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679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适于摄像机、电影拍摄用相机、数码相机、监视用相机等电子相机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影拍摄用相机、数码相机向4K化、8K化发展,针对用于这些相机的摄像透镜,也谋求与更高像素对应且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的高性能的透镜。关于在以上述那样的电影拍摄用相机为代表的数码相机、摄像机、监视用相机等电子相机中使用的摄像透镜,已知有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2组(前组/后组)结构的摄像透镜。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5967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1的摄像透镜中的各像差的修正不充分,并且视场角也不够宽。因此,谋求视场角宽且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的摄像透镜。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场角宽且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解决方案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光阑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构成,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第1a透镜组和第1b透镜组构成,所述第1a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以及三片负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b透镜组具有两片以 上的正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且整体具有正光焦度,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具有正透镜、将负透镜和双凸形状的正透镜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a接合透镜、以及将双凸形状的正透镜和负透镜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b接合透镜,将第1透镜组以及光阑相对于像面固定,并使第2透镜组移动,由此来进行对焦。在此,“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具有正透镜、将负透镜和双凸形状的正透镜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a接合透镜、以及将双凸形状的正透镜和负透镜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b接合透镜”是指,不仅包括在正透镜、第2a接合透镜、第2b接合透镜这一透镜组的像侧具有其他透镜的情况,还包括在上述三个透镜/接合透镜的物侧或其之间具有其他透镜的情况。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第1b透镜组由五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另外,优选第2透镜组由六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5<-f1/f<39…(1)6<-f1/f<35…(1-1)其中,f1:第1透镜组的焦距;f:整个系统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1.5<-f1/f2<13…(2)2<-f1/f2<12…(2-1)其中,f1:第1透镜组的焦距;f2:第2透镜组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1)。1.2<(R5f+R5r)/(R5f-R5r)<6.5…(3)1.3<(R5f+R5r)/(R5f-R5r)<6…(3-1)其中,R5f:第1b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正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r:第1b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正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1)。6<f1/f1a<50…(4)7<f1/f1a<44…(4-1)其中,f1:第1透镜组的焦距;f1a:第1a透镜组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3.1<-f2/f1a<3.75…(5)3.2<-f2/f1a<3.65…(5-1)其中,f2:第2透镜组的焦距;f1a:第1a透镜组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3.4<(R2f+R2r)/(R2f-R2r)<6…(6)3.4<(R2f+R2r)/(R2f-R2r)<5…(6-1)其中,R2f:第1a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负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2r:第1a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负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发明的摄像透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由…构成”是指,除了作为构成要素而列举的构件以外,也可以包含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光阑、掩膜、玻璃罩、滤光片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手抖修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另外,上述的透镜的面形状、曲率半径、光焦度的标号在包含有非球面的情况下是在近轴区域考虑的。发明效果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光阑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构成,第1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由第1a透镜组和第1b透镜组构成,该第1a透镜组由一片正透镜以及三片负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负光焦度,该第1b透镜组具有两片以上的正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且整体具有正光焦度,第2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具有正透镜、将负透镜和双凸形状的正透镜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a接合透镜、以及将双凸形状的正透镜和负透镜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b接合透镜,将第1透镜组以及光阑相对于像面固定,并使第2透镜组移动,由此来进行对焦,因此能够实现视场角宽且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的摄像透镜。