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22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与图像内的像素值相对应地使网点增大,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也不成比例。

另外,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的关系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机体差异、环境条件等而变化,因此,为了以与像素值成比例的调色剂浓度进行印刷,需要按照机体调整浓度特性。

在一种浓度调整方法中,图像形成装置将测试图(test chart)印刷到纸张上,利用扫描仪等读取印刷的测试图,并根据该读取结果生成灰度校正数据。但是,在该方法中,测试图的印刷和读取作业繁琐,因此,通常大多数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定期自动进行灰度校正数据的调整。该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调整调色剂图案,利用浓度传感器测定该调整调色剂图案的浓度,并根据该测定结果而调整灰度校正数据。

在根据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整调色剂图案的浓度测定结果而调整灰度校正数据的情况下,由于是在使用调整前的灰度校正数据对像素值进行校正后形成调整调色剂图案,因此,当调色剂浓度因为经时变化等而降低时,即使进行浓度调整,调色剂浓度的最大浓度也有可能无法达到标准最大浓度(例如ID(Image Density)=1.4)。

图8是关于灰度校正数据的调整的说明图。图8中的(A)是表示使用测试图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8中的(B)是表示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目标关系的图。图8中的(C)是表示从图8中的(A)所示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的关系、和图8中的(B)所示的目标关系得到的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图8中的(D)是表示浓度特性变化后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例如,在呈图8中的(A)所示的浓度特性时,若以在像素值的最大值Xmax(例如8位数据时为255)处达到标准最大浓度,且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成比例的方式生成灰度校正数据,则灰度校正数据如图8中的(C)所示。

然后,在浓度特性如图8中的(D)的实线所示那样变化,浓度变得低于图8中的(A)的浓度(图8中的(D)的虚线)的情况下,若使用图8中的(C)所示的灰度校正数据生成调整调色剂图案,则如图8中的(D)所示,与像素值的最大值Xmax对应的Ymax处的浓度(即灰度校正后的最大浓度)低于标准最大浓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校正数据生成部执行下述(a)~(d)的处理,即:(a)测定浓度特性,(b)生成将该浓度特性的最大浓度变更为低于该最大浓度的标准最大浓度,且使浓度特性呈线性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c)生成使浓度特性的最大浓度保持不变且使浓度特性呈线性的基本灰度校正数据,(d)以基于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灰度校正与基于临时灰度校正数据的灰度校正相同的方式,生成在基于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的灰度校正之后执行的追加灰度校正中所使用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并且,图像处理部根据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而进行印刷图像的灰度校正。由此,通过调整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能够得到即使浓度特性发生变化,在达到标准最大浓度之前均可使用的校正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在能够以多个印刷分辨率进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多个印刷分辨率而以多个不同的处理线速(全速、半速、1/4速等的印刷线速)执行印刷。

由于当处理线速不同时浓度特性(图像的最大浓度和灰度特性)也不同,因此,在为了调整浓度特性而进行校准时,需要针对多个处理线速分别进行校准,但是,若针对多个处理线速分别进行校准,则所需时间变长,因而并不现实。

因此,通常以标准线速进行浓度特性的校准,并将通过校准得到的调整量使用于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中。

但是,当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使用以标准线速进行浓度特性的校准而得到的调整量时,有时无法正确地调整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

图9是表示多个线速的浓度特性的一例的图。例如如图9所示,在因为经时变化而使得与600dpi对应的标准线速(全速)时的最大浓度超过标准最大浓度,而与1200dpi对应的线速(半速)时的最大浓度低于标准最大浓度时,通过以标准线速进行校准而以使图像浓度变低的方式对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进行调整。此时,若将通过以与600dpi对应的标准线速进行浓度特性的校准而得到的调整量使用于与1200dpi对应的线速时的浓度特性中,则尽管最大浓度低于标准最大浓度,仍以使图像浓度变低的方式对该线速时的浓度特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最大浓度变得比标准最大浓度更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在具有能够以多个处理线速(印刷线速)执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标准线速进行校准而适当地调整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和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能够以多个线速执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其使所述印刷装置分别以所述多个线速中的标准线速和所述多个线速中的所述标准线速以外的其他线速印刷测试图,并使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印刷的所述测试图的图像,根据所述测试图的图像的读取结果而测定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和所述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并根据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和所述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而生成差分校正数据,其中,所述差分校正数据是指:相对于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与相对于所述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之间的差分;校正量调整部,其以所述标准线速在所述印刷装置内的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调整调色剂图案,并利用所述印刷装置内的浓度传感器测定形成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调整调色剂图案的浓度,从而测定出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并根据测得的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而调整相对于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以及浓度特性校正部,其在以所述标准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而对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进行校正,在以其他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和所述差分校正数据而对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进行校正。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能够以多个处理线速(印刷线速)执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标准线速进行校准而适当地调整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和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

