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和使用该膜的图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495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膜和使用该膜的图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图像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圆筒状膜,该图像加热装置加热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料,该圆筒状膜具有树脂层,该树脂层由将结晶树脂和具有比该结晶树脂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无定形树脂共混而成的树脂制成,其中该树脂层中该结晶树脂对于该无定形树脂的体积比为70/30至99/1。
【专利说明】膜和使用该膜的图像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图像加热装置例如定影装置中使用的膜。

【背景技术】
[0002] 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等设置有例如在记录介质上 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进行加热处理W在记录介质上将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 影装置(图像加热装置)。定影装置在彼此压接地旋转的定影旋转部件和加压旋转部件 之间形成压料部,由此将其上已由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加 热,同时夹持输送,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
[0003] 该种定影装置中,常规地,将例如耐热性薄膜定影膜用作定影旋转部件或加压旋 转部件。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3-25481公开了使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離離丽(PEEK)、聚 離讽(PESU)、聚離醜亚胺(PEI)等作为定影膜的材料。热塑性树脂能够采用制造方法例如 挤出成型,因此具有如下优点:与热固性树脂相比,能够低价地生产。
[0004] 但是,如果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定影膜用材料,则担也由于耐弯曲性不足而可能 发生疲劳开裂。另一方面,如果将热塑性膜用作定影膜的材料,则由于耐磨损性不足,有可 能该膜的内周表面的磨损增加,由于由磨损粉尘引起的阻力,担也发生定影膜的打滑。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图像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圆筒状膜,该图像加 热装置将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加热,该圆筒状膜包括:
[0006] 树脂层,该树脂层由将结晶树脂和具有比该结晶树脂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无定 形树脂共混而成的树脂制成,
[0007] 其中该树脂层中该结晶树脂对于该无定形树脂的体积比为70/30至99/1。
[0008] 本申请发明的第二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图像加热装置,该图像加热装置在压料部中 进行将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料输送的同时加热的加热处理,包括:
[0009] 圆筒状膜,该膜具有树脂层,该树脂层由将结晶树脂和具有比该结晶树脂高的玻 璃化转变温度的无定形树脂共混而成的树脂制成;
[0010] 与该膜的内表面接触的压料部形成部件;和
[0011] 经由该膜与压料部形成部件一起形成该压料部的支撑部件,
[0012] 其中该树脂层中该结晶树脂对于该无定形树脂的体积比为70/30至99/1。
[0013] 本申请发明的第H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图像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圆筒状膜,该图像加 热装置加热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料,包括:
[0014] 树脂层,其中将结晶聚芳基丽和具有比该结晶聚芳基丽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无 定形树脂共混,
[0015] 其中该树脂层具有两个W上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0016] 本申请发明的第四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图像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圆筒状膜,该图像加 热装置加热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料,包括:
[0017] 由结晶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树脂层,该树脂层的结晶度不小于该结晶热塑性树脂的 最大饱和结晶度的81 %。
[0018] 由W下(参照附图)对例示实施方案的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横截面图;
