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学组件上缠绕SMA线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45537发布日期:2019-06-18 23:3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在光学组件上缠绕SMA线的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在光学组件上缠绕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s,sma)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设备上的光学组件基本上都是通过马达机构带动镜头纵向运动来实现自动对焦,但是马达载体带动镜头进行纵向运动需要一定的运动行程,因此在智能设备中需要为镜头的纵向运动留出预留空间。以智能手机为例,随着智能手机越做越薄,手机中能够留给光学组件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小,而马达载体需要磁石驱动线圈产生一定的推力才能够带动镜头实现纵向运动,其中,磁石在马达内部占据较大的体积,而且为了推力能够达到一定值,磁石的体积很难再减小,因此,需要在不减小磁石体积的前提下,改善马达结构,减小马达的体积,进而减小手机光学组件的体积。

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s,简称sma。sma线能够升温后能够消除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形变,恢复其变形前的原始形状,因而可通过sma线代替马达驱动镜头进行运动。sma线相对于传统的马达而言具有更小的体积,能够有效降低模组的整体尺寸,利于模组的小型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在光学组件上缠绕sma线的方法,期望由此形成的光学组件和具有该光学组件的摄像模组和智能设备具有较小的体积并能够在sma线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抖。

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光学组件上缠绕sma线的方法,其中,光学组件包括具有外框架的镜头模块和设置在镜头模块的一组对角区域的固定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围绕外框架安装sma线以形成两两相对的四个侧面,其中,在每个侧面上,sma线均包括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被设置为彼此交叉但不接触,其中,sma线在安装过程中处于绷紧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四个侧面被形成为矩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框架在对应于每个侧面的另一组对角区域均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固定装置在分别与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上均具有与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分别对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围绕外框架安装sma线包括: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一个角区域时,在外框架的处于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以及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另一个角区域时,在外框架的处于另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其中,围绕外框架安装sma线包括: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一个角区域时,在外框架的处于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以及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另一个角区域时,在外框架的处于另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的位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电源固定部之间的第一线段和位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之间的第二线段被设置为彼此平行,第二sma线的位于第二支承部和第二电源固定部之间的第三线段和位于第二支承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之间的第四线段被设置为彼此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相邻侧面上,将sma线设置为对称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将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设置为彼此对称并具有相同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将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活动端设置为与每个侧面相距不同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将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固定端设置为与每个侧面相距不同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活动端缠绕或固定在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中的至少第一sma线包括两根sma子线段,围绕外框架安装第一sma线包括:将两根sma子线段中的每根sma子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支承部与每根子线段的连接部是导电结构,从而使两根sma子线段在第一支承部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其中,围绕外框架安装第一sma线包括:将两根sma子线段中的第一sma子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电源固定部,将两根sma子线段中的第二sma子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固定于第一固定部的sma线从第一固定部向外引出至与电路板相连,其中,从第一固定部向外引出的sma线为松弛状态。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方便地实现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抖。

附图说明

在参考附图中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应被视作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

图1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a示出了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绕线部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绕线部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绕线形状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绕线形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俯视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

图6b示出了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中的活动端固定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c示出了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中的活动端固定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

图9b示出了根据9a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一个侧面的侧视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缠绕了sma线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主体也可被称作第二主体。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

如图1a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包括镜头模块10、底座20和固定装置30。在光学组件被装配到智能设备之前,还要将sma线40安装到光学组件上。

镜头模块10包括镜头11和包围镜头11的矩形的外框架12。矩形的外框架12具有四个侧面。在图1a所示的立体图中,可以看到外框架12的两个侧面的结构设置。应当理解,在图1a中未示出的外框架12的另外两个侧面上,也具有类似的结构设置。

外框架12的每个侧面上均包括两个绕线部,即,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每个侧面的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均位于外框架12的一组对角区域12a。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可一体地形成在镜头模块10的外框架12上。

底座20设置在镜头模块10的下方,用于支撑镜头模块10。镜头模块10在底座20上大致居中地设置。在受到驱动时,镜头模块10可在底座20的支撑下沿镜头11的光轴移动,以及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移动。在下文中,将结合本申请的光学组件的结构对其驱动和在驱动下的移动进行详细描述。

