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25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片材传送设备,该片材传送设备布置在成像装置中,该成像装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在成像装置中,片材从片材托盘一张接一张地供给至成像单元,片材摞装载在该片材托盘上,成像单元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而在各片材上形成图像,且片材随后被排出至成像装置的外部。在这些成像装置中,存在能够双面成像(双面打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图像形成于片材的一个表面(第一表面)上之后,片材通过翻转部分而翻转,并再次传送给成像单元,且图像形成于片材的相对表面(第二表面)上。

能够双面成像的成像装置的某些类型的翻转部分包括反向辊,该反向辊能够沿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并暂时将片材排出至成像装置外部,且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之间来回转换反向辊的旋转方向,以便使得片材翻转。当片材在这种转回类型的翻转部分中翻转时,片材的一部分首先排出至排出托盘,且反向辊保持片材的沿传送方向的后端。

反向辊的旋转方向随后转换至与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使得沿传送方向的后端变成前端,片材因此进给至双面传送路径,用于第二表面的打印。在图像形成于第二表面上之后,片材最终通过使用排出辊而从排出部分排出至排出托盘。因此,成像装置通常包括作为分离部件的排出部分和翻转部分以便提高打印的生产率,该排出部分排出片材,该翻转部分使得片材翻转,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02182中所公开的。

在布置于定影设备下游的排出辊对位于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辊对附近的情况下,存在传送路径复杂和装置尺寸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多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传送片材,图像通过成像单元而形成于所述片材上。传送单元包括:第一辊对,所述第一辊对将片材排出至成像装置外部;以及第二辊对,所述第二辊对沿将片材排出至成像装置外部的方向传送片材,随后将片材的传送方向转换至相反方向,以便再次将片材传送给成像单元。所述第一辊对和所述第二辊对在沿片材的宽度方向看时部分重叠,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片材的传送方向。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多个实施例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以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所述片材传送设备的成像装置的剖面结构的解释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剖面结构的解释图。

图3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斜向看时的解释图。

图4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从前面看时的解释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剖面结构的解释图。

图6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斜向看时的解释图。

图7是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从前面看时的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以及根据该实施例的、包括片材传送设备的成像装置。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4介绍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以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片材传送设备的成像装置的结构。图1中所示的成像装置100是用于全色激光束打印机的一个应用实例,作为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实例。除了全色激光束打印机之外,成像装置100还可以用于任意其它成像装置,例如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和传真机。

成像装置

下面将参考图1介绍成像装置100的结构。图1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剖面结构的解释图。成像装置的主体包括成像装置的、除了处理盒9a至9d和托盘26之外的部件,处理盒9a至9d用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该托盘26可拆卸地支撑处理盒9a至9d。

处理盒9a至9d有基本相同的结构,除了使用不同的调色剂颜色。因此,处理盒9a至9d也简称为处理盒9。在其它成像处理单元中也是这样。处理盒9形成为在片材14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

在下面的说明中,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近侧(主体的前侧)对应于门28(开-闭部件)布置在成像装置100的主体上以便可打开和关闭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门28关闭,以使得形成于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外壁44中的开口(开口部分)可打开。当在内侧的位置和外侧的位置之间运动时,托盘26通过形成于外壁44中的开口。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远侧(主体的后侧)对应于形成用于片材14的传送路径50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以及对应于与形成门2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装载有作为记录材料的片材14的片材盒13布置在成像装置100的主体中。供给辊15和中间转印带18也布置于其中。包含在定影设备60(该定影设备60是定影单元)中的定影膜20和压辊21也布置于其中。作为图像显影单元的激光扫描仪25也布置于其中。托盘26也布置于其中,以便可相对于成像装置100的主体在内部的位置和外部的位置之间运动。

托盘26可拆卸地支撑处理盒9。感光鼓1、显影辊5和充电辊6一体地布置于相应处理盒9中。感光鼓1是图像承载部件,均由鼓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形成。显影辊5是作为成像处理单元的显影单元,它作用在相应感光鼓1上。充电辊6是充电单元。处理盒9被支撑为可从托盘26拆卸并且在形成图像的位置处均安装在成像装置100的主体中。

