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与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54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盒与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处理盒以及使用处理盒的成像装置。要注意,处理盒是在其中将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构件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为盒的构件,并且是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体上的构件。例如,上述的处理盒包括在其中将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用作处理构件的显影构件、充电构件和清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一体地形成为盒的处理盒。

此外,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利用电子照相成像系统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示例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传真机以及文字处理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下称作成像装置)中,通常,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称作感光鼓)被均匀地充电。通过选择性地曝光已充电的感光鼓,静电潜像(静电图像)形成于感光鼓上。随后,借助用作显影剂的调色剂将形成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随后,形成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例如记录片材或塑料片材上,并且进一步地,向已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加压以定影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并且执行图像记录。

通常,这样的成像装置需要向其供给调色剂并且需要对其各种处理构件执行维护。处理盒(以下称作盒)能够从成像装置的主体拆卸,在实际的使用中为了便于供给调色剂和维护而在其中将感光鼓、充电构件、显影构件、清洁构件等共同地形成为盒。

处理盒系统允许使用者对装置执行维护,因此,操作性得以明显改善,从而能够提供具有出色的使用性的成像装置。因此,处理盒系统得以在成像装置中广泛使用。

如上所述,由使用者将盒附接至成像装置以及从成像装置拆卸盒;因此,需要这样的配置,所述配置能够使盒易于更换并且在盒的附接和拆卸期间不会损坏盒。

日本专利特开jp2009-282352提出了一种配置,其中,通过在盒已经安装于成像装置中之后移动成像装置内的部件来设定盒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位置。

然而,在部件设置于成像装置内且通过移动盒来执行定位的配置中,不利地,零部件数量的增加会相应地增加成本,而且配置会变复杂,组装会变得繁琐,并且成像装置的尺寸会变大。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盒以及一种用简单的配置来支撑盒的成像装置,降低了制造成本,使组装能够易于执行,并且减小了成像装置的本体的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一种盒包括: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的清洁单元,作用于感光鼓的至少一个处理构件,其中,盒能够沿着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对于成像装置进行拆卸,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是盒的安装方向。所述盒还包括:第一位置确定部分和第二位置确定部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部分沿着安装方向设置于感光鼓的下游侧以确定感光鼓沿着安装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的下游侧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确定部分沿着安装方向设置于感光鼓的上游侧以确定感光鼓沿着安装方向相对于装置主体的上游侧位置。在所述盒中,在正交于安装方向的截面中,沿着预定方向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到所述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的距离大于沿着所述预定方向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到所述第一位置确定部分的距离。

此外,根据本公开,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盒,所述盒包括感光鼓、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的清洁单元、和作用于感光鼓的至少一个处理构件;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其中,盒能够沿着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进行拆卸。所述盒包括第一位置确定部分和第二位置确定部分,所述第一位置确定部分沿着盒的安装方向设置在下游,所述第二位置确定部分沿着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上游。所述第一侧板沿着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下游并且包括支撑所述第一位置确定部分的第一管控部分。所述第二侧板沿着所述安装方向设置在上游并且包括支撑所述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的第二管控部分。在正交于安装方向的截面中,沿着预定方向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到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的距离大于沿着所述预定方向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到第一位置确定部分的距离。

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说明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盒与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盒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主体与盒的透视图,其中,开闭门已经打开。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盒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7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盒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盒与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盒与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范性实施例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模式。要注意,在以下的描述中,纵向方向是指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此外,沿着纵向方向,感光鼓从成像装置的主体接收驱动力的一侧被称作驱动侧,与驱动侧相反的一侧被称作非驱动侧。

参照图2和图3,将描述整体配置和成像过程。图2是成像装置的主体a与盒b的截面图。图3是盒b的截面图。要注意,成像装置的主体a是成像装置的不包括盒b的部分。

成像装置的整体配置

图2所示的成像装置是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束打印机,其中,盒b能够从装置主体a进行拆卸。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的情况下,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器单元)设置成与感光鼓62相对。此外,包含要经历成像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p)的片材托盘4设置在盒b下方。

此外,拾取辊5a、进给辊对5b、传送辊对5c、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传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排出托盘11以及其他的构件沿着片材p在装置主体a中的传送路径依次设置。要注意,定影装置9包括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

成像过程

接下来将概述成像过程。基于打印开始信号,沿着箭头r的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旋转地驱动感光鼓62。如图3所示,用作向其施加偏置电压的充电构件的充电辊66与感光鼓62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且以均匀的方式向感光鼓62的外周表面充电。