固定装置30设置在镜头模块10的外框架12的另一组对角区域12b。固定装置30固定在底座20上。如图所示,固定装置30具有分别与外框架12的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也就是,固定装置30具有与外框架12的四个侧面分别对应的四个固定面。在每个对角区域12b处具有两个固定面。尽管图中示出了位于每个对角区域12b处的两个固定面整体形成为l形,但是可选地,位于每个对角区域12b处的两个固定面也可以是完全分离或者部分分离的。

在分别与外框架12的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上,固定装置30包括第一电源固定端31、地线固定端32和第二电源固定端33。与第一绕线部13对应的第一电源固定部311设置在第一电源固定端31上,与第二绕线部14对应的第二电源固定部331设置在第二电源固定端33上。与第一绕线部13对应的第一地线固定部321和与第二绕线部14对应的第二地线固定部322均设置在地线固定端32上。包括第一电源固定端31、地线固定端22、第二电源固定端33的固定装置30固定于底座20,并且第一电源固定端31、地线固定端22和第二电源固定端33中的每个与底座20具有电连接。第一电源固定端31、地线固定端32和第二电源固定端33彼此是隔开的,从而彼此之间形成电隔离,并且第一电源固定端31和第二电源固定端33被分别供电。上述的电源固定部和地线固定部可以是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上的固定点或者是在固定点处的固定元件。

应当理解,尽管图1a中示出了与第一绕线部13对应的第一地线固定部321和与第二绕线部14对应的第二地线固定部322都设置在相同的地线固定端32上,但是二者也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地线固定端上。

图2是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装置30的局部放大图,该局部放大图对应于固定装置30的一个固定面。从图2中可以看到,地线固定端32位于第一电源固定端31和第二电源固定端33之间,从而与第一绕线部13对应的第一地线固定部321和与第二绕线部14对应的第二地线固定部322可共享地设置在同一地线固定端32上。第一电源固定端31、地线固定端32和第二电源固定端33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以确保相互之间的电隔离。如上所述,固定装置30也可包括两个地线固定端,在其上分别设置与第一绕线部13对应的第一地线固定部321和与第二绕线部14对应的第二地线固定部322。应当理解,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也可以不同于图示的其他方式设置和提供。

图1a和图2还示出了设置在镜头模块10和固定装置30的外侧的sma线40。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每根sma线40具有两个固定端和一个活动端。每根sma线40的两个固定端(位于两个端部)分别固定于一组电源固定部和地线固定部,一个活动端(位于中间部)绕设在对应于该组电源固定部和地线固定部的绕线部上。

第一绕线部13、第一电源固定部311和第一地线固定部321被设置为使得: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电源固定部311和第一地线固定部321、活动端绕设在第一绕线部13上的sma线40在绕线后形成的两个线段大致平行。第一绕线部13上具有将分别与两根大致平行的sma线段接触的位置,分别称为第一绕线位置和第二绕线位置。也就是,第一绕线部13上的第一绕线位置与第一电源固定部311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一连线和第一绕线部13上的第二绕线位置与第一地线固定部321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二连线相互平行。第二绕线部14、第二电源固定部331和第二地线固定部322被设置为使得: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电源固定部331和第二地线固定部322、活动端绕设在第二绕线部14上的sma线40在绕线后形成的两个线段大致平行;也就是,第二绕线部14上的第三绕线位置与第二电源固定部331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三连线和第二绕线部14上的第四绕线位置与第二地线固定部322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二连线相互平行。上述绕线部和固定部还被设置为使得相互平行的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与相互平行的第三连线和第四连线交叉但彼此不接触,从而固定和绕设在上述两组绕线部和固定部的两根sma线形成为交叉但彼此不接触。

例如,在外框架12的每个侧面上,第一绕线部13的第一绕线位置和第二绕线位置与外框架12的该对应侧面的距离相同或近似相同。第二绕线部14的第三绕线位置和第四绕线位置与外框架12的该对应侧面的距离也相同或近似相同。第一绕线部13的第一绕线位置和第二绕线位置与外框架12的该对应侧面的距离与第二绕线部14的第三绕线位置和第四绕线位置与外框架12的该对应侧面的距离不同。

