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离合器、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749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单向离合器、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单向离合器、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有由动力输入部、动力传递部、动力输出部构成并仅在一个方向上传递旋转力的一个方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在该一个方向离合器中,动力输入部、动力传递部、以及动力输出部以该记载的顺序排列。在动力输入部形成有突部。在动力传递部的该动力输入部侧形成有用于突部嵌入的切口,在该动力输出部侧形成有棘爪。在动力输出部形成有用于棘爪嵌入的棘爪凹部。根据以上的构成,当随着动力输入部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而突部嵌入至切口时,动力传递部向动力输出部侧移动。并且,随着动力传递部的移动,棘爪嵌入至棘爪凹部,动力输出部旋转。

但是,在使用上述的一个方向离合器将动力输入部的转矩通过动力传递部传递而使动力输出部旋转的情况下,存在动力传递部从动力输入部侧向动力输出部侧偏离(移动)而产生棘爪跳齿(在此情况下,棘爪脱离棘爪凹部而动力传递部空转)的情况。尤其是,负荷越大,并且转矩越大,越容易发生棘爪跳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难以发生棘爪跳齿的单向离合器。

本发明的单向离合器具备: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棘爪部;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同一个轴上,并具有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连接轴部与外周部之间,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面;传递部,所述传递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并且绕轴正旋转而将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一者的转矩传递给另一者,在所述第一齿轮侧形成有嵌入至所述第一棘爪部的第二棘爪部,在所述第二齿轮侧形成有与所述面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伸缩部件,所述伸缩部件隔着所述第二齿轮配置在所述传递部的相反侧,能够在所述轴向上伸缩,并且在缩短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齿轮按压到所述传递部,将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一者作为输入齿轮,将另一者作为输出齿轮。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上述单向离合器;使所述输入齿轮绕轴旋转的驱动源;与所述输出齿轮连结并绕轴旋转的旋转体;以及与所述旋转体形成压印部并从动于所述旋转体的从动体,通过所述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体的一者对经过所述压印部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介质进行加热,并且通过两者对所述介质进行加压,使调色剂像定影到介质上。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定影装置;以及形成部,所述形成部将由所述定影装置定影到介质的调色剂像形成在介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看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关系的框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看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简要图;

图5a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驱动部的主视图;

图5b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5c是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d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驱动部的后视图;

图6a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单向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b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驱动部的单向离合器的图,并且是从与图6a的分解立体图不同的方向观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角x的示意图;

图8a是用图5a中的a-a截断线截断的驱动部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传递部与第一齿轮连结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8b是用图5a中的a-a截断线截断的驱动部的截面图,并且是表示传递部未与第一齿轮连结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9a是第一变形例的单向离合器的简要图;

图9b是第二变形例的单向离合器的简要图;

图9c是第三变形例的单向离合器的简要图;

图9d是第四变形例的单向离合器的简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参照图1和图2)的整体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动作、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定影装置60(参照图4、图5a~图5d以及图6a和图6b)的构成、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的加压辊62(参照图4)的旋转动作以及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参照附图以该记载顺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图中的箭头fr和箭头rr表示的方向分别作为装置进深方向跟前侧和里侧,将以箭头r和箭头l表示的方向分别作为装置宽度方向右侧和左侧,将以箭头u和箭头lo表示的方向分别作为装置高度方向上侧和下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从装置进深方向跟前侧观看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态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正面进行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为包括本体20、供纸盒30、运送装置40、调色剂像形成部50、定影装置60、控制装置cu而构成的电子照片方式的装置。

本体20具有在其内部容纳供纸盒30、运送装置40、调色剂像形成部50(形成部的一例)、定影装置60、以及控制装置cu的功能。本体20为箱状的外观。在本体20的上表面,设置为用于排出定影有调色剂像的(形成有图像)的介质s的排出盘22。另外,在从正面侧观看的本体20的左端面设置有盖24(参照图1),在盖24倒下的状态下(参照图1),定影装置60能够相对于本体20拆装。