另外,由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因此能够获得宽视场角且高画质的图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与实施例1共用)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摄像透镜6滤光片7摄像元件8信号处理电路9显示装置10摄像装置C2a第2a接合透镜C2b第2b接合透镜G1第1透镜组G1a第1a透镜组G1b第1b透镜组G2第2透镜组PP光学构件L1a~L2f透镜Sim像面St孔径光阑wa轴上光束wb最大视场角的光束Z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结构例与后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结构通用。图1示出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透镜配置状态,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所图示的孔径光阑St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是表示光轴Z上的光阑的位置。另外,还一并示出轴上光束wa以及最大视场角的光束wb。如图1所示,该摄像透镜构成为,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构成,将第1透镜组G1以及孔径光阑St相对于像面Sim固定,并使第2透镜组G2移动,由此来进行对焦。如此,通过从物侧起依次配置具有负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孔径 光阑St、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而成为相对于孔径光阑St前后非对称的焦点后移型,有利于广角化以及像散的修正。另外,利用孔径光阑St,能够抑制对焦时的像散和歪曲像差的变动,此外,通过利用该孔径光阑St来遮挡角度大的光束,也有利于轴上色差、像散的修正。此外,在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不包括孔径光阑St而仅使第2透镜组G2这一个透镜组移动,由此与包括光阑在内使多个透镜组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对焦组轻型化。第1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由第1a透镜组G1a和第1b透镜组G1b构成,该第1a透镜组G1a由一片正透镜以及三片负透镜构成且整体具有负光焦度,该第1b透镜组G1b具有两片以上的正透镜以及一片以上的负透镜且整体具有正光焦度。如此,通过在第1a透镜组G1a的最靠物侧配置一片正透镜,有利于歪曲像差、倍率色差的修正,通过在该一片正透镜之后配置三片负透镜,能够在防止透镜整体的大径化的同时抑制球面像差,并且还能够扩大视场角。另外,通过使第1b透镜组G1b具有正光焦度,能够分担第2透镜组G2的正光焦度,因此有利于球面像差以及像散的修正,另外,通过靠近不在移动组前聚焦的远焦光学系统,也能够抑制对焦时的像差变动。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具有正透镜L2a、将负透镜L2b和双凸形状的正透镜L2c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a接合透镜C2a、以及将双凸形状的正透镜L2d和负透镜L2e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b接合透镜C2b。如此,通过第2a接合透镜C2a的接合面将凹面朝向像侧而成为轴上边缘光线向接合面射入的入射角小的状态,能够抑制高阶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另外,通过第2b接合透镜C2b的接合面将凹面朝向物体而成为轴外主光线向接合面射入的入射角小的状态,能够抑制像散、倍率色差。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第1b透镜组G1b优选由五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另外,第2透镜组G2优选由六片以下的透镜构成。由于上述那样的结构抑制了透镜片数,因此有助于成本降低、透镜系统整体的小型化/轻型化。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 以下,能够抑制第1透镜组G1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有利于像散以及轴上色差的修正。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以上,能够抑制第1透镜组G1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能够抑制透镜全长伸长。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1-1),则能够获得更良好的特性。5<-f1/f<39…(1)6<-f1/f<35…(1-1)其中,f1:第1透镜组的焦距;f:整个系统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2)的下限以下,能够抑制第1透镜组G1的光焦度变得过强或者第2透镜组G2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有利于像散、歪曲像差等轴外像差的修正。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能够抑制第1透镜组G1的光焦度变得过弱或者第2透镜组G2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能够抑制透镜全长伸长、或者容易确保后焦距。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2-1),则能够获得更良好的特性。1.5<-f1/f2<13…(2)2<-f1/f2<12…(2-1)其中,f1:第1透镜组的焦距;f2:第2透镜组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有利于轴上色差的修正。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有利于球面像差和像散的修正,或者能够抑制透镜全长伸长。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3-1),则能够获得更良好的特性。1.2<(R5f+R5r)/(R5f-R5r)<6.5…(3)1.3<(R5f+R5r)/(R5f-R5r)<6…(3-1)其中,R5f:第1b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正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r:第1b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正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下限以下,能够抑制第1a透镜组G1a的负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有助于透镜直径的小径化。