又例如,在固定装置30的每个固定面上,第一电源固定部311上的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一地线固定部321上的固定位置与该固定面相隔的距离相同或近似相同。第二电源固定部331上的固定位置和第二地线固定部322上的固定位置与该固定面相隔的距离相同或近似相同。第一电源固定部311上的固定位置和所述第一地线固定部321上的固定位置与该固定面相隔的距离与第二电源固定部331上的固定位置和第二地线固定部322上的固定位置与该固定面相隔的距离不同。

通过上述绕线位置和/或固定位置设置为与侧面或固定面相隔不同的距离,使得固定和绕设在两组绕线部和固定部的两根sma线形成为交叉但彼此不接触。在固定和绕设在两组绕线部和固定部的两根sma线形成为交叉但彼此不接触的情况下,在不同的sma线被供电驱动的情况下,镜头11可实现沿光轴移动,以及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移动。

在图1a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垂直于透镜11的光轴设置,并具有平行于光轴的绕线结构。可选地,绕线部本身也可以不垂直于光轴,而是绕线后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所形成的平面要平行于光轴,即后文所述的第一绕线结构131和第二绕线结构141中心垂直于光轴。

应当理解,尽管在附图中示出的外框架12是矩形的,但是外框架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其他任意的适当形状,只要绕线部和固定部的位置和结构被设置为使得sma线能形成为呈四边形(优选地,呈矩形)缠绕,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对应于外框架在四个方向上的侧面,并且由此能够带动镜头模块按照下文描述的方式运动即可。例如,外框架也可以是弧形,弧形外表面设置绕线器,并且绕线器能够和设置于固定装置的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形成四边形,优选矩形;再例如,固定装置可以是圆弧型,在圆弧的外表面设置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的形状及尺寸相应变化,从而能够与绕线器共同形成类似矩形的四边形形状。

事实上,镜头模块的外框架可具有按照角度范围划分的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的绕线部和对应的固定部被设置为能够形成上述四边形即可。按角度范围划分的四个侧面应当理解为,以外框架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点(圆心)划分四个象限,每个象限的角度范围对应于一个侧面。例如,对于矩形的外框架,由此划分的四个侧面对应于矩形的四条边;对于圆形的外框架,由此划分的四个侧面对应于四段四分之一圆弧。也就是说,镜头模块的外框架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按照角度划分的每个侧面上设置的绕线部和固定装置上的对应的固定部配合形成所需的四边形结构即可。

也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底座对于本申请的光学组件来说也不是必须的。例如,固定装置的底部可横向延伸出一个支撑部来代替底座。

图3a示出了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绕线部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从外框架12的侧面垂直延伸,由此垂直于透镜11的光轴。在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上,分别设置有平行于光轴的第一绕线结构131和第二绕线结构141。例如,第一绕线结构131和第二绕线结构141是分别设置在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上的凹槽结构,用以供sma线缠绕。如图所示,第一绕线结构131和第二绕线结构141分别设置在与外框架12的侧面相隔不同距离处,由此,在固定装置30上的固定部设置在距固定面相同距离时,如上文所述固定并绕设的两根sma线40交叉而不接触。图3a中示出的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而第一绕线结构131和第二绕线结构141分别形成在距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的头部或远端部的不同位置处。应当理解,绕线部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使用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绕线部13和第二绕线部14,第一绕线结构131和第二绕线结构141分别形成在距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的头部或远端部的相同位置处,只要第一绕线结构和第二绕线结构分别形成在与外框架12的侧面相隔不同距离处即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结构131和第二绕线结构141也可形成在与外框架12的侧面相隔相同距离处,而固定装置上的对应固定部形成在与对应的固定面相隔不同距离。

图1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绕线部的结构。图1b中的第一绕线部15和第二绕线部16具有类似于l形的结构,具有绕线结构的主体平行于透镜11的光轴设置,并具有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绕线结构151和16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安装sma线,电源固定端和对应的地线固定端的高度可设置为彼此不同,也即,第一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距离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的距离不同,第二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距离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的距离不同。此时,可以是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的整体高度不同,也可以是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上的固定位置设置在不同高度处。

