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面板组装体的连续制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220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光学面板组装体的连续制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具有偏振膜的光学面板组装体的连续制造方法。公开了在矩形形状光学面板表面贴合偏振膜的方法。所述偏振膜通过下述方法形成:对在连续带状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上形成有PVA类树脂层的叠层体进行拉伸和吸附,在所述拉伸中,采用由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和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构成的2阶段拉伸,使PVA类树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所述吸附使二色性物质吸附在PVA类树脂膜上。在具有所述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上通过粘合剂层贴合载体膜,形成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在该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上形成多个切口,从而在长度方向相邻的2个切口之间形成光学膜叠层体片,将该片分别送至贴合位置,通过粘合剂层贴合在光学面板上。
【专利说明】光学面板组装体的连续制造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9月5日、申请号为201110261305.4、发明名称为“光
学面板组装体的连续制造方法及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在矩形形状面板上依次贴合具有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将具有厚度IOym以下的非常薄的偏振膜的光学膜依次贴合在面板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通过对制成膜状的聚乙烯醇类树脂(以下称为“PVA类树脂”)的单层体实施染色处理及拉伸处理,来制造由PVA类树脂层构成的偏振膜的方法广为人知,所述PVA类树脂层中,PVA类树脂的分子沿拉伸方向取向,且该PVA类树脂内以取向状态吸附有二色性物质。通过使用该PVA类树脂单层膜的现有方法得到的偏振膜的厚度大致为15?35μπι。根据该方法,可以得到具有单体透射率为42%以上、偏振度为99.95%以上的光学特性的偏振膜,利用该方法制造的偏振膜现在用于电视、手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及其它光学显示装置中。
[0004]但由于PVA类树脂为亲水性,具有高吸湿性,因此,使用PVA类树脂制造的偏振膜对温度、湿度的变化敏感,容易因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伸缩,因此具有易产生裂纹的倾向。因此,就现有的普通偏振膜而言,使用的是在其两面贴合有40?80 μ m的TAC (三乙酸纤维素类)膜作为保护膜的光学膜叠层体。
[0005]另外,作为使用由PVA类树脂层构成的现有偏振膜时的其它问题,可以列举,由于因使用时的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伸缩,该偏振膜对与其接合的邻接构件产生应力作用,该邻接构件产生翘曲等变形。
[0006]即便是在偏振膜的两面贴合有TAC(三乙酸纤维素类)膜作为保护膜的光学膜叠层体,在使用单层体形成的偏振膜的情况下,由于偏振膜的薄膜化存在限度,无法忽略伸缩力,从而难以完全抑制伸缩的影响,包含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无法避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伸缩。如果所述包含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发生伸缩,则其伸缩产生的应力会使邻接的构件发生翘曲等变形。该变形即使很微小,也会成为使液晶显示装置产生显示不均的原因。因此,为了降低该显示不均的发生,则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谨慎选择在包含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中使用的构件的材料。另外,这样的偏振膜的收缩应力会成为光学膜叠层体从液晶显示面板上剥离等的原因,因此,为了使该光学膜叠层体接合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必须使用闻粘接力的粘合剂。但如果使用该闻粘接力的粘合剂,则在后序检查中发现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偏振膜中存在光学缺陷时,存在很难进行重新加工的问题,即很难将该光学膜叠层体从液晶显示面板上剥离,并将其它光学膜叠层体贴合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上。这是使用制成膜状的PVA类树脂单层体并利用现有方法得到的偏振膜的一个技术问题。
[0007]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需寻求一种偏振膜的制造方法,来代替无法足够地进行薄膜化的现有的使用PVA类树脂单层体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但使用制成膜状的PVA类树脂单层体的现有方法事实上不可能制造出厚度为IOym以下的偏振膜。其原因为:在制造由膜状PVA类树脂单层体形成的偏振膜的过程中,如果PVA类树脂单层体的厚度过薄,则在染色工序和/或拉伸工序中,PVA类树脂层可能会发生溶解和/或断裂,因此无法形成厚度均匀的偏振膜。
[0008]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下述制造方法:在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上涂敷形成PVA类树脂层,将形成在该树脂基体材料上的PVA类树脂层与树脂基体材料一起进行拉伸,并实施染色处理,由此制造比通过现有方法得到的偏振膜薄很多的偏振膜。与采用PVA类树脂单层体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相比,使用该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因能制造更均匀的偏振膜而备受关注。
[0009]例如,日本专利第4279944号公报(专利文献I)记载了下述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在热塑性树脂膜的一面通过涂敷法形成厚度为6 μ m以上且30 μ m以下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然后拉伸至2倍以上且5倍以下,以该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为透明被膜元件层,由此形成由热塑性树脂膜层和透明被膜元件层二层构成的复合膜,接着,在所述由二层构成的复合膜的透明被膜元件层侧通过粘接剂贴合光学透明树脂膜层,然后剥离除去热塑性树脂膜层,再将透明被膜元件层染色、固定,制成偏光元件层。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偏振片具有光学透明树脂膜层和偏光元件层这二层结构,根据专利文献I的记载,偏光元件的厚度为2?4 μ m0
[0010]就该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方法而言,拉伸是在加热下进行的单向拉伸,如上所述,其拉伸倍率被限制在2倍以上且5倍以下的范围。专利文献I对于该方法进行了如下说明:作为拉伸倍率限制为5倍以下的理由,是由于在拉伸倍率超过5倍的高倍拉伸时很难稳定地进行生产。关于拉伸时的周围温度,具体而言,在使用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热塑性树脂膜的情况下,为55°C ;使用未拉伸的聚丙烯的情况下,为60°C ;使用未拉伸的尼龙的情况下,为70°C。该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方法采用的是高温气体氛围中的单向拉伸的方法,如专利文献I所述,由于拉伸倍率限制在5倍以下,通过该方法得到的2?4μπι这样的极薄偏振膜无法满足例如液晶电视这样的光学显示装置、或使用有机EL显示元件的光学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膜所期望的光学特性。
[0011]日本特开2001 - 343521号公报(专利文献2)及日本特开2003 — 43257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也记载了通过涂敷在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上形成PVA类树脂层,再通过将该PVA类树脂层与基体材料一起进行拉伸来形成偏振膜的方法。在基体材料为非晶性聚酯树脂的情况下,这些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方法是将由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和涂敷在该基体材料上的PVA类树脂层构成的叠层体于70°C?120°C的温度下进行单向拉伸。接着,通过对因拉伸而产生取向的PVA类树脂层进行染色,使其吸附二色性物质。专利文献2记载了所述单向拉伸可以是纵向单向拉伸或横向单向拉伸中的任意一种,而专利文献3记载的是进行横向单向拉伸,并在该横向单向拉伸中或拉伸后使与拉伸方向垂直方向的长度以特定量收缩的方法。而且,在专利文献2及3中,拉伸倍率通常均为4?8倍左右。作为所得到的偏振膜的厚度,记载了为I?1.6 μ m。
[0012]虽然这些专利文献2及3中记载了拉伸倍率通常为4?8倍,但所采用的拉伸方法为高温气体氛围中的拉伸法(高温空中延伸法),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要想能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稳定的拉伸,则5倍是其极限。专利文献2及3中也未记载能够利用高温气体氛围中的拉伸法实现高于5倍的拉伸倍率的特别方法。事实上,如果阅读这些专利文献2及3中记载的实施例,会发现专利文献2中仅记载了 5倍的拉伸倍率、专利文献3中仅记载了 4.5倍。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2及3中记载的方法进行了追加试验,确认了其中记载的方法无法进行拉伸倍率高于5倍的拉伸。因此,关于拉伸倍率,应理解为专利文献2及3中仅记载了 5倍以下的情况。如专利文献I所述,该专利文献2及3所得到的偏振膜的光学特性仍然无法满足在例如液晶电视这样的光学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膜所期望的光学特性。
[0013]美国专利第465952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偏振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涂敷形成在聚酯膜上的PVA类树脂层与该聚酯膜一起进行单向拉伸。该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方法的目的在于,使作为PVA类树脂层的基体材料的聚酯膜能够具有可与偏振膜一起使用的光学特性,而并非制造薄型且具有优异光学特性的、包含PVA类树脂层的偏振膜。也就是说,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方法只不过是要改善与作为偏振膜的PVA类树脂层一起进行拉伸的聚酯树脂膜的光学特性。日本特公平8 - 12296号公报(专利文献5)也记载了具有相同目的的起偏器用材料的制造方法。