[0020] 图2A-2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的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横截面图;
[0022]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涉及的膜的温度的经时变化的图;
[0023] 图5是表示结晶树脂和无定形树脂的易磨损性的概念图;
[0024] 图6是表示阳邸的体积比和耐弯曲性的图;
[00巧]图7A-7C是表示膜的基层的分散状态的示意图;
[0026] 图8是表示阳邸的体积比和磨损量的图;
[0027]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案涉及的膜的磨损抑制的估计机理的示意图;
[0028]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其他构成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9]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其他构成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0] 图12表示第六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膜的MIT试验的结果;
[0031] 图13表示第六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膜的DSC的结果;
[0032] 图14是第六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0033] 图15表示退火时间和结晶度之间的关系;
[0034] 图16表示纸通过过程中的定影带的纵向温度分布;
[00巧]图17表示第六实施方案和第六比较例中纸通过后的定影带的外径分布。
[0036] 图18表示定影带的外径比和纸起皱的发生率;
[0037] 图19表示定影带的外径比和结晶度;
[0038] 图20表示定影带的温度和定影带的弹性模量;和
[0039] 图21是第走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第一实施方式)
[0041] (1)图像形成装置
[004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全色打印机)100的示意组 成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过程使用显像剂(调色 齐U)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 (L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电子照相传真装置、电子照相文字处理器或者该些的复合 机(多功能打印机)等。而且,记录介质是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物品,为例如记录纸、0HP片 材、塑料片材、布等。
[0043] 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由四个图像形成站化、PbJc、Pd 组成。图像形成站各自具有感光体117、带电部件119、透镜扫描器118、显像剂120、转印部 件124和用于清洁感光体的清洁器122。而且,图像形成单元具有保持并输送调色剂图像的 带(中间转印部件)123和将调色剂图像从带123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二次转印親121。 上述图像形成单元的运转是公知的,因此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0044] 通过親105的旋转,从盒102 -次一张地将记录介质P输出,并且由于親106的 旋转,将该记录介质P输送到由带123和二次转印親121形成的二次转印压料部。张紧親 125a和二次转印对向親12化之间将带123拉紧,并且通过该些親的旋转而旋转。经由带 123,使二次转印对向親12化与二次转印親121接触,由此形成上述二次转印压料部。将在 二次转印压料部中已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定影单元109,由此 将调色剂图像加热并定影。通过親111的旋转,将离开定影单元109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 巧盘112上。
[0045] (2)定影单元(定影装置)109
[0046] 现在参照图2A-2C对构成定影单元109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图2A是表示本实 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装置109的示意构成的横截面图。图2B是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 游侧观看的本实施方案涉及的定影装置109的正面图。图2C是表示本实施方案涉及的定 影装置109的陶瓷加热器15的示意构成的图。
[0047] 定影装置109具有加热单元10和形成加压部件的加压親30。加热单元10包括筒 状膜(环形膜)16、形成支撑部件的膜导19和形成压料部形成部件的陶瓷加热器(热源)15 等。膜16、膜导19、陶瓷加热器(W下称为"加热器")15和加压親30都是在与记录介质的 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长的部件(参见图2A)。
[0048] 在膜导19上支撑形成热产生部件的加热器15,并且将具有柔性的筒状膜16松散 地安装到膜导19的外侧上。通过在加热器15和加压親30之间夹持膜16,由膜16和加压 親30形成压料部N。