应当理解,绕线部本身的形状和结构也可并不垂直或平行于光轴,只要其上的绕线结构如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平行或垂直于光轴即可。进一步地,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将绕线结构设置为与光轴之间成一夹角,通过夹角的存在,使得sma在收缩时具有更高的一致性。

图3b示出了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绕线部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第一绕线部15和第二绕线部16的主体平行于透镜11的光轴,并且第一绕线部15和第二绕线部16具有从其主体延伸到外框架12的侧面的连接结构。可选地,平行于光轴的第一绕线部15和第二绕线部16可通过额外的连接件连接至外框架12的侧面。在外框架12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垂直于光轴的第一绕线结构151和第二绕线结构161。如图所示,第一绕线结构151和第二绕线结构161分别设置在与外框架12的侧面相隔不同距离处,由此,在固定装置30上的固定部设置在距固定面相同距离时,如上文所述固定并绕设的两根sma线40交叉而不接触。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绕线结构和第二绕线结构也可形成在与外框架12的侧面相隔相同距离处,而固定装置上的对应固定部形成在与对应的固定面相隔不同距离。

图3a和3b示出的绕线结构均为工字型,即,两端较宽、中间相对于两端具有一定的凹陷距离的结构。凹陷距离构成的凹部用于容纳sma线,并限制sma线在驱动期间产生不期望的移动。可选地,也可采用t型的绕线结构,防止sma线在驱动期间脱落即可。进一步地,还可在绕线结构上增加一类似蘑菇头的结构,用于限制sma线的位置,防止sma线从绕线器脱落,此种结构也可以是类似于向螺孔中拧螺钉,或者是向定位孔中插入定位销。拧到最后螺孔和螺钉之间会存在一环形间隙,环形间隙用于安装sma线。由于螺钉的头部比较大,从而增强对sma线的限位效果。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两种绕线形状。具体地,图4a示出了sma线40以u形结构绕设的示意图,图4b示出了sma线以o/α形结构绕设的示意图。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每根sma线在绕线后形成为u形或o/α形的双层线结构,相对于已有的单线结构来说,双层线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更高的稳定性,更小的姿势差以及更高的对焦精度等。通过双层线结构增强了sma线的结构强度,还能够使sma线承载更重的镜头,比如玻璃镜头,或相比于现在的镜头,具有更多镜片的镜头,进一步提高整个模组的品质。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提供了sma线时的俯视图。接下来,结合图5对根据本申请的光学组件在sma线的带动下在各个方向上的移动进行描述。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光学组件在每个侧面均提供了sma线。尽管在图5中未示出,但是根据上文的描述应当理解,在每个侧面均具有两根相互交叉但彼此不接触的sma线,而不是仅一根sma线。图5中示出了设置于外框架12的对角区域12a的绕线部13、14,以及设置于对角区域12b的固定装置30。尽管图5示出的绕线部平行于光轴,应当理解,绕线部也可垂直于光轴。为了便于描述,将光学组件的外框架的四个侧面如图5所示逆时针地分别编号为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同时,如图5所示,将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图5中示出了x和y轴。基于图5所示的坐标系,可将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视为z轴,垂直于该平面向上的方向为z+方向,垂直于该平面向下的方向为z-方向。

如图5所示,四个侧面被分为两组,相对的两个侧面为一组。具体地,第一侧面1和第三侧面3为一组,用于控制镜头11在x方向的运动。第二侧面2和第四侧面4为一组,用于控制镜头11在y方向的运动。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的摄像模组中,固定装置30固定于底座20,因此,固定装置30及其上的固定部在镜头11的运动过程中保持位置不变。当需要驱动镜头向x+方向移动时,对第三侧面的两根sma线施加电流,第三侧面的sma线在通电后升高预定量的温度,由此收缩预定量的长度。因为sma线的两端固定于固定装置30,因此sma线的两端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在两根sma线长度收缩时,绕设在绕线部的活动端共同对绕线部施加向x+方向的力,使镜头11向x+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在第三侧面的sma线施加向x+方向的力并带动镜头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一侧面的sma线随着镜头模块向x+方向的移动而被拉伸。当镜头模块到达预期位置并保持稳定状态后,对第三侧面的sma线进行降温,从而使镜头模块稳定地保持在预期位置并实现相应的对焦或变焦功能。

