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682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液晶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绕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与相邻的所述支撑元件之间设置有遮光带,其中所述遮光带的第一侧面粘贴于所述支撑元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相抵接。通过在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设置遮光带,用于解决显示面板的周边漏光问题;通过在遮光带上设置弹性元件与显示面板相抵接,当支撑元件相对于显示面板有微小位移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能够防止遮光带有较大位移而导致漏光几率上升的问题。
【专利说明】
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TFT-1XD)的背光通常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而随着液晶模组厚度的逐渐减小,现在很多TFT-LCD采用侧入式(Edge type)的背光模组。
[0003]现有技术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解决显示面板的周边漏光问题,通常采用双面胶带将显示面板与前框粘为一体,泡棉堵塞于显示面板与前框的间隙的方式来解决,然而由于发光二极管长时间的发热会导致双面胶带性能变异,另一方面通常也会由于前框的变形导致双面胶带和泡棉移位,使显示面板和前框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加剧漏光现象。
[0004]因此,现有技术液晶模组中对于显示面板的周边漏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设置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显示面板的周边漏光问题,而且前框的微小位移也不会导致漏光的几率上升。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绕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与相邻的所述支撑元件之间设置有遮光带,其中所述遮光带的第一侧面粘贴于所述支撑元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相抵接。
[0007]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支撑元件包括前框,所述前框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且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相正对的第一部分,所述遮光带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之间。
[0008]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遮光带包括第一带体部分和第二带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带体部分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第一侧面粘贴于所述第一部分上,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一带体部分,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设置。
[0009]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遮光带还包括第三带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三带体部分与所述第一带体部分相平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前框相邻侧面的另一侧面。
[0010]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第一带体部分、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带体部分为一体设置。
[0011]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支撑元件还包括胶框,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带体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胶框之间。
[0012]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带体部分分别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0013]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遮光带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间隙。
[0014]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遮光带采用防静电的布质材料制成。
[0015]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弹性元件采用软性塑胶材料制成。
[0016]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遮光带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元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固定。
[0017]优选地,上述所述的液晶模组,所述弹性元件为内部中空的喇叭形状。
[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模组。
[0019]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设置遮光带,用于解决显示面板的周边漏光问题;通过在遮光带上设置弹性元件与显示面板相抵接,当支撑元件相对于显示面板有微小位移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能够防止遮光带有较大位移而导致漏光几率上升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液晶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液晶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表示遮光带与弹性元件组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0025]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液晶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绕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背光模组围设的支撑元件,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与相邻的所述支撑元件之间设置有遮光带,其中所述遮光带的第一侧面粘贴于所述支撑元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相抵接。
[0026]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结构的液晶模组,通过在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设置遮光带,用于解决显示面板的周边漏光问题;通过在遮光带上设置弹性元件与显示面板相抵接,当支撑元件相对于显示面板有微小位移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能够防止遮光带有较大位移而导致漏光几率上升的问题。
[0027]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液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液晶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和绕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围设的支撑元件,具体地,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0028]背板2 ;
[0029]设置于所述背板2上的导光部件3,其中该导光部件3包括导光板及反射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该导光部件3的具体设置结构,在此不详细描述;
[0030]设置于导光部件3的其中一侧边的光源(图1中未示出),光源设置于导光部件3的一侧边,通过导光部件3将光源所发出的光转换为面光源,以传输至显示面板I用于图像显示,形成为侧入式的背光模组结构。
[0031]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液晶模组中,显示面板I设置于导光部件3的正上方,且与所述导光部件3相平行设置。
[0032]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述支撑元件包括:
[0033]胶框4,在显示面板I与导光部件3的边缘围绕设置,用于使显示面板I和导光部件3组装在一起;
[0034]前框5,盖设于胶框4上,用于封装上述的部件。
[0035]上述胶框4、前框5、显示面板1、光源与导光部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本领域的通常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上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且该部分结构并非为本发明的研究重点,在此不详细描述。
