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和立体显示装置,用于改善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本发明公开的液晶透镜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透镜单元,以及分别与多个透镜单元电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每个透镜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上且与公共电极相对的信号电极,以及位于公共电极和信号电极之间的液晶层;每个信号电极包括:一端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设置于第二基板上且与公共电极相对的电阻块,电阻块与导电引线电连接;当驱动电路通过导电引线对电阻块施加一个驱动电压时,位于电阻块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具有透镜功能。
【专利说明】—种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立体显示技术的主要原理是使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受不同的影像,而左眼和右眼接收到影像会经由大脑分析并重叠,从而使观看者感知到显示画面的层次感及深度,进而产生立体感,因此想要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立体影像的效果,需要使同一画面能够提供一组只供左眼接受的影像和只供右眼接受的影像来达到立体显示的效果。
[0003]目前,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在显示面板前设置一个液晶透镜,液晶透镜是通过对液晶分子排列的控制,使液晶层的折射率呈现梯度变化,从而使液晶层具有透镜效果,而液晶分子排列的控制,需要一个梯度电场。具体地,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透镜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填充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 ;其中,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公共电极11,在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个等间隔排列的条形电极21,以及分别与多个条形电极电连接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画出)。当液晶透镜处于通电状态时,每个条形电极21将与公共电极11之间形成电场,利用液晶分子双折射的特性,以及液晶分子随着电场强度变化可以使光线聚焦或发散的特性,通过驱动电路为各个条形电极21分配不同的驱动电压,即对各个条形电极21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使各个条形电极21分别与公共电极11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不同,从而使位于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的偏转程度不同,进而使液晶层产生类似透镜的效果,让观看者的左眼仅观看给左眼的影像,右眼仅观看提供给右眼的影像,从而使观看者感受到立体显示的效果。
[0004]不过,因上述液晶透镜需要驱动电路为各个条形电极21分配不同的驱动电压,从而形成液晶透镜所需的梯度电场,但这种方法获得的梯度电场的驱动方式较为复杂,不利于液晶透镜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如何改善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及立体显示装置,用于改善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液晶透镜,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透镜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多个透镜单元电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每个所述透镜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面上的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面上且与所述公共电极相对的信号电极,以及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和信号电极之间的液晶层;每个所述信号电极包括:
[0008]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 ;
[0009]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面上且与所述公共电极相对的电阻块,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电连接,且每条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电阻块的连接部分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布线且长度与所述电阻块的长度相等;当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对所述电阻块施加一个驱动电压时,位于所述电阻块和所述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具有透镜功能,可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左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左眼,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右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右眼。
[0010]优选地,在每个所述信号电极中,所述导电引线数量为一条,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一条导电引线的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电阻块的中心线上,所述中心线为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并将所述电阻块等分成两部分的直线。
[0011]较佳地,所述一条导电引线与所述电阻块的连接部分位于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相对的区域,并将所述电阻块等分成两个不直接相连的部分。
[0012]优选地,在每个所述信号电极中,所述导电引线数量为两条,所述电阻块分别与所述两条导电引线的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电阻块以所述电阻块的中心线对称的两端上,所述中心线为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并将所述电阻块等分成两部分的直线。
[0013]优选地,所述电阻块的电阻率均匀;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电阻块面向所述液晶层的面上开设有从所述电阻块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所述凹槽以所述中心线对称,所述凹槽底面中与所述中心线平行的任一条直线上的各个点到所述电阻块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底面上的距离相等,以使所述电阻块的电阻从所述电阻块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相对的区域逐渐增大。
[0014]较佳地,所述凹槽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0015]优选地,所述电阻块沿宽度方向上的电阻率从所述电阻块的两端到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对应的区域逐渐减小,相应的,所述电阻块的电阻从所述电阻块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对应的区域逐渐增大。
[0016]优选地,所述电阻块为氧化锌电阻块、氧化铟镓锌电阻块、纳米银电阻块或石墨烯电阻块。
[0017]较佳地,多个所述电阻块为一体化结构。
[0018]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任一种液晶透镜。
