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213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新的实现裸眼3D的显示装置,相对现有技术,可提高光的利用率以及光的亮度,且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该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射入所述第一基板,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中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光调节结构,所述光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光调节结构用于调节射入该光调节结构的光的出射方向,使出射光分别通过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射向左眼和通过第二显示单元射向右眼。用于实现裸眼3D显示。
【专利说明】
一种3D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3D(three_dimens1nal)显示,以其真实生动的表现力,优美高雅的环境感染力,强烈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0003]早期的3D显示装置需要观看者佩戴相应的3D眼镜,使其应用受到场所及设备的限制。近年来发展的裸眼3D显示装置克服特制眼镜的束缚,而使得裸眼3D显示装置受到广泛关注。
[0004]现有的裸眼3D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分别是:指向性背光式、视差屏障式和柱透镜阵列式。
[0005]其中,指向性背光式技术在呈现3D画面时需要两块背光源,两块背光源依次交替点亮而分别通过相应的显示单元射向左右眼,由于人眼具有一定的视觉暂停特性,所以交替出现的画面就能够在人脑中形成3D画面。然而,指向性背光式技术的光源需要分时使用,因而无法满足清晰度的要求,其技术也较为复杂且3D效果较差。
[0006]视差屏障式技术是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C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纹,进而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从而实现3D显示。但是视差屏障式光的透过率低于50%,亮度不足,且体积大。
[0007]柱透镜阵列式技术是在在液晶屏前加一层柱状的透镜,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图像就会呈现在透镜的焦平面上,从而将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通过透镜呈现在左右眼中,在人脑中形成3D画面。虽然柱透镜阵列式相比视差屏障式,其透过率有所改善,但是其对2D图像的正常显示影响较大,给图像引进了一定的光学像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提出一种新的实现裸眼3D的显示装置,相对现有技术,可提高光的利用率以及光的亮度,且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射入所述第一基板,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中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光调节结构,所述光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光调节结构用于调节射入该光调节结构的光的出射方向,使出射光分别通过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射向左眼和通过第二显示单元射向右眼。
[0011]可选的,所述光调节结构包括栅格亚像素,通过设置所述栅格亚像素的宽度、长度以及倾角,使从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出射的光分别射向左、右眼。
[0012]可选的,所述光调节结构包括多个微结构,每个微结构均包括光栅面和槽面,所述光栅面和槽面具有锐角夹角,通过设置所述槽面与所述光栅面的锐角夹角以及相邻槽面间的间距,使从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出射的预定波长的光分别射向左、右眼。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微结构包括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且均为条形;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沿第一方向按排设置的第一显示单元对应;所述第二微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沿第一方向按排设置的第二显示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14]优选的,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发生全反射的表面上的反射结构。其中,对于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所述反射结构和所述光调节结构不重叠。
[0015]优选的,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偏光片。其中,通过所述光调节结构出射的光的偏振态与所述偏光片的透射轴垂直。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每个显示单元位置处的显示元件;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基板的侧面;所述光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表面上。
[0017]优选的,所述显示元件包括薄膜晶体管和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联接的像素电极。
[0018]优选的,所述显示元件还包括公共电极。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二透明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每个显示单元位置处的滤光图案。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通过将光源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侧面,并使光源发出的光在第一基板内以全反射形式传播,当光遇到光调节结构时,光调节结构便可以调节射入该光调节结构的光的方向,使其分别通过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射向左眼或右眼。在此基础上,控制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光的透过率,使得通过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显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不同,从而可以实现裸眼3D显示。该显示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在第一基板内全反射传播的过程中,都会通过光调节结构射出,因此提高了光源发出的光的利用率。此外,该3D显示装置没有对光进行阻挡或分时利用,因而相对现有的裸眼3D显示技术,增大了光的亮度。进一步地,由于光源设置在装置的侧面,因而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的原理示意图;
