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98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电子照相成像设备(100)包括:盒托盘(5),其能够在支撑盒(8)的情况下在设备主体的内部位置(IP)和外部位置(OP)之间移动;具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构件(9),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进行发光以根据图像信息使感光构件曝光;支架(7),其支撑所述发光构件,使得发光构件能够位于利用发光元件对感光构件进行曝光的曝光位置(LP)和从所述曝光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RP)之间;和互锁装置(130,170),其与托盘朝向外部和内部位置运动相关联地使支架在曝光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专利说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0001]本申请是2010年1月21日申请的、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51073、中国申请号为201080037228.8、名称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在盒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体上的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0003]在这种情况下,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下称成像设备)是通过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类型。对于成像设备,例如有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彩色LED打印机)、传真机和文字处理机。另外,对于成像设备,包含黑白型和彩色型。另外,盒例如是处理盒或显影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以有助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盒被构造为这样一种盒,起到处理装置作用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体地整合在该盒中,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因此,处理盒包括这样一种盒,起到处理装置作用的显影装置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体地整合在该盒中,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另外,处理盒包括这样一种盒,起到处理装置作用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与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体地整合在该盒中,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体。应当注意,包含彼此一体地整合在一起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装置的处理盒称作整体型。此外,包括彼此一体地整合在一起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和除了显影装置之外的处理装置的处理盒称作分离型。
[0004]在这种情况下,在处理盒中,使用者自己可以执行相对于成像设备主体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进行设备主体的维护。应当注意,处理装置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鼓。
[0005]另外,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容纳显影剂(调色剂)并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上,所述显影剂用于通过显影辊使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应当注意,在显影盒的情况下,电子照相感光鼓附接到设备主体或稍后描述的盒支撑构件上。可替换地,将电子照相感光鼓提供给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盒不包括显影装置)。应当注意,同样在显影盒中,使用者自己可以执行相对于成像设备主体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进行设备主体的维护。
[0006]因此,对于盒,包括所谓的整体型或分离型处理盒。另外,对于盒,包括成对使用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和显影盒的情况。另外,对于盒,电子照相感光鼓牢固地附接到设备主体或稍后描述的盒支撑构件上。因此,包括显影盒能够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鼓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盒支撑构件上的情况。另外,记录介质是通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将图像形成于其上的类型,并且包括例如纸张和0ΗΡ片材。
[0007]迄今,已知存在一种成像设备,其具有用于可拆卸地支撑多个盒的盒支架,所述盒支架设置为可相对于设备主体运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0.2008/219696)。在这种结构中,将盒支架与LED支架一起从设备主体中拉出并从正常位置拉出到更换位置。随后,将LED支架从正常位置手动移动到更换位置。借此,盒支架暴露。从而可以更换由盒支架支撑的盒。
[0008]在如上所述的传统成像设备中,当更换盒时,除了将盒支架从设备主体拉出的操作之外,要求使用者在支架被拉出的状态将LED支架手动旋转到缩回位置。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操作发光构件支架方面具有改进的操作性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0010]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能够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
[0011]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能够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
[0012]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能够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并且能够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
[0013]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在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的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包括:
[0014]盒支撑构件,其能够在支撑所述盒的状态下在位于设备主体内的内部位置和位于设备主体外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
[0015]发光构件,其具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在支撑所述盒的盒支撑构件位于内部位置的状态下沿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并排设置,以进行发光从而根据图像信息使电子照相感光鼓曝光;
