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0535发布日期:2018-06-17 13:32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属于3D显示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D显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便是3D技术显示装置。3D显示技术相较于2D显示技术,有着更好的空间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从附加装置的角度来分类,3D显示技术又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裸眼3D主要用于公用商务场合和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上。而在家用消费领域,显示器、投影机或者电视,均需要配合3D眼镜使用,如3D影院。

眼睛式3D显示技术,由于需要佩戴特制眼镜,一定程度上,其使用的感受度和便捷程度两方面均不如裸眼3D显示技术。也正是由此,裸眼3D技术更受到欢迎,进而裸眼3D技术成为3D显示技术研究的热点。裸眼3D显示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视差障壁(Barrier)式裸眼3D技术,二是柱状透镜(LenticularLens)式3D技术。

其中,视差障壁式裸眼3D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的算法,将影像交互排列,然后通过设置在显示器背光源和液晶面板之间的视差屏障,将左眼及右眼可视的画面分开。由于左眼或右眼观看屏幕的角度不同,利用这一角度差遮住光线就可将图像分配给左眼或右眼,经过用户大脑将这两幅有差别的图像合成为一幅具有空间深度信息的立体图像。此种技术与红蓝式3D眼镜技术类似,是控制进入左眼和右眼的光线,进而在人脑中合成3D影响。这项技术出现的时间相对较长,也比较容易实现。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背光模块因为被视差障壁阻挡,使得亮度也随之降低。同时3D模式下屏幕的分辨率也会下降。曾经出现过一款采用这种技术的裸眼3D显示器,在3D模式下不仅亮度只有2D模式的一半,分辨率也会下降到120dpi左右,只有2D模式下的一半。

而柱状透镜式3D技术则是在LCD面板的最表层(靠近观看者的一侧)添加了一层密集的柱状透镜组,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柱状透镜式裸眼3D技术的优点是,没有阻挡背光的模块,因此显示器亮度不受影响。但它对观众观看屏幕时的角度有较严格要求,如果角度不合适则可能无法看到三维效果。

柱状透镜式3D技术的显示设备中最主要的便是3D显示模组,这是显示设备能够进行3D显示的核心技术。与2D显示技术相比,一个主要的差别便是在原屏的基础上增加了光栅玻璃这一层,而为了在原屏上固定好光栅玻璃,现有技术的技术人员通常会选择在光栅玻璃和原屏的连接处增加软垫材,用以通过软垫材来连接光栅玻璃和原因。制作的时候,则是现在原屏一侧的边沿位置上粘贴一圈软垫材(粘贴的位置通常是靠近边界的,以避免阻挡了原屏射向光栅玻璃的光线),之后,再将光栅玻璃粘贴在软垫材上,进而通过软垫材来连接光栅玻璃和原屏,从而形成了3D显示模组。

但,发明人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原本工作正常的3D显示模组,会产生对正常显示造成严重干扰的莫尔条纹,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莫尔条纹所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包括调整机构、柱状透镜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调整机构安装在柱状透镜以及液晶显示屏中间,所述调整机构由右连接杆、安装在右连接杆左端的右滚轮、左连接杆、安装在左连接杆右端的左滚轮、固定块、安装在固定块内部的下轨道和安装在固定块内部的上轨道构成,所述下轨道和上轨道对称的开设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右滚轮放置在上轨道上,所述右滚轮外表面设有一圈右齿轮,所述左滚轮放置在下轨道上,所述左滚轮外表面设有一圈左齿轮,所述上轨道表面设置有上齿条,所述下轨道表面设置有下齿条,所述上轨道和下轨道上套有轴用弹性挡圈。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机构设有四个,四个调整机构对称的安装在柱状透镜以及液晶显示屏中间四周,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柱状透镜以及液晶显示屏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设置在上轨道和下轨道上的轴用弹性挡圈设有四个,其中两个轴用弹性挡圈安装在上轨道,两个轴用弹性挡圈安装在下轨道。

进一步地,两个安装在上轨道的轴用弹性挡圈卡在右滚轮两侧,用于限制右滚轮移动,两个安装在下轨道的轴用弹性挡圈卡在左滚轮两侧,用于限制左滚轮移动。

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调整;

