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615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中开口率(apertureratio)是液晶面板的一个重要规格,直接决定了面板所能达到的最大亮度。通常在产品设计初期尽量使开口率最大化,因为大的开口率意味着高亮度,在产品规格(亮度规格)确定时,高开口率可以允许背光亮度适当降低,从而减少背光的耗电及靶材消耗,实现成本降低。

因此增大开口率是液晶显示行业的一贯追求,这要求液晶从业者们优化设计,改良结构,提高各层别间设计的合理性,而且要在保证液晶面板暗态显示不漏光的情况下,尽量增大产品的开口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规避像素区域的开口率降低问题,提升背光利用率。

本发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及夹持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的液晶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数条扫描线和与扫描线绝缘的数条数据线,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相互垂直排布限定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每一个像素至少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和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每一像素内的所述薄膜晶体管与对应的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电性连接;且相邻像素电极之间存在一间隔区,所述薄膜晶体管和所述扫描线位于所述间隔区,所述像素还包括沿着所述扫描线的外围设置的透明走线,所述透明走线输入的电压为所述阵列基板的公共电压。

其中,所述透明走线的边缘在所述扫描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扫描线的边缘重合;所述透明走线在所述扫描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扫描线不重叠。

其中,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所述间隔区设有遮光区,所述遮光区包括第一边及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所述遮光区的第一边位于所述透明走线与一所述像素电极之间或与所述透明走线的边缘重合,所述遮光区的第二边与另一相邻所述像素电极的边缘重合或相距一定距离,所述遮光区覆盖所述扫描线和所述透明走线。

其中,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所述间隔区设有遮光区,所述遮光区包括第一边及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所述遮光区的第一边位于所述扫描线边缘,所述遮光区的第二边与所述像素电极邻接或相距一定距离,所述遮光区覆盖所述扫描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遮光区对应所述透明走线设有开口以露出所述透明走线。

其中,所述遮光区上对应所述透明走线开设的所述开口的图案与所述透明走线图案相同,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透明走线的尺寸相同或略小于所述透明走线。

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走线为两条,在所述间隔区内,所述扫描线位于该两条透明走线之间。

其中,所述两条透明走线分别沿着所述扫描线的两侧设置,所述两条透明走线在所述扫描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扫描线不重叠,且所述两条透明走线的边缘在所述扫描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与所述扫描线的两侧边重合。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缘区,同一间隔区内的两条所述透明走线位于显示区内不相交,且该两条透明走线位于边缘区内相连接。

其中,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层并通过同一道工艺形成。

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的与遮光区对应的设置tft位置的间隔区上设置透明走线来包裹间隔区的整条扫描线与扫描线连接,但不覆盖在扫描线上;而将遮光区的边缘(第一边和第二边)内缩至金属(扫面线)的边缘,不遮挡间隔区两侧像素的像素电极,有效增加像素的开口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阵列基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阵列基板的局部示意图,本图属于透视图,遮光区外围用虚线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彩膜基板11及夹持于阵列基板10与彩膜基板11的液晶层12。其中,阵列基板10、彩膜基板11上设置有多个显示元件(图未示),所述多个显示元件用于产生电场驱动液晶层12进行图像显示。阵列基板10包括数条扫描线152与扫描线绝缘的数条数据线151,所述扫描线152与所述数据线151相互垂直排布限定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15。

如图2所示,所示阵列基板10的布局结构示意图,沿着相互垂直方向间隔且绝缘排布的多个扫描线152与数据线151,对应地,像素15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条数据线151与扫描线152之间,且分别与对应的其中一条数据线以及扫描线电性连接。每一像素15至少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19和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9连接的像素电极20,每一像素15内的所述薄膜晶体管19与对应的数据线151以及扫描线152电性连接且相邻两个像素15的像素电极20之间存在一间隔区16,所述薄膜晶体管19和所述扫描线152位于所述间隔区16内。

其中,薄膜晶体管19的栅极形成基板的表面,栅极绝缘层覆盖于栅极表面,有源层形成于栅极绝缘层表面,其中,栅极绝缘层用于针对源极层与栅极形成电性绝缘。源极与漏极间隔预定距离形成于有源层表面,其中,所述预定距离即为源极和漏极之间的导电沟道。其中,基板有可能为透明的石英基板、玻璃基板或是塑胶基板。像素电极20采用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阵列基板是利用光刻工艺形成。薄膜晶体管19通过栅极自扫描线152提供的扫描信号驱动下处于导通状态,待显示图像的数据信号自数据线传输至薄像素的源极,进而通过漏极传输至像素电极,像素电极20在数据信号驱动下配合参考电压产生电场,从而达成驱动液晶层对数据信号进行图像显示。彩膜基板11朝向所述阵列基板10的表面设有所述遮光区17,具体为黑矩阵。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每一所述间隔区16内设有透明走线18,所述间隔区16部分透光。所述透明走线18的边缘在所述扫描线15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扫描线152的边缘重合;所述透明走线18在所述扫描线15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扫描线152不重叠。每一所述间隔区16对应一个像素电极,透明走线18沿着与该透明走线对应的像素15的扫描线的外围设置,所述透明走线输入的电压为所述阵列基板的公共电压。