供纸盒30具有(在后面的工序)重叠容纳形成图像的介质s的功能。供纸盒30被配置在本体20的下侧。

运送装置40具有将容纳于供纸盒30的介质s从供纸盒30沿运送路径p运送到排出盘22的功能。运送装置40具备多个辊(从动辊和驱动辊)、以及对驱动辊进行驱动的驱动源(省略图示)。这里,图中的箭头y所指的方向为介质s的运送方向。

调色剂像形成部50具有在由运送装置40运送的介质s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功能。调色剂像形成部50从正面侧观看时配置在本体20内的中央。调色剂像形成部50包括感光体51、带电装置52、曝光装置53、显影装置54、转印辊55、以及清洁装置56而构成。另外,感光体51、带电装置52、显影装置54、转印辊55以及清洁装置56分别是长的,以分别沿装置进深方向的状态配置。

在调色剂像形成部50中,由带电装置52使绕轴旋转的感光体51带电,由曝光装置53对感光体51曝光而形成潜像,由显影装置54使用调色剂使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由转印辊55在介质s上转印调色剂像。如上所述,调色剂像形成部50在介质s上形成调色剂像。另外,清洁装置56将未转印到介质s而附着于感光体51的残留的调色剂从感光体51除去。

定影装置60具有在由调色剂像形成部50转印有调色剂像的介质s(形成有调色剂像的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像的功能。定影装置60从正面侧观看时配置在本体20内的左侧(相比介质s的运送路径p中的调色剂像形成部50靠介质s的运送方向下游侧)。

控制装置cu具有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要素的功能。例如,控制装置cu从外部装置(省略图示)接收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来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要素(参照图3)。关于控制装置cu的具体的功能,在后述的图像形成动作的说明中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动作

接着,参照图2和图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动作。

首先,从外部装置(省略图示)接收到图像数据的控制装置cu使调色剂像形成部50动作。然后,带电装置52使感光体51带电,曝光装置53对感光体51曝光而形成潜像,显影装置54对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由此在感光体51上形成调色剂像。

另外,控制装置cu使运送装置40动作,配合形成于感光体51的调色剂像通过感光体51绕轴的旋转而到达转印位置(感光体51与转印辊55接触的位置)的时机,将介质s送入转印位置。然后,转印辊55将形成于感光体51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介质s上,从而在介质s上形成调色剂像。

接着,控制装置cu使定影装置60动作,将转印到介质s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到介质s上。然后,定影有调色剂像的介质s、即形成有图像的介质s通过运送装置40进一步向运送方向下游侧运送,并且排出到本体20的排出盘22,图像形成动作结束。

主要部分(定影装置)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4、图5a~图5d以及图6a和图6b来详细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定影装置60的构成。

定影装置60包括加热带61(从动体的一例)、加压辊62(旋转体的一例)、热源63、按压部64、支承部件65、壳体hg、一对侧板(省略图示)、驱动源m、以及驱动部66而构成。加热带61、加压辊62、热源63以及按压部64分别是长的,在彼此使它们的长度方向沿装置进深方向的状态下被定位在一对侧板。并且,定影装置60是长的,在使其长度方向沿装置进深方向的状态下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本体20(参照图1)。另外,构成定影装置60的壳体hg和驱动源m以外的构成要素容纳于壳体hg内。

加热带

加热带61具有对构成由调色剂像形成部50形成于介质s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以及介质s进行加热的功能。加热带61作为一例设置为金属制的环形带。加热带61在由后述的热源63加热的情况下从动于后述的加压辊62而旋转。这里,图4中的符号o表示加热带61的旋转中心,箭头c表示加热带61的旋转方向(绕转方向)。并且,加热带61通过加压辊62对由运送装置40运送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介质s在后述的压印部n中进行加压。其结果是,加热带61绕轴旋转并与形成有调色剂像的介质s接触而对介质s进行加热,并由加压辊62使通过压印部n的介质s定影调色剂像。

