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390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成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承载盒的托盘能够穿过的门,其中与门关闭操作联动地,按所列顺序实施以下操作:(i)托盘从可动位置运动到成像位置,(ii)用于把驱动力从主组件传递给盒的驱动传递部件从第一分开位置运动到驱动连接位置,(iii)用于朝主组件推压盒的推压部件从第二分开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iv)用于从主组件向盒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件从第三分开位置运动到电力供给位置。
【专利说明】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这里,成像装置是使用多种已知成像原理和方法如电子照相术、静电记录法、磁记录法等等中的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成像装置包括复印机、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等等)、传真机、文字处理机、图像显示装置(电子黑板、电子白板等等)。记录介质包括用成像装置在其上形成图像的介质。记录介质例如包括纸张、OHT片材、电子显示
屏等等。
[0003]盒是一体地布置有在其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和用于处理图像承载部件的装置的所有或部分的盒。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组件中,并有助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处理。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是从采用所谓盒系统的成像装置去除盒之后的其余部分。
[0004]图像承载部件的一些示例是电子照相术所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静电记录法所使用的介电部件、磁记录法所使用的磁性部件等等。也就是说,它们是要使用多种成像原理和方法中的一种在其上形成图像的各种部件。用于处理图像承载部件的装置是用于处理图像承载部件以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的装置。
[0005]下文中,为了方便,参考采用盒系统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描述本发明。盒的示例是
处理盒、显影盒等等。
[0006]处理盒是其中一体地布置有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盒,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
[0007]这样,处理盒包括:其中一体地布置有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盒,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和其中一体地布置有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充电装置和显影装置的盒,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以及其中一体地布置有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的盒,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
[0008]其中一体地布置有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显影装置的处理盒被称为所谓的一体型处理盒。相比之下,其中一体地布置有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除了显影装置之外的处理装置的处理盒被称为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也就是说,分离型处理盒没有显影装置。因此,它必须和具有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组合地使用。
[0009]处理盒能够由用户他或她自己安装到成像装置主组件上或从其上拆下。因而,能够使成像装置更容易维护。
[0010]显影盒具有将显影剂供给至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下文中将其称为显影辊)。显影盒存储有显影辊所使用的用于对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粉状显影剂(调色剂)。该显影盒也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0011]在采用显影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情况下,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附连到主组件或装置主组件的盒支撑部件,或者作为前述的所谓分离型处理盒(其不具有显影装置)的一部分。显影盒也可以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因而,能够使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更容易维护。
[0012]也就是说,处理盒包括所谓的一体型处理盒和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两种。此外,处理盒包括与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组合使用的显影盒。此外,处理盒包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显影盒,该成像装置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固定在主组件或装置的盒支撑部件上,使得其能够处理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换句话说,盒包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使得其能够有助于装置实施的成像处理进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单元。
[0013]一些常规的成像装置具有可动托盘(可动部件;盒支撑部件),可动托盘上水平排列有多个处理盒。这些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托盘能够被拉出主组件,还使得当出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外部时,处理盒被载置在托盘上或从托盘上取出。
[0014]一些带可动托盘的上述成像装置具有能够覆盖或露出开口的盖,利用该开口允许从主组件拉出托盘。这些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随着盖被打开或关闭,其接口(interfacing)部件与主组件中的每个盒的相应部分接触或与其分离(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2009-128506)。接口部件例如包括挤压盒并保持盒被挤压的部件,与盒接合以传递盒驱动力给盒的部件以及向盒供给电力的部件。
[0015]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2009-128506中公开的常规的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通过前门的旋转运动而沿主组件的向前或向后方向以及向上或向下方向移动其支撑托盘的部件。更加具体地,当关闭门时,托盘保持部件在向下运动的同时向后运动,然后通过门的运
动进一步向后运动。
[0016]当托盘和其上的盒随着上述托盘保持部件的向下运动而运动时,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电力供给部件从托盘的底部侧与托盘的中间触点接触。然后,当托盘支撑部件进一步向后运动时,盒挤压部件从托盘(盒)的上侧接触盒,同时驱动力传递耦合部(驱动力传递部件)与盒的驱动力输入部接合。
[0017]当门打开时,接口部件与相应盒的对应部分一对一地按照与它们相接合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分离。换句话说,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2009-128506中公开的常规的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能够从装置前侧容易地更换主组件中的盒。

【发明内容】

[0018]本发明是上述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的结果之一。因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上述成像装置的结构相似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需要操作者打开或关闭装置门的力量基本上更小,并且能够确保当把一个或多个盒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上时,其被准确地放置于主组件中预定的成像位置。
[00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该成像装置上,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开口 ;能够在用于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主组件门;用于承载所述盒的托盘,所述托盘能够:(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成像位置,在该成像位置,所述盒处在在所述主组件中能够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i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拆装位置,用于允许在所述主组件外部对所述盒进行安装和拆卸;以及(iii)采取介于拆装位置与成像位置之间的可动位置,并且在该可动位置中,所述托盘能够与所述主组件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联动地运动到成像位置,可动地支撑所述托盘并能够与所述主组件门联动地运动的支撑部件;驱动传递部件,其能够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把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盒的连接位置以及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与所述盒分开的第一分开位置;推压部件,其能够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所述推压部件将所述盒推压到所述主组件上的接触位置、以及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与所述盒分开的第二分开位置;以及电力供给部件,其能够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用于向所述盒的电力供给接触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位置、以及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与所述电力供给接触部分开的第三分开位置,其中与所述主组件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联动地,按下列顺序实施以下操作:(i)所述托盘从可动位置运动到成像位置,(ii)所述驱动传递部件从第一分开位置运动到连接位置,(iii)所述推压部件从第二分开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以及(iv)所述电力供给部件从第三分开位置运动到电力供给位置。
[002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该成像装置上,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开口 ;能够在用于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主组件门;用于承载所述盒的托盘,所述托盘能够:(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成像位置,在该成像位置,所述盒处在在所述主组件中能够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i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拆装位置,用于允许在所述主组件外部对所述盒进行安装和拆卸;推压部件,用于沿所述盒的从其一个纵向端部到另一纵向端部的纵向方向推压承载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盒,以及与承载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盒的另一纵向端部侧相对的固定侧板,其中所述盒的另一纵向端部设有定位部,当承载所述盒的所述托盘处于成像位置时,所述定位部因所述盒被所述推压部件推压而与所述侧板接触,使得所述盒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被定位。
[0021]在考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应用本发明的典型成像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0023]图2是从装置的左手侧来看、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平行于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竖直平面处的示意性剖面图。
[0024]图3是在装置的前门打开时图1示出的成像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0025]图4是在装置的前门打开时从装置的左手侧来看、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平行于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竖直平面处的示意性剖面图。
[0026]图5是在装置的盒托盘处于其最外侧位置时图1示出的成像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0027]图6是在装置的盒托盘处于其最外侧位置时从装置的左手侧来看、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平行于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竖直平面处的示意性剖面图。[0028]图7是从盒未被驱动的一侧(下文中称为非驱动侧)来看、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0029]图8是从盒被驱动的一侧(下文中称为驱动侧)来看、第一实施例的盒的透视图。
[0030]图9是盒托盘的透视图。
[0031]图10是装置的前门和托盘保持部件、装置的一机构和该机构邻近部的透视图,随着前门的运动,该机构移动托盘支撑部件。
[0032]图11是示出了成像装置的托盘保持部件的运动的视图,该运动随着门被枢转打开时前门的运动而进行。
[0033]图12是托盘保持部件的托盘引导孔的放大图。
[0034]图13是托盘位置管制部件的透视图(I)。
[0035]图14是托盘位置管制部件的透视图(2)。
[0036]图15是托盘位置管制部件的透视图(3)。
[0037]图16是托盘位置管制部件的透视图(4)。
[0038]图17A是示出了向盒供给电力的装置的透视图。
[0039]图17B是图17A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其示出了向盒供给电力的装置。
[0040]图17C是图17B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其示出了向盒供给电力的装置。
·[0041]图18是示出了向盒供给电力的装置的视图(2)。
[0042]图19是用于挤压盒和保持盒被挤压的装置的透视图(I)。
[0043]图20是用于挤压盒和保持盒被挤压的装置的透视图(2)。
[0044]图21是用于挤压盒和保持盒被挤压的装置的盒托盘引导孔的放大图。
[0045]图22是示出了用于挤压盒和保持盒被挤压的装置的视图(I)。
[0046]图23是示出了用于挤压盒和保持盒被挤压的装置的视图(2)。
[0047]图24是示出了用于把盒驱动力传递给盒的视图(I)。
[0048]图25是示出了用于把盒驱动力传递给盒的视图(2)。
[0049]图26是盒的锁闩和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锁扣(catch)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实施例1]
[0051]?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
[0052]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外部透视图。图2是从装置100的左手侧来看、装置100在平行于装置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竖直平面处的示意性剖面图。成像装置100是基于四种基本颜色的全色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它使用电子照相术,并采用多个(四个)盒P,更加具体地分别是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
[0053]也就是说,该成像装置100能够响应从外部主机装置400输出并通过接口部300输入成像装置100的控制部200的电成像信号,在记录介质片材S上形成全色图像(基于四种基本颜色)或单色图像。外部主机装置400是发送电成像信号的的个人计算机、图像读取器、传真机等等。
[0054]控制部200是控制成像装置100实施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控制装置。它与外部主机装置400交换各种电信息。此外,控制部处理:从各种处理装置和传感器输入的电信息;和要输出给各种处理装置的指令信号。此外,控制部控制预设的初始程序、预设的电子照相成像程序等等。
[0055]在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成像装置100的前侧(前表面侧)是有门(主组件门)31的一侧。后侧(后表面侧)是与成像装置100前侧相反的一侧。前后方向是包括从后向前(向前)的方向和从前向后(向后)的方向。成像装置100的左和右是在从装置100的前侧来看时装置100的左和右。左右方向包括从左向右的方向(向右方向)和与从左向右的方向(向右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装置100的向上和向下方向是参照重力方向的向上和向下的方向。向上的方向是装置100从下到上的方向。向下的方向是从上到下的方向。
