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调色剂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色剂容器。
背景技术:
在基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显影装置向形成于感光体等像承载体的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以使形成于像承载体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量减少的情况下,从附设于显影装置的调色剂容器补给调色剂(参照日本特开2006-71762 号公报)。然而,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调色剂容器中未使用的调色剂彼此可能会发生凝集。如果调色剂发生凝集,调色剂的流动性就变差,因此,调色剂会在调色剂容器的补给口附近积聚于调色剂容器的内壁而堵塞补给口,结果导致向显影装置的调色剂补给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补给口被凝集的调色剂堵塞,以谋求调色剂的稳定补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映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调色剂容器包括收纳调色剂的圆筒形状的容器本体和盖部件,该盖部件覆盖所述容器本体的敞开端部,在周面具有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连通且用于向外部补给调色剂的补给口,所述容器本体具有第一输送机构,该第一输送机构通过绕轴相对所述盖部件旋转而向所述补给口侧输送该容器本体内的调色剂,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敞开端部设置有搅拌爪,该搅拌爪在比所述盖部件的内表面靠近内侧的位置沿着该盖部件的内周面配置,并且,从所述敞开端部延伸到所述补给口,与所述容器本体的旋转同步旋转。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是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表面且从所述容器本体的闭塞端部到达所述搅拌爪附近的螺旋凸起形状或者翅片形状的第一引导部。 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沿着所述敞开端部的周边缘设置有多个所述搅拌爪。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敞开端部,设置有内嵌于该敞开端部的输送辅助部件,所述搅拌爪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辅助部件的所述敞开端部侧的端部,所述输送辅助部件具有第二输送机构,该第二输送机构通过使所述输送辅助部件与所述容器本体的旋转同步旋转而向所述补给口侧输送该容器本体内的调色剂。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是形成于所述输送辅助部件的内表面且到达所述搅拌爪附近的螺旋凸起形状或者翅片形状的第二引导部。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输送辅助部件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搅拌爪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在所述盖部件的内表面,设置有从该内表面向所述容器本体的内侧延伸的破碎部件。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优选为,所述搅拌爪为具有形状与所述盖部件的内周面形状匹配的薄板。通过以下所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然而,这些内容并不限定本发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大致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将图2的调色剂容器沿长度方向截断时的剖视图;图4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要部位立体剖视图;图6是将图5的破碎部件卸去后的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7是将图2中的调色剂容器沿径向截断时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辅助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表不利用揽祥爪和破碎部件使凝集了的调色剂破碎的状态的不意图;图10是表不利用揽祥爪和破碎部件使凝集了的调色剂破碎的状态的不意图;图11是表示利用搅拌爪和破碎部件破碎凝集的调色剂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搅拌爪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搅拌爪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搅拌爪的变形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容器本体Ia 内周面Ic敞开端部Id闭塞端部2 盖部件2a 内周面2d 闭塞端面3 输送辅助部件3a 内周面3b外周面