[0024]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调节结构为栅格亚像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调节结构为栅格亚像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结构与显示单元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0]附图标记:
[0031 ] 01-显示面板;02-光源;10-第一基板;101-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2-显示元件;20-第二基板;201-第二透明衬底基板;202-滤光图案;30-光调节结构;301-栅格亚像素;302-微结构;303-光栅面;304-槽面;305-第一微结构;306-第二微结构;401-第一显不单元;402-第二显不单兀;50-反射结构;60-液晶层;70-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01和光源02。显示面板01包括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光源02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侧面,用于将光源02发出的光射入第一基板10,且在第一基板10中以全反射方式传播(如图1中第一基板内箭头所示)。
[0035]3D显示装置还包括光调节结构30,光调节结构30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靠近第二基板20的一个表面上。光调节结构30用于调节射入该光调节结构30的光的出射方向,使出射光如图2所示,分别通过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401射向左眼和通过第二显示单元402射向右眼。
[00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于显示面板01,只要是被动发光式显示面板均可。
[0037]第二,光源0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一个侧面,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几个侧面上。为了简化该3D显示装置的结构,优选的,仅在第一基板10的一个侧面设置光源02。此处,除第一基板10的出光面以及与出光面平行的平面外,其它面都可称为侧面。
[0038]不对光源02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
[0039]其中,光源02发出的光例如可以是平行光,调节平行光相对第一基板10侧面的角度,使光源02发出的平行光射入第一基板10后能以全反射的形式在第一基板10内传播;或者光源02发出的光例如可以是具有一定角度的发散光,调节发散光的最外侧光线相对第一基板10侧面的角度,使光源02最外侧光线射入第一基板10后能以全反射的形式在第一基板10内传播,由于发散光的最外侧光线相对第一基板10侧面的角度最小的,若光源02发出的发散光的最外侧的光线射入第一基板10后能以全反射形式传播,则发散光中的其它光线射入第一基板10后均能以全反射形式传播。
[0040]此处,参考图1所示,从光源02发出的光例如可以在第一基板10的衬底基板中以全反射的形式传播,或者可以在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其中一个膜层中以全反射的形式传播。其中,以全反射的形式传播,不仅可以在相应介质(例如衬底基板)的上下表面发生全反射,还可以在侧面发生全反射。
[0041 ]第三,光调节结构30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中发生全反射的相应介质(例如衬底基板)的靠近第二基板20的表面上。
[0042]其中,不对光调节结构3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光经过光调节结构30调节后,射向左眼方向或右眼方向。射向左眼方向的光通过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单元401射向左眼,射向右眼方向的光通过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单元402射向右眼。
[0043]第四,附图1中仅示意性的绘示出第一基板10的发生全反射的相应介质层,以及位于该介质层的靠近第二基板20的光调节结构30的示意图,其他与发明点不相关联的部分并没有绘示出。
[00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光源02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侧面,并使光源02发出的光在第一基板10内以全反射形式传播,当光遇到光调节结构30时,光调节结构30便可以调节射入该光调节结构30的光的方向,使其分别通过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射向左眼或右眼。在此基础上,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的光的透过率,使得通过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显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不同,从而可以实现裸眼3D显示。该显示装置中光源02发出的光,在第一基板10内全反射传播的过程中,都会通过光调节结构30射出,因此提高了光源02发出的光的利用率。此外,该3D显示装置没有对光进行阻挡或分时利用,因而相对现有的裸眼3D显示技术,增大了光的亮度。进一步地,由于光源02设置在装置的侧面,因而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0045]可选的,如图3(a)和图3(b)所示,光调节结构30包括栅格亚像素301,通过设置栅格亚像素301的宽度、长度以及倾角,使从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出射的光分别射向左、右眼。
[0046]该栅格亚像素301是通过光的衍射来提取出入射光,而且光在经过栅格亚像素301后,出射的光均是线偏振光,可控制其出射方向,其中,可根据栅格亚像素301的宽度、长度以及倾角来精确控制出射光的方向。
[0047]此处,不对栅格亚像素301中栅格的个数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3个,5个或更多个。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栅格亚像素301的宽度、长度以及倾角等参数,可以将光源02发出的光调节为左眼方向和右眼方向,再通过显示面板01上的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分别射向左眼和右眼。
[0049]可选的,如图4(a)和图4(b)所示,光调节结构30包括多个微结构302,每个微结构302均包括光栅面303和槽面304,光栅面303和槽面304具有锐角夹角Θ,通过设置槽面304与光栅面303的锐角夹角Θ以及相邻槽面304间的间距d,使从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的出射的预定波长的光分别射向左、右眼。
