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转接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80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手机转接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转接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连接非特定品牌手机至非特定尺寸镜头的手机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光学显微实验中,使用者凭借光学显微镜观察样本的微距影像。如果需要截取该微距影像,使用者会在光学显微镜上增加一具有光感测器的影像截取系统,以利后续的研究。目前市售的影像截取系统售价昂贵,为了连接影像截取系统与光学显微镜,使用者尚须额外购买客制化的转接器。因此,通常只有经费充裕的专业实验室才会购买影像截取系统的配备。

近年来,智能手机所配备的相机镜头模块画素越来越高,因此其所拍摄的照片已经可以满足多数人简单拍照的需求。智能手机因为具备轻薄及可携性的特性,如果使用者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其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连接至光学显微镜,将目镜中所观察的微距影像显示于手机屏幕上,并将该微距影像通过移动通讯传输至其他储存设备,如此将可提升实验的效率,也可满足同时多人观察影像的需求,特别是供教学目的。

为了有效利用日益强大的智能手机功能(例如相机镜头模块、高解析度屏幕、移动通讯传输等),目前市面上有一种手机转接器可供使用,但其只能针对特定的手机品牌与型号,连接该手机与特定光学装置的接目镜,使手机可以通过接目镜对光学装置捕捉的影像进行数位摄影或录影。由于上述的手机转接器都是以客制化方式设计,因此不但售价昂贵,而且不能应用于不同品牌与型号的手机或光学装置镜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如何将智能手机连接至光学装置以及传统手机转接器不能应用于不同款手机或镜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第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一滑轨、一位于该第一滑轨的一第一端处的第一固定座、一位于该第一滑轨的一第二端处的第二固定座、一自该第二端向一第三端延伸的第二滑轨及一在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之间沿着该第二滑轨上移动的第一滑块,该第一滑轨分别连接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该第一固定座耦合于该第一滑轨并能够沿一第一轴线方向上移动,该第二滑轨分别连接该第二固定座与该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耦合于该第二滑轨并能够沿一第二轴线方向移动;

一第二本体,其位于该第一本体的平行的一延伸平面上,固定至该第一本体,其具有一第三滑轨、一位于该延伸平面上且位于该第三滑轨的一第三端处的第三固定座、一位于该第三滑轨的一第四端处的第四固定座以及一位于该延伸平面上的板体,该第三滑轨的两侧分别连接至该第三固定座及该第四固定座,该板体耦合于该第三滑轨并能够沿平行该第一轴线方向移动;

一镜头转接环,其位于该板体的上端且固定至该板体上,其具有一C型结构及配置于该C型结构末端的一夹持组件,该C型结构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以及

一连接组件,配置于该板体上,该连接组件具有一与该板体垂直方向延伸的第四滑轨、一包围该第四滑轨的第二滑块及一包围该第四滑轨的滑块外壳,该第二滑块耦合于该第四滑轨并能够沿一第三轴线方向移动,该镜头转接环连接至该第二滑块。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该手机转接装置还包含一遮光罩,该遮光罩枢接于该滑块外壳。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该夹持组件为螺帽以及与该螺帽螺合对应的螺丝。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该镜头转接环具有一叶片结构,该叶片结构环绕该第二侧。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位于该第三端处的枢接件,该第三固定座凭借该枢接件枢接于该第一滑块,该第三固定座能够以该枢接件的一枢轴相对该第一滑块转动。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滑轨内具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两侧分别连接至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该第一轴线方向垂直于该第二轴线方向。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该第三轴线方向垂直于该第一轴线方向与该第二轴线方向。

所述的手机转接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夹固结构,其形成于该第一固定座及该第二固定座之间,使一手机能够被夹固于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第一本体,其包含一第一基座,该第一基座包含一第一抵靠部及一滑接部,该第一本体可另包含一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包含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该第一固定座及该第二固定座分别具有配合该滑接部的凸条,以沿一第一轴线方向滑动结合于该滑接部,该第一固定座亦沿该第一轴线方向滑动结合于该第二固定座;