装载在片材盒13中的片材14通过供给辊15而一张接一张地分开进给,该供给辊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与未示出的分离单元配合。各片材14在置于传送辊2之间时由传送辊2传送,片材14的前端撞上暂时停止的对齐辊24的夹持部分,片材14的倾斜运动由于片材14自身的强度而被校正。

片材14随后在置于对齐辊24之间时在预定定时通过对齐辊24来传送,并发送至在中间转印带18的外周表面和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夹持部分(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辊是二次转印单元。中间转印带18通过驱动辊16和张紧辊3、19拉伸,并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作为初次转印单元的初次转印辊7a至7d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8的内周表面上,以便面对相应的感光鼓1a至1d。

当各感光鼓1开始沿图1中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对应充电辊6而均匀充电。感光鼓1的被均匀充电的表面通过根据图像信息而从激光扫描仪25发射的激光束照射。因此,根据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顺序形成于各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对应显影辊5而提供有显影剂。因此,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处理盒9容纳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但是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根据实施例,处理盒9a容纳黄色显影剂,并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处理盒9b容纳品红色显影剂,并在感光鼓1b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处理盒9c容纳青色显影剂,并在感光鼓1c的表面上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处理盒9d容纳黑色显影剂,并在感光鼓1d的表面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

在各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8的外周表面上。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堆叠在中间转印带18的外周表面上,被初次转印。

中间转印带18由环形带形成,该环形带在与感光鼓1的表面接触的同时沿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驱动辊16和张紧辊3、19而被可旋转地拉伸。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8的外周表面上的、上述颜色的重叠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传送给二次转印部分的片材14上,该二次转印部分由在中间转印带18的外周表面与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夹持部分而形成,该中间转印带环绕驱动辊16的外周表面缠绕。如上所述用于在片材14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结构对应于成像单元。

中间转印带18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至其上的片材14如下所述地传送。片材14传送给定影部分,该定影部分由在定影膜20和压辊21之间的夹持部分而形成,该定影膜20和压辊21包含在定影设备60中,该定影设备60是定影单元,它通过加热来定影由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在片材1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定影部分处,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而这样定影在片材14上,即,当片材14由定影膜20和压辊21传送(同时置于它们之间)时,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和加压而熔化。因此,彩色图像形成于片材14上。在黑色图像作为单色(单颜色)图像而形成于片材14上时,只在感光鼓1d的表面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并以上述方式转印给片材14。

片材传送设备

下面将参考图2至图4介绍根据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图2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剖面结构的解释图。图3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斜向看时的解释图。图4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从前面看时的解释图。片材14(调色剂图像通过使用图2中所示的定影设备通过加热而定影在该片材14上)在置于定影膜20和压辊21之间的同时传送给图2至4中所示的片材传送设备。

根据实施例,片材传送设备34包括两个排出辊22a和22b,这两个排出辊22a和22b在定影膜20和压辊21传送片材14(当片材14置于它们之间时)之后传送该片材14并将片材14排出至排出托盘4。片材传送设备34还包括排出从动辊23a和23b,排出从动辊23a和23b通过使用未示出的推压单元而压靠对应排出辊22a和22b。

排出辊22a(第一驱动辊)和排出从动辊23a(第一从动辊)形成排出转子对27a,排出转子对27a对应于第一转子对(第一辊对)。排出辊22b(第一驱动辊)和排出从动辊23b(第一从动辊)形成排出转子对27b,排出转子对27b对应于第一转子对(第一辊对)。排出从动辊23a和23b分别随着排出辊22a和22b的旋转而旋转。排出转子27a和27b将上面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排出至成像装置100的外部。片材传送设备34还包括:反向转子对29a(第二辊对),反向转子对29a由反向辊30a(第二驱动辊)和反向从动辊31a(第二从动辊)形成;以及反向转子对29b(第二辊对),反向转子对29b由反向辊30b(第二驱动辊)和反向从动辊31b(第二从动辊)形成。反向辊30a和30b在定影膜20和压辊21传送片材14(当片材14置于它们之间时)之后传送片材14并且翻转片材14。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压靠对应的反向辊30a和30b。反向转子29a和29b沿将片材14排出至成像装置100外部的方向传送片材14(调色剂图像通过成像单元而形成于片材14上),随后将片材14的传送方向转换至相反方向,以便将片材14再次传送给成像单元。

