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90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带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输送装置,包括:配置成旋转的环形带;第一张紧部件和第二张紧部件,带在它们之间张紧;第一调节部件,其在与带旋转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张紧部件的一端侧,第一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第二调节部件,其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张紧部件的另一端侧,该第二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以及联锁装置,其配置成将第一调节部件的移动和第二调节部件的移动联锁;其中,如果带在带宽度方向上横移,则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一个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同时通过联锁装置使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另一个移动,使得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于第二张紧部件倾斜。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带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
【专利说明】带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围绕多个张紧部件张紧的环形带旋转的带输送装置,以及涉及包括该带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如电子照相打印机、复印机等等。
【背景技术】
[0002]一些已知的成像设备如电子照相打印机和复印机都包括使围绕多个张紧部件张紧的环形带旋转的带输送装置。众所周知,这种带输送装置具有一个问题,当带旋转时,带会在与带旋转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张紧辊的轴向)朝一个端侧横移。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专利特开N0.11-116089公开了一种示例性的装置,其通过利用在带旋转方向作用的力(转矩)来调节带的横移。具体地,日本专利特开N0.11-116089公开的装置包括接触部件和凸轮。接触部件通过与旋转中的带接触而沿带旋转方向旋转。接触部件的初始位置(初始相位)由加载弹簧确定。凸轮与各个接触部件一起旋转。当带沿带宽度方向朝一个端侧横移时,带与一个接触部件接触,转矩从带传递给该接触部件。当接触部件旋转一定角度或更大角度时,对应的一个凸轮使从动辊的一个对应的轴向端部沿与从动辊轴线垂直的方向位移。这样,在日本专利特开N0.11-116089公开的装置中,通过相对于驱动辊倾斜从动辊来调节带的横移。
[0004]日本专利特开N0.11-116089公开的装置包括加载弹簧,其沿竖直方向对从动辊的各个轴向端部加载,使得从动辊的轴向端部返回到各自的初始位置。具体地,在调节带的横移后,从动辊由对应的一个加载弹簧拉动,使得在从动辊端部的倾斜被消除。这样,从动棍的轴向端部的位置被调节。
[0005]也就是说,在日本专利特开N0.11-116089公开的装置中,为了通过旋转接触部件以使从动辊的轴向端部位移来调节带的横移,需要从带向接触部件施加超过加载弹簧恢复力的转矩。在带旋转接触部件时,这会使带的端部因向其施加的载荷而损坏。此外,在从动辊的轴向端部位移时,向接触部件和带之间的接触区域施加超过加载弹簧弹簧力的力。在这种情况下,大的载荷被施加给带。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向带施加小载荷的条件下调节带的任何横移的带输送装置,还提供了包括该带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带输送装置,包括:配置成旋转的环形带;第一张紧部件和第二张紧部件,带在它们之间张紧;第一调节部件,其在与带旋转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张紧部件的一端侧,第一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第二调节部件,其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张紧部件的另一端侧,该第二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以及联锁装置,其配置成将第一调节部件的移动和第二调节部件的移动联锁;其中,如果带在带宽度方向上横移,则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一个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同时通过联锁装置使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另一个移动,使得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于第二张紧部件倾斜。
[000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带输送装置包括:配置成旋转的环形带;多个张紧部件,带围绕其张紧。如果带在与带旋转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朝一个端侧横移,则通过使多个张紧部件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张紧部件倾斜来调节带的横移。带输送装置还包括在带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一个张紧部件的两端并能够在带横移时相对于所述一个张紧部件移动的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如果带朝一个端侧横移,则第一调节部件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并且与第一调节部件的移动同时地,第二调节部件沿与第一调节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一个张紧部件相对于另一个张紧部件倾斜。
[0009]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带输送装置的成像设备。
[0011]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的透视图。
[0012]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向中间转印带施加张力的张紧部件的一个端部的透视图。
[0013]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包括在带横移调节机构中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0014]图5A和5B是沿图3示出的线V-V截开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0015]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16]图7A至7C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包括在带横移调节机构中的调节部件的移动。
[0017]图8是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中调节部件旋转角和轴承位移的曲线图。
[0018]图9A和9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操作。
[0019]图10示出了作用在未与连接部件连接的调节部件上的力。
[0020]图11示出了连接部件的摆动销和调节部件之间的关系。
[0021]图12A至12C示出了轴承支撑部件的支撑点。
[0022]图13A和13B示出了表明根据第一实施例带横移调节机构产生的有利效果的实验结果。
[0023]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24]图15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和轴承的位移的曲线图。
[0025]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6]图1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变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0027]图1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剖视图。