[0014]所述由在偏振膜的两面贴合有TAC膜的光学膜叠层体制成的光学膜叠层体通常被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这样的光学显示面板上使用。已经提出了通过下述方法构成的连续贴合装置:将所述光学膜叠层体通过粘合剂层贴合在载体膜上,形成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边沿长度方向连续输送该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边将光学膜叠层体切成与对应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大小相应的长度,并依次贴合在所述光学显示面板上。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361103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4377961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4377964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4503689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4503690号公报(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第4503691号公报(专利文献11)等中均有记载。
[0015]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光学膜叠层体的连续贴合装置具有切口形成机构,用于在连续输送的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切口,所述切口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与贴合光学膜叠层体的光学显不面板的长边方向尺寸及短边方向尺寸之一相对应。该切口形成机构能够在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如下深度的切口,所述深度是从与载体膜相反一侧的面起直至该载体膜与粘合剂层之间的界面为止的深度。这样的切口形成被称为“半切(halfcut)”。通过该半切,在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长度方向相邻的2个切口间,形成长度与光学显示面板的长边方向尺寸及短边方向尺寸之一相对应的光学膜叠层体片。在这种情况下,光学膜叠层体的宽度与光学显示面板的长边方向尺寸及短边方向尺寸中的另一个的尺寸相对应。
[0016]光学膜叠层体的连续贴合装置还具有依次将光学显示面板送至贴合位置的面板输送机构,各个光学膜片向着贴合位置被送入,并使其与被依次送至贴合位置的光学显示面板同步。在该贴合位置的前面设有载体膜剥离机构,对于各个光学膜片,该剥离机构以粘合剂层保留在光学膜片一侧的状态发挥将所述光学膜片从载体膜上剥离的作用。而且,载体膜被剥离之后的光学膜叠层体片被送入贴合位置,并使其与送至贴合位置的面板相叠合。在贴合位置设有贴合辊这样的贴合机构,将被送至贴合位置的光学显示面板和光学膜叠层体片通过粘合剂层贴合。
[0017]载体膜剥离机构具有剥离板(剥離7° P —卜),该剥离板的边缘部具有能将从光学膜叠层体片上剥离的载体膜折叠成锐角的形状。不改变行进方向,直接将光学膜叠层体片从载体膜上剥离并送至贴合位置。
[0018]现有技术文献
[0019]专利文献
[0020][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4279944号公报
[002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343521号公报
[002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 43257号公报
[0023][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4659523号说明书
[0024][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平8-12296号公报
[0025][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4361103号公报
[0026][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4377961号公报
[0027][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第4377964号公报
[0028][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第4503689号公报
[0029][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第4503690号公报
[0030][专利文献11]日本专利第4503691号公报
[0031][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2— 258269号公报
[0032][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2004— 078143号公报
[0033][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2OO7- 171892号公报
[0034][专利文献15]日本特开2004— 338379号公报
[0035][非专利文献 I] H.ff.Siesler, Adv.Polym.Sc1., 65, I (1984)

【发明内容】

[003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37]现在实际应用的偏振膜的厚度为15?35μπι左右、通常为30μπι左右。而且,在该偏振膜的两面各自贴合厚度为60?80 μ m的TAC膜。进一步,在像这样两面贴合有TAC膜的偏振膜叠层体上贴合相位差膜等光学功能膜,然后在其上叠层表面保护膜,从而形成光学膜叠层体。因此,即使在除去用于贴合载体膜的粘合剂层厚度的状态下,光学膜叠层体整体的厚度也达到200?270 μ m。但最近随着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迫切要求极力降低该光学膜叠层体的厚度。
[0038]另一方面,本发明人等成功地制造了厚度为10 μ m以下、并具有与液晶显不面板或有机E L显示面板一起使用的偏振膜所要求的光学特性的偏振膜。具体而言,本发明人等通过下述偏振膜的制造方法,成功地得到了以往无法得到的薄型偏振膜,其厚度为10 μ m以下、用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表征的光学特性能够满足光学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膜所要求的特性,所述偏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将酯类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与在其上涂敷形成的PVA类树脂层一体化,通过由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和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构成的2阶段拉伸工序进行拉伸;以及对该PVA类树脂层实施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处理。基于这样的情况,形成整体上薄型化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开发研究正继续进行着。而且,使用本发明人等开发的薄型的偏振膜时,可制造整体厚度为170 μ m以下的光学膜叠层体。进一步,期望利用专利文献6?11记载的连续贴合装置将这样的薄型的光学膜叠层体贴合在光学显示面板上。
[0039]在本发明中,所述“气体氛围中的拉伸”是指,未浸溃在水中或水溶液中,而是在气体氛围中进行的拉伸;所述“辅助拉伸”是指,在进行第2阶段的拉伸之前进行的“前阶段的拉伸”。
[004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叠层体的依次贴合方法及装置,其用于将所述薄型的光学膜叠层体连续地贴合在矩形形状的光学面板上。
[0041]解决问题的方法
[004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通过在具有长边尺寸和短边尺寸的矩形形状光学面板的2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贴合偏振膜来制造光学面板组装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的步骤,所述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至少包含偏振膜,所述偏振膜由聚乙烯醇类树脂层形成,其厚度为10 μ m以下,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且所述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是对在连续带状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上形成有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叠层体进行拉伸工序和吸附工序而形成的,其中,所述拉伸工序通过由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和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构成的2阶段拉伸,在长度方向进行单向拉伸,使得总拉伸倍率为5倍?8.5倍,且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厚度为IOym以下;所述吸附工序使二色性物质吸附在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膜上。在该光学膜叠层体上隔着粘合剂层贴合载体膜,且该载体膜能够剥离,形成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所述载体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粘接力比光学膜叠层体与粘合剂层之间的粘接力弱。进一步,在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切口,所述多个切口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光学面板的长边尺寸或短边尺寸之一相对应的规定间隔,且其具有从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一侧起直至面向所述粘合层的载体膜一面为止的深度,在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2个切口间形成光学膜叠层体片,由此形成结构为在所述载体膜上连续支撑有多个所述片的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接着,将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送至贴合位置,使得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上的所述各个片与被依次送至贴合位置的所述光学面板同步,依次将所述片从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上剥离,使所述粘合剂层残留在光学膜叠层体侧,从而使所述片隔着粘合剂层贴合在被送至贴合位置的所述光学面板上。
[0043]就本发明的方法而言,在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之前,将带有载体膜的偏振膜叠层体以与所述光学面板的所述长边尺寸或所述短边尺寸中的另一个尺寸相对应的规定宽度沿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偏振膜叠层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切断,形成具有规定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连续带材,然后在所述连续带材上形成所述多个切口,由此可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另外,在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之前,可对光学膜叠层体进行缺陷检查,检测到缺陷时,记录与该缺陷有关的信息。