一第二本体,其位于该第一本体的平行的一延伸平面上,包含一位于该延伸平面上的板体及一第二基座,该第二基座包含至少一沟槽,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一基座包含对应该沟槽的滑块嵌入该沟槽中,其滑动方向可平行于一第二轴线方向;

一镜头转接环,其位于该第二本体的该板体的上端且固定至该板体上,其具有一C型结构及配置于该C型结构末端的一夹持组件,该C型结构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以及

一连接组件,配置于该第二本体的该板体上,该连接组件具有一与该板体垂直方向延伸的第四滑轨、一包围该第四滑轨的第二滑块及一包围该第四滑轨的滑块外壳,该第二滑块耦合于该第四滑轨并能够沿一第三轴线方向移动,该镜头转接环连接至该第二滑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上述手机转接装置;

一外部镜头,其固定至该C型结构;以及

一手机,具有一手机镜头及一手机屏幕;

其中,该外部镜头能够从该第一侧进入该镜头转接环,该夹持组件能够夹持该C型结构使该镜头转接环夹持该外部镜头,该第一固定座与该第二固定座能够将手机固定于该第一本体,该板体能够移动以使该外部镜头的光轴与该手机镜头的光轴相互重合,该第二滑块能够移动以使该外部镜头的光影像清楚地呈现于该手机屏幕。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该手机转接装置可转接非特定尺寸的外部镜头至非特定品牌的手机上,使消费者以方便及经济的方式,视需要将所需外部镜头转接至手机上,进行数位摄影或录影。例如,以光学显微镜而言,实验中进行显微观察时,可将手机凭借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配置在光学显微镜的目镜上,即可成为一简易型具影像截取功能的显微镜,使用者可对观察的样本截取影像,也可即时传输给他人,增加方便性及效率。另外,如果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转接装置配置于望远镜与手机之间,则手机即可成为一简易型具影像截取功能的望远镜,可供远距离观测与记录影像的目的。

无须进一步的阐述,咸相信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基于前述说明即可利用本实用新型至最广的程度。因此,可以理解以下的说明仅仅是作为例示说明之用,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余的揭示内容。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制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如图1A所示的手机转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1C为如图1A所示的手机转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1D为如图1A所示的手机转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二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1E为如图1A所示的手机转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镜头转接环及连接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绘制的手机固定于第一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绘制的弹簧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绘制的板体可沿平行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方向移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绘制的第一本体可以枢轴旋转方式远离镜头转接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绘制的叶片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实施例绘制的外部镜头接触叶片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绘制的镜头转接环沿第三轴线方向移动的立体示意图。

图8B为如图8A所示的镜头转接环沿第三轴线方向移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绘制的遮光罩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手机转接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11至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手机转接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10、40-手机转接装置;100、400-第一本体;101、405-第一固定座;1011第一端;102、407-第二固定座;1021第二端;103-第一滑块;104-第一滑轨;105-第二滑轨;106-第一轴线;107-第二轴线;108-弹簧;110、450-第二本体;111-第三固定座;1111第三端;1121第四端;112-第四固定座;113-板体;114-第三滑轨;115-枢接件;116-枢轴;117-第一平面;120-镜头转接环;121-C型结构;122-夹持组件;123-第一侧;124-第二侧;125-叶片结构;130-连接组件;131-第四滑轨;132-第二滑块;133-滑块外壳;134-第三轴线;200-手机;210-外部镜头;220-手机镜头;300-手机转接系统;401-第一基座;402-第一抵靠部;403-固定机构;404-滑接部;406-第一卡合部;452-第二基座;454-沟槽;456-第一止挡部;458-第一止挡部;460-固紧件;462-缓冲组件;464-第二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行定义,所有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及科学术语具有如同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艺人士一般所了解的意义。

本文中所使用的“一”乙词,如未特别指明,是指至少一个(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数量。因此,举例而言,提及“一样本”时是包含复数个此类样本及本领域的技艺人士现有的其等同物。