[0016]发光构件支架,其支撑所述发光构件,使得发光构件能够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发光以使电子照相感光鼓曝光的曝光位置和从所述曝光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之间;和
[0017]互锁装置,其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及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
[0018]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0020]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托盘的透视图。
[0021]图3A、3B和3C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架的视图。
[0022]图4A和4B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互锁装置的透视图。
[0023]图5A、5B和5C是用于说明盒的更换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0024]图6A和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设备主体的透视图。
[0025]图7A、7B和7C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互锁装置的透视图。
[0026]图8A和8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托盘的接合突起的透视图。
[0027]图9A和9B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的视图。
[0028]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互锁装置的透视图。
[0029]图11是发光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0031][实施例1]
[003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盒支撑构件,所述盒支撑构件在其支撑处理盒的状态下在设备主体的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移动。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移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通过互锁装置从曝光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通过互锁装置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与当使用者朝向外部位置0P拉出托盘5时托盘(盒支撑构件)5的运动相关联地,互锁装置130 (随后描述)使发光构件支架7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与当使用者朝向内部位置IP推入托盘5时托盘5的运动相关联地,互锁装置130使支架7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缩回位置RP是支架7 (发光构件9)不与正支撑盒8的托盘5的运动发生干扰的位置。此外,缩回位置RP是支架7 (发光构件9)不与移动中的托盘5和移动中的盒8 (盒在由托盘5支撑的同时移动)发生碰撞的位置。
[0033]参考图1至图8B,将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全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下称成像设备)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是全色LED打印机。成像设备100包括发光构件,其根据图像信息发光以使电子照相感光鼓12 (下称感光鼓)曝光。需要注意的是,在如下所述的实施例中,将对例如全色LED打印机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全色LED打印机。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上述成像设备。另外,在如下所述的实施例中,对于盒,将对例如处理盒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处理盒。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使用上述盒的成像设备。
[0034][成像设备的描述]
[0035]参考图1到图4B,将对成像设备100的结构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100的剖视图。
[0036](设备主体)
[0037]在成像设备100的设备主体1中,设置有片材进给托盘13、进给辊15、转印带18、定影装置20、片材排出辊对22和排出托盘3。托盘13用于接收和堆叠片材(记录介质)14。定影装置20包括定影膜20a和压辊20b。辊对22包括片材排出辊22a和片材排出承辊22b。片材14(图像形成在其上)通过辊对22输送以堆叠在托盘3上。另外,在主体1中,设置有主体引导件11 (参考图4A、图5A、5B和5C)。引导件1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盒托盘(盒支撑构件)5。托盘5可拆卸地支撑处理盒(下称盒)8(8Y,8M,8C和8BK)。在托盘5位于主体中的内部位置IP (图1)的状态下,盒8安装到鼓支座(下称安装部)50 (图2)。注意,在盒8中,与鼓12同轴设置的鼓支承部(鼓侧定位部)51通过安装部50进行定位。注意,盒8Y容纳黄色显影剂(下称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12上形成黄色显影剂图像。盒8M容纳品红显影剂并且在感光鼓12上形成品红显影剂图像。盒8C容纳青色显影剂并且在感光鼓12上形成青色显影剂图像。盒8BK容纳黑色显影剂并且在感光鼓12上形成黑色显影剂图像。每个盒8 —体地整合有感光鼓12和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辊(充电构件)80、显影辊(显影构件)81以及清洁刮刀(清洁构件)82。处理装置作用于感光鼓12。充电辊80对鼓12进行充电。显影辊81通过使用显影剂(未显示)使形成在鼓1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此外,清洁刮刀82去除图像转印之后鼓12上的残留显影剂。
[0038]注意,主体1是指盒托盘5和盒8从成像设备100拆下的结构。
[0039](盒托盘)
[0040]托盘5相对于主体1由引导件11支撑并且用于沿图1中的横向方向(主体1的前后方向)滑动。托盘5可拆卸地支撑盒8。另外,托盘5包括中间电触点45(图2),以连接到包括在盒8中的盒侧电触点(未显示)上。中间电触点45在托盘5位于内部位置IP的状态下电连接到设置于主体1中的主体侧电触点(未显示)上。如图2所示,电触点45布置在位于托盘5的非驱动侧(沿盒8纵向的一个端部侧)上的侧板5b上。然而,电触点45的布置不限于此。电触点45可以布置在位于驱动侧上的侧板5a上。托盘5在可拆卸地支撑盒8的状态下在穿过开口部10的同时在主体内部的内部位置IP和主体1外部的外部位置0P之间移动。引导件11支撑托盘5,使得托盘5可在外部位置0P和内部位置IP之间移动,还可以引导托盘5。当使用者将托盘5从主体1拉出时,托盘5从内部位置IP移动到外部位置0P。另外,当使用者将托盘5推入主体1中时,托盘5从外部位置0P移动到内部位置IP。这里,内部位置IP是指图1、图5A和图6A所示位置。此外,外部位置0P是指图5C、图6B以及图9A和9B所示位置。注意,内部位置IP是指托盘5位于主体1的开口部10内侧的状态。此外,外部位置0P是指托盘5位于开口部10之外的状态。注意,即使在托盘5位于外部位置0P的情况下,由托盘5支撑的所有盒8可以不是都位于开口部10之外。例如,沿托盘5的拉出方向X(图6B),位于最上游侧的盒8BK可以位于开口部10的内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位于最上游侧的盒8BK位于主体1的前侧,使用者易于从开口部10中更换盒8BK。另外,相应的盒8沿交叉方向(正交方向)由托盘5支撑,在该交叉方向上,相应的盒8的纵向方向与托盘5的运动方向(拉出方向X和推入方向Y)相交。纵向方向是与感光鼓12的纵向方向和显影棍81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然而,本发明适用于以下情况,其中,相应的盒8由托盘5支撑,使得盒8的纵向方向沿着(平行于)托盘5的运动方向。
