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113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的多功能膜片。为了解决现有侧光式背光由于灯源是放在导光板的一侧或两侧,光线难于分布均匀,造成一边暗一边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所述多功能膜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涂布有上涂布层、下表面涂布有下保护涂层;所述上涂布层由扩散区和棱镜区组成。该多功能膜片能够均匀光线,遮盖光影,提高亮度。
【专利说明】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面板已经普遍应用于电脑、手机、电视、导航仪、数码相机及一些仪器显示屏上。由于液晶面板自身并不发光,而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部件之一,就起到了提供足够的亮度及均匀的光线的作用。现在市场上较常见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适用于中大型背光,灯源位于导光板下方,一般有2个以上的光源,光源发出光线后,经过反射片反射光线,导光板、扩散膜、棱镜片均匀光线后得到亮度较好,光线均匀的面光源。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辉度高,可视角好等优点,但是直下式的背光较笨重,不适用于那些对可携带及轻薄有要求的客户。侧光式背光模组:适用于中小型背光,灯源位于导光板的一侧或者两侧,侧光式背光模组具有轻便、薄型、节能的优点。由于现在客户对便携型、窄边框、轻薄型手机、笔记本、电视等显示器的需求,侧光式背光模组越来越受到欢迎。
[0003]背光模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光源、灯罩、导光板、反射片、扩散膜、棱镜膜等。扩散膜包括上扩散膜和下扩散膜。下扩散膜一般放置在导光板的上面,有着均匀光线,遮盖网点和灯影的作用,而棱镜片则是放在下扩散膜的上面,有着提高正面亮度的作用。侧光式背光模组由于灯源是放在导光板的一侧或两侧的,这与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光线更难分布均匀,造成一边暗一边亮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中光线难于分布均匀,造成一边暗一边亮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该多功能膜片能够起到均匀光线,遮盖光影,提高亮度的作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也可称为多功能薄膜,简称膜片或薄膜),所述多功能膜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涂布有上涂布层、下表面涂布有下保护涂层;所述上涂布层由扩散区和棱镜区组成。下保护涂层由热固化胶黏剂和抗粘连扩散粒子组成。所述棱镜区具有明显提高亮度的作用,所述扩散区具有遮盖光影、均匀光线的作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扩散区为扩散涂层,所述扩散涂层包括胶黏剂和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通过胶黏剂粘结在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或者,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和无机扩散粒子的混合物。所述扩散粒子为球形或者椭球形。所述扩散粒子和胶黏剂形成扩散涂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膜片的基材选自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树脂(PA)、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所述基材为无色透明的基材(还可称为基膜,或基板),基材折射率为1.4-1.75,厚度为10-300 μ m。基材厚度优选为 15-25 μ m、35_50 μ m、60_80 μ m、95_150 μ m、170-250 μ 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1/10-4/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一侧;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所述多功能膜片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1/10-3/10,中间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1/10,2/10,3/10,或4/10。所述扩散区在所述多功能膜片靠近灯源的两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扩散区(即为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30-15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10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扩散区的胶黏剂涂层厚度(可简称为扩散涂层厚度)为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1/100-80/100。所述扩散区的胶黏剂涂层厚度为扩散粒子最大粒径的5/100,10/100,25/100,35/100,45/100,60/100,65/100,70/100。所述胶黏剂为热固化胶黏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5-50 μ m,棱角为90°。所述微棱镜结构采用UV胶水(又称紫外固化胶水)制成。所述UV胶水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酸树脂。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1-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所述胶黏剂为热固化胶黏剂。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和30-15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胶黏剂为热固化胶黏剂,所述热固化胶黏剂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有机扩散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树脂其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100 μ m。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10 μ m, 20-40 μ m, 50-70 μ m,或80-90 μ m。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优选5-25 μ m。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无机扩散粒子选自二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硅等粒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物。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0.01-1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0.01-1 μ m,2-6 μ m,或7-9 μ m。进一步的,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优选0.05 μ m-1 μ m。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抗粘连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树脂(简称硅氧烷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物。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50-65μηι。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2/10-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一侧;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所述多功能膜片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2/10-3/10,中间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所述多功能膜片靠近灯源的两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0-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5-2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0-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0.6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5 μ m。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一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20-2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μπι。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5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5-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6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功能膜片的基材选用聚碳酸酯(PC),有机扩散粒子选用聚苯乙烯,无机扩散粒子选用硫酸钡,胶黏剂选用丙烯酸树脂。
[0021]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上述的多功能膜片的制作方法:
[0022]( I)配置扩散涂层的涂布液:向胶黏剂中加入扩散粒子,加入溶剂后,充分混合,得到扩散层涂布液;
[0023](2)制备扩散区:在透明基材的扩散区上涂布步骤(I)制得的扩散层涂布液,并在烘箱中老化0.5-3小时;
[0024](3)制备棱镜区:在已制备扩散区的基材上涂布胶水,并制作微棱镜结构;所述胶水优选UV胶水;
[0025](4)制备下保护涂层:向胶黏剂中加入抗粘连粒子,加入溶剂,混合均匀,制得下保护层涂布液,在步骤(3)所得的薄膜下表面涂布下保护层涂布液,并放入烘箱老化0.5-3小时,得到所述多功能膜片。
[0026]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I)和步骤(3)中,加入适量溶剂稀释,加入的溶剂量以便于涂布工艺为原则。