[0049] W下对各个部件更详细地说明。加压親30具有由金属材料例如铁、不镑钢、铅等 制成的圆轴状芯金属芯(轴部)30A。在金属芯30A的纵向上的两端部的支撑轴部30A1之 间的外周表面上W親状形成具有娃橡胶等作为主要成分的弹性层30B(参见图2B)。而且, 在弹性层30B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具有PTFE、PFA或FEP等作为主要成分的脱模层30C。在 构成定影装置109的金属框39的一部分的左右侧板40上经由轴承41可旋转地支撑金属 芯30A的纵向上的两端部上的支撑轴部30A1。
[0050] 使用规定的耐热性材料W基本上凹形横截面形成膜导19。在加压親30侧的膜导 19的平坦表面中沿纵向形成沟槽19A。该沟槽支撑加热器15。
[0051] 加热器15具有其主要成分为陶瓷例如氧化铅、氮化铅等的薄板状加热器基板 15A。在加热器基板15A的膜16侧的膜滑动表面上,沿加热器基板的纵向将其主要成分为 银、把等的通电发热电阻15B作为图案印刷。而且,在膜滑动表面上将用于使电流通入通电 发热电阻15B的导电部15C和用于经由该导电部将电流供给通电发热电阻的电极部15D作 为图案印刷。而且,在膜滑动表面上设置其主要成分为玻璃或氣树脂、或者耐热性树脂例如 聚醜亚胺的保护层15E W将通电发热电阻15B覆盖。
[0052] W膜的内周长比膜导19的外周长长的方式W圆筒状形成膜16,并且在无张力的 状态下将其松散地外嵌到膜导上。W下对膜16的层构成和材料进行说明。
[0053] 与加压親30平行地配置外嵌到膜导19上的膜16,在纵向各端部经由加压弹黃42 与加压親的母线方向垂直相交的水平方向上驱动膜导19。由于加压弹黃42的加压力,在加 压状态下由膜导19支撑的加热器15使膜16与加压親30的外周表面(前表面)接触。由 此,使加压親30的弹性层30B下陷并弹性变形,并且在加压親30的表面与膜16的外周表 面(前表面)之间形成规定宽度的压料部N(参见图2A)。
[0054] 图2A中,附图标记43是将记录介质P导向压料部N的导向装置。附图标记44是 引导从压料部N输出的记录介质P的导向装置。
[00巧]参照图2A和2C,对定影装置109的加热定影处理操作进行说明。将图像形成装置 中设置的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送到加压親30的金属芯30A的纵向端部中设置的齿 轮(未图示),由此使加压親30在箭头的方向上旋转。根据加压親30的旋转,膜16在箭头 的方向上旋转,同时膜16的内周表面(内表面)对于加热器15的保护层1祀滑动。
[0056] 通过商用电源203,经由H端双向可控娃开关元件202使电流通过加热器15的发 热电阻15B,由此通电加热电阻产生热并且加热器升温。W将监控加热器基板15A的膜非滑 动表面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201的检测温度保持在定影温度(目标温度)的方式,通过 由CPU和储存器例如RAM、ROM等组成的控制单元200控制H端双向可控娃开关元件202。
[0057] 由导向装置43将负载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介质P导向压料部N。用压料 部N将记录介质P夹持并输送的同时,将加热器15的热和压料部的压力施加于未定影的调 色剂图像T,由此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加热并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用导向装置44引 导贸开压料部N的记录介质P并且输送到親111。
[005引 做膜16
[005引膜16是具有18mm的外径的圆筒形状,并且在120 ym厚的基层16A上设置有由 30 y m厚的PFA制成的脱模层16B (图3)。优选地,基层16A的总厚度的平均值在50-400 y m 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70-200 y m的范围内。如果定影膜太薄,则倾向于变得难W实现均 匀的厚度。另一方面,如果定影膜太厚,则柔性倾向于降低。在外周表面W 170mm/砂的速 度使膜16转动,同时利用加压親30, W 15kg的压力使其被加热器15压靠。
[0060] 基层16A的主要成分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不需要热固性树脂的情形下的热 固化步骤,因此制造膜16时,能够采用通常已知的简单方法,例如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吹 塑成型、吹胀膜成型等。本实施方案中,将挤出成型用作制造膜16的方法。
[0061] 热塑性膜能够基于结晶性被大致分为两类:结晶树脂,例如PEEK,和无定形树脂, 例如賴化聚離醜亚胺(賴化PEI)、聚苯基讽(PPSU)等。本实施方案中,用于基层16A的 材料是将W体积比计为70%的结晶树脂和W体积比计为30%的无定形树脂组合的共混树 月旨。将阳邸(381G,由Victrex制造,Tg = 143C )用作结晶树脂,并且将賴化阳I扣Item X册050,由SABIC制造,Tg = 247°C )用作无定形树脂。
[0062] 如果担也图像形成过程中的带电,并且如果需要改善机械强度,则可将填料添加 到基层16A中。添加的填料的实例为例如炭黑、石墨粉、碳纳米管、金属粉、金属氧化物晶须 等。该些中,从机械性能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炭黑。炭黑的实例可包括;科琴黑、己快黑、 油炉黑、热解炭黑和槽法炭黑。能够使用该些种类的炭黑中的只一种或者将该些种类的炭 黑中的两种W上组合。填料的粒径不小于3nm且小于lOOOnm,更优选地,不小于5nm且小于 300nm。如果填料的粒径太小,则向树脂中添加的过程中的处理可能变得更困难。如果填料 的粒径太大,则可能难W形成膜状。而且,膜的树脂组合物中填料的比例不小于1质量份且 不大于40质量份,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更优选地,不小于3质量份且不大于20 质量份。如果填料的比例太大,则由于定影膜的脆性增加,机械性能可能降低。如果填料的 比例太小,则定影膜的体积电阻率可能变得太高。而且,使用的膜16是通过退火处理将成 型过程中产生的残留应力去除而且为了获得所需的初期强度和耐热性进行了结晶处理的 膜。