[0050]当入射光与槽面304垂直并满足2d.8?ηθ=λ时,由于垂直于槽面304出射的光即是单槽面衍射光的中央主极大位置,因而垂直于槽面304出射的光的能量最大,S卩,该波长的光束会被以特定的角度(与槽面垂直的角度)闪耀加强出射,且经微结构302出射的光均是线偏振光。其中,通过设计不同的d值和Θ值,则可获得不同出射角度和不同的出光波段。
[0051]具体的,通过设计每个微结构302中光栅面303和槽面304的锐角夹角Θ,可调整通过该微结构302的光的出射方向,从而在经过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后,分别射向左、右眼。
[0052]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使每个微结构302中光栅面303和槽面304的锐角夹角Θ相同,从而使得经过同一个微结构302调节后出射光的方向相同。在此基础上,可使相邻两个微结构302的光栅面303和槽面304的锐角夹角Θ不相同。基于此,参考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将经微结构302调节后,经第一显示单元401的光汇聚到左眼,经第二显示单元402的光汇聚到右眼。
[0053]此外,根据公式2d.??ηθ=λ可知,出射光的波长λ与相邻槽面304间的间距d以及光栅面303和槽面304的锐角夹角Θ有关。在光栅面303和槽面304的锐角夹角Θ—定的情况下,可通过使每个微结构302中相邻槽面304间的间距d不完全相同,来使得经过同一微结构302调节后的出射光的波长λ不完全相同,以使不同波长的出射光叠后形成白光。
[00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在入射光与槽面304垂直的情况下,可使光束闪耀加强出射,因此,通过调整每个微结构中槽面304与光栅面303的锐角夹角Θ,可将预定角度的平行光选择出来,并以闪耀加强方式出射,从而在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出射的光分别射向左、右眼的基础上,使得输出的光能量较为集中,保证了输出光的亮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相邻槽面304间的间距d,可使不同波长的出射光叠后形成白光。
[0055]优选的,如图5所不,微结构302包括第一微结构305和第二微结构306,且均为条形。第一微结构305与显示面板01上的沿第一方向按排设置的第一显示单元401对应;第二微结构306与显示面板01上的沿第一方向按排设置的第二显示单元402对应。其中,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0056]此处,第一微结构305和第二微结构306分别用于将射入其上的光的方向调节为左眼方向和右眼方向。第一微结构305可以将射向其上的光调节为左眼方向,此时,光经第一显示单元401后射向左眼,第二微结构306可以将射向其上的光调节为右眼方向,光经第二显示单元402后射向右眼。
[0057]其中,第一微结构305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与第一显示单元401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第一微结构305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一显示单元40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同。同理,第二微结构306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与第二显示单元401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第二微结构306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显示单元40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同。
[0058]此外,由于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因而与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对应的第一微结构305和第二微结构306沿第二方向也是间隔设置。
[0059]需要说明的是,附图5以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示
O
[00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微结构305和第二微结构306设置为条形,且使第一微结构305和第二微结构306均与一排显示单元对应,可简化第一微结构305和第二微结构306的制作工艺。
[0061]优选的,如图5所示,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10发生全反射的表面上的反射结构50。其中,对于靠近第二基板20的一个表面,反射结构50和光调节结构30不重叠。
[0062]其中,不对反射结构50进行限定,其可以是具有高反射率的膜层,当光遇到该反射结构50时均会发生反射。
[0063]在靠近第二基板20的一个表面,反射结构50和光调节结构30不重叠,从光源02发出的光,当遇到反射结构50时,以全反射方式传播,当遇到光调节结构30,经光调节结构30调节后按调节后的方向射出。
[00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反射结构50,可以保证光源02发出的光都以全反射方式在第一基板10内传播。在此基础上,光在第一基板10内全反射传播的过程中,都会通过光调节结构30射出,充分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0065]优选的,如图6所示,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60、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60—侧的偏光片70。其中,通过所述光调节结构30出射的光的偏振态与偏光片70的透射轴垂直。
[0066]液晶显示器中,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的圆光源转换成线光源,吸收偏振方向与吸收轴平行的光,与透射轴平行方向的光通过偏光片基本没有减弱。各个方向都有的振动的自然光透过偏光片后,就变成了振动方向与透射轴方向平行的偏振光。在两个透射轴方向相互垂直的偏光片中间加入具有扭转特性的液晶分子,就能控制光线的通过,从而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
[0067]基于此,由于光源02经光调节结构30调节后可以发出线偏振光,且线偏振光的偏振态与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60—侧的偏光片70的透射轴垂直,因此,便不需要在第一基板10远离液晶层60的一侧设置偏光片,简化了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且由于少制作一层偏光片,因而可使制作的显示装置更薄。
[006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源02发出的光在第一基板10内发生全反射,当光遇到第一基板10上光调节结构30后,经过光调节结构30的调节后,使其分别通过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射向左眼或右眼,且经光调节结构30调节后的出射光均是线偏振光,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中的液晶的偏转方向,可控制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的光的透过率,使得通过第一显示单元401和第二显示单元402显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不同,从而实现了裸眼3D显示。