[0056]此外,纵向方向是与其上形成有潜像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或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宽度方向是与上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垂直方向)。而且,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是驱动端,而另一个纵向方向端部是非驱动端。在本实施例中,在纵向方向上成像装置100的右侧是驱动侧,装置100的左侧是非驱动侧。
[0057]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 (主组件框架)具有其中安装有盒的收容部100B (下文中称为盒收容部100B)。该盒收容部100B能够在分别指定给四个盒的位置中保持四个盒,更加具体地是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使得四个盒按照列出的顺序沿从后向前的方向平行地(串列地)水平排列(串联结构;串列式)。在盒收容部100B中指定的盒位置或在盒收容部100B中指定给给定盒的位置处于盒能够实际有助于成像操作的位置。
[0058]盒P有助于在记录介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100A中,用于成像。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盒P每一个都具有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将其简称为鼓)1,潜像形成在其上。每个盒P还具有用于对鼓I进行电子照相处理的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3和清洁装置4。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是所谓的一体型处理盒。
[0059]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2是接触型充电辊。显影装置3是接触或非接触型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具有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3a,其通过给鼓I供给显影剂而把潜像显影为显影剂图像(显影剂构成的图像)。显影装置还具有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部3b。清洁装置4是刮刀型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具有作为清洁元件的清洁刮刀4a、废弃调色剂存储部4b等等。此外,每个盒P具有其各自的用于以电子照相术处理其各自的鼓I的机构;具有自己的装置,如用于成像的上述装置。也就是说,四个盒P的结构相同,除了其存储的显影剂(将被称为调色剂)颜色不同之外。
[0060]也就是说,第一盒PY在其显影装置3中存储黄色(Y)调色剂。该第一盒在其鼓I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黄色(Y)调色剂图像。第二盒PM在其显影装置3中存储品红色(M)调色剂。该第二盒在其鼓I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第三盒PC在其显影装置3中存储青色(C)调色剂。该第三盒在其鼓I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品青色(C)调色剂图像。第四盒PK在其显影装置3中存储黑色(K)调色剂。该第四盒在其鼓I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黑色(K)调色剂图像。
[0061]装置主组件100A具有作为曝光装置单元(曝光装置)的激光扫描仪单元11,用于对每个盒P的鼓I曝光,以在鼓I上形成潜像。激光扫描仪单元11布置成使得在把盒安装到盒收容部100B中后激光扫描仪单元处于盒PY、PM、PC和PK的上侧。通过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400输入到控制部200的单色图像的颜色信息,在调制激光L的同时输出激光L,该扫描仪单兀11从盒框架5的顶壁上的曝光窗6扫描(曝光)每个盒P的鼓I的外周表面。
[0062]装置主组件100A还具有作为图像转印单元(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单元12,形成在每个盒P的鼓I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一次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单元上,然后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该中间转印单元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S上。中间转印单元12布置成使得在把盒P安装到盒收容部100B中后中间转印单元处于盒P的下侧。
[0063]该单元12具有环形带13、驱动辊14、回转辊15和张紧辊16。环形带13是中间转印部件(第二图像承载部件、中间记录介质)。该环形带由介电物质构成,并且是柔性的。环形带围绕辊14、15和16的组合卷绕,并在保持张紧的同时循环运动。驱动辊14和回转辊15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侧,而张紧辊16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
[0064]当每个盒P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处于其预设位置(成像位置)时,鼓I的面向下部分接触带13的一部分的面向上表面,所述一部分的位置对应于带13所形成的环(下文中称为带环)顶部。在带环的内侧上布置有四个一次转印辊17,其定位成使得它们与盒P中的鼓I 一对一地对置,同时带13处于一次转印棍和鼓I之间。
[0065]每个盒P中的鼓I与带13形成的夹持部是一次转印夹持部Tl。装置主组件100A具有二次转印辊22,其在带13存在于驱动辊14和二次转印辊22之间的条件下压靠在驱动辊14上。二次转印辊22和带13之间的夹持部是二次转印夹持部T2。
[0066]在中间转印单元12的下方布置有片材给送单元18。片材给送单元18存储了多张记录介质片材S(可以简称为记录介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此外,片材给送单元把记录介质片材S —张一张地给送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并进一步输送到中间转印单元12。
[0067]该片材给送单元18具有分层地存储了多张记录介质片材S (可以简称为相关介质)的片材给送托盘19 ;片材给送辊20 ;分离垫21 ;对齐辊对20a等等。片材给送托盘19可从装置主组件100A取出;其能够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拉出或插入(前侧装载)。参考符号19a表不片材给送托盘19的前面板上的把手部。
[0068]装置主组件100A具有位于其后侧顶部的定影装置23和一对片材排出辊24。定影装置23是通过向片材S和其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以把记录介质片材S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然后排出片材S的定影单元(定影装置)。装置主组件100A的一部分顶面成形为使得其用作片材排出托盘25。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定影装置23是具有定影膜组件23a和压辊23b的定影装置。一对片材排出辊24是辊24a和24b。
[0069]当把盒P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时,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置于盒收容部100B中使得盒放置在可用于成像操作的指定位置,由盒加压部件42 (图22)—对一地保持加压,如后所述。此外,装置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输出部(驱动力传递部件)39和40 (图24和25)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耦合部)53和54 (图8)接合,如后所述。此外,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力供给系统(电力供给部件)75 (图18)与盒P的电触点(电力供给触点)55之间形成电连接,如后所述。
[0070]〈〈成像操作》
[0071]在本实施例中由成像装置100实施的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首先,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中每一个的鼓I开始沿图2中箭头标记指示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控制速度被旋转驱动。同时,带13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与鼓I的外周表面在带13和鼓I之间的接触区域中运动的方向相同)以对应于鼓I的圆周速度的速度循环运动。此外,扫描仪单元11也开始被驱动。
[0072]与开始驱动上述组件同步地,每个盒P中的充电辊2开始给盒P中的鼓I的外周表面均匀地充电成预定的极性和电位水平。扫描仪单元11开始用在根据成像信号输出并同时调制的激光束L扫描(曝光)每个鼓I的均匀充电部分,所述成像信号对应于待形成图像被分离出的各单色基本颜色图像中的一种颜色。由此,在每个鼓I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反映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然后,通过相应的显影装置3把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显影剂)构成的图像)。
[0073]通过上述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第一盒PY的鼓I上形成对应于待形成的全色图像中黄色成分颜色的黄色(Y)调色剂图像。接着,在盒PY的一次转印夹持部Tl把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带13上。
[0074]在第二盒PM的鼓I上形成对应于待形成的全色图像中品红色(M)成分颜色的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接着,在盒PM的一次转印夹持部Tl把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带13上,使得其层叠在已经转印于带13上的黄色(M)调色剂图像上。
[0075]在第三盒PC的鼓I上形成对应于待形成的全色图像中青色(C)成分颜色的青色(C)调色剂图像。接着,在盒PC的一次转印夹持部Tl把青色(C)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带13上,使得其层叠在已经转印于带13上的黄色(M)和品红色(M)调色剂图像上。
[0076]在第四盒PK的鼓I上形成对应于待形成的全色图像中黑色(K)成分颜色的黑色(K)调色剂图像。接着,在盒PK的一次转印夹持部Tl把黑色(K)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带13上,使得其层叠在已经转印于带13上的黄色(M)、品红色(M)和青色(C)调色剂图像上。
[0077]由此,通过带13上层叠的四 种单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调色剂图像在带13上合成地形成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残留调色剂,即在把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带13后残留在每个盒P中的鼓I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由盒P的清洁装置4去除。
[0078]同时,给送辊20开始以预定的控制定时被驱动,由此在通过给送辊20和分离辊21之间的配合将多个记录介质片材S彼此分离的同时,把记录介质片材一张一张地给送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然后输送到对齐辊对20b。接着,每张记录介质片材S由对齐辊对20b以预定的控制定时引入二次转印夹持部Y2。片材S在保持夹紧于二次转印辊22和驱动辊14之间的同时被输送穿过二次转印夹持部T2。在输送片材S穿过二次转印夹持部T2时,重叠在带13上的四个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仿佛它们被从带13剥离一样被一起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
[0079]接着,记录介质片材S与带13的表面分离,并通过记录介质输送通路20b引入定影装置23。然后,在定影装置23的定影夹持部N对其施加热和压力。由此,重叠的四个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片材S上。之后,片材S被送出定影装置23,由排出辊对24把其作为全色打印件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25。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即在片材S与带13分离后残留在带13表面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26去除。
[0080]?更换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盒的方法>>
[0081]当使用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成像时,每个盒P的显影装置3中的显影剂被消耗用于成像。这样,当每个盒P的显影装置3中的显影剂被如此消耗用于成像,使得盒P中残留的显影剂量对成像装置100来说不足以形成高质量的图像以满足购买盒P的用户时,盒失去其商用价值。
[0082]因此,成像装置100具有检测每个盒P中残留调色剂的量的装置(未示出),使得检测到的盒P中的显影剂量通过控制部200与预设的阀值比较,从而告知用户盒使用寿命的剩余长度,和/或警告用户盒P接近其使用寿命的终点。如果控制部200确定,检测到的给定盒中的显影剂量低于阀值,则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显示部(未示出)上显示一条指示盒P使用寿命的剩余长度的信息,或者警告用户盒P接近其使用寿命的终点,由此提醒用户准备更换的盒,和/或用更换盒代替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盒P,以使成像装置100在其输出的图像质量方面保持在预定的水平。
[0083]为了改进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使用性,成像装置100具有载置有盒的盒托盘(抽屉、可动部件)35。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盒托盘35能够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前入式)被拉出或推入成像装置主组件100A。
[0084]更加具体地,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壁具有开口 30,通过该开口可将盒P插入装置主组件100A的盒收容部100B中或从其中取出。
[0085]参考图1和图2,装置主组件100A具有在盖住开口 30的位置A (关闭位置)和露出开口 30的位置B (打开位置)之间可动的主组件门31 (能够打开或关闭的部件)。参考符号31a表示能够放置手指以打开或关闭门31的凹部。也就是说,主组件门31能够采取覆盖开口 30的关闭位置A和使开口 30完全露出的打开位置B。
[0086]在本实施例中,门31可围绕水平轴(铰接轴)32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枢转地打开或关闭,所述水平轴位于门31的底边。也就是说,门31能够围绕铰接轴32枢转地运动到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关闭的直立位置。当门31关闭时,开口 30被盖住。
[0087]此外,门31能够围绕铰接轴32向前枢转地运动到大致水平位置,在此其使装置主组件100A前壁的开口 30完全露出。门31上的凹部31a是能够放置操作者的手指以打开或关闭门31的地方。
[0088]接着,参考图13_15、17、19、23等等,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主框架(主组件框架),其具有一对(左和右)子框架80L和80R。装置主组件100A还包括一对(左和右)托盘保持部件(可动装置)34L和34R,其分别定位在子框架80L和80R的内侧。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彼此相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
[0089]此外,装置主组件100A具有形状类似骨架的盒托盘(可动部件)35,其搁置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上,由此能够在子框架80L和80R之间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平行于搁置有装置主组件100A的表面)并且直线地运动。盒PY、PM、PC和PK通过安装在该托盘35中而支撑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也就是说,作为可动部件的托盘35用于支撑和移动盒P。托盘可在用作装置主组件100A的主框架的一部分(子框架)的相互相对的子框架(板)80L和80R之间运动。
[0090]参考图1和2,当门31处于其关闭位置A时,托盘35处于成像位置(内部位置)C,在此位置,托盘35保持托盘中的每个盒P处于成像位置(内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托盘35的成像位置C是使托盘35上每个盒P中的鼓I与中间转印单元12 (图2)的带13保持接触的位置。[0091]这样,当门31打开(向前枢转运动)时,随着门31的运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向前运动预定量,然后向上运动预定量。这样,保持盒PY、PM、PC和PK的托盘35从如上所述的其成像位置C向前然后向上运动(如图4所示),由此运动到锁定(解锁)位置D,在此位置托盘35能够从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解锁而能够沿前后方向水平运动,或者锁定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上。当托盘35如上所述地运动时,托盘35上每个盒P中的鼓I与带13分离,如图4所示。后面将描述导致门31运动进而移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机构。