排出转子27a和27b和反向转子29a和29b沿片材14的传送方向布置在定影设备60(定影单元)的下游(图2中向上)。双面舌门10沿片材14的传送方向布置在定影设备60的下游(图2中向上),并沿片材14的传送方向布置在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的上游。双面舌门10是转换单元,它使得片材14的传送方向在排出路径(排出转子27a和27b布置在该排出路径上)和双面传送路径12(反向转子29a和29b布置在该双面传送路径12上)之间转换。

双面舌门10通过使用螺旋管(未示出,该螺旋管是驱动单元)而在枢轴10a上选择性地在由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和由图2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摆动。排出托盘4形成排出部分,它通过使用排出转子27a和27b(当片材14置于它们之间时)来传送片材14,并排出片材14。双面传送路径12形成翻转部分,在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片材14的两个表面上的情况下,在定影设备6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14的一个表面上之后,该翻转部分通过使用反向转子29a和29b(当片材14置于它们之间时)来传送片材14,并翻转片材14。

在包含于定影设备60中的定影膜20和压辊21(当片材14置于它们之间时)传送片材之后,排出转子27a和27b在片材14置于它们之间时传送片材14,并排出片材14。这时,双面舌门10在枢轴10a上向上摆动至由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并被支撑在该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由定影膜20和压辊21传送同时置于它们之间的片材14如下所述地传送。片材14由双面舌门10引导,并达到在排出辊22a和22b与排出从动辊23a和23b(如图3中所示,它们形成排出转子27a和27b)之间的夹持部分。片材14通过排出辊22a和22b以及排出从动辊23a和23b(当置于排出辊22a和排出从动辊23a之间以及置于排出辊22b和排出从动辊23b之间时)来传送,并排出至排出托盘4。

在片材14的两个表面上都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双面舌门10在枢轴10a上向下摆动至由图2中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并被支撑在该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由定影膜20和压辊21来传送同时置于它们之间的片材14如下所述地传送。片材14由双面舌门10引导,并达到在反向辊30a和30b与反向从动辊31a和31b之间的夹持部分,如图3中所示,该反向辊30a和30b以及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形成反向转子29a和29b。

在置于反向辊30a和反向从动辊31a之间以及置于反向辊30b和反向从动辊31b之间的同时,片材14由反向辊30a和30b以及反向从动辊31a和31b传送,直到片材14的后端部分通过双面舌门10。反向辊30a和30b随后沿相反方向旋转,片材14的后端部分变成前端,片材14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12中。形成翻转部分的双面传送路径12包括传送引导件11和传送辊33。在由传送引导件11引导的同时传送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2的片材14在置于传送辊33之间的同时通过传送辊33再次传送至图1中所示的对齐辊24。片材14的第二表面以与第一表面相同的方式来打印。

在片材14的第二表面打印之后,双面舌门10在枢轴10a上向上摆动至由图2中的实线表示的位置,并被支撑在该位置。片材14由双面舌门10引导,并到达在排出辊22a和22b与排出从动辊23a和23b之间的夹持部分。在置于排出辊22a和排出从动辊23a之间以及置于排出辊22b和排出从动辊23b之间的同时,片材14通过排出辊22a和22b以及排出从动辊23a和23b传送,且排出至排出托盘4,该排出托盘布置在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上部部分处。

