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模组及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71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模组及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液晶模组中光学膜片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膜片在液晶模组中起着使光源中的光进一步变成均匀面光源的作用.随着目前液晶模组往侧墙变窄的趋势上发展,膜片的定位越来越受到挑战.定位不好的膜片容易引起膜片的弯曲、脱落,在可靠性测试的环境变化的时候,产生弯皱的现象。目前,在背板侧墙中常用的光学膜片固定装置主要有1、胶带粘贴,如图1所示,胶带40 —端连接在光学膜片30边缘,另一端连接在背板10侧墙上。这种固定方式使得连接结构被完全限定,不具有活动性,因此光学膜片30在热胀冷缩的时候容易因没有活动空间而发生弯曲。而且,由于胶带40固定长时间后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发生脱落现象。2、定位柱50。如图2所示,在背板10中通过结构上的避让和增加零件产生定位柱50,并在光学膜片30边缘开设一通孔,使该通孔通过所述定位柱嵌套在所述背板10上。这种固定方式可避免光学膜片30的弯曲变形,但容易受到背板组装空间的限制,也会限制背板的进一步变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及其固定装置,能满足目前背板侧墙不断变窄的趋势,同时能固定光学膜片而不会出现弯曲现象。这种用于固定光学膜片的固定装置,用于连接光学膜片和背板;所述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体连接的一支撑部,用于与所述背板侧墙连接;—凸出部,用于穿过突伸于所述光学膜片主体边缘的延伸部上开设的通孔,将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背板上。优选地,还包括一粘贴层与所述支撑部对应,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粘贴层与所述背板侧墙粘接。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底部成一夹角连接的承载部,所述夹角介于80 100。之间。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或焊接。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背板铆接或粘接或焊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底部一侧延伸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承载部底部平齐。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高度不大于所述背板侧墙高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包括光学膜片以及用于承托所述光学膜片的带侧墙的背板,所述光学膜片包括突伸于所述光学膜片主体边缘且开设有通孔的延伸部;所述背板上设置若干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撑部,用于与所述背板侧墙连接;
凸出部,用于穿过所述光学膜片的通孔将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背板上。优选地,对应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背板侧墙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出部从所述凹槽底部一侧伸出且与所述凹槽容纳空间对应。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高度不大于所述背板侧墙高度,所述支撑部不伸出所述凹槽底部。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背板侧墙粘接。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底部成一夹角连接的承载部,所述夹角介于80 100。之间。 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或焊接。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背板铆接或粘接或焊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底部一侧延伸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承载部底部平齐。本发明与现有的固定装置相比,采用半机械或纯机械与背板的连接方式,不仅能对光学膜片起到固定作用,且设置隐蔽,结构紧凑,能重复拆装;对空间占有率性低,不影响其他部件安装;还可以防止光学膜片因热胀冷缩而出现弯曲变形等不良现象,同时能满足目前液晶模组设计中侧墙不断变窄的趋势。本发明比现有技术的固定装置可以减少侧墙1.5飞毫米的厚度,并且不减少背板侧墙的整体强度。


图1是现有技术I的光学膜片固定装置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2的光学膜片固定装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液晶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液晶模组的组装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液晶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液晶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这种液晶模组,包括光学膜片30以及用于承托所述光学膜片的带侧墙11的背板10,所述光学膜片30包括突伸于所述光学膜片30主体边缘且开设有通孔32的延伸部31。其中固定装置20包括支撑部21,所述支撑部21与所述背板10侧墙11连接;以及凸出部22,所述凸出部22配置于所述支撑部21顶部且与所述支撑部21 —体成型,用于穿过所述延伸部31上开设的通孔32,将所述光学膜片30固定于所述背板10上。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光学膜片30的延伸部31在所述侧墙11上设有凹槽12,固定装置20的支撑部21紧贴在该凹槽12周围的侧墙11内侧,所述凸出部22从所述凹槽12底部一侧伸出且与所述凹槽12容纳空间对应。其中,支撑部21与背板10侧墙11粘接,为保证粘接的稳定性,粘贴层23的厚度优选大于O. 5毫米,例如,较厚的双面胶、强力胶水形成的粘合层等等。支撑部21既起到在侧墙11上定位作用,也需要保持与该侧墙11牢固而稳定的连接,还具有加强侧墙11硬度的作用。支撑部21与侧墙11的接触的面积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例如,支撑部21可以围绕整个凹槽12底部及侧部,紧贴在侧墙11内侧。相应地,为了达到更佳的技术效果,粘贴层23的面积保持与所述支撑部一致。但是,固定装置20的大小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例如其高度优选不大于从凹槽12底部到背板10底面13的距离;而凸出部22高度不高于侧墙11的高度,在保证其能稳定勾嵌所述光学膜片30不会滑落的前提下,避免影响到其他部件的安装。对于这种设计的固定装置20厚度要求一般介于O. Ο. 6毫米之间,而凸出部22和支撑部21的宽度则可以按照液晶模组的实际形状大小来确定。相应地所述光学膜片30延伸部31的通孔32尺寸也根据凸出部22的宽度和厚度配套开设,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固定光学膜片30时,对应于光学膜片30的延伸部31在侧墙11上预设有若干个凹槽12,先将固定装置20的凸出部21与所述凹槽12对应,控制所述凸出部22位于凹槽12中部且不高出侧墙11。然后将粘有双面胶的支撑部21紧贴侧墙11内侧,使支撑部21固定在所述侧墙11上。