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下框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762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下框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背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下框及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块一般包括铁架1’、分别设于铁架上的胶框、导光板、光学膜组、黑白遮光胶及光源等。一般地,铁架1’包括底板’和四个侧板11’,铁架1’成型时,为了避免相邻两侧板11’的连接处发生干涉问题,需预设一个较大的缺口12’才可以将两侧板11’折起,如图1所示;但是,缺口12’里面就是导光板2’和光学膜组3’,则该缺口12’较大容易造成存在漏光和进尘的不良。通常为了避免此问题,提出如下两种包角结构:在此处塞橡胶块堵塞灰尘进入,或者是在外面贴包边纸将缺口12’包掉;但均需增加工序成本增加,而且难以保证平整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下框,相比传统的包角结构,本金属下框的包角部的缺口更小更窄,可以减少缺口的漏光和进尘,也使金属下框加工过程更简单,平整度更好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金属下框的背光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金属下框,其包括底板及分别沿底板四边向上弯折的四个侧板,相邻所述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包角部,所述包角部包括开设在一侧板端部的缺口和用于包住所述缺口的包边,所述包边由与所述侧板相邻的另一侧板端部向外延伸弯折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下框的一种改进,每一所述侧板一端部开设有所述缺口,另一端部向外延伸有所述包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下框的一种改进,所述四个侧板的其中两侧板的两端部均开设有所述缺口,另外两侧板的两端部均向外延伸有所述包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下框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下框为铁框、铝框、不锈钢框或合金框。

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任一上述的金属下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金属下框内的中框、设置在所述金属下框和中框之间的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膜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光学膜组被容纳在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中框承载台围成的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所述光学膜组包括由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依次往上层叠的扩散膜、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底部的反射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金属下框的包角部的缺口更小更窄,可以减少缺口的漏光和进尘,也使金属下框加工过程更简单,平整度更好控制,结构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模块中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背光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下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包边未弯折;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下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包边已弯折包住所述缺口;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下框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块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背光模块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下框1包括底板11及分别沿底板11四边向上弯折的四个侧板12,相邻所述侧板12的连接处设置有包角部。所述包角部包括开设在任一侧板12端部的缺口121和用于包住所述缺口121的包边122,所述包边122由与所述侧板12相邻的另一侧板12端部向外延伸弯折形成。

具体实现时,所述金属下框1成型后,每个角落的包角部使得相邻侧板12连接处只存在位于一侧板12和底板11的各一缝隙a,此缝隙a尺寸为0~0.03mm。当具有较强的工艺能力时可以实现0缝隙,当具有一般的工艺能力时也可以控制此缝隙a在0.03mm范围内,相比传统的大缺口121,该缝隙a更小更窄甚至为零,可以避免漏光和进尘的问题,也使金属下框1加工过程更简单,平整度更好控制,结构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方便应用。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一所述侧板12一端部开设有所述缺口121,另一端部向外延伸有所述包边122。

作为另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四个侧板12的其中两侧板12的两端部均开设有所述缺口121,另外两侧板12的两端部均向外延伸有所述包边122。即,可以是两长侧板12均开设有所述缺口121,两宽侧板12均设置有对应的所述包边122,但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金属下框1可以是铁框、铝框、不锈钢框或合金框,但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金属下框1、套设在所述金属下框1内的中框2、设置在所述金属下框1和中框2之间的导光板3、朝向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设置在所述金属下框1上的发光组件。

为了能够更好地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所述背光模块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光板3底部的反射片6和位于所述导光板3出光面的光学膜组5,所述光学膜组5从所述导光板3出光面起依次层叠包括有扩散膜、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

作为一种优选的改进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光学膜组5被容纳在所述导光板3和所述中框2承载台21围成的凹槽内,则所述导光板3的出光面一部分与所述承载台21相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导光板3优选但不限定为薄型导光板3,此薄型导光板3是相对而言,如7寸的背光产品,其中导光板3厚度为0.6mm以下为薄型导光板3;5寸以下的背光产品,其中导光板3厚度为0.4mm以下为薄型导光板3。但薄的导光板3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产生形变,而所述金属下框1自身会有一定翘曲度,且各配件尺寸存在一定的制造误差,因此造成导光板3在金属下框1形变处向下形变更大,使得导光板3与位于其上面的承载台21存在缝隙a且整个边缝隙a大小不同,导致局部亮度大,产生亮线,造成导光板3尾部(与所述入光面相对应的一端)可视区边缘效果不一致,产品稳定性差。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优选地,在所述导光板3的尾部与所述金属下框1之间贴合有缓冲片7,其优选为位于在可视区内的海绵,利用海绵可压缩反弹的特性使所述导光板3随金属下框1形变而形变时导光板3尾部可紧贴在所述中框2承载台21的下表面,即两者之间没有缝隙a,则避免缝隙a漏光造成局部亮线问题。

具体实现时,所述缓冲片7可设置在所述反射片6和金属下框1之间。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改进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金属下框1的侧板12具有至少一定位机构13,其包括从所述侧板12根部向上反折180度形成的反折部131,以及从每一所述反折部131向上竖折90度的竖折部132,所述竖折部132上设置有一凸台133;所述竖折部132抵触所述导光板3侧边缘以在背光组装过程中对所述导光板3进行定位限位;所述凸台133穿过所述光学膜以在背光组装过程中对所述光学膜组5进行定位。从而形成一种金属下框1上本身设有定位结构的背光模块,很好地解决了背光模块组装过程中定位困难的问题。

具体实现时,所述定位结构可以设置在背光源上除设置有发光组件4的侧板12以外的任意侧板12上。所述定位机构13并不局限于设置在所述侧板12的固定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组装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在所述侧板12的中央或所述侧板12的一角或其他任意合适位置灵活地设置上述结构。

所述中框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机构13对应的挡边23,其用于挡住所述侧板12形成所述定位机构13后造成的缺口,以避免侧板12形成所述定位机构13后产生漏光的问题。所述中框2的承载台21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凸台133的通孔22,既可以为中框2提供定位作用,又可以防止所述中框2收缩变形。所述凸台133可以设置为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承载台21的底部;一部分穿过所述承载台21,从而不仅可以为中框2提供定位作用,还可以进一步避免中框2承载台21下压使得光学膜变形,又可以防止所述中框2收缩变形。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