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749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日本于2016年9月26日申请的特愿2016-186885号的优先权。其全部的内容通过提及而并入本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印机、复合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复合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在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感光体等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表面带电,在该带电域进行图像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将该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而可视像化(显影),将该可视像化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于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体、纸张等记录材料,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于中间转印体时进一步转印于记录材料,并且使该调色剂图像在使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上定影。

作为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通常具备:磁辊、绕磁辊向预先确定的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显影套筒、具有使显影套筒的表面的周向上的一部分敞开而形成显影区域的开口部的显影槽、对显影套筒的表面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此处,作为显影剂,能够例示出双组分显影剂(以调色剂以及载体为主要成分的显影剂)、以及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以磁性调色剂为主要成分的显影剂)。另外,在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静电潜像显影时,向显影套筒与静电潜像承载构件之间施加显影偏置电压。

在这样的显影装置中,在相对于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工序结束后,本来在通过使显影套筒旋转而因离心力等使调色剂从显影套筒的表面释放时,根据显影剂(双组分显影剂中调色剂和/或载体、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中磁性调色剂)的组成、外添剂的状态和/或显影套筒的表面的性状(例如表面材料和/或表面处理),有时因范德华力等附着力而导致调色剂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的表面而被残留下来。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的表面而残留下来的调色剂处于残留有之前的图像产生的电荷的状态,因此会在与因下一次旋转而新汲取至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调色剂之间产生电荷量之差,从而发生对下一次显影的图像带来影响的不良情况。

进一步而言,在每次显影套筒旋转,本来要更换显影套筒的表面的显影剂时,一部分的调色剂残留(留下)于显影套筒的表面上的相同的位置,根据施加显影偏置电压的方向,有时将调色剂按压于显影套筒的表面,从而在显影套筒的表面固着有调色剂。这样,因固着于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调色剂的层而使磁辊的磁力变弱,显影套筒的表面的显影剂向静电潜像承载构件的输送量降低,进而导致显影套筒的寿命的减少之类的不良情况。

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况,例如可以考虑,使显影剂(双组分显影剂中调色剂和/或载体、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中磁性调色剂)的组成、外添剂的状态和/或显影套筒的表面的性状(例如表面材料和/或表面处理)分别一点一点发生变化而反复实验,从而找出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残留那样的显影剂的组成、外添剂的状态和/或显影套筒的表面的性状的组合,但该情况下,需要进行庞大的数量的实验,非常麻烦。

关于该点,日本特开2014-215403号公报公开有通过确定出调色剂的粒径以及调色剂的平均圆形度,来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残留。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4-215403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中,对使用的调色剂有限制,调色剂的使用成本变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能够没有进行庞大的数量的实验之类的麻烦并能够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残留,而且能够使所使用的调色剂不受粒径、平均圆形度等的限制。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具备:磁辊;显影套筒,其绕上述磁辊向预先确定的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显影槽,其具有使上述显影套筒的表面的周向上的一部分敞开而形成显影区域的开口部;以及限制部件,其对上述显影套筒的表面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所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所述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抑制直接附着于上述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残留。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显影装置。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配置于上述显影套筒的外周区域中的上述显影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磁辊具有不形成磁场的非磁场形成部,通过上述非磁场形成部形成释放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释放区域,上述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配置为,在上述显影套筒的外周区域中的、上述显影区域的上述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端与上述显影剂释放区域的上述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端之间的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中,与上述显影套筒的表面的上述显影剂接触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磁辊具有不形成磁场的非磁场形成部,通过上述非磁场形成部形成释放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释放区域,上述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以在上述显影套筒的外周区域中的上述显影剂释放区域中与上述显影套筒的表面接触的状态配置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磁辊具有不形成磁场的非磁场形成部,通过上述非磁场形成部形成释放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释放区域,上述限制部件配置于上述显影套筒的外周区域中的、上述显影区域的上述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端与上述显影剂释放区域的上述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端之间,上述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以在上述显影套筒的外周区域中的、上述显影剂释放区域的上述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端与上述限制部件之间的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中、与上述显影套筒的表面的上述显影剂接触的方式且以从上述显影套筒的表面间隔了上述限制部件与上述显影套筒之间的距离以上的状态配置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包括使上述显影剂沿与上述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交叉方向移动的显影剂移动部件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显影剂移动部件被设为显影剂移动板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上述显影套筒的切线而交叉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上述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而倾斜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显影剂移动板具有用于使上述显影剂沿上述交叉方向移动的预先确定的规定的形状的方式。

本发明中,能够例示出:上述显影剂移动板由金属、树脂、陶瓷或者它们中的至少两个组合而构成的方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没有进行庞大的数量的实验之类的麻烦并能够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残留,而且能够不限制所使用的调色剂的粒径、平均圆形度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示意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从背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中取下了上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显影槽内绕显影套筒的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的配置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配置于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配置于显影剂释放区域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配置于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显影剂移动板以相对于显影套筒的切线而交叉的方式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a以及图13b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以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而倾斜的方式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3a以及图13b分别是表示显影剂移动板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4a~图14c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直线形状的第一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4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14b以及图14c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a~图15c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锯齿形状的第二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5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15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5c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向一侧倾斜的状态,以通过该显影剂移动板来使显影剂向与显影剂的流动方向相同方向流动的俯视图。

图16a~图16c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锯齿形状的第二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其它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6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16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c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以通过该显影剂移动板使显影剂向与显影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的俯视图。

