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266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胶框设置在导光板的侧向,光学膜片组设置在导光板上,在液晶显示模组的非光源侧,导光板的侧向的上部边缘设有三角形的缺口,胶框在对应导光板的位置处朝向缺口凸伸设有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面板支撑部位于缺口中,光学膜片组的边缘朝向面板支撑部凸伸形成有耳部,耳部与面板支撑部定位固定,液晶面板支撑在面板支撑部上。本实用新型的胶框与导光板之间通过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与三角形的缺口配合安装,光学膜片组通过耳部与面板支撑部定位固定,可使面板支撑部的位置下移,有效减少了液晶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缩短光源出射光的光程,并改善光路效果。
【专利说明】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品朝着轻、薄、小型化快速发展,各种携带式电子产品几乎都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IXD)作为显示面板,特别是在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电视、移动终端或个人数字处理器等产品上,液晶显示器已是重要的组成组件。
[0003]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Module,LCM)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11及背光模组12,背光模组12主要由背板121、反射板122、导光板123、光学膜片组124、胶框125及前框126组装而成,反射板122、导光板123、光学膜片组124及胶框125均收容在背板121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前框126与背板121相结合并覆盖于液晶面板11的边缘与背板121的外侧。胶框125的内侧朝向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凸出设有台阶状的面板支撑部125a,面板支撑部125a用于支撑放置液晶面板11,同时,通过面板支撑部125a压住光学膜片组124和导光板123,对光学膜片组124及导光板123进行定位固定。
[0004]然而,在胶框125的制造过程中,为使胶框125能够成型,并保证面板支撑部125a的强度,面板支撑部125a需具备一定的厚度,而这将增加光学膜片组124的顶面与液晶面板1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H1,最终导致模组的整体厚度增加,使出射光的光程变长,导致实际光路模拟效果不好,不能满足现阶段对液晶显示器的窄边框及厚度薄的要求。另外,用面板支撑部125a压住光学膜片组124来固定光学膜片组124,在对液晶显示模组进行振动测试时,很容易因光学膜片组124左右或前后滑动而造成光学膜片组124划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可减小液晶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以改善光路效果,同时实现光学膜片组的定位固定。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该胶框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侧向,该光学膜片组设置在该导光板上,在该液晶显示模组的非光源侧,该导光板的侧向的上部边缘设有三角形的缺口,该胶框在对应该导光板的缺口位置处朝向该缺口凸伸设有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该面板支撑部位于该缺口中,该光学膜片组的边缘朝向该面板支撑部凸伸形成有耳部,该耳部与该面板支撑部定位固定,该液晶面板支撑在该面板支撑部上。
[0007]进一步地,该面板支撑部的顶部具有上表面,该液晶面板支撑在该面板支撑部的上表面上。
[0008]进一步地,该面板支撑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该凹槽的底部向上凸出设有限位块,该耳部上设有限位孔,该限位块插入该限位孔中。
[0009]进一步地,该面板支撑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该凹槽与该耳部相匹配,该耳部设置于该凹槽中,且该耳部与该凹槽之间为紧配合。
[0010]进一步地,该凹槽的底部与该导光板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该导光板的顶面与该光学膜片组的底面之间贴合。
[0011]进一步地,该导光板的非光源侧由顶面、第一斜面、侧面及底面依次连接形成,其中该第一斜面对应于该缺口所在的位置,该第一斜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侧面之间,该侧面连接在该第一斜面与该底面之间,该第一斜面与该顶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该第一斜面与该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该侧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夹角等于90°。
[0012]进一步地,该导光板的非光源侧由顶面、第一斜面及底面依次连接形成,其中该第一斜面对应于该缺口所在的位置,该第一斜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该第一斜面与该顶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该第一斜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0013]进一步地,该面板支撑部的底部朝向该导光板的第一斜面形成有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相贴合。
[0014]进一步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及前框,该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均收容在该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该背板包括底壁和与该底壁连接的侧壁,该胶框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侧向与该背板的侧壁之间,该前框覆盖该液晶面板的边缘及该背板的外侧,该前框与该背板相结合。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中,胶框与导光板之间通过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与三角形的缺口配合安装,光学膜片组通过凸出的耳部与面板支撑部实现定位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使面板支撑部的位置下移,同时由于光学膜片组不再采用由面板支撑部进行压合的固定方式,可以大大减小光学膜片组的顶面与液晶面板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效减少了液晶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缩短光源出射光的光程,并改善光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导光板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另一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与胶框的配合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光学膜片组与胶框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模组20包括液晶面板21及背光模组22,背光模组22包括背板221、反射板222、导光板223、光学膜片组224、胶框225以及前框226。背板221包括底壁221a和与底壁221a的周缘连接的侧壁221b,侧壁221b垂直于底壁221a,背板221上由底壁221a和侧壁221b围成一个收容空间,其中反射板222、导光板223、光学膜片组224及胶框225均收容在背板221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反射板222、导光板223及光学膜片组224由背板221的底壁221a依次向上设置,即反射板222设置在背板221的底壁221a上,导光板223设置在反射板222上,而光学膜片组224设置在导光板223上。
[0025]液晶显示模组20还包括光源(图未示),光源设置在液晶显示模组20的至少一侦牝也就是说,液晶显示模组20的四侧中具有光源侧和非光源侧,设置有光源的为光源侧,未设置光源的为非光源侧。图2中所示为液晶显示模组20的其中一个非光源侧的示意图。液晶显示模组2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源侧,也可以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光源侧。