[0027]与现有的用于背光模组的膜片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膜片的扩散区中的扩散粒子起到了雾化光源,遮盖灯影的作用;棱镜区主要作用是提高正面亮度。所述多功能膜片的扩散区设置在近灯源端,能够有效地雾化光源,遮盖灯源,在远离灯源的地方,正面光线相对较少,设置棱镜区,能够提高正面亮度。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膜片能够起到均匀光线,遮盖光影,提高亮度的作用。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膜片的背光模组具有更好的亮度和均匀的光线。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功能膜片可以代替棱镜膜和下扩散膜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灯源位于一侧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中的多功能膜片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灯源位于两侧的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中的多功能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ー步的详细描述:
[0034]如图1、图3所示,侧光式背光模组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有一个灯源的,灯源位于导光板ー侧,另ー种为有两个灯源的,灯源分别位于导光板两侧。
[0035]在图1中,灯源101位于导光板103的ー侧,102为反射片,105为上扩散膜,104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膜片,在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多功能膜片的近灯源端具有ー个扩散区,扩散区的长度为膜片长度的1/10-4/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
[0036]在图3中,灯源301有两个,分别位于导光板303的两侧,302为反射片,305为上扩散膜,304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膜片,在图3的背光模组中,多功能膜片的两个近灯源端均具有扩散区,每个扩散区的长度为膜片总长度的1/10-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
[0037]图2为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中的多功能膜片结构示意图,其中201是上涂布层的扩散区,202为上涂布层的棱镜区,203为透明基材,204为下保护涂层。
[0038]图4为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中的多功能膜片结构示意图,其中401为上涂布层的扩散区,位于膜片两侧,402为上涂布层的棱镜区,位于膜片中间,403为透明基材,404为下保护涂层。
[0039]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所述多功能膜片包括基材51、所述基材51的上表面涂布有上涂布层52、下表面涂布有下保护涂层53 ;所述上涂布层由扩散区521和棱镜区522组成。所述扩散区521为扩散涂层,所述扩散涂层包括胶黏剂5211、有机扩散粒子501和无机扩散粒子502 ;所述有机扩散粒子501和无机扩散粒子502通过胶黏剂5211粘结在所述基材51的表面。
[0040]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按照下述方式测试所得多功能膜片的光学性能。
[0041]亮度及均齐度测试:取ー张A4纸大小的待测多功能膜片,放入结构确定的背光模组中,在24V的电压下点亮,用辉度仪(产品型号为BH-7,苏州弗士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测试其亮度和均齐度。均齐度,也称配光均匀度。
[0042]遮盖率测试:取ー张A4纸大小的待测扩散膜片,放在已点亮的背光模组上,观察其遮盖率情況。
[0043]实施例1
[0044]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选用透明的聚碳酸酯PC薄膜作为基材,所述基材厚度为80 μ m,在基材近灯源端涂布扩散区,所述扩散区中包含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为聚苯こ烯树脂,粒子粒径为1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为ニ氧化钛,粒子粒径为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5 μ m,扩散区长度为多功能薄膜总长的2/10。在基材远灯源端涂布棱镜区,所述棱镜区内棱高为10-15μπι,棱角为90°。
[0045]所述多功能薄膜应用于灯源位于ー侧的背光模组。
[0046]实施例2
[0047]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选用透明的聚碳酸酯PC薄膜作为基材,所述基材厚度为100 μ m,在基材近灯源端涂布扩散区,所述扩散区中包含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5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为PMMA树脂,粒子粒径为8-1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为ニ氧化钛,粒子粒径为1-3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8 μ m,扩散区长度为多功能薄膜总长的1/10。在基材远灯源端涂布棱镜区,所述棱镜区内棱高为25 μ m,棱角为90°。
[0048]所述多功能薄膜应用于灯源位于ー侧的背光模组。
[0049]实施例3
[0050]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选用PET透明薄膜作为基材,所述基材厚度为
200μ m,在基材近灯源端涂布扩散区,所述扩散区中包含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8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2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为PMMA树脂,粒子粒径为25-3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为ニ氧化钛,粒子粒径为5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5μπι,扩散区长度为多功能薄膜总长的1/10。在基材远灯源端涂布棱镜区,所述棱镜区内棱高为15 μ m,棱角为90°。
[0051]所述多功能薄膜应用于灯源位于ー侧的背光模组。
[0052]实施例4
[0053]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选用PC透明薄膜作为基材,所述基材厚度为
300μ m,在基材近灯源端涂布扩散区,所述扩散区中包含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为聚苯こ烯树脂,粒子粒径为1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为ニ氧化钛,粒子粒径为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5 μ m,扩散区分别位于多功能膜片的两端,每个扩散区的长度为多功能薄膜总长的2/10。在基材远灯源端涂布棱镜区,所述棱镜区内棱高为10-15μπι,棱角为90°。
[0054]所述多功能薄膜应用于灯源位于两侧的背光模组。
[0055]实施例5
[0056]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选用PC透明薄膜作为基材,所述基材厚度为50 μ m,在基材近灯源端涂布扩散区,所述扩散区中包含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5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为PMMA树脂,粒子粒径为8-1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为ニ氧化钛,粒子粒径为1-3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8 μ m,扩散区分别位于多功能膜片的两端,每个扩散区的长度为多功能薄膜总长的1/10。在基材远灯源端涂布棱镜区,所述棱镜区内棱高为25 μ m,棱角为90°。
[0057]所述多功能薄膜应用于灯源位于两侧的背光模组。
[0058]实施例6
[0059]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ΙΟ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4/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
[0060]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3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μπι-5μπι。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0.01-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4 μ m。
[0061]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5-10 μ m,棱角为90°。
[0062]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63]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ー侧的背光模组。
[0064]实施例7[0065]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300 μ m,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1/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
[0066]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15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0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0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ΙΟμπι。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50 μ m。
[0067]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40-50 μ m,棱角为90°。
[0068]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69]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070]实施例8