图17a以及图17b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锯齿形状的第二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再一其它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7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17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a~图18d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曲线波形状的第三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8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18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8c以及图18d分别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a~图19d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多个狭缝形状的第四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9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19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9c以及图19d分别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a~图20c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多个狭缝形状的第四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其它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20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20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0c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向一侧倾斜的状态,以通过该显影剂移动板来使显影剂向与显影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的俯视图。

图21a~图21c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多个狭缝形状的第四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再一其它的例1进行说明的图。图21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21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1c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向另一侧倾斜的状态,以通过该显影剂移动板来使显影剂向与显影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的俯视图。

图22a以及图22b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对置的对置部的形状被设为多个狭缝形状的第四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再一其它的例2进行说明的图。图22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侧视图,图22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3a~图23c是用于对成为v字形状或者近似v字形状的第五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23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俯视图,图23b是示意性地表示连结该显影剂移动板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3c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立体图。

图24a~图24c是用于对被设为u字形状或者近似u字形状的第六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24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示意俯视图,图24b是示意性地表示连结该显影剂移动板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假想直线相对于显影套筒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4c是该显影剂移动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5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构造的示意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中,对于后述的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省略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被设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成为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但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形成全彩色图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复合机。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将分别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多个静电潜像承载构件(具体而言为感光体)沿规定方向(该例中为左右方向x)并列设置的结构的、所谓串联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是其它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上拆装的显影装置5(具体而言为显影单元)来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站st、曝光装置4(具体而言为曝光单元)、转印装置11(具体而言为转印单元)、定影装置12(具体而言为定影单元)、以及收纳记录纸等记录材料p的供纸装置13(具体而言为供纸单元)以及主体框架1a。

主体框架1a对图像形成部30、转印装置11、定影装置12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构成部件进行支撑,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筐体以及支撑框架。图像形成部30在该例子中,由图像形成站st以及曝光装置4构成。此外,图像形成部30还也可以由转印装置11和/或定影装置12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40。图像读取装置40具备:用于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图像读取部41、输送原稿g的原稿输送部(省略图示)、以及载置有原稿g的原稿载置台43。

图像读取装置40利用图像读取部41读取由原稿输送部(省略图示)输送的原稿g、或者利用图像读取部41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43的原稿g。利用图像读取装置40读取的原稿g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而被送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或者将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送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中将基于图像数据而形成的图像记录于记录材料p。

图像形成站st具备:作为静电潜像承载构件而发挥作用的感光体2(具体而言为感光体鼓)、带电装置3(具体而言为带电单元)、显影装置5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8(具体而言为感光体清洁单元)。在感光体2的周围依次配置有带电装置3、显影装置5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此外,该例子中,带电装置3与感光体清洁装置8一体形成。

在图像形成站st中,收纳有黑色(b)的调色剂t的调色剂盒6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显影装置5,从调色剂盒60将调色剂t供给于显影装置5并且通过显影装置5的显影剂d使黑色(b)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体2上。作为显影剂d,能够例示出双组分显影剂(以调色剂以及载体为主要成分的显影剂)、以及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以磁性调色剂为主要成分的显影剂)。该例子中,显影装置5构成为,使用以调色剂t以及载体c为主要成分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d的显影装置。而且,在显影套筒532与感光体2之间,在利用显影剂d使形成于感光体2的静电潜像显影时,施加显影偏置电压。

显影装置5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插入和拔出。显影装置5沿着深度方向y延伸。

此处,深度方向y是图像形成部30的操作侧(该例子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以及与操作侧相反的一侧(该例子中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的方向。另外,左右方向x的一侧x1从正面侧观察而被视为左侧,左右方向x的另一侧x2从正面侧观察而被视为右侧。另外,附图标记z表示上下方向。

显影装置5通过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而朝向深度方向y的一侧y1插入,从而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另外,显影装置5通过朝向深度方向y的另一侧y2被拔出,从而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脱离。显影装置5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状态下,供给口551(参照后述的图2~图6)经由调色剂盒60的排出口(未图示)和补给部61(参照后述的图3)而进行连通。

带电装置3在感光体2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4使通过带电装置3对均匀带电的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5使用收纳于显影槽51的显影剂d通过曝光装置4使形成在感光体2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可视像。此外,对于显影装置5将在下文中详细地进行说明。

转印装置11将形成于感光体2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记录材料p。该例子中,转印装置11具备转印辊11a。转印辊11a将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从而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

感光体清洁装置8具备清洁部件(具体而言为清洁刮刀),利用清洁部件将未通过转印装置11转印于记录材料p而残留于感光体2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而进行收集。

曝光装置4构成为,使来自包含多面镜的光源部4a的光束(具体而言为激光束)沿主扫描方向(感光体的旋转轴线方向)对沿规定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扫描。详细而言,曝光装置4从光源部4a射出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40或者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被调制的光束,通过各反射镜将光束引导至感光体2,并对通过带电装置3而均匀带电的感光体2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定影装置12通过热量以及压力使由转印装置11而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p上定影。详细而言,定影装置12具备:加热器等热源12c、通过热源12c来加热的定影辊12a、以及压接于定影辊12a的加压辊12b。定影装置12构成为:将形成有未定影图像(具体而言为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供给于作为定影辊12a以及加压辊12b的压接部的定影压合部n,使该记录材料p在定影压合部n通过从而利用定影压合部n的热量以及压力使未定影图像(具体而言为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p定影。