在加热带61的两端的部分上嵌入有凸缘(省略图示),加热带61与各凸缘粘接而被固定。并且,各凸缘可旋转地支承于一对侧板。

加压辊

加压辊62具有与加热带61一起加压通过调色剂像形成部50形成于介质s上的调色剂像及介质s的功能。加压辊62为包括长的轴62a、长的管62b、以及覆盖管62b的外周的橡胶层62c而构成的辊。加压辊62从装置进深方向观看时配置在加热带61的下侧。另外,沿加压辊62的外周凹入的状态下的加热带61的下侧部分与加压辊62的上侧部分接触。这里,前述的压印部n是指由加压辊62和加热带61形成的、加压辊62与加热带61接触的部分。

加压辊62的轴62a的一端与后述的驱动部66(参照图5a~图5d以及图6a和图6b)连结。并且,加压辊62被从驱动源m传递转矩的驱动部66驱动,并绕轴旋转,使加热带61从动。这里,图3中的箭头b示出加压辊62的旋转方向。

热源

热源63具有将用于加热带61加热介质s的热提供给加热带61的功能。热源63作为一例包括感应线圈63a以及交流电源63b而构成。感应线圈63a被配置为在加热带61的上侧与加热带61的外周对置,从装置进深方向正面侧观看时为圆弧状。并且,感应线圈63a当从交流电源63b施加交流电压时,通过电磁感应对加热带61进行加热。

按压部

按压部64具有将加热带61中的形成压印部n的部分按压到加压辊62的功能。按压部64从装置进深方向观看时,配置在加热带61的内侧且相比轴o的下侧。按压部64包括按压部件64a和片材部件64b而构成。按压部件64a从装置进深方向观看时,其下侧呈弯曲状凹陷。另外,按压部件64a中的呈弯曲状凹陷的部分被片材部件64b覆盖。

支承部件

支承部件65具有支承按压部件64a的功能。支承部件65是长的。支承部件65构成为使一对长的l状的板金交错对置,横截面成为矩形形状。支承部件65从装置进深方向观看时配置在按压部件64a(按压部64)的上侧。

驱动部

驱动部66具有从驱动源m接受转矩并通过该力矩使加压辊62的轴62a绕轴旋转的功能。如图5a~图5d以及图6a和图6b所示,驱动部66包括保持器70、齿轮系72、加压辊用齿轮74、以及单向离合器76(以下称为owc76)而构成。驱动部66被安装在一对侧板(省略图示)中的装置进深方向里侧的侧板的外侧的面。

保持器

保持器70具有保持构成驱动部66的保持器70以外的构成要素的功能。如图5a~图5d以及图8a和图8b所示,保持器70由第一板金70a和第二板金70b构成。另外,第一板金70a被螺合固定到侧板的外侧的面,第二板金70b在通过第一板金70a夹持齿轮系72、齿轮74以及owc76的状态下被螺合固定到第一板金70a,由此保持器70被安装于侧板。

齿轮系

齿轮系72具有将来自驱动源m的转矩传递给后述的owc76和owc76以外的旋转部件(省略图示)的功能。如图5b及图5c所示,齿轮系72具备齿轮72a、72b、72c、72d。齿轮72a、72b、72c、72d作为一例为正齿轮。另外,齿轮72a、72b、72c、72d以该记载顺序并列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齿轮72a的旋转轴与驱动源m连结,齿轮72a与后述的owc76的输入齿轮82啮合。另外,齿轮72d作为一例与前述的旋转部件连结。

加压辊用齿轮

加压辊用齿轮74(以下称为齿轮74)具有与后述的owc76的输出齿轮84啮合并从输出齿轮84被传递转矩而绕轴旋转的功能。另外,齿轮74具有通过在其中心固定加压辊62的轴62a的一端侧的部分而随着绕自身轴旋转使轴62a(加压辊62)旋转的功能。

owc

owc76具有当被传递来自驱动源m的规定方向的转矩时将该转矩传递给齿轮74(使齿轮74旋转)的功能。此外,owc76即使被传递与规定方向的转矩相反方向的转矩也不会使齿轮74旋转。即,owc76如其名称那样所谓的单向离合器。如图5b和图5c、图6a和图6b以及图8a和图8b所示,owc76包括支承轴80、输入齿轮82(第一齿轮的一例)、输出齿轮84(第二齿轮的一例)、传递部86、螺旋弹簧88(伸缩部件的一例)而构成。