安装好多个固定装置20后,使光学膜片30延伸部31通过其通孔32套于凸出部22上,延伸部31则嵌在所述凹槽12内,如图4所示,通过这种固定方式所将所述光学膜片30固定于所述背板10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可以根据液晶模组的尺寸大小在背板侧墙上对称地设置多个这种固定装置,来达到稳定固持光学膜片的功能。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与现有的固定装置相比,不仅能对光学膜片起到固定作用,且设置隐蔽,结构紧凑,对空间占有率性低,不影响其他部件安装,还可以满足目前液晶模组设计中侧墙不断变窄的趋势,同时能防止光学膜片因热胀冷缩而出现弯曲变形等不良现象。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比现有技术的固定方式可以减少侧墙1. 5飞毫米的厚度,并且不减少背板侧墙的整体强度。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在于固定装置20有进一步的优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20包括支撑部21,所述支撑部21与所述背板10侧墙11连接;以及凸出部22,所述凸出部22配置于所述支撑部21顶部且与所述支撑部21 —体成型;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21底部成一夹角连接的承载部24,所述夹角介于80 100。之间。所述支撑部21底部一侧延伸一定位部26,所述定位部26与所述承载部24底部平齐。类似地,对应于所述光学膜片30的延伸部31在所述侧墙11上设有凹槽12,固定装置20的支撑部21紧贴在该凹槽12周围的侧墙11内侧,所述凸出部22从所述凹槽12底部一侧伸出且与所述凹槽12容纳空间对应。固定装置20的大小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例如其高度优选不大于从凹槽12底部到背板10底面13的距离;而凸出部22高度不高于侧墙11的高度,在保证其能稳定勾嵌所述光学膜片30不会滑落的前提下,避免影响到其他部件的安装。其中,在本实施例的承载部24是通过与背板底面13连接来承担所述固定装置20的定位及连接作用的。为了达到较佳的实施效果,承载部24与支撑部21的夹角优选为90°。例如,对于底面13与侧墙11成直角的背板10而言,当固定装置20紧贴该侧墙11同时通过承载部24固定于该背板底面13,所述支撑部21与所述承载部24形成的90°夹角,可以使得支撑部21能紧紧地贴于所述侧墙11内侧。这样一方面承载部24能防止固定装置20相对背板10发生位移,而支撑部21能保持凸出部22的功能,也能加强侧墙11强度。其中,承载部24与支撑部21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例如,铰接或焊接或一体形成,只需要依据背板底面13与侧墙11的夹角来制作即可。而承载部24与背板底面13的连接方式优选通过铆钉25铆接,通过铆接可以使得固定装置20能灵活拆装,便于充分利用;当然,还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方式使承载部24固定于背板10上。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增大支撑部21的面积,并在支撑部21加入粘贴层,增大固定装置20与背板10之间的连接力度。固定光学膜片30时,对应于光学膜片30的延伸部31在侧墙11上预设有若干个凹槽12,先将固定装置20的凸出部21与所述凹槽12对应,控制所述凸出部22位于凹槽12中部且不高出侧墙11。然后将承载部24紧贴在背板底面13,支撑部21紧贴侧墙11内侦牝旋紧铆钉25使承载部24固定在所述底面13上。安装好多个固定装置20后,使光学膜片30延伸部31的通过其通孔32套于凸出部22上,延伸部31则嵌在所述凹槽12内,如图6所示,通过这种固定方式所将所述光学膜片30固定于所述背板10上。同样地,可以根据液晶模组的尺寸大小在背板侧墙上设置多个这种固定装置来达到稳定固定光学膜片的功能。本实施例固定装置与背部的连接方式相对于胶带连接方式而言,是属于纯机械或者半机械的连接,能够避免环境变化引起光学膜片的脱落或蠕动,可以增加整个液晶模组的重复拆装性;并且其结构的紧凑性,比现有的固定装置占用更少的空间,还不会破坏背板的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固定光学膜片的固定装置,用于连接光学膜片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撑部,用于与所述背板侧墙连接;凸出部,用于穿过突伸于所述光学膜片主体边缘的延伸部上开设的通孔,将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粘贴层与所述支撑部对应,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粘贴层与所述背板侧墙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底部成一夹角连接的承载部,所述夹角介于8(Γ1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或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背板铆接或粘接或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底部一侧延伸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承载部底部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高度不大于所述背板侧墙高度。
8.一种液晶模组,包括光学膜片以及用于承托所述光学膜片的带侧墙的背板,所述光学膜片包括突伸于所述光学膜片主体边缘且开设有通孔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若干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撑部,用于与所述背板侧墙连接;凸出部,用于穿过所述光学膜片的通孔将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背板侧墙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出部从所述凹槽底部一侧伸出且与所述凹槽容纳空间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高度不大于所述背板侧墙高度,所述支撑部不伸出所述凹槽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背板侧墙粘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底部成一夹角连接的承载部,所述夹角介于8(Γ10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支撑部铰接或焊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背板铆接或粘接或焊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底部一侧延伸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承载部底部平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固定光学膜片的固定装置,用于连接光学膜片和背板,所述固定装置至少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撑部,用于与所述背板侧墙连接;凸出部,用于穿过突伸于所述光学膜片主体边缘的延伸部上开设的通孔,将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背板上。本发明采用半机械或纯机械与背板的连接方式,不仅能对光学膜片起到固定作用,且设置隐蔽,结构紧凑,能重复拆装;对空间占有率性低;还可以满足目前液晶模组设计中侧墙不断变窄的趋势,同时能防止光学膜片因热胀冷缩而出现弯曲变形等不良现象。
文档编号G02F1/13GK103033961SQ2013100058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张田, 萧宇均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