对于以上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而言,在进行图像形成时,通过带电装置3使感光体2的表面均匀带电,利用曝光装置4并根据图像数据(图像信息)来对均匀带电的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激光曝光,从而在感光体2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装置5使形成在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利用施加了与调色剂t相反极性的偏置电压的转印装置11将可视化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而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利用输送辊14以及阻挡辊15将从供纸装置13的供纸辊13a通过输送路径s而输送来的记录材料p与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而输送至转印装置11。而且,利用转印装置11将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记录材料p。利用定影装置12对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而将其熔接在记录材料p上,通过排出辊16将对调色剂图像进行了定影的记录材料p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外部排出并载置于排出托盘17,结束图像形成处理。

另外,输送路径s具备:将通过排出辊16而在相反方向上被输送的记录材料p以表背翻转的方式向比阻挡辊15靠上游侧引导的翻转路径sr。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不仅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还在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将记录材料p从排出辊16沿翻转路径sr向相反方向输送,从而使记录材料p的表背翻转而再次向阻挡辊15引导,与记录材料p的表面同样地,在记录材料p的背面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定影后,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外部并载置于排出托盘17。

(显影装置)

图2是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5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5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从背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显影装置5中取下了上罩5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5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图4所示的显影装置5的俯视图。

此外,图2以及图4~图6中,示出未在显影槽51收纳有显影剂d的状态。另外,在图2~图6中,与图1相同,对于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省略图示。

显影装置5具备:磁辊531(参照图3)、绕磁辊531向预先确定的规定的旋转方向r1(参照图3)旋转的显影套筒532(参照图3)、具有使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参照图3)的周向r(参照图3)的一部分敞开(露出)而形成显影区域ara(显影偏压施加区域或者大致显影偏压施加区域)(参照图3)的开口部51a(参照图2以及图3)的显影槽51、以及对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参照图1以及图3)的层厚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件54〔具体而言为刮刀(参照图3)〕。显影装置5利用显影剂d使形成于与显影槽51的开口部51a对置的感光体2的静电潜像显影。磁辊531在周向r上至少一部分(全部或者一部分,该例中为一部分)形成磁场。显影套筒532覆盖磁辊531的外周而绕旋转方向r1旋转并且通过磁辊531的磁力而在表面532a上吸附有显影剂d。显影槽51收纳显影剂d。显影槽51的开口部51a使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周向r上的一部分敞开而形成显影区域ara。

显影装置5的显影槽51除了收纳显影剂d之外,还收纳显影装置5的各构成部件。显影槽51内的显影剂d中的调色剂t(参照图1以及图3)的重量比通常设定为百分之几左右。调色剂t与载体c(参照图1以及图3)在显影槽51内混合、搅拌、带电。载体c例如能够使用对具有磁性的粒子的表面赋予带电性、或设置有用于抑制调色剂t的粘着性的树脂涂布层的载体。另外,也能够使用在树脂粒子中分散有磁性体微粉末的树脂载体等。

进一步进行说明,显影装置5还具备: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而发挥作用的显影辊53(参照图2~图6)、限制显影剂d的层厚的限制部件54、以及接受来自调色剂盒60(参照图1)的调色剂t的接受部55(参照图2~图6)。

显影辊53沿着深度方向y延伸。显影辊53与感光体2(参照图1以及图3)接近或者接触地配置。显影辊53具备:具有磁片53a(参照图3)的磁辊531、和内含磁辊531的圆筒状的显影套筒532。

磁片53a由多个磁体m1~mn(n为2以上的整数,该例中为n=5)(参照图3)构成。多个磁体m1~mn以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参照图3)为中心设置为放射状。该例中,磁体m1以s极朝向外侧的方式与感光体2对置配置,并位于显影区域ara的周向r上的中央部或者大致中央部。磁体m2、m3以n极朝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磁体m1的两侧。磁体m4、m5以s极朝向外侧的方式配置于磁体m2、m3的与磁体m1相反的一侧。

磁辊531在显影槽51的深度方向y的两侧壁50a、50b(参照图6)被支撑为无法旋转(固定的状态)。显影套筒532外嵌于磁辊531,并在显影槽51的两侧壁50a、50b被支撑为自由旋转。

显影辊53通过将来自省略了图示的旋转驱动部的旋转驱动力传递于显影套筒532,从而使显影套筒532向规定的旋转方向r1旋转。由此,显影辊53能够对感光体2供给显影剂d。

另外,显影辊53通过磁辊531的磁力使显影槽51内的显影剂d的载体c吸附于显影辊53的显影套筒532,由此形成显影剂d的穗(所谓的磁刷)。

限制部件54以前端部相对于显影套筒532而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显影槽51。由此,限制部件54能够限制显影剂d的层厚(换言之磁刷的穗的高度)。

对于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显影装置5而言,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动作而使形成于感光体2的静电潜像显影时,显影套筒532的显影剂d通过显影套筒532的旋转方向r1的旋转而朝向感光体2输送。附着于载体c的调色剂t被供给于向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方向r1相反的规定的旋转方向r2(参照图3)旋转的感光体2,从而被吸附于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由此,使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此时,显影剂d中的调色剂t被消耗,显影槽51内的显影剂d中的调色剂浓度逐渐降低。因此,设置对显影装置5补给来自调色剂盒60的调色剂t的补给部61(参照图3),从而从接受部55将调色剂t补给于显影槽51。

接受部55具有将来自补给部61的调色剂t向显影槽51供给的供给口551(参照图2~图6)。在将显影装置5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状态下,接受部55的供给口551与补给部61的补给口61h(参照图3)连通。