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手机与具有镜头光学系统的手机转接装置10,应用于一光学装置包含显微镜或望远镜所观察到的成像,所述手机转接装置10包含:

一第一本体100,其具有一第一滑轨104、一位于该第一滑轨104的一第一端1011处的第一固定座101、一位于该第一滑轨104的一第二端1021处的第二固定座102、一自该第二端1021向一第三端1111延伸的第二滑轨105及一在该第二端1021与该第三端1111之间沿着该第二滑轨105上移动的第一滑块103,该第一滑轨104分别连接该第一固定座101与该第二固定座102,该第一固定座101耦合于该第一滑轨104并可沿一第一轴线106方向上移动,该第二滑轨105分别连接该第二固定座102与该第一滑块103,该第一滑块103耦合于该第二滑轨105并可沿一第二轴线107方向移动;

一第二本体110,其位于该第一本体100的平行的一延伸平面上,固定至该第一本体100,其具有一第三滑轨114、一位于该延伸平面上且位于该第三滑轨114的一第三端1111处的第三固定座111、一位于该第三滑轨114的一第四端1121处的第四固定座112、一位于该延伸平面上的板体113,该第三滑轨114的两侧分别连接至该第三固定座111及该第四固定座112,该板体113耦合于该第三滑轨114并可沿平行该第一轴线106方向移动;

一镜头转接环120,其位于该板体113的上端且固定至该板体113上,其具有一C型结构121及配置于该C型结构121末端的一夹持组件122,该C型结构121具有一第一侧123及一第二侧124;以及

一连接组件130,配置于该板体113上,该连接组件130具有一与该板体113垂直方向延伸的第四滑轨131、一包围该第四滑轨131的第二滑块132及一包围该第四滑轨131的滑块外壳133,该第二滑块132耦合于该第四滑轨131并可沿一第三轴线134方向移动,该镜头转接环120连接至该第二滑块132。

图1A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绘制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如图1A所示的手机转接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1C、1D、1E分别为如图1A所示的手机转接装置10的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110、镜头转接环120及连接组件130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A至图1E,其例示一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其包含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110、镜头转接环120及连接组件130,其中,第一本体100具有一第一固定座101、一第二固定座102、一第一滑块103、一第一滑轨104及一第二滑轨105,第一滑轨104分别连接第一固定座101与第二固定座102,第一固定座101耦合于第一滑轨104并且该第一固定座101可在第一滑轨104上沿一第一轴线106方向移动,第二滑轨105分别连接第二固定座102与第一滑块103,第一滑块103耦合于第二滑轨105并且该第一滑块103可在第二滑轨105上沿一第二轴线107方向移动;第二本体110具有一第三固定座111、一第四固定座112、一板体113、一第三滑轨114及一可视需要的枢接件115,第三滑轨114的两侧分别连接至第三固定座111及第四固定座112,板体113耦合于第三滑轨114并可沿平行第一轴线106方向移动,第三固定座111可凭借枢接件115枢接于第一滑块103,第三固定座111适于以枢接件115的一枢轴116相对第一滑块103转动;一镜头转接环120具有一C型结构121及配置于该C型结构121末端的一夹持组件122,C型结构121具有一第一侧123及一第二侧124;以及一连接组件130配置于板体113上,连接组件130具有一第四滑轨131、一第二滑块132与一滑块外壳133,第二滑块132耦合于第四滑轨131并可沿一第三轴线134方向移动,镜头转接环120连接至第二滑块132。

