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色防眩光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414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变色防眩光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眩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夜间会车的前视防眩光和后视防眩光,消除眩光的影响,保证行车安全的智能变色防眩光镜。
背景技术
汽车夜间行车会车的眩光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问题,电致变色器件应用于汽车防眩镜技术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公认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有三明治型的五层结构即为:“玻璃I ITO(透明导电层)|EC(电致变色层)IIC(离子导体层)IIS(离子存储层)IITO(透明导电层)I玻璃”构造。如图1所示,除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7外,五层结构分别是透明导电层102、EC层(电致变色层)103、离子导体层104、离子存储层105、透明导电层106,其中EC电致变色层103是核心。电致变色层又分无机类和有机类材料,无机物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水合物,以 W03 为主要代表,例如美国专利 U.S.Patents Nos.5,598293、6, 005, 705 和 6,136,161,另一类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从结构上分主要有各种有机杂环化合物如联吡啶盐类、导电聚合物类、金属有机聚合物类和金属酞花菁类,例如U.S.Patents Nos.7,038,828、7,064,882,7, 547,658,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五层结构。而对于有机类的电致变色层,玻璃
TO (透明导电层)与EC (电致变色层)存在界面的结合问题,其结合的特性直接影响EC的循环寿命、致密性和均匀性等关键性能。由于ITO材料是一种无机氧化物即氧化铟锡材料,有机电致变色EC要在其表面上成膜,构成纳米级层状结构物质,仅仅依靠表面吸附力是难以维持其耐久性的,形成均匀致密性的膜层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为了解决这防眩光问题,人们研究和设计了很多其它方面的解决方案,例如专利CN1736745A和CN2811046Y,采用一种呈现阶梯变化的液晶变色挡光模式,但由于是阶梯状态,存在突变分界线,造成视觉场景的不连续和视觉的不舒适感,易产生视觉判断错误反而影响安全。而且对于液晶变色屏,其变光后光线本身是呈现散射状态,如果不加偏振光片,视线就变得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楚了,结果挡了光线也挡了视线;如果加了偏振光片,在透明状态时的透过率大大降低,低到50%以下,达不到汽车夜间行车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透过率大于75%的要求。又如专利CN101288022A,其电致变色层是一种氧化还原态可以在电场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胶状体,而且也是单一色调的,但其变色响应需要3 5秒,在防眩领域受到限制。上述各种方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难以推广:
1、在前视防选领域,单一色调或不连续的变色层构成的防眩观察区和非防眩区的交汇处形成较大的视觉差,对路况的辨别和判断有很大的影响;2、响应速度慢;3、防了眩光的同时也遮挡了视线,易失去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夜间会车的前视防眩光和后视防眩光,消除眩光的影响,保证行车安全的智能变色防眩光镜。[0006]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变色防眩光镜,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板、导电层、电致变色涂层、离子导体层、离子存储层、离子导电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四周设有通过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的密封料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高透光性的硬性透明基板,如浮法玻璃或柔性材料PET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离子导体层呈液态型;还具有单体分子涂层;所述单体分子涂层设置在导电层和电致变色涂层之间。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单体分子涂层为有机高分子导电层。上述技术方案还具有分别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连接的两对电极连接夹;所述两对电极连接夹的输入端均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源输出端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增加单体分子涂层;单体分子涂层设置在导电层和电致变色涂层之间,改善了导电层和电致色变色涂层之间结合力,提高了电致色变色涂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增强了耐用性。(2)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涂层和离子存储层均具有渐变色,且变色呈现连续调状态,尤如太阳镜一样,下端颜色浅,挡光少,近距离视线清楚,上端颜色暗,挡光多,远方强烈的光线减弱。(3)本实用新型在密封料层中添加硅微球,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防眩光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基板,2.导电层,3.电致变色涂层,4.离子导体层,5.离子存储层,
6.离子导电层,7.第二基板,8.密封料层,9.单体分子涂层,10.电极连接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板1、导电层2、电致变色涂层3、离子导体层4、离子存储层5、离子导电层6、第二基板7、密封料层8和单体分子涂层9 ;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的四周设有通过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的密封料层8,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均为硬性透明基板;电致变色涂层3为带呈现连续调状态的渐变色的聚合物电致变色涂层,且电致变色涂层3的底部颜色浅,顶部颜色深,电致色变色涂层3为聚3、4一乙烯二氧噻吩;离子导体层4呈液态型;离子存储层5由无机物构成,离子存储层5带呈现连续调状态的渐变色,且离子存储层5的底部颜色浅,顶部颜色深,离子存储层5与电致色变色涂层3的可迁移的离子总量相匹配,离子存储层5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密封料层8中具有控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的硅微球;单体分子涂层9设置在导电层2和电致变色涂层3之间,单体分子涂层9为3、4一乙烯二氧噻吩EDOT或磷酸噻吩。还具有分别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连接的两对电极连接夹10 ;两对电极连接夹10的输入端均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其中,防眩光镜的电致色变色涂层3为带有呈现连续调状态的渐变色的聚合物电致变色涂层;且底部浅顶部深或中间深两边浅;防眩光镜的离子存储层5带有呈现连续调状态的渐变色;且底部浅顶部深或中间深两边浅;离子存储层5与电致色变色涂层3的可迁移的离子总量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控制电泳电镀聚合物电致色变色涂层3的电镀模板和与之配对的电镀电极的大小和形状及位置来获得具有从底部到顶部所镀膜层逐步增加的变色层,改变电极的大小和形状及位置,来控制电镀的电场分布和浓度梯度的分布,使电致色变色涂层底部浅,顶部深,形成过度均匀的渐变色层。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变色防眩光镜,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板(I)、导电层(2)、电致变色涂层(3)、离子导体层(4)、离子存储层(5)、离子导电层(6)和第二基板(7);所述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的四周设有通过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的密封料层(8),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均为硬性透明基板;所述离子导体层(4)呈液态型;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单体分子涂层(9 );所述单体分子涂层(9 )设置在导电层(2 )和电致变色涂层(3 )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色防眩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分子涂层(9)为有机高分子导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变色防眩光镜,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分别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7)连接的两对电极连接夹(10);所述两对电极连接夹(10)的输入端均与控制电路板的电源输出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变色防眩光镜,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基板、导电层、电致变色涂层、离子导体层、离子存储层、离子导电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四周设有通过紫外线固化或热固化的密封料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高透光性的硬性透明基板,如浮法玻璃或柔性材料PET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离子导体层呈液态型;还具有单体分子涂层;所述单体分子涂层设置在导电层和电致变色涂层之间。本实用新型增加单体分子涂层;改善了导电层和电致色变色涂层之间结合力,提高了电致色变色涂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增强了耐用性。
文档编号G02F1/153GK203012308SQ20132000254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罗汉丰, 徐春叶, 郑建明 申请人:常州雅谱智能变色光学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