另外,显影装置5构成为在显影槽51内循环输送显影剂d。

详细而言,显影装置5还具备:作为搅拌输送部件发挥作用的螺旋状的部件〔该例中为第一搅拌螺旋体56(参照图3~图6)以及第二搅拌螺旋体57(参照图3~图6)〕、以及沿左右方向x将显影槽51内分隔的分隔壁58(参照图3~图6)。

第一搅拌螺旋体56以及第二搅拌螺旋体57对显影槽51内的显影剂d进行搅拌和输送。第一搅拌螺旋体56以及第二搅拌螺旋体57分别经由轴承(未图示)在显影槽51的深度方向y的两侧壁50c、50d(参照图4)被支撑为自由旋转。

第一搅拌螺旋体56在显影槽51中在显影辊53的稍(规定的距离)下方配置在与感光体2相反的一侧。第一搅拌螺旋体56具有:在两侧壁50c、50d被支撑为自由旋转的旋转轴561(参照图3~图5)、和设置于旋转轴561并以通过规定的旋转方向〔该例中为旋转方向r1(参照图3~图6)〕的旋转来将显影剂d朝向深度方向y的一侧y1输送的方式形成的螺旋状的搅拌输送部562(参照图3~图6)。

第二搅拌螺旋体57在显影槽51中并列设置在第一搅拌螺旋体56的左右方向x上的与感光体2相反的一侧。第二搅拌螺旋体57具有:在两侧壁50c、50d被支撑为自由旋转的旋转轴571(参照图3、图4以及图6)、和设置于旋转轴571并以通过规定的旋转方向(该例中为旋转方向r1)的旋转来将显影剂d朝向深度方向y的另一侧y2输送的方式形成的螺旋状的搅拌输送部572(参照图3~图6)。

在第一搅拌螺旋体56以及第二搅拌螺旋体57中的任意一方(该例中为第二搅拌螺旋体57)的深度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设置有驱动传递部件〔该例中为驱动齿轮gr(参照图2以及图4~图6)〕。

另外,设置有从第一搅拌螺旋体56以及第二搅拌螺旋体57中的任意一方(该例中为第二搅拌螺旋体57)向另一方(该例中为第一搅拌螺旋体56)传递来自驱动传递部件(该例中为驱动齿轮gr)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传递单元59(参照图4)。

该例中,驱动传递单元59从第二搅拌螺旋体57向第一搅拌螺旋体56传递来自驱动齿轮gr的旋转驱动力,以使第一搅拌螺旋体56以及第二搅拌螺旋体57向相同方向(具体而言为旋转方向r1)旋转。

具体而言,驱动传递单元59具备:第一正时带轮591(参照图4)、第二正时带轮592(参照图4)以及正时带593(参照图4)。第二正时带轮592在第二搅拌螺旋体57的深度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与驱动齿轮gr邻接地设置,并与驱动齿轮gr的旋转一起旋转。第一正时带轮591在第一搅拌螺旋体56的深度方向y的一侧y1的端部以在深度方向y上与第二正时带轮592匹配的方式设置。正时带593挂绕于第一正时带轮591以及第二正时带轮592。

此外,作为搅拌输送部件,并不限定于螺旋状的部件,如果能够搅拌、输送显影剂d,则可以使用任何部件。

分隔壁58沿着显影辊53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分隔壁58被设为沿着显影辊53的旋转轴线方向以及上下方向z的板状的部件。分隔壁58设置于第一搅拌螺旋体56与第二搅拌螺旋体57之间。分隔壁58使由第一搅拌螺旋体56以及第二搅拌螺旋体57进行的显影剂d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该例中为深度方向y的中央部)分离。

详细而言,分隔壁58将显影槽51的显影剂d的收纳部分分隔为第一搅拌输送室515(参照图3~图6)、和第二搅拌输送室516(参照图3~图6)。由此,对于第一搅拌输送室515而言,能够通过第一搅拌螺旋体56将显影剂d向深度方向y的一侧y1(参照图6的右侧所示的朝上方的输送方向w1)输送。另外,对于第二搅拌输送室516而言,能够通过第二搅拌螺旋体57将显影剂d向深度方向y的另一侧y2(参照图6的左侧所示的朝下方的输送方向w1)输送。

另外,在显影槽51中,具有:使分隔壁58的深度方向y的另一侧y2敞开的第一连通部582(参照图4以及图6)、和使分隔壁58的深度方向y的一侧y1敞开的第二连通部583(参照图5以及图6)。即,第一搅拌输送室515以及第二搅拌输送室516经由形成于显影槽51的深度方向y的两侧部的第一连通部582以及第二连通部583而相互连通。由此,第一连通部582能够在深度方向y的另一侧y2使显影剂d向左右方向x的另一侧x2(参照图6的下侧所示的朝右侧的输送方向w1)流出。另外,第二连通部583能够在深度方向y的一侧y1使显影剂d向左右方向x的一侧x1(参照图6的上侧所示的朝左侧的输送方向w1)流出。

