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86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常见的显示面板中,需在阵列基板上的外围电路区设置引线,以连接显示区域和集成电路,例如需采用多条引线将显示区域的栅线或信号线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

现有的阵列基板中,引线在排布时均采用相同的材料、厚度和线宽,则由电阻定律可知每条引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对于连接到同一个芯片的多条引线而言,由于芯片的尺寸小于通常显示区域的尺寸,在进行引线的排布时较难保证全部引线的长度均保持一致,通常与芯片两端区域管脚连接的引线的长度大于与芯片中心区域管脚连接的引线的长度,从而导致连接芯片两端区域管脚的引线的电阻大于连接芯片中心区域的管脚的引线的电阻。在不同的引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大时,会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显示不良的概率升高,易造成例如灰阶画面下亮暗不均、出现横向及竖向条纹等显示问题,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阵列基板外围电路区的不同引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大而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显示不良的概率提高,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可靠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外围电路区,所述外围电路区设有多条第一走线槽、多条第二走线槽、多条第一引线和多条第二引线,其中:

每条第一引线与一条第一走线槽对应设置,且沿对应的第一走线槽的底部和侧壁铺设;

每条第二引线与一条第二走线槽对应设置,每条第二走线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延伸方向交替分布的凸起部和凹陷部,每条第二引线沿对应的第二走线凹槽的底面上的多个凸起部和凹陷部的表面铺设。

本发明提供的阵列基板中,在外围电路区设有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第一走线槽内的第一引线沿第一走线槽的底部和侧壁铺设,可增加第一引线的有效线宽,进而可减小第一引线的电阻;第二走线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沿第二走线槽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凸起部和凹陷部,第二走线槽内的第二走线沿第二走线槽的底面和多个凸起部和凹陷部的表面铺设,可增加第二引线的有效长度,进而可增大第二引线的电阻。通过设置第一引线的有效线宽和第二引线的有效长度,可使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电阻趋于一致,改善由于外围电路区的不同引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大而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显示不良的概率提高,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可靠性的问题。

可选地,每条第一走线槽的宽度与每条第二走线槽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每条第一引线的在所述外围电路区的表面的投影的宽度与每条第二引线的在所述外围电路区的表面的投影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每条第一引线与每条第二引线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针对用于与同一芯片连接的多条第一引线和多条第二引线,所述多条第一引线用于与所述芯片两端区域的管脚连接,所述多条第二引线分别用于与所述芯片中间区域的管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围电路区的表面的第三引线。

可选地,每条第一走线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弧形,其中,所述横截面垂直于对应的第一走线槽的延伸方向。

可选地,每条第二走线槽的底面上的凸起部和凹陷部的纵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弧形,其中,所述纵截面平行于对应的第二走线槽的延伸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阵列基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在外围电路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引线在a-a’方向上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引线在b-b’方向上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引线;11,第一走线槽;20,第二引线;21,第二走线槽;

211,凹陷部;212,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阵列基板的外围电路区的不同引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大,而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显示不良的概率提高,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可靠性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在外围电路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外围电路区设有多条第一引线10和多条第二引线20,每条第一引线10和每条第二引线20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和驱动芯片,具体例如,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的一端可与显示区域的栅线连接,另一端可与栅极驱动芯片连接。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引线10在a-a’方向上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二引线20在b-b’方向上的纵截面示意图,外围电路区还包括多条第一走线槽11和多条第二走线槽21,第一走线槽11用于容置第一引线10,第二走线槽21用于容置第二走线。

如图2所示,每条第一引线10与一条第一走线槽11对应设置,且沿对应的第一走线槽11的底部和侧壁铺设。具体地,每条第一引线10朝向对应的第一凹槽的一侧的形状应与对应的第一凹槽的形状相同,以使第一引线10覆盖对应的第一凹槽的底部和侧壁。由图2可看出,由于第一引线10沿第一凹槽的底部和侧壁均进行铺设,则第一引线10在其宽度方向上产生了弯折,进而使第一引线10的有效宽度增加。