类似地,当需要驱动镜头模块向x-方向移动时,对第一侧面的sma线施加电流,使第一侧面的sma线收缩而带动镜头向x-方向移动。此时,第三侧面的sma线随着镜头模块向x-方向的移动而被拉伸。

当需要驱动镜头向y+方向移动时,对第四侧面的两根sma线施加电流,第四侧面的sma线在通电后升高预定量的温度,由此收缩预定量的长度。因为sma线的两端固定于固定装置30,因此sma线的两端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在两根sma线长度收缩时,绕设在绕线部的活动端共同对绕线部施加向y+方向的力,使镜头11向y+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在第四侧面的sma线施加向y+方向的力并带动镜头向y+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二侧面的sma线随着镜头模块向y+方向的移动而被拉伸。当镜头模块到达预期位置并保持稳定状态后,对第四侧面的sma线进行降温,从而使镜头模块稳定地保持在预期位置并实现相应的对焦或变焦功能。

类似地,当需要驱动镜头模块向y-方向移动时,对第二侧面的sma线施加电流,使第二侧面的sma线收缩而带动镜头向y-方向移动。此时,第四侧面的sma线随着镜头模块向y-方向的移动而被拉伸。

应当理解,尽管图5中未示出,支撑在底座上镜头模块的边缘与固定装置相距适量的距离,以使镜头模块在sma线的驱动下能够在x和y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从而实现光学防抖的功能。

为了使镜头模块在向x方向和y方向移动时在光轴的轴向位置保持不变,每个侧面的两根sma线可设置为相对于二者的交叉位置大致对称,从而在被施加大致相同的电流的情况下,对绕线部施加的力也大致相同,由此二者施加的力的轴向分量大致抵消。

以上描述了绕线部和固定部被设置为使每个侧面的两根sma线交叉但不接触。也就是说,每个侧面的两根sma线中的一根对应于靠上的固定部和靠下的绕线部设置,另一根对应于靠下的固定部和靠上的绕线部设置,由此形成两根sma线的交叉关系。

当需要驱动镜头在z+方向上移动时,每个侧面的两根sma线中固定部靠上的一根sma线被施加电流。也就是,一共四根固定部靠上的sma线被施加电流,通电的sma线升温并由此收缩预定量的长度。在四根sma线长度收缩时,绕设在绕线部的活动端共同对绕线部施加向z+方向的力,使镜头11向z+方向移动预定的距离。当镜头模块到达预期位置并保持稳定状态后,对第四侧面的sma线进行降温,从而使镜头模块稳定地保持在预期位置并实现相应的对焦或变焦功能。

类似地,当需要驱动镜头模块向z-方向移动时,对每个侧面的两个sma线中固定部靠下的一根sma线施加电流,使通电的sma线收缩而共同带动镜头向z-方向移动。由此,可实现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

为了使镜头模块在向z方向移动时在x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保持不变,相邻侧面的sma线可设置为相对于相邻侧面的交界线大致对称,从而在被施加大致相同的电流的情况下,对绕线部施加的力在x方向和y方向的分量大致抵消。

图6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镜头模块10的外框架12上设置了活动端固定部来代替绕线部。如图6a所示,在镜头模块10的外框架上,提供了第一活动端固定部17和第二活动端固定部18,将sma线的u形结构夹持并固定住,由此可避免sma线在镜头移动时与绕线器产生摩擦。

图6b示出了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中的活动端固定件的局部放大图;图6c示出了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中的活动端固定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使用活动端固定部替代绕线部的情况下,相当于u形绕线结构形成的两段平行的sma线段中的每一个sma线段在绕线结构附近的至少一个点固定于活动端固定部。在这种情况下,上文所述的绕线部的第一绕线位置和第二绕线位置可以是活动端固定部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

此时,由于被活动端固定部固定在内部的sma线通电发生的形变对于镜头的运动没有直接或积极的作用,因此,可选地,sma线在u形结构处可以为分体结构,即,可去除sma线被活动端固定部固定在内的部分。事实上,这样的结构相当于将图1a至图4的实施方式中的一根sma线分成两根sma线提供,两根sma线均有一端连接于活动端固定部,两根sma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与该活动端固定部对应的电源固定部和地线固定部。