[0041](盒安装部)
[0042]图2是显示了将盒8在主体1中定位在安装部50处的方法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安装部50形成在主体1中。安装部50布置在沿盒8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和另一个端部侧,该盒位于主体1中的内部位置IP (在这种情况下,是盒8有助于成像的成像位置)。在盒8中,设置有鼓支承部51。支承部51可旋转地支撑设置在沿着感光鼓12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和另一个端部侧的鼓轴(未显示)。支承部51在沿着每个盒8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突出。在图2中,只显示了支承部51之一。如图1所示,当托盘5位于主体1的内部位置IP时,支承部51由安装部50的凹陷部50a支撑。具体地,所述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由所述一个端部侧的安装部50的凹陷部50a支撑,而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由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安装部50的凹陷部50a支撑。由于凹陷部50a的两个倾斜部50b与支承部51的外周表面51a之间的接触,进行感光鼓12的中心位置(轴位置)相对于主体1的定位。另外,每个盒8设置有位于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盒凸起部(第一受旋转管控构件)52和位于其另一个端部处的盒肋部(第二受旋转管控构件)53。托盘5在一侧上的侧板5a上设置有第一托盘凹槽(第一旋转管控构件)54并在另一侧上的侧板5b上设置有第二托盘凹槽(第二旋转管控构件)55。随后,将相应的盒8安装到主体1中,使凸起部52由凹槽54支撑,使肋部53由凹槽55支撑。利用这种结构,当盒8接收来自于主体1的用于使鼓12旋转的旋转作用力时,对盒8进行管控以免围绕作为中心的支承部51旋转。具体地,对盒8围绕作为中心的鼓12的旋转进行管控。因此,在鼓12作为中心时进行盒8相对于主体1的定位。
[0043](发光构件)
[0044]主体1设置有支撑发光构件9的发光构件支架7。图3A是支架7的透视图。对应于四个盒8,四个发光构件9设置在支架7上。每个发光构件9包括多个发光元件6,它们沿着安装到主体1上的盒8的鼓12的纵向方向(轴向)并排设置(图11)。鼓12的纵向方向是与托盘5的拉出方向X垂直的方向。发光兀件6根据来自于控制器96 (图11)的图像信息信号进行发光以使鼓12曝光。对于发光元件6,例如,可以使用液晶装置(元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或者诸如有机场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之类的场致发光元件。图11是发光构件9的透视图。发光构件9包括基底90。基底90由支座(未显示)支撑。支座将基底90固定至支架7。发光元件6设置在基底90的前侧,驱动IC92设置在后侦t发光元件6电连接至驱动IC92。驱动1C 92控制发光元件6的发光操作。基底90通过柔性扁平电缆(FFC)94连接到主体1的控制器96。根据来自于控制器96的图像信息信号,驱动1C 92控制发光兀件6的发光操作。SELF0C(注册商标)透镜98结合到发光兀件6上。透镜98的位于鼓12侧的前表面98a是平面。透镜98使从发光元件6发出的光聚集以在鼓12上形成图像。当支架7位于曝光位置LP (图1)时,支架7支撑发光构件9,使得发光元件6面向鼓12的纵向方向上的成像区域(图3A)。曝光位置LP是利用发光元件6的光辐射使鼓12曝光的位置,该位置是多个发光元件6沿鼓12的纵向方向并排设置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架7位于曝光位置LP的状态下,所述多个发光元件6中的每个和鼓12以相等间隔定位。
[0045]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6中的每个和鼓12以相等间隔定位在曝光位置LP,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对应于各发光元件6的透镜98的尺寸彼此不同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发光元件6和鼓12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多个发光元件6中的每个和鼓12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使得从发光元件6发出的光通过透镜98聚集以在鼓12上形成图像。因此,根据透镜98的规格,所述多个发光元件6可以沿曲线布置,使得发光元件6和鼓12之间的距离在沿着鼓12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处变得较短,在沿着轴向的中心部处变得较长。可替换地,所述多个发光元件6可以沿曲线布置,使得发光元件6和鼓12之间的距离在沿鼓12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处变得较长,在沿着轴向的中心部处变得较短。
[0046]此外,支架7设置在托盘3的内部,因此,支架7与托盘3 —体地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托盘3的内部是指托盘3的下表面,其位于主体1的内部。
[0047](定位构件)
[0048]支架7设置有作为定位构件的鼓接收部(第一管控部;前后管控部)56和止推凸起部(第二管控部;左右管控部)57。鼓接收部56沿着盒8的纵向方向分别设置在一个端部侧和另一个端部侧的相应位置。止推凸起部57设置在沿着盒8的纵向方向的所述一个端部侧上。接收部56和凸起部57进行盒8相对于发光构件9的定位,所述盒8已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安装在成像位置。注意,成像位置是指由托盘5支撑的盒8安装到主体1中的安装部50上,并且鼓12与转印带18形成接触的位置。当支架7在盒8安装在安装部50上的状态下位于曝光位置LP时,接收部56和凸起部57进行盒8相对于发光构件9的定位。
[0049]图3B是显示了使盒8的鼓12相对于发光构件9定位的方法的透视图。如图3B所示,通过利用作为鼓侧定位部的支承部51支撑作为发光元件侧定位部的接收部56,进行发光构件9相对于与鼓12的轴向(纵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的定位。每个接收部56的两个倾斜表面56a和56b与支承部51的外周表面51a形成接触。因此,发光构件9相对于鼓12沿前后方向定位。
[0050]另外,通过将凸起部57插入形成于盒8中的盒凹槽58中进行发光构件9相对于鼓12的纵向(左右方向)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凹槽58形成在位于所述一个端部侧上的支承部51中。凹槽58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较长,使得插入凹槽58中的凸起部57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然而,为了使发光构件9相对于鼓12沿左右方向定位,凸起部57应当沿左右方向正好装配于凹槽58中。插入凹槽58中的凸起部57不会沿左右方向移动。
[0051]此外,通过利用支承部(鼓侧定位部)51支撑接收部(发光元件侧定位部)56进行发光构件9相对于鼓12的竖直方向的定位。这与沿前后方向的定位相同。通过接收部56的两个倾斜表面和支承部51的外周表面51a之间的接触,将鼓12的表面和发光构件9的透镜表面98a之间的距离D保持为预定距离。图3C是显示了其中发光构件9相对于盒8定位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C只显示了所述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为解释起见省略了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
