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40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晕放电装置被广泛地用作对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的有利之处在于将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至预定电位。然而,这种电晕放电装置由于使用电晕放电而产生臭氧。相反地,电刷充电装置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抑制臭氧的产生,电刷充电装置通过使被施加偏压的导电电刷与感光鼓的表面进行接触,而利用放电对感光鼓的表面充电。电刷充电装置包括:绝缘基板、设置在绝缘基板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在导电层上的导电电刷。已知有如下电刷充电装置:通过使电刷辊旋转而使用的一种电刷充电装置(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4-32866和No.4-32869),以及通过固定平板状电刷而使用的一种电刷充电装置(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10-90978)。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2-40762公开了一种包括清洁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清洁部件采用刷子对充电装置的充电部件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如下技术:该技术能降低由充电装置导致的被充电部件的充电不均匀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件,所述充电部件能旋转地设置成与被充电部件的表面接触,所述充电部件用自身的多个接触部对所述被充电部件的表面充电。所述接触部在多个充电区中与所述被充电部件的表面接触。所述接触部的倾斜方向根据所述多个充电区而不同。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充电部件包括第一充电部件和第二充电部件,所述第一充电部件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所述第二充电部件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所述第二充电部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分开地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充电区中的所述接触部的倾斜方向和位于所述第二充电部件的充电区中的所述接触部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根据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充电部件包括第一充电部件和第二充电部件。所述第一充电部件的充电区中的所述接触部设置成其倾斜方向沿着所述被充电部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充电部件的充电区中的所述接触部设置成其倾斜方向与所述被充电部件的旋转方向交叉。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充电部件包括一个充电部件。所述一个充电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倾斜状态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倾斜状态彼此不同。根据基于第四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倾斜部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所述第一倾斜部件使所述第一接触部沿第一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所述第二倾斜部件使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第二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根据基于第四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倾斜部件,其利用磁力使所述第一接触部沿第一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件,其利用磁力使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第二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都是磁性的。根据基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充电区被施加相同电压。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和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充电部件设置成朝第一方向旋转,所述被充电部件朝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并且所述充电部件和所述被充电部件以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充电装置,其对所述被充电部件的表面充电;曝光单元,其将所述被充电部件曝光,并在所述被充电部件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将所述潜像显影;以及转印单元,其将显影出来的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降低由充电装置导致的被充电部件的充电不均匀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利用第二充电部件对不能由第一充电部件充电的部分充电。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利用第二充电部件对不能由第一充电部件充电的部分适当地充电。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降低由充电装置导致的被充电部件的充电不均匀度,并同时减小充电装置的尺寸。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执行倾斜操作,以使所述一个充电部件的第一充电区中的接触部的倾斜方向和所述一个充电部件的第二充电区中的接触部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执行倾斜操作,以使所述一个充电部件的第一充电区中的接触部的倾斜状态和所述一个充电部件的第二充电区中的接触部的倾斜状态彼此不同。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由充电装置导致的被充电部件的充电不均匀度。