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能够抑制第1a透镜组G1a的负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有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4-1),则能够获得更良好的特性。6<f1/f1a<50…(4)7<f1/f1a<44…(4-1)其中,f1:第1透镜组的焦距;f1a:第1a透镜组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下限以下,能够抑制第1a透镜组G1a的负光焦度变得过弱或者第2透镜组G2的正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有利于像散、歪曲像差的修正,或者能够抑制透镜全长伸长。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能够抑制第1a透镜组G1a的负光焦度变得过强或者第2透镜组G2的正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有利于球面像差、倍率色差的修正。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5-1),则能够获得更良好的特性。3.1<-f2/f1a<3.75…(5)3.2<-f2/f1a<3.65…(5-1)其中,f2:第2透镜组的焦距;f1a:第1a透镜组的焦距。另外,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6)的下限以下,有利于球面像差、像散的修正。另外,通过避免成为条件式(6)的上限以上,有利于轴上色差的修正,或者能够抑制透镜全长伸长。需要说明的是,若满足下述条件式(6-1),则能够获得更良好的特性。3.4<(R2f+R2r)/(R2f-R2r)<6…(6)3.4<(R2f+R2r)/(R2f-R2r)<5…(6-1)其中,R2f:第1a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负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2r:第1a透镜组的最靠物侧的负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另外,当本摄像透镜在严苛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优选实施保护用的多层膜涂层。此外,在保护用涂层以外,也可以实施用于降低使用时的重影光等的防反射涂层。另外,在将该摄像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配透镜的相机侧的结构,优选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玻璃罩、棱镜、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低通滤光片等各种滤光片。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将上述各种滤光片配置于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而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上述各种滤光片,还可以对任意透镜的透镜面实施具有与各种滤光片相同的作用的涂层。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对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1示出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与后述的实施例2~4对应的图2~4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所图示的孔径光阑St不一定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光阑的位置。在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中,第1透镜组G1由第1a透镜组G1a和第1b透镜组G1b构成。第1a透镜组G1a从物侧起依次由正透镜L1a、负透镜L1b、负透镜L1c、负透镜L1d这四片透镜构成。在此,正透镜L1a有助于歪曲像差和倍率色差的修正。另外,负透镜L1b~L1d分担第1透镜组G1的负光焦度,并且有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有利于广角化、减小F值。第1b透镜组G1b从物侧起依次由正透镜L1e、正透镜L1f、正透镜L1g、负透镜L1h、负透镜L1i这五片透镜构成。在此,正透镜L1e分担第1透镜组G1所需要的正光焦度。另外,正透镜L1f、L1g有助于球面像差、像散、色差等的修正。另外,负透镜L1h与正透镜L1g接合而有助于倍率色差的修正。另外,负透镜L1i分担负光焦度,并且有助于色差的修正。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正透镜L2a、将负透镜L2b和双凸形状的正透镜L2c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a接合透镜C2a、以及将双凸形状的正透镜L2d和负透镜L2e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b接合透镜C2b 构成。在此,正透镜L2a分担第2透镜组G2的正光焦度,并且有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另外,第2a接合透镜C2a有助于球面像差、轴上色差的修正。另外,第2b接合透镜C2b有助于像散、倍率色差的修正。表1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2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3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以下,关于表中的符号的含义,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但实施例2~4也基本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表1~13所示的数值以及图5~8的像差图是以使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成为约1.0的方式被规格化后的数值和像差图。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面编号一栏示出将最靠物侧的构成要素的面设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面编号,曲率半径一栏示出各面的曲率半径,面间隔一栏示出各面与其下一个面在光轴Z上的间隔。另外,nd一栏示出各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一栏示出各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6nm)的阿贝数。在此,对于曲率半径的标号而言,将面形状向物侧凸出的情况没为正,将面形状向像侧凸出的情况设为负。基本透镜数据中也一并示出孔径光阑St、光学构件PP(仅实施例4)。在与孔径光阑St相当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与面编号一起记载有(光阑)这样的语句。另外,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变倍时间隔发生变化的面间隔一栏中分别记载为DD[面编号]。与该DD[面编号]对应的数值在表3中示出。表2的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示出无限远物体对焦时、中间位置物体对焦时、最近处物体对焦时各自的横倍率β、焦距f′、F值FNo.