为了将手机固定于手机转接装置1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座101是耦合于第一滑轨104并且该第一固定座101可在第一滑轨104上沿一第一轴线106方向移动(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滑轨104内具有一弹簧108,而该弹簧108的两侧分别连接至该第一固定座101与该第二固定座102(请参阅图3)。当手机转接装置10没有安装手机时,弹簧108的弹力使第一固定座101接触于第二固定座102;欲安装手机于第一本体100时,只须将第一固定座101沿第一轴线106方向拉伸远离第二固定座102,再将手机放置于第一固定座101与第二固定座102之间,放开第一固定座101后,弹簧108的弹力即可使第一固定座101自动回弹并固定手机于第一本体10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101上可包含了锁固件(图未示),当滑动第一固定座101使手机被局限于第一固定座101与第二固定座102之间后,锁固件将第一固定座101锁固于第一滑轨104上,即可使手机紧密地固定于第一固定座101。使手机被局限于第一固定座101与第二固定座102之间的方式并不限于在第一滑轨104内设置弹簧108,第一固定座101与第二固定座102间可包含其他的夹固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101上可延伸出一卡勾,第二固定座102侧面可形成有一滑槽包括一滑动部供卡勾滑动及一固定部供定位卡勾,当卡勾定位于固定部时,手机即被局限于第一固定座101与第二固定座10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凭借一螺丝沿着第一轴线穿过第一固定座101的第一端1011并螺合于第二固定座102,随着螺丝的锁紧将手机局限于第一固定座101与第二固定座10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螺丝的头部可结合一快拆把手以方便使用者操作。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镜头转接环120可外接并且密合地包覆不同口径尺寸的外部镜头210,镜头转接环120是以C型结构121方式设计,其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塑胶,并且在C型结构121的末端设置一夹持组件1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22为螺帽与其螺合对应的螺丝,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22更可使用卡扣式或棘爪式卡箍设计以夹持C型结构121。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镜头转接环120内可进一步地包含一滤光片(图未示),可过滤不须要的光线。外部镜头210可为光学装置的接目镜,使得光学装置所观察到的成像可通过外部镜头210、手机镜头而成像于手机的感测元件。

由于各品牌或型号的手机具有不同的尺寸,而手机镜头配置在相对于手机本体的不同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特别设计了第二本体110可控制镜头转接环120的位置,进而使外部镜头210的光轴精准地对齐至手机镜头的光轴。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中,第二本体110上的板体113耦合于第三滑轨114并可沿平行第一轴线106方向移动;此外,第二本体110上的第三固定座111凭借枢接件115枢接于第一滑块103,因此第二本体110可凭借第一滑块103在第二滑轨105上沿一第二轴线107方向移动。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即可沿第一轴线106方向或第二轴线107方向控制板体113的位置。由于连接组件130是配置于板体113上,而镜头转接环120配置于连接组件130的第二滑块132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即可沿第一轴线106方向或第二轴线107方向控制镜头转接环120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10上的第三固定座111适于以枢接件115的一枢轴116相对于第一滑块103转动,其目的是使固定于第一本体100的手机200可以枢轴旋转的方式远离镜头转接环。设定完成外部镜头210与手机镜头220的最佳间距后,如果使用者欲以肉眼直接经由外部镜头210观测影像,(如图5所示),使用者可以将第一本体100及手机200以枢轴转动方式远离第二本体110,使用者经由第二侧124通过外部镜头210。当肉眼直接经由外部镜头210观测影像完毕后,再将第一本体100及手机200以枢轴116转动方式转回原先以手机镜头220观测的位置。第一本体100是可活动式地结合于第二本体110,然而除了枢接件115搭配枢轴116的结构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0与第二本体110可分别包含彼此配合的滑动结构其滑动方向可平行于第一轴线106或第二轴线107,并可设置一旋钮或其他操作部驱动第一本体100沿着第一轴线106或第二轴线107移动,以调整手机镜头220靠近或远离外部镜头210。

请参阅图11及图1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手机转接装置另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手机转接装置40包含:一第一本体400可沿一第一轴线方向106夹持一手机200;一第二本体450与第一本体400沿一第二轴线方向107滑动结合;以及一镜头转接环420设置于第二本体450之一端侧。第一本体400可沿第二轴线方向107滑动结合于第二本体450,调整手机200的一手机镜头对准镜头转接环420,而镜头转接环420则固定于一光学装置例如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外部镜头(图未示),使得手机200可拍摄外部镜头所观察到的影像。相似于前述实施例,镜头转接环420可包含一C型结构421及一夹持组件422,且可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地藉由滑轨及滑块的机构调整镜头转接环420与第二本体450的相对位置,即镜头转接环420可沿第一轴线方向106及第二轴线方向107与第二本体450作相对移动的固定于第二本体450上。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第一本体400是可活动的固定在第二本体450。