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长期地降低由充电装置导致的被充电部件的充电不均匀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可以抑制或防止图像缺陷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从电刷辊的轴向端面看去时的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充电装置的电刷辊的示意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当只使用第一电刷辊时、当只使用第二电刷辊时、以及当同时使用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时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汇总表;图6是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被施加不同充电电压的示例性情况的示意图;图7A是示出由被施加不同充电电压的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产生的、感光鼓的表面电位的波形图;图7B是示出感光鼓的最终表面电位的波形图;图8是由同一电源向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施加相同充电电压的示例性情况的示意图;图9A是示出由被施加相同充电电压的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产生的、感光鼓的表面电位的波形图;图9B是示出感光鼓的最终表面电位的波形图;图10是当向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施加不同充电电压时的充电不均匀度、以及当向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施加相同充电电压时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汇总表;图11A是使用两个平板状电刷的情况的示意图;图11B是示出在初始阶段两个平板状电刷的接触部的倾斜方向的平面图;图11C是示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两个平板状电刷的接触部的倾斜方向的平面图;图12A是使用一个平板状电刷的情况的示意图;图12B是在初始阶段一个平板状电刷的充电区中的接触部的倾斜方向的平面图;图12C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个平板状电刷的充电区中的接触部的倾斜方向的平面图;图13A是示出两个电刷辊朝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的示意图;图13B是示出如下情况的示意图:两个电刷辊朝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感光鼓的转速与电刷辊的转速之间存在差异;图14是图11A至图11C和图13A至图13B中的充电不均匀度以及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汇总表;图15是从电刷辊的轴向端面看去时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充电装置的电刷辊的示意图;图16是从电刷辊的顶部看去时图15所示的电刷辊的平面图;图17是从电刷辊的轴向端面看去时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充电装置的电刷辊的示意图;以及图18是从电刷辊的顶部看去时图17所示的电刷辊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应的结构部件通常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相同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设备1的示意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是例如串联型彩色打印机,并且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0、中间转印带30、形成一对的支承辊41和二次转印辊42、片材供应托盘50a和50b、片材传送系统60、以及定影装置70。图像形成单元20包括: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以及例如透明色图像形成单元20CL和20CL。各色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形成例如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青色)和黑色中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0CL和20CL转印透明色的色调剂图像。根据相应颜色的图像信息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沿着中间转印带30的旋转方向,按照透明色、透明色、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的顺序依次设置六个图像形成单元20CL、20CL、20Y、20M、20C和20K。作为用于透明色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替代,可以设置转印浅色色调剂图像的用于例如浅黄色、浅品红色、浅蓝绿色或浅黑色等浅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可选地,可以并排设置用于透明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0CL以及用于浅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各图像形成单元20均包括:感光鼓(示例性被充电部件)21、充电装置80、曝光装置(示例性曝光单元)23、显影装置(示例性显影单元)24、一次转印辊(示例性转印单元)25、以及感光鼓清洁器26。各充电装置80分别将相应的感光鼓21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位。各曝光装置23用激光L照射相应的被充电的感光鼓21,以形成静电潜像。各显影装置24将由相应的曝光装置23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各一次转印辊25分别将承载在相应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在色调剂图像转印之后,各感光鼓清洁器26分别从相应的感光鼓21的表面上移除例如残余色调剂或纸粉。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0上侧设置有向显影装置24供应显影剂的色调剂盒27。各图像形成单元20的一次转印辊25设置成使得一次转印辊25和相应的感光鼓21挤压中间转印带30。通过向各一次转印辊25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在感光鼓21和相应的一次转印辊25之间形成电场。因此,利用库仑力将相应的感光鼓21上已充电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感光鼓21在一次转印处理期间顺时针旋转。中间转印带30是用于承载色调剂图像的如下部件:由相应的图像形成单元20形成的具有相应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到该部件上。