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结合附图和以下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机械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3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生成标准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处理的图,其中,(A)是表示使用测试图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B)是表示使最大浓度变为标准最大浓度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图,(C)是表示从(A)所示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和(B)所示的目标关系得到的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D)是表示维持最大浓度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图,(E)和(F)分别是表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生成其他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处理的图,其中,(A)是表示使用测试图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B)是表示其他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6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调整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调整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处理的图,其中,(A)是表示浓度特性变化后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B)是表示使最大浓度变为标准最大浓度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图,(C)和(D)分别是表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调整后的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8是关于灰度校正数据的调整的说明图,其中,(A)是表示使用测试图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B)是表示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目标关系的图,(C)是表示从(A)所示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的关系、和(B)所示的目标关系得到的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D)是表示浓度特性变化后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多个线速的浓度特性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机械构成的侧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是打印机、传真装置、复印机、复合机等具有电子照相方式的印刷功能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串联方式的彩色显影装置。该彩色显影装置具有感光鼓1a~1d、曝光装置2以及显影装置3a~3d。感光鼓1a~1d是黑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黄色这四种颜色的感光鼓。曝光装置2是向感光鼓1a~1d的表面照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装置。曝光装置2具有作为激光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将该激光引导至感光鼓1a~1d的光学元件(透镜、反射镜、用于在感光鼓1a~1d的表面上沿主扫描方向扫描光的多面反射镜(polygon mirror)等)、以及用于使多面反射镜旋转的多面镜电机(polygon motor)等。

显影装置3a~3d使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1a~1d上的静电潜像上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toner image)。通过感光鼓1a和显影装置3a进行黑色的显影,通过感光鼓1b和显影装置3b进行品红色的显影,通过感光鼓1c和显影装置3c进行青色的显影,通过感光鼓1d和显影装置3d进行黄色的显影。

中间转印带5是与感光鼓1a~1d接触,从而转印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环状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5架设在驱动辊6与张力辊7之间,并在驱动辊6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从与感光鼓1d接触的位置朝向与感光鼓1a接触的位置的方向进行转动。

转印辊8使输送来的纸张接触中间转印带5,从而将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另外,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输送至未图示的定影器中,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浓度传感器9向中间转印带5照射光并检测其反射光。尤其是在浓度特性(相对于图像数据中的像素值的调色剂浓度的特性)的调整处理时,浓度传感器9检测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整调色剂图案的浓度、位置等。该浓度传感器9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

清洗单元10例如为清洗辊,其用于清除中间转印带5上的残留调色剂。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如图2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控制器21、印刷装置22、图像读取装置23以及存储装置24。

控制器21具有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和/或微型计算机,并根据硬件和/或软件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各部,并且作为各种处理部进行工作。

印刷装置22是呈图1所示的机械构成,且根据通过控制器21内的图像处理部33执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而印刷图像的内部装置。印刷装置22能够以与多个分辨率对应的多个线速执行印刷。

图像读取装置23是以光学方式从原稿读取原稿图像,并生成原稿图像的彩色图像数据的内部装置。

存储装置24是闪存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下述差分校正数据等浓度特性的校正所需的数据。

而且,控制器21作为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校正量调整部32、图像处理部33以及处理条件控制部34进行工作。

在基于测试图的手动浓度特性调整中,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使印刷装置22分别以多个线速(全速、半速、1/4速等)中的标准线速(例如全速)和该多个线速中的标准线速以外的其他线速印刷测试图,并使图像读取装置23读取印刷的测试图的图像,根据该测试图的图像读取结果而测定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和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并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和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生成差分校正数据,该差分校正数据是指相对于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与相对于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之间的差分。