[0036]本发明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为使显示面板I固定,所述前框5的一部分通常盖设于显示面板I的侧边缘,也即参阅图1,所述前框5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I平行、且与所述显示面板I的侧边缘部分相正对的第一部分51,通过第一部分51设置于显示面板I的侧边缘前方,并通过胶框4设置于显示面板I的后方,使显示面板I固定。
[0037]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液晶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前框5的第一部分51与显示面板I之间的至少一遮光带6,防止显示面板I的边缘漏光。
[0038]具体的,结合图1,所述遮光带6包括第一带体部分61、第二带体部分62和第三带体部分63 ;优选地,第一带体部分61、第二带体部分62和第三带体部分63米用同种材料一体连接,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分别制成后组合连接在一起。
[0039]其中,所述第一带体部分61平行于显示面板I设置,与前框5的第一部分51相对的第一侧面粘贴于第一部分51上,粘贴方式可以采用双面胶;与显示面板I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元件7,其中该弹性元件7与显示面板I相抵接,利用第一带体部分61遮挡于显示面板I的前方,防止显示面板I通过与前框5相正对的侧边缘部分漏光;利用与显示面板相抵接的弹性元件7,可以允许显示装置在装配过程中显示面板I的微量自由移动,并减少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前框5的微变形导致间隙增大而使漏光几率提高的问题。
[0040]所述第二带体部分62垂直于所述第一带体部分61,绕显示面板I的侧边缘围设。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带体部分62设置于显示面板I与胶框4之间,用于填充显示面板I与胶框4之间的间隙,防止显示面板I通过该间隙而漏光。
[0041]所述第三带体部分63与第一带体部分61相平行,设置于显示面板I与前框5相对侧面的另一侧面,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I与胶框4之间,用于防止显示面板I通过显示面板I的后侧漏光。
[0042]另外,最佳地,第二带体部分62与第三带体部分63分别与显示面板I和胶框4贴合连接。
[0043]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模组,表示出了显示面板I的侧边缘部分没有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状态。此外,本发明还提供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模组,在第二实施例中,表示出了显示面板I的侧边缘部分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状态。
[0044]在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模组中,参阅图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2和导光部件3 ;所述支撑元件包括胶框4和前框5,在前框5的第一部分51与显示面板I之间设置至少一遮光带6,用于防止显示面板I的边缘漏光;具体地,该遮光带6包括第一带体部分61、第二带体部分62和第三带体部分63。所述第一带体部分61与前框5的第一部分51相对的第一侧面粘贴于第一部分51上,与显示面板I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元件7。其中上述各部件之间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参阅以上关于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45]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带体部分62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柔性印刷电路板8的间隙,使柔性印刷电路板8绕过背板2,穿设过胶框4和第二带体部分62后与显示面板I的侧边缘部分连接,以将显示面板I用于显示图像的驱动信号传输至显示面板
1
[004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模组中,其中的遮光带6采用防静电的布质材料制成,弹性元件7采用软性塑胶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关于弹性元件7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带体部分61上设置有通孔,最佳地,弹性元件7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喇叭形状,且两端部分的直径大于中间部分的直径,利用弹性元件7的弹性,弹性元件7穿设于通孔中,中间部分的直径与第一带体部分61上通孔的直径对应,第一带体部分61套设在弹性元件7的中间部分上,由于两端部分的直径大于中间部分的直径,使得弹性元件7无法从第一带体部分61上脱出,从而与第一带体部分61固定连接。弹性元件7和遮光带6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其他可靠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应用在此。
[0047]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模组,通过遮光带上设置弹性元件,不仅能够解决显示面板的周边漏光问题,还能够解决装配时前框相对于显示面板有微小位移时,导致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增大,使周边漏光的几率上升的问题。
[0048]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模组,以前框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带弹性元件的遮光带为例,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采用本发明上述遮光带和弹性元件的组合结构,并不限于仅应用于前框与显示面板之间,液晶模组中其他需要防止漏光的位置,也可以采用该种结构方式进行设置。
[0049]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结构的液晶模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采用本发明所述液晶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5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围绕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与相邻的所述支撑元件之间设置有遮光带,其中所述遮光带的第一侧面粘贴于所述支撑元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包括前框,所述前框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且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相正对的第一部分,所述遮光带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部分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带包括第一带体部分和第二带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带体部分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第一侧面粘贴于所述第一部分上,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垂直于所述第一带体部分,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缘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带还包括第三带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三带体部分与所述第一带体部分相平行,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前框相邻侧面的另一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部分、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带体部分为一体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还包括胶框,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带体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胶框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带体部分分别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带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带采用防静电的布质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采用软性塑胶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带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元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内部中空的喇叭形状。
13.—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4360522SQ201410692191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张龙, 辛武根, 涂志中, 尹傛俊 申请人: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