[0044]而且,在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形成的光学膜叠层体片包含在缺陷检查步骤中检测到的缺陷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贴合步骤之前,将包含该缺陷的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从所述载体膜上剥离,并将所述光学膜叠层体排出至输送路径外。另外,在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形成的光学膜叠层体片包含在缺陷检查步骤中检测到的缺陷的情况下,可通过分别在输送方向的位于该缺陷上游侧及下游侧的方向上距离该缺陷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切口,来形成包含缺陷的光学膜叠层体片。
[0045]在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可等间隔地形成切口,而与是否具有缺陷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识别信息,将在光学膜叠层体片中的基于所记录的与缺陷有关的信息被判定为包含缺陷的片识别为不良片。
[0046]光学面板可以为光学显示面板。另外,光学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 L显示面板中的任意面板。或者,光学面板可以为触摸面板。
[0047]另外,就本发明的方法而言,光学膜可以为在与载体膜相反一侧的面上粘接有光学功能膜的叠层体。另外,在光学膜的偏振膜与粘合剂层之间还可配置第2光学功能膜。
[0048]就本发明的方法而言,偏振膜具有如下光学特性:将单体透射率设为T、将偏振度设为 P 时,满足下述条件,P >- (100.929Τ-42.4 — I) XlOO (其中,T <42.3)、P≥ 99.9(其中,T > 42.3)。具有这样的光学特性的偏振膜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或者,偏振膜具有如下光学特性:将单体透射率设为T、将偏振度设为P时,满足下述条件,T > 42.5、及P > 99.5。具有这样的光学特性的偏振膜适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
[0049]就进行所述2阶段拉伸的本发明的方法而言,优选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时的拉伸倍率为3.5倍以下。另外,二色性物质的吸附优选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使聚乙烯醇类树脂层浸溃在水溶剂中含有碘浓度为0.12~0.30重量%范围的碘的染色液中。
[0050]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在具有长边及短边的矩形形状的面板上依次贴合光学膜叠层体的贴合装置。该装置使用的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通过下述方法形成:在至少包含偏振膜的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上隔着粘合剂层贴合载体膜,该载体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粘接力比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与所述粘合剂层之间的粘接力弱,从而能够剥离所述载体膜,所述至少包含偏振膜的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通过下述方法形成:对于在连续带状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上形成有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叠层体进行下述工序,形成厚度为10 μ m以下、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且由聚乙烯醇类树脂层形成的偏振膜,
[0051]所述工序为:通过由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和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构成的2阶段拉伸,在长度方向进行单向拉伸使总拉伸倍数为5倍~8.5倍,从而使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厚度为IOym以下的工序;和
[0052]使二色性物质吸附在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膜上的工序。
[0053]而且,该装置具有:
[0054]光学膜叠层体输送机构,将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沿长度方向输送;
[0055]切口形成机构,对于由所述输送机构沿长度方向输送的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在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宽度方向上依次形成多个切口,所述多个切口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光学面板的长边尺寸或短边尺寸之一相对应的间隔,且其具有从与所述载体膜相反一侧的光学膜的面起直至载体膜的与所述光学膜相邻接的面为止的深度,从而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2个切口间形成被载体膜支撑的光学膜片;
[0056]面板输送机构,将面板依次送至贴合位置;
[0057]载体膜剥离机构,对于与依次送至贴合位置的所述面板同期送至所述贴合位置的各光学膜片,在所述贴合位置的正前方,一边以所述粘合剂层残留在光学膜片一侧的状态将光学膜片从载体膜上剥离,一边将所述光学膜片与被送至贴合位置的面板叠合;以及
[0058]贴合机构,其设置在贴合位置,隔着粘合剂层将送至所述贴合位置的面板与光学膜片贴合。
[0059]所述贴合装置还可以具有对光学膜叠层体进行缺陷检查的缺陷检查机构。
[0060]在现有技术中,还无法实现使偏振膜的厚度为10 μ m以下、达到用于光学显示装置所期望的光学特性。
[0061]在此,在例如液晶电视这样的光学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膜的情况下,本发明人等将偏振膜所期望的光学特性设定为如下条件,即,将单体透射率设为T、将偏振度设为P时,表示为下式:
[0062]P >- (10α 929Τ—42 4 — I) X100(其中,T < 42.3)、
[0063]P ≥ 99.9 (其中,T ≥ 42.3)。
[0064]另外,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不同,在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通常的结构为使用I片偏振膜,因此偏振膜所要求的光学特性不同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膜所要求的光学特性。因此,作为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偏振膜所要求的光学特性,本发明人等将其设定为:将单体透射率设为T、将偏振度设为P时,满足T > 42.5及P > 99.5的条件。
[0065]由于使用PVA类树脂膜的现有偏振膜的制造方法中采用的是高温气体氛围中的拉伸,拉伸倍率存在限度,如果制成厚度为10 μ m以下的极薄的偏振膜,则无法得到在所述光学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膜所期望的光学特性。但采用本发明人等开发的利用所述拉伸和染色的制造方法,则能够制成厚度为?ο μ m以下、且由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表征的光学特性满足所述条件的偏振膜。本发明提供将包含具有所述光学特性的偏振膜的薄型的光学膜叠层体连续地贴合在光学显示面板上的连续贴合方法及装置。
[0066]发明的效果
[0067]由以上说明可知,按照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光学膜叠层体的连续贴合方法及装置,其中,使用厚度为IOym以下的薄型的偏振膜,能够将光学膜叠层体连续地贴合在光学显示面板等光学面板上。
[0068]如上所述,记载有现有技术的文献中未见下述事例:使用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对包含形成在该基体材料上的PVA类树脂层的叠层体进行单向拉伸时,使其拉伸倍率为5倍以上。
[006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使用的偏振膜的制造方法的代表例及本发明的光学膜叠层体的连续贴合方法及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0][图1]为示出相对于PVA层厚度即偏振膜厚度的树脂基体材料的合适厚度的图表。
[0071][图2]为厚度3μ m、8 μ m、10 μ m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比较图。
[0072][图3]为示出单体透射率P与偏振度T的关系的图表。
[0073][图4]为表示具有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膜所要求的光学性能的范围的图表。
[0074][图5]为基于二色性比来表示偏振膜I~7的偏光性能的理论值的图。
[0075][图6]为比较表,用以比较由染色浴的碘浓度不同而引起的PVA类树脂层的溶解的有无。
[0076][图7]为示出染色浴的碘浓度与由PVA类树脂层形成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关系的图表。
[0077][图8]为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图表。
[0078][图9]为用来制造光学膜叠层体的不包括不溶化处理的制造工序的简图。
[0079][图10]为用于制造光学膜叠层体的包括不溶化处理的制造工序的简图。
[0080][图1la]为剖视图,其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例。
[0081][图1lb]为剖视图,其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另一例。
[0082][图12]为剖视图,其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
[0083][图13]为对比示出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制造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图表。
[0084][图14]为对比示出本发明的其它若干实施例制造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图表。
[0085][图15]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制造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图表。
[0086][图16]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制造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图表。
[0087][图17]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制造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图表。
[0088][图18]为示出结晶性PET、非晶性PET、PVA类树脂各自的拉伸温度与可拉伸倍率的相对关系的图表。
[0089][图19]为示出结晶性PET和非晶性PET伴随温度在Tg与融点Tm之间变化而产生的结晶化速度的变化的图表。
[0090][图20]为示出非晶性PET和PVA在高温气体氛围中的拉伸倍率和总拉伸倍率的关系的图表。
[0091][图21]为示出结晶性PET、非晶性PET、PVA类树脂在高温气体氛围中的拉伸温度与总的可拉伸倍率的相对关系的图表。
[0092][图22]为示出作为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使用的PET的取向性和结晶度与总拉伸倍率的关系的图表。