[0052]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主体1的前侧或前表面侧是指设置门(可启闭构件)2的一侦t背侧是其相对侧。与鼓12的纵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是从主体1的背侧朝向前侧的方向(前向)和与前向相对的方向(后向)。左右是指从主体1的前侧观察时的右或左。感光鼓12的轴向(纵向;左右方向)是指从由右向左的方向(左向)和与左向相对的方向(右向)。应当注意,门2能够位于阻挡开口部10的关闭位置和打开开口部10的打开位置之间。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由所述一个端部侧的安装部50支撑并且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由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安装部50支撑的状态下,发光构件9相对于鼓12被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发光构件9在鼓12的整个纵向上相对于鼓12以相等间隔定位,所述一个端部侧的接收部56由所述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支撑,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接收部56由所述另一个端部侧的支承部51支撑。
[0053]另外,图4A是显示了使发光构件9向鼓12偏压的方法的透视图。如图4A所示,突出部31设置在支架7上。另外,用于支撑托盘5的引导件11设置有轨道凸起部33。另夕卜,拉伸弹簧(弹性构件)30附接在突出部31和凸起部33之间。弹簧30将支架7推向曝光位置LP。利用该偏压力(弹力),发光构件9相对于感光鼓12沿上下方向(竖直方向)的位置被管控。支架7使发光构件9与鼓12相邻地布置,以便在曝光位置LP面向鼓12。鼓12的表面和发光构件9的SELF0C (注册商标)透镜98的表面98a之间的距离D在曝光位置LP被管控至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是适于鼓12的曝光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距离落在2毫米或更多且3毫米或更少的范围内。根据本实施例,如果距离落入上述数值范围内的话,由于发光元件6根据图像信息发光,鼓12被令人满意地曝光。在本实施例中,鼓12的表面和包括透镜98在内的发光元件6之间的距离为7毫米或更多且8毫米或更少。然而,如果改变透镜98的规格的话,由于透镜厚度或焦深的改变,上述预定距离改变。例如,根据透镜98的规格,鼓12的表面和包括透镜98在内的发光元件6之间的距尚可以设定为17晕米±0.8晕米、10晕米±0.5晕米、5晕米±0.3晕米、4晕米±0.3晕米等。通过接收部56的两个倾斜表面56a、56b和鼓支承部51的外周表面51a的接触,将鼓12的表面和发光构件9的透镜表面98a之间的距离D保持为预定距离(图3C)。
[0054][成像操作的描述]
[0055]在成像时,鼓12沿如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图1)。鼓12的表面通过充电辊(充电构件)80被均匀充电。发光元件6根据来自于控制器96的图像信息信号进行发光,并且使鼓12的带电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鼓12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辊(显影构件)81利用显影剂显影成显影剂图像。从托盘12通过辊15进给的片材14与显影剂图像的定时同步地输送至转印带18。转印带18逆时针(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同时静电地吸引片材14。片材14通过转印带18进行输送,并且依次经过转印带18与包括在盒8Y、8M、8C和8BK中的鼓之间的转印部。利用这个操作,黄色显影剂图像、品红显影剂图像、青色显影剂图像和黑色显影剂图像依次叠置地转印到片材14上。在转印之后,残留在鼓12上的显影剂由清洁刮刀(清洁构件)82去除。片材14输送至定影膜20a和压辊20b之间的压合部。形成在片材14上的显影剂图像在压合部被加热加压,并且定影到片材14上。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图像的片材14通过辊对22a、22b排出到托盘3上。应当注意,从除了图1之外的附图看,省略了充电辊80、显影辊81和清洁刮刀82。
[0056][盒更换方法的描述]
[0057]图5A、5B和5C是用于说明盒更换方法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图6A和6B是主体1的透视图。在下文中,对更换盒的方法进行描述。图6A是主体1的透视图,其中,门(可启闭构件)2关闭。门2相对于主体1可旋转地设置以打开和关闭主体1的开口部10。门2围绕作为中心的铰接部2a旋转以位于关闭开口部10的关闭位置和打开开口部10的打开位置之间。使用者打开门2以打开开口部10,并且进行例如清除卡纸(去除被卡片材14)和更换盒8的操作。图5A是成像设备的剖视图,其中,门2打开。托盘5由引导件11相对于主体1支撑,并且可沿着图5A所示横向(前后方向)滑动地运动。托盘5可拆卸地支撑盒8。托盘5可在外部位置0P(参见图5C)和用于使盒8定位在主体1中的安装部50的内部位置IP(参考图1)之间移动通过主体1的开口部10。这里,外部位置0P是指在主体1外面的位置,在此位置,使用者将盒8安装到托盘5以及将盒8从托盘5拆下。另外,内部位置IP是指用于将盒8定位在主体1中的安装部5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内部位置IP处的盒8位于成像位置(IP)。成像位置(IP)是指盒8有助于在片材14上形成图像的位置。使用者在使托盘5穿过开口部10的同时使托盘在内部位置IP和外部位置0P之间移动。门2经由门连杆机构29与引导件11接合。当使用者打开门2时,与门2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连杆机构29将引导件11从图1所示位置拉出到图5A所示位置。同时,连杆机构29使引导件11在右侧倾斜向上移动。由于引导件11的向上运动,由引导件11支撑的托盘5向上运动。由于托盘5的向上运动,鼓12与转印带18分离。另外,支承部51与安装部50分离。图5B是显示了下列状态的视图,其中,门2打开,主体1中的托盘5被拉出,因此,支架7向上移动到缩回位置RP。与使用者拉出托盘5时托盘5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稍后描述)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缩回位置RP是相对于曝光位置LP缩回的位置。缩回位置RP是支架7 (发光构件9)不与正支撑盒8的托盘5的运动发生干扰的位置。此外,缩回位置RP是支架7 (发光构件9)不与移动中的托盘5和移动中的盒8 (其在由托盘5支撑的同时移动)发生碰撞的位置。支架7从托盘5在外部位置OP和内部位置IP之间移动的移动路径MP(图5C)缩回。当支架7移动到缩回位置RP时,所述多个发光构件9可以同时缩回。当支架7位于缩回位置RP时,发光构件9位于主体1内。在缩回位置RP处,支架7允许托盘5在外部位置OP和内部位置IP之间移动。也就是说,支架7不会干扰托盘5的运动。借此,在将支架7留在主体1中的同时,能够将托盘5从主体1拉出。图5C是显示了从内部位置IP被拉出到外部位置OP的托盘5的视图。当托盘5位于外部位置OP时,由托盘5支撑的上述所有盒8露出。随后,相应的盒8可以向上移除。另外,所有的盒8可以从上面由托盘5支撑。具体地,可以沿竖直方向进行盒8相对于托盘5的附接和拆卸。应当注意,根据本实施例,当沿拉出方向X(图4A)位于最下游的盒8BK相对于托盘5进行附接和拆卸时,不是托盘5的整个长度都处于外部位置OP。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盒8BK位于成像位置(IP)的情况相比,托盘5也朝向外部方向拉出。因此,与位于成像位置的情况相比,盒8BK在主体1的前方被进一步拉出,使得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更换盒8BK。
[0058]图6B是在其中门2打开并且托盘5被拉出的状态下的主体1的透视图。图6B显示了与图5C所示相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盒8可与托盘5分离并且可安装于其上。应当注意,托盘5相对于主体1的安置表面(未显示)沿水平方向移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不限于此,托盘5可以相对于安置表面(未显示)例如直线地和倾斜向上地移动,或者直线和倾斜向下地移动。托盘5可以沿着与由托盘5支撑(容纳、安装、附接)的盒8的纵向正交的方向直线地移动。应当注意,盒8的纵向是指感光鼓12的纵向或者显影辊81的纵向。
