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53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吸收所述安装部传递的热量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内设有数条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内注有液体,所述散热管路内的液体在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所述散热管路内由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移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器的散热管路内注入液体,液体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散热管路内移动,以实现热量的传递,有效提高热传递效果,进而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专利说明】散热器、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相对于双短边背光模组,单短边背光模组由于减少了 LED灯个数和减少了散热器数量,从而降低了背光模组成本,同时又避免了由于双短边背光模组因为导光板变形鼓起造成液晶玻璃漏光的问题,所以单短边背光方案大量应用于电视设计中。
[0003]由于单短边背光模组中的LED灯个数减较少,需要增加单个LED灯的功率才能满足整机的亮度要求,这就使得单个LED灯功率过大,散热困难,温度很高,降低了 LED寿命。而常见的单短边背光模组散热是通过将LED灯条粘于宽大且较厚的型材散热器上,再固定于背板上,散热器较厚造成电视厚度变大,影响外观不利于薄型化。且散热器成本一般都很高,同时热量局限于散热器根部,散热不畅,容易加热模组的前框,触摸前框容易发生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吸收所述安装部传递的热量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内设有数条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内注有液体,所述散热管路内的液体于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所述散热管路内由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移动。
[0006]优选地,所述散热管路包括设于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一端的主管路单元、连通所述主管路单元的数个分管路单元,以及与所述分管路单元连通且位于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的注液管路。
[0007]优选地,数个所述分管路单元间隔设置。
[0008]优选地,每一所述分管路单元的外形呈蜂窝状。
[0009]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内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吸收所述安装部传递的热量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内设有数条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内注有液体,所述散热管路内的液体于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所述散热管路内由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移动。
[0010]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背板、安装于所述背板内的背光源,以及安装于所述背板内的导光板,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背光源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上。
[0011]优选地,所述背光源通过散热胶贴合于所述散热器上。
[0012]优选地,所述背光源为线性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PCB板及安装并电性连接于所述PCB板上的数个LED灯,所述PCB板通过散热胶贴合于所述散热器上。
[0013]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背板上的胶框。
[001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安装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前框,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内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吸收所述安装部传递的热量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内设有数条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内注有液体,所述散热管路内的液体于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所述散热管路内由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移动。
[0015]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通过在散热器的散热管路内注入液体,液体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散热管路内移动,以实现热量的传递,有效提高热传递效果,进而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
[0022]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220,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220用于吸收所述安装部220传递的热量的散热部240,所述散热部240内设有数条散热管路260,所述散热管路260内注有液体,所述散热管路260内的液体与所述散热部240靠近所述安装部220端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散热管路260内由所述散热部240靠近所述安装部220端朝向所述散热部240远离所述安装部220端移动,以实现热量的传递。具体地,散热管路260中的液体吸收热量气化后,混合有气泡形成振荡波,振荡波沿着散热管路260移动,并在散热管路260内与散热管路260的管壁碰撞,交换热量,同时振荡加激,形成共振波,提高了换热速度,将热量加速向远端传递,有效降低散热器的温度梯度。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由两块铝板在一定温度下压合而成,具体地,先在一块铝板的表面上设计好管路图案,并在铝板的表面上喷涂好压合材料,再将另外一块铝板盖上,利用压合设备在一定温度下压合为一体,然后通过高压充气吹胀成设计好的散热管路形状,再将散热管路内充进一定压力的少量液体然后密闭注射口,然后进行折弯操作,制得“L”型的散热器。
[0025]具体地,所述散热管路260包括设于所述散热部240靠近所述安装部220 —端的主管路单元262、连通所述主管路单元262的数个分管路单元264,以及与所述分管路单元264连通且位于所述散热部240远离所述安装部220的一端的注液管路2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管路单元264为三个,三个所述分管路单元264间隔设置,即相邻两分管路单元264之间设有间隙265,使得每一分管路单元264的热量不会传递到与其相邻的另一分管路单元264上,进而避免散热不均的问题的产生。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265数量为2个,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间隙265的数据视分管路单元264的数量而变。
[002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分管路单元264的外形呈蜂窝状,即由数个六方形管路相互连通组成,有效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热传递效果。当然,所述分管路单元264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002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
[0028]再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内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有的技术方案,其详细结构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003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背板420、安装于所述背板420内的背光源440,以及安装于所述背板420内的导光板460,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背板420上,所述背光源440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上。
[003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即所述背光源440位于所述导光板460的侧边。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部240通过螺钉锁合等方式固定于所述背板420的底板上,所述背光源440于所述导光板460的入光面侧安装于所述安装部220上。所述背光源440发光产生的热量通过安装部220传递至散热部240,位于散热部240内的散热管路260内的液体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散热管路260内由所述散热部240靠近所述安装部220端朝向所述散热部240远离所述安装部220端移动,以实现热量的传递。具体地,散热管路260中的液体吸收热量气化后,混合有气泡形成振荡波,振荡波沿着散热管路260移动,并在散热管路260内与散热管路260的管壁碰撞,交换热量,同时振荡加激,形成共振波,提高了换热速度,将热量加速向远端传递,有效降低散热器的温度梯度,进而有效降低背光源440的温度,提升了背光源440的使用寿命。
[0032]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440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散热器上,优选地,所述背光源440通过散热胶贴合于所述散热器上,以进一步提升热传递效果,降低背光源440的温度。
[0033]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440为线性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PCB板及安装并电性连接于所述PCB板上的数个LED灯,所述PCB板通过散热胶贴合于所述散热器上。LED灯发出光线,光线由所述导光板460的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460,并在所述导光板460内传播,最终从所述导光板460的出光面射出,以将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
[0034]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背板420上的胶框480,所述胶框480置于所述背板420上方,并对应导光板460的出光面设有开口,当组装成显示模组时,显示面板置于所述胶框480上,导光板460为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
[00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
[0036]再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安装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600,以及安装于所述显示面板600上的前框800,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前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有的技术方案,其详细结构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00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安装热源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吸收所述安装部传递的热量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内设有数条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内注有液体,所述散热管路内的液体于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吸收热量后气化,并在所述散热管路内由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包括设于所述散热部靠近所述安装部一端的主管路单元、连通所述主管路单元的数个分管路单元,以及与所述分管路单元连通且位于所述散热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的注液管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分管路单元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分管路单元的外形呈蜂窝状。
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本体内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背板、安装于所述背板内的背光源,以及安装于所述背板内的导光板,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背光源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通过散热胶贴合于所述散热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为线性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PCB板及安装并电性连接于所述PCB板的数个LED灯,所述PCB板通过散热胶贴合于所述散热器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背板上的胶框。
10.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安装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前框,所述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4084274SQ20142042730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郭东明, 强科文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