曝光装置3根据图像信息输出激光束l。激光束l穿过盒b的显影剂容器23和清洁框架71并且扫描和曝光感光鼓62的外周表面。通过上述操作,在感光鼓62的外周表面上根据图像信息形成静电潜像。

同时,在用作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0中,调色剂室29内的调色剂t通过第一传送构件43、第二传送构件44和第三传送构件50的旋转进行搅拌和传送并且被送出到调色剂供给室28。借助磁辊34(固定磁体)的磁力,在用作显影构件的显影辊32的表面上承载调色剂t。借助显影刮板42对显影辊32的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t进行摩擦充电,同时管制显影辊32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t的层厚。随后,借助形成于显影辊32上的调色剂层,将感光鼓62上的静电潜像转化为可见图像也就是调色剂图像。

此外,如图2所示,与激光束l的输出时间同步地,借助拾取辊5a、进给辊对5b和传送辊对5c从片材托盘4进给在装置主体a的下部分中所包含的片材p。随后,穿过转印引导件6的片材p被进给到介于感光鼓62和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在上述的转印位置处,从感光鼓62向片材p依次转印调色剂图像。

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从感光鼓62分离并且沿着传送引导件8被传送至定影装置9。随后,片材p穿过介于被包括在定影装置9中的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之间的夹持部分。在夹持部分处对片材p执行加压和加热定影处理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已经承受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处理的片材p被传送到排出辊对10并且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1上。

同时,如图3所示,已执行过转印的感光鼓62的外周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由用作清洁装置的清洁构件77移除,并且感光鼓62得以在成像过程中再次使用。已经从感光鼓62移除的调色剂被储存在清洁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71b中。要注意,在上述操作中,充电辊66、显影辊32和清洁构件77是作用于感光鼓62的处理构件。

盒的整体配置

将参照图3、图6和图7描述盒b的整体配置。图3是盒b的截面图,图6和图7是用于描述盒b的配置的透视图。要注意,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省略了关于紧固各部件的螺丝的说明内容。

参照图3,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的盒b。盒b包括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以可枢转的方式一体化,使得清洁单元60的感光鼓62和显影单元20的显影辊32能够彼此抵接和相互分离。要注意,处理盒(盒)通常是在其中将感光鼓以及用作处理构件的充电构件、显影构件和清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以一体的方式形成为盒从而能够从成像装置的本体进行拆卸的构件。在本公开中,所述盒至少包括根据本公开的清洁单元。

清洁单元60包括感光鼓62、充电辊66、清洁构件77、支撑上述构件的清洁框架71、以及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至清洁框架71的盖构件72。在清洁单元60中,充电辊66和清洁构件77设置成与感光鼓62的外周表面相接触。

清洁构件77包括由橡胶形成的板状橡胶刮板构件77a以及支撑橡胶刮板的支撑构件77b。橡胶刮板构件77a沿着与感光鼓6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抵靠感光鼓62。换言之,橡胶刮板构件77a抵靠感光鼓62以使得橡胶刮板构件77a的末端沿着感光鼓62的旋转方向取向为朝向上游侧。借助废调色剂传送构件54将已借助清洁构件77从感光鼓62的表面移除的废调色剂传送到废调色剂室71b,该废调色剂室71b由清洁框架71和盖构件72形成。废调色剂传送构件54与曲柄构件86接合,通过从曲柄构件86传递驱动而沿着图中的箭头q的方向旋转,从而传送废调色剂。此外,为了防止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室71b泄漏,铲片65设置成在与感光鼓62相对的清洁框架71的边缘部分处抵靠感光鼓62。

通过传递本体驱动马达(未示出,其用作清洁单元60的驱动源)的驱动力,感光鼓62沿着图中的箭头r的方向根据成像操作被旋转驱动。充电辊66在清洁框架71的沿着纵向方向(大体平行于感光鼓62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处通过充电辊轴承67旋转地附接至清洁单元60。充电辊66通过借助推压构件68将充电辊轴承67朝向感光鼓62加压而配置成与感光鼓62压接,并且通过感光鼓62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被驱动。

同时,显影单元20包括显影辊32、支撑显影辊32的显影剂容器23、以及显影刮板42。磁辊34设置在显影辊32内。第一传送构件43、第二传送构件44和第三传送构件50设置在由显影剂容器23和底部构件22形成的调色剂室29中。第一传送构件43、第二传送构件44和第三传送构件50不仅搅拌被容纳在调色剂室29内的调色剂,而且还将调色剂传送到调色剂供给室28。而且,显影刮板42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中,其管制设置在调色剂供给室28的开口部分中的显影辊32上的调色剂层。间隔保持构件38在显影辊32的两个端部部分处附接至显影辊32。一旦间隔保持构件38和感光鼓62彼此抵靠,显影辊32和感光鼓62就保持其间的微小间隙(图6)。此外,为了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单元20泄漏,渗漏防止片33设置成在与显影辊32相对的底部构件22的边缘部分处抵靠显影辊32。