[0028]图1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调节部件的形状。
[0029]图20A和20B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调节部件、轴承引导部和摩擦面之间的关系。
[0030]图21A和21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1]图2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
[0032]图23是示出了张紧部件在带宽度方向移动和调节部件之间关系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3]图24A和24B是示出了设置在张紧部件和调节部件之间的管制部的示意性剖视图。[0034]图25是示出了张紧部件的轴和管制部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5]图26是示出了检测装置和张紧部件如何彼此接合的分解透视图。
[0036]图27是示出了检测装置和张紧部件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元件的尺寸、材料和形状及其相对布置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结构和条件而适当地变化。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内容,除非特别说明。
[0038]第一实施例
[0039](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004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示例性的彩色成像设备。参考图1,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的结构。根据从连接到成像设备10以与其通信的外部装置如个人计算机传输给成像设备的信号,成像设备10能够在转印材料S如记录纸、投影仪(OHP)胶片等等上以电子照相的方式形成图像。
[0041]成像设备10包括多个成像单元A、B、C和D,配置成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成像单元A、B、C和D大体上水平地排列。带输送装置设置成面对成像单元A、B、C和D。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输送装置是转印单元,其设置成形式为具有带和其它部件的单兀。
[004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印单元是中间转印带单元16,使作为中间转印部件围绕多个张紧部件(驱动辊6、张紧辊7和从动辊8)张紧的环形带(中间转印带)5旋转,同时面对成像单元A、B、C和D。成像单元A、B、C和D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以相同的方式工作,只是要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不同。因此,将描述成像单元A的结构作为代表。
[0043]成像单元A利用已知的电子照相成像法形成调色剂图像。成像单元A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圆筒形电子照相感光体,即感光鼓1A。感光鼓IA能够沿图1所示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成像操作如下地执行。处于旋转状态的感光鼓IA的表面首先由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棍2A充电。随后,作为曝光单兀的激光扫描仪3根据从计算机传输给其的信号而发出光,然后在已经充电的感光鼓IA上执行扫描曝光,从而在感光鼓IA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IA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从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辊4A接收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从而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IA上可视化的调色剂图像由作为一次转印部件的一次转印辊9A静电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该一次转印辊9A设置在一次转印部Tl处并经中间转印带5而与感光鼓IA相对。滞留在感光鼓IA上的残留的一次转印调色剂由清洁装置IlA去除,并在充电后的成像处理中使用。
[0044]通过以上处理,在各个成像单元A、B、C和D的感光鼓1A、1B、1C和ID上形成不同的调色剂图像,然后根据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定时而在中间转印带5上彼此依次重叠,从而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0045]同时,转印材料S由一装置如给送装置13从转印材料容器给送,并根据上面的定时输送到接触部(二次转印部)T2,该接触部限定在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12和中间转印带5之间。然后,中间转印带5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Τ2由二次转印辊12静电地转印到转印材料S上。[0046]随后,转印材料S与中间转印带5分离,并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4,在此转印材料S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加压和加热,从而牢固地定影在转印材料S上。转印材料S被进一步输送,并排出到排出托盘上。滞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残留二次转印调色剂由转印带清洁装置15去除。
[0047]传感器单元24设置在经中间转印带5而与张紧辊7相对的位置。传感器单元24能够检测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的调色剂斑块上的信息,如调色剂斑块的密度。设置在成像设备10本体中的控制单元(控制器)能够通过根据传感器单元24检测的结果控制成像单元A、B、C和D和激光扫描仪3来控制调色剂图像的密度。
[0048]根据第一实施例,作为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6可拆卸地设置在成像设备10的本体中。也就是说,带输送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成像设备10的本体中。此外,包含在成像单元A、B、C和D中的一组感光鼓1A、IB、IC和ID和一组显影辊4A、4B、4C和4D可以都以具有框架体的盒的形式设置,从而形成可从成像设备10本体拆装的处理盒。
[0049](中间转印带单元的结构)
[0050]现在将参考图2至图8描述中间转印带单元16和带横移调节机构的结构。中间转印带单元16包括中间转印带5、多个围绕其张紧中间转印带5的张紧部件(驱动辊6、张紧辊7和从动辊8)以及支撑该多个张紧部件的框架部件17R和17L。中间转印带单元16还包括一次转印辊9A、9B、9C和9D。中间转印带单元16相对于成像设备10的本体框架部件60定位。
[0051]图2是中间转印带单元16的透视图。为了示出内部结构,中间转印带5和传感器单元24未被示出。中间转印带单元16设置在本体框架部件60上。
[0052]参考图2,驱动辊6和从动辊8相对于框架部件17R和17L定位,各轴承处于它们之间。驱动辊6和从动辊8的旋转轴由相应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张紧辊7由后述的调节部件21R和21L支撑成可相对于框架部件17R和17L移动。驱动辊6由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旋转,因而输送中间转印带5。张紧辊7和从动辊8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因而跟随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而旋转。
[0053]参考图3至图5B,现在将描述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张力的机构。图3是示出了张紧辊7的端部(在左侧)的透视图,该张紧辊配置成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张力。图4是示出了包含在带横移调节机构中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图5A和5B是沿图3中的线V-V截开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0054]如图3所示,张紧辊轴承18L接合张紧辊轴承架19L,可沿箭头A方向滑动。张紧辊轴承18L通过张紧辊7的张紧辊轴50对张紧辊7加载,从而借助设置在张紧辊轴承18L和张紧辊轴承架19L之间的加载部件(张力弹簧20)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张力。张紧辊7的另一端(右侧)具有相同的结构,其描述被省略。