第一本体400可包含一第一基座401,第二本体450可包含一第二基座452。第二基座452可包含至少一沟槽454,而第一基座401可包含对应沟槽454的滑块(图未示)嵌入沟槽454中。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座401与第二基座452间亦可包含其他滑动结合结构,其滑动方向可平行于第二轴线方向107。

第一基座401可包含一第一抵靠部402例如为一平台以及一滑接部404例如为一平台具有滑槽,第一本体400可另包含一固定机构403包含一第一固定座405以及一第二固定座407。第一固定座405以及第二固定座407是分别具有配合滑接部404的凸条以沿第一轴线106滑动结合于滑接部404,第一固定座405亦沿第一轴线方向106滑动结合于第二固定座407。第一固定座405与第二固定座407可分别包含一固定板体部且彼此相对,再搭配穿过两固定座的一固紧件460调整两固定座的距离,使得手机200可被稳固地夹持于两固定座间。固紧件460可为两端分别具有公螺纹及操作部的杆体,操作部可位于第一固定座405之一侧,第二固定座407中则可具有搭配公螺纹的螺孔,因此藉由旋转操作部可调整两固定座间的距离。第一固定座405与第二固定座407间的滑动结合机构可类似于前述实施例,例如滑轨与滑块的搭配。第二固定座407可包含一第二抵靠部407a例如为一平台且在第二轴线方向107与第一抵靠部402共平面,第一、二抵靠部可供手机200的一侧表面抵靠。

第二本体452可为一板体且可包含一第一止挡部456以及一第二止挡部458分别位于第二基座452的上端及下端,其中第一止挡部456与镜头转接环420位于同一端。第一止挡部456以及第二止挡部458可分别为一板体以限制第一本体400在第二轴线方向107的移动。第一止挡部456可与第一本体400结合以将手机镜头定位在对准镜头转接环420之位置。第二止挡部458上可包含复数缓冲组件462例如为弹簧,当固定有手机200的第一本体400脱离第一止挡部456时,会因重力自然落下,此时缓冲组件462可吸收因第一本体400落下所产生的震动,而无须持续地用手握持第一本体400或手机200。

请参阅图13及图14,系显示本实用新型手机转接装置40的第一本体400脱离于第二本体450的第一止挡部456。第一本体400于其顶侧可包含至少一第一卡合部406,第一止挡部456可包含对应第一卡合部406的至少一第二卡合部464,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406可为一凸块,第二卡合部464可为一孔洞。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406及第一止挡部456可分别配置磁铁或磁铁与铁片的配对组合,以磁吸方式固定。

使用者可在手机转接装置40于图11及12的状态按压卡合于第二卡合部464中的第一卡合部406,使得第一卡合部406脱离于第二卡合部464,进而导致固定有手机200的第一本体400落下,缓冲组件462可承受第一本体400及手机200掉下的力量而避免导致手机200产生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轴线方向106的方向垂直于该第二轴线方向107。

