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结构及采用该屏幕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9865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屏幕结构及采用该屏幕结构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屏幕结构及采用该屏幕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智能移动设备中,其显示装置的屏幕结构包括盖板、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基板、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阵列基板、贴设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上偏光片、贴设于所述上偏光片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基板一侧的光学胶层、贴设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基板一侧的下偏光片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靠近彩色滤光基板的表面的驱动ic,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光学胶层与所述上偏光片贴合,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下偏光片贴合。为了提高产品强度,通常在所述驱动ic的两端设置泡棉或者硅酮胶等填充层,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填充层与所述阵列基板的单层区域贴合,以增加单层区域的抗跌落破碎能力。但是,这种结构的抗破碎能力不够,使用该屏幕结构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因单层区域玻璃受损造成的布置于其上的相关线路受损,从而造成画面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lcd单层区域强度的屏幕结构及采用该屏幕结构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屏幕结构屏幕结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分别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两相对侧的盖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以及分别贴合于所述反射片上的光源和导光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基板及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凸出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的部分形成单层阵列基板区,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一间隙a,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用以支撑所述盖板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用以支撑所述反射片的第二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贴合于所述反射片上的胶框,其中,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所述胶框设于所述光源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光源、所述导光板及所述胶框中的至少其中一方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贴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胶框包括贴合于所述反射片上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光源的一端向所述盖板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挡墙,且所述挡墙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一不大于所述间隙a的间隙b,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包括形成背光弱区域的端面,所述端面朝向所述挡墙。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膜,所述遮光膜的一部分形成一透光区域,另一部分粘贴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通过所述遮光膜贴合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的至少其中一方通过胶和所述遮光膜贴合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

优选的,所述盖板为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导光膜,所述挡墙上形成有避让所述导光膜以防止厚度干涉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形成有pad区域,所述pad区域与所述端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两相对侧表面分别贴合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和所述盖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硅酮胶层或者酮胶层及至少泡棉层和tuffy胶层的其中一方,其中,所述泡棉层和所述tuffy胶层的厚度均不大于0.15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主面壳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结构,所述主面壳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弯折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侧壁,所述屏幕结构中的盖板承载于所述侧壁上,所述屏幕结构中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中,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底壁之间形成一间隙c,所述间隙c内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缓冲来自所述背光模组的冲击力。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的两相对侧表面分别贴合于所述底壁和所述背光模组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结构及采用该屏幕结构的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用以支撑所述盖板的第一支撑结构以及在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用以支撑所述反射片的第二支撑结构,从而增强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的强度以防止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上布置的输入输出相关线路受损,同时,还通过设置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一间隙的挡墙,且所述端面朝向所述挡墙,所述间隙b不大于所述间隙a,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端面上的线路受损。此外,还通过所述缓冲结构缓冲来自所述背光模组的冲击力,可以进一步防止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上布置的输入输出相关线路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屏幕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主面壳1及屏幕结构3,所述屏幕结构3安装于所述主面壳1上。

所述屏幕结构3包括显示面板31以及分别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31的两相对侧的的盖板33和背光模组35。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述显示面板31包括彩色滤光基板311、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31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阵列基板312、设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311和所述阵列基板312之间的液晶层(图未示)、贴设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311远离所述阵列基板312一侧的上偏光片313、贴设于所述上偏光片313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基板311一侧的光学胶层314以及贴设于所述阵列基板312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基板311一侧的下偏光片315。其中,

所述盖板33通过所述光学胶层314贴合于所述上偏光片313上。

所述上偏光片313和所述下偏光片315的吸收轴垂直。

所述阵列基板312凸出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311的部分形成单层阵列基板区316,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与所述盖板33之间形成一间隙a,所述阵列基板区316朝向所述盖板33的一侧形成有pda区域31a,所述pda区域31a用于电性连接驱动ic及电路板。

所述背光模组35包括反射片351、分别贴合于所述反射片351上的光源352和导光板353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353上的光学膜片355,所述光源352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53的侧边,且所述光源352和所述导光板353靠近所述光源352的一端正对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设置,所述光学膜片355正对所述下偏光片315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35还包括遮光膜356,所述遮光膜356的一部分形成一透光区域并贴合于所述下偏光片315上,另一部分粘贴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远离所述盖板33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355通过所述遮光膜356与所述下偏光片315贴合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组35与所述显示面板33贴合。其中,所述光源352发出的光经所述导光板353打散后由侧发光变成顶发光,光线依次会经过所述导光板353、所述光学膜片355及所述遮光膜356的透光区域传至所述显示面板31中,其中还有部分光线被所述反射片351反射回所述导光板353向所述光学膜片355方向传输。

同时,由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沿所述导光板353至所述光源352方向离所述光源352距离越远,光强度越小,从而会在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沿所述导光板353至所述光源352方向的端面31b形成背光弱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ad区域31a与所述端面31b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从而可以使得背光弱区域不出现在所述pad区域31a的侧边或附近。