差分校正数据包含标准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与其他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之间的差分、和标准线速时的显影处理条件(显影偏压等)与其他线速时的显影处理条件之间的差分中的至少一个差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执行下述(a)~(c)的处理,即:(a)生成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该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是指:将上述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最大浓度变更为低于该最大浓度的标准最大浓度,且使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呈线性的数据;(b)生成使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最大浓度保持不变,且使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呈线性的基本灰度校正数据;(c)生成在基于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的灰度校正之后执行的追加灰度校正中所使用的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该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以基于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灰度校正与基于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的灰度校正相同的方式生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组合作为标准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

另外,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根据利用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执行灰度校正后的测试图而测定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并测定其他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且将其确定为差分校正数据,其中,其他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是指:将该测得的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最大浓度变更为标准最大浓度,且使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呈线性的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本灰度校正数据、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以及差分校正数据的组合作为其他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

在自动校准中,校正量调整部32以标准线速在印刷装置内的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调整调色剂图案,并利用印刷装置22内的浓度传感器9测定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整调色剂图案的浓度,从而测定出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并根据测得的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而调整相对于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

另外,当基于规定计划的调整时间到来时,校正量调整部32自动进行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调整(即自动校准)。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检测到用户或服务人员通过操作发出调整要求时,校正量调整部32也进行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调整(即自动校准)。

校正量调整部32执行下述(d)和(e)的处理,即:(d)使用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如上所述那样测定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e)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而调整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校正量调整部32并不对基本灰度校正数据进行调整,而对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进行调整,以使根据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进行灰度校正后的最大浓度变为标准最大浓度。

图像处理部33通过相对于图像数据的伽马校正而进行浓度特性(灰度特性)的校正。在以标准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灰度校正数据)进行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的校正,在以其他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灰度校正数据)和差分校正数据进行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的校正。

在以标准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根据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进行印刷图像的灰度校正,在以其他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根据基本灰度校正数据、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以及差分校正数据进行印刷图像的灰度校正。

处理条件控制部34对显影处理条件(显影偏压等)进行调整,从而进行浓度特性(显影处理中的上限浓度)的校正。在以标准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处理条件控制部34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相对于显影处理条件的标准值的校正量)进行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的校正,在以其他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处理条件控制部34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相对于显影处理条件的标准值的校正量)和差分校正数据进行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的校正。

下面,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1)灰度校正数据和差分校正数据的生成

图3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生成标准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处理的图。图4中的(A)是表示使用测试图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4中的(B)是表示使最大浓度变为标准最大浓度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图。图4中的(C)是表示从图4中的(A)所示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和图4中的(B)所示的目标关系得到的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图4中的(D)是表示维持最大浓度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图。图4中的(E)和(F)分别是表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图5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生成其他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处理的图。图5中的(A)是表示使用测试图生成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5中的(B)是表示其他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

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分别在标准线速和其他线速下进行使用测试图的手动浓度特性调整,并将两者的调整结果的差分确定为差分校正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如下所述那样确定差分校正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灰度校正数据的差分作为差分校正数据,但是,差分校正数据内也可以包含与最大浓度的校正量对应的显影处理条件的设定值的差分。

首先,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对印刷装置22进行控制,使其不进行灰度校正且以标准线速(例如全速)将测试图印刷到纸张上(步骤S1)。测试图针对黑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黄色的各种颜色而包含64级灰度的补丁。

接着,在用户将以标准线速印刷有测试图的纸张载置到图像读取装置23上之后,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对图像读取装置23进行控制,使其读取印刷在纸张上的测试图的图像,从而获得测试图中的各补丁的RGB图像数据(步骤S2)。由此,针对黑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黄色的各种颜色而得到例如图4中的(A)所示那样的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

针对各种颜色,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生成用于将各种颜色的浓度特性校正为图4中的(B)所示的浓度特性且如图4中的(C)所示的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步骤S3),并且生成用于将各种颜色的浓度特性校正为图4中的(D)所示的浓度特性且如图4中的(E)所示的基本灰度校正数据(步骤S4)。

然后,针对各种颜色,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根据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和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生成图4中的(F)所示的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步骤S5)。此时,如图4所示,以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输出Y和标准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输入X对应的输出Y相同的方式生成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其中,该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输出Y是将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的、根据其输入输出关系而由输入X得到的输出t作为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输入而得到的。

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将该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存储至存储装置24中(步骤S6)。

另外,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对印刷装置22进行控制,使其将根据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对上述测试图进行灰度校正后得到的测试图以其他线速(例如半速)印刷在纸张上(步骤S7)。