在这种情况下,两根sma线连接于活动端固定部的两个端部之间可由普通的导电元件实现电连接,由于普通导电元件的电阻小于sma线的电阻,因而,通过普通导电元件实现电连接能够减小被固定在活动端固定原件处的sma线所分到的电压,减小电能损耗,提高电能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相当于是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均是两根线,且第一sma线的两端分别被固定于活动端和固定端,第二sma线也是如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根sma线可同时安装,并预留稍大的长度。在活动端固定部,可根据实际需要截取需要的线长。活动端固定部内部与sma线接触的位置可以是能够导电的金属结构,从而使夹在活动端固定部内部的线可直接被短路,电流直接从活动端固定部流动,从而实现两根sma线之间的电连接,形成回路,使sma线能够正常工作。

在图6a所示的将u形结构通过活动端固定部固定的方案中,固定于同一活动端固定部的两根sma线之间可以彼此之间只相距大约一个线径的距离,使得两根sma线能够更好地同步运动。可选地,固定于同一活动端固定部的两根sma线之间也可以彼此相距更大的距离,使得彼此之间互不接触,避免相互之间的摩擦。

如图6a所示,同一侧面的两个活动端固定部具有不同的大小,从而使得一个活动端固定部上的活动端固定位置与该侧面相隔的距离和另一个活动端固定部上的活动端固定位置与该侧面相隔的距离不同。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与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类似,图7的实施方式中,也采用了活动端固定部来代替绕线部。与图6a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图7的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装置30上也采用了类似的固定部件。如图7所示,固定装置30不再包括彼此电隔离的电源固定端和地线固定端,而是在固定装置上设置第一固定件34和第二固定件35。第一电源固定部311和第一地线固定部312彼此电绝缘地固定在第一固定件34中。第二电源固定部331和第二地线固定部322彼此电绝缘地固定在第二固定件35中。也就是,活动端固定于活动端固定部的每根sma线的两端通过同一绝缘的固定件进行固定,由该固定件固定的线两端的间距可等于或大于线的直径,并将sma线的两端分别向外引出,并与线路板实现电连接,以代替通过固定端直接与线路板电连接的方式。sma线与固定装置间可通过胶水粘接使sma线被固定于固定装置,也可通过在固定装置内部内置导电元件,通过导电元件实现sma线与线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sma线与线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交叉的两根sma线具有相等或近似相等的长度,以避免镜头运动时sma线的相互摩擦。当固定端通过sma线直接与线路板实现电连接时,位于固定端上方的sma线向下延伸的路线不限于图中示出情况。

作为一种选择,交叉的两根sma线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如图8所示,交叉的两根sma线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固定装置上的固定件引出的sma线可以直接向下延伸,并与线路板实现电连接。

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装置上的固定件向外引出的sma线与线路板相连接,由于sma线有受热收缩的特性,因此sma线在安装时需要预留一定的长度,以防止线会断掉。作为一种选择,sma线也可止于固定件,并且通过常规的导线或insertmolding实现电连接。

图9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在提供了sma线时的立体图;以及图9b示出了根据9a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一个侧面的侧视图。

图9a和图9b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由平行于光轴的同一轴部件19上两个部分形成,形成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的轴部件设置在从外框架的对应侧面向外延伸的支撑件191中。当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以这种方式形成时,轴部件19和支撑件191可通过注塑工艺与摄像模组的镜头和外框架12一体形成,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绕线部和活动端固定部也可实施为其他支承部件,只要能够对sma线的活动端提供支承作用、并且在sma线因收缩而施加力的情况下带动镜头模块随sma线的收缩而移动即可。

在使用对sma的活动端具有支承作用并且可在sma线收缩时被sma带动而移动的支承部的情况下,支承位置对应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绕线位置。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上的第一支承位置与第一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一连线和第一支承部上的第二支承位置与第一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二连线相互平行,第二支承部上的第三支承位置与第二电源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三连线和第二支承部上的第四支承位置与第二地线固定部上的固定位置之间的第四连线相互平行,相互平行的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与相互平行的第三连线和第四连线交叉但彼此不接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支承位置和第二支承位置与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相隔的距离不同于第三支承位置和第四支承位置与外框架的对应侧面相隔的距离。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光学组件在缠绕了sma线时的透视图。具体地,图10示出了在外框架12的四个侧面上分别提供有两根sma线40,每根sma线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装置30上,活动端支承在支承部13、14上。