[0026]胶框225设置在导光板223的侧向,具体地,胶框225设置于导光板223的侧向与背板221的侧壁221b之间。在液晶显示模组20的非光源侧,导光板223的侧向的上部边缘设有三角形的缺口 223a,请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23的非光源侧由顶面223b、第一斜面223c、侧面223d及底面223e依次连接形成,其中第一斜面223c对应于缺口 223a所在的位置,第一斜面223c连接在顶面223b与侧面223d之间,侧面223d连接在第一斜面223c与底面223e之间,第一斜面223c与顶面223b之间的夹角大于90°,第一斜面223c与侧面223d之间的夹角大于90°,侧面223d与底面223e之间的夹角等于90°。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板223的非光源侧还可以设计成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如图4所示,该导光板223的非光源侧由顶面223b、第一斜面223c及底面223e依次连接形成,其中第一斜面223c对应于缺口 223a所在的位置,第一斜面223c连接在顶面223b与底面223e之间,第一斜面223c与顶面223b之间的夹角大于90°,第一斜面223c与底面223e之间的夹角小于90°。
[0028]请再次参考图2,胶框225在对应导光板223的缺口 223a位置处朝向缺口 223a凸伸设有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225a,面板支撑部225a从胶框225的内侧面225g朝向缺口223a处延伸形成,面板支撑部225a与缺口 223a相对应,使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225a适切地位于三角形的缺口 223a中,面板支撑部225a的底部于朝向导光板223的第一斜面223c形成有第二斜面225e,第一斜面223c与第二斜面225e相贴合,第一斜面223c与第二斜面225e之间可具有微小间距。面板支撑部225a的顶部具有上表面225f,液晶面板21位于背光模组22的上方并支撑固定在面板支撑部225a的上表面225f上。
[0029]前框226的截面呈L型,胶框225的上部形成前框支撑部225b,前框226倒扣在背板221上,前框23与背板221之间通过例如卡扣的方式相结合,且前框226支撑于前框支撑部225b上并覆盖于液晶面板21的边缘上方及背板221的侧壁221b外侧。
[0030]进一步地,请结合图5和图2所示,光学膜片组224的边缘朝向胶框225的面板支撑部225a凸伸形成至少一耳部224a,耳部224a与面板支撑部225a定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面板支撑部225a的上表面225f向下凹陷形成至少一凹槽225c,凹槽225c与耳部224a在位置上相对应,凹槽225c的底部向上凸出设有一限位块225d,限位块225d的高度略小于凹槽225c的深度,耳部224a上设有一限位孔224b,耳部224a自上而下放入凹槽225c中,使胶框225的限位块225d插入光学膜片组224的限位孔224b中,限位孔224b与限位块225d之间为紧配合连接,以实现对光学膜片组224在左右及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可避免膜片滑动而划伤。耳部224a与胶框225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定位固定,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将凹槽225c设计成与耳部224a相匹配,将耳部224a设置于凹槽225c中,且通过耳部224a与凹槽225c之间的紧配合实现光学膜片组224与胶框225之间的定位固定。
[0031]优选地,凹槽225c的底部与导光板223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如此,可使导光板223的顶面与光学膜片组224的底面之间紧密贴合。
[0032]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组20中,胶框225与导光板223之间通过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225a与三角形的缺口 223a配合安装,光学膜片组224通过凸出的耳部224a与面板支撑部225a实现定位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使面板支撑部225a的位置下移,同时由于光学膜片组224不再采用由面板支撑部进行压合的固定方式,可以大大减小光学膜片组224的顶面与液晶面板2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H2,有效减少了液晶显示模组20的整体厚度,缩短光源出射光的光程,并改善光路效果。
[003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关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结构,可以参见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该胶框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侧向,该光学膜片组设置在该导光板上,其特征在于:在该液晶显示模组的非光源侧,该导光板的侧向的上部边缘设有三角形的缺口,该胶框在对应该导光板的缺口位置处朝向该缺口凸伸设有三角形的面板支撑部,该面板支撑部位于该缺口中,该光学膜片组的边缘朝向该面板支撑部凸伸形成有耳部,该耳部与该面板支撑部定位固定,该液晶面板支撑在该面板支撑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支撑部的顶部具有上表面,该液晶面板支撑在该面板支撑部的上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支撑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该凹槽的底部向上凸出设有限位块,该耳部上设有限位孔,该限位块插入该限位孔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支撑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该凹槽与该耳部相匹配,该耳部设置于该凹槽中,且该耳部与该凹槽之间为紧配口 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底部与该导光板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该导光板的顶面与该光学膜片组的底面之间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非光源侧由顶面、第一斜面、侧面及底面依次连接形成,其中该第一斜面对应于该缺口所在的位置,该第一斜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侧面之间,该侧面连接在该第一斜面与该底面之间,该第一斜面与该顶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该第一斜面与该侧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该侧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夹角等于9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非光源侧由顶面、第一斜面及底面依次连接形成,其中该第一斜面对应于该缺口所在的位置,该第一斜面连接在该顶面与该底面之间,该第一斜面与该顶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该第一斜面与该底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面板支撑部的底部朝向该导光板的第一斜面形成有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相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及前框,该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均收容在该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该背板包括底壁和与该底壁连接的侧壁,该胶框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侧向与该背板的侧壁之间,该前框覆盖该液晶面板的边缘及该背板的外侧,该前框与该背板相结合。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4086759SQ20142056454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仁亮亮, 杨小 申请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