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67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利用直下型背光源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液晶面板等非发光型显示面板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包括从背后照明显示面板的背光源。背光源分为直下型背光源和侧入型背光源,所述直下型背光源的光源配置于显示面板的背后,所述侧入型背光源在显示面板的背后配置导光板,与导光板的端面相向配置光源。来自背光源的光朝显示面板的背面入射,并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出射。但是,有时来自背光源的一部分光从显示面板的端面入射。此时,从显示面板的端面入射的光从显示面的周缘部分出射,从而发生漏光导致显示面的周缘部分比其他部分更亮。发生漏光时,显示的图像品质会变差。尤其,在窄边框的显示装置中容易发生漏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设置与显示面板的端面接触的遮光部件而防止漏光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161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虽然通过将遮光部件与显示面板的端面接触而防止漏光,但是在组装偏差等原因导致遮光部件发生错位时,就会发生漏光。此外,显示面板构成为以两张偏光板夹住包括多个玻璃基板的玻璃面板部的结构,玻璃面板部比偏光板大。在显示面板周缘部分的背面,玻璃面板部的一部分因未被偏光板覆盖而露出。在光向玻璃面板部的露出部分入射时,同样会发生漏光。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直下型背光源,能够可靠地防止漏光。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使光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入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显示图像;光源,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朝所述显示面板照射光;光学片,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光源之间,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通过;以及框状支撑体,从背面侧支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学片的周缘部;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周缘部的背面侧,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整周配置有框状的遮光部件,所述遮光部件具有外框部和内框部,所述外框部夹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撑体之间,所述内框部与所述外框部的内侧相连并夹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光学片之间。

在本发明中,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与直下型光源之间配置有光学片,从背面侧以框状支撑体支撑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在显示面板周缘部的背面侧沿着整个周缘部配置有遮光部件,遮光部件的外框部夹在显示面板与支撑体之间,遮光部件的内框部夹在显示面板与光学片之间。通过了光学片的光被遮光部件遮光,从而防止光向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入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玻璃面板部和设置在所述玻璃面板部背面侧的偏光板,所述玻璃面板部比所述偏光板大,所述外框部与所述玻璃面板部的从所述偏光板的端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凸出的部分接触,所述内框部与所述偏光板的背面接触。

在本发明中,显示面板的玻璃面板部比配置在背面侧的偏光板大。玻璃面板部的周缘部比偏光板的端更凸出,背面未被覆盖而露出。遮光部件的外框部与玻璃面板部周缘部的背面接触,内框部与偏光板的背面接触。通过了光学片的光被遮光部件遮光,从而防止光向显示面板的未被偏光板覆盖而露出的部分入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具有所述内框部的位置比所述外框部更向背面侧偏移的台阶形状。

在本发明中,遮光部件构成为内框部的位置比所述外框部更向背面侧偏移的台阶形状。遮光部件与显示面板、支撑体及光学片之间的紧贴性高,而且能够防止遮光部件发生错位。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具有弹性。

在本发明中,由于遮光部件具有弹性,因此在显示面板与支撑体和光学片之间遮光部件被按压而产生恢复力,从而遮光部件与显示面板和光学片的周缘部紧贴抵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通过了光学片的光向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入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周缘部或者所述支撑体接合。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遮光部件与显示装置的周缘部或者支撑体接合,从而防止在组装显示装置时遮光部件发生错位。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外框部与所述支撑体接合,所述内框部的厚度比所述外框部薄。

在本发明中,遮光部件的外框部与支撑体接合,内框部的厚度比外框部薄。组装显示装置而在支撑体上配置光学片时,虽然遮光部件的内框部因被光学片按压而弯曲,但是因恢复力而恢复到原来形状,因此光学片的背面不会进入遮光部件的内框部。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片配置于所述支撑体内侧,所述支撑体具有用于遮挡光,并与所述光学片周缘部的背面接触而支撑所述光学片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光学片配置于支撑体内侧,支撑体用于遮挡光,并从背后支撑光学片。来自光源的光中不向光学片入射的光,由于被支撑体遮光,因此不会入射显示面板的周缘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防止光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周缘部,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显示装置发生漏光。因此,本发明带来防止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品质变差等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放大显示装置剖面的端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遮光部件的组装情形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遮光部件的组装情形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遮光部件的组装情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示出该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显示装置例如为电视机。显示装置包括矩形板形状的非发光型显示面板2。显示装置2从背后照明显示图像。显示装置2例如为液晶面板。显示装置2的周缘部分和侧面被边框1覆盖。边框1为框架形状的金属制部件。

