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711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配置用的零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为一种现有的光纤连接器1,适用于将一光纤2连接于配合的终端设备(图中未绘示),该光纤2包括一条主线201,及两条分别位于该主线201相反两侧的抗张线202。该光纤连接器1包含一用于定位该光纤2的定位单元11,及一套接于该定位单元11外的套接单元12。

该定位单元11包括一个供该光纤2穿设的穿设件111、两个自径向相反两侧压合该光纤2的压合件112,及一个套设于该等压合件112周围而用于固定该等压合件112的固定环113。该套接单元12包括一个套接于该穿设件111的插接件121,及一个螺锁结合于该插接件121后端的配接件122。

参阅图1、3、4,每一压合件112的内表面形态是配合该光纤2的该主线201以及该等抗张线202,配合该光纤2而组合该光纤连接器1的定位单元11时,该等压合件112先自两侧压合该光纤2,接着将该固定环113套设于该等压合件112,且还需要使用工具施力于该固定环113,使得该固定环113产生形变而夹合固定该等压合件112,如此亦能使该等压合件112迫紧固定住该光纤2的该主线201与抗张线202。接着,再使该等压合件112抵靠于该穿设件111,即能将从该等压合件112固定的该光纤2穿设于该穿设件111,完成将该光纤2定位于该定位单元11的动作。该定位单元11配合该光纤2而组合完成后,该套接单元12的该插接件121及该配接件122即可分别自前后方套接于该定位单元11,且彼此螺锁连接而完成该光纤连接器1的组装 。

然而,组合该定位单元11时,必须使彼此分开的四个组件,也就是该穿设件111、该等压合件112,及该固定环113彼此组合,且 还需要使用其他工具,才能产生足以使该固定环113形变的外力。因此,不但造成了组装步骤较为繁复、费时的缺点,配合其他工具的作业流程也会造成组装作业麻烦、效率低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化组装以提高作业效率的光纤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适用于组装在一光纤的一端,并包含一沿一轴线延伸且供该光纤穿设的穿设单元,及一套接于该穿设单元周围的套接单元。

该穿设单元包括一界定出一供该光纤穿设的通孔的本体,及一自该本体向后延伸的定位模块。该定位模块具有两个沿该穿设单元的一径向方向间隔而配合界定出一供该光纤通过的通槽的压合件。

该套接单元包括一环绕该本体的插接件,及一自后端连接于该插接件并环绕该定位模块的配接件。该配接件具有一接触该等压合件并界定出一穿伸通道的内壁面,该穿伸通道的径向长度是随着远离该插接件的方向而渐缩,使该内壁面能抵压该等压合件靠近彼此而夹制定位该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该穿设单元的定位模块的径向长度是沿远离该本体的方向渐缩。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该穿设单元的该本体与该定位模块为一体成型。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该定位模块的每一个压合件具有一个朝向另一个压合件的内侧面,该内侧面形成有一个用于配合该主线的主凹槽,及两个分别位于该主凹槽的相反两侧并用于配合所述抗张线的副凹槽。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每一个压合件还具有一个自该内侧面径向向外贯穿的贯穿槽。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该套接单元的插接件具有一个位于后端并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部,而该配接件具有一个位于前 端并形成有内螺纹且用于与该外螺部螺接的内螺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该定位模块的该等压合件定位该光纤后,只要进行将该配接件连接于该插接件的简单操作,该配接件的内壁面即会逐渐抵压该等压合件而夹制定位该光纤,故能以精简的步骤完成该光纤连接器配合该光纤的组装,有效提高组装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现有的光纤连接器;

图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光纤连接器配合该光纤组装完成的情况;

图3、图4皆是示意图,说明该光纤连接器配合一光纤组装的过程;

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穿设单元;

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套接单元与该穿设单元的组装关系;

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穿设单元的一定位模块;

图9是一俯视图,说明该定位模块的其中一个压合件;

图10是一剖视图,说明该套接单元组装后定位该光纤的情况;及

图11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该实施例完成组装于该光纤的一端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适用于组装在一光纤9的一端,该光纤9包括一条主线91,及两条分别位于该主线91的径向相反两侧的抗张线92。该实施例包含一沿一条图未绘示的轴线延伸且供该光纤9穿设的穿设单元3,及一套接于该穿设单元3周围的套接单元4。

参阅图5至图7,该穿设单元3包括一界定出一供该光纤9穿设的通孔310的本体31,及一自该本体31一体向后延伸的定位模块32。 其中,该定位模块32的径向长度是沿远离该本体31的方向渐缩,并具有两个沿该穿设单元3的一径向方向间隔而配合界定出一供该光纤9通过的通槽320的压合件321。每一压合件321具有一朝向另一压合件321的内侧面322,及一自该内侧面322径向向外贯穿的贯穿槽325。如图8所示,该内侧面322形成有一用于配合该主线91(如图5所绘示)的主凹槽323,及两个分别位于该主凹槽323的相反两侧并用于配合该等抗张线92(如图5所绘示)的副凹槽324。如图9所示,每一压合件321的该贯穿槽325介于该本体31与该压合件321邻近于该本体31的部位间(图9中仅以俯视角度绘示其中一个),使得每一压合件321较容易相对于该本体31产生形变,并借着所述的形变而与另一压合件321彼此靠近。

重新参阅图5至图7,该套接单元4包括一环绕该本体31的插接件41,及一自后端连接于该插接件41并环绕该定位模块32的配接件42。其中,该插接件41具有一位于后端并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部411。而该配接件42具有一接触该等压合件321并界定出一穿伸通道420的内壁面421,及一位于前端并形成有内螺纹且用于与该外螺部411螺接的内螺部422。也就是说,该插接件41与该配接件42是通过该外螺部411与该内螺部422的螺接而彼此接合。该内壁面421具有锥度而使该穿伸通道420的径向长度是随着远离该插接件41的方向而渐缩,且该穿伸通道420的径向长度是略小于该穿设单元3的定位模块32的径向长度,以配合后续通过紧配合的机制组装该实施例的需求。

参阅图10并配合图7,将该实施例组装于该光纤9的一端时,是先将该光纤9穿设于该通槽320,并使该光纤9的主线91穿入该通孔310,接着再将该插接件41围绕于该穿设单元3的本体31的情况下,使该配接件42透过该外螺部411与该内螺部422的对应螺纹结构螺接于该插接件41。此时,该配接件42在逐渐螺合的过程中,该内壁面421会逐渐抵压该定位模块32的该等压合件321,使得该等压合件321靠近彼此而缩小该通槽320的尺寸,借此夹制定位该光纤9。

参阅图10与图11,待该配接件42确实螺接于该插接件41,该配接件42的内壁面421与该等压合件321会因相互对应的形状而呈 紧配合,故该光纤9会在确实穿设于该穿设单元3的情况下被定位,也完成该实施例的组装。由于该实施例定位光纤9的动作,只要使该光纤9穿设于该穿设单元3,不需进行任何的零件组装步骤,接着只要在该套接单元4组装于该穿设单元3的动作一并完成,且不需要额外使用任何工具,有效简化了光纤连接器组装于光纤9的步骤。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31与该定位模块32间是一体成型的设计,有助于精简组件的数量,借此省去将该本体31以及该定位模块32彼此组装的步骤,以提高组装效率。但要强调的是,该本体31与该定位模块32并不一定需要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纵然该本体31与该定位模块32为彼此分离的组件,仍能通过该配接件42与该等压合件321的设计,克服先前技术中额外使用工具所造成的组装步骤繁琐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