、全视场角2ω的值。在基本透镜数据以及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中,角度的单位使用度,但其它数据由于进行了规格化而没有单位。【表1】实施例1·透镜数据面编号曲率半径面间隔ndvd18.281860.3081.8830040.80219.890510.01232.359960.1231.7725049.6041.291200.44352.841120.1111.8348142.7261.241130.6587-1.804920.1111.9590617.47837.246130.4079-2.461980.2061.4970081.5410-1.561440.14111-9.692930.1551.9590617.4712-3.706020.996134.588370.2041.9537532.3214-9.464860.0921.5377574.7015-12.598841.24116-6.370090.0921.5377574.70176.692750.18518(光阑)∞DD[18]191.461150.3411.4387594.9420-19.428050.217212.716790.0931.9537532.32221.002300.3481.5377574.7023-11.926050.018243.884630.3001.5377574.7025-1.239110.3391.9537532.3226-2.94819DD[26]【表2】实施例1·各种因素(d线)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β0-0.03-0.13f1.011.011.01FNo.1.901.921.972ω[°]96.495.893.2【表3】实施例1·移动面间隔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DD[18]0.1420.1150.005DD[26]2.0052.0312.142图5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需要说明的是,从图5中 的上段左侧依次示出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从图5中的中段左侧依次示出中间位置物体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从图5中的下段左侧依次示出最近处物体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在表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的各像差图中示出以d线(波长587.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球面像差图中分别以实线、长虚线、点线示出关于d线(波长587.6nm)、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的像差。像散图中分别以实线和点线示出径向、切向的像差。倍率色差图中分别以长虚线、点线示出关于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的像差。球面像差的像差图的FNo.表示F值,其他像差图的ω表示半视场角。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上述的实施例1的说明所述的各数据的符号、含义、记载方法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均相同,故以下省略重复说明。接下来,对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2示出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4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5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6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6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与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相比,第1b透镜组G1b以及第2透镜组G2的结构不同。第1b透镜组G1b从物侧起依次由正透镜L1e、正透镜L1f、正透镜L1g、负透镜L1h这四片透镜构成。在此,正透镜L1e分担第1透镜组G1所需的正光焦度。另外,正透镜L1f、L1g有助于球面像差、像散、色差等的修正。另外,负透镜L1h分担负光焦度,并且有助于色差的修正。第2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由正透镜L2a、将负透镜L2b和双凸形状的正透镜L2c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a接合透镜C2a、将双凸形状的正透镜L2d和负透镜L2e从物侧依次接合而成的第2b接合透镜C2b、以及正透镜L2f构成。在此,正透镜L2a、第2a接合透镜C2a、第2b接合透镜C2b的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另外,正透镜L2f分担第2透镜组G2的正光焦度,并且有助于球面像差的修正。【表4】实施例2·透镜数据面编号曲率半径面间隔ndvd18.038850.3091.8040046.58218.352170.01232.255970.1241.6968055.5341.278250.52754.056350.1111.9108235.2561.568370.4327-4.522890.2761.9228618.9082.850000.6449-26.007510.1471.6258835.7010-7.336230.63811-10.520510.1611.8928620.3612-3.668740.193133.740350.2291.8515040.7814-12.622780.59415-5.952810.2321.4874970.24169.955560.94117(光阑)∞DD[17]181.397970.4291.4387594.9419-18.042670.163203.681700.1031.9108235.25210.967130.3751.5377574.702249.488400.044232.970020.3591.5377574.7024-1.141720.2871.9108235.2525-27.059760.0572630.606910.1591.8040046.5827-3.08268DD[27]【表5】实施例2·各种因素(d线)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β0-0.03-0.13f1.011.011.01FNo.1.901.921.972ω[°]97.096.694.8【表6】实施例2·移动面间隔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DD[17]0.1730.1470.043DD[27]1.9241.9492.054接下来,对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3示出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7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8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9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7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与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相比,第1b透镜组G1b的结构不同。