如图2中所示,根据实施例,排出转子27a和27b为如下所述。排出转子27a和27b包括:排出辊22a和22b,该排出辊22a和22b通过使用马达(未示出)来旋转,该马达是驱动源;以及排出从动辊23a和23b,该排出从动辊23a和23b分别压靠排出辊22a和22b,并被引起旋转。反向转子29a和29b为如下所述。反向转子29a和29b包括:反向辊30a和30b,该反向辊30a和30b通过使用马达(未示出)来旋转,该马达是驱动源;以及反向从动辊31a和31b,该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分别压靠反向辊30a和30b,并被引起旋转。

在实施例中,排出辊22a和22b绕旋转轴22c(第一轴)旋转,该旋转轴22c由图3中所示的一对侧板8a和8b可旋转地支撑。反向辊30a和30b绕旋转轴30c旋转,该旋转轴30c由侧板8a和8b可旋转地支撑。

排出从动辊23a和23b可绕旋转轴23c和23d旋转,该旋转轴23c和23d布置在形成于支撑板8c上的凹槽部分8d和8e的侧壁之间,该支撑板8c与侧板8a和8b连接。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可绕旋转轴31c和31d旋转,该旋转轴31c和31d布置在形成于支撑板32上的凹槽部分32c和32d的侧壁之间,该支撑板32与侧板8a和8b连接。凹槽部分32e和32f形成于支撑板32上,处在与排出辊22a和22b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容纳排出辊22a和22b,使得排出辊22a和22b可旋转。

如图3和4中所示,反向辊30a和30b以及反向从动辊31a和31b沿与片材14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片材14的宽度方向”)布置。类似地,排出辊22a和22b以及排出从动辊23a和23b在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布置。如图4中所示,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在该对反向辊30a和反向从动辊31a与该对反向辊30b和反向从动辊31b之间的距离w1为如下所述。距离w1大于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在该对排出辊22a和排出从动辊23a与该对排出辊22b和排出从动辊23b之间的距离w2。也就是,排出转子27a和27b在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布置在反向转子29a和29b之间,该反向转子29a和29b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布置。

在这种情形下,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为如下所述。如图4中所示,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布置成沿它们的旋转轴的方向(旋转轴22c、23c、23d、30c、31c和31d)并不重叠。

如图2中所示,当沿排出辊22a和22b的旋转轴的方向看时,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布置成沿径向方向与排出辊22a和22b重叠。在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中考虑布置成沿径向方向彼此接近的转子。这些转子是反向从动辊31a和31b以及排出辊22a和22b,它们布置成沿径向方向重叠。

在实施例中,如图3和4中所示,作为分离部件的按压部件32a和32b布置在反向从动辊31a与排出辊22a之间以及在反向从动辊31b与排出辊22b之间。按压部件32a和32b是支撑板32的部件。按压部件32a和32b布置在反向从动辊31a和31b沿径向方向与排出辊22a和22b重叠的区域中。按压部件32a和32b是防止反向从动辊31a和31b的外周表面与排出辊22a和22b的旋转轴22c之间接触的止动器。

布置在支撑板32的凹槽部分32c和32e之间的作为分离部件的按压部件32a以及布置在凹槽部分32d和32f之间的作为分离部件的按压部件32b实现以下作用。能够防止在反向从动辊31a和31b与排出辊22a和22b之间的接触。

作为分离部件的按压部件32a和32b为如下所述。在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中,考虑沿径向方向彼此接近的转子(这些转子以旋转轴22c、23c、23d、30c、31c或31d为中心)。这些转子是排出辊22a和22b以及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它们沿旋转轴22c、31c和31d的方向(旋转轴方向)分离。

在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包括反向辊30a和30b以及反向从动辊31a和31b的反向转子29a和29b为如下所述。例如,相对于包括排出辊22a和22b以及排出从动辊23a和23b的排出转子27a和27b,反向转子29a和29b布置在与排出托盘4相对的一侧。