具体的,所述薄膜晶体管19包括源极191和漏极192,所述源极191连接所述数据线151,所述漏极192通过设于所述间隔区16内的过孔连接所述像素电极20。所述遮光区17包括第一边171及与第一边171相对的第二边172,每一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19及连接的扫描线152位于与该像素电极20对应的间隔区16内;每一个像素电极20对应的间隔区16内的透明走线18围绕该像素15的扫描线152设置且不覆盖扫描线152。并且所述遮光区17的第一边171位于所述透明走线18与一所述像素电极20之间或与所述透明走线20的边缘重合,所述遮光区17的第二边172与另一相邻所述像素电极20的边缘重合或相距一定距离,所述遮光区17覆盖所述扫描线152和所述透明走线18。遮盖该像素15对应的间隔区16的遮光区17的第一边171位于该透明走线18朝向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像素15的外侧中,另一个像素15是与该间隔区16对应的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相邻的另一个像素,而不是与该间隔区16对应像素的像素电极相邻的另一个像素。也就是说遮盖该像素电极20对应的间隔区16的遮光区17的第一边171位于该透明走线18朝向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像素15的外侧,且与该另一个像素的像素电极之间具有间隙,就增大了间隔区的透明度,而第二边172位于该像素的像素电极20与间隔区16连接位置即可。

另一方式中,所述遮光区17的第一边位于所述扫描线152边缘,所述遮光区17的第二边与所述像素电极20邻接或相距一定距离,所述遮光区覆盖所述扫描线152和所述薄膜晶体管15,所述遮光区17对应所述透明走线18设有开口以露出所述透明走线18。所述遮光区17上对应所述透明走线18开设的所述开口的图案与所述透明走线18图案相同,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透明走线18的尺寸相同或略小于所述透明走线18。

对应地,每一像素15设置于相邻的两条数据线151与两个条扫描线152之间,每一像素15的薄膜晶体管分别与对应的其中一条数据线151以及扫描线152电性连接。每一间隔区16内的透明走线18为两条并且该间隔区16内的扫描线152位于该两条透明走线18之间。位于同一间隔区内18,该两条透明走线18沿着所述扫描线152(包括有源层下方的栅极)外围设置,将扫描线152围绕并与扫描线152连接且不覆盖。其中,所述透明走线18与所述像素电极20位于同一层并通过相同的材料及同一道工艺形成,如此不需要增加制造工艺步骤,所述透明走线18与像素电极20均采用为掺锡氧化铟材料形成(ito)。当然,所述透明走线18与所述像素电极20也可以不在同一层。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缘区(图未示),同一间隔区16内的两条所述透明走线18位于显示区内不相交,且该两条透明走线位于边缘区内相连接。并且所述透明走线18输入的电压为所述阵列基板10的公共电压。

原理分析:在显示面板显示时,透明走线为公共电位,与彩膜基板侧的电极同电位,所以此处板间电场为0,液晶分子不发生转动,可以有效屏蔽扫描线的电位信号变化对显示区域的影响,可将扫描线上方的液晶束缚在扫描线上方,防止其影响显示区域,造成暗态显示异常,通过此设计的优化,遮挡区无需向现有技术那样超过扫描线10-12um的距离而覆盖了像素电极边缘,内缩至扫面线处遮挡其他非显示区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的与遮光区对应的设置薄膜晶体管位置的间隔区上设置透明走线来包裹间隔区的整条扫描线与扫描线连接,但不覆盖在扫描线上;而将遮光区的边缘(第一边和第二边)内缩至金属(扫面线)的边缘,不遮挡间隔区两侧的像素电极,有效增加像素的开口率。由于透明走线并不覆盖在扫描线上,所以透明走线与扫描线间的寄生电容较小,不会增大扫描线的负荷,所以同时保证液晶面板暗态显示不漏光。而且两条透明走线在面板内不相交,但在面板外围连接在一起,并给入公共电压信号。所以当此透明走线与相邻像素电极短接时可以通过奇偶行像素显示进行检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