[0092]如后所述地,还随着的门31打开,每个盒P的电触点55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力供给系统75之间的电连接随着门31的枢转打开运动而被切断(电力供给切断)。此外,随着门31的运动,每个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输出部39和40脱离。此外,每个盒P不被保持盒P适当定位的相应的加压部件42施予压力(加压解除)。
[0093]参考图3和4,接下来,操作者抓住托盘35的前部35b上的把手部(托盘解锁部件)35a。如图15a — 15(b)所示地,以预定方式抓住把手部35a可使托盘35的托盘锁定闩(托盘运动管制部件)101与主组件100A的锁扣部(托盘运动管制部件)102脱离。
[0094]因此,能够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中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的托盘35。更加具体地,能够沿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向前水平地滑动托盘35。这样,如图5和6所示,能够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托盘35,使其突出到预定的向外位置,即能够相对于托盘35以预定方式安装或拆卸盒P的盒安装(拆卸)位置E。
[0095]也就是说,托盘35保持的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可通过开口 30移出装置主组件100A,从装置主组件100A完全露出;每个盒P的顶面被露出。当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托盘35足够的量时,也就是说,当相对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将托盘35拉出装置主组件100A预定量时,托盘被未示出的止动部挡住而不能进一步拉出。此外,在把托盘35水平拉出到盒安装(拆卸)位置E时,托盘由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和后述的一对连杆臂37L和37R水平地保持在盒安装(拆卸)位置E。
[0096]当托盘35处于盒安装(拆卸)位置E时,其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撑盒P使得每个盒P能够被竖直地(向上)移出托盘35。顺带地,每个盒P通过竖直地(向下)移入托盘35中能够由托盘35保持。这样,如果给定的盒被用尽,因此需要更换时,则如图6中虚线所指示地,将其从托盘35竖直地提起,使得其能够从托盘35取出。然后,从托盘35的顶侧把全新的盒(或仍然包含可用量的显影剂的旧盒)安装(配合)到托盘35上。也就是说,是在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托盘35后将盒P安装在托盘35上或从托盘取出盒,使得它们能够被移入装置主组件100A或从其取出。
[0097]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情况下,在托盘35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向盒安装(拆卸)位置E运动的方向上,托盘35按列出顺序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地支撑盒PY、PM、PC和PK。也就是说,当把分别存储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显影剂的盒PY、PM、PC和PK安装到托盘35中时,其按列出的顺序排列。即,在所包含的调色剂颜色彼此不同的多个盒P中,在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向盒安装(拆卸)位置E移动托盘35的方向,含有黑色(K)显影剂的盒PK支撑在托盘35中最下游的槽内。
[0098]盒PK的显影剂消耗比其他盒P更大。也就是说,其更换频率最高。换句话说,可能要最频繁地更换的盒PK由托盘35的最前部支撑(装置主组件IOOA的最前部)。因此,从装置主组件100A露出盒PK进而更换盒PK所必须要做的是从装置主组件100A将托盘35拉出足够大的量,从而仅露出盒PK。换句话说,当仅需要更换盒PK时,不必将托盘35 —直拉出装置主组件100A直到托盘35的向外运动被止动部管制。换句话说,这种结构布置提高了采用盒系统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在更换盒PK时的效率。
[0099]也就是说,当需要安装到托盘35中或从托盘上取出的盒是盒PK,即在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托盘35所沿的方向上定位在托盘35中最下游的盒时,托盘35不必被一直拉出装置主组件100A到盒安装(拆卸)位置E。换句话说,在托盘35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运动到盒安装(拆卸)位置E时,在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托盘35的方向上,从最下游的盒开始,托盘35中的多个盒P能够顺序地从托盘35取出。也就是说,是在托盘35处于盒安装(拆卸)位置E时,能够从托盘35取出所有的盒P。
[0100]如上所述地,托盘35是能够沿与托盘35中每个盒P的鼓I的轴线方向(盒P的纵向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竖直方向)运动的部件。也就是说,托盘35在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和位置E之间的运动的方向与托盘35中每个盒P的纵向方向垂直。换句话说,多个盒P可以这样一种方式安装在托盘35中,使得这些盒沿着托盘35在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和位置E之间运动的方向平行地(串列)排列。
[0101]此外,其中放置有盒P并且要运动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或从装置主组件取出的托盘35能够被置于成像位置(最内位置)C、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和盒安装(拆卸)位置E。
[0102]用于托盘35的成像位置(最内位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它是托盘35运动到成像位置C中时使托盘35中的每个盒P处于用于盒P的成像位置(图2)的位置。
[0103]用于托盘35的盒安装(拆卸)位置E是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对托盘35而言,在托盘35处于盒安装(拆卸)位置E时,只要允许其突出,托盘35从装置主组件100A穿过开口 30突出到能够把盒P安装到托盘35上或从托盘35上取出(图5和6)。
[0104]用于托盘的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处于盒安装(拆卸)位置E和成像位置C之间的托盘路径中。它是这样一种托盘位置,随着门31从打开位置B向关闭位置A的枢转运动(图4),托盘35从此位置向成像位置C运动。
[0105]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构成这样一种装置,其用于在把托盘35运动到盒安装(拆卸)位置E以允许从托盘35取出盒P或将盒P放置在托盘35上之前,使托盘35从成像位置C向上运动到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
[0106]换句话说,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是支撑托盘35的支撑部件。它们可以放置在允许托盘35在盒安装(拆卸)位置E和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之间运动的第一位置、以及把托盘35放置在成像位置C的第二位置。更加具体地,当门31从打开位置B运动到关闭位置A时,也就是说当门31关闭时,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随着门31的运动而从其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此外,当门31打开时,即门31从其关闭位置A运动到打开位置B时,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随着门31的运动而从其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
[0107]〈〈盒》
[0108]图7和8是一个盒P的外部透视图。更加具体地,图7是从非驱动侧来看盒P的外部透视图,而图8是从驱动侧来看盒P的外部透视图。
[0109]每个盒P是多个元件构成的组件。其左右方向与盒P中鼓I的轴线方向相同。盒的形式为长方体,其纵向方向也与鼓I的轴线的纵向方向相同。通过附连到盒框架5的左壁和右壁的轴承51和52,鼓I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盒框架5的左壁和右壁之间。右轴承51具有耦合部(驱动力传递部)53,其用作将鼓驱动力输入至盒P的元件。盒框架5的右壁具有耦合部4 (驱动力传递部)54,其用作将用于驱动显影辊3a的力输入至盒P的元件。
[0110]盒框架5的左壁具有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定位盒P的突起部57和电触点(电力供给触点)55。此外,盒框架5的左壁和右壁具有一对屋檐状突起部56,该突起部从盒框架5的左壁和右壁的向外表面沿左右方向突出。盒框架5的顶壁具有曝光窗6,其沿盒P的纵向方向延伸。
[0111]在盒P中,设置有耦合部53和54的纵向方向右端部是驱动侧,设置有电触点55的纵向方向左端部或与盒P的纵向方向右端部相反的端部是非驱动侧。也就是说,当盒P正确定位在托盘35中时,在与托盘35在盒安装(拆卸)位置E和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之间运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盒的I禹合部53和54处于纵向方向端部的一个(右)端部,电力供给触点55处于盒P的与耦合部53和54相反的端部。
[0112]〈〈托盘》
[0113]图9是托盘35的外部透视图。托盘35包括矩形主框架,其具有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用三个分隔板35f均等地分离主框架的内部空间而形成的四个隔室。下文中,从主框架的后壁35c到前壁35b将四个隔室称为第一至第四隔室35 (1)-35 (4)。正是在托盘35的主框架的这些第一至第四隔室35 (1)-35 (4)中分别保持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
[0114]每个盒P从上面插入托盘35的相应隔室中。当把盒P插入托盘35时,盒P的左、右突起部的底表面被左、右子框架35d和35e的顶表面捕获。由此,盒P由托盘35支撑。也就是说,托盘35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撑每个盒P,使得盒P能够通过被笔直向上运动而移出托盘35,以及还使得盒P能够通过从上面笔直向下运动到托盘35中而受到托盘35的支撑。顺带地,托盘35宽松地支撑每个盒P。由于如上所述地构造托盘35和盒P,能够容易地更换托盘35中的盒P。
[0115]左、右子框架35d和35e的底表面分别搁置在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顶表面上,由此被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支撑。也就是说,托盘35被支撑在左、右子框架(板)80L和80R之间,并且可以沿前后方向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顶表面上水平地滑动;托盘35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于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运动。
[0116]参考图5和6,如果需要更换保持在托盘35中的任何一个盒P,可以通过将托盘35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到盒安装(拆卸)位置而进行更换。在更换盒P之后,把托盘35一直推回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使得托盘35处于其被拉出之前所处的位置,如图3和4所示。当用户把托盘35 —直推回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时,在从后向前的方向通过弹簧(加压装置)103 (图15)对托盘加压。这样,用户可以确保托盘35被推入装置主组件100A中足够深而锁定在其预定位置。后面将描述这种结构布置。
[0117]当把托盘35推回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足够深而锁定在其预定位置时,托盘35的托盘锁定闩(运动管制部件)101与锁扣(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接合部)102 (图15 (b)— 15(a))接合。也就是说,把托盘35从盒安装安装(拆卸)位置E推回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并将其保持在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
[0118]接着,用户如图1和2所示地关闭(打开的)门31。当门31关闭时,成像装置100就做好了成像操作的准备。更加具体地,当门31从暴露(打开)位置B枢转地运动到覆盖(关闭)位置A时,随着门31的运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向后运动预定量,以及还向下运动预定量,由此托盘35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运动到成像位置C。因此,由托盘35保持的每个盒P被置于装置主组件IOOA中盒收容部100B中的指定位置。
[0119]此外,随着门31的枢转关闭运动,使装置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输出部39和40与相应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接合。在该接合过程中,每个盒P受到从驱动力输出部39和40产生的压力。这样,使盒朝其非驱动侧(左侧)运动。因此,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定位盒P的突起部57接触左子框架(板)80L,由此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地定位盒P。
[0120]这样,处于加压部件42的压力之下的每个盒P保持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指定位置41。此外,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力供给系统75接触每个盒P的电触点55,由此在装置主组件100A和盒P之间形成电连接。下文将描述因门31的枢转关闭运动导致的成像装置100的各个元件的运动。
[0121]?门和托盘保持部件之间的联动>>
[0122]接着,参考图10_12、17和19,描述门31和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之间的机械联动装置,其使得门31的运动移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
[0123]图10是门31和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之间的机械联动装置的透视图。为了方便起见,图10未示出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子框架80L、80R。门31的铰接部32L和32R附连到装置主组件100A,使得这些铰接部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齐。更加具体地,每个铰接部32的销部由未示出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撑,该轴承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对应子框架80上。轴承可以是框架80的一部分(图17A、17B和17C)。
[0124]门3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一对一地位于门31两端的一对臂37L和37R。臂37L和37R定位成使得臂37L和37R的枢轴销38L和38R分别沿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排列,并由未示出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承一对一地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子框架80L和80R上。轴承可以一对一地构成左、右子框架80L和80R的一部分。
[0125]在左、右子框架80L和80R(图17A、17B和17C)的向外侧上分别设置一对(左和右)连接杆201L和201R,其定位成沿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后方向延伸。连接杆201L和201R由未示出的引导部件(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和右侧)以这样一种方式支撑,使得其仅可沿前后方向运动。
[0126]连接臂37L和37R设有分别垂直于臂37L和37R的轴37a和37b。左连接臂37L的轴37a配合在竖直长孔20IA中,该竖直长孔设置在左连接杆20IL的前端部。轴37b配合在槽31B中,该槽设置在门31的左侧部上。此外,右连接臂37R的轴37a配合在竖直长孔20IA中,该竖直长孔设置在右连接杆20IR的前端部。轴37b配合在槽3IB中,该槽设置在门31的右侧部上。
[0127]此外,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设有分别植入到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中的一对销(轴)34c和34d。销(轴)34c和34d配合在分别设置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子框架80L和80R上的引导孔36 (图11)中。利用配合在引导孔36中的这些销(轴)34c和34d,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分别由左、右子框架80L和80R —对一地支撑。
[0128]左托盘保持部件34L的销(轴)34c贯穿引导孔36,并配合在设置于左连接杆201L上的竖直长孔20IB中。尽管图10未示出右托盘保持部件34R,但是右托盘保持部件34R的销34c也贯穿引导孔36,并配合在设置于右连接杆201R上的竖直长孔201B中,由此连接左托盘保持部件34L和左连接杆201L。