[0059]通过与拆卸盒8的操作相反的步骤执行将盒8安装到主体1上的操作。具体地,使用者将托盘5拉出到外部位置0P (参见图5C),将盒8安装到托盘5 (由托盘支撑)。将盒8已安装于其上的托盘5推到主体1中。在这种情况下,与使用者推入托盘5时托盘5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30 (稍后描述)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曝光位置LP是发光构件9面向鼓12并且紧靠鼓12定位以使鼓12能够根据图像信息被曝光的位置。随后,与由使用者执行的门2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引导件11通过连杆机构29从图5A所示位置被向左下方下推。托盘5与引导件11 一起向下移动。利用该操作,将由托盘5支撑的盒8安装到主体1中的安装部50。随后,鼓12与转印带18形成接触。该状态是其中盒8位于成像位置的状态。成像位置是盒8有助于在片材(记录介质)14上形成图像的位置。
[0060][发光构件支架的缩回方法的描述]
[0061]接下来,参考图4A、4B、7A、7B、7C、8A和8B描述支架7的缩回方法。
[0062](互锁装置的结构)
[006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包括互锁装置130,其使支架7与使用者执行的托盘5的拉出和推入操作相关联地在曝光位置LP和缩回位置RP之间移动。这里,在曝光位置LP,发光构件9与鼓12邻近地相对,以便利用发光构件9的多个发光兀件6的发光对鼓12进行曝光。所述多个发光元件6沿发光构件9的纵向并排布置。在缩回位置RP,支架7相对于移动路径MP缩回,托盘5沿着该移动路径MP在外部位置0P和内部位置IP之间移动。图4A和4B显示了在门2关闭状态下,支架7、引导件11和托盘5之间的位置关系。互锁装置130包括接合突起(第一接合部)34、接合凹槽(第二接合部)35、突出部(第三接合部)31和凹槽部(第四接合部)32。接合突起34设置在托盘5上。接合凹槽35形成在支架7中。突出部(第三接合部)31设置在支架7上。凹槽部32形成在主体1中。突起34是从托盘5的侧板5b (5a)向上伸出的大体上矩形构件。凹槽部35是形成在支架7的侧板7b (7a)上并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常大体上矩形凹槽孔。突起34与凹槽部35接合以便能够在凹槽部35中沿竖直方向滑动。凹槽部35与突起34接合并且相对于托盘5支撑支架7,使得支架7可沿着连接鼓12的中心和发光构件9的直线的方向延伸。这里,连接发光元件6和鼓12的中心的直线的方向是由箭头VL表示的方向(图4B)。也就是说,发光构件9直线地并平行于鼓12的轴线移动。因此,与传统技术中发光构件9围绕作为中心的支点旋转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实施例中较小的空间内,发光构件9 (发光元件6)也可以在曝光位置LP和缩回位置RP之间移动。突出部31插入凹槽部32中并且可在凹槽部32中滑动地移动。突出部31在凹槽部32中滑动。因此,支架7可相对于主体1沿着就拉出方向X而言的倾斜方向Q移动,如图4A所示。也就是说,通过突出部31和凹槽部32的接合,支架7相对于主体1沿着就托盘5的移动方向(拉出方向X和推入方向Y)而言的倾斜方向Q线性移动。在门2关闭(如图4A和4B所示)的状态下,拉伸弹簧(弹性构件或偏压构件)30连接在突出部31和设置在引导件11上的轨道凸起部33之间。在支架7中,发光构件9通过弹簧30的弹力被偏压(拉动)到曝光位置LP。
[0064](互锁装置的功能)
[0065]图7A显示了其中门2打开的状态,其是与图5A所示相同的状态。如图7A所示,当门2打开时,与引导件11的向上运动相关联地,托盘5向上运动。因此,支架7也向上运动。在这种状态下,当使用者拉出托盘5时,支架7通过托盘5的突起34和支架7的凹槽部35的接合沿拉出方向X被拉出。在这种情况下,支架7被管控以便通过突出部31和凹槽部32的接合能够相对于主体1沿着仅由箭头Q(图7A)表示的方向移动。这样,支架7相对于主体1沿着由箭头Q表示的方向(相对于托盘5的拉出方向X倾斜向上)线性移动。另外,支架7被管控以便通过突起34和凹槽部35的接合能够相对于托盘5仅沿着竖直方向(沿图4B中的箭头VL所示方向)线性和向上移动。因此,发光构件9相对于盒8的鼓12沿竖直方向(沿箭头VL所示方向)线性和向上缩回。支架7从曝光位置LP线性移动到缩回位置RP。此外,每个凹槽部35设置有可旋转辊构件(减少摩擦构件)36。当托盘5移动时,托盘5的一部分与辊构件36形成接触,使得辊构件36旋转。利用该旋转,突起34和凹槽部35之间的摩擦减少。因此,支架7相对于托盘5沿上下方向平顺地移动。图7B显示了其中支架7向上移动到缩回位置RP的状态,这一状态是与图5B所示相同的状态。缩回位置RP沿拉出方向X位于曝光位置LP的下游且上方,托盘5沿所述拉出方向从内部位置IP移动到外部位置0P。在这个状态下,突起34的顶部34a支撑支架7的底部7c。因此,可以管控由弹簧30引起的支架7从缩回位置RP返回到曝光位置LP。
[0066]支撑凸起部37设置在主体1中,用于将支架7保持(支撑)在缩回位置RP。凸起部37通过凸起部弹簧(弹性构件)38的弹力朝向主体1的内部被偏压(拉动)。当支架7位于曝光位置LP时,凸起部37由凸起部弹簧38的弹力偏压,从而抵靠支架7的侧板7b。凸起部37的上表面37a的高度设置成低于突起34的顶部34a的高度。因此,当支架7的底部7c由突起34的顶部34a支撑时,支架7从突起34传送至凸起部37。也就是说,当托盘5沿拉出方向X从图7B所示状态拉出时,支架7由凸起部37支撑(保持)在缩回位置RP,如图7C所示。另外,在图7B所示状态下,突起34管控凸起部37朝向主体内部的运动。这用于防止支架7的运动受到被凹槽部35捕获的凸起部37的阻挡。另外,当托盘5从图7B所示状态沿拉出方向X被进一步拉出时,凸起部37和突起34之间的接合被释放。凸起部37通过弹簧38的弹力朝向主体内部突出以将支架7支撑(保持)在缩回位置RP。因此,支架7从移动路径MP缩回,托盘5沿着该移动路径在外部位置0P和内部位置IP之间移动。因此,托盘5能够移动到外部位置0P。
[0067]当将盒8安装到主体1上时,使用者沿推入方向Y(其与拉出方向X相反)将托盘5推入。与推入操作相关联地,首先,位于缩回位置RP的支架7从凸起部37的上表面37a传送至突起34的顶部34a。在这种情况下,支架7的底部7c在所述传送之前低于突起34的顶部34a。因此,支架7的底部7c需要被提升至突起34的顶部34a的高度。如图8A所示,第一倾斜表面60设置在突起34上。另外,支架7设置有支撑倾斜表面61。当托盘5沿推入方向(安装方向)Y被推入时,第一倾斜表面60和支撑倾斜表面61彼此接合。利用该接合,支架7上升。支架7被上升凸起部37的上表面37和突起34的顶部34a之间的高度之差的距离。因此,支架7从凸起部37传送至突起34。另外,如图8B所示,突起34设置有第二倾斜表面62,支架凸起部37设置有凸起部倾斜表面63。当托盘5从图8B所示状态沿推入方向Y被进一步推入时,第二倾斜表面62和凸起部倾斜表面63彼此接合。利用该接合,凸起部37通过突起34缩回到主体1的外面。当托盘5从图7B所示状态被进一步推入到图7A所示状态时,突起34进入凹槽部35中。当使用者将托盘5进一步推入时,支架7通过托盘5的突起34和支架7的凹槽部35之间的接合沿推入方向Y被推入。这时,通过突出部31和凹槽部32的接合对支架7进行管控,从而使其相对于主体1只能沿着与箭头Q(图7A)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为此,支架7相对于主体1沿着与由箭头Q表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于托盘5的推入方向Y朝倾斜向下的方向)线性移动。同样,通过突起34和凹槽部35的接合对支架7进行管控,从而使其相对于托盘5只能沿竖直方向线性向下移动(由图4B中的箭头VL表示的方向)。因此,发光构件9朝向盒8的鼓12线性移动(由箭头VL表示的方向)。支架7沿拉出方向X的上游向下移动。因此,支架7从缩回位置RP线性移动到曝光位置LP。
[0068]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互锁装置130具有设置在托盘5上的突起(第一接合部)34、设置在支架7中的凹槽部(第二接合部)35、设置在支架7上的突出部(第三接合部)31和设置在主体1中的凹槽部(第四接合部)32。与托盘5从主体1拉出的操作相关联地,互锁装置130可以使支架7自动移动到主体1中的缩回位置RP。如上所述,突起34设置在托盘5上。凹槽部35设置在支架7中并且与突起34接合以使支架7相对于托盘5移动。突出部31设置在支架7上。凹槽部32设置在主体1中并且与突出部31接合以使支架7相对于主体1移动。与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30的突起34和凹槽部35的接合相对于托盘5沿竖直方向线性向上移动。同样,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30的突出部31和凹槽部32的接合相对于主体1沿倾斜方向线性向上移动。因此,支架7与托盘5的运动相关联地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同样,与托盘5朝向内部位置I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30的突起34和凹槽部35的接合朝向托盘5沿竖直方向线性向下移动。同样,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30的突出部31和凹槽部32的接合相对于主体1沿倾斜方向线性向下移动。因此,支架7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
