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63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投影系统基本包括三类DLP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路处理)投影系统,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投影系统以及LCOS(Liquid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投影系统。其中,LCD投影系统以及LCOS投影系统都需要光源出射偏振光或者光源的出射光转换为偏振光才可以用于投影。图I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以出射偏振光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发光装置包括光源110、波长转换装置120、偏振分光装置130、驱动装置140。光源110出射激发光LI,波长转换装置120包含波长转换材料,波长转换材料吸收激发光LI以产生受 激光。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L2从波长转换装置120出射至偏振分光装置130。其中,波长转换装置120在驱动装置140的驱动下转动,以降低波长转换装置的工作温度。偏振分光装置130会透射入射光中的P偏振光L3而反射s偏振光L4,其中s偏振光L4又入射至波长转换装置120并被波长转换材料散射成非偏振光,该非偏振光又会入射到偏振分光装置130,从而多次循环使得偏振分光装置130出射P偏振光L3。但是现有技术的发光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波长转换材料的出射光具有全角度出射,该出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扩散,偏振分光装置要与波长转换装置出射光的表面的距离足够近,才能接收尽量多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进行转换,这就对波长转换装置的工艺要求和转动稳定性有相当高的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波长转换装置会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高速转动,偏振分光装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距离难以做到非常近,会导致光循环过程中偏振分光装置反射回来的偏振光入射在波长转换装置上的光斑扩大,造成亮度降低,并且光斑扩大的程度对偏振分光装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距离很敏感,距离越远,光斑扩大的程度越大。因此现有技术中,波长转换装置的工艺要求、转动稳定性与发光装置的出射光的亮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相关投影系统,能够同时兼顾波长转换装置的工艺要求、转动稳定性与发光装置的出射光的亮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发光源,该激发光源用于出射激发光;包括波长转换材料的波长转换装置,波长转换材料用于吸收激发光以产生受激光,该波长转换装置用于接收激发光,并出射至少部分受激光或者该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中的至少部分光;光收集装置,位于波长转换装置和偏振分光装置之间的光路上,用于收集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从出射光路出射,且该出射光路与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的激发光的光路相分离;偏振分光装置,用于接收光收集装置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中第一偏振态的光透射,同时将该入射光中第二偏振态的光反射回光收集装置;光收集装置还用于接收偏振分光装置的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并且将该第二偏振态的光引导至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的光出射面上,该第二偏振态的光入射在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相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投影系统,该光源系统包括上述发光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经光收集装置收集至偏振分光装置,偏振分光装置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又经该光收集装置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并且第二偏振态的光入射在波长转换装置的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相同,因 此波长转换装置上的光斑与偏振分光装置上的光斑在循环的过程不会扩大,从而能够避免亮度降低。也由于光斑不会在循环的过程中扩大,所以不需要要求波长转换装置与光收集装置的距离很近,因此不会对波长转换装置的工艺要求和工作稳定性有太高的要求。


图I是现有技术中发光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例中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光装置200包括激发光源210、波长转换装置220、光收集装置230、偏振分光装置240。激发光源210用于出射激发光LI。本实施例中,激发光源210具体为蓝光激光光源,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激发光源还可以是LED或者荧光粉光源等。波长转换装置220包括波长转换材料,波长转换材料吸收激发光LI以产生受激光,该波长转换装置220用于接收激发光LI,并出射至少部分受激出射光L2,该受激出射光可能全部是波长转换材料的受激光,也可能是该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220包括第一表面220a和第二表面220b,第一表面220a用于接收激发光LI,第二表面220b用于出射受激出射光L2。光收集装置230位于波长转换装置220和偏振分光装置240之间的光路上,用于收集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射光L2,并将该出射光从出射光路出射,且该出射光路与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230的激发光LI的光路相分离,以避免受激出射光返回激发光源210而形成损失。