对于以上说明的显影装置5而言,当从驱动齿轮gr传递有旋转方向r1的旋转驱动力时,第二搅拌螺旋体57向旋转方向r1旋转。并且,来自驱动齿轮gr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第二正时带轮592、正时带593以及第一正时带轮591而传递至第一搅拌螺旋体56,从而第一搅拌螺旋体56向旋转方向r1旋转。这样,显影剂d通过第一搅拌螺旋体56的旋转方向r1的旋转而一边被搅拌一边向深度方向y的一侧y1被输送。另外,显影剂d通过第二搅拌螺旋体57的旋转方向r1的旋转而一边被搅拌一边向深度方向y的另一侧y2被输送。而且,如图6所示,显影剂d在第一搅拌输送室515中从深度方向y的一侧y1通过第一连通部582而被输送至左右方向的一侧x1,并到达第二搅拌输送室516,在第二搅拌输送室516中从深度方向y的另一侧y2通过第二连通部583而被输送至左右方向的另一侧x2,并到达第一搅拌输送室515。于是,显影剂d在显影槽51中一边被搅拌一边以在第一搅拌输送室515与第二搅拌输送室516之间循环的方式被输送。而且,显影槽51的显影剂d通过显影套筒532的旋转方向r1的旋转而被汲取至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并进一步朝向感光体2被输送。

然而,对于显影装置5而言,如已叙述的那样,在显影工序结束后,本来在通过使显影套筒532旋转而因离心力等使调色剂t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释放时,根据显影剂d(该例中为调色剂t和/或载体c)的组成、外添剂的状态和/或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性状(例如表面材料和/或表面处理),有时因范德华力等附着力而使调色剂t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而被残留下来。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而残留下来的调色剂t成为残留有之前的图像产生的电荷的状态,因此会在与因下一次的旋转而新汲取至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之间产生电荷量之差,从而担心对下一次显影的图像带来影响这样的不良情况。

进一步而言,在每次显影套筒532旋转,本来应该更换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时,一部分的调色剂t残留(留下)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上的相同的位置,根据施加显影偏置电压的方向而使调色剂t按压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从而有时在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固着有调色剂t。这样,由于固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层而使磁辊531的磁力变弱,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朝感光体2的输送量降低,进而担忧导致显影套筒532的寿命的减少之类的不良情况。

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况,例如可以考虑,使显影剂d(该例中调色剂t和/或载体c)的组成、外添剂的状态和/或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性状(例如表面材料和/或表面处理)分别一点一点发生变化而反复实验,从而找到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那样的显影剂d的组成、外添剂的状态和/或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性状的组合,但该情况下,需要进行庞大的数量的实验,从而非常麻烦。

在这一点上,显影装置5为了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而成为以下那样的结构。

图7是表示在显影槽51内绕显影套筒532的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的配置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配置于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配置于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另外,图10是表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配置于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此外,图7中,示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配置于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的状态。另外,图7~图10中,示出未在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存在有显影剂d的状态。

显影装置5具备对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进行抑制的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因此没有进行庞大的数量的实验之类的麻烦,并能够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因此,能够减少或者消除对下一个显影的图像的影响、以及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的输送量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显影套筒532的寿命的减少。并且,能够使所使用的调色剂不受t的粒径、平均圆形度等的限制,因此能够避免调色剂t的使用成本变高。

然而,当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配置于显影套筒532的外周区域ar(参照图3以及图7~图10)中的、显影区域ara(参照图3以及图7~图10)时,会妨碍调色剂t从显影套筒532朝感光体2的移动。另外,假设能够避免该妨碍,也会因限制部件54而导致成为了最佳的输送量和带电状态的显影剂d(参照图3)的状态变化,从而对显影的图像带来影响的可能性较高。

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配置于显影套筒532的外周区域ar中的、显影区域ara以外的区域(arb、arc、ard)(参照图3以及图7~图10)。

通过这样,能够避免妨碍调色剂t从显影套筒532朝感光体2的移动,由此,能够消除对显影的图像带来的影响。

[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辊531具有不形成磁场的非磁场形成部nm(参照图3以及图7~图10),通过非磁场形成部nm形成释放显影剂d的显影剂释放区域arc。

限制部件54配置于显影套筒532的外周区域ar中的、显影区域ara的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端arau(参照图7)与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旋转方向r1的下游侧端arcd(参照图7)之间。此外,在该例中,限制部件54相比显影区域ara的上游侧端arau而配置于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但也可以配置于显影区域ara的上游侧端arau的位置〔具体而言为限制部件54的旋转方向r1的下游侧端54d(参照图7)与显影区域ara的上游侧端arau一致或者大致一致的位置、即形成显影槽51的开口部51a的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的边缘部51a1(参照图3)的位置〕。

然而,也可以在显影套筒532的外周区域ar中的、显影区域ara的旋转方向r1的下游侧端arad(参照图7)与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端arcu(参照图7)之间的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以及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旋转方向r1的下游侧端arcd与限制部件54〔具体而言为限制部件54的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端54u(参照图7)〕之间的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中的任意一个的区域配置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但在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以及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中,显影剂d相对于显影工序中的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作用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配置于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即,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接触的方式且以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分离预先确定的规定的分离距离的状态(参照图7)、或者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接触的状态(参照图8)配置。

对于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而言,显影剂d通过磁辊531的磁场而在旋转方向r1的显影区域ara的下游侧且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上游侧成为被保持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通过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使显影剂d强制移动时,随着该移动的显影剂d而使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另外,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在旋转方向r1上处于显影区域ara的下游侧且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上游侧,因此即使因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而弄乱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也没有因弄乱显影剂d而产生的对图像的影响。

因此,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配置于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从而能够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接触的方式且以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分离规定的分离距离的状态或者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接触的状态使显影剂d移动。这样,能够随着该移动的显影剂d而使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并且,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在旋转方向r1上处于显影区域ara的下游侧且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上游侧,从而即使因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而弄乱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也没有因弄乱显影剂d而产生的对图像的影响。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在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中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接触的状态配置。