根据以上描述的、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sma线的摄像模组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摄像模组可包括:具有外框架的镜头模块、设置在镜头模块的下方并用于支撑镜头模块的底座、以及呈四边形围绕镜头模块的外框架设置的sma线,其中,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对应于外框架在四个方向上的侧面,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sma线均包括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其中,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被设置为彼此交叉但不接触。在此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装置和支承部(包括绕线部和活动端固定部)的结构和位置可以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设置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侧面的sma呈四边形围绕镜头模块的外框架设置、并且在四边形的每条边的两根sma线能够彼此交叉但不接触从而能够在不同的驱动下带动镜头向需要的方向移动,即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四边形是矩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均具有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设置在与外框架的每个侧面的一端对应的位置处,活动端支承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的另一端,固定端相对于底座是固定的,活动端相对于外框架是固定的,在sma线发生形变时,活动端带动镜头模块相对于底座进行移动。上文已经详细介绍了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侧面的sma线在不同的驱动模式下分别进行何种收缩和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和自动对焦的具体情形,因此在此不再重复描述。上文结合附图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技术特征在不具有冲突的情况下均适用于具有sma线的摄像模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中的至少一个是折叠的,从而具有两个固定端和一个活动端,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中的至少一个的两个固定端相对于底座设置在固定且相邻的位置。由此,折叠的两端sma线形成为彼此大致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中的至少一个的活动端被支承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上。如上文所述,活动端可以是通过缠绕或固定的方式支承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上,并且活动端在外框架上的支承方式并不限于缠绕和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中的至少一个被折叠为两个sma线段,两个sma线段彼此平行并具有相同的长度。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两个sma线段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框架的相邻侧面上的sma线是对称设置的,从而在为了实现光学防抖而被施加大致相同的电流的情况下,二者对外框架上的支承处或支承部施加的力在x方向和y方向的分量大致抵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被设置为彼此对称并具有相同的长度,从而在对焦过程中被施加大致相同的电流的情况下,对外框架上的支承处或支承部施加的力也大致相同,由此二者施加的力的轴向分量大致抵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被设置为具有彼此对称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活动端与每个侧面相距不同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固定端与每个侧面相距不同的距离。由此,确保每个侧面的两根sma线在因收缩而移动的过程中,彼此之间不会发生摩擦而对镜头模块的位置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镜头模块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均具有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分别支承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中的至少第一支承部是绕线部,第一sma线缠绕在绕线部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绕线部垂直于透镜模块的光轴设置,并具有平行于光轴的绕线结构,从而第一sma线平行于光轴缠绕在绕线结构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绕线部平行于透镜模块的光轴设置,并具有垂直于光轴的绕线结构,从而第一sma线垂直于光轴缠绕在绕线结构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绕线部具有t形或工形的绕线结构,第一sma线缠绕在绕线部的t形或工形的绕线结构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中的至少第一支承部是活动端固定部,第一sma线固定在活动端固定部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包括两段分离的sma线段,活动端固定部的内部还包括导电元件,导电元件设置在两段分离的sma线段之间。由于普通导电元件的电阻率大于sma的电阻率,因此sma线能够分得更多的电压,提高电能利用率。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也可包括整根sma线,而不是分离的两段sma线段;在这种情况下,活动端固定部中无需使用额外的导电元件。

应当理解,在不具有冲突的情况下,在以上任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特征也全部或部分地可用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图1a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可将一个绕线部替换为活动端固定部,而另一个绕线部保持使用图1a所示的绕线部或其他结构的绕线部。