凭借以上列举的可活动式结合结构,当使用者在切换肉眼观察以及凭借手机镜头220观测的模式时,可不需反复的拆装手机220至手机转接装置10,仅需使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110作相对的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可为一半固定式的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镜头转接环120具有一叶片结构125环绕镜头转接环120的第二侧124(请参阅图6),其中叶片结构125可以是平板形、楔形、三角形、扭曲弧形或齿形的结构。配置于第二侧124的叶片结构125具有定位外部镜头210的功能。当外部镜头210由第一侧123进入镜头转接环120并接触于第二侧124的叶片结构125时(请参阅图7),外部镜头210即可凭借夹持组件122被定位于C型结构121内。此时,使用者可以沿着第三轴线134方向调整外部镜头210与手机镜头220的最佳间距(请参阅图8A与图8B),使外部镜头210内的光影像清楚地呈现在手机200的显示屏幕上。使用者将外部镜头210上自手机转接装置10取下后,如果还要再次使用该相同的外部镜头210时,只须将该外部镜头210套入镜头转接环120内并接触于叶片结构125的位置,并将镜头转接环120在第四滑轨131上调整至前次的最佳距离设定值,即可快速地完成对焦动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四滑轨131上具有尺寸标记以提供位置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轴线106方向垂直于该第二轴线107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三轴线134方向垂直于该第一轴线106的方向与该第二轴线107的方向。因此通过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轴线134的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可转接各品牌或型号具有不同的尺寸的手机,使外部镜头210的光轴与手机镜头220的光轴相互重合,更可调整外部镜头210与手机镜头220的最佳间距,以自手机镜头220获得最清晰且适当大小的成像,避免发生诸如(1)外部镜头210的成像无法聚焦于手机200的相机感光元件;(2)外部镜头210于手机200的感光元件的成像太小无法充分运用感光元件的所有像素;(3)外部镜头210于手机200的感光元件的成像太大使得光学装置所观察到的视野遭到裁切等缺失。

再参阅图1A与图1B,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的可进一步包含一遮光罩140连接于连接组件130。遮光罩140的功能是遮蔽镜头转接环120连接外部镜头210与手机镜头220时可能生的漏光,确保手机镜头220接收外部镜头210内的光影像不被外界的漏光干扰。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遮光罩140的内径大于镜头转接环120的最大外径,使镜头转接环120适于沿着平行第三轴线134方向移动进入遮光罩140内。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遮光罩140是以枢接的方式连接于连接组件130(请参阅图9),当使用者欲使用夹持组件122固定外部镜头210于镜头转接环120或方便使用者以目视方式观察外部镜头210,可以将遮光罩140以枢转的方式转动远离夹持组件122,等完成夹持动作或目视观察完毕后,再将遮光罩140以枢转的方式转回原本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遮光罩140及镜头转接环120都是采用消光黑的颜色以防止反射光干扰外部镜头210内及手机镜头220接收的光影像。

请再参阅图5及图1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手机转接系统300,其包含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10(请参阅图1A及1B)、手机200及外部镜头210。手机200被第一固定座101与该第二固定座102固定于第一本体100,该手机200具有手机镜头220的一侧是面向板体113的一第一平面117,外部镜头210从第一侧123进入镜头转接环120并接触叶片结构125,夹持组件122夹持C型结构121使镜头转接环120夹持外部镜头210,调整第一滑块103与板体113沿第一轴线106或第二轴线107方向移动,使外部镜头210的光轴与手机镜头220的光轴相互重合,再移动第二滑块132沿第三轴线134方向移动,即可使该外部镜头210的光影像清楚地呈现于该手机200的屏幕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转接装置及系统,其特点为:(1)欲安装手机于第一本体时,只须简单操作第一、二固定座间的夹固装置即可使手机固定于第一本体;(2)镜头转接环将该外部镜头的一端密合地固定于镜头转接环内侧;(3)移动第一滑块与板体使外部镜头的光轴与手机镜头的光轴相互重合;(4)连接组件将夹持外部镜头的镜头转接环沿着手机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以调整最佳的外部镜头与手机镜头间距;(5)手机转接装置包含一遮光罩配置于镜头转接环与手机之间,可防止外界的漏光干扰镜头转接环内的光影像;以及(6)具有沿枢轴转动的第二本体,方便地提供使用者切换以手机镜头或肉眼观测外部镜头方式。在上述的实施例的实际应用中可发现,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转接装置确实可以有效地转接不同尺寸的外部镜头以及确保外部镜头(显微镜、望远镜或其他具有接目镜的光学装置)内的光影像在手机屏幕上清楚的呈现,如此方便及经济的手机转接装置确实解决了将不同品牌与型号的智能手机连接至不同款镜头的问题。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