[0093][图23]为示出进行1.8倍的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时的辅助拉伸温度与经辅助拉伸处理后的PET的取向函数的关系的图表。
[0094][图24]为示出PVA的结晶度与PVA的取向函数的相对关系的图表。
[0095][图25]为使用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制造的偏振膜的制造工序的简图。
[0096][图26]为示出了未进行2阶段拉伸的现有例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图表。
[0097][图27]为进行2阶段拉伸的实施例中制得的偏振膜、或包含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制造条件的一览表。
[0098][图28]为进行2阶段拉伸的实施例中制得的偏振膜、或包含偏振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制造条件的一览表。
[0099][图29]为进行2阶段拉伸的实施例与参考例I?3的取向函数值的比较表。
[0100][图30]为能够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制造工序的简图。
[0101][图31]为能够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其它制造工序的简图。
[0102][图32]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制造工序的简图。[0103][图33]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制造工序的简图。
[0104][图34]为立体图,其示出了将宽幅光学膜叠层体沿长度方向切割而形成光学膜叠层体带材的工序。
[0105][图35]为概略平面图,其示出了从光学膜叠层体带材上切割各个片并将其贴合在液晶显不面板上的工序。
[0106][图36]为示出通过本发明将光学膜叠层体片贴合在显示面板上的工序的简图。
[0107][图37]为示出通过本发明在光学膜叠层体带材上确定的切口形成位置的简图。
[0108][图38]为示出在显示面板上贴合光学膜叠层体片的贴合单元的详细情况的侧视图。
[0109]符号说明
[0110]I基体材料
[0111]2 PVA类树脂层
[0112]3偏振膜
[0113]4光学功能膜
[0114]5第2光学功能膜
[0115]7包含PVA类树脂层的叠层体
[0116]8拉伸叠层体
[0117]8’拉伸叠层体卷
[0118]8’’经过不溶化的拉伸叠层体
[0119]9着色叠层体
[0120]9’交联的着色叠层体
[0121]10光学膜叠层体
[0122]IOa带有粘合剂层的光学膜叠层体
[0123]11光学功能膜叠层体
[0124]20叠层体制作装置
[0125]21涂敷机构
[0126]22干燥机构
[0127]23表面改性处理装置
[0128]30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处理装置
[0129]31拉伸机构
[0130]32卷绕装置
[0131]33 烘箱
[0132]40染色装置
[0133]41染色液
[0134]42染色浴
[0135]43连续抽出装置
[0136]50硼酸水溶液中处理装置
[0137]51硼酸水溶液
[0138]52硼酸浴[0139]53拉伸机构
[0140]60不溶化处理装置
[0141]61硼酸不溶化水溶液
[0142]70交联处理装置
[0143]71硼酸交联水溶液
[0144]80洗涤装置
[0145]81洗涤液
[0146]90干燥装置
[0147]91卷绕装置
[0148]100贴合/转印装置
[0149]101连续抽出/贴合装置
[0150]102卷绕/转印装置
[0151](A)叠层体制作工序
[0152](b)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工序
[0153](C)染色工序
[0154](D)硼酸水溶液中拉伸工序
[0155](E)第I不溶化工序
[0156](F)包含第2不溶化的交联工序
[0157](G)洗涤工序
[0158](H)干燥工序
[0159](I)贴合/转印工序
[0160]200贴合装置
[0161]200B上侧贴合辊
[0162]500分离膜贴合单元
[0163]503分离膜
[0164]680光学膜叠层体卷
[0165]630、650缺陷检测部
[0166]W液晶显示面板
[0167]67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168][与偏振膜相关的技术背景]
[0169]作为偏振膜的【背景技术】,针对由本发明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的材料特性和偏振膜的偏光性能表征的光学特性进行说明。
[0170]首先,就适用于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的一般的材料特性进行概述。
[0171]热塑性树脂可大致分为:高分子处于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以及高分子不具有有序排列或仅极少部分具有有序排列的无定形或非晶状态的树脂。将前者称为结晶状态,将后者称为无定形或非晶状态。相应地,将具有不处于结晶状态但能根据条件变化而形成结晶状态的性质的热塑性树脂称为结晶性树脂,将不具有该性质的热塑性树脂称为非晶性树月旨。另一方面,无论其是结晶性树脂还是非晶性树脂将不处于结晶状态的树脂或未达到结晶状态的树脂称为无定形或非晶质树脂。这里,将无定形或非晶质这样的用语与意味着不形成结晶状态的性质的所谓非晶性这样的用语区别使用。
[0172]作为结晶性树脂,有例如包括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在内的烯烃类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内的酯类树脂。结晶性树脂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下述性质:通常高分子因加热和/或拉伸取向而发生排列,从而促进结晶化。树脂的物性根据结晶化的程度而发生各种变化。另一方面,例如,像聚丙烯(PP)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样的结晶性树脂也能够通过阻碍因加热处理、拉伸取向引起的高分子的排列来抑制结晶化。将结晶化受到抑制的这些聚丙烯(PP)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别称为非晶性聚丙烯及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别将它们总称为非晶性烯烃类树脂及非晶性酯类树脂。
[0173]例如为聚丙烯(PP)的情况下,通过使其为不具有有规立构性的无规结构,可以制成结晶化受到抑制的非晶性聚丙烯(PP)。另外,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情况下,使间苯二甲酸、1,4 一环己烷二甲醇这样的改性基团作为聚合单体发生共聚,也就是说,使阻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化的分子发生共聚,由此可以制成结晶化受到抑制的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0174]接着,对能够在大型液晶显示元件中使用的偏振膜的光学特性进行概述。
[0175]所述偏振膜的光学特性,事实上是指用偏振度P和单体透射率T表征的偏光性能。通常偏振膜的偏振度P与单体透射率T成二律背反关系。这2个光学特性值可以用T-P曲线表示。在T 一 P曲线中,作图而得到的线越是位于单体透射率高的方向且偏振度也高的方向,偏振膜的偏光性能越优异。
[0176]在此,参考示出了 T 一 P曲线的图3,理想的光学特性为T = 50%,P = 100%的情况。由图3可知,如果T值低,则容易提高P值,而T值越高,P值越难以提高。另外,如果参考示出了偏振膜的偏光性能中透射率T与偏振度P之间关系的图4,在图4中线I及线2之上的区域所确定的范围内的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T及偏振度P作为满足液晶显示装置所必需的“要求性能”,使用该偏振膜的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为1000:1以上、最大亮度为500cd/m2以上。该要求性能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都被认为是作为大型液晶显示元件等的偏振膜性能所要求的光学特性的性能。单体透射率T的理想值为T = 50%,但在光透过偏振膜时,发生在偏振膜与空气的界面处部分光发生反射的现象。考虑到该反射现象,由于单体透射率T仅减少与反射相当的量,实际能够实现的T值的最大值为45?46%左右。
[0177]另一方面,偏振度P可转换为偏振膜的对比度(CR)。例如99.95%的偏振度P相当于偏振膜的对比度为2000:1。将该偏振膜用于液晶电视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侧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为1050:1。这里,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低于偏振膜的对比度是因为在显示面板内部发生了消偏振。消偏振是因为下述原因产生的:透过背光侧的偏振膜照射过来的光透过元件内部时,由于滤色器中的颜料、液晶分子层、TFT(薄膜晶体管)的作用,光发生散射和/或反射,部分光的偏振状态发生变化。偏振膜及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越大,液晶电视的反差越优异、越容易观看。
[0178]需要说明的是,偏振膜的对比度被定义为平行透射率TP除以垂直透射率Tc而得至IJ的值。与此相对,可以将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定义为最大亮度除以最小亮度而得到的值。最小亮度是指全黑显示时的亮度。假定为常规视听环境的液晶电视的情况下,所要求标准为
0.5cd/m2以下的最小亮度。在超过该值时,色彩再现性降低。最大亮度是指全白显示时的亮度。假定为常规视听环境的液晶电视的情况下,使用最大亮度为450~550cd/m2范围的显示装置。若低于该值,则由于显示变暗,液晶电视的视觉辨认性降低。
[0179]使用了大型显示元件的液晶电视用显示装置所要求的性能如下:对比度为1000:I以上、最大亮度为500cd/m2以上。这被认为是显示装置的“要求性能”。图4的线1(T
<42.3% )及线2(T≥42.3% )示出了用于达到该显示装置的要求性能所必需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的临界值。该线是基于图5所示的背光侧与观看侧的偏振膜的组合、通过下述模拟求出的。
[0180]液晶电视用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和最大亮度可以基于光源(背光)的光量、配置在背光侧和观看侧的2个偏振膜的透射率、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率、背光侧和观看侧的2个偏振膜的偏振度、液晶显示面板的消偏振率计算出。使用常规液晶电视的光源的光量(10,000cd/m2)、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率(13% )、及消偏振率(0.085% )的基础数值,将若干个偏光性能不同的偏振膜组合,计算出每个组合中液晶电视用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和最大亮度,由此可导出满足要求性能的图4的线I及线2。也就是说,使用未达到线I及线2的偏振膜时,发现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为1000:1以下、最大亮度为500cd/m2以下。用于计算的式子如下所示。
[0181]式(I)是用来求出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的式子、式(2)是用来求出显示装置的最大亮度的式子。式(3)是用来求出偏振膜的二色性比的式子。
[0182]式(I):CRD = Lmax/Lmin
[0183]式(2):Lmax = (LBXTp — (LB/2XklBXDP/100)/2X (klF_k2F)) XTcell/100
[0184]式(3):DR = Ak2/Akl = log(k2)/log(kl) = log(Ts/100X (l-P/100)/TPVA)/log(Ts/100X (I+P/100)/Tpva)