在本实施例中,激发光LI入射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220a,而光收集装置230收集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二表面220b的受激出射光L2,从而实现了激发光LI与第二表面220b的受激出射光L2的光路相分离。本实施例中,光收集装置230具体为透镜,该透镜230可以将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射光L2聚焦到一点上。偏振分光装置240用于接收光收集装置230的受激出射光L2,并将该受激出射光L2中第一偏振态的光L3透射,同时将该入射光中第二偏振态的光(图中未画出)反射回光收集装置230。本实施例中,偏振分光装置具体为反射型偏振器,例如线栅型偏振片、胆缁型偏振器等,其中反射型偏振器结构简单,对入射光的角度不敏感,是一种优选的装置。光收集装置230还用于接收偏振分光装置240的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并且将该第二偏振态的光引导至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受激出射光L2的光出射面上,该第二偏振态 的光入射在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受激出射光L2的出射位置相同。为保证偏振分光装置240的反射光入射在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受激出射光L2的出射位置相同,一种方法是将光收集装置设计为具有一对共轭面的光学系统,同时保证偏振分光装置240入光面与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光面分别位于该一对共轭面上。这里的偏振分光装置的入光面是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入射的偏振分光装置的表面,该入光面同时也是偏振分光装置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的表面。在具有一对共轭面的光学系统中,两个共轭面上的点Q和V具有一对一映射关系,即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在Q点放置光源,将在V点成像,反之亦然。这样互相对应的两点,称为一对共轭点,由共轭点组成的面为共轭面。因此偏振分光装置240的入光面与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光面分别位于光收集装置的一对共轭面上时,偏振分光装置240的反射光入射在光收集装置的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受激出射光L2的出射位置相同。具体地,为实现偏振分光装置240与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光面分别位于一对共轭面上,光收集装置230可以是成像光学系统,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收集透镜组,收集透镜组230收集波长转换装置的光出射面即第二表面220b的受激出射光L2,并将该受激出射光L2聚焦到一点,偏振分光装置240的入光面位于该点上,此时偏振分光装置240与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光面分别位于一对共轭面上。位于物面的波长转换装置受激出射光光斑与位于像面的偏振分光装置表面的入射光斑位于一对共轭面,根据光学成像原理,从像面的偏振分光装置的表面的反射光在返回波长转换装置的光出射面的位置必然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受激出射光的出射位置相同。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光收集装置230还可以是其它具有聚焦成像作用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射光L2经光收集装置230收集至偏振分光装置240,偏振分光装置240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又经该光收集装置230反射回波长转换装置220,并且第二偏振态的光入射在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220的出射光L2的出射位置相同,因此波长转换装置上的光斑与偏振分光装置上的光斑在循环的过程不会扩大,从而能够避免亮度降低。也由于光斑不会在循环的过程中扩大,所以不需要要求波长转换装置与光收集装置的距离很近,因此不会对波长转换装置的工艺要求和工作稳定性有太高的要求。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装置220包括波长转换层221、基板222。波长转换层221包括波长转换材料。波长转换材料具体为黄光荧光粉,例如YAG荧光粉,它可以吸收蓝光并受激发射黄色的受激光。波长转换材料还可能是量子点、荧光染料等具有波长转换能力的材料,并不限于荧光粉。基板222为透明玻璃,可以对波长转换层221起到支撑作用。优选地,基板222的表面设置一层滤光膜,该滤光膜可以透射蓝光而反射黄色受激光,可以提高受激光的利用率;进一步地,滤光膜可以透射小角度入射的蓝光而反射黄色受激光和大角度的蓝光,可以将从波长转换层221反射的大角度的蓝光反射回波长转换层221再次激发,从而提高效率。但是在波长转换层本身刚性足够的情况下(例如波长转换层是通过将荧光粉掺杂在透明玻璃中形成的),基板是可以省略的,此时可以将滤光膜镀在波长转换层的表面,同样具有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发光装置200还包括驱动装置223,驱动装置223用于驱动波长转换层221与基板222运动,以使激发光LI在该波长转换层221上形成的光斑沿预定路径作用于该波长转换层221,以避免激发光长时间作用于波长转换层221的同一位置导致的该波长转换层温度升高的问题。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23用于驱动波长转换层221与基板222转动,以使激发光在该波长转换层221上形成的光斑沿预定的圆形路径作用于该波长转换层221。优选地,基板222呈圆盘状,波长转换层221呈与该圆盘同心的环状,驱动装置223为呈圆柱形的马达,并且驱动装置223与基板222同轴固定。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223也可以驱动波长转换层以其它方式运动,例如水平往复运动等。