[0071]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150 μ m,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2/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
[0072]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9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6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0 μ m-6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4-6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6 μ m。
[0073]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20-30 μ m,棱角为90°。
[0074]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75]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076]实施例9
[0077]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ΙΟμπι,所述多功能膜片在靠近灯源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3/10,中间为棱镜区。
[0078]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3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 μ m-1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0.01-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5 μ m。
[0079]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5-10 μ m,棱角为90°。
[008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81]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
[0082]实施例10
[0083]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300 μ m,所述多功能膜片在靠近灯源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1/10,中间为棱镜区。
[0084]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15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0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80μπι-100μπι。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8-10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0-20 μ m。
[0085]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40-50 μ m,棱角为90°。
[0086]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87]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0088]实施例11
[0089]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150 μ m,所述多功能膜片在靠近灯源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2/10,中间为棱镜区。
[0090]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9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5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0 μ m-6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6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0-20 μ m。
[0091]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20-30 μ m,棱角为90°。
[0092]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93]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
[0094]实施例12
[0095]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50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即扩散涂层)占所述膜片长度的2/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ー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5-1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4-5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0-35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
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96]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097]实施例13
[0098]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5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ー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20-2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
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5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5-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6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099]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00]实施例14
[0101]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0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2/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ー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3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2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15-2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
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ΙΟμπι。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0-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02]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03]实施例15
[0104]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50μπι。所述多功能膜片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2/10,中间为棱镜区。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5-1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4-5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0-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05]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
[0106]实施例16
[0107]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5μπι。所述多功能膜片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3/10,中间为棱镜区。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2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3μπι。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0-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08]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
[0109]实施例17
[0110]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0μπι。所述多功能膜片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2/10,中间为棱镜区。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3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2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10-2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5-8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0-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11]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
[0112]实施例18