[0019]在本发明中,液晶透镜包括多个透镜单元以及分别与多个透镜单元电连接的驱动电路,每个透镜单元包括:相对而置的公共电极和信号电极,以及位于公共电极和信号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每个信号电极包括:一端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面上且与公共电极相对的电阻块,电阻块与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电连接,且每条导电引线与电阻块的连接部分沿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布线且长度与电阻块的长度相等;当驱动电路通过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对电阻块施加一个驱动电压时,沿电阻块的宽度方向、电阻块上的电压从电阻块的中心线到两端逐渐降低,所述中心线为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并将所述电阻块等分成两部分的直线,即电阻块的各个位置上的电压按照一定规律的电压曲线变化;因此,通过驱动电路为各个电阻块分配同一个驱动电压,既可使每个信号电极与对应的公共电极之间所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使位于信号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中的各个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进而使液晶层具有透镜的功能,可用于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左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左目艮,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右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右眼。[0020]因在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透镜中,驱动电路为各个信号电极分配同一个驱动电压,既可使液晶透镜中的各个透镜具有透镜的功能;因此,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所提的液晶透镜而言,改善了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从而更加有利于液晶透镜的推广和发展。【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3为图2中信号电极的俯视图;[00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5为图4中信号电极的俯视图;[00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7a为第二基板设置有电阻层的示意图;[0028]图7b为在电阻层上设置有光阻层的示意图;[0029]图7c为采用灰度掩模板对电阻块进行灰度曝光时的示意图;[0030]图7d为显影时的示意图;[0031]图7e为第二基板上形成有电阻块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透镜单元,2-显示面板,3-第一亚像素组,
[0035]4-第二亚像素组,10-第一基板,11-公共电极,
[0036]12-第一取向膜,20-第二基板,21-条形电极,
[0037]22-电阻块,23-凹槽,24-第二取向膜,
[0038]25-导电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改善现有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本发明对液晶透镜中的各个信号电极进行了改进,每个信号电极包括:一端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面上且与公共电极相对的电阻块,电阻块与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电连接,且每条导电引线与所述电阻块的连接部分沿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布线且长度与电阻块的长度相等;当驱动电路通过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对电阻块施加一个驱动电压时,位于电阻块和所述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具有透镜功能。因此,在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透镜中,驱动电路对各个信号电极施加相同的驱动电压,既可使液晶层具有透镜功能,从而改善了的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有利于液晶透镜的推广和发展。[0040]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0041]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透镜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多个透镜单元1,以及分别与多个透镜单元I电连接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画出);其中,每个透镜单元I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10面向第二基板20的面上的公共电极11,设置于第二基板20面向第一基板10的面上且与公共电极11相对的信号电极,以及位于公共电极11和信号电极之间的液晶层30 ;每个信号电极包括:
[0042]一端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25 ;
[0043]设置于第二基板20面向第一基板10的面上且与公共电极11相对的电阻块22,电阻块22述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25电连接,且每条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沿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布线且长度与电阻块22的长度相等;当驱动电路通过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25对电阻块22施加一个驱动电压时,位于电阻块22和公共电极11之间的液晶层30具有透镜功能,可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左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左眼,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右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右眼。
[0044]具体实施时,电阻块22与导电引线25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
[0045]一种是:请参考图2和图3,图3为图2中信号电极的俯视图。在每个信号电极中,导电引线25数量为一条,电阻块22与一条导电引线25的连接区域位于电阻块22的中心线AA’上,所述中心线AA’为沿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并将电阻块22等分成两部分的直线;即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与电阻块22的中心线AA’对应,并沿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布线,且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的长度与电阻块22的长度相等;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具体可位于电阻块22面向第二基板20的面上,即位于电阻块22的底面上,也可以位于电阻块22面向第一基板10的面上,即位于电阻块22的上表面;还可以位于电阻块22的内部;优选地,如图2所示,一条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位于电阻块22与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并将电阻块22等分成两个不直接相连的部分。
[0046]另一种是:请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信号电极的俯视图。在每个信号电极中,导电引线25数量为两条,电阻块22分别与两条导电引线25的连接区域位于电阻块22以电阻块22的中心线AA’对称的两端上,所述中心线AA’为沿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并将电阻块22等分成两部分的直线;也就是说,两条导电引线25分别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位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上,并如图5所示沿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布线,且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的长度与电阻块22的长度相等;每条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具体可位于电阻块22面向第二基板20的面上,即位于电阻块22的底面上,也可以位于电阻块22面向第一基板10的面上,即位于电阻块22的上表面;还可以位于电阻块22的内部。
[0047]值得一提的是,相邻的两个电阻块22可以共用一条导电引线25,即相邻的两个电阻块22通过三条导电引线25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0048]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可以通过一条导电引线25对电阻块22施加驱动电压,也可以通过两条导电引线25对电阻块22施加驱动电压,为了使位于信号电极和公共电极11之间的液晶层30具有透镜功能,还需对电阻块22的结构作进一步限定,具体如下:
[0049]实施方式一,电阻块22的电阻率均匀,即电阻块22不同位置的密度相同,沿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电阻块22面向液晶层30的面上开设有从电阻块22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凹槽23,凹槽23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凹槽23以中心线AA’对称,凹槽23底面中与中心线AA’平行的任一条直线上的各个点到电阻块22面向第二基板20的底面上的距离相等,以使电阻块22的电阻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逐渐增大。
