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782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研究,液晶显示器(LCD)已经成为主导的平板显示技术。由于LCD本身不发光,所以它们需使用背光源。冷阴极荧光灯(CCFL)曾经是最普遍的背光源,但是它只可以实现75%NTSC的色域,所以为了得到更宽的色域、更高的亮度和更低的能耗,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迅速代替了CCFL的位置,成为主要的背光源。但是基于WLED的背光源,其亮度和对比度还相对较低。所以,研究人员致力于发展更新的背光源技术来改善这些问题。

量子点膜是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里替代下扩散膜的光学膜片。相比普通白光LED,采用蓝光LED搭配量子点膜的背光模组,可明显提升液晶显示器的色彩饱和度,并且在提高色域的同时能提高亮度、减少功耗。其原理是:量子点膜含有的量子点(QuantumDot)是准零维的纳米晶体,由少量的原子构成,形态上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是由半导体材料(通常由II B~ⅥB或IIIB~VB元素组成)制成的、稳定直径在2~20nm的纳米粒子。这些纳米粒子能在特定波长光线照射下激发出更高波长的光,量子点膜(QDEF)由于嵌入了发绿光和红光的量子点,可在蓝光LED背光的照射下激发绿光和红光,激发的绿光和红光与透过薄膜的蓝光一起混合成白光,从而提升了LCD背光的发光效果。

目前,量子点膜存在以下问题:1.量子点膜以蓝光LED芯片作为激发光源,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在从空气入射到基材(玻璃或者膜)时,由于存在界面的折射率不同,有一部分的光发生反射从而损失掉,造成激发量子点的光效稍低。2.由蓝光激发量子点形成的白色光,在从最上层的材料或者保护层入射到空气时,也同样存在界面折射率不同,造成激发光出射的损失。3.由于人眼若较长时间观看蓝光,对于人的眼睛有一些损伤,所以适当的减弱量子点激发后蓝光的出射,对于观看者以及观看舒适度有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及背光模组,用于提高量子点膜的激发光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量子点膜,依次包括:第一减反射层、第一透明片材层、量子点层、第二透明片材层和第二减反射层;所述第一减反射层对蓝光增透,所述第二减反射层对红光和绿光增透。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减反射层和第二减反射层相比具有不同的减反射膜层层叠结构。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减反射层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减反射膜层,所述减反射膜层的排列次序为高折射率膜材和低折射率膜材间隔排列或低折射率膜材和高折射率膜材间隔排列,所述高折射率膜材的折射率数值范围在1.90~2.50,所述低折射率膜材的折射率数值范围在1.35~1.6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减反射层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减反射膜层,所述减反射膜层的排列次序为高折射率膜材和低折射率膜材间隔排列或低折射率膜材和高折射率膜材间隔排列,所述高折射率膜材的折射率数值范围在1.90~2.50,所述低折射率膜材的折射率数值范围在1.35~1.6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高折射率膜材为ZnS、TiO2、Ti3O5、Nb2O5、Ta2O5和Zn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低折射率膜材为冰晶石、SiO2和MgF2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为玻璃或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为玻璃或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包括高分子材料基材层和形成于高分子材料基材层表面的水氧阻隔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减反射层的物理层厚为10nm~500nm;所述第二减反射层的物理层厚为10nm~500nm。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量子点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发明设置对蓝光增透的第一减反射层对蓝光增透以提高光效,设置对绿光和红光增透的第二减反射层以保证观看者具有更好的观看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量子点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减反射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减反射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减反射层透光率示意图。

图6为第二减反射层透光率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第一减反射层;2、第一透明片材层;3、量子点层;4、第二透明片材层;5、第二减反射层;6、五氧化三钛膜;7、二氧化硅膜;8、高分子材料基材层;9、水氧阻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6所示,一种量子点膜,依次包括:第一减反射层1、第一透明片材层2、量子点层3、第二透明片材层4和第二减反射层5;所述第一减反射层1对蓝光增透,所述第二减反射层5对红光和绿光增透。所述第一减反射层位于蓝光LED芯片产生的蓝光的入射侧,即蓝光LED芯片产生的蓝光从空气入射到量子点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减反射层对蓝光增透。所述第二减反射层位于量子点层产生的激发光的出射侧,即量子点(QD)受激发后产生的激发光从量子点层入射到空气的一侧,所述第二减反射层对绿光和红光增透。所述第一减反层1的物理厚度为10nm~500nm,所述第二减反层5的物理厚度为10nm~500nm。

所述第一减反射层由四层减反射膜层组成,排列次序为:0.293H/0.466L/0.566H/1.133L。H为高折射率膜材。L为低折射率膜材。H具体为五氧化三钛膜6,L具体为二氧化硅膜7。数值表示的是膜的光学厚度。五氧化三钛(Ti3O5)的材料折射率为2.42,二氧化硅(SiO2)的折射率为1.47。如图5所示,图5的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透光率。第二减反射层对蓝光(波长400~500nm的光)透光率很高,因此对蓝光增透。

所述第二减反射层由六层减反射膜层组成,排列次序为:0.337H/0.273L/2.264H/2.379L/2.134H/1.110L。H为高折射率膜材。L为低折射率膜材。H具体为五氧化三钛膜6,L具体为二氧化硅膜7。数值表示的是膜的光学厚度。五氧化三钛(Ti3O5)的材料折射率为2.42,二氧化硅(SiO2)的折射率为1.47。如图6所示,图6的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透光率。第二减反射层对绿光和红光(波长500~700nm的光)透光率很高,因此对绿光和红光增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反射层的物理层厚为40nm;所述第二减反射层的物理层厚为60nm。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均采用具有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所述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其结构参见附图4所示,包括高分子材料基材层8和形成于高分子材料基材层表面的水氧阻隔层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可以采用玻璃或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可以采用玻璃或水氧阻隔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蓝光LED芯片和量子点膜,该量子点膜由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案制得,背光模组的其他结构采用现有技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