[0129]如上所述地,门31和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通过连接臂37L和37R以及连接杆201L和201R彼此相关联。这样,当门31打开或关闭时,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受到使它们沿前后方向运动的作用力。顺带地,装置主组件100A可以构造成使得连接臂37L和37R的铰接部38L和38R的轴线与门31的铰接部32L和32R的轴线对齐。此外,代替设置连接臂37L和37R,可以将门31直接连接到连接杆20IL和20IR。
[0130]图11示出了设置在左托盘保持部件34L上的一对销(轴)34c和34d和设置在左子框架80L上的引导孔36。尽管图10未示出右托盘保持部件34R,但是其与左托盘保持部件34L —样。也就是说,装置主组件100A构造成,使得右托盘保持部件34R的销(轴)34c和34d以及相应的引导孔36与左托盘保持部件34L的销(轴)以及相应的引导孔36在形状和位置上对称。
[0131]因此,在引导孔36的引导范围内,可以为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相对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的运动提供一定量的自由度。
[0132]图12是引导孔36和其邻接部的放大图。每个引导孔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引导范围36a、36b和36c。第一引导范围36a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引导范围36b与第一引导范围36a相连,在销(轴)34c随着门31枢转运动而相对于左托盘保持部件34L运动的方向上,该第二引导范围从第一引导范围36a的前端斜向上延伸。第三引导范围36c与第二引导范围36b的顶端相连。它捕获销(轴)34c和34d,并牢固地保持该销(轴)34c和34d。
[0133]当门31被枢转打开时,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销(轴)34c和34d分别随着门31的运动而运动,如下文所述。因此,如后所述地,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也随着门31的运动而运动。也就是说,首先,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在第一引导范围36a下水平地运动距离al。然后,它们在第二引导范围36b下斜向上运动(在水平方向为距离a2,在竖直方向为bl)。最后,它们在第三引导范围36c下水平地运动距离a3。
[0134]图11 (a)是在门31处于关闭位置A时,S卩门31完全相对投于装置主组件100A(开口 30)关闭时,成像装置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当成像装置100处于图11 (a)示出的状态时,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端部,左、右托盘保持部件通过连接臂37L和37R以及连接杆201L和201R的组合被运动到该后端部中。销(轴)34c和34d分别处于相应引导孔36的第一引导范围36a的后端部。
[0135]因此,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相对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处于底部位置(第二位置)。因此,由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保持的托盘35也处于预定的底部位置,即,其成像位置C (图2)。
[0136]当托盘35处于成像位置C时,盒PY、PM、PC和PK每一个也都处于盒收容部100B中的指定位置,在该位置,每个盒能够有助于成像操作。此外,每个盒P的左端部的顶部部分和每个盒P的右端部的顶部部分受到加压部件42产生的向下压力。因此,在驱动侧上的轴承51的底表面和在非驱动侧上的轴承52的底表面被压靠在设置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盒定位部件80L和80R上的盒定位部41 (图13和17),由此固定在盒定位部件81L和81R上。这样,使每个盒P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保持精确地定位;并将盒保持在装置主组件IOOA中的成像位置。
[0137]这样,可以确保当左、右盒保持部件34L和34R(因此,由部件34L和34R保持的托盘35中的盒P)处于上述状态时,每个盒P中鼓I的外周表面的面向下部分保持与带单元12的带13的一部分的顶表面接触,所述一部分在位置上对应于带13所形成的环(带环)的顶部部分。
[0138]此外,每个盒P的耦合部53和54分别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接合。此外,每个盒P的电触点55能够由装置主组件100A供给电力。
[0139]托盘35的右后侧在前后方向上受到弹簧103(图15)产生的压力,托盘锁定闩101处于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子框架80R上的锁扣102中。因此,可以确保托盘35保持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预定位置。
[0140]图11 (b)是当门31半开时成像装置100的侧视图。当在门处于图11 (a)所示的关闭状态下打开时,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随着门31的运动而被向前拉动,因此它们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向前运动。这样,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销(轴)34c和34d在由引导孔36的第一引导范围36a引导的同时向前运动距离al。图11 (b)示出了门31如上所述地已经打开到一半的成像装置100的状态。
[0141]当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如上所述地运动距离al时,首先,每个盒P的电触点55和装置主组件100A之间的电连接中断。然后,每个盒P变成与相应的加压部件42脱离,由此不再承受加压部件42产生的压力。此外,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与每个盒P脱离。同样地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这种运动过程中,为了防止托盘35跟随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运动,托盘锁定闩101保持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锁扣接合,由此防止托盘35运动。
[0142]当门31枢转地打开更大时,随着门31的运动,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进一步向前运动,同时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销(轴)34c和34d由引导孔36的第二引导范围36b引导。这样,托盘35斜向上运动。此时,托盘35的托盘锁定円101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锁扣接合。因此,不会出现托盘35水平运动的情况。换句话说,托盘35仅跟随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竖直运动。因此,每个盒P中的鼓I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带13分离。
[0143]图11 (C)示出了门31全开时的门31。当门31处于图11 (C)示出的状态下时,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已经在第二引导范围36b中斜向上运动,销(轴)34c和34d处于水平的第三引导范围36c中。也就是说,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在斜向上运动之后水平地运动。
[0144]这种结构布置用于在从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拉出托盘35之后更换盒P时,使盒P和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在其高度方向的位置保持稳定。这种结构还可以用于防止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返回之前的位置。
[0145]如上所述地,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在斜向上运动之后水平地运动。换句话说,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在相对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运动预定距离之后保持在其第一位置。这样,正由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保持的托盘35在相对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从成像位置C (图2)向上运动预定距离后保持在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
[0146]当托盘35处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而未锁定时,其水平方向的运动不受管制。因此,托盘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滑动。也就是说,托盘35能够在可更换托盘35中的每个盒P的盒安装(拆卸)位置E和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之间滑动。
[0147]在从装置主组件100A内拉出托盘35时,用于在盒P处于托盘35中时保持盒P沿前后方向被正确定位的、每个盒P的突起部57沿左子框架80L的向内表面水平运动。因此,期望左子框架80L的向内表面的、盒定位突起部57移动所沿的区域是平坦的,即,没有凹凸形状。也就是说,通过不在左子框架80L的、盒定位突起部57移动所沿的区域中设置左子框架80L必需具有的孔,能够防止盒定位突起部57被擦伤和/或刮削,因此能够平顺地拉出托盘35。左子框架80L上必需设置的孔的示例是用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的弹簧75的贯通孔、用于托盘保持部件34L的引导孔36等等。
[0148]图17和19是在托盘35处于能够更换所有盒P的盒安装(拆卸)位置E时子框架80L和80R、托盘35、处理盒P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元件的组合的透视图。当托盘35处于图17和19示出的位置时,从装置主组件100A尽可能突出的托盘35分别由连接臂37L和37R的托盘支撑部121L和121R支撑。这样,能够防止托盘35的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部相邻的部分因托盘35本身的重量和盒P的重量而向下弯曲严重到足以擦伤鼓I的周围表面,和/或托盘35本身的重量和盒P的重量使装置主组件100A不平衡严重到足以使装置主组件100A向前倾斜的问题。
[0149]连接臂37L和37R随着门31的运动而旋转运动。因此,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分别放置连接臂37L和37R的支撑部121L和121R,使得门31关闭时它们将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内部,而在门31打开时,它们将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外部。这样,能够在不增大装置主组件100A的尺寸的条件下,通过在盒装载(卸载)位置E可靠地保持托盘35,从而提高成像装置在盒更换操作方面的使用性。
[0150]关于支撑部的形状和数量,在盒安装(拆卸)位置E支撑托盘35的支撑部121L和121R不必如图17和18所示 地那样。此外,托盘支撑部(在拉出托盘35后支撑托盘35的部分)可以构造成门31的一体部分。
[0151 ] ?托盘位置管制部件>>
[0152]接着,参考图13-16和26描述管制托盘35的位置的装置。
[0153]图13是当托盘35完全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中时,更加具体地,在托盘从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外部的盒安装(拆卸)位置E运动到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内部的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 (图4)后,左子框架80L、门31和托盘35的组合的透视图。图14是当托盘35几乎完全处于装置主组件100A中;托盘还没有到达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时左子框架80L、门31和托盘35的组合的透视图。图15是示出了用于朝着托盘35进入装置主组件100A的向内运动的末端将托盘35引导到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的托盘运动管制装置的运动的视图。
[0154]当托盘35处于图14示出的状态下时,即当托盘35几乎被完全推入装置主组件100A中时,连接臂37L和37R的托盘支撑部121L和121R分别刚好接触托盘35的底表面,如图16 (a)所示,同时连接臂37L和37R随着门31的枢转关闭运动而旋转运动。这样,不能关闭门31以使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向后运动,然后使托盘保持部件斜向下运动。
[0155]作为比较,当托盘35处于图13示出的状态下时,即当托盘35已经被完全推入装置主组件IOOA中之后,连接臂37L和37R的托盘支撑部121L和121R分别不与托盘35干涉,如图16(b)所示,同时连接臂37L和37R随着门31的枢转关闭运动而旋转运动。这样,能够关闭门31进而降低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 (因此降低托盘35)。
[0156]参考图15,托盘受到从其后侧利用弹簧103通过加压部件104施加的压力。因此,如果用户一直推动托盘35进入装置主组件100A中失败,则托盘35被上述压力推回与由于托盘35的向内运动而使弹簧103压缩的长度成比例的距离,如图15 (b)所示。在推回托盘35后,托盘35的位置如图14和图16 (a)所示。
[0157]也就是说,如果用户错误地尽力关闭门31,即,在没有把托盘35移动到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的条件下,连接臂37L和37R的支撑部121L和121R必然与托盘35相干涉,从而促使用户纠正错误。作为比较,当把托盘35置于图13和图16 (a)示出的位置时,SP,当把托盘35足够远地推入装置主组件100A中使得其被置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时,托盘锁定闩101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102接合。这样,如图15 (a)所示的,托盘35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保持正确定位。
[0158]图26示出了托盘锁定闩101的形状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102的形状。托盘锁定闩101是随着托盘35的可动把手部35a的运动,可从设置于托盘35的框架前部35b的右侧35bR上的孔35bH突出或撤回的部件。托盘锁定闩101通过一未示出的加压装置从托盘35的框架的孔35bH突出,并保持在该孔35bH中。然而,当向前拉动把手部35a时,托盘锁定円101随着把手部35a的运动通过该孔35bH被拉回到托盘35中。
[0159]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102是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子框架80R上的竖直长孔。当托盘35的托盘锁定闩101从孔35bH突出,并配合在作为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的长孔102中时,托盘35保持在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而当托盘锁定闩101通过孔35bH撤回到托盘35中时,其离开长孔101 ;并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子框架80R脱离。
[0160]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102是竖直长孔。因此,托盘35可以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运动到成像位置C,或者从成像位置C运动到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同时托盘锁定闩101保持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102接合。
[0161]当托盘35处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时,托盘锁定闩101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102接合。因此,托盘35被锁定在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由此防止其运动。
[0162]当在托盘35处于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而向前拉动把手部35a时,托盘锁定闩101随着把手部35a的运动撤回到托盘35中,由此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脱离。换句话说,托盘35在其向前的运动方面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被释放(解锁)。因此,由于弹簧103通过加压部件104向托盘35施加的压力,托盘35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略微突出。这样,通过利用把手部35a拉动托盘35,用户能够将托盘35滑动到盒安装(拆卸)位置E。
[0163]另一方面,当从盒安装(拆卸)位置E把托盘35推入装置主组件100A中时,托盘框架的后部35c稍微在托盘35到达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之前接触加压部件104。然后,当抵抗弹簧103通过加压部件104施加给托盘35的压力进一步将托盘35推入装置主组件100A中时,托盘锁定闩101在托盘35到达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这一刻被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102捕获。这样,托盘35被锁定在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由此其运动被管制。
[0164]顺带地,托盘35的托盘锁定闩101以及装置主组件100A的闩锁扣装置的形状和数量不必如图15和26所示地那样。此外,托盘加压装置103以及托盘加压部件104的形状和数量不必如图15所示地那样。