[0050]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电阻块22面向公共电极11的面上开设有与电阻块22两端贯通的凹槽23,凹槽23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在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垂直于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即如图3所示的B1-B1位置的横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B2-B2位置的横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Bn-Bn位置的横截面形状和截面面积相同,且凹槽23以平行于电阻块22的长度延伸方向并将电阻块22等分的中心线AA’对称;也就是说,沿电阻块22的长度方向,凹槽23的深度从电阻块22的一端到另一端是固定不变的;但沿电阻块22的宽度方向,凹槽23的深度从位于中心线AA’两侧的电阻块22的两个边缘到电阻块22与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逐渐增加,即从电阻块22两侧边缘的厚度到电阻块22的中心逐渐减小;相应的,电阻块22的电阻从两侧边缘的到电阻块22与中心线AA’对应区域逐渐增大。
[0051]电阻块22与导电引线25之间位置关系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已描述,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当驱动电路通过一条导电引线25对电阻块22施加电压时,此时施加的电压是正电压,因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位于电阻块22与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而电阻块22的电阻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逐渐增大,因此,电阻块22上电压值从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到两端逐渐降低,即沿电阻块22的宽度方向,从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到两端,电阻块22各个位置上的电压按具有一定规律的电压曲线变化,相应的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电势差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从而使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的也随按照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使位于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液晶层30中的各个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进而使液晶层30产生透镜的功能。
[0052]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23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在电阻块22上成型出该凹槽结构;另一方面也使该电阻块22各个位置上电压变化更加圆滑,从而有利于透镜单元I具有透镜的功能。
[0053]当驱动电路通过两条导电引线25对电阻块22施加电压时,此时施加的电压是负电压,因导电引线25与电阻块22的连接部分位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而电阻块22的电阻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逐渐增大,因此,电阻块22上电压值从电阻块22的两端到所述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到逐渐升高,即电阻块22上电压值从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到两端逐渐降低,相应的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电势差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从而使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的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使位于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液晶层30中的各个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进而使液晶层30产生透镜的功能。
[0054]进一步地,上述液晶透镜的具体驱动方式为:制作好液晶透镜盒后,将具有驱动电路的柔性线路板贴附在液晶透镜盒上,且驱动电路通过各条导电引线25分别与各个电阻块22和公共电极11电连接;利用驱动电路为电阻块22和公共电极11分配电压,具体地,驱动电路为各个电阻块22分配一个相同的驱动电压Vs,为公共电极11分配一个电压Vc ;根据电阻块22的电阻的变化规律,即电阻块22的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电阻最大,位于中心线AA’两侧的电阻块22边缘电阻最小,且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逐渐增大;因此,当给电阻块22输入电压后,靠近中心线AAIi应的区域的电压下降的越快,远离中心线AA’的区域的电压下降的越慢,因此,当电阻块22在通电状态时,每个电阻块22各个位置的电压按一定电压曲线变化,相应的每个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电势差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从而使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的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进而使位于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液晶分子发生相应的偏转,从而表现出透镜的效果。
[0055]实施方式二,上述电阻块22沿宽度方向上的电阻率从电阻块22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逐渐减小,相应的,电阻块22的电阻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电阻块22的密度从电阻块22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逐渐减小,相应的,电阻块22的电阻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逐渐增大。具体地,电阻块22为一长条状的长方体块,沿长方体块的长度方向,长方体块的电阻率相同,但沿长方体块的宽度方向,长方体块的电阻率不相同,即沿长方体块的宽度方向,长方体块的电阻率从长方体块的两端到长方体块与所述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逐渐减小,因此,电阻块22的电阻从电阻块2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对应的区域逐渐增大。
[0056]因电阻块22与导电引线25之间位置关系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已描述,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当驱动电路通过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25对电阻块22施加电压时,电阻块22上电压值从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到两端逐渐降低,即沿电阻块22的宽度方向,从电阻块22与所述中心线AA’相对的区域到两端,电阻块22各个位置上的电压按具有一定规律的电压曲线变化,相应的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电势差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从而使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的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使位于电阻块22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液晶层30中的各个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进而使液晶层30产生透镜的功能。
[0057]因此,在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透镜中,驱动电路为各个信号电极提供同一个驱动电压,既可使液晶透镜中的各个透镜具有透镜的功能;相对与【背景技术】中所提的液晶透镜而言,明显简化了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即改善了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更加有利于液晶透镜的推广和发展。