[0055]如图4、5A和5B所示,张紧辊7包括张紧辊套筒7a、张紧辊法兰7b和张紧辊轴50,所有这些部件一起旋转。张紧辊轴50的两端分别由对应于轴承支撑部件的张紧辊轴承18L和18R支撑。
[0056]现在将描述如果中间转印带5沿与带旋转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朝一个端侧横移时起作用的带横移调节机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至少包括张紧辊7和调节部件21R和21L。调节部件21R和21L对应于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调节部件2IR和2IL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中间转印带5横移时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的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的一个调节部件在此被定义为第一调节部件,另一个定义为第二调节部件。带横移调节机构通过使张紧部件(驱动辊6、张紧辊7和从动辊8)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倾斜来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任何横移。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对另一个张紧部件倾斜的张紧部件定义为第一张紧部件。如上所述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张紧部件是张紧辊7。
[0057]调节部件2IR和2IL可通过从中间转印带5接受力而移动,如图4所示它们设置在张紧辊7的两端。具体地,调节部件21R和21L均是凸轮,如果中间转印带5在带宽度方向横移,调节部件通过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而沿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方向(下文中也称作带旋转方向)旋转。调节部件21R和21L分别具有与本体框架部件60 (参见图1和图2)的摩擦面22接触的曲线形凸轮面21b。调节部件21R和21L分别由张紧辊轴承18R和18L支撑并与其可旋转地接合。因此,调节部件21R和21L的旋转轴与张紧辊7的旋转轴重合。摩擦面22如图2所示位于张紧辊7下方,并如图5A和5B所示面对张紧辊7。摩擦面22可以包含在本体框架部件60中或中间转印带单元16中。
[0058]如图5A和5B所示,张紧辊轴承18R和18L、张紧辊轴50以及张紧辊7在Z方向(下文中称作高度方向)的位置由摩擦面22和调节部件21R和21L确定。
[0059]图6是示出了带横移调节机构的左侧的侧视图。带横移调节机构的右侧具有与图6相同的结构,其描述被省略。如图6所示,张紧辊轴承架19L由框架部件17L保持,可围绕轴承架支撑点19a摆动预定角度。也就是说,保持张力弹簧20的张紧辊轴承架19L能够跟随由调节部件21L限定的张紧辊7在高度方向的位置而动。
[0060]图7A至7C示出了调节部件21L的移动和张紧辊7的移动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地,调节部件21L的曲线形凸轮面21b与作为固定面的摩擦面22接触。凸轮即调节部件21L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张紧辊轴承18L的高度随着调节部件21L的旋转相位连续变化。具体地,如果处于图7B所示状态的调节部件21L通过中间转印带5而沿输送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则凸轮作用的方式是降低张紧辊轴承18L (如图7C所示)。如果处于图7B所示状态的调节部件21L沿与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则凸轮作用的方式是升高张紧辊轴承18L (如图7A所示)。
[0061]图8是示出了调节部件21R或21L的旋转角度和对应一个张紧辊轴承18R和18L的位移的曲线图。调节部件21R或21L的旋转角度和对应一个张紧辊轴承18R和18L的位移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如图8所示。由张紧辊轴承18R和18L支撑的张紧辊轴50和张紧辊7也跟随张紧辊轴承18R和18L而位移。
[0062]如果中间转印带5沿带宽度方向横移,则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的一个因从中间转印带5传递给其的力而沿带宽度方向朝一个端侧移动。与该移动同步地,调节部件21R和2IL中的另一个朝另一端侧移动。
[0063]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调节部件21R和21L通过作为联锁装置设置的连接部件(连杆部件23)而彼此相连。包括在连杆部件23内的连杆部件支撑销23a由框架部件17C支撑,使得可在中间转印带5的宽度方向大体上在连杆部件23的中心摆动。连接部件23包括调节部件接合部23b-R和23b-L。调节部件接合部23b_R和23b_L分别与包括在调节部件2IR和2IL中的连杆部件接合部2Id接合。调节部件2IR和2IL的连杆部件接合部21d相对于张紧辊轴50设置在带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如果连杆部件23使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的一个沿某一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则连杆部件23使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的另一个旋转大体上相同的角度,但是方向相反(箭头-C方向)。
[0064](带横移的调节)
[0065]图9A和9B示出了带横移调节机构的操作。现在将参考图5A、5B、9A和9B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带输送装置执行的横移调节操作。
[0066]如图9A所示,中间转印带5由驱动辊6沿箭头K的方向输送。首先,将描述中间转印带5在箭头F方向横移的情况下执行的调节操作。
[0067]如果中间转印带5沿箭头F方向横移,带端部5a中的一个与调节部件21R的带摩擦面21c-R接触,从而防止中间转印带5沿箭头F方向横移(参见图5B)。由于防止了中间转印带5横移,因此在带端部5a和带摩擦面21c-R之间产生接触压力。这里,该接触压力被称为横移力。在不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的结构中,如果横移力增大,则向带端部5a施加的载荷增大,从而可能导致对中间转印带5的损害。
[0068]在带输送装置中,如果带端部5a与调节部件21R的带摩擦面21c_R接触,则因横移力产生的摩擦力,带端部5a使调节部件21R沿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方向旋转(箭头C方向),如图9B所示。随着调节部件21R沿箭头C方向的旋转,张紧辊7的在中间转印带5横移的一侧(右侧)的端部降低。同时,调节部件21R使与其连接的连杆部件23围绕连杆部件支撑销23a摆动,连杆部件23使另一侧的调节部件21L沿与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随着调节部件21L的旋转,张紧辊7的在与中间转印带5横移侧相反的一侧(左侧)的端部升高。
[0069]通过这种方式,张紧辊7相对于驱动辊6倾斜。连杆部件23使张紧辊7的两端位移大体上相同的量,但是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张紧辊7在带宽度方向并相对于连杆部件支撑销23a对称地倾斜。
[0070]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输送装置中,通过倾斜张紧辊7,使中间转印带5沿与初始横移方向(箭头F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并减小横移力。当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横移力变得足够小时,带端部5a失去旋转调节部件21R的力,从而使调节部件21R停止旋转。与调节部件21R的停止旋转同时地,调节部件21L停止旋转。在调节部件21R和21L停止旋转时,调节部件21R和21L保持各自的位置(相位)。
[0071]如上所述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中,如果中间转印带5出现任何横移,调节部件21R和21L彼此联动地动作,从而通过沿相反的方向旋转而倾斜张紧辊7。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中,张紧辊7比在仅包括一个调节部件的结构中更容易倾斜。