[0069]因此,盒8能够仅通过托盘5的拉出操作进行更换。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增强了可用性。另外,当托盘5从主体1拉出时,支架7不会移动到主体1的外面。因此,可以防止发光构件9 (发光元件6)粘附灰尘和被划伤。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成像设备的可靠性。
[0070][实施例2]
[0071]参考图9A和9B,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成像设备200进行描述。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例如,成像设备200是缩写为MFP的多功能打印机,具有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等的功能。如图9A和9B所示,设备200具有设置在设备200的主体201上方的原稿读取设备(在下文中,称作图像扫描仪)4。用于接收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14的排出托盘3布置在扫描仪4的下面。另外,上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14排出到其中的排出空间ES限定在托盘3和扫描仪4之间。图9A是主体201的剖视图,显示了其中托盘5移动直到外部位置0P的状态。图9B是主体201的透视图,具有与图9A所示相同的状态。如图9A所示,设备200还具有如实施例1那样的互锁装置130。与使用者对托盘5的移动相关联地,互锁装置130使支架7自动移动。与托盘5拉出到外部位置0P的操作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30从曝光位置LP移动到缩回位置RP。当支架7移动到缩回位置RP时,多个发光构件9可以同时缩回。与实施例
1一样,互锁装置130具有设置在托盘5上的突起34、设置在支架7中的凹槽部35、设置在支架7上的突出部31和设置在主体1中的凹槽部32。支架7设置在托盘3内部。支架7和托盘3由主体201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主体201彼此一体地运动。如图9A所示,即使支架7移动到缩回位置RP,托盘3也不会与扫描仪4的底面部分4a接触。托盘3与支架7在曝光位置LP和缩回位置RP之间的运动相关联地进行运动的范围落入扫描仪4和托盘3之间的排出空间ES内。排出空间ES是上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14排出其中的空间。也就是说,与支架7在曝光位置LP和缩回位置RP之间的运动相关联地,托盘3在空间ES内运动。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即使在主体201上方不能保证大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顺利更换盒8。
[0072][实施例3]
[0073]参考图10A和10B,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成像设备进行描述。与与使用者打开门(可启闭构件)2的操作联锁的、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互锁装置170使支架7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如上所述,于使用者打开门2的操作相关联地,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移动。随后,与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从曝光位置LP移动到缩回位置RP。同样,与门2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托盘5朝向内部位置IP移动。随后,与托盘5朝向内部位置I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从缩回位置RP移动到曝光位置LP。托盘5由引导件11支撑。与门2的启闭操作相关联地,引导件11与托盘5—起运动。与门2的启闭相关联的托盘5的运动通过引导件11进行。引导件11和支架7设置有互锁装置170。
[0074]图10A和10B是根据实施例3的互锁装置170的透视图。与门2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根据实施例3的互锁装置170使支架7从曝光位置LP移动到缩回位置RP。同样,与门2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互锁装置170使支架7从缩回位置RP移动到曝光位置LP。在下文中,对根据实施例3的互锁装置170进行描述。
[0075]图10A是显示了处于门2关闭的状态下互锁装置170的视图。引导件11支撑托盘5以沿前后方向滑动。互锁装置170具有接合突起(第五接合部)70、接合凹槽(第六接合部)71、突出部(第七接合部)74和凹槽部(第八接合部)72。突起70设置在引导件11上。每个突起70具有第一引导倾斜表面70a。凹槽部71设置在支架7中。每个凹槽部71具有第二引导倾斜表面71a。第二倾斜表面71a与第一倾斜表面70a接合。凹槽部72设置在主体中并且沿主体的上下方向延伸。突出部74从支架7的侧板7b (7a)向外突出。
[0076]支架7的突出部74插入主体的凹槽部72中并且能够在凹槽部72内沿上下方向滑动。通过突出部74和凹槽部72的接合对支架7相对于主体沿前后方向的运动进行管控。因此,支架7能够相对于主体仅沿上下方向移动。压缩弹簧(弹性构件)73布置在凹槽部72中、主体1和突出部74之间。弹簧73的弹力将支架7偏压(拉动)到曝光位置LP。支架7的缩回位置RP位于曝光位置LP的正上方(沿竖直方向向上)。应当注意,缩回位置RP不必严格位于穿过曝光位置LP的竖线上。不用说,缩回位置RP可以略微偏离所述竖线。另外,主体的凹槽部72可以具有相对于竖线的倾斜度。
[0077]图10B是显示了门2打开时互锁装置170的视图。当使用者打开门2时,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 —样,连杆机构29导致引导件11向上移动。同时,连杆机构29将引导件11沿拉出方向X拉出预定距离。因此,与门2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引导件11沿拉出方向X的下游向上移动。与门2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由引导件11支撑的托盘5也与引导件11一起朝向外部位置向上移动预定量。当引导件11沿拉出方向X被拉出预定距离时,支架7通过第一引导倾斜表面70a和第二引导倾斜表面71a的接合相对于引导件11向上移动。应当注意,通过突出部74和凹槽部72的接合,支架7不会沿拉出方向X移动,而是相对于主体201线性向上移动(只沿竖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当支架7从曝光位置LP移动到缩回位置RP时,发光构件9平行于鼓12的轴线线性移动。当支架7移动到缩回位置RP时,多个发光构件9可以同时缩回。
[0078]如图10B所示,在门2打开的状态下,突起70的顶部70b支撑支架7的侧板7b (7a)的底部7c。当底部7c由顶部70b支撑时,支架7被支撑(保持)在缩回位置RP。这时,顶部70b管控支架7使之不能由于弹簧73的弹力(偏压力)返回曝光位置LP。发光构件9从移动路径MP缩回,托盘5沿该移动路径在外部位置0P和内部位置IP之间移动。因此,托盘5可以在不受到发光构件9阻碍的情况下被拉出到外部位置0P。
[0079]另一方面,当使用者关闭门2时,连杆机构29使引导件11沿推入方向的下游(沿拉出方向X的上游)向下移动。与门2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由引导件11支撑的托盘5也与引导件11 一起朝向内部位置IP向下移动仅预定量。随着引导件11的向下运动,支架7只向下直线(只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当引导件11沿拉出方向X的上游运动时,顶部70b和底部7c的接合被释放,随后,第一引导倾斜表面70a与第二引导倾斜表面71a接合。当引导件11与门2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被进一步推入时,第二引导倾斜表面71a沿着第一引导倾斜表面70a向下移动。随着第二引导倾斜表面71a的向下运动,支架7相对于引导件