第1b透镜组G1b从物侧起依次由正透镜L1e、正透镜L1f、正透镜L1g、负透镜L1h这四片透镜构成。在此,正透镜L1e分担第1透镜组G1所需的正光焦度。另外,正透镜L1f、L1g有助于球面像差、像散、色差等的修正。另外,负透镜L1h分担负光焦度,并且有助于色差的修正。【表7】实施例3·透镜数据面编号曲率半径面间隔ndvd17.186850.3091.7880047.37215.868340.01232.198690.1241.8160046.6241.318320.56455.675040.1111.9590617.4761.590840.4337-5.354880.2791.6968055.5382.446790.7609-26.596900.3241.6476933.7910-5.530590.530115.719560.2891.6989530.1312-4.279740.123135.225170.1441.8515040.781449.472390.35215-4.172620.1291.4387594.94169.020310.91617(光阑)∞DD[17]181.459960.4051.4387594.9419-14.381570.167203.092610.0941.9537532.32210.969110.3621.5377574.7022-75.108750.055234.090370.3081.4970081.5424-1.201750.2891.9036631.3125-2.58008DD[25]【表8】实施例3·各种因素(d线)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β0-0.03-0.13f1.011.011.01FNo.1.901.921.972ω[°]96.696.294.2【表9】实施例3·移动面间隔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DD[17]0.2270.2010.096DD[25]2.1292.1552.260接下来,对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4示出表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另外,表10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11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数据,表12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8示出各像差图。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与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相比,第1b透镜组G1b的结构不同,并且在透镜系统与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假定了玻璃罩、各种滤光片等的平行平面板状的光学构件PP。第1b透镜组Gib从物侧起依次由正透镜L1e、正透镜L1f、负透镜L1g这三片透镜构成。在此,正透镜L1e分担第1透镜组G1所需的正光焦度。另外,正透镜L1f有助于球面像差、像散、色差等的修正。另外,负透镜L1g分担负光焦度,并且有助于色差的修正。【表10】实施例4·透镜数据面编号曲率半径面间隔ndvd16.926590.3101.8348142.72213.507620.01232.313510.1241.9108235.2541.361400.29351.960830.1121.9108235.2561.325920.5627-5.919210.1891.9108235.2582.743411.2279-6.196590.2991.9108235.2510-2.991910.371113.785050.1921.8515040.7812-15.657120.06613-5.077010.3521.4970081.541422.769451.41315(光阑)∞DD[15]161.747700.3511.4970081.5417-14.905570.117182.588890.3991.9108235.25190.978150.3911.4970081.5420-30.867950.019214.173990.3171.4970081.5422-1.226900.3411.9036631.3123-3.34556DD[23]24∞0.1431.5168064.2025∞0.770【表11】实施例4·各种因素(d线)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β0-0.03-0.13f1.011.011.01FNo.1.901.921.982ω[°]97.096.494.0【表12】实施例4·移动面间隔对焦位置无限远中间最近处DD[15]0.1740.1480.042DD[23]0.9290.9551.061表13示出实施例1~4的摄像透镜的与条件式(1)~(6)对应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实施例均将d线作为基准波长,下述的表13所示的值是该基准波长下的值。【表13】式的编号条件式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1)5.0<-f1/f<39.06.27131.05021.85812.651(2)1.5<-f1/f2<13.02.51610.6267.4803.639(3)1.2<(R5f+R5r)/(R5f-R5r)<6.54.4681.7861.5252.867(4)6.0<f1/f1a<50.08.54338.28826.16112.822(5)3.1<-f2/f1a<3.753.3953.6033.4983.524(6)3.4<(R2f+R2r)/(R2f-R2r)<6.03.4163.6153.9953.860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4的摄像透镜全部满足条件式(1)~(6),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全视场角为96°以上的宽视场角、且良好地修正了各像差的摄像透镜。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图9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9简要地示出各透镜组。作为该摄像装置,例如,能够举出将CCD(ChargeCoupledDevice)、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固体摄像元件作为记录介质的摄像机、电子静像相机等。图9所示的摄像装置10具备摄像透镜1、在摄像透镜1的像侧配置的具有低通滤光片等的功能的滤光片6、在滤光片6的像侧配置的摄像元件7、以及信号处理电路8。摄像元件7将由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例如,作为摄像元件7,能够使用CCD、CMOS等。摄像元件7以其摄像面与摄像透镜1的像面一致的方式配置。由摄像透镜1拍摄到的像成像于摄像元件7的摄像面上,与该像相关的来自摄像元件7的输出信号在信号处理电路8中被运算处理,并将像显示于显示装置9。该摄像装置10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因此能够获取宽视场角且高画质的图像。以上,举出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够加以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等的值并不局限于上述各数值实施 例所示的值,也能够采用其他值。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