[0165]〈〈接口》
[0166]接着描述每个盒P和成像装置之间的接口的结构,更加具体地是描述用于向每个盒供给电力的结构布置、用于保持每个盒P压靠在装置主组件100A上的结构布置以及通过其将驱动力从装置主组件100A传递给每个盒P的耦合部的结构。
[0167](用于向盒供给电力的结构布置)
[0168]图17和18是示出了用于从装置主组件100A向每个盒P供给电力的方法的视图。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非驱动侧),更加具体地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的向内表面上,设置有作为供给电力装置(电触点单元)75 (75a、75b、75c和75d)的弹性电触点,其用于向每个盒P的电触点供给电力。
[0169]图17A是在托盘35处于随着门31的打开而运动到其中的盒安装(拆卸)位置E时,左、右子框架80L和80R、左托盘支撑部件34L、托盘35以及各种相关元件的组合的透视图。盒P由托盘35支撑,从而在水平方向平行地排列。每个盒P在其左壁的向外表面上设有电触点55,所述电触点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预定位置;每个盒P的电触点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0170]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与其电力供给部75电接触的弹性电触点75a_75d,该电力供给部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的外侧。弹性电触点75a-75d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水平方向上排列,并且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图17B是装置主组件100A的一个弹性电触点和其邻接部的放大图。图17C是从左子框架80L的内侧来看、图17B示出的弹性电触点的透视图。
[0171]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a_75d中每一个的一端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相应的电力供给部74电接触。另一端由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保持,使得其接触尖端77通过设置在电触点支架76上的孔76d朝相应的盒P突出。
[0172]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的顶端和底端由一对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上未示出的轴承一对一地、可旋转地保持。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在使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沿使其接触尖端77与相应的盒P接触的方向旋转的方向受到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产生的压力。然而,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的旋转运动由电触点支架76的突起部76c和连接杆201L的凸轮部201D的表面的组合来管制。
[0173]图18 (a)和18 (b)是分别在两个电触点55和75彼此电接触以及彼此不接触时,一个盒P的电触点55和相应的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75的示图。也就是说,每个图是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上面来看、在水平面处的、成像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剖面图的一部分,其包括盒P的电触点55、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力供给部74以及连接杆201L。
[0174]图18 (a)示出了随着托盘35下降到成像位置C,在盒P被置于用于成像操作的预定位置后上述元件的状态。当这些元件处于图18 (a)示出的状态下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接触尖端77通过设置于装置主组件IOOA的左子框架80L上的孔朝盒P突出,并与盒P的电触点55接触。
[0175]也就是说,当门31处于其关闭位置A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处于其电力供给位置J,即能够向盒P的电触点55供给电力的位置。换句话说,其与盒P的电触点电接触。
[0176]图18 (b)示出了随着托盘35从其成像位置C上升到其托盘锁定(解锁)位置D,在盒P从用于成像操作的预定位置向上运动之后上述元件的状态。当门31枢转打开时,连接杆201L随着门31的枢转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方运动,由此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沿使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与盒P的电触点55分离的方向由凸轮部20ID的表面旋转。
[0177]也就是说,当门31枢转运动到其打开位置B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运动到其不与盒P的电触点55接触的分离位置K。S卩,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与盒P的电触点55的电连接分离。
[0178]此外,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盒电触点接触部77通过设置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上的孔从装置主组件100A向外撤回,由此能够在托盘不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接触的条件下将托盘35拉出装置主组件100A。
[0179]连接杆201L的凸轮部201D的表面由平行于托盘35的运动方向的部分201e、201g以及相对于托盘35的运动方向倾斜的部分201f构成。因此,当门31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完全关闭(关闭位置A)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保持与盒P的电触点55接触(电力供给位置J)。另一方面,当门完全打开(打开位置B)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保持与盒P的电触点55分离(分离位置K)。
[0180]关于因装置主组件100A的每个电触点支架76的旋转运动导致的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行程量,即,随着电触点支架76的旋转运动,当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从门31关闭并接触盒P的电触点55时所处的电力供给位置J旋转运动到门31打开时所处的分离位置K,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被压缩的量。
[0181]也就是说,该行程量必须足够大,以便确保在从装置主组件100A拉出托盘35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与处理盒P的电触点55不接触,以及必须足够小,以便确保在门31关闭时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与处理盒P的电触点55保持接触,即使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行程相关的各个元件的尺寸缺陷处于公差的极限范围。该行程量越大,对于元件尺寸缺陷的余量越大,但是用户压缩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必须施加的力也越大,即用户操作成像装置100所需的力越大。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减小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行程量。换句话说,重要的是使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行程相关的元件相对于彼此尽可能精确地定位。
[0182]关于本实施例中每个盒P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定位,如上所述地通过在盒P上的定位突起部57布置成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接触,定位每个盒P。因此,通过它们布置成与左子框架80L接触,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的轴部和连接杆201L也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定位。因此,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成像装置相比,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盒P的电触点55与装置主组件100A弹性电触点75之间的距离的不均匀量更小。换句话说,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成像装置相t匕,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行程量更小,因此用户打开或关闭门31所需的力更小。
[018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图17和18示出了用于向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盒P供给电力的方法。该方法是对每个处理盒P的电触点55采用一个电触点。也就是说,该方法对每个处理盒P的电触点55即每个被供给电力的电触点采用一个弹性电触点75。然而,即使每个盒P设有多个电触点,也可以采用和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相同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装置100可以构造成装置主组件100A的多个弹性电触点75由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保持,或者装置主组件100A可以针对每个盒P设置多个电触点支架76。
[0184]在图17和18的情况下,成像装置100构造成使得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的顶端部和底端部76a和76b由一对轴承一对一地可旋转地保持,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布置成随着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的枢转运动而与盒P的电触点接触或分离。然而,成像装置100可以构造成使得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布置成像后述的驱动力传递耦合部一样,通过沿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水平地运动,与盒P的电触点55接触或分离。
[0185](加压机构的结构)
[0186]参考图13、14、17和19,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位于其左、右侧壁的内侧的一对(左、右)定位部件81L和81R。这些定位部件81L和81R设有也位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侧壁的内侧的盒定位部(凹部)41。盒定位部41通过盒P的驱动侧轴承51和非驱动侧轴承52的底表面捕获并保持轴承51和52。此外,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四对盒加压部件42,用于一对一地对盒P顶表面的左右端部加压,以使每个盒P的轴承51 (在驱动侧)和轴承52(在非驱动侧)配合在设置于装置主组件100A上的盒定位部(凹部)41中,从而在盒定位部41保持轴承51和52。
[0187]图23是在门31关闭时从成像装置100的左侧来看、成像装置100的与其盒加压机构相关的部分的透视图。图19是在托盘35已经如图17A、17B和17C所示从装置主组件100A 一直拉出时、从成像装置100的右侧来看、成像装置100的同一部分的透视图。图20是盒加压机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20示出了盒加压机构的一部分的结构。
[0188]参考图17、19和23,在左、右子框架80L和80R的外侧上,分别设置有一对加压杆46L和46R。在左、右子框架80L和80R的外侧上,还分别设置有一对联动杆202L和202R,用于使连接杆20IL和20IR与加压杆46L和46R —起运动。
[0189]左、右加压杆46L和46R设有定位成彼此相隔预定距离的一对水平长孔46A,这些孔中配合有设置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上的一对销(轴)47。利用配合在水平长孔46A中的这些销(轴)47,加压杆46L和46R由左、右子框架80L和80R支撑,从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分别相对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运动。
[0190]左、右联动杆202L和202R由设置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上的一对轴(枢轴)83一对一地支撑,从而能够分别相对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可旋转地运动。每个联动杆202L和202R都设有一对水平轴202a和202b。
[0191 ] 左联动杆202L的水平轴202a配合在设置于左连接杆20IL上的竖直长孔202B中,而左联动杆202L的水平轴202b配合在设置于左加压杆46L上的竖直长孔46B中。
[0192]类似地,右联动杆202R的水平轴202a配合在设置于右连接杆201R上的竖直长孔202B中,而右联动杆202R的水平轴202b配合在设置于右加压杆46R上的竖直长孔46B中。
[0193]因此,加压杆46L和46R能够分别通过联动杆202L和202R随着连接杆201L和201R的前后运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加压杆46L和46R随着门31的枢转打开或关闭运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
[0194]当门31打开时,即当门31从关闭位置(图23)运动到打开位置(图17八、178和170时,连接杆201L和201R随着门31的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运动,而加压杆46L和46R分别通过联动杆202L和202R随着门31的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侧运动。另一方面,当门31关闭时,即当门31从打开位置(图17A、17B和17C)运动到关闭位置(图23)时,连接杆201L和201R随着门31的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侧运动,而加压杆46L和46R通过联动杆202L和202R随着门31的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运动。
[0195]此外,装置主组件100A构造成使得这对加压部件42可相对于分别设置在左、右子框架80L和80R的内侧上的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沿装置主组件100A的竖直方向运动,还使得该对加压部件由于加压弹簧43的作用而对每个盒P顶表面的左右端部加压。
[0196]参考图20,左、右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每个设有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支架44的中央处的销(轴)44aο这些销(轴)44a 一对一地配合在设置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子框架80L和80R上的竖直长孔45中。
[0197]此外,左、右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每个设有在前后方向上定位成彼此相隔预定距离的一对销(轴)44b。这些销(轴)44b —对一地贯穿设置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每个上的竖直长孔82’并一对一地配合在设置于左、右加压杆46L和46R每个上的引导孔48中。
[0198]因此,左、右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由左、右加压杆46L和46R管制。此外,左、右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分别由左、右子框架80L和80R的竖直长孔45管制。也就是说,当左、右加压杆46L和46R沿前后方向运动时,左、右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仅可沿竖直方向运动。
[0199]图21是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来看、加压杆46L的引导孔48和其邻接部的放大图。引导孔48分别由第一、第二、和第三引导范围48a、48b和48c组成。第一引导范围48a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第二引导范围48b沿向后的方向从第一引导范围48a的前端斜向上延伸。第三引导范围48c沿向后的方向从第二引导范围48b水平地延伸。该引导孔捕获销(轴)44b,并可靠地保持销(轴)44b ο
[0200]图21 (a)示出了在门31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完全关闭时引导孔48和销(轴)44b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当门31完全关闭时,加压杆46L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上。因此,销(轴)47b (因此加压部件支架44L)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由第一引导范围48a管制。此外,每个加压部件42对相应盒P顶表面的的左端部加压。
[0201]图21 (b)和21 (C)示出了在门31部分打开时引导孔48和销(轴)44b之间的位置关系。当门31从关闭位置(图21 (a)枢转运动(打开)时,加压杆46L随着门31的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侧运动。因此,加压部件支架44L在由引导孔48的第二引导范围48b引导的同时由加压杆46L向上运动。