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将已经形成的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一体化来配置上述的盒b。

在清洁单元60中,附接有驱动侧鼓凸缘63和非驱动侧鼓凸缘64的感光鼓62被加工为能够借助鼓轴78和用作第一支撑部的鼓轴承73而相对于清洁框架71和盖构件72旋转。更具体地,驱动侧通过将鼓凸缘63插入鼓轴承73的孔部分73a中而被可旋转地支撑。另一方面,非驱动侧通过将鼓轴78压装到设置于清洁框架71中的孔部分71c中并且与非驱动侧鼓凸缘64的孔部分(未示出)接合而被可旋转地支撑。要注意,驱动侧鼓凸缘63包括从装置主体a接收驱动的驱动力接收部分63a以及将驱动传递到显影辊齿轮39(其设置于显影辊32的驱动侧)的凸缘齿轮部分63b。

支撑显影单元20的驱动侧保持构件69和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附接到清洁框架71的两个端部。驱动侧保持构件69包括长孔部分69d和位置固定孔69c。通过将清洁框架71的驱动侧凸台71a插入长孔部分69d中并且通过将附接至清洁框架71的鼓轴承73的支撑部73b插入位置固定孔69c中而将清洁单元60固定至清洁框架71。另一方面,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包括长孔部分70d和位置固定孔70c。通过将清洁框架71的非驱动侧凸台71d插入长孔部分70d中并且通过将鼓轴78所插入的圆柱形凸台的外径部分71e插入位置固定孔70c中而将清洁单元60固定至清洁框架71。

此外,通过借助设置于显影辊32的两个端部处的轴承构件37将显影辊32可旋转地附接至显影剂容器23而形成显影单元20。通过将驱动侧保持构件69和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以可移动的方式装配到显影单元20的两侧而形成盒b。具体地,显影单元20在驱动侧包括处于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6中的第一显影支撑部分26a和第二显影支撑部分26b、以及处于驱动侧保持构件69中的第一长孔69a和第二长孔69b。显影单元20形成为使得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6的第一显影支撑部分26a与驱动侧保持构件69的第一长孔69a接合,并且使得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6的第二显影支撑部分26b与驱动侧保持构件69的第二长孔69b接合。以类似的方式,显影单元20在非驱动侧包括处于非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7中的第三显影支撑部分27a和第四显影支撑部分27b、以及处于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中的第三长孔70a和第四长孔70b。显影单元20形成为使得非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7的第三显影支撑部分27a与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的第三长孔70a接合,并且使得非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7的第四显影支撑部分27b与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的第四长孔70b接合。显影单元20由清洁单元60以上述的方式通过驱动侧保持构件69和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进行支撑,以使得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被一体化。

第二长孔69b被形成为大于第二显影支撑部分26b,并且第四长孔70b被形成为大于第四显影支撑部分27b。因此,显影单元20被形成为能够围绕与第一长孔69a接合的第一显影支撑部分26a枢转且能够围绕与第三长孔70a接合的第三显影支撑部分27a枢转。此外,在驱动侧,驱动侧推压构件46r的第一孔部分46ra钩接至驱动侧保持构件69的凸台69e,并且驱动侧推压构件46r的第二孔部分46rb钩接至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6的凸台26c。以类似的方式,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f的第一孔部分46fa钩接至非驱动侧保持构件70的凸台70e,并且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f的第二孔部分46fb钩接至非驱动侧显影侧构件27的凸台27c。本示范性实施例配置成使得拉伸弹簧被用于驱动侧推压构件46r和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f中的每一者以借助弹簧的推压力将显影单元20朝向清洁单元60偏置,从而将显影辊32可靠地推向感光鼓62。如上所述,显影辊32被形成为通过附接至显影辊32的两个端部部分的间隔保持构件38保持与感光鼓62的预定间隔。

盒的附接和拆卸

接下来将参照图4和图5描述盒b相对于装置主体a的附接和拆卸。图4是装置主体a的透视图,其中,开闭门13已经打开以用于附接和拆卸盒b。图5是盒b和装置主体a的透视图,其中,开闭门13已经打开以用于附接和拆卸盒b。

开闭门13以可枢转的方式附接至装置主体a。当开闭门13打开时,设置于装置主体a的非驱动侧的非驱动侧板16中的盒安装孔17得以暴露。而且,用于将盒b安装在装置主体a中的盒引导件12设置于盒安装孔17中,并且在图中的箭头c的方向上沿着盒引导件12将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

