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边框液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71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窄边框液晶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模块,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
背景技术
现今,半导体封装产业为了满足各种高密度封装的需求,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型式的封装设计,其中各种不同的封装构造的设计概念多是为了让高密度封装产品更加薄型化,以便适用于日益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窄边框液晶显示器。在使用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模块的液晶模组中,窄边框设计是一种趋势,目前成熟的产品模组的边框可以做到小于5厘米(mm)的厚度,并有向更窄边框迈进的设计需求,特别是在大尺寸、高分辨率模组的设计中。为了在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模组中实施窄边框设计,并因应电子产品朝轻薄短小、功能好及速度快发展,驱动芯片封装的技术也朝向厚度愈薄、面积愈小的趋势发展,例如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chip on film,C0F)。所述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是将驱动芯片(如闸极芯片)封装在挠性电路板一表面上,并且挠性电路板的一端由挠性电路板通过金属凸块分别与一玻璃基板的表面电路,及另一端则接合至一驱动电路板。然而,由于在使用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模块的液晶模组中,液晶模组在组装时,其胶框与前框之间的空间用以容置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与驱动电路板,然而当胶框与前框之间的空间被缩小且挠性封装组件的挠性电路板又容易向上翘起时,则在组装期间即容易因此导致挠性电路板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会降低窄边框液晶模块的组装良品率。故,有必要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因边框窄化设计趋势所造成的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COF)的挠性电路板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其可以在因边框窄化设计趋势下,有效防止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的挠性电路板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以相对提高窄边框液晶模块的组装良品率。为达成本发明的前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所述窄边框液晶模块包含—显不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及一下玻璃基板;一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光学膜片、一背板及至少一胶框,其中所述背板承载所述光学膜片,及所述胶框围绕于所述背板周围并用以承载所述显示面板;一前框,围绕于所述胶框周围并用以固定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前框与胶框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具有至少一芯片及一挠性电路板,所述芯片固定在所述挠性电路板朝向所述胶框的一表面上,所述挠性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耦接于所述下玻璃基板上,及另一端电性耦接于一驱动电路板;及至少一导引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及固定在所述前框的一内侧面上,所述导引块具有一导引斜面,其面对所述挠性电路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为一泡棉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泡棉块为一导电泡棉。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弓I块为一娃胶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块的硬度小于30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的导引斜面与所述挠性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的导引斜面接触所述挠性电路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通过一双面胶与所述前框的内侧面紧密接

口 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为一个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的条状物,其结合在所述前框的一角隅位置的内侧面上。再者,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其中所述窄边框液晶模块包含—显不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及一下玻璃基板;一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胶框,所述胶框用以承载所述显示面板;一前框,围绕于所述胶框周围并用以固定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前框与胶框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挠性封装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挠性电路板,所述挠性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耦接于所述下玻璃基板上,及另一端电性耦接于一驱动电路板;及至少一导引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及固定在所述前框的一内侧面上,所述导引块具有一导引斜面,其面对所述挠性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窄边框液晶模块,通过设置至少一导引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及固定在所述前框的一内侧面上,所述导引块具有一导引斜面,其面对所述挠性电路板,可以在组装期间有效防止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的挠性电路板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以相对提闻窄边框液晶t旲块的组装良品率。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窄边框液晶模块的组合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窄边框液晶模块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窄边框液晶模块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再者,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10,所述窄边框液晶模块100包含一显不面板110、一背光模块120、一前框130、至少一膜上芯片型(chipon film, C0F)的挠性封装组件140及至少一导引块150。本发明将于下文利用图1至2逐一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上述各组件的细部构造、组装关系及其运作原理。请再参照图1所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窄边框液晶模块100中,所述显示面板110包含一上玻璃基板111及一下玻璃基板112,其中所述上玻璃基板111及所述下玻璃基板112之间具有一液晶层,且所述下玻璃基板112的上表面的透明表面电路(未绘示)具有一连接部,作为电性连接之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也可位于所述下玻璃基板112的下表面或端面,但不限于此。所述背光模块120包含至少一光学膜片121、一背板122及至少一胶框123,其中所述光学膜片121位于所述下玻璃基板112的下方,并以所述背板122承载所述光学膜片1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121例如可以包含至少一光学薄膜 121a(optical thin films)、一导光板 121b (light guide plate)及一反射板121c (reflector),但不限于此,其中所述光学薄膜121a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1b的前方,而所述反射板121c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21b的后方。所述背板122通常由金属板冲压制成,所述背板122具有一底板及数个侧板。所述背板122的底板及所述光学膜片121的下表面之间(或所述背板122的侧板及所述光学膜片121的侧表面之间)另具有至少一背光源,例如为具有数个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板(即灯条,light bar)。接着,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窄边框液晶模块100中,所述胶框123通常由塑料制成或由塑料与金属板复合而成,所述胶框123具有一本体部及一肩部,其中所述胶框123的本体部是一直立的板体,其围绕于所述背板122周围;而所述胶框123的肩部则是由本体部水平向内延伸而成的,并用以承载所述显示面板110。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下玻璃基板112的下表面设有一缓冲垫113,例如泡棉,其设置在所述下玻璃基板112及所述胶框123的肩部之间,以便提供吸震作用。