[0202]在加压部件支架44L的向上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加压部件支架44L水平运动的情况,这是因为加压部件支架44L的销(轴)44b处于竖直长孔45中。换句话说,加压部件支架44L仅沿竖直方向运动。因此,加压部件42与每个盒P的顶表面分离。[0203]图21 (d)示出了在门31完全打开时引导孔48和销(轴)44b之间的位置关系。当门31处于图21 (d)示出的状态下时,加压杆46L位于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向后位置。因此,通过引导孔48的第三引导范围48c,防止销(轴)44b (因此加压部件支架44L)竖直运动。因此,保持加压部件42与每个盒P的左端部的顶面分离。
[0204]图21示出了用于使加压部件42保持对每个盒P的左端部加压或者允许加压部件42与盒P分离的机构。对于使加压部件42保持对每个盒P的右端部加压的机构,其与图21示出的相同。
[0205]因此,当左、右加压杆46L和46R随着门31的枢转打开运动而水平运动距离a4时,销(轴)44b (因此左、右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由第一引导范围48a管制。之后,在左、右加压杆46L和46R随着门31的运动而运动距离a5的同时,销(轴)44b(因此左、右加压部件支架44L和44R)通过第二引导范围48b竖直运动距离b2。
[0206]最后,在左、右加压杆46L和46R水平运动距离a6时,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由第三引导范围48c管制。顺带地,一对一地设置于左、右子框架80L和80R上的竖直长孔82足够大以便不会与打开或关闭门31时发生的销44b的竖直运动相干涉。
[0207]图22 (a)和22 (b)示出了将托盘35中的一个盒P的左右端部置于与相应的加压部件42接触或与其分离的方式。也就是说,图22 (a)和22 (b)每个都是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来看、在平行于托盘35的运动方向的竖直平面处装置主组件100A的剖面图的一部分。每个示出了盒P、加压部件42、加压弹簧43和加压部件支架44。
[0208]图22 (a)示出了在门31关闭(关闭位置A)时盒P、加压部件42、加压弹簧43和加压部件支架44的组合,其中每个盒P在其预定成像位置受到从加压弹簧43通过加压部件42向其施加的压力。当门31枢转地运动到关闭位置A时,加压部件支架44和加压部件42被加压杆46的第一引导范围48a下压。然而,加压部件42在其接触盒P的顶面的左右端部时停止,由此防止加压部件进一步向下运动。因此,在设置于加压部件支架44上的加压部件接合部44c与加压部件42的加压部件支架接合部42a之间形成间隙(距离b3)。
[0209]也就是说,当门31处于其关闭位置A时,加压部件42处于其盒接触位置H,在该位置中通过保持与盒P接触,加压部件使相应的盒P的位置固定。更加具体地,加压部件42通过从加压弹簧43接受的压力对盒P顶表面的左右端部加压。这样,盒P的驱动侧轴承51和非驱动侧轴承52保持与相应的轴承定位部41接触,由此被防止运动。
[0210]移动加压部件42使其与盒P接触的方向如下。也就是说,该方向垂直于用作驱动力传递部件的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与盒P的对应部分接合的方向(接合方向)(将在后面进行描述),此外该方向垂直于上述电力供给部件75接触盒P的方向(接触方向)。
[0211]图22 (b)示出了当门31完全打开(打开位置B),因此每个盒P不受加压弹簧43的压力,由此可从成像位置向上运动时上述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具体地,当门31打开时,加压杆46随着门31的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侧运动。这样,加压部件支架44由加压杆46的第三引导范围48c保持在其顶部位置。当加压部件支架44从图22 (a)的示出的使加压部件42 (加压弹簧43)对盒P加压的位置向上运动距离b3时,加压部件支架44的加压部件接触部44c与加压部件42的加压部件支架接触部42a接触。
[0212]因此,之后,加压部件支架44和加压部件42 —起向上运动。如上所述地,加压部件42向上运动的量(b2-b3)比每个盒P向上运动的上述量(bl)大。因此,每个盒P不受加压弹簧43 (加压部件42)施加的压力的作用,加压部件42撤回到其不与托盘35的水平运动干涉的预定位置。
[0213]也就是说,当门31处于其打开位置B时,加压部件42处于其与盒P保持分离的分离位置I。换句话说,当门31打开时,随着门31的枢转打开运动,每个盒P从在左右方向上向其施加的压力下解除。
[0214](驱动力传递耦合部的结构)
[0215]参考图19和25,装置主组件100A设有位于其子框架80R内侧的鼓驱动力传递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力传递耦合部40。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是装置主组件100A的驱动力输出部(驱动力传递部件),它们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驱动力传递部接合部)53和54接合,以将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每个盒P的鼓I和显影辊3a。
[0216]图24是装置主组件100A的鼓驱动耦合部39和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的组合的放大图。它示出了耦合部39和53彼此接合或彼此脱离的方式。为了方便描述,图24未示出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子框架80R和盒P。图25是在门31完全打开(打开位置B)时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侧来看、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及其邻接部的组合的透视图。它示出了该组合和其邻接部的结构。
[0217]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由右子框架80R以这样一种方式可旋转地支撑,使得它们可在平行于其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右子框架80R外侧的未示出的驱动单元轴运动。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在使耦合部39a和40a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接合的方向上受到由耦合部加压弹簧(加压装置:加压部件)211产生的压力。
[0218]参考图17A、17B和17C,右子框架80R设有四个圆孔84,每个圆孔的中心线与相应的鼓驱动耦合部39的轴线重合。鼓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3配合在圆孔84中,使得其能够枢转地运动(图24)。
[0219]接着参考图24和25,鼓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3的一端设有配合在竖直长孔201c中的销(轴)213a,该竖直长孔设置在右连接杆201R上。此外,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与鼓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3接合。该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可在平行于鼓驱动耦合部39的轴线的方向上运动。
[0220]此外,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设有肋212e,该肋由未示出的的保持部件以这样一种方式保持使得防止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沿鼓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3的旋转方向运动。
[0221]图24 Ca)是在门31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完全关闭(关闭位置A)时鼓驱动耦合部39和其邻接部的放大图。当鼓驱动耦合39处于图24 (a)示出的状态下时,其由耦合加压弹簧211保持在预定位置,在该位置中其耦合部39a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内部突出足够远以保持与装置主组件100A中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接合。也就是说,当门31处于其关闭位置A时,鼓驱动耦合部39处于其能够将驱动力传递给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的接合位置F。
[0222]图24 (b)示出了在门31完全打开(打开位置B)时鼓驱动耦合部39的状态。当门31从其关闭位置A枢转运动(打开)到其打开位置B时,随着门31的运动,右连接杆20IR向装置主组件IOOA的前侧运动。这样,鼓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3相对于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枢转运动。因此,利用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的表面212A,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在平行于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侧运动。
[0223]这样,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的端面212f接触鼓驱动耦合部39,使鼓驱动耦合部39抵抗耦合加压弹簧211所产生的压力沿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分离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当门31处于其打开位置B时,鼓驱动耦合部39处于其保持与盒P分离的分离位置G。
[0224]类似地,右子框架80R设有圆孔85,圆孔的轴线与显影辊辊驱动耦合部40的轴线重合。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5可旋转地配合在圆孔85中(图17和25)。
[0225]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5的一端设有配合在竖直长孔46C中的销(轴)215a,该竖直长孔设置在右加压杆46R上。
[0226]此外,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与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5接合,从而能够沿平行于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此外,设置于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上的肋214e由未示出的保持部件保持。因此,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在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5枢转运动的方向上的运动被管制。
[0227]这样,当门31打开时,即当门从其关闭位置A枢转运动到其打开位置B时,随着门31的运动,右连接杆201R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前侧运动,由此加压杆46R通过联动杆202R随着右连接杆201R的向前运动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后侧运动。这样,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5相对于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枢转运动。
[0228]此外,通过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的表面214A,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沿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的旋转轴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侧运动。因此,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的端面接触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使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抵抗耦合加压弹簧211产生的压力沿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4分离的方向运动。
[0229]也就是说,当门31打开时,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相对于托盘35竖直运动,并还撤回到它们不会在水平运动方面管制托盘35和盒P的区域。
[0230]参考图24,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的表面212A由笔直部212b和212d以及倾斜部212c组成。这样,当门31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完全关闭(关闭位置A)时,鼓驱动耦合部39保持与相应的盒P接合(接合位置F),而当门31完全打开(打开位置B)时,鼓驱动耦合部保持与相应的盒P分离(分离位置G)。
[0231]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的表面214A与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的结构类似。这样,当门31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完全关闭(关闭位置A)时,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也保持与相应的盒P接合(接合位置F),而当门31完全打开(打开位置B)时,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保持与相应的盒P分尚(保持在分尚位置G)。
[0232](接口部的操作定时)
[0233]成像装置100具有上述机构。因此,当门31从其关闭位置A运动到其打开位置B时,与盒P——对应的装置主组件100A的接口部随着门31的运动而与盒P分离。更加具体地,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加压部件42、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与盒P分离。此外,当托盘35通过托盘保持部件34从其成像位置C运动到其解锁(锁定)位置D时,托盘35能够在解锁(锁定)位置D和盒安装(拆卸)位置E之间自由滑动。[0234]因此,托盘35能够从装置主组件100A被拉出,使得盒P能够安装在托盘35中,或者能够更换托盘35中的盒P,或者能够将托盘35推回到装置主组件100A中。
[0235]如上所述地,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加压部件42、鼓驱动耦合部39、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和托盘35随着门31的运动而运动。关于移动上述每一元件的定时,能够利用上述运动控制机构的凸轮表面的轮廓、通过改变用于管制这些元件的运动的上述机构进行调节。
[0236]例如,通过在引导孔36的范围内调节引导孔36的引导范围36b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节托盘35竖直运动的定时。通过配置引导孔36使得与本实施例中的情况相t匕,引导范围36a更长并且引导范围36c更短,能够使托盘35在更接近门31的关闭开始的时刻(在门31开始关闭之后更快地)下降。
[0237]类似地,通过修改连接杆201L的凸轮部201D (图18)的轮廓,能够调节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运动的定时。
[0238]通过修改加压杆46的引导孔48 (图21)的形状,能够调节加压部件42运动的定时。
[0239]通过修改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4的凸轮部214A (图25)的表面轮廓,能够调节鼓驱动耦合部39运动的定时。
[024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元件开始运动的定时设定成使得随着门31的关闭运动,这些元件按以下顺序顺序地运动。
[0241]朝着通过引导部36的第二引导范围36b导致的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的斜向下运动的末端,销(轴)34c和34d处于引导部36的第一引导范围36a中,即,处于引导部36的水平引导范围之一中。也就是说,当左、右托盘保持部件34L和34R沿斜下方向运动时,每个盒P的驱动侧轴承51和非驱动侧轴承52的底表面被一对一地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定位部件81L和81R上的轴承定位部41被捕获。
[0242]当鼓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3旋转运动时,鼓驱动耦合脱离凸轮212通过其倾斜表面部分212c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内侧运动。也就是说,鼓驱动耦合部39受到耦合加压弹簧211产生的压力作用。因此,鼓驱动耦合部39与相应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接合。类似地,当显影辊驱动耦合脱离杠杆215枢转运动时,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通过倾斜表面部分214c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内侧运动。由于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受到耦合加压弹簧211产生的压力作用,因此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4接合。
[0243]这样,每个盒P通过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受到耦合加压弹簧211产生的压力作用,由此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运动。这样,盒P的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定位盒的突起部57接触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由此,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地定位盒P。