在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中,显影剂d通过磁辊531的非磁场形成部nm而成为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释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也可以通过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使显影剂d强制移动,但该情况下,难以通过该移动的显影剂d来使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移动。因此,在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中,优选擦掉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

因此,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在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接触的状态配置,从而能够擦掉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在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中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接触的方式且以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分离限制部件54与显影套筒532之间的距离d(参照图10)以上的状态配置。

在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中,显影剂d通过磁辊531的磁场而成为在旋转方向r1的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下游侧且限制部件54的上游侧被汲取并保持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通过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使显影剂d强制移动时,随着该移动的显影剂d而使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另外,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在旋转方向r1上处于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下游侧且限制部件54的上游侧,因此即使在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分离距离d以上的位置因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而弄乱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因弄乱显影剂d而产生的对图像的影响也较少或没有。

因此,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在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接触的方式且以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分离距离d以上的状态配置,从而能够在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分离距离d以上的状态下使显影剂d移动。这样,能够随着该移动的显影剂d而使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并且,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在旋转方向r1上处于显影剂释放区域arc的下游侧且限制部件54的上游侧,从而即使因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而弄乱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因弄乱显影剂d而产生的对图像的影响也较少或没有。

(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多个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例如,能够例示出:在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以及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中的至少两个区域设置一个以上的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的方式、以及在上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b、显影剂释放区域arc以及下游侧显影剂保持区域ard中的任意一个区域设置两个以上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且在剩余的区域不设置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或设置一个以上的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的方式。或者/和,也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两个实施方式组合。

(第四实施方式)

-显影剂移动部件-

对于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调色剂残留抑制部件500包括使显影剂d向与旋转方向r1交叉的方向亦即交叉方向(例如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的显影剂移动部件510。

通过这样,能够随着通过显影剂移动部件510而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的显影剂d而使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沿交叉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直接附着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调色剂t的残留。另外,能够使调色剂t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对下一个显影的图像的影响。

详细而言,显影剂移动部件510与显影剂d接触并使显影剂d的旋转方向r1的流动发生变化从而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作为显影剂移动部件510,能够例示出用于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的显影剂移动板、用于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的螺旋状部件(所谓的螺旋部件)。

(第五实施方式)

-显影剂移动板的结构-

第五实施方式中,显影剂移动部件510被设为显影剂移动板511。

这样,显影剂移动部件510被设为显影剂移动板511,从而能够在成为简单的结构的同时可靠地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此处,能够例示出使显影剂移动板511固定的方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显影剂移动板511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往复移动。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此外,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沿交叉方向的往复移动的动作能够通过以往公知的往复移动机构以及移动驱动部来实现。

(第六实施方式)

-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切线的交叉-

图11是表示显影剂移动板511以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切线α而交叉的方式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此外,图11中,示出显影剂移动板511以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但也可以以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接触的方式且以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状态配置。

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切线α(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的接点处的切线、或者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前端与穿过旋转轴线β的显影套筒532的垂线γ的接点处的切线)交叉。即,显影剂移动板511配置为,具有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切线α交叉的角度亦即交叉角度θ(θa、θb、θc)。

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交叉角度θ为直角θa或者大致为直角θa(参照图11的实线)、或者旋转方向r1的下游侧的交叉角度θ为锐角θc(参照图11的虚线)的情况下,与上游侧的交叉角度θ为锐角θb(参照图11的点划线)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显影剂d高效地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此外,能够根据显影剂d的流动性等特性来适当地设定交叉角度θ(θa~θc)。

(第七实施方式)

-显影剂移动板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倾斜-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3a以及图13b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511以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的方式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3a以及图13b分别示出显影剂移动板511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

此外,在图12、图13a以及图13b所示的例子中,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切线α的交叉角度θ(参照图11)为直角θa或者大致为直角θa,但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交叉角度θ也可以为锐角θb、θc。该情况在后述的图14a~图24c中也相同。

如图12所示,显影剂移动板511也可以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但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即,显影剂移动板511配置为,具有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的角度亦即倾斜角度

这样,通过使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参照图13a以及图13b),从而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参照图12)相比,能够使显影剂d高效地向交叉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移动。此外,能够根据显影剂d的流动性等特性来适当地设定倾斜角度

(第八实施方式)

-显影剂移动板的形状-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显影剂移动板511具有用于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的预先确定的规定的形状(参照后述的图14a~图24c)。

通过这样,能够利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规定的形状而容易地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第一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

图14a~图14c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的形状被设为直线形状的第一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4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示意侧视图。图14b以及图14c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511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俯视图。

第一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被设为从侧方观察时的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参照图14a)的形状为直线形状。

通过这样,能够将显影剂移动板511设为简单的形状,由此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

这样的结构中,对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而言,从旋转方向r1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上游侧附近改变流动而沿着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与显影剂d抵接的抵接面流动,例如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显影剂d沿着倾斜的方向而进一步流动。并且,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上的两外侧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引起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

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参照图14b以及图14c),和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使显影剂d向交叉方向的一侧或者另一侧移动。

详细而言,显影剂移动板511被设为,从侧方观察时整体的形状为长方形或者大致长方形。

<第二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

图15a~图17b分别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的形状被设为锯齿形状的第二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一个例子、其它的例子以及再一其它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5a、图16a以及图17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示意侧视图。图15b、图16b以及图17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5c以及图16c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511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以通过该显影剂移动板511而使显影剂d向与显影剂d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的俯视图。

