〔。。〕。并且,接着如图2所示,在介质21上印刷图案1、2、3和4。对于图案1、2,将彩色色调剂的图像转印至透明膜上;对于图案3、4,将白色色调剂转印至透明膜上后,在其上转印彩色色调剂的图像。对于各图案1、2、3、4,使用浊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Hazemeter、NDH-2000),对图2所示的各位置(I) (4)的浊度(Haze值)进行测定。Haze值为扩散光透过率Td相对于全光线透过率Tt的比,可以由式=Haze值〔%〕= (Td/Tt)X100来计算出。在表2中示出了试验I中测定的雾度值的结果。根据测试图案I 测试图案4的测定结果,白色色调剂的浊度大于任一彩色色调剂的浊度,白色色调剂单色的图像浊度为88〔%〕,彩色色调剂YMCK的浊度最大为70〔%〕。另外,在与白色色调剂重合印刷的情况下,各浊度均为白色色调剂单色的浊度以上。表I测试图案的印刷中所用的色调剂
(I)⑵(3)(4)测试图案-1WYMC测试图案-2KRGB测试图案-3W+YW+MW+C测试图案-4W+KW+RW+GW+B W=白色色调剂100%
Y=黄色色调剂100%M=品红色色调剂100%C=青绿色色调剂100%K=黑色色调剂100%R=黄色色调剂100%+品红色色调剂100%G=黄色色调剂100%+青绿色色调剂100%B=品红色色调剂100%+青绿色色调剂100%W+*=白色色调剂100%(最下层)+上述Y B表2.试验I中测定得到的雾度值
雾度值[%]W88Y65M66C70K70R79G76B78W+Y89W+M90W+C88W+K89W+R91W+G91W+B91对于该印刷后的介质,为了确认底层颜色对于印刷图像的影响,铺设作为下台纸的色纸来确认色彩再现性。在测定时,在与印刷后的透明膜的印刷面相反一侧面,铺设作为下台纸的黑色纸(纪州造纸株式会社制造、有色道林纸、厚边(厚口)、黑色、90〔g/m2〕)、或蓝色(青色)纸(纪州造纸株式会社制造、有色道林纸、厚边、蓝色(—色)、90 (g/m2〕),利用XRite528(商品名)(X-Rite社制造、D50光源(2度视野))对透明膜上各位置的色调进行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4和图3,其中,表3为在黑色台纸上对试验I中印刷在透明膜上的显影剂的粉体色调进行测定的结果,表4为在蓝色台纸上对试验I中印刷在透明膜上的显影剂的粉体色调进行测定的结果,在图3中将上述结果以曲线图示出。图3中,以黑圆点“ ”表示的点〈I〉为在台纸上黑色纸不与白色色调剂重合的YMCRGB的各颜色点,以黑三角“▲”表示的点〈2〉为在台纸上黑色纸与白色色调剂有重合的YMCRGB的各颜色点,以黑四方“■”表示的点〈3〉为在台纸上蓝色纸与白色色调剂无重合的YMCRGB的各颜色点,以黑菱形“ ”表示的点〈4〉为在台纸上蓝色纸与白色色调剂有重合的YMCRGB的各颜色点。根据图3的结果,在点⑴与〈2〉、或点〈3〉与〈4〉的比较中,在YMCRGB各色与白色色调剂重合而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色彩再现范围大,可以得到良好的色彩再现结果;在未进行与白色色调剂重合的印刷的情况下,色彩再现范围狭窄。特别是在以蓝色纸为台纸时,红色的色彩再现性差,另一方面,蓝色的色彩再现性并未变差,因而认为颜色会因透明膜下作为台纸铺设的带颜色纸而受到很大影响。
·
表3.试验I中透明膜上的印刷色调(台纸=黑色纸)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第I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利用白色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白色显影剂像; 至少I个第2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利用白色以外的颜色的单色显影剂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至少形成I个单色显影剂像;以及 定影器,其中,使所述白色显影剂像和所述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像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定影从而形成白色图像和至少I个单色图像; 所述白色图像的浊度高于所述至少I个单色图像各自的浊度。
2.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白色图像的浊度以雾度值计为88〔%〕以上,所述至少I个单色图像各自的浊度以雾度值计为7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使所述白色显影剂像与所述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像重合。
4.如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白色显影剂像之后,形成所述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像。
5.如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像之后,形成所述白色显影剂像。
6.如权利要求1 5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游侧。
7.如权利要求1 5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的下游侧。
8.如权利要求1 5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其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相向、并具有传送带的转印单元。
9.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带具有与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相向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相对于所述传送带的运转方向,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游侧。
11.如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相对于所述传送带的运转方向,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被设于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的下游侧。
12.如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带用于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13.如权利要求1 12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设利用所述定影器进行所述记录介质的定影时的表面温度为MtrC〕、所述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各自的软化温度中的最大值为Tsmax〔°C〕、所述至少I个单色显影剂各自的流出起始温度中的最小值为Tfmin〔°C〕时,Tsmax〔 °C〕= Mt〔 °C〕= Tfmin〔 °C〕。
14.如权利要求1 13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按照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白色显影剂的密度为O. 8 1.1 (mg/cm2)的范围内来形成所述白色显影剂像,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按照每单位面积的单色显影剂的密度为O. 4 O. 6 (mg/cm2)的范围内来形成所述单色显影剂像。
15.如权利要求1 13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I图像形成单元按照每单位面积中所述白色显影剂的密度为O. 9 1.1 (mg/cm2)的范围内来形成所述白色显影剂像,所述第2图像形成单元按照每单位面积中单色显影剂的密度为O. 4 O. 5 (mg/cm2)的范围内来形 成所述单色显影剂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显影剂容纳体和显影剂,通过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降低记录介质上的白色像的透光性高的情况下的记录介质的影响而形成图像品质良好的图像。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1具有图像形成单元13,其中,利用白色显影剂在介质21上形成白色显影剂像;图像形成单元14~17,其中,利用白色以外的颜色的单色显影剂在介质21上至少形成1个单色显影剂像;以及定影器20,其中,通过使白色显影剂像和单色显影剂像在介质21上定影从而形成白色图像和单色图像;其中,使白色图像的浊度高于单色图像各自的浊度。
文档编号G03G9/08GK103019064SQ20121034008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小井土健二 申请人: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