[0244]左、右加压杆44通过设置于加压杆46上的引导孔48的第二引导范围48b斜向下运动,由此使左、右加压部件42向下运动。这样,左、右加压部件42对盒P的顶表面的左右端部加压,由此使盒P向下运动。因此,盒P的驱动侧轴承51和非驱动侧轴承52固定地配合在轴承定位部41中。
[0245]装置主组件100A的电触点支架76通过连接杆201L的倾斜部201f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运动。这样,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盒电触点接触部77处于与盒P的电触点55接触,由此在触点77和55之间形成电连接。
[0246]这些元件开始运动的上述定时可以总结如下:当门31从其打开位置(图3)运动到其关闭位置A (图2)时,随着门31的运动,按数字顺序顺序发生以下操作(I)- (4),这是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
[0247](I)托盘35从其解锁(锁定)位置D运动到其成像位置C (图4 —图2)。
[0248](2)驱动力传递部件39和40从其分离位置G运动到其接合位置F (图24 (b)—图 24 (a))。
[0249](3)加压部件42从其分离位置I运动到其接触位置H (图22 (b) — 22 (a))。
[0250](4)电力供给部件75从其分离位置K运动到其电力供给位置J (图18 (b) — 18(a))。
[0251]当门31打开时,按相反的顺序((4)—(3)—(2)—(I))执行上述运动。也就是说,当门31打开时,首先电力供给部件75分离。接着左、右加压部件42分离。然后驱动耦合部39和40分离。最后,托盘35向上运动(从成像位置C到解锁(锁定)位置D)。
[0252]下面描述如上所述地设定触发这些运动的顺序的优点。当门31打开时,首先,在步骤(I)中,每个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分别运动到其与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相对的位置。
[0253]接着,在步骤(2)中,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被置于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接触,从而确保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分别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接合。
[0254]另一方面,在门31关闭时,首先,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分别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分离。然后,每个盒P与托盘35 —起向上运动。如果盒P在驱动耦合部39和/或40分别保持与驱动力输入部53和/或54接合的同时与托盘35 —起向上运动,则盒P倾斜成使得盒P的一纵向端部定位得比其相对的端部更高,盒P通过所述一纵向端部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驱动耦合部接合。因此,盒的在由装置主组件100A支撑的两个纵向端部之间的部分上发生扭转,从而可能损坏驱动耦合部。
[0255]此外,如果托盘35在驱动耦合部仍然通过右子框架80R的孔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内侧突出的同时向上运动,则驱动耦合部接触托盘35的右部35e,从而可能损坏驱动耦合部。
[0256]也就是说,在完成步骤(I)后执行步骤(2 )的原因如下,这是为了防止鼓驱动耦合部39和/或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因在装置主组件100A与盒P的接合点处扭转而被损坏。
[0257]此外,在步骤(2)中每个盒P向左运动,由此用于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定位盒P的突起部57被置于与左子框架80L接触。
[0258]更加具体地,如上所述地,装置主组件100A具有保持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对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加压的耦合加压弹簧(加压装置)211。这样,通过这些弹簧21从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所处的一侧朝电力供给触点55所处的一侧对盒P加压。结果盒P向左运动,因此用于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定位盒P的突起部57被置于与左子框架80L接触。
[0259]之后,在步骤(3)中,对每个盒P顶表面的左右端部加压,由此驱动侧的轴承51和非驱动侧的轴承52配合在轴承定位部41中,由此固定在合适的位置。这样,可以确保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IOOA的主框架精确地定位每个盒P。
[0260]顺带地,在步骤(2)中,每个盒P的轴承51和52被置于与轴承定位部41 一对一地接触。然而,轴承51和52在竖直下降到轴承定位部41中时受到的阻力量相对较小。因此,每个盒P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运动时出现的摩擦也相对较小。因此,不会出现轴承51和52被轴承定位部41摩擦地刮削的情况。此外,在步骤(2)中,设置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非驱动侧的弹性电触点75保持与每个盒P的电触点55分离。因此,不会出现在每个盒P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运动时盒受到来自所述非驱动侧的与其向左运动相干涉的力。
[0261]也就是说,每个盒的运动不会被盒加压机构和电力供给机构干涉。因此,耦合加压弹簧211的弹性仅必须足够大以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侧移动相应的盒P。如上所述地,当门31打开时,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抵抗耦合加压弹簧211的弹性水平地运动。这样,通过减小耦合加压弹簧211的弹性,能够减小打开门31需要的力量。
[0262]此外,在步骤(3)中,每个盒P顶表面的左右端部被加压,由此驱动侧的轴承51和非驱动侧的轴承52配合在轴承定位部41中,进而位置被固定。之后,在步骤(4)中,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和盒P的电触点55之间形成电连接。因此,不会出现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和盒P的电触点55之间的接触压力(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右侧)回推盒P的情况。
[0263]此外,通过步骤(2),每个盒P定位成使得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定位盒P的突起部57保持与左子框架80L接触。然后,可以确保在步骤(3)中,每个盒P的位置保持固定到盒P已被移到的位置。因此,可以确保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上,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与盒P的电触点55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原样。这样,能够减小成像装置100关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行程量,因此能够减小用户打开或关闭门31所需的力量。
[0264]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门31打开时,顺序实施步骤(I)- (4)。因此,由于上面给出的原因,本实施例不仅能够减小打开或关闭门31需要的力量,而且能够确保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主框架精确地定位每个盒P。
[0265]顺带地,不必强制地实施步骤(I) - (4)使得其不会重叠。例如,可以在实施步骤
(I)时开始步骤(2)。也就是说,所必需的是在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开始处于与相应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接触之前完成步骤(I )。也就是说,所必需的是在步骤(2)开始之前每个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和54运动到它们分别与鼓驱动耦合部39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相对的位置的运动完成。
[0266]此外,从减小成像装置100的关于打开门31需要的力量的角度来看,期望的是,使所述盒P在开始实施每个步骤(2)- (4)的定时方面略微不同。例如,期望的是,使所述盒P在使鼓驱动耦合部39处于与盒P (PY、PM、PC和PK)的驱动力输入部53接触的定时方面略微不同,使得门31承受的负荷量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布。
[0267]此外,鼓驱动耦合部39被置于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3接触的定时可以和显影辊驱动耦合部40被置于与盒P的驱动力输入部54接触的定时略微不同,使得门31承受的负荷量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布。利用这种布置,能够减小成像装置100的关于在门31打开或关闭时门31受到的力量,因此减小用户打开门31需要的力量。[0268](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侧向壁定位盒的优点)
[0269]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每个盒P的用于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定位盒的突起部57通过耦合加压弹簧(加压部件)211被置于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接触,从而在盒的左右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定位盒P。
[0270]也就是说,装置主组件100A具有加压部件211,其用于在这样一方向上从装置主组件100A的一侧向另一侧对盒P加压,所述方向与托盘35沿着托盘35运动所沿的表面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内侧或外侧运动的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加压部件211 —对一地位于驱动力传递部件39和40的内侧。
[0271]此外,当在盒P处于托盘35中的同时托盘35处于成像位置C时,通过被加压部件211加压,随着盒P的盒定位突起部57被置于接触所述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被左子框架捕获),盒P在上述垂直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主框架定位。随着门31的打开或关闭操作,使得盒P被加压部件211加压或者解除加压部件211施加的压力。
[027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垂直方向与正确定位在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盒P中的纵向方向(平行于鼓的轴线)和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相同。左子框架80L是装置主组件100A的侧向壁之一,其与托盘35中盒P在上述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端部相对。
[0273]因此,和任何传统的成像装置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在相对于盒P的电触点55定位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精度方面更高。也就是说,和根据现有技术的任何成像装置相比,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的行程量更小,因此用户打开或关闭门所需要的力更小。
[0274]附加地,从提高上述各个单元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盒P的定位精度的角度来看,期望的是,左子框架80L设有这些单元。
[0275]在本实施例中,正是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精确定位盒P,并且作为用于在装置主组件100A与装置主组件100A中的盒P之间形成电连接的单元的弹性电触点75附连于该左子框架80L。此外,装置主组件100A的弹性电触点75在平行于鼓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的位置由左子框架80L设定。也就是说,正是左子框架80L具有在装置主组件100A和盒P之间形成电连接的电触点单元75。此外,正是通过左子框架80L在上述垂直方向上定位电触点单元75。
[0276]激光扫描仪单元(曝光单元)11由曝光装置保持部件(未示出)保持。此外曝光装置保持部件以这样一种方式固定在装置主组件100A上,使得曝光装置保持部件的用于在其纵向方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上定位曝光装置保持部件的部分与左子框架80L接触。因此,曝光装置保持部件在上述垂直方向上由左子框架80L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因此,和任何传统的成像装置相比,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利用曝光装置输出的激光束对鼓I曝光的精度更高。
[0277]此外,在中间转印带单元的纵向方向(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上,中间转印带单元12固定在装置主组件100A上且其定位部(未示出)被置于接触左子框架80L。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单元12可通过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该中间转印单元布置成与鼓I相对,使得显影剂图像从鼓I转印(一次转印),然后显影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单元被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S上。[0278]因此,能够提高成像装置的相对于鼓I定位带13、驱动辊14、回转辊15、张紧辊16和一次转印辊17的精度。因此,能够减小鼓1、带13、驱动辊14、回转辊15、张紧辊16和一次转印辊17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能够减小成像装置和用于成像装置的盒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即减小了成本。
[0279]此外,定影装置(定影单元)23固定在装置主组件100A上且定影装置的用于在纵向方向上定位定影装置23的定位部(未示出)与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子框架80L接触。也就是说,用于向显影剂图像和其上具有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片材S施加热和压力以在片材S上定影显影剂图像的定影单元23通过左子框架80L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0A精确定位。
[0280]因此,能够提高成像装置的其定影装置23被定位的精度。也就是说,定影单元23相对于左子框架80L精确定位。因此,成像装置的沿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在定影部件23a和23b与带13上的显影剂图像之间的位置偏离被最小化。因此,能够减小定影部件23a和23b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能够减小定影部件23a和23b在装置主组件100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即减小了成本。
[0281]此外,片材给送单元18在上述垂直方向由左子框架80L定位,该片材给送单元中容纳有其上要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多个记录介质片材S,并且从该片材给送单元一张一张地输送片材S。因此,使成像装置100的在左右方向上在带13上的显影剂图像与从片材给送单元18送出的记录介质片材S之间的位置偏离最小化。因此,记录介质片材S和片材S上的图像之间的位置偏离被最小化。
[0282]? 杂记 >>
[0283](a)本发明不限于应用到这种如本实施例这样的一体型处理盒,该处理盒具有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1、和用显影剂对图像承载部件I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3。
[0284]也就是说,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其具有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1、和除了用显影剂对图像承载部件I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3之外的处
理装置。
[0285]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显影盒,其具有使用显影剂对图像承载部件I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和其中容纳用于显影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部。
[0286]此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这样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构造成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和显影盒的组合由托盘35支撑,分离型处理盒和显影盒中的至少一个由托盘35可拆卸地支撑。