进一步地,基于以上描述的光学组件和绕线结构的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在光学组件上缠绕形状记忆合金sma线的方法,其中,光学组件包括具有外框架的镜头模块和设置在镜头模块的一组对角区域的固定装置,该方法包括:围绕外框架安装sma线以形成两两相对的四个侧面(例如,四个侧面为矩形),其中,在每个侧面上设置的sma线均包括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并且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被设置为彼此交叉但不接触,其中,sma线在安装过程中处于绷紧状态,由此镜头模块的位置能够较好地保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框架在对应于每个侧面的另一组对角区域均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固定装置在分别与每个侧面对应的固定面上均具有与第一支承部和与第二支承部分别对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围绕外框架安装sma线包括: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一个角区域时(例如,图5的右上角),在外框架的处于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以及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另一个角区域时(例如,图5的左下角),在外框架的处于该另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一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第二固定部。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可包括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可包括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此时,围绕外框架安装sma线包括: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一个角区域时,在外框架的处于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以及当镜头模块靠近另一组对角区域中的另一个角区域时,在外框架的处于该另一个角区域的两个相邻侧面中的每个,将第一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一支承部,将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活动端支承于第二支承部,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

例如,参见图5,尽管图中没有示出镜头模块与固定装置之间具有间隙,但是应当理解,在镜头模块的外缘与固定装置限定的区域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隙。正是利用该间隙,实现上述的光学防抖所需的位移。根据本申请的绕线方法,首先将镜头模块设置于靠紧或靠近与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对应的固定装置,即,靠近图5示出的右上角区域。将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上的第一sma线的活动端缠绕在第一绕线部上,将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上的第二sma线的活动端缠绕在第二绕线部上。将活动端缠绕在绕线部的步骤可以在将镜头模块设置于靠紧或靠近与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对应的固定装置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执行都是可以的。在将镜头模块设置于靠紧或靠近与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对应的固定装置、并且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的sma线的活动端缠绕在对应的绕线部之后,将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上的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对应侧面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对应侧面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

然后,在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上已如上设置了sma线之后,将镜头模块设置于靠紧或靠近与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对应的固定装置,即,靠近图5示出的左下角区域。将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上的第一sma线的活动端缠绕在第一绕线部上,将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上的第二sma线的活动端缠绕在第二绕线部上。同样,将活动端缠绕在绕线部的步骤可以在将镜头模块设置于靠紧或靠近与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对应的固定装置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执行都是可以的。在将镜头模块设置于靠紧或靠近与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对应的固定装置、并且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的sma线的活动端缠绕在对应的绕线部之后,将第三侧面3和第四侧面4上的第一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固定在对应侧面的第一电源固定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并将第二sma线的两个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对应侧面的第二电源固定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由此,完成了sma线的绕线设置。

通过以上方法,在镜头模块的外框架的每个侧面具有两根sma线,每根sma线都是双层线的布置。由此,在驱动下收缩而带动镜头移动的sma线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大的强度。

进一步地,由于镜头为了实现光学防抖而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移动的距离非常小,通常在微米量级,因此,镜头模块的外框架与固定装置形成的范围之间的间距极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的sma线往往比较松弛,根据上述方法设置的sma线具有较为张紧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的位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电源固定部之间的第一线段和位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之间的第二线段被设置为彼此平行,第二sma线的位于第二支承部和第二电源固定部之间的第三线段和位于第二支承部和第二地线固定部之间的第四线段被设置为彼此平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相邻侧面上,将sma线设置为对称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将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设置为彼此对称并具有相同的长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被设置为具有彼此对称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将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活动端设置为与每个侧面相距不同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外框架的每个侧面上,将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固定端设置为与每个侧面相距不同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sma线和第二sma线的活动端缠绕或固定在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上。

当第一sma线的活动端固定在对应的支承部时,第一sma线包括两根sma子线段。在此情况下,围绕外框架安装第一sma线包括:将两根sma子线段中的每根sma子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固定部,其中,第一支承部与每根子线段的连接部是导电结构,从而使两根sma子线段在第一支承部处电连接。具体地,可将两根sma子线段中的第一sma子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电源固定部,将两根sma子线段中的第二sma子线段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承部和第一地线固定部。

当第一sma线的活动端固定在对应的支承部时,还可将固定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sma线从第一固定部向外引出至与外部的电路板相连,其中,从第一固定部向外引出的sma线为松弛状态,以避免在之后的收缩中出现断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