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97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c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连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C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LC光纤连接器是著名Bell (贝尔)研究所研究开发出来的,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针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为I. 25mm。这样可以提高光纤配线架中光纤连接器的密度。目前,在单模SFF方面,LC类型的连接器实际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多模方面的应用也增长迅速。现有技术的LC光纤连接器包括前框和后框,前框与后框插接,但是这种前后结构的LC光纤连接器在实际使用时,前后框尺寸一致性难以控制,横向受力时前框与后框的连接处容易折断,故在装配前框和后框时较麻烦,不能施加较大的横向力,装配效率较低;同时在现场使用时容易因横向受力折断而导致通讯故障,使用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受力时不易折断,装配效率较高及使用稳定性较好的LC光纤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C光纤连接器,它包括外框和内框,所述的外框上设有轴向通孔,所述的内框的一端插接在通孔内,内框的另一端设有对内框轴向限位的限位凸起,所述的内框设有装配光纤的轴向装配孔。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分为外框和内框结构,框上设有轴向通孔,内框的一端插接在通孔内,内框的另一端设有对内框轴向限位的限位凸起,内框设有装配光纤的轴向装配孔,则在装配后,内框留在外框外侧的部分较少,在受到横向的力时力矩也就较小,即使是受到较大的横向力也不易出现折断的情况,故装配和现场使用时无需再考虑横向受力的影响,装配较简单,使得装配效率较高,且实际现场使用时,也不易出现受力折断导致通讯故障的情况,使用稳定性也就较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种受力时不易折断,装配效率较高及使用稳定性较好的特点。作为改进,所述的内框的一端插接在通孔内是指,所述的内框的一端为方形结构,且内框方形结构端中两个平行面的近端部位置设有卡扣,所述的外框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可与卡扣卡接的扣孔,则这种结构的插接方式结构较简单,装配容易,同时也易于成型,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和成型效率,进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框方形结构端另两个平行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缺口,则缺口的设置有利于使用者使用时辨别装配方向,降低对装配人员的要求,进而减少现场装配时的误装率;同时缺口使得内框可以产生内向弹性变形,则在内外框装配时使内框向内收缩,装配更加顺滑,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更加简便,装配效率更高,同时误装率较低。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框的外表面也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外框未设扣孔的两个平行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弹性的卡接片,所述的卡接片的一端与外框固定连接,卡接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则卡接片的设置有利于将外框与连接座紧密连接,防止使用时出现松动的情况,同时也使得光纤连接处的传导率较高,保证光纤的传导效果,故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更高。作为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用于平行连接两个外框的双联座,所述的外框近内框的一端设有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为方形结构,且连接段截面的长宽均大于外框另一端截面的长宽,所述的连接段外表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用于与双联座扣接的凹槽,所述的双联座上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的形状均与连接段的外形相同,连接孔在一个边角处开口,且两个连接孔沿双联座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的连接孔内壁剩余的三个角上均设有用于与凹槽扣接的凸起,则双联座可将两个光纤连接器双联设置,可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可使得两个平行的光纤连接器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双联座上设有弹性的辅助卡接片按压的按压片,所述的按压片的一端与双联座固定连接,按压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则在使用时无需再一个一个按压双联座上两个外框上的卡接片,只需按压按压片即可对两个外框上的卡接片同时起到按压的作用,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更加简便。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框外表面近连接段的位置上设有对双联座限位的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的外表面高于连接段的外表面,则限位块使得双联座与外框之间的限位稳定性更好,也可在双联座与外框连接时防止凹槽与凸起卡接不到位的情况,保证双联座与外框连接时的稳定性;同时即使凹槽与凸起卡接不到位,也可通过限位块与双联座的作用将外框插接到连接座上,且能插接到位,故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按压片上设有用于区别两个连接孔的字母,则在光纤连接在内框上,并且内框与外框插接后,再将外框插接到双联座时,字母起到区别双联座上两个外框的作用,防止出现光纤交叉接错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更加简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LC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LC光纤连接器内框的轴测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LC光纤连接器内框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LC光纤连接器外框的轴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LC光纤连接器双联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外框;2、内框,3、通孔,4、限位凸起,5、装配孔,6、卡扣,7、扣孔,8、缺口,9、卡接片,10、双联座,11、连接段,12、凹槽,13、连接孔,14、凸起,15、按压片,16、限位块,17、字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1]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LC光纤连接器,它包括外框I和内框2,所述的外框I上设有轴向通孔3,所述的内框2的一端插接在通孔3内,内框2的另一端设有对内框2轴向限位的限位凸起4,一般限位凸起4为环形的凸起,且通孔3在近连接段11端部位置为与限位凸起4配合圆形孔,而通孔3的中部为与方形结构的孔,且通孔3中部的孔径小于通孔3与限位凸起4配合圆形孔的孔径,所述的内框2设有装配光纤的轴向装配孔5,即内框2轴向设有用于装配光纤的装配孔5。