接着,在用户将以其他线速印刷有测试图的纸张载置到图像读取装置23上之后,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对图像读取装置23进行控制,使其读取以其他线速(例如半速)印刷到纸张上的测试图的图像,从而获得测试图中的各补丁的RGB图像数据(步骤S8)。由此,能够针对黑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黄色的各种颜色而得到例如图5中的(A)所示的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

针对各种颜色,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测定出用于将各种颜色的浓度特性校正为图4中的(B)所示的浓度特性且如图5中的(B)所示的其他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步骤S9),并将其作为差分校正数据(步骤S10)而存储到存储装置24中(步骤S11)。

另外,此处是在使用标准线速时的灰度校正数据进行灰度校正后印刷测试图,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通过如下方式生成差分校正数据,即:以不进行灰度校正的方式印刷测试图,测定出其他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并确定该其他线速时的临时灰度校正数据与基本灰度校正数据之间的差分(其他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并将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与其他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之间的差分作为差分校正数据。

然后,在根据印刷请求而印刷印刷图像时,在标准线速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从存储装置24读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并将某一像素值设为输入X,将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X对应的输出t设为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输入,并将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t对应的输出Y设为灰度校正后的像素值。

另外,在其他线速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从存储装置24读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以及差分校正数据,并将某一像素值设为输入X,将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X对应的输出t设为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输入,将根据与该输入t对应的差分校正数据对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t对应的输出Y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值Y2设为灰度校正后的像素值。

(2)灰度校正数据等的调整

按规定的时间执行自动校准,对于灰度校正数据、显影处理条件的校正量等浓度特性的校正量进行调整。

图6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调整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调整灰度校正数据时的处理的图。图7中的(A)是表示浓度特性变化后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图7中的(B)是表示使最大浓度变为标准最大浓度时的像素值与调色剂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图。图7中的(C)和(D)分别是表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调整后的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一例的图。

首先,校正量调整部32对印刷装置22进行控制,使其根据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并以标准线速而在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调整调色剂图案(步骤S21)。调整调色剂图案针对黑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黄色的各种颜色而包含比测试图的灰度低的8级灰度的补丁。

即,在调整灰度校正数据时,并不使用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而仅使用基本灰度校正数据进行灰度校正,并决定各补丁的像素值。

然后,校正量调整部32使用印刷装置22的浓度传感器9来测定调整调色剂图案的各补丁的浓度(步骤S22)。

校正量调整部32根据测得的浓度而调整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步骤S23)。

当浓度特性中的浓度从例如图7中的(A)所示的虚线降低至实线时,使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图7中的(C))保持不变,而将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从图7中的(D)所示的虚线调整为实线,以便根据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而得到图7中的(B)所示的浓度特性。

然后,校正量调整部32利用调整后的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来更新存储在存储装置24中的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步骤S24)。

在调整后,同样地在根据印刷请求而印刷印刷图像时,在标准线速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从存储装置24读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和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并将某一像素值设为输入X,将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X对应的输出t设为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输入,并将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t对应的输出Y设为灰度校正后的像素值。

另外,在其他线速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33从存储装置24读出基本灰度校正数据、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以及差分校正数据,并将某一像素值设为输入X,将基本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X对应的输出t设为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输入,将根据与该输入t对应的差分校正数据对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与该输入t对应的输出Y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值Y2设为灰度校正后的像素值。即,在使用差分校正数据的基础上,与对于标准线速时的追加灰度校正数据的调整相应地对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也进行校正。由此,即使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调整多个线速各自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差分校正数据生成部31生成差分校正数据、即相对于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与相对于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之间的差分。校正量调整部32以标准线速在印刷装置22内的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调整调色剂图案,并通过印刷装置22内的浓度传感器9测定出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整调色剂图案的浓度,从而测定出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并根据测得的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而调整相对于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的校正量。并且,图像处理部33、处理条件控制部34等的浓度特性校正部在以标准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而进行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的校正,在以其他线速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根据标准线速时的校正量和差分校正数据而进行印刷图像的浓度特性的校正。

由此,在具有能够以多个处理线速(印刷线速)执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通过以标准线速进行校准而适当地调整标准线速时的浓度特性和其他线速时的浓度特性。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其主题的要旨和范围且不减弱其所期望的优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这些变更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这些变更和修改也应该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部件使用中间转印带5,但是,在使用其他形态的中间转印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执行灰度校正数据的调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例如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