11向下移动。通过突出部74和凹槽部72的接合,支架7不沿推入方向Y移动,而是相对于主体201向下线性(仅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也就是说,当支架7从缩回位置RP移动到曝光位置LP时,发光构件9平行于鼓12的轴线线性移动。因此,与发光构件9围绕作为中心的支点旋转的情况相比,即使在较小空间内,根据本实施例,发光构件9 (发光元件6)也可以在曝光位置LP和缩回位置RP之间移动。当门2关闭时,支架7位于曝光位置LP(图10A)。
[0080]根据实施例3,与使用者执行的门2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引导件11沿拉出方向X的下游向上运动。由于托盘5由引导件11支撑,与门2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托盘5与引导件11 一起沿拉出方向X的下游向上移动。随后,与托盘5和引导件11向外部位置0P的移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70从曝光位置LP移动到缩回位置RP。另一方面,与使用者执行的门2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引导件11沿拉出方向X的上游向下移动。因此,与门2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由引导件11支撑的托盘5与引导件11 一起沿拉出方向X的上游向下移动。与托盘5和引导件11朝向内部位置I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互锁装置170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如上所述,互锁装置170具有设置在引导件11上的接合突起70和设置在支架7中的接合凹槽71,该接合凹槽用于与接合突起70接合以使支架7相对于引导件11移动。另外,互锁装置170具有设置在支架7上的突出部74和设置在主体201中的凹槽部72,该凹槽部用于与突出部74接合以使支架7相对于主体201移动。与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突起70和凹槽部71的接合相对于引导件11向上移动。并且,支架7通过突出部74和凹槽部72的接合相对于主体201线性向上移动。因此,支架7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随后,与托盘5朝向内部位置I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通过突起70和凹槽部71的接合相对于引导件11向下移动。并且,支架7通过突出部74和凹槽部72的接合相对于主体201线性向下移动。因此,支架7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
[0081]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3的互锁装置170具有设置在引导件11上的突起70、设置在支架7中的凹槽部71、设置在支架7上的突出部74和设置在主体1中的凹槽部72。与使用者执行的门2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移动。因而,与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互锁装置170使支架7自动移动直到主体1中的缩回位置RP。当支架7移动到缩回位置RP时,多个发光构件9自动地同时缩回。因此,能够仅通过托盘5的拉出操作来更换盒8。例如,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 —样,当托盘5从主体1拉出时,支架7不会离开主体1。
[0082]应当注意,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对作为盒的例如整体式处理盒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使用这种处理盒的情况。就盒8而言,具有前述结构的盒均适用。另外,本发明适用于以下情况,其中,托盘5沿着使盒8的纵向顺着(平行于)托盘5的运动方向的方向支撑相应的盒8。另外,当感光鼓12设置在作为盒的处理盒8中时,感光鼓12在盒8由托盘5支撑的状态下附接到托盘5上。此外,不限于本实施例,本发明包括感光鼓12固定到托盘5上以便能够旋转的情况。
[0083]根据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改进操作支架(发光构件支架)7的可操作性。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与托盘(盒支撑构件)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能够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与托盘5朝向内部位置I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能够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与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能够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并且与托盘5朝向内部位置IP的运动相关联地,支架7能够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
[0084]应当注意,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举例说明了互锁装置130,在实施例3中,举例说明了互锁装置17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互锁装置。对于互锁装置,例如通过适当地结合弹簧、连杆机构、压缩空气等,可以移动发光构件9,使得发光构件9可以处于曝光位置LP和缩回位置RP之间。例如,发光构件9沿纵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与主体侧部引导件(例如,凹槽)接合。因此,发光构件9沿着引导件通过弹簧的弹力沿接近鼓12的方向移动。因此,发光构件9从缩回位置RP移动到曝光位置LP。此外,发光构件9利用杠杆等沿着引导件沿远离鼓12的方向移动。因此,发光构件9从曝光位置LP移动到缩回位置RP。互锁装置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此外,例如,互锁装置可以如此构造,使得与托盘5运动相关联地进行旋转的凸轮构件设置在主体1中,与凸轮构件接合的随动件设置在支架7上。与托盘5朝向外部位置0P的运动相关联地,凸轮构件旋转,支架7可以通过与凸轮构件接合的随动件从曝光位置LP自动移动到缩回位置RP。而与托盘5朝向内部位置IP的运动相关联地,凸轮构件旋转,支架7可以通过与凸轮构件接合的随动件从缩回位置RP自动移动到曝光位置LP。
[0085]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具有最广义的理解,从而涵盖所有此类改进和等效结构及功能。