在波长转换层221的波长转换材料可以耐受较高温度的情况下,波长转换装置220也可以不设置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221只包括一个区域,该区域设置有黄色荧光粉,波长转换层221吸收蓝色激光以产生黄色受激光,该黄色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蓝光混合成白光出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波长转换层221可以包括两个以上区域,该两个以上区域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波长转换材料,其它区域可以设置功能不同的材料,如其它种类的波长转换材料或者散射材料等。例如,波长转换层221包括三个区域,分别设置有红色荧光粉、绿色荧光粉以及散射材料,红色荧光粉与绿色荧光粉分别吸收蓝光激光产生红光与绿光,散射材料接收蓝光激光并将其散射以消相干后出射,因此波长转换层221可以出射红蓝绿三色光。另外,由于波长转换材料对激发光的吸收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波长转换层221的出射光中总会包括部分激发光。因此,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当发光装置的出射光中不需要激发光时,发光装置还可以设置滤光装置来对波长转换层的出射光进行过滤。滤光装置包括滤光片,可以接收波长转换层的出射光,并过滤掉其中至少部分的激发光。本实施例中,滤光装置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该滤光装置可以透射受激光与小角度入射的激发光,反射大角度的激发光,波长转换装置出射光中的激发光成分将大大降低。另外,还可以设置滤光色轮,滤光色轮可以透射激发光、反射受激光,且滤光色轮与波长转换装置同步转动,可以过滤掉波长转换装置出射光的激发光,此时发光装置可以只出射受激光。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光装置300包括激发光源310,波长转换装置320、光收集装置330以及偏振分光装置340。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与图2所示发光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发光装置300的光收集装置330为与实施一中光收集装置230作用不同的透镜,该透镜330将波长转换装置320的出射光调整为平行光,偏振分光装置340垂直于该平行光的入射方向,并将该平行光原路返回。这里的透镜将入射光调整成平行光并将其垂直出射到偏振分光装置340的入光面上,同样可以实现偏振分光片340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入射在波长转换装置320的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受激出射光L2的出射位置相同。相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透镜330是将荧光粉的出射光调整为平行光,因此透镜330的曲率不需要设计的很大,制作相对比较容易,另外,偏振分光片340只需保持其出光面垂直与入射的平行光即可,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相对更容易调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光收集装置330还可以是郁金香透镜等具有准直作用的光学元件或者光学元件的组合。实施例三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发光装置包括激发光源410,波长转换装置420、光收集装置430以及偏振分光装置440。本实施例中的发光装置与图2所示的发光装置200的不同点在于·I)波长转换装置420的基板422设置有反射层,该反射层位于波长转换层421与基板422之间的接触面上,可以将波长转换层421出射到该反射层上的光反射回第一表面420a。第一表面420a接收激发光并出射部分受激光或者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中的部分光。在波长转换层本身刚性足够的情况下(例如波长转换层是通过将荧光粉掺杂在透明玻璃中形成的),基板是可以省略的,此时反射层可以镀在波长转换层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同样具有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波长转换层中波长转换材料厚度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设置反射层。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基板422也可以是高反铝板等具有高反射性表面的硬质材料。2)光收集装置430为包括透光孔431与透光孔外部的反射面432的弧面反射装置,激发光经过透光孔431入射至波长转换层421上,波长转换层421的出射光的大部分被弧面反射装置的反射面432反射并被入射到偏振分光装置440,小部分从透光孔431泄漏。弧面反射装置430呈半椭球形或半椭球形的一部分,且波长转换层421被设置于该椭球的一个焦点,偏振分光装置440位于另一个焦点,从而波长转换层出射的大部分光经弧面反射装置的反射面反射至该椭球的另一焦点,即偏振分光装置440 ;或者,弧面反射装置430也可以是半球形或半球形的一部分,且波长转换层被设置于靠近该球形球心的A点,偏振分光装置位于B点,A和B关于球心对称,从而波长转换层出射的大部分光经弧面反射装置的反射面反射至偏振分光装置,以便于进行光收集。因此,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层421出射光的出射光路经过反射面432反射,而入射到波长转换层421的激发光的光路则经过透光孔431透射,从而通过弧形反射装置的设置实现了激发光光路与受激出射光光路的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反射装置是另一种形式的具有一对共轭面的光收集装置。对于弧形反射装置来说,波长转换层和偏振分光装置关于其物理中心呈对称关系,在光学上具有共轭的性质。因此同样可以实现偏振分光装置的反射光入射在波长转换装置的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受激出射光的出射位置相同。另外,光收集装置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带透光孔的弧面反射装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带孔的弧面反射装置,只需从将激发光从弧面反射装置与波长转换装置之间的间隙入射即可。