中间转印带30是设置在支撑辊31a至31f以及支承辊41上的环形带。在中间转印带30沿周向逆时针旋转的同时,由相应的图像形成单元20CL、20CL、20Y、20M、20C和20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一对的支承辊41和二次转印辊42构成如下机构:通过将转印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色调剂图像共同转印(二次转印)到例如片材(示例性转印材料)上来形成全彩色图像;并且支承辊41和二次转印辊42设置成彼此对置,中间转印带30被挤压在支承辊41与二次转印辊42之间。支承辊41与二次转印辊42彼此对置的部分对应于二次转印部。支承辊41可旋转地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0的内表面上。二次转印辊42在与中间转印带30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表面相面对的同时设置为可旋转的。支承辊41和二次转印辊42设置成它们的旋转轴线方向(即,与图1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彼此平行。当对中间转印带30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转印时,向支承辊41施加极性与色调剂充电极性相同的电压,或者向二次转印辊42施加极性与色调剂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这使得支承辊41与二次转印辊42之间形成转印电场,从而使由中间转印带30承载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片材供应托盘50a和50b中容纳有例如,多种尺寸和厚度的片材。利用片材传送系统60的拾取辊(未示出)抽出片材供应托盘50a和50b中的片材。然后,利用片材传送系统60的定位辊62控制定时,并将片材引入二次转印部,以便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然后,利用片材传送系统60的传送带63和64将片材传送至定影装置70。定影装置70利用热压将在二次转印部转印到例如片材上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定影装置70包括加热辊70a和加压辊70b,加压辊70b设置成与加热辊70a对置。在二次转印之后,将片材传送至加热辊70与加压辊70b彼此对置的定影挤压区,并且在片材被挤压于加热辊70a与加压辊70b之间的同时将片材排出。此时,例如,利用加热辊70a加热片材,并利用加压辊70b按压片材,从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例如片材上。例如,穿过定影装置70的片材被传送带65传送至排出辊(未示出),并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外部。图2是沿电刷辊81和82的轴向从电刷辊81和82的端面看去时充电装置80的电刷辊81和82的示意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充电装置80包括两个充电电刷,即,第一电刷辊(示例性第一充电部件和示例性第一充电区)81和第二电刷辊(示例性第二充电部件和示例性第二充电区)82,第二电刷辊82相对于第一电刷辊81分开地设置。第一电刷辊81设置在相应的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第二电刷辊82设置在相应的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设置成可旋转的状态,以便随着感光鼓21的旋转而从动。图2中的箭头A表示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箭头B和箭头C分别表示第一电刷辊81的旋转方向和第二电刷辊82的旋转方向。第一电刷辊81由包括轴81a、导电粘合剂层81b和接触部81c的静电植毛刷形成。第二电刷辊82由包括轴82a、导电粘合剂层82b和接触部82c的静电植毛刷形成。轴81a和82a均由例如不锈钢或铝等导电金属形成。导电粘合剂层81b和82b被施加到相应的轴81a和82a的外周面上。接触部81c借助静电植毛法设置在导电粘合剂层81b上。接触部82c借助静电植毛法设置在导电粘合剂层82b上。然而,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不限于静电植毛刷。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还可以是例如通过利用例如导电粘合剂将花边螺旋地粘贴到相应的轴81a和82a上来形成的起绒刷。花边通过使接触部81c和82c起绒来形成。如图3和图4所示,轴81a可旋转地被设置在轴81a的各端部处的轴接纳部分83a支撑,轴82a可旋转地被设置在轴82a的各端部处的轴接纳部分83b支撑。轴接纳部分83a和83b是例如轴承,并分别由滑动件84a和滑动件84b支撑。滑动件84a和滑动件84b被支撑成被分别容纳在滑动件引导器85a和滑动件引导器85b中,同时可以朝向和远离感光鼓21移动。在各滑动件84a的顶面与各滑动件引导器85a的内部顶面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86a。在各滑动件84b的顶面与各滑动件引导器85b的内部顶面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86b。滑动件84a和84b被朝向感光鼓21推压。这使得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被朝向感光鼓21推压。结果,第一电刷辊81的外周上的接触部81c和第二电刷辊82的外周上的接触部82c轻轻地压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例如,直流恒定电压源(在下文中称为“DC电源”,图2至图4中未示出)与各轴81a和82a电连接。DC电源是用于供应充电电压的电源。稍后将描述DC电源。接触部81c和接触部82c由例如含碳的导电纤维形成,并与相应的轴81a和82a电连接;各接触部81c和82c的端部轻轻地压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以便与感光鼓21的表面接触。在这种包括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的充电装置80中,当从DC电源向第一电刷辊81的轴81a和第二电刷辊82的轴82a施加直流电压时,在第一电刷辊81的接触部81c和感光鼓21的表面的接触部分处的微小间隙中,并且在第二电刷辊82的接触部82c和感光鼓21的表面的接触部分处的微小间隙中,发生邻近放电。这使得感光鼓21的表面被充电至预设充电电位。通常,将电刷辊的设置有接触部的部分充电,而难以将电刷辊的没有设置接触部的部分充电。增大接触部的密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充电不均匀度。然而,能够增加的接触部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会出现充电不均匀。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电刷辊81的充电区中的接触部81c的倾斜方向和第二电刷辊82的充电区中的接触部82c的倾斜方向设置成彼此不同。