[0185]其中,
[0186]Lmin= (LBXTc+(LB/2XklBXDP/100)/2X (klF-k2F)) XTcell/100
[0187]Tp = (klB X klF+k2B X k2F) /2 X Tpva
[0188]Tc = (klB X k2F+k2B X klF) /2 X Tpva
[0189]kl = Ts/lOOX (I+P/100)/Tpva
[0190]k2 = Ts/100 X (l-P/100)/Tpva
[0191]CRD: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0192]Lmax:显示装置的最大亮度
[0193]Lmin:显示装置的最小亮度
[0194]DR:偏振膜的二色性比
[0195]Ts: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
[0196]P:偏振膜的偏振度
[0197]kl:第I主透射率
[0198]k2:第2主透射率
[0199]klF:观看侧偏振膜的kl
[0200]k2F:观看侧偏振膜的k2[0201]klB:背光侧偏振膜的kl
[0202]k2B:背光侧偏振膜的k2
[0203]Akl:偏振膜的透过轴方向的吸光度
[0204]Ak2:偏振膜的吸收轴方向的吸光度
[0205]LB:光源的光量(10000cd/m2)
[0206]Tc:偏振膜的垂直透射率(观看侧偏振片与背光侧偏振片的组合)
[0207]Tp:偏振膜的平行透射率(观看侧偏振片与背光侧偏振片的组合)
[0208]Tcell:元件的透射率(13% )
[0209]DP:元件的消偏振率(0.085% )
[0210]Tpva:未吸附碘的PVA膜的透射率(0.92)。
[0211]图4的线I (T < 42.3% )可通过位于图5中偏振膜3所表示的直线上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导出。在属于图5的偏振膜3的偏振膜中,将偏光性能为坐标(T、P) = (42.1%,99.95%)表示的点D (空心圆)的偏振膜D用于液晶电视用显示装置的背光侧和观看侧两侧时,能够达到要求性能。
[0212]但即便是同属于偏振膜 3的偏振膜,将位于单体透射率低的(更暗的)区域的3个偏振膜 Α(Τ = 40.6%,P = 99.998% )、B(T = 41.1%,P = 99.994% )、或 C(T = 41.6%,P = 99.98%)用于背光侧和观看侧两侧时,并非均能达到要求性能。使用偏振膜A、B或C作为背光侧和观看侧中任一侧的偏振膜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要求性能,作为另一侧偏振膜,有必要使用例如属于偏振膜4的偏振膜E、属于偏振膜5的偏振膜F、或属于偏振膜7的偏振膜G这样的与偏振膜3相比单体透射率高、且偏振度至少为99.9%以上的偏光性能优异的偏振膜。
[0213]图5所示偏振膜I~7的偏光性能可基于式(3)算出。通过使用式(3),可由作为偏振膜的偏光性能指标的二色性比(DR)计算出单体透射率T和偏振度P。二色性比是指偏振膜的吸收轴方向的吸光度除以透过轴方向的吸光度而得到的值。该数值越高,表示偏光性能越优异。例如,经计算,偏振膜3是具有二色性比约为94的偏光性能的偏振膜。低于该值的偏振膜无法达到要求性能。
[0214]另外,作为背光侧和观看侧中任一侧的偏振膜,使用偏光性能低于偏振膜3的、例如属于偏振膜I的偏振膜H(41.0%,99.95% )或属于偏振膜2的偏振膜J(42.0%,99.9% )的情况下,由式(I)、(2)可知,为了达到要求性能,作为另一侧的偏振膜,必须使用例如属于偏振膜6的偏振膜I (43.2%,99.95% )或属于偏振膜7的偏振膜K(42.0%,99.998% )这样的偏光性能比偏振膜3更优异的偏振膜。
[0215]为了达到液晶电视用显示装置的要求性能,背光侧和观看侧中任一侧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必须至少比偏振膜3优异。图4的线1(T <42.3%)示出了其下限值。另一方面,图4的线2 (T≤42.3% )示出了偏振度P的下限值。使用偏振度P为99.9%以下的偏振膜作为背光侧和观看侧中任一侧的偏振膜的情况下,作为另一侧的偏振膜,无论使用偏光性能多么优异的偏振膜,都无法达到要求性能。
[0216]作为结论,要达到使用大型显示元件的液晶电视用显示装置所要求的偏光性能时,作为所期望的条件,要求背光侧和观看侧中任一侧的偏振膜的偏光性能至少位于超过线1(T < 42.3% )及线2(T≤42.3% )所示界限的区域,更具体而言,要求具有比偏振膜3更优异的偏光性能、且偏振度为99.9%以上的偏振膜。
[0217]相对而言,多数情况下,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偏振膜主要是为了通过与1/4波长相位差膜组合形成圆偏振光来阻断内部反射光而使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的是I片偏振膜。因此,与使用2片偏振膜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不同,对于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偏振膜而言,如上所述,其所要求的光学的要求特性不同,将单体透射率设为T、将偏振度设为P时,满足T > 42.5及P > 99.5所表示的条件。在图4中,用点划线表示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偏振膜的要求特性。
[0218][与偏振膜的制造相关的实施例]
[0219]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光学膜叠层体的偏振膜的实施例,示出实施例1?18。在这些实施例中制造的偏振膜的制造条件如图27及图28所示。另外,作为进行对比的例子,示出了参考例及比较例。图29为针对第I阶段的气体氛围中的高温拉伸后的实施例1?18及参考例I?3制备的各拉伸叠层体,分别示出了 PET树脂基体材料的取向函数值的表。
[0220][实施例1]
[0221]作为非晶性酯类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制作了共聚有6mol%间苯二甲酸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称为“非晶性PET”)的连续带状基体材料。非晶性PET的玻璃转变温度为75°C。按照下述方法制作了由连续带状非晶性PET基体材料和聚乙烯醇(以下,称为“PVA”)层构成的叠层体。需要说明的是,PVA的玻璃转变温度为80°C。
[0222]准备了厚度200 μ m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以及将聚合度1000以上、皂化度99%以上的PVA粉末溶解在水中制成的浓度为4?5重量%的PVA水溶液。接着,在所述厚度200 μ m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涂敷PVA水溶液,在50?60°C温度下进行干燥,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制作了厚度7 μ m的PVA层。以下,将其称为“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或“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或简称为“叠层体”。
[0223]使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经过包括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2阶段拉伸工序在内的以下工序,制造了 3 μ m厚的偏振膜。通过第I阶段的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工序,将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与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一体地进行拉伸,制成了包含5μπι厚的PVA层的拉伸叠层体。以下,将其称为“拉伸叠层体”。具体而言,拉伸叠层体是通过下述方法制成的:将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装在配备在烘箱(拉伸温度环境设定为130°C )内的拉伸装置上,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
1.8倍。通过该拉伸处理,拉伸叠层体内的PVA层转变为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5 μ m厚的PVA 层。
[0224]接着,通过染色工序,制成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5 μ m厚的PVA层吸附有碘的着色叠层体。以下,将其称为“着色叠层体”。具体而言,着色叠层体是通过下述方法制成的:将拉伸叠层体在液温30°C且含碘及碘化钾的染色液中浸溃任意时间,使最终生成的构成偏振膜的PVA层的单体透射率为40?44%,从而使碘吸附在拉伸叠层体所含有的PVA层中。在本工序中,染色液以水为溶剂,碘浓度在0.12?0.30重量%的范围内、碘化钾浓度在0.7?2.1重量%的范围内。碘和碘化钾的浓度之比为I比7。
[0225]另外,要将碘溶解在水中,需要碘化钾。更详细地,通过将拉伸叠层体在碘浓度
0.30重量%、碘化钾浓度2.1重量%的染色液中浸溃60秒钟,制作了 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5μπι厚的PVA层中吸附有碘的着色叠层体。在实施例1中,通过改变拉伸叠层体在碘浓度0.30重量%、碘化钾浓度2.1重量%的染色液中的浸溃时间来调节碘吸附量,使最终生成的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为40?44%,从而制成了单体透射率和偏振度不同的各种着色
叠层体。
[0226]另外,通过第2阶段的硼酸水溶液中拉伸工序,进一步将着色叠层体与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一体地拉伸,制成了包含构成3 μ m厚的偏振膜的PVA层的光学膜叠层体。以下,将其称为“光学膜叠层体”。具体而言,光学膜叠层体是通过下述方法制作的:将着色叠层体装在配备在处理装置内的拉伸装置中,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3.3倍,所述处理装置被设定在含有硼酸和碘化钾的液温60?85°C范围的硼酸水溶液中。更详细地,硼酸水溶液的液温为65°C。另外,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硼酸含量为4重量份,碘化钾含量为5重量份。
[0227]在本工序中,首先将碘吸附量经过调节的着色叠层体在硼酸水溶液中浸溃了 5?10秒钟。然后,将该着色叠层体直接在设置于处理装置内的拉伸装置即转速不同的多组辊间通过,进行30?90秒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3.3倍。通过该拉伸处理,着色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转变为吸附的碘以多碘离子络合物的形式发生了单向高级次取向的3 μ m厚的PVA层。该PVA层构成了光学膜叠层体的偏振膜。
[0228]如上所述,对于实施例1而言,首先对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进行拉伸温度130°C的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制成了拉伸叠层体,接着将拉伸叠层体染色,制作着色叠层体,再将着色叠层体在拉伸温度65度的硼酸水溶液中进行拉伸,制作了包含3 μ m厚的PVA层的光学膜叠层体,所述3 μ m厚的PVA层以总拉伸倍率5.94倍与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一体地被拉伸。通过这样的2阶段拉伸,能够制作出包含构成偏振膜的3 μ m厚的PVA层的光学膜叠层体,在所述PVA层中,成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PVA层的PVA分子发生高级次取向、因染色而吸附的碘以多碘离子络合物的形式发生了单向高级次取向。
[0229]虽不是制造光学膜叠层体所必需的工序,但通过洗涤工序,将光学膜叠层体从硼酸水溶液中取出,用碘化钾水溶液洗去成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3 μ m厚的PVA层的表面所附着的硼酸。然后,通过利用60°C暖风的干燥工序对洗涤后的光学膜叠层体进行了干燥。需要说明的是,洗涤工序是用于消除硼酸析出等外观不良的工序。