[0063]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109的加热定影处理操作过程中膜16的温度状态进行说明。 尽管其取决于使用的记录介质P的厚度和尺寸,但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将定影膜16加热到约 80°C至约240°C的范围内。
[0064] 图4表示使用具有80g/cm2的定量的A4尺寸纸化ed L油el 80,由Canon制造) 作为记录介质P时膜16的温度的发展。直至记录介质P到达压料部N时,通过加热器15 将膜16的温度升高到165C。记录介质P通过压料部N时,膜16的温度变为165C。
[0065] (4)定影膜的疲劳开裂和打滑
[0066] 常规的膜16只使用结晶树脂或只使用无定形树脂作为基层的材料。如果只使用 结晶树脂作为膜16的基层的材料,则容易发生磨损(磨耗),如果只使用无定形树脂作为膜 16的基层的材料,则容易发生疲劳开裂。
[0067] 首先,对常规的膜16中的疲劳开裂详细说明。由于在压料部N中从加压親30受 力,因此膜16的曲率随圆周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因此,使膜16旋转时反复地使膜16弯 曲。例如,如果只使用无定形树脂作为膜16的材料,则由于该反复弯曲,可能发生开裂(所 谓的疲劳开裂)。其原因在于无定形树脂通常不耐受反复的弯曲应力。
[006引接下来,对常规的膜16的磨损详细说明。在165C的温度(处理温度)下膜相对 于加热器15滑动。例如,如果膜16的材料是单一的热塑性树脂,则膜16超过热塑性树脂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膜的磨损急剧地变差(图5)。该是因为,温度高于玻璃化转变温 度Tg时使无定形部分中的分子的运动活化,树脂突然变得柔软。如果该样存在大的膜的磨 损,由于磨损粉末的粘性,膜16与加热器15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得更大,防止膜16追随親而 旋转的打滑可能发生。如果打滑发生,在向记录介质P的传热中产生不均匀,并且在图像的 光泽中产生不均匀。与无定形树脂相比,结晶树脂具有更强的耐疲劳开裂性,但通常具有比 无定形树脂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换言之,对于常规的膜16,难W同时解决磨损和疲劳 开裂。
[0069] (5)膜16中疲劳开裂和打滑的抑制
[0070] 首先,对本实施方案的疲劳开裂抑制效果进行说明。将通过PE邸和賴化PEI 的共混树脂的挤出成型形成的120ym厚的膜的共混比与165C下的其弯曲强度之间的 关系示于图6中。除了用热空气流将膜加热到165C的同时进行测试的事实W外,按照 JIS-P8115(2001)测定弯曲强度。由测定结果可W看到,P邸K的体积比在30% -70%的范 围内时弯曲强度大幅地变化,在该范围之外时没有显著变化。换言之,PE邸的体积比不小 于70%时,弯曲强度能够增加到与PE邸的体积比为100%时基本上相同的水平。
[OCm] 而且,用TEM观察通过阳邸和賴化阳I的共混树脂的挤出成型形成的120 y m厚的 膜时,能够看到PE邸相60a和賴化PEI相6化的分散状态随PE邸的体积比变化,如图7A-7C 中所示。图7A是PEEK的体积比小于或等于30%时的相组成的示意图,图7B是PEEK的体 积比大于30 %且小于70 %时的相组成的示意图,和图7C是阳邸体积比等于或大于70 %时 的相组成的示意图。
[007引其中,通过将阳邸的体积比设定为不小于70%并且采用图7C中所示的相组成能 够改善弯曲强度的原因,本发明人推测如下所述。作为无定形树脂的賴化PEI不耐受反复 的弯曲应力,因此賴化PEI相60b易于形成开裂的起点。如果将賴化PEI相60b W岛状布 置或隔离,即使在賴化阳I中发生开裂,裂纹的发展受到PE邸相60a的限制,因此该并不直 接导致疲劳开裂。另一方面,如果W连续的方式将賴化PEI相6化连接,则开裂将会只在賴 化阳I相60b中逐步地发展,而没有经由阳邸相60a通过,因此疲劳开裂变差。
[0073]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案涉及的膜16的磨损抑制效果进行说明。将通过PE邸和賴 化PEI的共混树脂的挤出成型形成的120 ym厚的膜的共混比与165C下的其磨损量之间 的关系示于图8中。磨损量认为是使本实施方案的定影单元109的膜16的共混比变化的 组成中将加热器15加热W实现膜16的165C的温度的同时使親105旋转120小时时膜16 的重量变化量。由测定结果可W看到,PE邸的体积比在100% -90%的范围内时磨损量大 幅地变化,在该范围之外时没有显著变化。特别地,P邸K的体积比在100% -99%的范围内 时磨损量大幅地变化。换言之,即使将少量的賴化阳I与PE邸共混,也能够改善耐磨损性。 本发明人推测其原因如下所述。
[0074] 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聚合物共混物的共混材料选择为;P邸K,其具有比膜16的加 热处理中使用的165C的温度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43t:),和賴化PEI,其具有高于所 述温度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47°C )。因此,在膜16的使用温度165C下,PE邸相60a软 且賴化阳I相6化硬。因此,使用过程中膜16的阳邸相60a优先地磨损,如图9中所示,賴 化阳I相6化呈现超出阳邸相60a的表面而突出的表面状态。因此,硬的賴化阳I相60b 受到来自加热器15的力的大部分。然后,软的PEEK相60a不易受到来自加热器15的力, 因此PE邸相60a的磨损变得不易进行。
[0075] 由上述,本实施方案中,膜16的基层16A中使用的共混树脂中结晶树脂(A)与无 定形树脂炬)的共混体积比(A/B)为70/30至99/1。在实际实践中确认了本实施方案的 抑制疲劳开裂和抑制打滑的效果。更具体地,对本实施方案的组成中通过50, 000张纸后的 疲劳开裂和通过50, 000张纸后的打滑进行了评价。通过的纸张是Red L油el 80。作为第 一比较例,制备组合物,其中将第一实施方案的基层16A的材料中的热塑性树脂的体积比 (% )变为阳EK/賴化阳I = 100/0、50/50、0/100。表1示出评价结果。如表1中所示,能 够看到第一实施方案能够抑制疲劳开裂和打滑。