11第一引导部(第一输送机构)21补给口22破碎部件23开闭部件31搅拌爪32第二引导部(第二输送机构)100调色剂容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在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进行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图示例。首先,说明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在下部具有多个转印材料容器本体20。在转印材料容器本体20的上方设置有图像形成部40和中间转印带50,在装置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原稿读取部30。 转印材料容器本体20构成为能够向装置前侧(图1的纸面跟前侧)拉出。图像形成部40具有用于形成Y、M、C、K各色的调色剂像的四组图像形成机构400Y、400M、400C、400K,图像形成机构400Y、400M、400C、400K按顺序沿从上到下的方向排列成直线形状并且分别构成为相同的结构。下面以图像形成机构400Y为例说明结构。图像形成结构400Y具有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体410、栅格电极(7 - a卜a >)带电机构420、曝光机构430及显影装置440。在各图像形成机构400Y、400M、400C、400K中的显影装置400上,分别卡合自如地设有调色剂容器100,调色剂是从调色剂容器100向显影装置440补给的。清洁机构450的配置区域包括与感光体410的最下部相对的区域。位于装置本体中央部的中间转印带50为环状,具有合适的体电阻率。另外,中间转印带50具有在半导电性膜基体的外侧进行氟涂覆而形成的双层结构,所述半导电性膜基体是将导电材料分散到例如改性聚酰亚胺、热固化聚酰亚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尼龙合金等工程塑料而形成的。另外,中间转印带50也可以将导电材料分散到硅橡胶或者聚氨酯橡胶等而形成。一次转印电极510设置在与感光体410相对并夹持中间转印带50的位置。下面,说明使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彩色图像的工序。利用主电动机(未图示)驱动感光体410,利用电源(未图示)为感光体410的表面提供电压,通过栅格电极带电机构420的放电而使感光体410的表面带正电(本实施方式中为+ 800V)。接着,利用曝光机构430进行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写入,从而在感光体410上形成静电潜像。当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440时,在显影装置440内带正电的调色剂通过被施加正极性显影偏压而附着于潜像图像部分,从而在感光体410上形成调色剂像。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于与感光体410压接的中间转印带50。利用清洁机构450清扫转印后感光体410上残留的调色剂。通过使图像形成机构400Y、400M、400C、400K各自所形成的调色剂像重复地转印于中间转印带50,在中间转印带50上形成彩色图像。转印材料P由转印材料容器本体20逐片排出,并被输送到套准调节辊60的位置。在利用套准调节辊60整齐排列转印材料P的前端之后,在图像位置与中间转印带50上的调色剂像一致的时机,利用套准调节辊60输送转印材料P。由套准调节辊60输送的转印材料P由引导板引导,并送入由中间转印带50和转印部70形成的转印夹持部。由辊子构成的转印部70使转印材料P压向中间转印带50侧。通过向转印部70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偏压(一 500V),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使中间转印带50上的调色剂像向转印材料P转印。转印材料P通过由除电针构成的分离机构(未图示)被除电后,从中间转印带50分离,并向定影装置80输送。其结果是,调色剂像向转印材料P定影,形成有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P向图像形成装置10外排出。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100进行说明。图2是调色剂容器的外观立体图。调色剂容器100具有填充有调色剂的容器本体I和盖部件2,该盖部件2装卸自如地设置于该容器本体1,在周面具有用于将填充在容器本体I内的调色剂向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显影装置440补给的补给口 21。图3是将图2的调色剂容器沿长度方向截断时的剖视图,图4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5是将图3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要部位立体剖视图。容器本体I为一端闭塞而另一端敞开的长圆筒形,能够以圆筒形状的轴向中心为旋转轴绕轴旋转。在容器本体I的内周面Ia上,凸起形状的第一引导部11 (第一输送机构)从该容器本体I的闭塞端部Id侧向敞开端部Ic侧连续地形成为螺旋形状。该螺旋凸起形状的第一引导部11的间隔以从闭塞端部Id侧向敞开端部Ic侧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使容器本体I绕旋转轴相对固定的盖部件2旋转,填充于容器本体I的调色剂就会一边沿着第一引导部11旋转,一边向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侧被输送。作为驱动容器本体I旋转的旋转机构,例如可以列举出安装于容器本体I的闭塞端部Id的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盖部件2为一端闭塞而另一端敞开的圆筒形状,其外嵌于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lc,能够相对容器本体I自如地装卸。在盖部件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盖部件2的内部连通,用于将容器本体I内的调色剂排出到外部而进行补给的补给口 21。另外,在盖部件2内侧的闭塞端面2d的中央(底面中央),设置有从该闭塞端面2d向容器本体I侧延伸的破碎部件22。破碎部件22呈平板形状,将盖部件2装配于容器本体I时,破碎部件22被配置在后述的输送辅助部件3的内侧。具体地,破碎部件22延伸到输送辅助部件3的内端部附近。另外,在盖部件2的外周面,安装有用于开闭补给口 21的开闭部件23。开闭部件23在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显影装置440时自动地敞开补给口 21,在非装配时自动地封闭补给口 21。