第二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被设为从侧方观察时的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参照图15a、图16a以及图17a)的形状为锯齿形状。

通过这样,能够将显影剂移动板511设为比较简单的形状,与此对应地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另外,能够可靠地使显影剂d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此处,“锯齿形状”能够形成为使各个锯齿511a1~511a1(参照图15a、图16a以及图17a)均成为相同形状或者大致相同。能够以使显影剂d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图15a~图15c所示的例子中为一侧,图16a~图16c所示的例子中为另一侧)移动的方式形成各个锯齿511a1~511a1,另外,各个锯齿511a1~511a1能够形成为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内侧或者两外侧(图17a以及图17b所示的例子中为两外侧)移动。另外,“锯齿形状”在形成为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内侧或者两外侧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各个锯齿511a1~511a1设为在长边方向l上的一侧与另一侧相互镜像(参照图17a)那样的形状。作为该情况下的“锯齿形状”,例如能够以长边方向l上的中央部δ或者大致中央部δ(参照图17a以及图17b)为分界而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这样的结构中,对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而言,从旋转方向r1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上游侧附近改变流动而沿着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锯齿形状”的凸部511b的相对于旋转方向r1倾斜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流动,例如,如图15c以及图16c所示的结构那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显影剂d进一步沿着倾斜的方向流动。并且,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的“锯齿形状”的凹部511c后,进一步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外侧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

在这样的结构,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另外,显影剂移动板511即使在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锯齿形状”的凹部511c处不与显影套筒532接触,与此对应能够减少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

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参照图15c以及图16c),和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显影剂d可靠地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一侧或者另一侧移动。

<第三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

图18a~图18d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的形状被设为曲线波形状的第三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8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示意侧视图。图18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8c以及图18d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511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俯视图。

第三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被设为从侧方观察时的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参照图18a)的形状为曲线波形状(例如,将彼此的朝向不同的多个圆弧交替并列设置的形状、形成正弦曲线的形状)。

通过这样,能够将显影剂移动板511设为比较简单的形状,与此对应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另外,能够使显影剂d可靠地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在这样的结构中,对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而言,从旋转方向r1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上游侧附近改变流动而沿着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曲线波形状”的凸部511b的与显影剂d抵接的抵接面流动,例如,如图18c以及图18d所示的结构那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显影剂d进一步沿着倾斜的方向流动。并且,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的“曲线波形状”的凹部511c后,进一步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外侧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另外,显影剂移动板511即使在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曲线波形状”的凹部511c处不与显影套筒532接触,与此对应能够减少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

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参照图18c以及图18d),和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显影剂d可靠地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一侧或者另一侧移动。

<第四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

图19a~图22b分别是用于对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的形状被设为多个狭缝形状的第四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一个例子、其它的例子、再一其它的例子1以及再一其它的例子2进行说明的图。图19a、图20a、图21a以及图22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示意侧视图。图19b、图20b、图21b以及图22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9c以及图19d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显影剂移动板511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0c以及图21c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剂移动板511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倾斜的状态,以通过该显影剂移动板511使显影剂d向与显影剂d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动的俯视图。

第四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被设为从侧方观察时的与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参照图19a、图20a、图21a以及图22a)的形状为多个狭缝形状(例如矩形波形状)。

通过这样,能够将显影剂移动板511设为比较简单的形状,与此对应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另外,能够使显影剂d可靠地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此处,“狭缝形状”能够形成为使各个狭缝511a2~511a2(参照图19a、图20a、图21a以及图22a)均成为相同形状或者大致相同。能够使各个狭缝511a2~511a2以沿着旋转方向r1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9a~图19d),另外,能够使各个狭缝511a2~511a2以相对于旋转方向r1倾斜的方式形成(参照图20a~图22b)。在使各个狭缝511a2~511a2以相对于旋转方向r1倾斜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以使显影剂d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图20a~图20c所示的例子中为一侧,图21a~图21c所示的例子中为另一侧)移动的方式形成各个狭缝511a2~511a2,另外,各个狭缝511a2~511a2能够以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内侧或者两外侧(图22a以及图22b所示的例子中为两外侧)移动的方式形成。另外,在“狭缝形状”以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内侧或者两外侧移动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各个狭缝511a2~511a2设为在长边方向l上的一侧与另一侧成为相互镜像(参照图22a)那样的形状。作为该情况下的“狭缝形状”,例如,能够设为以长边方向l的中央部δ或者大致中央部δ(参照图22a以及图22b)为分界而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图19a~图19d所示的结构中,对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而言,从旋转方向r1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上游侧附近改变流动而沿着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狭缝形状”的凸部511b的与显影剂d抵接的抵接面流动,例如,如图19c以及图19d所示的结构那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显影剂d进一步沿着倾斜的方向而流动。

另外,在图20a~图22b所示的结构中,对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而言,从旋转方向r1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上游侧附近改变流动而沿着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狭缝形状”的凸部511b的相对于旋转方向r1倾斜的倾斜部的倾斜方向流动,例如,如图20c以及图21c所示的结构那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显影剂d进一步沿着倾斜的方向而流动。

另外,在图19a~图22b所示的结构中,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的“狭缝形状”的凹部511c后,进一步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外侧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另外,显影剂移动板511即使在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狭缝形状”的凹部511c处不与显影套筒532接触,与此对应能够减少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

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倾斜的情况下(参照图19c、图19d、图20c以及图21c),和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显影剂d可靠地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一侧或者另一侧移动。