所述的内框2的一端插接在通孔3内是指,所述的内框2的一端为方形结构,且内框2方形结构端中两个平行面的近端部位置设有卡扣6,一般两个卡扣6对称分布,所述的外框I通孔3的内壁上设有可与卡扣6卡接的扣孔7。所述的内框2方形结构端另两个平行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缺口 8,同时缺口 8还可 以在内框2与光纤连接时,用于观察光纤的位置,以保证连接后光纤端面的连接契合度。所述的外框I的外表面也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外框I未设扣孔7的两个平行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弹性的卡接片9,所述的卡接片9的一端与外框I固定连接,卡接片9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当然卡接片9与现有技术的卡接片的结构相同,以保证本是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如图5所示,它还包括用于平行连接两个外框I的双联座10,所述的外框I近内框2的一端设有连接段11,所述的连接段11为方形结构,且连接段11截面的长宽均大于外框I另一端截面的长宽,所述的连接段11外表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用于与双联座10扣接的凹槽12,所述的双联座10上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孔13,所述的连接孔13的形状均与连接段11的外形相同,连接孔13在一个边角处开口,且两个连接孔13沿双联座10的轴线对称分布,开口使得连接孔13的一边孔壁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使得凹槽12可与凸起14扣接,一般开口设在连接孔13远离按压片5和双联座10本体的那个边角,即也可理解为方形连接孔13缺一个角,所述的连接孔13内壁剩余的三个角上均设有用于与凹槽12扣接的凸起14。所述的双联座10上设有弹性的辅助卡接片9按压的按压片15,所述的按压片15的一端与双联座10固定连接,按压片1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一般按压片15自由端端部到双联座10表面的垂直距离略大于在外框2卡接到双联座10上时卡接片9到双联座10垂直距离,从而保证外框2卡接到双联座10上后卡接片9位于按压片15的下方。所述的外框I外表面近连接段11的位置上设有对双联座10限位的限位块16,所述的限位块16的外表面高于连接段11的外表面,一般设有两个限位块16,且分别位于外框I设有扣孔7的两个平行面近连接段11处。所述的按压片15上设有用于区别两个连接孔13的字母17。使用时,首先将光纤装配到内框2的装配孔5中;随后将内框2的一端插入到外框I的通孔3中,直至卡扣6与扣孔7扣合;如需要,再将两个组合后的内框2和外框I卡接到双联座10上,卡接时,外框I连接段4先从连接孔13远离字母17的一端插入,直至连接段4上的凹槽12与连接孔13内的凸起14扣接即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允许有其它结构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要求范围内变化的,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框(I)和内框(2),所述的外框(I)上设有轴向通孔(3),所述的内框(2)的一端插接在通孔(3)内,内框(2)的另一端设有对内框(2)轴向限位的限位凸起(4),所述的内框(2)设有装配光纤的轴向装配孔(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2)的一端插接在通孔(3)内是指,所述的内框(2)的一端为方形结构,且内框(2)方形结构端中两个平行面的近端部位置设有卡扣(6 ),所述的外框(I)通孔(3 )的内壁上设有可与卡扣(6 )卡接的扣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2)方形结构端另两个平行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缺口(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I)的外表面也为方形结构,所述的外框(I)未设扣孔(7)的两个平行面中的一个面上设有弹性的卡接片(9),所述的卡接片(9)的一端与外框(I)固定连接,卡接片(9)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平行连接两个外框(I)的双联座(10),所述的外框(I)近内框(2)的一端设有连接段(11),所述的连接段(11)为方形结构,且连接段(11)截面的长宽均大于外框(I)另一端截面的长宽,所述的连接段(11)外表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有用于与双联座(10)扣接的凹槽(12),所述的双联座(10)上设有两个平行的连接孔(13),所述的连接孔(13)的形状均与连接段(11)的外形相同,连接孔(13)在一个边角处开口,且两个连接孔(13)沿双联座(10)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的连接孔(13)内壁剩余的三个角上均设有用于与凹槽(12)扣接的凸起(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联座(10)上设有弹性的辅助卡接片(9)按压的按压片(15),所述的按压片(15)的一端与双联座(10)固定连接,按压片(1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I)外表面近连接段(11)的位置上设有对双联座(10)限位的限位块(16),所述的限位块(16)的外表面高于连接段(11)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片(15)上设有用于区别两个连接孔(13)的字母(17)。
专利摘要一种LC光纤连接器,它包括外框(1)和内框(2),所述的外框(1)上设有轴向通孔(3),所述的内框(2)的一端插接在通孔(3)内,内框(2)的另一端设有对内框(2)轴向限位的限位凸起(4),所述的内框(2)设有装配光纤的轴向装配孔(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分为外框和内框结构,框上设有轴向通孔,内框的一端插接在通孔内,内框的另一端设有对内框轴向限位的限位凸起,内框设有装配光纤的轴向装配孔,则在装配后,内框留在外框外侧的部分较少,在受到横向的力时力矩也就较小,即使是受到较大的横向力也不易出现折断的情况,故装配和现场使用时无需再考虑横向受力的影响,装配较简单,使得装配效率较高,且实际现场使用时,也不易出现受力折断导致通讯故障的情况,使用稳定性也就较好。
文档编号G02B6/38GK202649533SQ20122035844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洪健 申请人:宁波健立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