在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lc,内嵌有输送辅助部件3。输送辅助部件3构成为与容器本体I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图6是将图5的破碎部件卸去后的状态的主要部位剖视图,图7是将图2中的调色剂容器沿径向截断时的剖视图,图8是输送辅助部件的外观立体图。输送辅助部件3为两端敞开的圆筒形状。在输送辅助部件3的两端面中的盖部件2侧的端面(敞开端部Ic侧的端面),通过一体成形形成有一对搅拌爪31。搅拌爪31从输送辅助部件3的盖部件2侧的端面延伸到盖部件2的补给口 21,由沿着盖部件2的内周面2a弯曲的薄板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表示了搅拌爪31位于补给口 21附近的状态,图5中表示了搅拌爪31位于破碎部件22内侧的状态。搅拌爪31的前端延伸到盖部件2内侧的闭塞端面2d附近,不与该闭塞端面2d抵接(参照图6)。另外,搅拌爪31的厚度与输送辅助部件3的厚度大致相同,搅拌爪31的内周面与输送辅助部件3的内周面3a构成同一个面,搅拌爪31的外周面与输送辅助部件3的外周面3b构成同一个面(参照图8)。另外,为了提高在补给口 21的搅拌性,优选使搅拌爪3的宽度比补给口 21的宽度宽。进一步从维持搅拌性和调色剂补给量的观点出发,优选使搅拌爪31的宽度为容器本体I或者输送辅助部件3的周向长度的一半以下。此外,在有多个搅拌爪31的情况下,该多个搅拌爪31的宽度总和被设定为容器本体I或者输送辅助部件3的周向长度的一半以下。并且,在将输送辅助部件3内嵌安装到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的状态下,在输送辅助部件3 (搅拌爪31)的外周面3b和盖部件2的内周面2a之间,形成有使外周面3b和盖部件2的内周面2a之间互不抵接的大小的间隙S (参照图7)。在输送辅助部件3的内周面3a,凸起形状的第二引导部32 (第二输送机构)形成为螺旋形状。利用该螺旋凸起形状的第二引导部32,能够在补给口 21附近得到更加良好的调色剂输送性能。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100的作用进行说明。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显影装置440上装配有调色剂容器100时,该调色剂容器100的盖部件2得以固定,并且容器本体I与驱动源卡合。当利用驱动源使容器本体I旋转时,容器本体I及输送辅助部件3相对固定的盖部件2绕旋转轴旋转。伴随着该旋转,填充于容器本体I的调色剂一边沿着第一引导部11旋转,一边向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侧被输送。到达了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的调色剂一边沿着与容器本体I同步旋转的输送辅助部件3的第二引导部32旋转,一边被输送到补给口 21,从该补给口 21向显影装置440补给。在输送调色剂时,随着容器本体I及输送辅助部件3的旋转,搅拌爪31也同步旋转。该同步旋转的搅拌爪31对流入到该搅拌爪31周围的调色剂进行搅拌,并且将积聚到盖部件2的内周面2a和补给口 21附近的调色剂剥落,破碎调色剂中的凝集的调色剂颗粒。而且,如图9所示,还考虑到凝集的调色剂T存在的情况。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容器本体I及输送辅助部件3也与破碎部件22相对地旋转,因此如图10所示,凝集的调色剂T被搅拌爪31向破碎部件22侧引导。然后,通过搅拌爪31与破碎部件22的协作,使凝集的调色剂T如图11所示那样破碎(图11中的符号t表示破碎了的调色剂)。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100,在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设置有搅拌爪31,该搅拌爪31配置在比盖部件2的内表面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从敞开端部Ic延伸到补给口 21,与容器本体I的旋转同步旋转,因此,能够利用搅拌爪31剥落积聚在盖部件2的内周面2a和补给口 21附近的调色剂。由此,还能够破碎凝集到盖部件2的内周面2a和补给口 21的调色剂颗粒,从而切实地从补给口 21向显影装置440补给。因此,能够抑制凝集的调色剂引起补给口 21的堵塞,从而能够谋求调色剂的稳定补给。另外,由于搅拌爪31从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延伸到补给口 21,由此可以得到良好的调色剂输送性能。而且,由于搅拌爪31形成为沿盖部件2的内周面2a弯曲的板状,因此,能够减小旋转时作用于搅拌爪31的调色剂阻力。由此,能够将用于驱动容器本体I旋转的负载转矩抑制到较小,从而能够抑制驱动源即电动机的尺寸和耗电量等导致的成本提闻。另外,由于在容器本体I的内表面形成有从容器本体的闭塞端部Id到达搅拌爪31附近的螺旋凸起形状的第一引导部11,因此,仅通过使容器本体I相对盖部件2绕旋转轴旋转,就能够利用第一引导部11将填充于容器本体I的调色剂向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侧输送。另外,由于搅拌爪31沿着敞开端部Ic的周边缘设置有多个,因此,与具有一个搅拌爪31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有效地破碎凝集的调色剂。另外,由于在与容器本体I分体的输送辅助部件3上形成该第二引导部32,因此,提高了第二引导部32的螺旋凸起形状的形状自由度。