支承轴

支承轴80具有在其外周将输入齿轮82、传递部86和输出齿轮84以该记载顺序可旋转地支承的功能。支承轴80的两端侧的部分被嵌入至分别形成在保持器70的第一板金70a和第二板金70b上的通孔中而固定。另外,支承轴80以输出齿轮84位于第一板金70a侧、输入齿轮82位于第二板金70b侧的方式支承输入齿轮82、传递部86以及输出齿轮84。另外,支承轴80在使螺旋弹簧88压缩于第一板金70a与输出齿轮84之间的状态下支承(参照图8a和图8b)。

输入齿轮

输入齿轮82具有如上所述在与齿轮系72的齿轮72a啮合的状态下从齿轮72a被传递转矩而绕轴旋转的功能(参照图5b)。在输入齿轮82的轴向的一个面82a(朝向输出齿轮84侧的面、参照图6b)形成有后述的传递部86的锯齿部86a(参照图6a和图6b)嵌入的锯齿部82b(第一棘爪部的一例)。锯齿部82b设置为从输入齿轮82的轴向观看时以绕轴的整个外周绕转的方式从面82a突出的立体模式。另外,构成锯齿部82b的各齿分别具有:用于传递来自齿轮系72的转矩的与(正)旋转方向(图6b的箭头方向)正交的面82c、以及将在周向上相邻的面82c彼此连结的倾斜面82d。另外,输入齿轮82作为一例为树脂制的正齿轮。

输出齿轮

输出齿轮84具有如上所述在与齿轮74啮合的状态下通过经由后述的传递部86从输入齿轮82传递的转矩来绕轴旋转的功能(参照图5b和图5c)。其结果是,输出齿轮84绕轴旋转而使齿轮74以及固定于齿轮74的轴62a和加压辊62绕轴旋转。如图5c、图6a以及图6b所示,输出齿轮84的轴部84d配置在与输入齿轮82的轴同一轴上。另外,如图6a所示,输出齿轮84通过覆盖支承轴80的轴部84d、遍及外周全周形成有直齿的外侧部分84b、以及连接轴部84d和外侧部分84b(外周部的一例)的连接壁84c构成。并且,连接壁84c是沿径向延伸的一对壁,在各连接壁84c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面84c1。即,各连接壁84c的面84c1为朝向周向的面。另外,输出齿轮84作为一例为树脂制的平齿轮。

传递部

传递部86具有绕轴正旋转(向图6b的箭头方向旋转)而将输入齿轮82的转矩向输出齿轮84传递的功能。传递部86如上所述配置在输入齿轮82与输出齿轮84之间(参照图5c、图6a、图6b、图8a以及图8b)。另外,传递部86为在中央形成有通孔的圆盘状的部件。另外,传递部86作为一例为树脂制。

这里,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传递部86中的输入齿轮82侧形成有输入齿轮82的锯齿部82b嵌入的锯齿部86a(第二棘爪部的一例)。

另外,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传递部86中的输出齿轮84侧的面86b形成有一对突起86b1(抵接部的一例)。一对突起86b1从轴向观看时相对于轴(轴芯)对称(点对称),并沿周向弯曲。另外,一对突起86b1向输出齿轮84侧突出,进入至输出齿轮84的周向上的从一个连接壁84c至另一个连接壁84c之间的部分(省略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突起86b1的周向的宽度小于周向上的从一个连接壁84c至另一个连接壁84c的间隔宽度。由此,当传递部86绕轴旋转时,一对突起86b1的周向的侧面与输出齿轮84的连接壁84c的面84c1抵接。