图2是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的上侧对应于显示面板2的正面侧,下侧对应于显示面板2的背面侧。显示面板2的背后设置有扩散和会聚光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光学片3。光学片3由具有扩散光作用的片和具有会聚光作用的片等的多个片层积而成。显示面板2的背面与光学片3对置。显示面板2的面积比光学片3大,在主视图中显示面板2的周缘部分比光学片3位于更外侧。在显示面板3的背后设置有扩散光的矩形板形状的扩散板61。扩散板61的背后配置有多个光源63。光源63由发光二极管或者冷阴极荧光灯等构成。多个光源63与扩散板61隔离,沿扩散板61方向排列。光源63隔着光学片3和扩散板61与显示面板的背面对置。而且,扩散板61的背后配置有反射来自光源63的光的反射片62。扩散板61、反射片62及光源63构成包括在显示装置的直下型背光源。来自光源63的光,被反射片62反射而入射扩散板61,被扩散板61扩散并通过扩散板61而入射光学片3。入射光学片3的光,被光学片3扩散和会聚并通过光学片3,入射显示面板2的背面。显示面板2通过将入射的光从正面放射而显示图像。

在显示面板2和光学片3与扩散板61之间配置有矩形框形状的内部框架4(支撑体)。内部框架4位于显示面板2和光学片3的周缘部分的背面侧,从背面侧支撑显示面板2和光学片3的周缘部分。此外,内部框架4由遮挡光的材料构成。在显示面板2与内部框架4和光学片3之间配置有遮光部件5。遮光部件5遮挡光,并起到填充显示面板2与内部框架4和光学片3之间间隙的缓冲部件的作用。显示面板2被边框1的比显示面板2更靠正面侧的部分与内部框架4夹持。

反射片62的后侧配置有金属制的背光源框架。扩散板61和反射片62被夹持在内部框架4与背光源框架7之间。光源63被固定在背光源框架7上。

图3是放大显示装置剖面的端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在边框1的比显示面板2更靠正面侧的部分与显示面板2之间配置有垫片11。显示面板2包括玻璃面板部22、偏光板21及偏光板23而成,所述玻璃面板部22层积有多个玻璃基板,所述偏光板21设在玻璃面板部22的正面侧,所述偏光板23设在玻璃面板部22的背面侧。玻璃面板部22包括安装在玻璃基板的电极层和液晶层等。玻璃面板部22比偏光板23大。因此,玻璃面板部22的周缘部沿着显示面板2的方向比偏光板23的端凸出,从而周缘部背面未被偏光板23覆盖而露出。

内部框架4包括支撑显示面板2的面板支撑部41和支撑光学片3的片支撑部42。面板支撑部41位于显示面板2的周缘部的背面侧,经由遮光部件5从背面侧支撑显示面板2的周缘部。光学片3比面板支撑部41更靠内侧配置,面板支撑部41位于比光学片3的周缘部更靠外侧。片支撑部42是从面板支撑部41向背面侧凸出,且更向内侧凸出的部分。片支撑部42位于光学片3的周缘部的背面侧,从背面侧支撑光学片3的周缘部。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遮光部件5的组装情形的说明图。示出放大显示装置剖面的端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遮光部件5由硅、聚氨酯或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如图4所示,遮光部件5剖面形成为矩形形状。在以下说明中将遮光部件5的外侧部分,即在图4中的左侧部分称为外框部51。将遮光部件5的内侧部分,即在图4中的右侧部分称为内框部52。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与内部框架4的面板支撑部41的正面侧接触。内框部52比面板支撑部41更向内侧凸出。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在与面板支撑部41接触的部分设有双面胶带、接合剂等,从而与内部框架4接合。通过将遮光部件5与内部框架4接合,从而防止组装时遮光部件5错位。如图4箭头所示,将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与内部框架4接合后,从正面侧层积显示面板2。而且,层积垫片11并将边框1固定在内部框架4。图3示出固定边框1的状态。

如图3所示,遮光部件5变形为台阶形状,其由外框部51和位置比外框部51更向背面侧偏移的内框部51连接而成。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被夹持在玻璃面板部22的周缘部与内部框架4的面板支撑部41之间。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与偏光板23的背面和光学片3的正面接触,被夹持在偏光板23与光学片3之间。即,遮光部件5构成为外框部51与玻璃面板部22的周缘部接触,内框部52与偏光板23和光学片3接触的大小。偏光板23比玻璃面板部22的周缘部的背面更凸出,因此在层积显示面板2时,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被偏光板23压向背面侧,产生偏光板23厚度的变形。由此,层积显示面板2后的遮光部件5因从前后被按压而成台阶形状。由于遮光部件5具有弹性,因被按压而产生恢复力,从而遮光部件5与未被偏光板23覆盖而露出的玻璃面板部22周缘部的背面、内部框架4的面板支撑部41、偏光板23的周缘部的背面及光学片3的周缘部的正面紧贴地抵接。