[0230]接着,通过贴合和/或转印工序,边于成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3 μ m厚的PVA层的表面涂敷粘接剂,边贴合80 μ m厚的TAC (三乙酸纤维素类)膜,然后将非晶性PET基体材料剥离,使3 μ m厚的PVA层转印到80 μ m厚的TAC(三乙酸纤维素类)膜上。
[0231][实施例2]
[023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首先,制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接着,通过对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进行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制作拉伸至1.8倍的拉伸叠层体,然后,通过将拉伸叠层体浸溃在液温30°C且含碘及碘化钾的染色液中,制作了包含吸附有碘的PVA层的着色叠层体。实施例2包含不同于实施例I的下述交联工序。该工序通过将着色叠层体在40°C的硼酸交联水溶液中浸溃60秒钟,对吸附有碘的PVA层的PVA分子之间进行交联处理。就本工序的硼酸交联水溶液而言,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硼酸含量为3重量份,碘化钾含量为3重量份。
[0233]实施例2的交联工序谋求至少3个技术效果。第1,不溶化作用:使着色叠层体中含有的薄膜化的PVA层在作为后序工序的在硼酸水溶液中的拉伸过程中不发生溶解。第2,着色稳定化作用:不使在PVA层上发生着色的碘溶出。第3,结点生成作用:通过PVA层的分子之间发生交联,生成结点。
[0234]接着,实施例2通过将交联的着色叠层体浸溃在比实施例1的拉伸温度65°C更高的75°C的硼酸水溶液拉伸浴内,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拉伸,使拉伸倍率为3.3倍,制成了光学膜叠层体。另外,实施例2的洗涤工序、干燥工序、贴合和/或转印工序均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
[0235]另外,为了使位于硼酸水溶液中拉伸工序之前的交联工序的技术效果更显著而将实施例1的未交联的着色叠层体浸溃在拉伸温度70?75°C的硼酸水溶液拉伸浴中时,着色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溶解在硼酸水溶液拉伸浴中,无法进行拉伸。
[0236][实施例3]
[0237]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首先,制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接着,通过对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进行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制作了拉伸倍率为1.8倍的拉伸叠层体。实施例3包含不同于实施例1的下述不溶化工序。该工序通过将拉伸叠层体在液温30°C的硼酸不溶化水溶液中浸溃30秒钟,使拉伸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PVA层不溶化。本工序的硼酸不溶化水溶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硼酸含量为3重量份。实施例3的不溶化工序所具有的技术效果至少包括使拉伸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在作为后序工序的染色工序中不发生溶解的不溶化作用。
[0238]接着,实施例3通过像实施例1那样地,将经过不溶化的拉伸叠层体浸溃在液温30°C且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染色液中,制作了包含吸附有碘的PVA层的着色叠层体。然后,通过将制作的着色叠层体浸溃在与实施例1的拉伸温度相同的65°C的硼酸水溶液拉伸浴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拉伸,使拉伸倍率为3.3倍,制作了光学膜叠层体。另外,实施例3的洗涤工序、干燥工序、贴合和/或转印工序均与实施例1的相同。
[0239]另外,为了使染色工序之前的不溶化工序的技术条件及作用更显著,实施了下述方法:首先,通过将实施例1的未经不溶化的拉伸叠层体染色,制作着色叠层体,再将制作的着色叠层体浸溃在拉伸温度70?75°C的硼酸水溶液拉伸浴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实施例2所述,着色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溶解在硼酸水溶液拉伸浴中,无法进行拉伸。
[0240]接着,实施了下述方法:代替实施例1的碘浓度为0.30重量%的染色液,在以水为溶剂、碘浓度为0.12?0.25重量%、其它条件不变的染色液中,对实施例1的未经不溶化的拉伸叠层体进行浸溃。在这种情况下,拉伸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溶解在染色浴中,无法进行染色。但是,在使用实施例3的经过不溶化的拉伸叠层体的情况下,即使染色液的碘浓度为0.12?0.25重量%,PVA层也不溶解,能够对PVA层进行染色。
[0241]在即使染色液的碘浓度为0.12?0.25重量%也能够对PVA层进行染色的实施例3中,通过使拉伸叠层体在染色液中的浸溃时间恒定、并在实施例1所示的一定范围内改变染色液的碘浓度及碘化钾浓度来调节碘吸附量,使最终生成的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为40?44%,从而制成单体透射率和偏振度不同的各种着色叠层体。
[0242][实施例4]
[0243]实施例4通过在实施例1的制造工序中增加实施例3的不溶化工序和实施例2的交联工序后得到的制造工序,来制作光学膜叠层体。首先,制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接着,通过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对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1.8倍,制作了拉伸叠层体。实施例4像实施例3那样地,通过将制作的拉伸叠层体在液温30°C的硼酸不溶化水溶液中浸溃30秒钟的不溶化工序,使拉伸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PVA层不溶化。实施例4进一步像实施例3那样地,通过将包含经过不溶化的PVA层的拉伸叠层体浸溃在液温30°C且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染色液中,制作了包含吸附有碘的PVA层的着色叠层体。
[0244]实施例4像实施例2那样地,通过将制作的着色叠层体在40°C的硼酸交联水溶液中浸溃60秒钟的交联工序,使吸附有碘的PVA层的PVA分子间发生了交联。实施例4进一步将交联的着色叠层体浸溃在比实施例1的拉伸温度65°C更高的75°C的硼酸水溶液拉伸浴中5?10秒钟,像实施例2那样地,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3.3倍,制作了光学膜叠层体。另外,实施例4的洗涤工序、干燥工序、贴合和/或转印工序均与实施例1?3相同。
[0245]另外,实施例4像实施例3那样地,即使染色液的碘浓度为0.12?0.25重量%,PVA层也不发生溶解。在实施例4中,通过使拉伸叠层体在染色液中的浸溃时间恒定、并在实施例1所示的一定范围内改变染色液的碘浓度及碘化钾浓度,来调节碘吸附量,使最终生成的偏振膜的单体透射率为40?44%,从而制成了单体透射率和偏振度不同的各种着色叠层体。
[0246]如上所述,对于实施例4而言,首先制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接着通过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对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1.8倍,制作了拉伸叠层体。通过将制作的拉伸叠层体在液温30°C的硼酸不溶化水溶液浸溃30秒钟,使拉伸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不溶化。通过将包含经过不溶化的PVA层的拉伸叠层体浸溃在液温30°C且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染色液中,制作了经过不溶化的PVA层吸附有碘的着色叠层体。通过将包含吸附有碘的PVA层的着色叠层体在40°C的硼酸交联水溶液中浸溃60秒钟,使吸附有碘的PVA层的PVA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将包含交联的PVA层的着色叠层体在含有硼酸和碘化钾且液温75V的硼酸水溶液拉伸溶中浸溃5?10秒钟,然后,通过硼酸水溶液中拉伸,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
3.3倍,制作了光学膜叠层体。
[0247]由此,实施例4通过2阶段拉伸和前处理,可稳定地制作包含构成偏振膜的3 μ m厚的PVA层的光学膜叠层体,所述2阶段拉伸由气体氛围中的高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构成,所述前处理由位于在染色浴中进行浸溃前的不溶化及位于硼酸水溶液中拉伸前的交联构成,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中,成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PVA层的PVA分子发生高级次取向、通过染色切实地吸附在PVA分子上的碘以多碘离子络合物的形式发生了单向高级次取向。
[0248][实施例5]
[0249]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5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所述区别在于:成膜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PVA层的厚度。实施例4中利用了厚度为7 μ m的PVA层,最终光学膜叠层体中所含PVA层的厚度为3 μ m。相对而言,实施例5中利用了厚度为12 μ m的PVA层,最终光学膜叠层体中所含PVA层的厚度为5 μ m。[0250][实施例6]
[0251]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6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用于非晶性PET基体材料的聚合单体。实施例4使用的是间苯二甲酸与PET共聚而成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相对而言,实施例6使用的是PET与作为改性基团的1,4 一环己烷二甲醇共聚而成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
[0252][实施例7]
[0253]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7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分别改变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使总拉伸倍率为6倍或为接近于6倍的值。实施例4中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分别为1.8倍及3.3倍。相对而言,实施例7中,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分别为1.2倍及4.9倍。另外,实施例4的总拉伸倍率为5.94倍。而实施例7的总拉伸倍率为5.88倍。这是因为在硼酸水溶液中拉伸时,无法进行拉伸倍率为
4.9倍以上的拉伸。
[0254][实施例8]
[0255]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8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分别改变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使总拉伸倍率为6倍。实施例8中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分别为1.5倍及
4.0 倍。
[0256][实施例9]