[0072]图10示出了在未与连杆部件23连接的状态下作用于调节部件21R上的力。点I是调节部件21R和摩擦面22之间的接触点。轴21a是调节部件21R的旋转中心,并在水平方向与点I相隔距尚Lw。
[0073]调节部件21R在点I与摩擦面22接触。张紧辊7的重量(R)作用在轴21a上,该轴21a与点I错开距离Lw。因此,调节部件21R接受使调节部件21R沿箭头J方向旋转的力。在另一侧的调节部件21L也是一样。也就是说,在调节部件21R和21L自由旋转的状态下,在张紧辊轴承18R和18L都在其自重作用下如图7C所示地旋转的同时,调节部件2IR和21L沿箭头J方向旋转。因此,需要使张紧辊轴承18R和18L沿与箭头J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机构。例如,为了使张紧辊轴承18R和18L沿与箭头J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以采用加载部件,如张力弹簧等等。
[0074]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不需要诸如张力弹簧的加载部件。如图11所示,调节部件21R和21L分别设置在相对于连杆部件支撑销23a大体上彼此对称的位置。调节部件21R和21L受到大体上等分的张紧辊7的重量,以及受到大体上相同的转矩。这表明,在没有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横移力时,在两侧向调节部件21R和21L施加的转矩相对于连杆部件23平衡,从而调节部件21R和21L保持静止。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不考虑从中间转印带5和加载部件如张力弹簧向其施加的力的情况下保持张紧辊7的倾斜。
[0075]此外,连杆部件23能够保持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的一个的旋转角度以及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的另一个的反向旋转角度大体上相同的状态,因此调节部件21R和21L的转矩平衡。
[0076]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调节部件21R和21L不需要抵抗张力弹簧施加的加载力而旋转。因此,调节部件21R和21L可在小的载荷的条件下旋转。
[0077](轴承架支撑点19a的位置)
[0078]通过中间转印带5使调节部件21R和21L旋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开始带横移调节操作。因此,为了使施加给中间转印带5的载荷最小化,可以减小向调节部件2IR和2IL施加的旋转载荷。
[0079]调节部件21R和21L的曲线形凸轮面21b与摩擦面22摩擦。也就是说,如果摩擦面22和曲线形凸轮面21b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则能够减小施加给调节部件21R和21L的旋转载荷。在摩擦面22和曲线形凸轮面21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主要取决于张紧辊7的重量和中间转印带5的张力产生的法向反作用力以及摩擦面22和曲线形凸轮面21b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可以减小法向反作用力和摩擦系数。
[0080]在第一实施例中,调节张紧辊轴承架19R和19L的位置,以减小向调节部件21R和21L施加的旋转载荷。图12A至12C是示出了张紧辊轴承架19R和19L (下文中用19简单表示)中的一个的位置的剖视图。张紧辊轴承架19保持张力弹簧20、张紧辊轴承18和张紧辊7,它们可根据张紧辊7的位置而围绕轴承架支撑点19a —起旋转。不管张紧辊7的位置如何,张力弹簧20都能够大体上一直挤压张紧辊7的中心,使得张力弹簧20不会妨碍带横移调节操作。
[0081]考虑到倾斜张紧辊7需要的力,移动张紧辊7的端部比移动张紧辊7的中心能够用更小的力使张紧辊7倾斜。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调节部件21R和21L分别设置在张紧辊7的两端,因此调节部件21R和21L能够以小的力使张紧辊7倾斜。
[0082]张紧辊7受到由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张力Tl和T2导致的合力Tt的作用,并由张紧辊轴承架19支撑。
[0083]如图12A所示,如果轴承架支撑点19a处于合力Tt的矢量延长线上,则没有转矩作用在张紧辊轴承架19上。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如果轴承架支撑点19a处于合力Tt的矢量延长线的上方,则在箭头E方向围绕轴承架支撑点19a的转矩作用在张紧辊轴承架19上。转矩的大小可根据合力Tt的矢量延长线和轴承架支撑点19a之间的距离确定。相反,如图12C所示,如果轴承架支撑点19a处于合力Tt的矢量延长线的下方,则沿箭头-E方向的转矩因张力Tl和T2而作用在张紧辊轴承架19上。
[0084]上述转矩作用在每个曲线形凸轮面21b和摩擦面22之间产生的法向反作用力上。也就是说,如果改变轴承架支撑点19a的位置,则能够合适地设定摩擦面22和每个调节部件21R和21L的曲线形凸轮面21b之间的接触压力。
[0085]如果向张紧辊7施加的旋转载荷小,则张力Tl和T2导致的合力Tt的矢量方向与中间转印带5在张紧方向的等分线80大体上一致。
[0086]在第一实施例中,轴承架支撑点19a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和张紧辊7之间接触弧的等分线80下方。也就是说,轴承架支撑点19a设置在张力Tl和T2导致的合力Tt的矢量延长线的下方。此外,沿箭头-E方向的力矩作用在张紧辊轴承架19上。因此,张紧辊7的重量由中间转印带5的张力Tl和T2抵消。从而,减小了摩擦面22和每个曲线形凸轮面21b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减小了向每个调节部件21R和21L施加的旋转载荷。结果,可在不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大载荷的条件下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
[0087](张紧辊在带宽度方向的位置管制)
[0088]现在将描述在带宽度方向管制张紧辊7的位置的方法。如果在中间转印带5上产生在带宽度方向的任何横移力,则可以在与中间转印带5横移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张紧辊7,该张紧辊受到相对于中间转印带5横移力的反作用力。图23示出了张紧辊7的张紧辊法兰7b和调节部件2 IR和2IL之间的关系。
[0089]如上所述,张紧辊7包括配置成一起旋转的张紧辊套筒7a、张紧辊法兰7b和张紧辊轴50。张紧辊轴50由对应于轴承支撑部件设置在其两端的张紧辊轴承18R和18L可旋转地支撑。参考图23,如果中间转印带5在箭头F方向横移,则调节部件21R从中间转印带5接受移动力并趋向于沿带旋转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张紧辊7因横移力的反作用力而沿箭头-F方向移动,则面对相应一个张紧辊法兰7b的调节部件21L可以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
[0090]如上所述,当调节部件21R沿带旋转方向旋转时,连杆部件23作用以使得调节部件21L趋向于沿与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如图23所示,如果调节部件21L从与其接触的张紧辊法兰7b受到沿带旋转方向作用的力,则会妨碍连杆部件23实现调节部件21L的移动。因此,带横移调节机构不能正确地工作。
[0091]即使没有连杆部件23,如果张紧辊7沿带宽度方向移动,则带横移调节机构不会正确地工作。这是因为以下的原因。在通过沿带旋转方向旋转调节部件21R并因而使张紧辊7的右侧相对于左侧降低来调节横移的情况下,如果调节部件21L也沿带旋转方向旋转,则张紧辊7的左侧也降低,从而难以如预期地倾斜张紧辊7。
[0092]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张紧辊7的张紧辊法兰7b不与调节部件21R和21L接触。
[0093]图24A示出了中间转印带5沿箭头F方向横移的状态。图24B是图24A示出的左侧的放大图。
[0094]张紧辊轴承18L包括与张紧辊法兰7b接触的管制部18L-Z。该管制部18L_z防止张紧辊法兰7b沿箭头-F方向移动越过管制部18L-Z,因而防止调节部件21L和张紧辊法兰7b彼此干涉。这样,如果中间转印带5沿箭头F方向横移,则调节部件21L在不受沿带旋转方向作用的旋转力的影响的条件下,通过连杆部件23的作用而沿与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0095]参考图25,张紧辊7和张紧辊轴50可以一体形成,同时可相对于张紧辊轴承18R和18L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张紧辊轴承18R和18L来管制张紧辊7在带宽度方向的位置。例如,如图25所示,如果中间转印带5沿箭头F方向横移并且张紧辊7趋向于沿箭头-F方向移动,能够通过张紧辊轴承18L的管制部18L-Z来管制张紧辊7在带宽度方向的位置。