遮光部件5沿着显示面板2的整周设置,在主视图中形成为框形状。此外,遮光部件5由遮挡光的材料形成。为提高遮光性,遮光部件5的颜色优选黑色。但是,遮光部件5的颜色不限于黑色,也可以是灰色或白色等其他颜色。因为沿着整个周缘部设有遮光部件5,所以光学片3的周缘部的正面和偏光板23的周缘部的背面被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覆盖。因此,通过了光学片3的来自光源63的光即使要向比偏光板23更靠外侧漏光,也因被遮光部件5遮光而不会漏光。本质上因光全部入射偏光板23而对显示面板2的图像显示作出贡献。因为光不会漏出到比偏光板23更靠外侧,所以光不会入射到显示面板2的端面和玻璃面板部22的周缘部,从而不会发生漏光。此外,由于在未被偏光板23覆盖而露出的玻璃面板部22的周缘部的背面连接有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所以即使有光漏出到比偏光板23更靠外侧,也会被外框部51遮光,因此光不会入射玻璃面板部22的周缘部的背面,从而防止发生漏光。此外,同样地,即使有光漏出到比光学片3更靠外侧,也会被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遮光,从而防止发生漏光。而且,即使有光漏出到比扩散板61和反射片62更靠外侧,也会被内部框架4遮光,从而防止发生漏光。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遮光部件5,能够防止光入射显示面板2的端面和未被偏光板23覆盖而露出的玻璃面板部22的部分,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漏光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周缘部分比其他部分更亮。即使因组装偏差等原因遮光部件5的位置沿显示面板2发生错位,也容易保持玻璃面板部22、偏光板23及光学片3与遮光部件5紧贴的状态。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可靠遮光,从而防止发生漏光。因为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漏光,所以能够防止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品质变差。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遮光部件5的组装情形的说明图。示出放大显示装置剖面的端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遮光部件5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是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遮光部件5的形状设为接近组装后的形状。如图5所示,遮光部件5的剖面形成为台阶形状。即,遮光部件5的剖面构成为,均具有矩形形状剖面的外框部51和内框部52连续,内框部52的位置比外框部51更向背面侧偏移的形状。遮光部件5也可以由两个加工成剖面为矩形形状的部件贴合而成。此外,遮光部件5也可以是剖面成形为台阶形状的成形品。

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通过双面胶带或接合剂等与内部框架4的面板支撑部41接合。在接合外框部51时,外框部51的左侧面与内部框架4设置间隙。同样地,内框部52的右侧面与显示面板2的偏光板23的端设置间隙。

如图5箭头所示,将遮光部件5与内部框架4接合后,层积显示面板2。而且,层积垫片11并将边框1固定在内部框架4。图3示出固定边框1的状态。遮光部件5在组装时变形而填充间隙。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设置间隙的结构,显示装置的结构也可以是不设置间隙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即,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漏光,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品质变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部件5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台阶形状,使得与被显示面板2、内部框架4及光学片3夹持而形成的剖面形状大致一致。因此,遮光部件5与显示面板2、内部框架4及光学片3之间的紧贴性得到提高。沿显示面板2的方向发生振动时,外框部51被偏光板23卡止,内框部52被内部框架4的面板支撑部41卡止,从而能够防止遮光部件5在振动方向错位。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显示装置发生漏光。

在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遮光部件5与内部框架4接合,但不限于此。例如遮光部件5也可以接合在显示面板2的周缘部。此时,在组装显示装置时能够防止遮光部件5错位。此外,显示装置也可以不接合进行组装。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遮光部件5的组装情形的说明图。示出放大显示装置剖面的端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遮光部件5的形状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但是其他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和内框部52的剖面分别呈矩形形状,内框部52比外框部51薄。在图6中,虽然示出外框部51和内框部52的正面侧的面处于相同面的一例,但是只要是内框部52的厚度比外框部51薄的形状,外框部51和内框部52的正面侧的面也可以不处于相同面。

遮光部件5的外框部51通过双面胶带或接合剂等与内部框架4的面板支撑部41接合。在接合外框部51时,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外框部51的左侧面与内部框架4之间设置间隙。遮光部件5在组装时变形而填充间隙。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设置间隙的结构,显示装置的结构也可以是不设置间隙的结构。

对本实施方式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在背光源框架7组装反射片62和光源63,然后组装扩散板61。然后,组装预先接合有遮光部件5的内部框架4,或者在组装内部框架4后接合遮光部件5。然后,配置光学片3。配置光学片3时,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成为障碍。但是,由于遮光部件5具有弹性,并内框部52薄,所以通过将光学片3从正面侧压入,如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内框部52因被光学片3的周缘部按压而弯曲。因为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弯曲,从而光学片3向比内框部52更靠背面侧移动,配置在从背后被内部框架4的片支撑部42支撑的位置。配置光学片3后,通过恢复力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然后,层积显示面板2,配置垫片11,并将边框1固定在内部框架4。图3示出固定边框1的状态。能够防止组装时光学片3的背面进入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的背面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即,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漏光,从而防止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品质变差。此外,即使在将遮光部件5预先接合到内部框架4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组装时光学片3的背面进入遮光部件5的内框部52的背面侧,因此能够改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此外,通过将遮光部件5预先接合在内部框架4,能够防止组装时遮光部件5错位。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构成部件)能够相互组合,并且通过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整个方面都只是示例,应该理解为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由上述意思表示,而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 边框

2 显示面板

21、23 偏光板

22 玻璃面板部

3 光学片

4 内部框架(支撑体)

5 遮光部件(遮光部件)

51 外框部

52 内框部

61 散射板

62 反射片

63 光源

7 背光源框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