[0287]此外,可应用本发明的盒包括呈盒形式的单元,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100A上,并有助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0288]( b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全色成像装置是其中能够可拆卸地安装有四个盒的成像装置,所述四个盒包含的显影剂的颜色不同。然而,本实施例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可安装到成像装置主组件上的盒的数量;可安装到成像装置上的盒的数量是可选择的。也就是说,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仅采用一个盒的成像装置、采用两个、三个或至少五个盒的成像装置。此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单色成像装置,即仅采用一个盒的成像装置。
[0289](c)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构造成其托盘35沿平行于搁置装置主组件100A的表面的方向直线运动。然而,本实施例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中托盘35 (以及盒支撑部件)运动的方向。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构造成使得托盘35可在垂直于鼓I的纵向方向(该纵向方向平行于搁置装置主组件IOOA的平面)上运动,或者斜向上或斜向下地运动。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构造成其托盘止动部能够脱离进而从装置主组件100A取出托盘35。
[0290](d)即使用承载和输送记录介质片材S的记录介质输送-转印带代替装置100的中间转印单元12,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也就是说,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转印装置(记录介质输送-转印装置)的成像装置,该转印装置可送记录介质使得形成在鼓I上的显影剂图像被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片材S上。
[0291](e)可应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不限于如本实施例那样的成像装置(打印机)。也就是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复印机、传真机等等,以及应用于能够用于实施成像装置的上述示例的两种或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成像装置。
[0292](f)本发明不限于应用在使用电子照相术的成像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采用静电记录介电部件的静电记录法的成像装置、采用可磁记录的磁性部件的磁记录法的成像装置等等。
[0293]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旨在覆盖落入改进目的或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类修改或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该成像装置上,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主组件; 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开口; 能够在用于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主组件丨? ; 用于承载所述盒的托盘,所述托盘能够:(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成像位置,在该成像位置,所述盒处在在所述主组件中能够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i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拆装位置,用于允许在所述主组件外部对所述盒进行安装和拆卸;以及(iii)采取介于拆装位置与成像位置之间的可动位置,并且在该可动位置中,所述托盘能够与所述主组件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联动地运动到成像位置, 可动地支撑所述托盘并能够与所述主组件门联动地运动的支撑部件; 驱动传递部件,其能够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把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盒的连接位置以及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与所述盒分开的第一分开位置; 推压部件,其能够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所述推压部件将所述盒推压到所述主组件上的接触位置、以及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与所述盒分开的第二分开位置;以及 电力供给部件,其能够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用于向所述盒的电力供给接触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位置、以及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与所述电力供给接触部分开的第三分开位置, 其中与所述主组件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运动联动地,按下列顺序实施以下操作:(i)所述托盘从可动位置运动到成像位置,(ii)所述驱动传递部件从第一分开位置运动到连接位置,(iii)所述推压部件从第二分开位置运动到接触位置,以及(iv)所述电力供给部件从第三分开位置运动到电力供给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与所述主组件门从关闭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联动地,按下列顺序实施以下操作:(i)所述电力供给部件从电力供给位置运动到第三分开位置,(ii)所述推压部件从接触位置运动到第二分开位置,(iii)所述驱动传递部件从连接位置运动到第一分开位置,以及(iv)所述托盘从成像位置运动到可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包括要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所述主组件包括用于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以转印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单元,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成像位置,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和所述转印单元彼此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中间转印部件,其用于从图像承载部件接受显影剂图像,并把接受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记录材料给送部件,用于以将显影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方式给送记录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托盘在拆装位置与可动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于承载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盒的纵向方向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在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侧设有用于从所述驱动传递部件接受驱动力的驱动连接部,所述盒在另一端部侧设有所述电力供给接触部,所述主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将所述驱动传递部件推压到所述驱动连接部上的推压装置,其中与所述驱动传递部件从第一分开位置运动到连接位置联动地,所述推压装置沿从设有所述驱动连接部的一侧到设有所述电力供给接触部的一侧的方向移动所述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推压部件推压所述盒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驱动传递部件被连接的连接方向并且垂直于所述电力供给部件进行接触的接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托盘能够沿所述托盘在拆装位置和可动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承载多个所述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托盘相对于安装所述主组件的地板在拆装位置和可动位置之间水平地、向上成角度地或向下成角度地直线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托盘承载所述盒使得在拆装位置所述盒能够向上地拆卸以及使得在拆装位置所述盒能够向下地安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处理盒,包括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和用于利用显影剂对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分离型处理盒,包括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和除了利用显影剂对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以外的成像处理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显影盒,包括用于对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和容纳要由显影装置使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以下部件的组合:(i)处理盒,包括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除了利用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以外的成像处理装置、和利用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的所述显影装置;以及(ii)容纳要由显影装置使用的显影剂的的显影剂容纳部。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是电子照相感光部件。
17.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该成像装置上,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主组件; 设置在所述主组件中的开口; 能够在用于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和用于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主组件丨? ; 用于承载所述盒的托盘,所述托盘能够:(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关闭位置时,采取成像位置,在该成像位置,所述盒处在在所述主组件中能够进行成像操作的位置;(ii)在所述主组件门处于打开位置时,采取拆装位置,用于允许在所述主组件外部对所述盒进行安装和拆卸; 推压部件,用于沿所述盒的从其一个纵向端部到另一纵向端部的纵向方向推压承载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盒,以及 与承载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盒的另一纵向端部侧相对的固定侧板,其中所述盒的另一纵向端部设有定位部,当承载所述盒的所述托盘处于成像位置时,所述定位部因所述盒被所述推压部件推压而与所述固定侧板接触,使得所述盒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被定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推压部件设置在用于向所述盒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部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与所述主组件门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联动地实施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操作和释放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侧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盒电连接的电接触单元,所述电接触单元通过所述固定侧板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被定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包括要通过曝光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其中所述主组件包括用于通过曝光形成所述潜像的曝光装置单元和用于保持所述曝光装置单元的保持部件,所述曝光装置保持部件通过所述固定侧板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被定位。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包括要在其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其中所述主组件包括中间转印单元,其用于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受显影剂图像并把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通过所述侧板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被定位。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记录材料以及用于一张一张地给送记录材料的片材给送单元,其中所述片材给送单元通过所述固定侧板被定位。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热和压力定影记录材料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定影单元,其中所述定影单元通过所述固定侧板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被定位。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包括要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其中所述主组件包括用于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以转印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单元,其中在所述托盘的成像位置,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和所述转印单元彼此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中间转印部件,用于从图像承载部件接受显影剂图像,并把接受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示转印单元包括记录材料给送部件,用于以将显影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方式给送记录材料。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托盘能够在所述托盘的运动方向上承载多个所述盒。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托盘相对于安装所述主组件的地板在内部与外部之间水平地、向上成角度地或向下成角度地直线运动。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托盘承载所述盒,使得在拆装位置所述盒能够向上地拆卸,以及使得在拆装位置所述盒能够向下地安装。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处理盒,包括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和用于利用显影剂对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分离型处理盒,包括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和除了利用显影剂对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以外的成像处理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显影盒,包括用于对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和用于容纳要由显影装置使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3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盒是以下部件的组合:(i)处理盒,包括其上要形成有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除了利用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以外的成像处理装置、和利用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的所述显影装置;以及(ii)容纳要由显影装置使用的显影剂的的显影剂容纳部。
3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是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所述纵向方向是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轴向方向。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3853023SQ201310624944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藤中宏美, 大泽雄一朗, 天野正夫, 帆足滋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