[0096]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能够在管制张紧辊7在带宽度方向的移动的同时,管制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
[0097]实例
[0098]现在将描述使用上述机构实际执行带横移调节操作的结果。
[0099]图13A示出了扭转量。如图13A所示,张紧棍7从虚线表示的位置在一侧倾斜,从而使中间转印带5横移。张紧辊7的端部处的高度P定义为扭转量。
[0100]在带横移调节操作中,测量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力。通过测量在中间转印带5横移时中间转印带5推动调节部件21R或21L的力来测量横移力。用载荷传感器(Kyowa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的型号:LMA-A-20N M81)执行测量。
[0101]图13B是总结了中间转印带单元16执行带横移调节操作的结果的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横移力。在横轴上,中间转印带5开始接触调节部件21R或21L的时间定义为零。在四种情况下测量横移力。具体地,在扭转为1.2mm和2.6mm的两种情况下,测量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的中间转印带和不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的中间转印带的横移力。细虚线(A)表示在不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扭转为1.2mm的情况下测量的横移力。细实线(B)表示在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扭转为1.2mm的情况下测量的横移力。粗虚线(C)表示在不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扭转为2.6mm的情况下测量的横移力。粗实线(D)表示在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扭转为2.6mm的情况下测量的横移力。
[0102]在不包括带横移调节机构的中间转印带中,横移力(单位N)逐渐增大,并在扭转为
1.2mm时稳定在大约6N,在扭转为2.6mm时稳定在大约10N。相反地,在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中间转印带中,横移力在扭转为1.2mm时以及扭转为2.6mm时都稳定在IN以下。
[0103]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能够在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减小的载荷的条件下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并且即使在中间转印带5连续旋转后也可以抑制发生对中间转印带5的损害。
[0104]第二实施例
[0105]第一实施例涉及调节部件21R或21L从中间转印带5的一个对应带端部5a接受横移力并因而旋转的结构。第二实施例涉及调节部件21R或21L从在带宽度方向两端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的内周侧上的位置管制肋35R和35L中对应的一个接受横移力并因而旋转的结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其它元件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中包括的那些元件相同,因此分别以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
[0106]参考图14至16,简要地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调节部件21L的示意性剖视图。调节部件21R具有与调节部件21L相同的结构,其描述被省略。如图14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调节部件21L中,曲线形凸轮面21b的形状以及与连杆部件23接合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反。调节部件21R和21L的连杆部件接合部21d分别相对于张紧辊轴50设置在带旋转方向的下游侧。[0107]当调节部件21L沿带旋转方向旋转(箭头C方向)时,张紧棍轴承18L升高。当调节部件21L沿与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时,张紧辊轴承18L降低。图15是示出了调节部件21L的旋转角度和张紧辊轴承18L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108]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横移调节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设置在中间转印带5两端的位置管制肋35R和35L可以分别与调节部件21R和21L接触。如图14所示,沿箭头K方向输送中间转印带5。如果中间转印带5沿图16示出的箭头F方向(例如朝一个端侧)横移,则位置管制肋35L (另一端侧上的肋)与调节部件21L接触,从而驱动调节部件21L旋转。当调节部件21L因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横移力而沿箭头C方向(与箭头K方向相同)旋转时,由于调节部件21L的曲线形凸轮面21b与摩擦面22接触,张紧辊轴承18L升高。
[0109]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当调节部件21L旋转时,另一侧的调节部件21R借助连杆部件23而沿与调节部件21L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因此,张紧辊轴承18R降低(沿箭头-Z方向)。由于以上一系列运动,张紧辊7倾斜,从而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
[0110]现在,着重看张紧辊7在纵向方向(Y方向)的移动,张紧辊7接受相对于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横移力的反作用力,因而如上所述地产生沿箭头N方向作用的力。因此,调节部件21L保持在位置管制肋35L和张紧辊7之间并因而被驱动。也就是说,调节部件21L从位置管制肋35L和张紧辊7获得驱动力。此外,张紧辊7在调节部件21L—侧施加力。因此,张紧辊7不会妨碍调节部件21R的移动和带横移调节操作。
[0111]如上所述地,用位置管制肋35R和35L可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通过借助位置管制肋35R和35L驱动调节部件21R和21L,可以在不使一个带端部5a接触调节部件21R或21L的条件下,进一步减小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载荷。
[0112]图17示出了向调节部件21R和21L中任何一个传递驱动力的另一种传动机构。在第二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肋带轮42R、42L和离合板43R、43L。肋带轮42R和42L分别与调节部件21R和21L可旋转地接合,并与张紧辊7同轴。离合板43R和43L分别连接到调节部件2IR和21L,并配置成以与调节部件2IR和2IL相同的速度移动。
[0113]如图17所示,如果中间转印带5沿箭头F方向横移,则位置管制肋35L沿箭头F方向移动。因而肋带轮42L和离合板43L保持在位置管制肋35L和张紧辊7之间,从而使调节部件21L旋转。由于调节部件21L的旋转速度与离合板43L相同,张紧辊7倾斜,从而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
[0114]肋带轮42L在相对于旋转中心具有更小半径的部分处与离合板43L接触,并在具有更大半径的部分处与位置管制肋35L接触。因此,当肋带轮42L接触位置管制肋35L时,肋带轮42L大体上以与位置管制肋相同的速度旋转。从而,抑制位置管制肋35L的磨损。
[0115]第三实施例
[0116]第一实施例涉及通过用调节部件21R和21L倾斜张紧辊7来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的机构,张紧辊7配置成借助张力弹簧20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张力。第三实施例涉及通过利用调节部件21R和21L相对于驱动辊6倾斜从动辊8来管制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的结构,其中,从动辊8跟随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而旋转。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其它元件具有与包含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中的那些元件相同的结构,这些元件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应附图标记表不。