另外,如图6b所示,在输出齿轮84侧的面86b中的形成有一对突起86b1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且周向上的一对突起86b1彼此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一对倾斜壁86b2。一对倾斜壁86b2倾斜成突出量(轴向上的从面86b向输出齿轮84侧突出的高度的意思)沿从传递部86的正旋转方向(图6b的箭头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变小。由此,当传递部86绕轴正旋转时,传递部86在一对倾斜壁86b2按压到输出齿轮84的连接壁84c中的朝向传递部86侧的面84c2的情况下向轴向的输入齿轮82侧移动,锯齿部86a嵌入至输入齿轮82的锯齿部82b。

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88具有将输出齿轮84中的传递部86侧的面84c2按压到传递部86的一对倾斜壁86b2的功能(参照图8a和图8b)。螺旋弹簧88如上所述隔着轴向上的输出齿轮84而配置在传递部86的相反侧(参照图6a和图6b)。另外,如上所述,螺旋弹簧88在第一板金70a与输出齿轮84之间处于始终被压缩的状态(即,缩短的状态)。即,螺旋弹簧88将输出齿轮84的面84c2按压到传递部86的倾斜壁86b2,以便在绕轴正旋转的情况下始终向输入齿轮82和输出齿轮84提供负载转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压缩状态下的螺旋弹簧88作为一例,通过满足下述式(1)的按压力f将输出齿轮84的面84c2按压到传递部86的倾斜壁86b2(与面84c2对置的面)。

式(1):f≧f1×tanx

这里,f1是在传递部86正旋转的情况下锯齿部86a从锯齿部82b在轴向上所受到的力。另外,x是锯齿部86a的倾斜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参照图7)。

加压辊的旋转动作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辊62的旋转动作。

当控制装置cu从外部装置(省略图示)接收到图像数据时,使定影装置60动作(参照图3)。并且,控制装置cu使驱动源m(参照图4)驱动。

接着,随着驱动源m的驱动,齿轮系72的齿轮72a(参照图5b和图5c)绕轴旋转。随之,与齿轮72a噛合的输入齿轮82(参照图5b和图8a)绕轴正旋转。

接着,随着输入齿轮82的正旋转,输入齿轮82的锯齿部82b被螺旋弹簧88按压,在被按压到锯齿部82b的传递部86的锯齿部86a滑动的情况下绕轴正旋转,从而嵌入至锯齿部86a(参照图8a)。之后,随着输入齿轮82绕轴旋转,传递部86绕轴旋转(从输入齿轮82向传递部86传递转矩)。另外,在输入齿轮82开始旋转至锯齿部82b嵌入至锯齿部86a的期间,传递部86在将被螺旋弹簧88按压的输出齿轮84的面84c2向倾斜壁86b2按压的情况下,向轴向上的输入齿轮82侧移动(从图8b的状态变为图8a的状态)。另外,在输入齿轮82开始旋转直至锯齿部82b嵌入到锯齿部86a的期间,螺旋弹簧88被连续压缩。即,传递部86在输入齿轮82开始旋转直至嵌入到锯齿部86a的期间,逐渐以大的力按压至输入齿轮82。

接着,当随着传递部86绕轴旋转而传递部86的一对突起86b1绕轴旋转时,一对突起86b1抵接到输出齿轮84的一对连接壁84c。之后,输出齿轮84被传递部86按压,绕轴正旋转(从传递部86向输出齿轮84传递转矩)。

接着,随着输出齿轮84绕轴旋转,与输出齿轮84啮合的齿轮74(参照图5b和图5c)绕轴旋转。其结果是,随着齿轮74的旋转,轴62a(加压辊62)绕轴旋转,加压辊62的正旋转中的旋转动作结束。

另外,在定影装置60因所谓的卡纸等理由而停止、用户去除留在定影装置60的压印部n(参照图4)的介质s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将介质s向介质s的运送方向(图4的箭头y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拉拽,则成为加压辊62未与owc76连结的状态(在输入齿轮82停止的情况下传递部86反转的状态),因此用户容易(以适度的负荷)去除介质s,加压辊62的负旋转中的旋转动作结束。

