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04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导光板设计原理源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光学级压克力(PMMA)/PC为基材,运用LCD显示屏及笔记本电脑的背光模组技术,透过导光点的高光线传导率,经电脑对导光点计算,使导光板光线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状态制造成型。

目前,显示产品均为单面显示产品,而随着科技发展,在商场、展会、网吧等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采用了液晶显示装置,为了使显示装置正反两个方向的观众都能接受到显示讯息,传统的方式是机械地将两个单面液晶显示装置组合在一起,即将两台显示装置采用背对背的方式进行摆放,但是,无法节约能源,不利于成本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板无法双面出光,进而不能实现双向显示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出光面和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点,所述第二出光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网点,多个所述第一网点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出光面的方向在第二出光面上的投影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网点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出光面上按行列分布,所述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出光面上按行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光面上的多个第一网点离所述入光面的距离越远分布越密集;所述第二出光面上的多个第二网点离所述入光面的距离越远分布越密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点和所述第二网点分别通过丝印网版印刷到所述导光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点和所述第二网点分别通过热压成型模具热压印制到所述导光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网点和所述第二网点分别通过镭射设备镭射形成至所述导光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光学膜片组、光源器件以及上述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组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组之间,所述光源器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外框和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的中框,其中,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承载在所述中框上的第一液晶面板、承载在所述中框上的第一液晶面板并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液晶面板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第一液晶面板和第二液晶面板之间并由所述中框支撑。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点,第二出光面上形成有与多个第一网点分别错开的多个第二网点,光线进入导光板后,在第一和第二出光面上的无网点位置进行全反射,在网点位置进行漫反射散射,再折射出光,如此,该导光板的第一和第二出光面侧均能出光,从而可实现导光板的双面发光。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能够双面出光,且能够在满足双面出光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出光亮度均匀性。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双面显示,且能够在满足双面显示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出光亮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与光源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导光板 11:入光面

12:第一出光面 13:第二出光面

14:第一网点 15:第二网点

20:光源器件 21:灯条

22:LED灯珠

30:背光模组 31:第一光学膜片组

32:第二光学膜片组

100:显示装置 1:外框

2:中框 3:第一液晶面板

4:第二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和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10,包括入光面11、与出光面连接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出光面12和与第一出光面12相对的第二出光面13;第一出光面12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点14,第二出光面13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网点15,多个第一网点14沿垂直于第二出光面13的方向在第二出光面13上的投影分别与多个第二网点15错开。

上述的导光板10,具有相对的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第一出光面12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网点14,第二出光面13上形成有与多个第一网点14分别错开的多个第二网点15,光线进入导光板10后,在上下侧无网点位置进行全反射,在网点位置进行漫反射散射,再折射出光,如此导光板10的上下侧均能出光,即可实现双面发光的导光方案,实现双面显示。

参见图1和2,导光板10大致呈矩形平板,其可由高透光率的亚克力塑料制成,表面非常光滑平整,以致于大部分内部光线会在其平整表面上规则的全反射,而不会射出到导光板10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一入光面11和两个出光面12、13,两个出光面12、13分别为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均与入光面11垂直,入光面11用以接收来自光源器件20的光线,并将光线导入该导光板10内部,再由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分别将光线导出。

具体地,在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上分别设置有微型网点结构,该第一出光面12上的微型网点结构包括形成在第一出光面12上的多个第一网点14,该第二出光面13上的微型网点结构包括形成在第二出光面13上的多个第二网点15,第一网点14和第二网点15分别通过丝印网版印刷到导光板10的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上,每个第一网点14和每个第二网点15均可以是矩形、圆形或圆环形,这样,通过在第一出光面12上设置第一网点14和在第二出光面13上设置第二网点15,可提高导光板10双面出光的亮度与均匀性。第一网点14在第一出光面12上按行列分布,第二网点15在第二出光面13上按行列分布,并且,多个第一网点14沿垂直于第二出光面13的方向在第二出光面13上的投影分别与多个第二网点15错开,也就是说,第一网点14和第二网点15在同一平面上呈交错式分布,二者之间无交集,在第一出光面12上将光线导出该导光板10时,光线在该第一出光面12的无网点位置进行全反射,全反射的光线射向第二网点15后再由第二出光面13上的第二网点15射出,而在设置有第一网点14的位置光线进行漫反射并折射出光;同样的,在第二出光面13上将光线导出该导光板10时,光线在该第二出光面13的无网点位置进行全反射,全反射的光线射向第一网点14后再由第一出光面12上的第一网点14射出,而在设置有第二网点15的位置进行漫反射并折射出光,从而实现两个发光面均匀出光。

当然,导光板10上的微型网点结构也可以通过热压方式形成,如第一网点14和第二网点15可分别通过热压成型模具热压印制到导光板10上。

当然,导光板10上的微型网点结构还可以采用激光镭射方式形成,如第一网点14和第二网点15分别通过镭射设备镭射形成至导光板10上。

考虑到导光板10上远离光源器件20的一侧出光的亮度较近光源器件20一侧低,第一出光面12上的多个第一网点14离入光面11的距离越远分布越密集,即导光板10的第一出光面12上自靠近入光面11的一侧向远离入光面11的一侧的方向,第一网点14的分布密度呈逐渐密集状布置。第二出光面13上的多个第二网点15离入光面11的距离越远分布也越密集,即导光板10的第二出光面13上自靠近入光面11的一侧向远离入光面11的一侧的方向,第二网点15的分布密度呈逐渐密集状布置,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网点的分布密度与光线导出强度成正比,因此能够分别保证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出光面13的出光亮度的均匀性。

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30,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组31、与第一光学膜片组31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光学膜片组32、光源器件20以及上述的导光板10。导光板10设置在第一光学膜片组31与第二光学膜片组32之间,光源器件20位于导光板10的入光面11一侧,光源器件20可为LED光源(当然,也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管),其包括灯条21和设置在灯条21上的多个LED灯珠22。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0应用于上述的背光模组30时具有如下优点:背光模组30能够双面出光,且能够在满足双面出光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出光亮度均匀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包括外框1和设置在外框1内的中框2,其中,该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承载在中框2上的第一液晶面板3、承载在中框2上的第一液晶面板3并与第一液晶面板3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液晶面板4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30,背光模组30设置在第一液晶面板3和第二液晶面板4之间并由中框2支撑。

应用有上述导光板10的显示装置100,能够双面显示,且能够在满足双面显示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出光亮度均匀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