例如,(设置在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电刷辊81的充电区中的接触部81c的倾斜方向设置成沿着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另外,例如,(设置在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电刷辊82的充电区中的接触部82c倾斜方向设置成沿着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轴向)。这使得感光鼓21的在第一电刷辊81的充电区中没有被充电的部分在随后的第二电刷辊82的充电区中被充电。也就是说,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中的一者有效地补偿了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中的另一者的不充分充电。具体地说,当第一电刷辊81的接触部81c的倾斜方向和第二电刷辊82的接触部82c的倾斜方向彼此交叉时,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相互补充电位。这里,当只使用第一电刷辊81时,设置有接触部81c的部分和没有设置接触部81c的部分沿着轴81a的轴向(纵向)交替地设置。因此,当执行充电时,容易沿着轴81a的轴向出现微小的充电不均匀,结果,使得图像中容易包括竖直条纹形式的缺陷。例如,当只使用第二电刷辊82时,设置有接触部82c的部分和没有设置接触部82c的部分沿着第二电刷辊82的旋转方向交替地设置。因此,当执行充电时,容易沿着周向出现微小的充电不均匀,结果,使得图像中容易包括水平条纹形式的缺陷。相反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两个电刷辊81和82执行充电时,获得了与通过增大电刷辊的接触部的密度而获得的效果等同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充电不均匀度。因此,提高了图像均匀度,从而抑制或防止了图像缺陷的发生。图5是当只使用第一电刷辊81时、当只使用第二电刷辊82时、以及当同时使用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时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汇总表。当只使用第一电刷辊81时,充电不均匀度是35V。当只使用第二电刷辊82时,充电不均匀度是38V。相反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充电不均匀度是13V,因而可以看出充电不均匀度降低。下面,将参考图6至图10来描述在充电时向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施加的充电电压。图6示出向第一电刷辊和第二电刷辊施加不同充电电压的情况。DC电源G1向设置在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电刷辊81施加相对较低的电压,例如-1000V。DC电源G2向设置在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电刷辊82施加相对较高的电压,例如-1200V。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A所示,在感光鼓21经过位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电刷辊81之后,感光鼓21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波形W1产生。另外,如图7A所示,在感光鼓21经过位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电刷辊82之后,感光鼓21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波形W2产生。最后,如图7B所示,充电不均匀度遵循施加至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处的较高电压,从而导致充电不均匀度变得与只使用第二电刷辊82对感光鼓21充电时的充电不均匀度相同。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用同一DC电源G向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施加相同电压(示例性的共用电压)。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如上所述地将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设置成沿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彼此错开之外,还特意使得第一电刷辊81的接触部81c的倾斜方向和第二电刷辊82的接触部82c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因此,如图9A所示,位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电刷辊81所产生的低电位由位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电刷辊82产生的高电位来补充。相反地,位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电刷辊82所产生的低电位由位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电刷辊81产生的高电位来补充。结果,如图9B所示,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波形W变得平缓。因此,有效地降低了由充电装置80导致的感光鼓21的充电不均匀度。图10是示出当向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施加不同充电电压时、以及当向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施加相同充电电压时充电不均匀度的汇总表。当施加不同电压时,充电不均匀度是38V;而在施加相同电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充电不均匀度是13V,因而可以看出充电不均匀度得到降低。然而,尽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同一DC电源G向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施加相同电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不同的DC电源可以施加相同电压。下面,将参考图11A至图14来描述充电刷的接触部的倾斜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图11A是将两个平板状电刷100和101用作充电电刷的情况的示意图。平板状电刷100和101沿着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并排地设置。接触部100a和101a分别设置在平板状电刷100和101的下表面上,以便与感光鼓21的表面接触。图11B示出在初始阶段两个平板状电刷100和101的接触部100a和101a各自的倾斜方向,图11C示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两个平板状电刷100和101的接触部100a和101a各自的倾斜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B所示,在初始阶段,平板状电刷100的接触部100a的倾斜方向和平板状电刷101的接触部101a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这是有利的。