<第五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

图23a~图23c是用于对被设为v字形状或者近似v字形状的第五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23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示意俯视图。图23b是示意性地表示连结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端5111、5112的假想直线ε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3c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立体图。此外,图23a~图23c中,示出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状态。

第五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被设为从显影套筒532的径向观察的形状为v字形状或者近似v字形状。

通过这样,能够将显影剂移动板511设为比较简单的形状,与此对应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另外,能够使显影剂d可靠地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此处,v字形状或者近似v字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朝向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在这样的结构中,对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而言,从旋转方向r1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上游侧附近改变流动而沿着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与显影剂d抵接的抵接面以v字形状或者近似v形状的顶点q1为基点向两侧流动。并且,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外侧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中的至少一方的损伤。

另外,对于显影剂移动板511而言,在以连结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端5111、5112的假想直线ε相对于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下(参照图23b),和以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交叉的方式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假想直线ε上使显影剂d可靠地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方向(例如在v字形状或者近似v字形状的顶点q1位于交叉方向的中央部δ或者大致中央部δ的情况下,以交叉方向的中央部δ或者大致中央部δ为中间而向两方向)移动。

详细而言,显影剂移动板511构成为:使整体的形状为从侧方观察时的长方形或者大致长方形的板材,以沿着短边方向k的折痕(顶点q1)为分界而弯曲。

此外,在第五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中,也可以与第二形状~第四形状中的任意一个形状组合。

<第六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

图24a~图24c是用于对被设为u字形状或者近似u字形状的第六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图24a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示意俯视图。图24b是示意性地表示连结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端5111、5112的假想直线ε相对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4c是该显影剂移动板511的立体图。此外,图24a~图24c中,示出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状态。

第六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被设为从显影套筒532的径向观察时的形状为u字形状或者近似u字形状。

通过这样,能够将显影剂移动板511设为比较简单的形状,与此对应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另外,能够使显影剂d可靠地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移动。

此处,u字形状或者近似u字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配置为朝向旋转方向r1的上游侧突出。

在这样的结构中,对于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而言,从旋转方向r1起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上游侧附近改变流动而沿着显影剂移动板511的与显影剂d抵接的抵接面以u字形状或者近似u形状的顶点q2为基点向两侧流动。并且,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对置部511a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显影剂d在通过了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外侧后,向旋转方向r1流动。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能够消除因显影剂移动板511向显影套筒532的接触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以及显影套筒532的至少一方的损伤。

另外,对于显影剂移动板511而言,在以连结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长边方向l的两端5111、5112的假想直线ε与旋转轴线β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下(参照图24b),和以与显影套筒532的旋转轴线β交叉的方式配置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假想直线ε上使显影剂d可靠地向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两方向(例如在u字形状或者近似u字形状的顶点q2位于交叉方向的中央部δ或者大致中央部δ的情况下,以交叉方向的中央部δ或者大致中央部δ为中间而向两方向)移动。

详细而言,显影剂移动板511构成为:使整体的形状为从侧方观察时的长方形或者大致长方形的板材沿长边方向l弯曲。

此外,在第六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中,也可以与第二形状~第四形状中的任意一个形状组合。

<第一形状~第六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

此处,在第一形状~第六形状的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接触的情况下,优选显影剂移动板511的同显影套筒532对置的对置部511a整体与显影套筒532接触。另外,在显影剂移动板511从显影套筒532分离的情况下,优选使显影剂移动板511与显影套筒532之间的距离均匀或者大致均匀地横跨长边方向l的整体。

(第九实施方式)

-显影剂移动板的长度-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形状~第六形状中的任意一个显影剂移动板511中,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旋转轴线方向v的长度可以成为与显影槽51的旋转轴线方向v的开口部51a的宽度为同等以上,也可以小于显影槽51的旋转轴线方向v的开口部51a的宽度。在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旋转轴线方向v的长度小于显影槽51的旋转轴线方向v的开口部51a(参照图2以及图3)的宽度时,考虑到因显影剂移动板511而引起的显影剂d的沿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移动,而能够与显影剂d的沿交叉方向的移动量对应地缩短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旋转轴线方向v的长度。

(第十实施方式)

-显影剂移动板的材料-

然而,如果显影剂移动板511具有接受被输送至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并将显影剂d的流动方向从旋转方向r1改变为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强度,则可以使用任何材料,但优选使用比较廉价且能够容易得到的材料来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

关于这一点,在第五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中,作为显影剂移动板511,能够例示出由金属、树脂、陶瓷或者它们中的至少两个组合来构成的方式。

通过这样,能够使用具有接受被输送至显影套筒532的表面532a的显影剂d、并使显影剂d的流动方向从旋转方向r1改变为交叉方向(例如旋转轴线方向v)的强度、并且比较廉价且能够容易得到的材料来制成显影剂移动板511。作为能够用于显影剂移动板511的金属材料,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举出不锈钢、镍、铜、黄铜、铝等。作为能够用于显影剂移动板511的树脂,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举出: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之类的热固化性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聚砜树脂、聚醚树脂之类的热塑性树脂、碳树脂等。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影剂d而使用以调色剂t以及载体c为主要成分的双组分显影剂,将显影装置5设为利用双组分显影剂来进行显影动作的结构,但也可以作为显影剂d而使用以磁性调色剂为主要成分的磁性单组分显影剂,将显影装置5设为利用磁性单组分显影剂来进行显影动作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实施。因此,所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上只是单纯的例示,并不限定地进行解释。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而且,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