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漏光功能的增光片配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31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漏光功能的增光片配片。



背景技术:

增光膜,亦称棱镜片,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中,起增光作用。申请号为20112031178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增光片至少包含有:一基材、一增光层以及一无机层,该无机层设于该基材与该增光层间,藉由该无机层可使该基材与该增光层稳固接合而不致分离,且令该增光片的折射率可大于1.6。上述专利不能防止边缘漏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防漏光功能的增光片配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具有防漏光功能的增光片配片,包括第一棱镜片、第二棱镜片,所述第一棱镜片上方设置有上扩散膜,所述第一棱镜片两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棱镜片下面设置有所述第二棱镜片,所述第二棱镜片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棱镜片下面设置有下扩散膜,所述下扩散膜下方设置有托底膜,所述第二棱镜片外部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外侧面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框内部凹槽的侧壁上交错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固定框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棱镜片和所述第二棱镜片表面均设置有凸棱,且所述第一棱镜片和所述第二棱镜片表面的凸棱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成型在所述第一棱镜片上的凸棱的两端,所述第二限位块成型在所述第二棱镜片上的凸棱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十字交叉状成型在所述固定框内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形状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块卡扣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块卡扣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成型在所述固定框上,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1mm。

进一步的所述上扩散膜、所述第一棱镜片、所述第二棱镜片、所述下扩散膜、所述托底膜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增加光的扩散能力,同时防止边缘漏光影响画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防漏光功能的增光片配片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固定框;2、第二限位槽;3、托底膜;4、下扩散膜;5、第二棱镜片;6、第一棱镜片;7、上扩散膜;8、第一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10、凸台;11、第一限位槽;12、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漏光功能的增光片配片,包括第一棱镜片6、第二棱镜片5,第一棱镜片6上方设置有上扩散膜7,第一棱镜片6两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8,第一棱镜片6下面设置有第二棱镜片5,第二棱镜片5两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9,第二棱镜片5下面设置有下扩散膜4,下扩散膜4下方设置有托底膜3,第二棱镜片5外部设置有固定框1,固定框1外侧面设置有固定槽12,固定框1内部凹槽的侧壁上交错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固定框1的上表面边缘设置有凸台10。

进一步的,第一棱镜片6和第二棱镜片5表面均设置有凸棱,且第一棱镜片6和第二棱镜片5表面的凸棱相互垂直,第一限位块8成型在第一棱镜片6上的凸棱的两端,第二限位块9成型在第二棱镜片5上的凸棱的两端,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十字交叉状成型在固定框1内部,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的形状不相同,第二限位块9卡扣在第二限位槽2内,第一限位块8卡扣在第一限位槽11内,凸台10成型在固定框1上,凸台10的高度小于1mm,上扩散膜7、第一棱镜片6、第二棱镜片5、下扩散膜4、托底膜3之间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一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