然而,如图11C所示,平板状电刷100的接触部100a的倾斜方向和平板状电刷101的接触部101a的倾斜方向随着时间而改变成取向为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结果,迅速失去效果。图12A示出使用一个平板状电刷103作为充电电刷的情况。沿着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在平板状电刷103上设置有充电区EA和EB。充电区EA中的接触部103a的倾斜方向和充电区EB中的接触部103b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图12B是在初始阶段平板状电刷103的充电区EA中的接触部103a的倾斜方向和充电区EB中的接触部103b的倾斜方向。图12C示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平板状电刷103的充电区EA中的接触部103a的倾斜方向和充电区EB中的接触部103b的倾斜方向。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在初始阶段,平板状电刷103的接触部103a的倾斜方向和平板状电刷103的接触部103b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这是比较有利的。然而,如图12C所示,接触部103a的倾斜方向和接触部103b的倾斜方向随着时间而改变成取向为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结果,迅速失去效果。此外,图13A和图13B示出使用两个电刷辊81和82作为充电电刷的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电刷辊81的接触部81c的倾斜方向和电刷辊82的接触部82c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图13A示出如下情况:两个电刷辊81和82分别朝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如箭头D和箭头E所示。图13B示出如下情况:两个电刷辊81和82分别朝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如箭头F和箭头H所示,并且感光鼓21的转速与电刷辊81和82的转速之间存在差异。在这两种情况下,接触部81c和82c的取向逐渐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一致,结果,效果不能持续。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随着感光鼓21的旋转而从动。这使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保持初始设置的第一电刷辊81的接触部81c的取向和初始设置的第二电刷辊82的接触部82c的取向。因此,可以长期地降低充电不均匀度。然而,尽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随着感光鼓21的旋转而从动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只要将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的旋转方向及圆周速度设置成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及圆周速度匹配即可。例如,第一电刷辊81和第二电刷辊82可以由不同的电动机驱动,以便朝与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以与感光鼓21的转速相同的速度旋转。图14是图11A至图11C和图13A至图13B中的充电不均匀度以及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充电不均匀度的汇总表。当使用两个平板状电刷100和101时,初始的充电不均匀度是15V,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充电不均匀度是42V。当朝相反的方向驱动两个电刷辊81和82时,或当感光鼓21的速度与两个电刷辊81和82的转速之间存在差异时,初始的充电不均匀度是13V,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充电不均匀度是36V。相反地,在第一充电辊81和第二充电辊82随着感光鼓21的旋转而从动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初始的充电不均匀度是13V,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充电不均匀度是20V。因此,可以看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充电不均匀度保持为低于图11A至图11C中的充电不均匀度以及图13A和图13B中的充电不均匀度。<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图15是沿电刷辊87的轴向从电刷辊87的端面看去时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装置80的电刷辊87的示意图。图16是从电刷辊87的顶部看去时的图15所示的电刷辊87的平面图。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电刷辊(一个示例性充电部件)87由包括轴87a、导电粘合剂层87b和接触部87c的静电植毛刷形成。轴87a例如由例如不锈钢或铝等导电金属形成。导电粘合剂层87b施加到轴87a的外周面上。接触部87c借助静电植毛法设置在导电粘合剂层87b上。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电刷辊87也不限于静电植毛刷。例如,电刷辊87还可以是例如用例如导电粘合剂将花边螺旋地粘贴到轴87a上来形成的起绒刷。花边通过使接触部87c起绒来形成。这里,在一个电刷辊87中,使得位于上游侧(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充电区(示例性第一充电区)EC中的接触部87c的倾斜方向和位于下游侧(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充电区(示例性第二充电区)ED中的接触部87c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向电刷辊87供应充电电压的结构以及与电刷辊87的旋转方向及转速有关的细节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充电不均匀度得到降低。由于只使用了一个电刷辊87,所以只使用一个电刷辊87时的充电装置80的尺寸比使用两个电刷辊时的充电装置80的尺寸小。在电刷辊87的外周的下部设置有倾斜部件(第一示例性倾斜部件,第二示例性倾斜部件)88。倾斜部件88是这样一种部件:其执行倾斜操作以使位于上游侧充电区EC中的接触部87c和位于下游侧充电区ED中的接触部87c沿不同的方向倾斜。如图16所示,倾斜部件88形成为围绕电刷辊87的环形框架。在倾斜部件88的内周上以梳状的形式设置有向框架的中央延伸的突起部88a。突起部88a设置成与上游侧充电区EC中以及下游侧充电区ED中的各接触部87c接触。