如图3所示,每条第二引线20与一条第二走线槽21对应设置,每条第二走线槽21的底面设有多个沿第二走线槽21的延伸方向交替排列的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使第二走线槽21的底面呈波浪状,每条第二引线20沿对应的第二走线凹槽的底面的多个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的表面铺设。具体地,每条第二引线20朝向对应的第二走线槽21的一侧的形状应与第二走线槽21内的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组合成的形状相同,以使第二走线覆盖对应的多个凸起部212和多个凹陷部211的底面。由图3可看出,第二引线20在其延伸方向上发生了弯折,进而使第二引线20的有效长度增加。

具体实施中,第一走线槽11和第二走线槽21可通过刻蚀工艺进行加工,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同样可采用刻蚀工艺进行加工。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ρl/s可知,第一引线10的有效宽度增加时,其电阻值减小,第二引线20的有效长度增加时,其电阻值增大。其中,ρ为制成电阻的材料的电阻率,l为绕制成电阻的导线长度,s为绕制成电阻的导线横截面积,r为电阻值。

具体实施中,可通过设置第一引线10的有效线宽和第二引线20的有效长度,使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的电阻趋于一致,进而改善由于外围电路区的不同引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大而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显示不良的概率提高,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可靠性的问题。

为减小第一走线槽11和第二走线槽21在外围电路区的占用面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每条第一走线槽11的宽度与每条第二走线槽21的宽度相同,可减小第一走线槽11和第二走线槽21的占用面积,节省阵列基板上的空间。

进一步地,为减小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在外围电路区的占用面积,当每条第一走线槽11的宽度与每条第二走线槽21的宽度相同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每条第一引线10的在外围电路区的表面的投影的宽度与每条第二引线20的在外围电路区的表面的投影的宽度相同,可减小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的占用面积,节省阵列基板上的空间。

为便于进行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的加工,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每条第一引线10与每条第二引线20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则可通过一次刻蚀工艺同时形成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提高阵列基板的生产效率。

当采用多条第一引线10和多条第二引线20连接同一个芯片时,一般由于芯片的尺寸小于阵列基板上的显示区域的尺寸,参见图1所示,芯片中间区域的管脚与其对应的显示区域走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芯片两端区域的管脚与其对应的显示区域走线之间的距离。为了平衡多条引线的电阻值大小,如图1所示,针对用于与同一芯片连接的多条第一引线10和多条第二引线20,多条第一引线10用于与芯片中间区域的管脚连接,多条第二引线20分别用于与芯片两端区域的管脚连接,由于第一引线10的有效线宽较大,可改善由于芯片管脚与显示区域走线的距离增加带来的电阻值增大问题,而第二引线20的有效长度较大,可改善于芯片管脚与显示区域走线的距离减小带来的电阻值减小问题,使得第一引线10和第二引线20的电阻值趋于一致,以改善由于引线的电阻值差异较大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

为进一步调整多条引线的电阻值,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外围电路区的表面的第三引线,在外围电路区未设置与第三引线对应的走线槽,则第三走线的有效宽度小于第一引线10,且其有效长度小于第二引线20。在所需引线较多时,采用第三引线可进一步平衡各个引线之间的电阻值大小,使多条引线之间的电阻值趋于一致。

第一走线槽11的横截面可采用多种形状,具体例如图2所示,图2所示的第一走线槽11的横截面与第一走线槽1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走线槽11的横截面可为图2所示的三角形,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走线槽11的横截面还可为矩形、梯形或弧形。

第二走线槽21底面的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的纵截面也可采用多种形状,具体例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的纵截面与第二走线槽21的延伸方向平行,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的纵截面可为图3所示的三角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条第二走线槽21底面的凹陷部211和凸起部212的纵截面还为矩形、梯形或弧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

该阵列基板同样可改善由于外围电路区的不同引线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大而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显示不良的概率升高,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可靠性的问题。其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参见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