而且,由于输送辅助部件3为两端敞开的圆筒形状,因此能够增大调色剂的取入口的开口面积,从而在容器本体I即便是聚集的调色剂颗粒,也能够切实地输送到盖部件2的内部并利用搅拌爪31破碎。另外,通过增大取入口的开口面积,可以加大盖部件2的破碎部件22。另外,由于在盖部件2的内表面设置有从该内表面向容器本体I的内侧延伸的破碎部件22,因此,输送到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Ic的调色剂会与破碎部件22接触而被破碎,从而能够防止调色剂停滞,并且能够破碎调色剂凝集而成的调色剂颗粒。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色剂容器100不限于上述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上述第一引导部11和第二引导部32为螺旋凸起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翅片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容器本体I和输送辅助部件3分体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形来形成容器本体I和输送辅助部件3。另外,虽然上述搅拌爪31 —体地形成于与容器本体I分体的输送辅助部件3,但不限于此,上述搅拌爪31也可以直接形成于容器本体I的敞开端部lc。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弯曲板状的搅拌爪31,但是,只要搅拌爪为从敞开端部Ic延伸到补给口 2131的形状,其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列举出平板形状的搅拌爪31a。该平板形状的搅拌爪31a的两端部靠近盖部件2的内周面2a。即便为平板形状,如图13所示,还可以列举出仅使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靠近盖部件2的内周面2a,而使上游侧的端部远离内周面2a的搅拌爪31b。该情况下,搅拌爪31b的上游侧的端部靠近破碎部件22,因此能够通过与破碎部件22协作来提高搅拌性。而且,如图14所示,还可以列举出仅把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前端形成为尖锐形状的搅拌爪31c。该情况下,应力集中于搅拌爪31c的前端部,因此,可以轻而易举地破碎凝集到盖部件2的内周面2a的调色剂颗粒。2011年10月3日向日本专利厅提出的特愿2011-218890号的全部公开内容已经整合到本申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调色剂的圆筒形状的容器本体和盖部件, 该盖部件覆盖所述容器本体的敞开端部,在周面具有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连通且用于向外部补给调色剂的补给口, 所述容器本体具有第一输送机构,该第一输送机构通过绕轴相对所述盖部件旋转而向所述补给口侧输送该容器本体内的调色剂, 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敞开端部设置有搅拌爪,该搅拌爪在比所述盖部件的内表面靠近内侧的位置沿着该盖部件的内周面配置,并且,从所述敞开端部延伸到所述补给口,与所述容器本体的旋转同步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是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表面且从所述容器本体的闭塞端部到达所述搅拌爪附近的螺旋凸起形状或者翅片形状的第一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敞开端部的周边缘设置有多个所述搅拌爪。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敞开端部,设置有内嵌于该敞开端部的输送辅助部件, 所述搅拌爪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辅助部件的所述敞开端部侧的端部, 所述输送辅助部件具有第二输送机构,该第二输送机构通过使所述输送辅助部件与所述容器本体的旋转同步旋转而向所述补给口侧输送该容器本体内的调色剂。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是形成于所述输送辅助部件的内表面且到达所述搅拌爪附近的螺旋凸起形状或者翅片形状的第二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输送辅助部件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搅拌爪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件的内表面,设置有从该内表面向所述容器本体的内侧延伸的破碎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爪是形状与所述盖部件的内周面形状匹配的薄板。
全文摘要
一种调色剂容器,包括收纳调色剂的圆筒形状的容器本体和盖部件,该盖部件覆盖所述容器本体的敞开端部,在周面具有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连通且用于向外部补给调色剂的补给口,所述容器本体具有通过绕轴相对所述盖部件旋转而向所述补给口侧输送该容器本体内的调色剂的第一输送机构,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敞开端部设置有搅拌爪,该搅拌爪在比所述盖部件的内表面靠近内侧的位置沿着该盖部件的内周面配置,并且,从所述敞开端部延伸到所述补给口,与所述容器本体的旋转同步旋转。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3034093SQ20121036677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日
发明者内藤清隆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