B完成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具体的检测调整步骤为:因为莫尔光栅有一个很重要的光学特性就是位移放大作用,莫尔条纹的间距比光栅的间距大数百倍,例如两组光栅的栅距分别为w1和w2,两组光栅之间的存在的细微夹角为θ,莫尔条纹间距C的表达式为:

C=w1w2/(w12+w22-2w1w2cosθ)1/2(1)

两组光栅的间距和角度只有细微差别时,式(1)变为

C=w/θ(2)

由式(2)知,细微调整柱状透镜以及液晶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使θ的角度逐渐趋向于0,此时C的长度最大,按照相反的方向细微调整时,C的长度逐渐减小,即当C的长度最大时,莫尔条纹不会出现,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左连接杆使下齿轮在下齿条上滑动,或移动右连接杆,使上齿轮在上齿条上滑动,然后用轴用弹性挡圈卡死下齿轮或上齿轮,完成调整的步骤。

进一步地,步骤B中,具体的检测调整步骤为:观察液晶显示屏中是否出现莫尔条纹,若还存在莫尔条纹,则重复步骤A和步骤B,直至莫尔条纹不再出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可有效调整莫尔条纹的出现与否,减少所出现的莫尔条纹,提高了呈像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的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的上齿条与右齿轮啮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及方法的下齿条与左齿轮啮合示意图;

图中:1-调整机构、2-柱状透镜、3-液晶显示屏、11-右连接杆、12-右滚轮、13-固定块、14-左连接杆、15-左滚轮、16-下轨道、17-上轨道、18-轴用弹性挡圈、121-右齿轮、151-左齿轮、161-下齿轮、171-上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装置,包括调整机构1、柱状透镜2以及液晶显示屏3,调整机构1安装在柱状透镜2以及液晶显示屏3中间,调整机构1由右连接杆11、安装在右连接杆11左端的右滚轮12、左连接杆14、安装在左连接杆14右端的左滚轮15、固定块13、安装在固定块13内部的下轨道16和安装在固定块13内部的上轨道17构成,下轨道16和上轨道17对称的开设在固定块13的内部,右滚轮放12置在上轨道17上,右滚轮12外表面设有一圈右齿轮121,左滚轮15放置在下轨道16上,左滚轮15外表面设有一圈左齿轮151,上轨道17表面设置有上齿条171,下轨道16表面设置有下齿条161,上轨道17和下轨道16上套有轴用弹性挡圈18。

调整机构1设有四个,四个调整机构1对称的安装在柱状透镜2以及液晶显示屏3中间四周,调整机构1用于调整柱状透镜2以及液晶显示屏3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上轨道17和下轨道16上的轴用弹性挡圈18设有四个,其中两个轴用弹性挡圈18安装在上轨道17,两个轴用弹性挡圈18安装在下轨道16,两个安装在上轨道17的轴用弹性挡圈18卡在右滚轮12两侧,用于限制右滚轮12移动,两个安装在下轨道16的轴用弹性挡圈18卡在左滚轮15两侧,用于限制左滚轮15移动。

一种去除裸眼3D显示模组中莫尔条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调整;

B完成检测。

步骤A中,具体的检测调整步骤为:因为莫尔光栅有一个很重要的光学特性就是位移放大作用,莫尔条纹的间距比光栅的间距大数百倍,例如两组光栅的栅距分别为w1和w2,两组光栅之间的存在的细微夹角为θ,莫尔条纹间距C的表达式为:

C=w1w2/(w12+w22-2w1w2cosθ)1/2(1)

两组光栅的间距和角度只有细微差别时,式(1)变为

C=w/θ(2)

由式(2)知,细微调整柱状透镜2以及液晶显示屏3之间的相对位置使θ的角度逐渐趋向于0,此时C的长度最大,按照相反的方向细微调整时,C的长度逐渐减小,即当C的长度最大时,莫尔条纹不会出现,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左连接杆14使下齿轮151在下齿条161上滑动,或移动右连接杆11,使上齿轮121在上齿条171上滑动,然后用轴用弹性挡圈18卡死下齿轮151或上齿轮121,完成调整的步骤,步骤B中,具体的检测调整步骤为:观察液晶显示屏3中是否出现莫尔条纹,若还存在莫尔条纹,则重复步骤A和步骤B,直至莫尔条纹不再出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