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抽拉式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7345发布日期:2018-07-07 08:1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片式光圈,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抽拉式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原本作为通讯工具使用的手机也被赋予了更多地娱乐性能,手机的拍照效果往往是众多玩家最关注的一个方面。而且手机并不仅仅是一个拍照工具。它最主要的用途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因此我们平时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在便利性上,手机明显要高于相机。

不过手机与相机相比,还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即手机摄像头无光圈调节器。

光与影是摄影的灵魂,因此对光线的选择从来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手机的摄像头相对简陋,光圈大小无法调节。而光圈在控制光影方面的功能无可替代。目前,手机用的光圈只有一个圆孔的固定光圈,而专业相机一般采用虹膜型光圈属于叶片式光圈,虹膜型光圈是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金属片组成。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孔径的大小,但是该光圈使用金属片制作,这种光圈体积大,也比较厚,能耗高。手机作为便携的掌上设备,对整体体积、厚度、功耗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叶片式光圈不适合手机,手机只能使用固定光圈。但是,固定光圈的大小不可调,有局限性,因此,在景深调节、夜景拍摄等方面都满足不了拍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手机上的光圈常采用固定光圈,在景深拍摄、夜景拍摄时无法调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抽拉式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抽拉式调节器,其组成包括底座、外筒、中筒、内筒、外环、内环、非弹性遮光薄膜、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所述外筒、内筒、外环和内环的材质均为塑料,中筒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内筒的内壁敷有金属膜,所述外筒的外表面缠有外筒线圈,所述内筒的外表面缠有内筒线圈、所述外环的外表面缠有外环线圈,所述内环的外表面缠有内环线圈,所述内筒、中筒和外筒由内至外依次套装且均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内筒、中筒和外筒同轴设置,所述内环套装在内筒上,所述外环固套在中筒上,所述非弹性遮光薄膜套在所述内筒上,且非弹性遮光薄膜的下端与内环固接,非弹性遮光薄膜的上端与外筒固接,第一金属丝的下端与外环上的第一固接点连接,第一金属丝的上端穿过中筒上的第一通孔沿非弹性遮光薄膜的外径绕一圈后穿过中筒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一固接点连接,第二金属丝的下端与外环上的第二固接点连接,第二金属丝的上端穿过中筒上的第三通孔沿非弹性遮光薄膜的外径绕一圈后穿过中筒上的第四通孔与第二固接点连接,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形成的圆心角α不超过30°,第一固接点与第二固接点相对外环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将本实用新型用于手机上,光圈大小可控可调,解决了景深拍摄、夜景拍摄等无法调节的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的体积比叶片式光圈小,对摄像模块的厚度影响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靠,没有复杂的叶片需要控制。

三、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因此能耗低,所以驱动线圈的能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手机的微型光圈抽拉式调节器整体结构主剖视图;

图2是图1的M-M截面视图;

图3是图1的N-N截面视图(去掉底座1、外筒2、内筒4和内环6)。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底座1、外筒2、中筒3、内筒4、外环5、内环6、非弹性遮光薄膜8、第一金属丝9和第二金属丝10,外筒2、内筒4、外环5和内环6的材质均为塑料,中筒3的材质为金属,其金属可以做电磁隔离(即隔离内环6与外环5),内筒4的内壁敷有金属膜,金属膜的作用是屏蔽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与摄像模块7之间的干扰,外筒2的外表面缠有外筒线圈2-1,内筒4的外表面缠有内筒线圈4-1、外环5的外表面缠有外环线圈5-3,内环6的外表面缠有内环线圈6-1,内筒4、中筒3和外筒2由内至外依次套装且均设置在底座1上并与底座1固定连接,内筒4、中筒3和外筒2同轴设置,内环6套装在内筒4上,外环5固套在中筒3上,非弹性遮光薄膜8套在所述内筒4上,且非弹性遮光薄膜8的下端与内环6固接,非弹性遮光薄膜8的上端与外筒2固接,第一金属丝9的下端与外环5上的第一固接点5-1连接,第一金属丝9的上端穿过中筒3上的第一通孔3-1沿非弹性遮光薄膜8的外径绕一圈后穿过中筒3上的第二通孔3-2与第一固接点5-1连接,第二金属丝10的下端与外环5上的第二固接点5-2连接,第二金属丝10的上端穿过中筒3上的第三通孔3-3沿非弹性遮光薄膜8的外径绕一圈后穿过中筒3上的第四通孔3-4与第二固接点5-2连接,第一通孔3-1与第二通孔3-2、第三通孔3-3与第四通孔3-4所形成的圆心角α不超过30°,第一固接点5-1与第二固接点5-2相对外环5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中筒3的材质可以为铝、铝合金等。金属膜可以为铜膜。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内筒4的内壁金属膜的厚度小于0.1mm。这个厚度足以屏蔽本调节器与摄像模块7之间的干扰,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中筒3的高度高于所述内筒4的高度,所述中筒3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筒2的高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中筒3与内环6之间的间距为0.5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外筒2与所述外环5之间的间距为0.5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小光圈的调节:外筒线圈2-1和内筒线圈4-1同时通电,外筒2与中筒3之间、中筒3与内筒4之间形成磁场:内环线圈6-1通电后,内环6在磁场作用下向上运动,并带动非弹性遮光薄膜8的下端向上运动;同时,外环线圈5-3通电后,外环5在磁场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一金属丝9的两端点即第一固接点5-1和第二金属丝10的两端点即第二固接点5-2也向下运动,第一金属丝9与非弹性遮光薄膜8接触的部分和第二金属丝10与非弹性遮光薄膜8接触的部分同时被拉紧,此时,第一金属丝9和第二金属丝10约束非弹性遮光薄膜8形成小光圈。

大光圈的调节:外筒线圈2-1和内筒线圈4-1同时通电,外筒2与中筒3之间、中筒3与内筒4之间形成磁场:内环线圈6-1通电后,内环6在磁场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带动非弹性遮光薄膜8的下端向下运动;同时,外环线圈5-3通电后,外环5在磁场作用下向上运动,第一金属丝9的两端点即第一固接点5-1和第二金属丝10的两端点即第二固接点5-2也向上运动,第一金属丝9与非弹性遮光薄膜8接触的部分和第二金属丝10与非弹性遮光薄膜8接触的部分同时被松开,此时,第一金属丝9和第二金属丝10自然松开,使得非弹性遮光薄膜8形成大光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