本实施例中,利用反射式波长转换装置可以使得发光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弧面反射装置的结构简单,收集效率较高,还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光收集装置还可以由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例中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b所示,光收集装置430包括方棒432、弧形反射装置431,方棒432位于弧形反射装置431和偏振分光装置440之间的光路上,弧形反射装置431包括一透光孔以及围绕在该透光孔周围的反射面,透光孔用于透射激发光至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上,反射面收集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的出射光并收集至一点,方棒432的入射光面位于该点上,用于接收弧形反射装置431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出射至偏振分光兀件440,方棒432还用于接收偏振分光兀件440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并引导该第二偏振态的光入射至弧形反射装置431。方棒432具体为锥形方棒,锥形方棒432的入光面位于弧形反射装置431的出射光的汇聚点上,偏振分光装置440紧靠锥形方棒432的出光面并与该出光面平行。光收集装置431的出射光经锥形方棒432后入射至偏振分光装置440,其中的第二偏振态的光会被偏振分光装置440反射,由于锥形方棒432的出光面与入光面是一对共轭面,锥形方棒432内的来回光路相同,第二偏振态的光 仍然会返回至波长转换装置420出射光的出射位置。本实施例中,锥形方棒还可以对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进行匀光,并且可以使得该出射光光斑的形状与投影屏幕的形状更加接近,还可以减小该出射光的发光角度,提高传输效率。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方棒还可以用其它形式积分棒,CPC(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复合抛物面收集器)等具有一对共轭面的装置,即内部来回光路相同的装置代替,只需设置在波长转换装置与偏振分光装置之间的光路上即可。实施例四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发光装置包括激发光源510,波长转换装置520、光收集装置530以及偏振分光装置540。本实施例中的发光装置与图4a所示发光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光收集装置530包括带孔的反射镜531以及透镜532,该光收集装置530可以将波长转换装置520的出射光调整成平行光,并使其垂直入射到偏振分光装置。具体地,激发光透过反射镜531的通孔入射到透镜532,透镜532将激发光聚焦至波长转换装置520的第一表面520a。波长转换装置520的出射光入射至透镜532被调整成平行光,并入射至带孔的反光镜531,带孔的反光镜531与平行光成一定夹角倾斜放置,可以将该平行光反射至偏振分光装置540,实现了波长转换装置520的出射光的出射光路与激发光入射至波长转换装置520的光路相分离。平行光垂直入射至偏振分光装置540,可以被偏振分光装置540反射并沿原光路返回。本实施例中,在利用反射式波长转换装置的紧凑结构的基础上,光收集装置530可以将波长转换装置520的出射光调整成平行光,偏振分光片540只需保持其出光面垂直与入射的平行光即可,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相对更容易调节。当激发光源51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时,可以将带孔的反射镜531设置多个通孔与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也可以将多个发光元件的出射光进行汇聚后入射至带孔反射镜531的一个通孔内。带孔的反射镜也可以用其它具有反射功能的材料代替,为了便于加工通孔,优选地,反射镜可以用高反铝板来代替。另外,带孔的反射镜531的通孔处还可以设置滤光片,该滤光片可以透射激发光而反射受激光,从而可以提高受激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在发光装置的出射光中不需要激发光的情况下,带孔的反射镜可以用滤光片来代替,该滤光片可以透射激发光而反射受激光,相对于带孔的反射镜,受激光不会从通孔透射而损失,提高了受激光的利用效率。另外,滤光片还可以具有对受激光的光谱进行修饰的作用。实施例五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发光装置包括激发光源610,波长转换装置620、光收集装置630以及偏振分光装置640。本实施例中的发光装置与图5所示的发光装置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光收集装置630为带透光孔的自由曲面反射层,该透光孔用于透射激发光至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620a上,该自由曲面反射层可以收集波长转换装置620的第一表面620a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调整成平行 光垂直出射至偏振分光装置640的入射光面。与透镜和带孔的反射镜组成的光收集装置相t匕,自由曲面反射层通过一个元件就能实现光的收集和准直作用,结构比较简单,但是自由曲面反射层的收集面积较小,对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的收集效率较低。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包括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可以具有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结构与功能。