[005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阻块22和公共电极11都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优选地,电阻块22为氧化锌(ZnO)电阻块、氧化铟镓锌(IGZO)电阻块、氧化镓(GaO)、纳米银电阻块或石墨稀电阻块。
[0059]在上述实施例中,各个电阻块22之间是断开的,但不限于此,各个电阻块22可以为一体化结构。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电阻块25为一体化结构,即位于第二基板20面上第一基板10的面上的各个电阻块22构成一个电阻层,所述电阻层与每个透镜单元I对应的部分的结构与上述电阻块22的结构相同,而且与导电引线25的连接方式也相同。当驱动电路通过各条导电引线25分别对电阻层的不同区域施加驱动电压时,每个透镜单元I对应的电阻层的电压按一定规律的电压曲线变化,相应的与公共电极11之间的电势差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从而使每个透镜单元I对应的电场强度也随上述电压曲线变化,进而使液晶层30中的各个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使液晶层30产生透镜的功能。
[0060]为了各个透镜单元I中的液晶分子易排列取向,继续参阅图2或图4,优选地,每个透镜单元I还包括:设置于公共电极11面向电阻块22的面上的第一取向膜12,设置于电阻块22上且与第一取向膜12相对的第二取向膜24。如此设置,使液晶层30中的各个液晶分子在对应电场的驱动下易于实现偏转。
[0061]下面对通过对电阻块22制作过程来进一步描述上述电阻块22的结构。
[0062]步骤一,请参阅图7a,为第二基板设置有电阻层的示意图;具体地,首先在第二基板20上沉积镀膜形成多条导电引线25,然后通过沉积镀膜的方式在第二基板20以及各个导电引线25上沉积一层电阻层,该电阻层要求是透明材料,例如,氧化铟锡(ΙΤ0)、氧化锌(ZnO)、氧化镓(GaO)或氧化铟镓锌(IGZO)等。
[0063]步骤二,请参阅图7b,为在电阻层上设置有光阻层的示意图;具体可通过沉积的方式在电阻层上沉积一层光阻层。
[0064]步骤三,请参阅图7c,为采用灰度掩模板对电阻层进行灰度曝光时的示意图;在此步中,利用具有设定图案的灰度掩模板对电阻层进行灰度曝光。
[0065]步骤四,请参阅图7d,为显影时的示意图;此步进行显影,在光阻层上形成所需的图形。
[0066]步骤五,请参阅图7e,为第二基板上形成有电阻块的示意图;具体通过干刻处理在第二基板20上形成所需的电阻块22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电阻块22连为一体,也可以利用其它灰度掩模板,在曝光、显影、刻蚀后形成等间隔排列的多个电阻块22,因上述工艺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67]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显示面板2,以及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任一种液晶透镜。具体实施时,液晶透镜位于显示面板2的出光侧,且液晶透镜中的每个透镜单元I与一个显示面板2中的一个第一亚像素3和一个第二亚像素4对应,且第一亚像素3用于显示左眼图像,第二亚像素4用于显示左眼图像,因此,每对第一亚像素组3和第二亚像素组4显示的图像经过液晶透镜后,分别被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接收,从而使观看者感受到立体显示的效果。
[0068]需要说明的是,立体显示装置可以为OLED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电子纸、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当立体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上述液晶透镜还可以设置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源之间。
[0069]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透镜中,可采用相同驱动电压来驱动每个透镜单元,既可使液晶透镜具有透镜的功能,与【背景技术】所提的液晶透镜相比,明显简化了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从而更有利于液晶透镜的推广和发展。
[007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透镜,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多个透镜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多个透镜单元电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每个所述透镜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面上的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面上且与所述公共电极相对的信号电极,以及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和信号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信号电极包括: 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 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面上且与所述公共电极相对的电阻块,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电连接,且每条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电阻块的连接部分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布线且长度与所述电阻块的长度相等;当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一条或两条导电引线对所述电阻块施加一个驱动电压时,位于所述电阻块和所述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具有透镜功能,可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左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左眼,将显示面板中显示的右眼图像投射至观看者的右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信号电极中,所述导电引线数量为一条,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一条导电引线的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电阻块的中心线上,所述中心线为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并将所述电阻块等分成两部分的直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条导电引线与所述电阻块的连接部分位于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相对的区域,并将所述电阻块等分成两个不直接相连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信号电极中,所述导电引线数量为两条,所述电阻块分别与所述两条导电引线的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电阻块以所述电阻块的中心线对称的两端上,所述中心线为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并将所述电阻块等分成两部分的直线。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块的电阻率均匀;沿所述电阻块的长度方向,所述电阻块面向所述液晶层的面上开设有从所述电阻块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所述凹槽以所述中心线对称,所述凹槽底面中与所述中心线平行的任一条直线上的各个点到所述电阻块面向所述第二基板的底面上的距离相等,以使所述电阻块的电阻从所述电阻块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相对的区域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块沿宽度方向上的电阻率从所述电阻块的两端到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对应的区域逐渐减小,相应的,所述电阻块的电阻从所述电阻块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到所述电阻块与所述中心线对应的区域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块为氧化锌电阻块、氧化铟镓锌电阻块、纳米银电阻块或石墨烯电阻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阻块为一体化结构。
10.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液晶透镜。
【文档编号】G02F1/29GK103472652SQ201310425566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武延兵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