在实施例中,布置在排出部分上的排出转子27a和27b的排出辊22a和22b以及布置在翻转部分中的反向转子29a和29b的反向从动辊31a和31b为如下所述。排出辊22a和22b以及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布置在沿旋转轴22c、31c和31d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以便沿径向方向重叠(相应辊以旋转轴22c、31c和31d为中心)。这能够减小片材传送设备34的尺寸,并能够减小成像装置100的尺寸。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5至7介绍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将由类似标记表示,或者称为类似名称并有不同标记,且它们的说明将省略。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剖面结构的解释图。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斜向看时的解释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设备的结构在从前面看时的解释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排出辊22a和22b以及反向辊30a和30b在从未示出的马达施加旋转驱动力时旋转,该马达是驱动源。排出从动辊23a和23b分别压靠排出辊22a和22b并被引起旋转。反向从动辊31a和31b分别压靠反向辊30a和30b并被引起旋转。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转子对相对应的排出转子对27a(第一转子对)由排出辊22a(第一驱动辊)和排出辊42a(第一从动辊)形成,与第一转子对相对应的排出转子对27b(第一转子对)由排出辊22b(第一驱动辊)和排出辊42b(第一从动辊)形成。排出辊22a和22b通过使用未示出的马达来旋转,该马达是驱动源。与第二转子对相对应的反向转子对29a由反向辊30a和反向辊70a形成,与第二转子对相对应的反向转子对29b由反向辊30b和反向辊70b形成。反向辊30a、30b、70a和70b通过使用未示出的马达来旋转,该马达是驱动源。

如图7中所示,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在该对反向辊30a和70a(第二驱动辊)与该对反向辊30b和70b(第二驱动辊)之间的距离w1为如下所述。该距离w1大于沿片材14的宽度方向在该对排出辊22a和42a与该对排出辊22b和42b之间的距离w2。在这种情形下,排出转子27a和27b(两个第一转子对或两个第一辊对)和反向转子29a和29b(两个第二转子对或两个第二辊对)布置成沿它们的旋转轴方向(旋转轴22c、42c、30c和70c的方向)并不重叠。

如图5中所示,在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中考虑布置成沿径向方向彼此接近的转子。这些转子是布置成沿径向方向重叠的排出辊22a和22b以及反向辊70a和70b。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排出辊22a和22b绕旋转轴22c旋转,该旋转轴22c由图6中所示的一对侧板8a和8b可旋转地支撑。排出辊42a和42b绕旋转轴42c旋转,该旋转轴42c由侧板8a和8b可旋转地支撑。

反向辊30a和30b绕旋转轴30c旋转,该旋转轴30c由侧板8a和8b可旋转地支撑。反向辊70a和70b绕旋转轴70c旋转,该旋转轴70c由侧板8a和8b可旋转地支撑。凹槽部分32c至32f在与反向辊70a和70b以及排出辊22a和22b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于与侧板8a和8b连接的支撑板32上,并且容纳反向辊70a和70b以及排出辊22a和22b,使得反向辊70a和70b以及排出辊22a和22b可旋转。

在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中考虑定位成沿径向方向彼此接近的转子。这些转子是排出辊22a和22b以及反向辊70a和70b,它们通过按压部件32a和32b沿它们的旋转轴的方向(旋转轴22c和70c的方向)分离,该按压部件32a和32b是分离部件。布置在支撑板32的凹槽部分32c和32e之间的按压部件32a(分离部件)以及布置在凹槽部分32d和32f之间的按压部件32b(分离部件)实现以下作用。能够防止反向辊70a和70b的外周表面与排出辊22a和22b的旋转轴22c之间的接触。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包括反向辊30a、30b、70a和70b的反向转子29a和29b为如下所述。例如,相对于包括排出辊22a、22b、42a和42b的排出转子27a和27b,反向转子29a和29b布置在与排出托盘4相对的一侧。

在第二实施例中,考虑排出转子27a和27b的排出辊22a、22b、42a和42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的反向辊30a、30b、70a和70b。排出转子27a和27b以及反向转子29a和29b布置在沿旋转轴22c、42c、30c和70c的方向的不同位置处。

排出辊22a和22b以及反向辊70a和70b布置成沿径向方向重叠(相应辊以旋转轴22c和70c为中心)。这能够减小片材传送设备34的尺寸,并能够减小成像装置100的尺寸。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并能够获得相同效果。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的多个方面,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型以及等效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