因此,当倾斜部件88沿周向(图16中的箭头J的方向)旋转并移动时,位于上游侧充电区EC中的接触部87c沿第一方向倾斜,并且位于下游侧充电区ED中的接触部87c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因此,通过使倾斜部件88沿周向旋转,即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保持初始设置的充电辊87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接触部87c的取向。因此,可以长期地抑制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充电不均匀。由于能够用一个倾斜部件88来改变两个充电区EC和ED中的接触部87c的倾斜方向,所以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并且便于控制倾斜操作。然而,可以分开地设置位于上游侧充电区EC中的倾斜部件以及位于下游侧充电区ED中的倾斜部件,并且对接触部87c执行倾斜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倾斜部件能够分别地移动,所以能够以不同方式改变接触部87c的倾斜方向。<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图17是沿电刷辊87的轴向从电刷辊87的端面看去时的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装置80的电刷辊87的示意图。图18是从电刷辊87的顶部看去时的图17所示的电刷辊87的平面图。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刷辊87的全部接触部87c均含有磁性材料,并且接触部87c的倾斜部件(第三示例性倾斜部件、第四示例性倾斜部件)89a和89b由磁体形成。在图18中,附图标记N和S表示磁体的磁极。向电刷辊87供应充电电压的结构以及与电刷辊87的旋转方向及转速有关的细节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如图17所示,倾斜部件89a设置成它们的位置固定在上游侧充电区EC下方且在感光鼓21的内部。倾斜部件89b设置成它们的位置固定在下游侧充电区ED下方且在感光鼓21的内部。然而,倾斜部件89a和89b也可以设置在感光鼓21的外部。如图18所示,倾斜部件89a设置成:在上游侧充电区EC中,N极和S极以各预定的间隔沿着电刷辊87的轴向交替地设置且彼此相邻。倾斜部件89b设置成:在下游侧充电区ED中,N极和S极以各预定的间隔沿着电刷辊87的轴向交替地设置且彼此相邻。然而,倾斜部件89a和89b设置成沿电刷辊87的轴向错开的状态,以便位于下游侧的各倾斜部件89b设置在相邻的上游侧倾斜部件89a之间。利用倾斜部件89a的磁力,上游侧接触部87c倾斜成第一状态。利用倾斜部件89b的磁力,下游侧接触部87c倾斜成与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接触部87c的倾斜状态(接触部87c的倾斜配置)彼此不同。由于以这种方式执行倾斜操作从而使得一个电刷辊87的位于上游侧的接触部87c的倾斜状态和位于下游侧的接触部87c的倾斜状态彼此不同,所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地降低了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充电不均匀度。另外,由于接触部87c的倾斜状态是由倾斜部件89a和89b的磁力导致的,所以即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保持进行初始设置时电刷辊87的上游侧接触部87c和下游侧接触部87c的取向。因此,可以长期地降低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充电不均匀度。此外,由于只需要一个电刷辊87,并且将倾斜部件89a和89b设置在感光鼓21的内部,所以充电装置80比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装置小。尽管基于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由发明人实施的本发明,但说明书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就各方面而言都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了所公开的技术。也就是说,基于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描述,不应该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解释为受限制的含义。应该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严格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因此,本发明包括了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等同的技术以及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本质的所有变型例。例如,尽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情况:本发明应用于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中间转印型图像形成设备,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在将感光鼓上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到例如片材上的直接转印型图像形成设备。尽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彩色图像的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例如单色图像。尽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片材用作记录介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薄膜、明信片或形成有图像的各种其它材料。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电刷辊,但也可以使用三个电刷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使电刷辊的接触部的倾斜方向彼此不同。即使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有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或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倾斜部件。尽管在以上的描述中将本发明应用在彩色打印机上,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在例如彩色复印机、传真机、具有彩色复印机和传真机两种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其它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上。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