效果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第一效果

例如,在owc76中的螺旋弹簧88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变更为不能在轴向上伸缩的突起的情况下,存在传递部86的锯齿部86a嵌入至输入齿轮82的锯齿部82b之前向输出齿轮84侧偏离而发生棘爪跳齿的情况。作为其原因,例如由于输入齿轮82、输出齿轮84、传递部86等的部件公差等而导致。另外,负荷越大,并且转矩越大,越会明显地发生棘爪跳齿。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传递部86被通过压缩状态下的螺旋弹簧88始终按压到输入齿轮82(参照图8a和图8b)。因此,随着输入齿轮82的旋转,在输入齿轮82的锯齿部82b在传递部86的锯齿部86a滑动直至锯齿部82b嵌入到锯齿部86a的期间,传递部86不能向输出齿轮84侧偏离(或者难以偏离)。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owc76难以发生棘爪跳齿。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owc76的输出目的地为使加热带61从动的加压辊62那样,即传递高转矩的情况下,上述的効果变得显著。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构成owc76的部件(输入齿轮82、输出齿轮84以及传递部86)为树脂制的情况下,上述的効果变得显著。根据以上,具备本实施方式的owc76的定影装置60难以发生由于棘爪跳齿而引起的定影不良。另外,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60的图像形成装置10难以发生由于上述定影不良而引起的图像形成不良。

另外,从其他见解来看,本效果也是螺旋弹簧88将输出齿轮84的面84c2按压到传递部86的倾斜壁86b2以便始终向输入齿轮82和输出齿轮84提供负载转矩的效果。

第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传递部86中的输入齿轮82侧的面86b形成有一对倾斜壁86b2(参照图6b)。并且,一对倾斜壁86b2倾斜成突出量(轴向上的从面86b向输出齿轮84侧突出的高度的意思)从传递部86的正旋转方向(图6b的箭头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变小。因此,在输入齿轮82开始旋转直至锯齿部82b嵌入到锯齿部86a的期间,螺旋弹簧88被连续地压缩,逐渐以大的力被按压到输入齿轮8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齿轮82开始旋转之后直至锯齿部82b嵌入到锯齿部86a的期间,随着时间的经过,锯齿部82b被锯齿部86a以更大的力按压。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owc76与在传递部86未形成倾斜壁86b2的情况相比,难以发生棘爪跳齿。另外,即使是在传递部86未形成倾斜壁86b2的方式,也可获得上述的第一效果。即,可以说在传递部86未形成倾斜壁86b2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第三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满足前述的式(1)。因此,本实施方式的owc76与不满足式(1)的方式相比,难以发生棘爪跳齿。另外,即使是不满足式(1)的方式,也可获得上述的第一和第二的效果。即,可以说不满足式(1)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如上所述,关于本发明以本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例如,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也包含下述的方式。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输出齿轮84输出传递到输入齿轮82的转矩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以使输入齿轮82与齿轮74啮合、输出齿轮84与齿轮系72的齿轮72a啮合的方式将owc76安装于保持器70。

另外,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owc76与加压辊62连结。但是,也可以是owc76与加热带61(旋转体的其他的一例)连结,加热带61使加压辊62(从动体的其他的一例)从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螺旋弹簧88是伸缩部件的一例。但是,如果能够在被压缩的状态(缩短的状态)下将传递部86按压到输入齿轮82,则伸缩部件的一例也可以不是螺旋弹簧88。例如,也可以是板簧、橡胶等其他伸缩的部件。

另外,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owc76与加压辊62连结。但是,例如也可以与感光体51连结。在此情况下,感光体51被清洁装置56施加负荷而绕轴旋转,因此可以说感光体51如本实施方式的情况那样是需要高转矩的旋转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说明了输入齿轮82和输出齿轮84为平齿轮。但是,如图9a、图9b、图9c以及图9d的变形例那样,输入齿轮82和输出齿轮84也可以是斜齿轮。另外,在斜齿轮的情况下,随着输入齿轮82和输出齿轮84的旋转,输入齿轮82和输出齿轮84可在轴向上移动。但是,例如如果是获得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第一~第三效果的构成,则能够抑制棘爪跳齿。另外,在图9a、图9b、图9c以及图9d的变形例中,无论哪一齿轮均是斜齿轮,但是也可以是某一个为斜齿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