要注意,箭头c的方向是将盒b从非驱动侧到驱动侧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所遵循的方向并且是沿着感光鼓6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向。换言之,非驱动侧是沿着盒b的安装方向的上游侧,而驱动侧是沿着盒b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

向盒b的驱动力接收部分63a(图6)传递驱动的驱动轴14设置于装置主体a中。驱动轴14由装置主体a中的马达(未示出)驱动,相应地,连结至驱动力接收部分63a的感光鼓62通过从装置主体a接收驱动力而旋转。而且,从装置主体a的电源(未示出)向充电辊66和显影辊32供电。

盒的支撑配置

将参照图1、图8和图9描述相对于装置主体a支撑盒b的配置。图1是从非驱动侧观察装置主体a与盒b的驱动侧的侧视图。图8是从非驱动侧观察装置主体a的驱动侧的侧视图。图9是从驱动侧观察装置主体a与盒b的非驱动侧的侧视图。

如图8所示,用作支撑盒b的支撑部的驱动侧板15和非驱动侧板16设置于装置主体a中。用作第一管控部分的第一支撑部15a和第二支撑部15b、以及用作盒b的旋转支撑部的长孔15c设置于驱动侧板15中。此外,用作第二管控部分的第三支撑部16a和第四支撑部16b设置于非驱动侧板16中。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驱动侧,竖直向下突出的第一抵接部分73y设置于鼓轴承73中以便支撑盒b的载荷。第一抵接部分73y抵靠第一支撑部15a。此外,沿着与第一支撑部平行的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正交于第一支撑部的方向(水平方向)确定位置的第二抵接部分73x设置于鼓轴承73中。第二抵接部分73x抵靠驱动侧板15的第二支撑部15b。换言之,鼓轴承73(第一位置确定部分)配置成使得沿着预定方向突出的第一抵接部分73y由第一支撑部15a支撑,并且沿着与第一抵接部分73y平行的方向突出的第二抵接部分73x的位置由第二支撑部15b管制。此外,在驱动侧,设置于驱动侧保持构件69中的凸块69f(图6)伸入设置于驱动侧板15中的长孔15c,以使得盒b由驱动侧板15支撑。

同时,在非驱动侧,如图1所示,竖直向下突出且支撑盒b的载荷的第三抵接部分71f设置于用作抵靠第三支撑部16a的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的清洁框架71中。此外,沿着与第三支撑部平行的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正交于第三支撑部的方向(水平方向)确定位置的第四抵接部分71g设置于清洁框架71中。清洁框架71抵靠非驱动侧板16的第四支撑部16b。换言之,清洁框架71(第二位置确定部分)配置成使得盒b的载荷由第三支撑部16a支撑,并且位置由第四支撑部16b管制。

要注意,在驱动侧,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rx被定义为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二支撑部15b的距离,并且ry被定义为从该中心到第一支撑部15a的距离。此外,在非驱动侧,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fx被定义为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四支撑部16b的距离,并且fy被定义为从该中心到第三支撑部16a的距离。

在上述情况下,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关系式fx>rx和fy>ry保持成立。换言之,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三抵接部分71f的距离大于从该中心到第一抵接部分73y的距离,并且进一步地,与第二抵接部分73x的尺寸相比,第四抵接部分71g的尺寸更大。换言之,在正交于盒的安装和拆卸方向(感光鼓62的轴线方向)的截面中,与鼓轴承73(第一位置确定部分)相比,清洁框架71(第二位置确定部分)更加远离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

借助上述配置,在将盒b沿鼓的轴线方向安装于其中的装置主体中,不必为了防止损坏盒b而将盒b沿着远离非驱动侧定位部分的轨迹进行安装。结果,盒b退避所需的空间不必过大,并且在使装置主体小型化的同时,例如能够进一步防止损坏盒b或者感光鼓62。

要注意,本示范性实施例配置成使得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三支撑部16a的距离fx不同于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四支撑部16b的距离fy。更具体地,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距离fy大于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距离fx。尽管将盒b沿着盒引导件12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的位置精度差于成像时段期间的位置精度,但是盒b在位置方面仍然被管制在沿水平方向的预定范围内。因此,在例如能够进一步防止损坏盒b或者感光鼓62的同时,能够实现非驱动侧板16的小型化并相应地实现装置主体a的小型化,而且能够提高装置主体a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清洁框架71(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离开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的距离大于感光鼓62的半径。借助上述配置,在将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时,非驱动侧板16的第三支撑部16a和第四支撑部16b与盒b相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盒b造成损坏。