[0257]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9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分别改变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使总拉伸倍率为6倍。实施例9中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及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分别为2.5倍及
2.4 倍。
[0258][实施例10]
[0259]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0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实施例4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温度设为130°C,而实施例10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温度设为95°C。
[0260][实施例11]
[0261]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1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实施例4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温度设为130°C,而实施例11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温度设为110°C。
[0262][实施例12]
[0263]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2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实施例4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温度设为130°C,而实施例12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温度设为150°C。
[0264][实施例13]
[0265]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3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1.8倍、将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2.8倍。由此,相比于实施例4时的约6倍(准确地说为5.94倍)的总拉伸倍率,实施例13的总拉伸倍率为约5倍(准确地说为5.04倍)。
[0266][实施例14]
[0267]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4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1.8倍、将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3.1倍。由此,相比于实施例4时的约6倍(准确地说为5.94倍)的总拉伸倍率,实施例14的总拉伸倍率为约5.5倍(准确地说为5.58倍)。
[0268][实施例15]
[0269]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5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1.8倍、将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3.6倍。由此,相比于实施例4时的约6倍(准确地说为5.94倍)的总拉伸倍率,实施例15的总拉伸倍率为约6.5倍(准确地说为6.48倍)。
[0270][实施例16]
[0271]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6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方法。在实施例4中,通过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1.8倍。相对而言,在实施例16中,通过固定端单向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使拉伸倍率为1.8倍。
[0272][实施例17]
[0273]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7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此时,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倍率为1.8倍,区别在于,将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3.9倍。由此,相比于实施例16时的约6倍(准确地说为5.94倍)的总拉伸倍率,实施例17的总拉伸倍率约为7倍(准确地说为7.02倍)。
[0274][实施例18]
[0275]除以下区别外,实施例18按照与实施例16相同的条件制造了光学膜叠层体。区别在于:将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1.8倍、将硼酸水溶液中拉伸的拉伸倍率变为4.4倍。由此,相比于实施例16时的约6倍(准确地说为5.94倍)的总拉伸倍率,实施例18的总拉伸倍率约为8倍(准确地说为7.92倍)。
[0276][比较例I]
[0277]比较例I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在200 μ m厚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涂敷PVA水溶液,使之干燥,制作了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接着,通过拉伸温度设为130°C的气体氛围中的高温拉伸,对包含7 μ m厚的PVA层的叠层体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使拉伸倍率为4.0倍,制作了拉伸叠层体。通过该拉伸处理,拉伸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转变为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3.5 μ m厚的PVA层。
[0278]接着,对拉伸叠层体进行染色处理,制作了 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3.5 μ m厚的PVA层中吸附有碘的着色叠层体。具体而言,着色叠层体是通过下述方法制作的:通过将拉伸叠层体在液温30°C且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染色液中浸溃任意时间,使最终生成的构成偏振膜的PVA层的单体透射率为40?44%,从而使碘吸附在拉伸叠层体中含有的PVA层中。由此,调节碘在PVA分子发生了取向的PVA层中的吸附量,制成了单体透射率和偏振度不同的各种着色叠层体。
[0279]接着,对着色叠层体进行交联处理。具体而言,通过将着色叠层体在液温40°C的硼酸交联水溶液浸溃60秒钟,对着色叠层体实施交联处理,所述硼酸交联水溶液中,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含有硼酸3重量份、含有碘化钾3重量份。比较例I的经过交联处理的着色叠层体相当于实施例4的光学膜叠层体。因此,洗涤工序、干燥工序、贴合和/或转印工序均与实施例4的相同。
[0280][比较例2]
[0281]比较例2将比较例I的拉伸叠层体按照与比较例I相同的条件进行了拉伸,使拉伸倍率为4.5倍、5.0倍、6.0倍,制作了拉伸叠层体。比较表中示出了包括比较例I和比较例2在内的、在200 μ m厚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以及成膜在该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PVA层上发生的现象。由此,确认了采用拉伸温度为130°C的气体氛围中的高温拉伸的拉伸倍率存在4.0倍的限度。
[0282][与拉伸相关的技术背景]
[0283]图18?图22均是以实验为基础绘制的。首先,就图18而言,图18是在对结晶性PET、非晶性PET和PVA类树脂各自的拉伸温度与可拉伸倍率的相对关系进行实验的基础上绘制的。
[0284]在图18中,粗线表示非晶性PET的可拉伸倍率随着拉伸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非晶性PET的Tg约为75°C,在该温度以下无法进行拉伸。由图18可知,通过气体氛围中的高温自由端单向拉伸,可在高于约110°C的温度下拉伸至7.0倍以上。另一方面,图18的细线表示结晶性PET的可拉伸倍率随着拉伸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结晶性PET的Tg约为80°C,在该温度以下无法进行拉伸。
[0285]接着,就图19而言,该图表示结晶性PET与非晶性PET各自的结晶化速度随着温度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Tg与熔点Tm之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由图19可知,处于80°C?110°C左右的无定形状态的结晶性PET在120°C左右急剧地发生结晶化。
[0286]另外,如图18所示,结晶性PET通过气体氛围中的高温自由端单向拉伸而获得的可拉伸倍率的上限为4.5?5.5倍。而且,能够适用的拉伸温度是极为有限的,为约90°C?约110°C的温度范围。
[0287]在图29中,作为使用结晶性PET进行气体氛围中的高温自由端单向拉伸的例子,示出了参考例I?3。这些均为厚度3.3 μ m的偏振膜,该偏振膜是通过对在厚度200 μ m的结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成膜有厚度7 μ m的PVA层叠层体进行气体氛围中的高温拉伸而制作的。其中的各拉伸温度不同,参考例I的拉伸温度为110°C、参考例2为100°C、参考例3为90°C。值得注意的是可拉伸倍率。参考例I的拉伸倍率的极限为4.0倍、参考例2及3为4.5倍。由于最终叠层体本身会发生断裂,因此无法进行高于这些拉伸倍率的拉伸处理。其结果,无法否认的是,有可能会对成膜在结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PVA类树脂层本身的可拉伸倍率造成影响。
[0288]另外,就图18而言,该图中的虚线表示属于PVA类树脂的PVA的可拉伸倍率。PVA类树脂的Tg为75?80°C,在该温度以下无法对由PVA类树脂构成的单层体进行拉伸。如图18所示,进行气体氛围中的高温自由端单向拉伸时,由PVA类树脂构成的单层体的可拉伸倍率的限度为5.0倍。由此,本发明人等明确了以下事实:由结晶性PET及PVA类树脂各自的拉伸温度及可拉伸倍率的关系可知,包含成膜在结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PVA类树脂层的叠层体,在进行气体氛围中的高温自由端单向拉伸时的可拉伸倍率的限度在90?110°C的拉伸温度范围内为4.0~5.0倍。
[0289]接着,在下述表1中示出了比较例I及2的将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涂敷形成有PVA类树脂层的叠层体在气体氛围中的高温下进行自由端单向拉伸的情况。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不受拉伸温度的限制。比较例I的偏振膜是通过对包含成膜在200 μ m厚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7 μ m厚的PVA类树脂层的叠层体进行拉伸温度设为130°C的气体氛围中的高温自由端单向拉伸而制成的。此时的拉伸倍率为4.0倍。
[0290]参考表1,对于比较例2的偏振膜而言,其是与比较例I同样地,通过对成膜在200 μ m厚的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的7 μ m厚的PVA类树脂层进行拉伸,使拉伸倍率分别为
4.5倍、5.0倍、6.0倍而制成的。在任一比较例中,如表1所示,或许因为在非晶性PET基体材料上膜的面内产生拉伸不均,发生了断裂,而另一方面,拉伸倍率为4.5倍时,PVA类树脂层即发生断裂。由此确认:进行拉伸温度130°C的气体氛围中的高温拉伸时,PVA类树脂层的拉伸倍率的极限为4.0倍。