该投影系统可以采用各种投影技术,例如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投影技术、数码光路处理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or)投影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发光源,该激发光源用于出射激发光; 包括波长转换材料的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波长转换材料用于吸收所述激发光以产生受激光,该波长转换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并出射至少部分所述受激光或者该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中的至少部分光; 光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和偏振分光装置之间的光路上,用于收集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从出射光路出射,且该出射光路与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激发光的光路相分离; 偏振分光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光收集装置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中第一偏振态的光透射,同时将该入射光中第二偏振态的光反射回光收集装置; 所述光收集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偏振分光装置的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并且将该第二偏振态的光引导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的光出射面上,该第二偏振态的光入射在所述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波长转换层和反射层,该波长转换层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波长转换层的第二表面,用于反射入射到该反射层的激发光或者受激光,所述波长转换层的第一表面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所述第一表面还用于出射至少部分所述受激光或者该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中的至少部分光至所述光收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集装置为弧形反射装置,所述弧形反射装置包括一透光孔以及围绕在该透光孔周围的反射面,所述透光孔用于透射所述激发光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反射面收集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的出射光并收集至一点,所述偏振分光装置的入光面位于该点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集装置包括透镜和平面反射装置,所述平面反射装置包括通孔和围绕在该通孔周围的反射层,所述通孔用于透射所述激发光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上,所述透镜用于收集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调整成平行光后出射至所述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用于将入射的平行光反射后从出射光路垂直出射至所述偏振分光装置,且该出射光路与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激发光的入射光路相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整装置为包括带透光孔的自由曲面反射层,所述透光孔用于透射所述激发光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反射面用于收集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调整成平行光垂直出射至所述偏振分光装装置的入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集装置包括弧形反射装置与方棒; 所述弧形反射装置包括一透光孔以及围绕在该透光孔周围的反射面,所述透光孔用于透射所述激发光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反射面收集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一表面的出射光并收集至一点,所述方棒的入光面位于该点上; 所述方棒用于接收所述光收集装置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出射至所述偏振分光元件,还用于接收所述偏振分光元件反射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引导该第二偏振态的光入射至所述弧形反射装置,并且所述方棒内的来回光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第二表面用于出射至少部分所述受激光或者该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的混合光中的至少部分光至所述光收集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收集装置为透镜,该透镜用于收集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二表面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调整成平行光垂直出射至所述偏振分光装置的入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分光装置为反射型偏振器。
10.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及投影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用于出射激发光的激发光源。波长转换装置,用于接收激发光并出射受激光或者受激光与未被吸收的激发光。光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并将该出射光从与激发光的光路相分离的光路出射。偏振分光装置,用于接收光收集装置的出射光,并将其中的第一偏振态的光透射,将其中的第二偏振态的光反射回光收集装置。光收集装置还用于接收偏振分光装置的反射光,并且将该反射光引导至波长转换装置的光出射面,该反射光入射在光出射面上的位置与波长转换装置的出射光的出射位置相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兼顾波长转换装置的工艺要求、转动稳定性与发光装置出射光的亮度的发光装置。
文档编号G03B21/20GK102890398SQ20121036707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胡飞, 杨毅 申请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