如上所述,本示范性实施例配置成使得盒b能够沿着鼓的轴线方向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同时减小了装置主体a的尺寸,并防止损坏盒b。

要注意,除非另有明确表述,否则本公开中的各部件的功能、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不受限于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容。此外,尽管已经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描述了盒b相对于装置主体a的附接和拆卸,但是本配置也能够应用于清洁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a的附接和拆卸。

第二示范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本公开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模式。第一示范性实施例配置成在非驱动侧使得用作第三支撑部的第三抵接部分71f以及用作不同于第三支撑部的第四支撑部并且在正交于第三支撑部的方向上进行支撑的第四抵接部分71g设置于清洁框架71(第二位置确定部分)中。因此,清洁框架71(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的第三抵接部分71f由第三支撑部16a支撑,并且第四抵接部分71g由第四支撑部16b支撑。然而,不局限于上述配置,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可以设置成单个部分。以下将举例进行说明。要注意,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将详细描述不同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部分。具有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类似配置的部件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类似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如图9所示,用作支撑盒b的载荷的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抵接部分73y设置于用作抵靠第一支撑部15a的第一位置确定部分的鼓轴承73中。此外,沿着正交于第一支撑部的方向进行支撑的第二抵接部分73x设置于鼓轴承73中。第二抵接部分抵靠驱动侧板15的第二支撑部15b。换言之,用作第一位置确定部分的鼓轴承73由第一支撑部15a和第二支撑部15b支撑。此外,类似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凸块69f(图6)设置于驱动侧保持构件69中。通过将凸块69f插入长孔15c中,使盒b由驱动侧板15支撑。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用作支撑盒b的载荷的第三支撑部的第三抵接部分71f设置于用作抵靠第三支撑部16a的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的清洁框架71中。要注意,图10是从非驱动侧观察装置主体a与盒b的驱动侧的侧视图。

除了上述配置以外,用作沿着正交于第三支撑部的方向进行支撑的第四支撑部的第四抵接部分71g设置于与形成为第三抵接部分71f(第三支撑部)的部分相同的部分中。第四抵接部分71g配置成抵靠非驱动侧板16的第四支撑部16b。换言之,用作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的清洁框架71由第三支撑部16a和第四支撑部16b支撑。

要注意,在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rx被定义为在驱动侧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一支撑部的距离,并且ry被定义为在驱动侧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二支撑部的距离。此外,fx被定义为在非驱动侧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三支撑部的距离,并且fy被定义为在非驱动侧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四支撑部的距离。

在上述配置中,关系式fx>rx和fx>感光鼓62的半径保持成立。换言之,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四抵接部分71g的距离大于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二抵接部分73x的距离并且相应地大于感光鼓62的半径。而且,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与第三抵接部分71f相接触的第三支撑部16a的距离fi沿着竖直方向大于感光鼓62的半径。换言之,在正交于盒的安装和拆卸方向的截面中,第三支撑部16a和第四支撑部16b设置成使得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第三支撑部16a和第四支撑部16b的距离大于感光鼓62的半径。而且,与第一支撑部15a相比,第三支撑部16a到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的距离更大;和/或与第二支撑部15b相比,第四支撑部16b到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的距离更大。换言之,在预定方向上,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非驱动侧支撑部的距离大于从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到驱动侧支撑部的距离。

借助上述配置,在将盒b沿鼓的轴线方向安装于其中的装置主体中,不必为了防止损坏盒b而将盒b遵循远离非驱动侧定位部分的轨迹进行安装。结果,盒b退避所需的空间不必过大,并且在使装置主体小型化的同时,例如能够进一步防止损坏盒b或者感光鼓62。

此外,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只要从感光鼓62的中心到第三支撑部16a的距离大于从该中心到第一支撑部15a的距离、或者从感光鼓62的中心到第四支撑部16b的距离大于从该中心到第二支撑部15b的距离就足够了。换言之,配置不必满足关系式fy>ry,只要满足上述的任一条件即可。因此,在例如能够进一步防止损坏盒b或者感光鼓62的同时,能够实现非驱动侧板16的小型化并相应地实现装置主体a的小型化,而且能够提高装置主体a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清洁框架71(第二位置确定部分)离开感光鼓62的中心(旋转轴线)的距离大于感光鼓62的半径。借助上述配置,在将盒b安装于装置主体a中时,非驱动侧板16的第三支撑部16a和第四支撑部16b与盒b相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对盒b造成损坏。

尽管已经参照示范性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与最广义的解读相符,由此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