[0113]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5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ー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20-2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5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5-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6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14]所述的多功能膜片的基材选用聚碳酸酷,有机扩散粒子选用聚苯こ烯,无机扩散粒子选用硫酸钡,胶黏剂选用丙烯酸树脂。
[0115]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16]实施例19
[0117]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5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ー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20-2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5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5-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6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18]所述的多功能膜片的基材选用PET,有机扩散粒子选用聚苯こ烯,无机扩散粒子选用硫酸钡,胶黏剂选用热固化环氧树脂。
[0119]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20]实施例20
[0121]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65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ー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20-25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15 μ m。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5-40 μ m,棱角为9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6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22]所述的多功能膜片的基材选用PET,有机扩散粒子选用聚苯こ烯,无机扩散粒子选用ニ氧化钛,胶黏剂选用聚氨酯树脂。
[0123]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24]实施例21
[0125]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50μπι,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4/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
[0126]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和3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 μ m-5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4 μ m。
[0127]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5-10 μ m,棱角为90°。
[0128]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29]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30]实施例22
[0131 ]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300 μ m,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1/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
[0132]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和15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100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50 μ m。
[0133]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40-50 μ m,棱角为90°。
[0134]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35]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36]实施例23
[0137]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多功能膜片。在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150 μ m,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2/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ー侧。
[0138]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和9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的粒径为50 μ m-60 μ m。所述扩散区涂层厚度为6 μ m。
[0139]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20-30 μ m,棱角为90°。
[0140]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0141]上述多功能膜片应用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0142]对比例1:
[0143]普通扩散膜,包括基材,基材的上表面涂布有扩散涂层,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为聚苯こ烯树脂,粒子粒径为10 μ m,所述无机扩散粒子为ニ氧化钛,粒子粒径为1 μ m,所述扩散涂层厚度为5 μ m。
[0144]对比例2:
[0145]普通棱镜膜,棱高为10-15 μ m,棱角为90°。
[0146]由于灯源位于ー侧的背光模组与灯源位于两侧的背光模组,灯源数不同,原始亮度也不一样。下面表1为灯源位于ー侧的背光模组测试数值,表2为灯源位于两侧的背光模组测试数值。
[0147]表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 膜片和对比例所得膜片的光学性能测试
[0148]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膜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涂布有上涂布层、下表面涂布有下保护涂层;所述上涂布层由扩散区和棱镜区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区为扩散涂层,所述扩散涂层包括胶黏剂和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通过胶黏剂粘结在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或者,所述扩散粒子为有机扩散粒子和无机扩散粒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1/10-4/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一侧; 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所述多功能膜片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1/10-3/10,所述扩散区之间为棱镜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30-15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10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
5.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1-1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和30-150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膜片中,所述基材厚度为50-65 μ m ;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一侧的背光模组,所述上涂布层的扩散区占所述膜片长度的2/10-3/10,其余部分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靠近灯源的一侧,所述棱镜区在远离灯源的一侧; 对于灯源位于导光板两侧的背光模组,所述多功能膜片的两侧各有一个扩散区,每个扩散区占所述膜片的长度的2/10-3/10,中间为棱镜区;所述扩散区在所述多功能膜片靠近灯源的两侧;所述扩散涂层包括100重量份数的胶黏剂、60-65重量份数的有机扩散粒子和1-3重量份数的无机扩散粒子,所述有机扩散粒子粒径为5-25 μ m ;所述无机扩散粒子粒径为0.05-1 μ m ;所述棱镜区包括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为30-40 μ m,棱角为90° ;所述下保护涂层包括100重量份的胶黏剂和0.5-0.6重量份的抗粘连扩散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膜片的基材选用聚碳酸酯,有机扩散粒子选用聚苯乙烯,无机扩散粒子选用硫酸钡,胶黏剂选用丙烯酸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多功能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配置扩散涂层的涂布液:向胶黏剂中加入扩散粒子,加入溶剂后,充分混合,得到扩散层涂布液; (2)制备扩散区:在透明基材的扩散区上涂布步骤(I)制得的扩散层涂布液,并在烘箱中老化0.5-3小时; (3)制备棱镜区:在已制备扩散区的基材上涂布胶水,并制作微棱镜结构; (4)制备下保护涂层:向胶黏剂中加入抗粘连粒子,加入溶剂,混合均匀,制得下保护层涂布液,在步骤(3)所得的薄膜下表面涂布下保护层涂布液,并放入烘箱老化0.5-3小时,得到所述多功能膜片。`
【文档编号】G02B5/02GK103439830SQ201310314668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3日
【发明者】张彦, 唐海江, 李刚, 马子盈, 崔钧 申请人: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