[0069]优选的,如图6所示,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1、以及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1上且位于每个显示单元位置处的显示元件102;光源02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1的侧面;光调节结构30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1靠近液晶层60的表面上。
[0070]其中,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1可以是玻璃基板。
[0071]需要说明的是,光调节结构30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1靠近液晶层60的表面,显示元件102和光调节结构30直接接触,也可以是在二者之间设置过渡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0072]所述显示元件102可以理解为,对应第一基板10的一个最小的显示单元来说,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基板101上的必不可少的、且由各层图案组成的结构,且第一基板10包括若干个显示元件102。
[0073]进一步优选的,显示元件102包括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栅绝缘层、半导体有源层、源极和漏极,其中漏极与像素电极电联接。
[0074]其中,像素电极的材料例如可以是IT0( 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等。
[0075]所述薄膜晶体管是一种具有开关特性的半导体单元,其可以是顶栅型,也可以是底栅型。
[0076]进一步优选的,显示元件102还包括公共电极。
[0077]其中,对于共平面切换型(In-Plane Switch,简称IPS)阵列基板而言,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同层间隔设置,且均为条状电极;对于高级超维场转换型(Advanced-superDimens1nal Switching,简称ADS)阵列基板而言,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不同层设置,其中在上的电极为条状电极,在下的电极为板状电极或条状电极。
[0078]优选的,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透明衬底基板201、以及设置在第二透明衬底基板201上且位于每个显示单元位置处的滤光图案202。
[0079]其中,滤光图案可以为红色滤光图案、绿色滤光图案和蓝光滤光图案,或者是其他三基色滤光图案。
[008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对将滤光图案202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将滤光图案202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可简化第一基板10的制备工艺。
[0081]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被动式发光的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侧面,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射入所述第一基板,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中以全反射方式传播; 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光调节结构,所述光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上; 所述光调节结构用于调节射入该光调节结构的光的出射方向,使出射光分别通过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射向左眼和通过第二显示单元射向右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结构包括栅格亚像素,通过设置所述栅格亚像素的宽度、长度以及倾角,使从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出射的光分别射向左、右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结构包括多个微结构,每个微结构均包括光栅面和槽面,所述光栅面和槽面具有锐角夹角,通过设置所述槽面与所述光栅面的锐角夹角以及相邻槽面间的间距,使从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出射的预定波长的光分别射向左、右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包括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且均为条形; 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沿第一方向按排设置的第一显示单元对应; 所述第二微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沿第一方向按排设置的第二显示单元对应;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发生全反射的表面上的反射结构; 其中,对于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所述反射结构和所述光调节结构不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偏光片; 其中,通过所述光调节结构出射的光的偏振态与所述偏光片的透射轴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透明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每个显示单元位置处的显示元件;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基板的侧面; 所述光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包括薄膜晶体管和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联接的像素电极。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还包括公共电极。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二透明衬底基板上且位于每个显示单元位置处的滤光图案。
【文档编号】G02B27/22GK205485085SQ201620016715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发明人】高健, 陈小川, 赵文卿, 卢鹏程, 杨明, 王倩, 牛小辰, 许睿, 王磊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