[0117]如图18所示,调节部件21R和21L分别设置在从动辊8的两端。首先,将描述带横移调节机构执行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如果中间转印带5向一个端侧横移并接触调节部件21L,则调节部件21L通过从中间转印带5接受旋转力而旋转。
[0118]随着调节部件21L的旋转,曲线形凸轮面21b旋转,曲线形凸轮面21b和摩擦面22之间的接触状态变化,从而沿-X方向使从动辊8相应的一个端部位移。当调节部件21L旋转时,与连杆部件23连接的调节部件21R沿相反方向旋转,从而被调节部件21R支撑的从动辊8的另一端沿+X方向位移。这样,通过沿X方向使从动辊8位移以抵消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调节了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
[0119]现在将描述带横移调节机构的细节。设置在右侧和左侧的元件相同,这里不用参考符号R和L对其进行区分。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一个调节部件21的形状。图20A和20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调节部件21、轴承引导部17b和摩擦面22之间的关系。
[0120]在第三实施例中,从动辊8的两端都由调节部件21和从动辊轴承41支撑。曲线形凸轮面21b配合在两摩擦面22之间,从而调节部件21管制从动辊8的端部的X方向位置。也就是说,调节部件21只是确定从动辊8的端部的X方向位置。
[0121]然而,调节部件21不管制从动辊8的端部的Z方向位置。从动辊8的各端部由各调节部件21支撑。如第一实施例一样,调节部件21与连杆部件23彼此相连。
[0122]从动辊轴承41通过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张力而与一个轴承引导部17b接触,从而管制从动辊8的端部的Z方向位置。从动辊8的两个端部分别由相应的从动辊轴承41支撑。各从动辊轴承41可彼此独立地沿X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从动辊8的两端由相应的调节部件21和相应的从动辊轴承41定位。各从动辊轴承41都是可旋转的滚柱轴承,使得从动辊轴承41和轴承引导部17b之间的滑动阻力很小。因此,从动辊轴承41可顺畅地沿X方向移动。
[0123]在第三实施例中,调节部件21和从动辊轴承41设置成单独的构件,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张力由从动辊轴承41承受。也就是说,防止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张力作用在曲线形凸轮面21b和摩擦面22之间的接触点上。因此,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张力不会作为施加给调节部件21的旋转载荷,并且施加给调节部件21的旋转载荷被抑制到很小。
[0124]在第三实施例中,曲线形凸轮面21b由能够提供高滑动性的聚缩醛制成,从而减小了曲线形凸轮面21b和摩擦面22之间的滑动阻力。因此,即使来自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力很小,调节部件21也能够旋转。在第三实施例中,曲线形凸轮面21b具有小的半径。因此,减小了使调节部件21的旋转制动的制动力矩。也就是说,减小了施加给调节部件21的旋转载荷。因此,即使来自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力小,调节部件21也能够旋转。
[0125]如上所述地,在根据本发明使多个张紧部件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张紧部件倾斜的带横移调节机构中,该一个张紧部件不限于张紧辊7,也可以是从动辊8。
[0126]第四实施例
[0127]第一实施例涉及通过使中间转印带5的一个带端部5a与调节部件21R或21L直接接触来传递力的机构。在该机构中带端部5a与调节部件2IR或2IL直接接触,如果中间转印带5和调节部件21之间的旋转速度差大,则可能在带端部5a出现因速度差导致的摩擦力。
[0128]相反地,第四实施例涉及通过移动调节部件21R和21L以避免带端部5a和调节部件21R和21L之间的接触来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的机构。其它元件具有与包含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中的那些元件相同的结构,并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应附图标记表不O
[0129]如图21A所示,第四实施例涉及这样的结构,其中,来自一个带端部5a的旋转力通过传递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部件34A传递给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相应的一个。该旋转力传递部件34A例如由比形成中间转印带5的材料更硬的聚缩醛制成,并通过与带端部5a接触而以与中间转印带5大体上相同的速度旋转。由于旋转力传递部件34A以与中间转印带5大体上相同的速度旋转,因此在带端部5a和旋转力传递部件34A之间大体上没有速度差。因此,减小了在带端部5a处产生的沿带旋转方向作用的摩擦力。
[0130]如图21B所示,旋转力传递部件34A可以用旋转力传递部件34C代替,该旋转力传递部件34C与张紧辊法兰7b接合并和张紧辊法兰7b 一起旋转。
[0131]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由于仅在来自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力施加给旋转力传递部件34A或34C时,通过带端部5a而使旋转力传递部件34A或34C压靠调节部件21R和21L中的一个,因此调节部件21R或21L可通过在旋转力传递部件34A或34C和调节部件21R或21L之间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旋转。
[0132]这样,即使在要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时调节部件21R和21L的旋转速度和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速度彼此不同,也可以通过旋转力传递部件34A或34C减小因速度差在带端部5a导致的摩擦力。
[0133]第五实施例
[0134]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机构,其中,传感器单元24由中间转印带单元16支撑。除支撑传感器单元24的机构之外的其它元件与包含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中的那些兀件相同,并以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应附图标记表不。
[0135](支撑传感器单元的机构)
[0136]现在将描述支撑传感器单元24的机构。如图1所示,传感器单元24设置成经中间转印带5而与张紧辊7相对。
[0137]图26是示出了传感器单元24和张紧辊7彼此如何接合的分解透视图。图27是示出了传感器单元24和张紧辊7之间的接合状态的侧视图。
[0138]传感器单元24包括支撑部和检测部。支撑部具有分别对应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凹槽24a-R和24a-L,其用于定位传感器单元24在带宽度方向的端部。传感器单元24还具有设置在带宽度方向传感器单元24的中央部的传感器单元支撑点孔24b,传感器单元24可围绕该支撑点孔24b摆动。每个检测部包括配置成朝中间转印带5发射光并接受反射光的密度检测传感器24e、传感器基板24c和连接到电基板(未示出)的传感器电缆24d。
[0139]密度检测传感器24e固定在传感器单元24上,使得从其发出的光穿过由凹槽24a-R和24a-L中相应一个形成的弧的中心。使传感器单元24两端的凹槽24a_R和24a_L分别与张紧辊轴承18R和18L的圆柱形部18b-R和18b_L接合,从而定位传感器单元24。传感器单元加载弹簧25 (第二加载部件)对传感器单元24加载,使得凹槽24a-R和24a_L以及圆柱形部18b-R和18b-L彼此不分离。由于张紧辊轴承18R和18L的圆柱形部18b_R和ISb-L与张紧辊7同心,因此每个密度检测传感器24e的发射方向可靠地朝张紧辊法兰7b的中心定向。此外,使密度检测传感器24e和围绕张紧辊法兰7b张紧的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