[0076] [表 1]
[0077]

【权利要求】
1. 在图像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圆筒状膜,该图像加热装置加热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 材料,该圆筒状膜包含: 树脂层,该树脂层由将结晶树脂和具有比该结晶树脂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无定形树 脂共混而成的树脂制成, 其中该树脂层中该结晶树脂对于该无定形树脂的体积比为70/30至99/1。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膜,其中该结晶树脂是结晶聚芳基醚酮。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膜,其中该无定形树脂是具有磺酰基的树脂。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膜,其中该无定形树脂是磺化聚醚酰亚胺。
5. 图像加热装置,其在压料部中进行将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材料输送的同时加热 的加热处理,包括: 圆筒状膜,该膜具有树脂层,该树脂层由将结晶树脂和具有比该结晶树脂高的玻璃化 转变温度的无定形树脂共混而成的树脂制成; 与该膜的内表面接触的压料部形成部件;和 经由该膜与该压料部形成部件一起形成该压料部的支撑部件, 其中该树脂层中该结晶树脂对于该无定形树脂的体积比为70/30至99/1。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加热部件,利用来自该加热部件的热加热 该膜, 其中该图像加热装置控制该加热部件以致加热处理过程中该膜的温度高于该结晶树 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低于该无定形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7. 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该结晶树脂是结晶聚芳基醚酮。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该无定形树脂是具有磺酰基的树脂。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该无定形树脂是磺化聚醚酰亚胺。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 该支撑部件是辊,和其中 该加热装置具有通过与该辊的外周表面接触而加热该辊的加热部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在该膜中引入的卤素加热器。
12. 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该压料部形成部件是板状加热器。
13. 图像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圆筒状膜,该图像加热装置加热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 材料,包含: 其中将结晶聚芳基酮和具有比该结晶聚芳基酮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无定形树脂共 混的树脂层, 其中该树脂层具有两个以上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膜,其中该树脂层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测定的起因于该无 定形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未共混的该无定形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15. 根据权利要求13的膜,其中该共混树脂的拉伸模量高于未共混的该结晶聚芳基酮 的拉伸模量。
16. 根据权利要求13的膜,其中该无定形树脂是具有磺酰基的树脂。
17. 根据权利要求16的膜,其中该无定形树脂是磺化聚醚酰亚胺。
18. 根据权利要求13的膜,其中该无定形树脂是由聚醚砜、聚苯基砜和聚砜中的任一 种或至少两种制成的树脂。
19. 根据权利要求13的膜,其中该结晶聚芳基酮是由聚醚醚酮、聚醚酮、聚醚酮醚酮 酮、聚醚酮酮、聚芳基醚酮醚酮酮、聚芳基醚酮、聚芳基醚醚酮、聚醚醚酮酮和聚芳基醚酮酮 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制成的树脂。
20. 图像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圆筒状膜,该图像加热装置加热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记录 材料,包括: 树脂层,其由结晶热塑性树脂制成,该树脂层的结晶度不小于该结晶热塑性树脂的最 大饱和结晶度的81%。
21. 根据权利要求20的膜,其中该结晶热塑性树脂的结晶度不小于30%。
22. 根据权利要求20的膜,其中该结晶热塑性树脂是由聚醚醚酮、聚醚酮和聚醚酮醚 酮酮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制成的树脂。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4423228SQ201410436465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三谷隆德, 铃木彰道, 道田一洋, 西田聪, 竹田敢, 冈野宪, 铃木雅博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