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及旋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048阅读:1342来源:国知局
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及旋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及旋钮。



背景技术:

音箱设备上的旋钮,一般都会设置一圈有色光圈来装饰旋钮,使得音箱设备整体上更加美观;现有的旋钮的导光罩一般采取半透明材料制作,以达到混光的效果,使得从导光罩出来的光圈比较均匀,但是,半透明材料的阻光能力较强,需要选用功率较大的灯珠或增加灯珠的数量,光线才能穿透导光罩,导致旋钮的功耗增大;若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的导光罩,则会使导光罩设置灯珠的部位光线比较密集,而没有设置灯珠的部位光线比较稀疏,从而出现明显光斑分布区,使导光罩达不到均匀出光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保证均匀出光的前提下,减少灯珠数量、节省灯珠功耗的导光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包括由顶壁和侧壁围成的下端开口的、由透光材料制成的导光罩,所述导光罩的侧壁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反光层,所述导光罩的顶壁的外表面贴覆有第二反光层,且所述第二反光层的外围轮廓尺寸小于所述侧壁的外围轮廓尺寸,所述第二反光层的外围轮廓与所述侧壁的外围轮廓之间的区域形成环形的导光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罩的顶壁内嵌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且所述顶壁的位置比所述侧壁的上端面低,所述导光区设于所述侧壁的上端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罩的侧壁的内表面为磨砂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罩的顶壁的内表面为磨砂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罩为圆柱形,在所述导光罩的顶壁的中心处设有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光罩的顶壁的内表面上还设有若干连接柱。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均匀出光的旋钮,包括旋钮座、旋钮柄、若干个LED光源以及上述任一方案的导光结构,所述旋钮座从所述导光罩的顶壁的中部穿出,所述旋钮柄连接在所述旋钮座的连接柱的上端,若干个LED光源围绕所述导光罩的中心线布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LED光源为四个或六个。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基板,所述LED光源及所述旋钮座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导光罩罩设在所述旋钮座及所述LED光源的外部,并通过螺钉锁紧在所述基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钮柄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的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导光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并且在导光罩的侧壁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反光层,在导光罩的顶壁的外表面贴覆有第二反光层,当灯珠的光线透过导光罩照射在第一反光层及第二反光层时,光线被漫反射回导光罩内,由于漫反射光线具有随意性,因此能够达到混光的效果,使的导光罩内不会出现明显光斑分布区,因此,从而保证导光区能够均匀出光,并可以减少灯珠数量、节省灯珠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均匀出光的旋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的导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光罩;11、顶壁;12、侧壁;13、导光区;14、通孔;15、连接柱;16、连接孔;2、第一反光层;3、第二反光层;4、旋钮座;41、柱体;5、LED光源;6、旋钮柄;7、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及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其包括由顶壁11和侧壁12围成的下端开口的导光罩1,该导光罩1由透明材质制成,在导光罩1的侧壁12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反光层2,在导光罩1的顶壁11的外表面贴覆有第二反光层3,且第二反光层3的外围轮廓尺寸小于侧壁12的外围轮廓尺寸,第二反光层2的外围轮廓与侧壁12的外围轮廓之间的区域形成环形的导光区13;例如,导光罩1为圆柱形时,同为圆形的第二反光层3的外径小于圆柱形的导光罩1的外径,使得第二反光层2的外围轮廓与侧壁12的外围轮廓之间的区域形成圆环形的导光区13,从可使得导光结构的外观更加美观。

导光罩1由透明材料制成,采用较小电功率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即可穿透导光罩1,因此,可以减少光源数量、节省灯珠功耗;当内置于导光罩1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导光罩1照射在第一反光层2及第二反光层3时,光线被第一反光层2及第二反光层3漫反射回导光罩1内,由于漫反射光线的方向具有随意性,在导光罩1内能够达到混光的效果,使的导光罩1内不会出现明显光斑分布区,从而保证导光区13能够均匀出光。

请继续结合图1及图2所示,导光罩1的顶壁11内嵌在侧壁12的内表面,且顶壁11的位置比侧壁12的上端面略低,导光区13设于侧壁12的上端面;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导光罩1的外观更加美观,导光区13出光后的整体效果更加富有美感。

可以在导光罩1的侧壁12的内表面以及导光罩1的顶壁11的内表面设至磨砂面(未图示),当内置于导光罩1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导光罩1时,光线将会受到磨砂面的第一次漫反射后到达第一反光层2及第二反光层3,然后经过第一反光层2及第二反光层3第二次漫反射后,再次到达磨砂面,在经过磨砂面的第三次漫反射后回到导光罩1内,如此光线经过了三次漫反射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光的均匀性,以提高导光区13出光的均匀性;此外,由于磨砂面提高了混光的均匀性,因此可以采用更少的光源便可达到混光的目的,以减少光源的功耗。

第一反光层2可以是白色不透光的胶带,以便于贴覆在导光罩1侧壁12上;第二反光层3可以是白色不透光塑料片,以便于制取和贴覆在导光罩1顶壁11上。

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均匀出光的旋钮,其包括旋钮座4、旋钮柄6、若干个LED光源5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导光结构,旋钮座4的连接柱41从导光罩1的顶壁11中部的通孔14中穿出,旋钮柄6为圆柱形,旋钮柄6则连接在旋钮座4的柱体41的上端,若干个LED光源5围绕导光罩1的中心线布置,并设于导光罩1内,作为优选,LED光源5的数量为四个或六个,因此,可以达到不用挨个地设置一圈LED光源5也可以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节省了LED灯珠的数量。

可以将LED光源5及旋钮座4固定在基板7上,导光罩1罩设在旋钮座4及LED光源5的外部,而导光罩1的顶壁11的内表面上还设有若干连接柱15,连接柱15上设有连接孔16,可以通过螺钉穿过基板7及连接孔16将导光罩1紧固在基板上;连接柱15设于顶壁11的内表面的目的是避免采用螺钉穿过导光罩1的侧壁12来紧固导光罩的方式,以免影响到第一反光层2的漫反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均匀出光的导光结构,其导光罩1由透明材料制成,采用较小电功率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即可穿透导光罩1,因此,可以减少光源数量、节省灯珠功耗;当内置于导光罩1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导光罩1照射在第一反光层2及第二反光层3时,光线被漫反射第一反光层2及第二反光层3回导光罩1内,由于漫反射光线的方向具有随意性,在导光罩1内能够达到混光的效果,使的导光罩1内不会出现明显光斑分布区,从而保证导光区13能够均匀出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