[0140]设置在成像设备10的本体上的传感器单元支撑销39配合在传感器单元支撑点孔24b中,从而传感器单元24可围绕作为摆动销的传感器单元支撑销39摆动。传感器单元支撑销39在带宽度方向大体上设置在与连杆部件支撑销23a相同的位置。因此,传感器单元24的摆动中心和张紧辊7的摆动中心在带宽度方向大体上彼此重合。因此,如果张紧辊7的倾斜角度改变,则传感器单元24围绕传感器单元支撑销39摆动,同时传感器单元24两端的凹槽24a-R和24a-L分别与张紧辊轴承18R和18L接合,从而传感器单元24跟随张紧辊7的倾斜而动。通过允许传感器单元24跟随张紧辊7的倾斜角度变化而动,传感器单元24不会妨碍改变张紧辊7倾斜的移动。
[0141]传感器单元支撑点孔24b和传感器单元支撑销39的接合部大体上设置在传感器单元24的重心处,从而传感器单元24的重量不由张紧辊轴承18承受。这样,传感器单元24可抑制在带横移调节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载荷增大。
[0142]与连杆部件23 —样,传感器单元24保持成可相对于传感器单元支撑销39在轴向位移,传感器单元24被传感器单元加载弹簧25朝张紧辊7加载。也就是说,传感器单元加载弹簧25加载的方向与张力弹簧20加载的方向相反。此外,传感器单兀加载弹簧25施加的加载力比张力弹簧20向中间转印带5施加的加载力小得多。因此,传感器单元24能够跟随因中间转印带5的收缩(周向长度的变化)导致的张紧辊7的移动而动。因此,传感器单元加载弹簧25不会妨碍因中间转印带5的收缩(周向长度的变化)导致的张紧辊7的位置变化。
[0143]如图26和27所示,承载密度检测传感器24e的传感器基板24c和设置在成像设备10本体上的传感器电缆24d由在传感器单元支撑点孔24b附近设置在传感器单元24上的电缆集束引导部37保持,并连接到传感器单元24的外部。如果传感器电缆24d从靠近传感器单元24端部的凹槽24a-R和24a_L的位置连接到传感器单元24的外部,则传感器单元24的摆动会因从传感器电缆24d向其施加的力而受妨碍。因此,在传感器电缆24d保持在传感器单元24的摆动中心附近之后,将传感器电缆24d连接到外部,从而防止传感器电缆24d妨碍传感器单元24的摆动。
[0144]这样,在防止传感器单元24妨碍张紧辊7的倾斜角度变化的同时,可以调节中间转印带5的横移。
[0145]第五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任一带端部5a都不接触调节部件21R和21L的带横移调节机构。例如,在中间转印带5的内周侧,调节部件21R和21L可以配置成通过从设置在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位置管制肋35R和35L接受横移力而旋转。
[0146]由于传感器单元24通过围绕传感器单元支撑销39摆动而跟随张紧辊7的倾斜而动,因此防止了传感器单元24妨碍改变张紧辊7倾斜角度的移动。
[0147]其它实施例
[0148]根据任一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包括作为带输送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6。根据本发明的带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不限于上述。例如,带输送装置可以是包括配置成输送记录材料的输送带的输送带单元,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直接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
[0149]图2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成像设备的成像单元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的成像单元相同,其描述被省略。中间转印带单元160包括:输送带110,配置成输送转印材料S ;驱动辊60,配置成驱动并旋转围绕其张紧的输送带110 ;张紧辊70,被加载部件加载,以向围绕其张紧的输送带110施加张力;和调节部件240。
[0150]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印材料S与成像定时一致地从给送托盘给送到旋转的输送带110。
[0151]在以合适的定时将输送带110载运的转印材料S输送穿过输送带110和各感光鼓IA至ID之间限定的转印夹持部时,在转印夹持部将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IA至ID直接转印到输送带110上。
[0152]如果如上所述配置的输送带110横移,则与张紧辊70同轴布置的调节部件240R和240L相对于彼此旋转,从而调节输送带110的横移。
[0153]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在包括输送带110的带输送装置中,也可以在向输送带110施加减小的载荷的条件下调节输送带110的横移。
[0154]第一至第四实施例都采用了直接连接调节部件21R和21L的连接部件作为联锁装置。可替换地,联锁装置可以是不同于该连接部件的任何装置,只要当调节部件21L (21R)因从横移的中间转印带5接受横移力而移动时,另一侧的调节部件21R (21L)可以沿相反的方向移动相同的长度即可。例如,在调节部件21R和21L与各自的齿轮连接的情况下,如果带横移以及调节部件21L (21R)因横移力而旋转,则相应的一个齿轮也旋转。此外,在把齿轮的旋转力转换为沿相反方向作用的力之后,旋转力传递给与另一个调节部件21R(21L)连接的齿轮。齿轮的该旋转力使调节部件21R (21L)沿相反的方向旋转相同的量。
[0155]这样,可以在施加给带的载荷减小的条件下调节带的横移。
[0156]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修改、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输送装置,包括: 配置成旋转的环形带; 第一张紧部件和第二张紧部件,带在它们之间张紧; 第一调节部件,其在与带旋转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张紧部件的一端侦牝第一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 第二调节部件,其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张紧部件的另一端侧,该第二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以及 联锁装置,其配置成将第一调节部件的移动和第二调节部件的移动联锁; 其中,如果带在带宽度方向上横移,则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一个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同时通过联锁装置使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另一个移动,使得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于第二张紧部件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如果带在带宽度方向上朝设有第二调节部件的另一端侧横移,则第二调节部件通过从带的对应端部接受力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第二调节部件通过从带的端部接受力而沿带旋转方向旋转,并且第一调节部件通过联锁装置而沿与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联锁装置是把第一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和第二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并且该连接部件能够围绕大体上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连接部件中心的摆动销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带输送装置, 其中,第一张紧部件是辊,并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凸轮,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辊围绕辊的旋转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在带的内周侧上与连接部件接合的接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输送装置,还包括: 管制部,其配置成在带宽度方向管制辊的移动, 其中,当带沿带宽度方向朝另一端侧横移时,管制部防止第一调节部件与辊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输送装置, 其中,带包括在带宽度方向设置在其内周侧和其两端上的肋, 