另外,所述前框130通常由金属板冲压制成,其围绕于所述胶框123周围并用以固定所述显示面板110,且所述前框130与胶框12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0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14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00内,并具有至少一芯片(chip) 141及一挠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FPC) 142。所述芯片141例如为闸极(gate)驱动用芯片,其固定在所述挠性电路板142朝向所述胶框123的一表面上,而所述挠性电路板142的一端通过金属凸块热压合技术电性耦接于所述下玻璃基板112的上表面、下表面或端面上的连接部,及另一端则电性率禹接于一驱动电路板(driving circuit board) 160,所述驱动电路板160可以控制所述芯片141,以便所述芯片141通过所述挠性电路板142控制所述下玻璃基板112的薄膜晶体管数组(TFT array)电路的开关切换。再者,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窄边框液晶模块100中,所述窄边框液晶模块100具有至少一导引块150,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200内及固定在所述前框130的一内侧面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150具有一导引斜面151,其面对所述挠性电路板142,且所述导引块为一具缓冲吸震作用的泡棉块,又所述泡棉块优选为一导电泡棉。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150也可以为一硅胶块,且所述硅胶块的硬度小于30度或者所述导引块150也可以为同样具缓冲吸震作用的其他块状材料。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引块150的导引斜面151与所述挠性电路板142之间可以具有一间隙,也就是所述导引块150的导引斜面151与所述挠性电路板142并无接触。再者,所述导引块150通过一双面胶与所述前框130的内侧面紧密接合。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导引块150为一个截面呈三角形的条状物,其结合在所述前框130的一角隅位置的二内侧面上。上述特征的优点在于在将所述前框130组装在所述背光模块120上的期间,所述导引块150的设置可在所述挠性电路板142发生变形时,经由所述导引块150的导引斜面151的阻挡,而有效避免所述挠性封装组件140的挠性电路板142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以顺利导引所述挠性电路板142的下端(及驱动电路板160)朝下并落在预定组装位置,故本发明确实能相对提高窄边框液晶模块的组装良品率。此外,请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封装构造相似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并大致沿用相同组件名称及图号,但第二实施例的差异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窄边框液晶模块100中,所述导引块150的导引斜面151也可松配合或紧配合的抵靠接触所述挠性电路板142的外侧表面,其同样可以有效避免所述挠性封装组件140的挠性电路板142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以相对提高窄边框液晶模块的组装良品率。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封装构造相似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并大致沿用相同组件名称及图号,但第三实施例的差异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窄边框液晶模块100中,所述导引块150为一个截面呈梯形的条状物,其结合在所述前框130的一角隅位置的二内侧面上。另外,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COF)也可改为玻璃上芯片型(chip on glass, COG)的芯片141,其中所述芯片141直接设于所述下玻璃基板11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透明表面电路上,此时所述挠性电路板142上不具有芯片,仅单纯电性耦接于所述下玻璃基板112及驱动电路板16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块150的导引斜面151同样可以有效避免所述挠性封装组件140的挠性电路板142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以相对提闻窄边框液晶t旲块的组装良品率。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窄边框液晶模块因为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GateC0F)的老化、局部剥落时,造成所述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向上翘起而刺伤显示面板的缺点,本发明的所述窄边框液晶模块在增加了所述导引块的装设后,其确实可以有一阻挡的效果,进而限定所述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或所述挠性电路板(FPC)所存在的空间,以达到窄边框的设计。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窄边框液晶模块包含 一显不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及一下玻璃基板; 一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光学膜片、一背板及至少一胶框,其中所述背板承载所述光学膜片,及所述胶框围绕于所述背板周围并用以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一前框,围绕于所述胶框周围并用以固定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前框与胶框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膜上芯片型的挠性封装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具有至少一芯片及一挠性电路板,所述芯片固定在所述挠性电路板朝向所述胶框的一表面上,所述挠性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耦接于所述下玻璃基板上,及另一端电性耦接于一驱动电路板;及 至少一导引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及固定在所述前框的一内侧面上,所述导引块具有一导引斜面,其面对所述挠性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为一泡棉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块为一导电泡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为一硅胶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块的硬度小于3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的导引斜面与所述挠性电路板之间具有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的导引斜面接触所述挠性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通过一双面胶与所述前框的内侧面紧密接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为一个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的条状物,其结合在所述前框的一角隅位置的内侧面上。
10.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窄边框液晶模块包含 一显不面板,包含一上玻璃基板及一下玻璃基板; 一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胶框,所述胶框用以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一前框,围绕于所述胶框周围并用以固定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前框与胶框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挠性封装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挠性电路板,所述挠性电路板的一端电性耦接于所述下玻璃基板上,及另一端电性耦接于一驱动电路板;及 至少一导引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及固定在所述前框的一内侧面上,所述导引块具有一导引斜面,其面对所述挠性电路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窄边框液晶模块,包含︰一显示面板;一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胶框,所述胶框承载所述显示面板;一前框,围绕于所述胶框周围并用以固定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前框与胶框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挠性封装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具有一挠性电路板,电性耦接于所述显示面板及一驱动电路板之间;及至少一导引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及固定在所述前框的一内侧面上,并具有一导引斜面面对所述挠性电路板。本发明可避免挠性封装组件出现上翻剥落及损伤的问题。
文档编号G02F1/13GK103018937SQ2012105760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李全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