所述光源352可以是能够发光的各种发光器件之一,例如,所述光源352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然而,所述光源352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考虑到的各种发光器件之一。

所述导光板353为楔形导光板,所述光学膜片355设于楔形导光板的楔形底面上,可以降低导光板和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

所述光学膜片355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考虑到的各种光学膜或各种光学膜的组合,例如,所述光学膜片355可以包括叠设于楔形导光板的楔形底面上的扩散膜及叠设于扩散膜上的增光膜。

为了增强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的强度,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朝向所述盖板33的一侧设有用以支撑所述盖板33的第一支撑结构37,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远离所述盖板33的一侧设有用以支撑所述反射片351的第二支撑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包括正常情况下支撑(即所述盖板33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7贴合,或者/和所述反射片35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贴合)与被压情况下支撑(即所述盖板33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7之间有间隙,在所述盖板33被压情况下,所述盖板33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7贴合,或者/和所述反射片35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有间隙,在所述反射片351被压情况下,所述反射片35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7的两相对侧表面分别贴合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和所述盖板33。所述第一支撑结构37包括硅酮胶层或者酮胶层及至少泡棉层和tuffy胶层的其中一方。由于所述屏幕结构3的所述间隙a通常为0.4mm左右,因此选择所述泡棉层和所述tuffy胶层的厚度均不大于0.15mm。

所述背光模组35还包括贴合于所述反射片351上的胶框357,所述胶框设于所述光源352远离所述导光板353的一侧。

所述胶框357包括贴合于所述反射片351上的主体部358及自所述主体部358远离所述光源352的一端向所述盖板33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挡墙359,且所述挡墙359与所述盖板33之间形成一不大于所述间隙a的间隙b,所述端面31b朝向所述挡墙359。通过设置所述挡墙359可以防止所述端面31b上的线路受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墙359的宽度不小于0.5mm,所述间隙b为0.05mm,由于所述间隙b为0.05mm,所述盖板31形变至一定程度时会与所述挡墙359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因所述盖板31局部受力不均匀而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对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产生冲击;所述端面31b与所述挡墙359之间形成一不小于0.25mm的间隙,从而可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35与所述显示面板31组配时,所述端面31b与所述挡墙359之间因发生摩擦或碰撞而导致所述端面31b上的线路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盖板33可以为玻璃盖板,也可以为触摸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33为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还可以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1的导光膜(图未示),所述挡墙359上形成有避让所述导光膜以防止厚度干涉的凹槽(图未示)。其中,所述导光膜是贴于所述触摸屏按键下面的发光区域的pet膜,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按键灯光的一致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膜的厚度为0.10mm~0.20mm,由于所述间隙b为0.05mm,所述导光膜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底部与所述导光膜之间的间距为0.10mm~0.20mm。

所述光源352、所述导光板353及所述胶框357中的至少其中一方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贴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胶框357的所述主体部358远离所述反射片351的一侧通过所述遮光膜356贴合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所述光源352和所述导光板353的至少其中一方通过胶a和所述遮光膜356贴合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352、所述导光板353及所述胶框357均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贴合,从而可以增大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被贴合的面积以增加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主体部358远离所述反射片351的一侧通过所述遮光膜356贴合于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时,所述胶框357还可以不包括所述挡墙359,即:所述胶框357仅用于加强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的强度。

所述主面壳1包括底壁11及自所述底壁11弯折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底壁11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的侧壁13。

所述盖板33承载于所述侧壁13上,所述显示面板31和所述背光模组35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中,所述背光模组35的所述反射片351与所述底壁11之间形成一间隙c,所述背光模组35的所述胶框357与所述侧壁13之间形成一间隙d。其中,所述间隙c内设有缓冲结构7,所述缓冲结构7缓冲来自所述背光模组35的冲击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7的两相对侧表面分别贴合于所述底壁11和所述反射片351上,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至少泡棉层和石墨片的其中一方;所述间隙d不小于0.4mm,从而可以防止所述主面壳1与所述背光模组35组配时,所述胶框357易触碰到所述主面壳1的所述侧壁13。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结构及采用该屏幕结构的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朝向所述盖板33的一侧设置用以支撑所述盖板33的第一支撑结构37以及在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远离所述盖板33的一侧设置用以支撑所述反射片351的第二支撑结构,从而增强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的强度以防止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上布置的输入输出相关线路受损,同时,还通过设置与所述盖板33之间形成一间隙b的挡墙359,且所述端面31b朝向所述挡墙359,所述间隙b不大于所述间隙a,从而可以防止所述端面31b上的线路受损。此外,还通过所述缓冲结构7缓冲来自所述背光模组35的冲击力,可以进一步防止所述单层阵列基板区316上布置的输入输出相关线路受损。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