[0291][表1]
[0292]比较表
[0293]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组装体的连续制造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偏振膜分别贴合在具有长边尺寸和短边尺寸的矩形形状的液晶显示面板的2个表面上来制造液晶显示面板组装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形成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的步骤, 所述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至少包含偏振膜,所述偏振膜的厚度为10 μ m以下、且在将单体透射率设为T、将偏振度设为P时,所述偏振膜具有满足下述条件的光学特性:
P >— (10°.929Τ—42 4 — I) X 100,其中,T < 42.3,
P ν99.9,其中,T ≥ 42.3, 所述偏振膜是使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类树脂膜而形成的,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膜是通过拉伸使得厚度为10 μ m以下而形成的; 形成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步骤, 在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上隔着粘合剂层贴合载体膜,所述载体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粘接力比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与所述粘合剂层之间的粘接力弱,且所述载体膜能够剥离; 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 在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切口,所述多个切口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长边尺寸或短边尺寸之一相对应的规定间隔,且其具有从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一侧起直至面向所述粘合剂层的载体膜一面为止的深度,在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2个切口间形成光学膜叠层体片,由此形成结构为在所述载体膜上连续支撑有多个所述片的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以及 贴合步骤, 将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送至贴合位置,使得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上的各所述片与被依次送至贴合位置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同步,依次将所述片从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上剥离,使所述粘合剂层残留在光学膜叠层体侧,从而使所述片隔着粘合剂层贴合在被送至贴合位置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之前,将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偏振膜叠层体以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尺寸或所述短边尺寸中的另一个尺寸相对应的规定宽度沿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偏振膜叠层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切断,形成具有所述规定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连续带材, 在所述连续带材上形成所述多个切口,由此形成所述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之前,具有对所述光学膜叠层体进行缺陷检查的步骤,并且还具有在检测到缺陷时记录与该缺陷有关的信息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形成的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包含所述缺陷检查步骤中检测到的缺陷时,在所述贴合步骤之前具有如下步骤:将包含所述缺陷的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从所述载体膜上剥离,并将所述光学膜叠层体排出至输送路径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形成的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包含所述缺陷检查步骤中检测到的缺陷时,通过分别在输送方向的位于所述缺陷上游侧及下游侧的方向上距离所述缺陷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切口,从而形成包含缺陷的光学膜叠层体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等间隔地形成所述切口,而与是否具有缺陷无关,将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中的基于所记录的与缺陷有关的信息被判定为包含缺陷的片识别为不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时的拉伸倍数为3.5倍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色性物质的吸附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使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层浸溃在水溶剂中含有碘浓度为0.12~0.30重量%范围的碘的染色液中。
9.一种有机EL显示面板组装体的连续制造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偏振膜贴合在具有长边尺寸和短边尺寸的矩形形状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上来制造有机EL显示面板组装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形成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的步骤, 所述连续带状光学膜叠层体至少包含偏振膜,所述偏振膜的厚度为10 μ m以下、且在将单体透射率设为T、将偏振度设为P时,所述偏振膜具有满足下述条件的光学特性:
T ≥ 42.5、及 P ≥ 99.5, 所述偏振膜是使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类树脂膜而形成的,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膜是通过拉伸使得厚度为10 μ m以下而形成的; 形成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步骤, 在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上隔着粘合剂层贴合载体膜,所述载体膜与所述粘合剂层的粘接力比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与所述粘合剂层之间的粘接力弱,且所述载体膜能够剥离; 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 在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多个切口,所述多个切口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与所述有机EL显示面板的长边尺寸或短边尺寸之一相对应的规定间隔,且其具有从所述光学膜叠层体一侧起直至面向所述粘合剂层的载体膜一面为止的深度,在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光学膜叠层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2个切口间形成光学膜叠层体片,由此形成结构为在所述载体膜上连续支撑有多个所述片的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以及 贴合步骤, 将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送至贴合位置,使得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上的各所述片与被依次送至贴合位置的所述有机EL显示面板同步,依次将所述片从所述长条片状叠层体上剥离,使所述粘合剂层残留在光学膜叠层体侧,从而使所述片隔着粘合剂层贴合在被送至贴合位置的所述有机EL显示面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之前,将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偏振膜叠层体以与所述有机EL显示面板的所述长边尺寸或所述短边尺寸中的另一个尺寸相对应的规定宽度沿所述带有载体膜的偏振膜叠层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切断,形成具有所述规定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连续带材, 在所述连续带材上形成所述多个切口,由此形成所述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之前,具有对所述光学膜叠层体进行缺陷检查的步骤,并且还具有在检测到缺陷时记录与该缺陷有关的信息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形成的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包含所述缺陷检查步骤中检测到的缺陷时,在所述贴合步骤之前具有如下步骤:将包含所述缺陷的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从所述载体膜上剥离,并将所述光学膜叠层体排出至输送路径之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形成的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包含所述缺陷检查步骤中检测到的缺陷时,通过分别在输送方向的位于所述缺陷上游侧及下游侧的方向上距离所述缺陷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切口,从而形成包含缺陷的光学膜叠层体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形成连续长条片状叠层体的步骤中,等间隔地形成所述切口,而与是否具有缺陷无关,将所述光学膜叠层体片中的基于所记录的与缺陷有关的信息被判定为包含缺陷的片识别为不良片。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气体氛围中的辅助拉伸时的拉伸倍数为3.5倍以下。
16.根据权利要 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色性物质的吸附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使所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层浸溃在水溶剂中含有碘浓度为0.12~0.30重量%范围的碘的染色液中。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3926644SQ201410174272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喜多川丈治, 中园拓矢, 后藤周作, 宫武稔, 森智博, 上条卓史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