[0086]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09年8月27日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09-196714以及提交于2009年12月22日的N0.2009-290041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合并在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的状态下,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盒支撑构件,该盒支撑构件能够在支撑所述盒的状态下在位于设备主体内的内部位置和位于设备主体外的外部位置之间移动; 发光构件,该发光构件具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在支撑所述盒的盒支撑构件位于所述内部位置的状态下沿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纵向并排设置以进行发光,用于根据图像信息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曝光; 发光构件支架,该发光构件支架支撑所述发光构件,使得发光构件能够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发光以使电子照相感光鼓曝光的曝光位置和从所述曝光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之间;和 互锁装置,该互锁装置与所述盒支撑构件朝向所述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及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使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所述互锁装置使发光构件支架移动到缩回位置,所述缩回位置沿拉出方向位于曝光位置的上游并且向上,盒支撑构件沿着所述拉出方向从内部位置移动到外部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设备主体包括使盒支撑构件从中穿过的开口部,并且 其中,与盒支撑构件从内部位置穿过开口部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所述互锁装置使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及与盒支撑构件从外部位置穿过开口部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所述互锁装置使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互锁装置包括: 设置在盒支撑构件上的第一接合部; 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上的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用于与第一接合部接合以使发光构件支架相对于盒支撑构件移动; 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上的第三接合部;和 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第四接合部,该第四接合部用于与第三接合部接合以使发光构件支架相对于设备主体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接合相对于盒支撑构件沿竖直方向线性向上移动,以及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接合相对于设备主体沿倾斜方向线性向上移动,使得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和 其中,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接合朝向盒支撑构件沿竖直方向线性向下移动,以及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的接合相对于设备主体沿倾斜方向线性向下移动,使得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减少摩擦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所述互锁装置使发光构件支架移动到沿竖直方向位于曝光位置上方的缩回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设备主体包括:使盒支撑构件从中穿过的开口部;和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的可启闭构件,和 其中,与可启闭构件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移动,并且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和 其中,与可启闭构件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移动,并且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还包括主体引导件,该主体引导件引导盒支撑构件,使得盒支撑构件能够在所述外部位置和内部位置之间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互锁装置包括: 设置在主体引导件上的第五接合部; 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上的第六接合部,该第六接合部用于与第五接合部接合以使发光构件支架相对于主体引导件移动; 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上的第七接合部;和 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第八接合部,该第八接合部用于与第七接合部接合以使发光构件支架相对于设备主体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五接合部和第六接合部的接合相对于主体引导件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七接合部和第八接合部的接合相对于设备主体线性向上移动,使得发光构件支架从曝光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和 其中,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部位置的运动相关联地,发光构件支架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五接合部和第六接合部的接合相对于主体引导件向下移动,并且通过所述互锁装置的第七接合部和第八接合部的接合相对于设备主体线性向下移动,使得发光构件支架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还包括构造为使所述盒相对于发光构件定位的定位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定位构件包括: 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上的前后管控部,以便管控所述盒沿设备主体的前后方向相对于发光构件的位置; 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上的左右管控部,以便管控所述盒沿设备主体的左右方向相对于发光构件的位置;和 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上的高度管控部,以便管控所述盒沿设备主体的高度方向相对于发光构件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在发光构件支架位于曝光位置的状态下,定位构件使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以相等间隔定位。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还包括设置在设备主体的上部上的原稿读取设备以读取原稿, 其中,发光构件支架具有设置在发光构件支架的上部上的排出托盘以接收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 排出托盘布置在原稿读取设备的下面并且限定位于排出托盘和原稿读取设备之间的排出空间,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所述排出空间中;和 排出托盘与发光构件支架在曝光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运动相关联地在排出空间内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当发光构件支架在曝光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时,发光构件线性地并平行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电子照相感光鼓设置在作为所述盒的处理盒中并且在所述处理盒由盒支撑构件支撑的状态下附接到盒支撑构件上,或者电子照相感光鼓固定到盒支撑构件以便能够旋转。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4360589SQ201410555225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7日
【发明者】铃木哲司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