其中,当带朝另一端侧横移时,第一调节部件通过从带的一端侧上的肋接受力而移动,同时第二调节部件通过联锁装置而移动,使得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于第二张紧部件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联锁装置是把第一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和第二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并且该连接部件能够围绕大体上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连接部件中心的摆动销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输送装置, 其中,第一张紧部件是辊,并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凸轮,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辊围绕辊的旋转轴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设置在带的外周侧上并与联锁装置接合的接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第一张紧部件是通过被加载部件加载而向带施加张力的张紧辊, 其中,带输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轴承支撑部件,其保持张紧辊的轴和第一调节部件; 第二轴承支撑部件,其保持张紧辊的轴和第二调节部件,并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轴承支撑部件能够围绕各自的支撑点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轴承支撑部件的支撑点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带和张紧辊之间接触弧的等分线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输送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 其中,检测装置布置成经由带而与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与第一张紧部件接合、能够围绕摆动销枢转、并在第一张紧部件倾斜以调节带的横移时跟随第一张紧部件的移动而倾斜。
15.—种成像设备,包括: 多个图像承载部件,其配置成分别承载具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和带输送装置,其包括环形带,环形带配置成旋转并且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环形带上;或者是包括输送转印材料的环形带,该环形带配置成旋转并且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多个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其中,带输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张紧部件和第二张紧部 件,带在它们之间张紧; 第一调节部件,其在与带旋转方向垂直的带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张紧部件的一端侦牝第一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 第二调节部件,其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张紧部件的另一端侧,该第二调节部件能够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以及 联锁装置,其配置成将第一调节部件的移动和第二调节部件的移动联锁; 其中,如果带在带宽度方向上横移,则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一个通过从带接受力而移动,同时通过联锁装置使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中的另一个移动,使得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于第二张紧部件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如果带在带宽度方向上朝设有第二调节部件的另一端侧横移,则第二调节部件通过从带的对应端部接受力而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调节部件通过从带的端部接受力而沿带旋转方向旋转,并且第一调节部件通过联锁装置而沿与带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联锁装置是把第一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和第二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并且该连接部件能够围绕大体上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连接部件中心的摆动销摆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第一张紧部件是辊,并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凸轮,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辊围绕辊的旋转轴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在带的内周侧上与连接部件接合的接合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管制部,其配置成在带宽度方向管制辊的移动,其中,当带沿带宽度方向朝另一端侧横移时,管制部防止第一调节部件与辊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带包括在带宽度方向设置在其内周侧和其两端上的肋, 其中,当带朝另一端侧横移时,第一调节部件通过从带的一端侧上的肋接受力而移动,同时第二调节部件通过联锁装置而移动,使得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于第二张紧部件倾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联锁装置是把第一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和第二调节部件的一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并且该连接部件能够围绕大体上在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连接部件中心的摆动销摆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第一张紧部件是辊,并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凸轮,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辊围绕辊的旋转轴旋转。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都包括设置在带的外周侧上并与连接部件接合的接合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第一张紧部件是通过被加载部件加载而向带施加张力的张紧辊, 其中,成像设备还包括: 第一轴承支撑部件,其保持张紧辊的轴和第一调节部件;` 第二轴承支撑部件,其保持张紧辊的轴和第二调节部件,并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轴承支撑部件能够围绕各自的支撑点旋转。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轴承支撑部件的支撑点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带和张紧辊之间接触弧的等分线下方。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检测装置, 其中,检测装置布置成经由带而与第一张紧部件相对、与第一张紧部件接合、能够围绕摆动销摆动、并在第一张紧部件倾斜以调节带的横移时跟随第一张紧部件的移动而倾斜。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852997SQ20131062478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河波健男, 伊藤义弘, 渡边健二, 山内大悟, 泽岛史弥, 笹冈修, 饭塚阳一郎, 藤中宏美, 笠石卓吾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