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5559发布日期:2018-06-19 20:2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平板显示技术中的主流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从手提电话、数码相机等小型消费产品到台式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平视显示器等大型显示器,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如大尺寸、高清晰度的显示面板等。但是,随着画面大型化的不断推进,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即:观众注视画面中央部分时的视角和注视画面左右两端时的视角的视角差(注视画面的观察者的视线与被注视的画面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变大,而通过弯曲的显示面板可以有效改善视角差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如果进行弯曲,面板中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容易发生错位,使得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支撑柱滑出黑矩阵的遮挡范围,这将导致面板的挤压漏光,且离面板中心轴越远,支撑柱的偏移量越大,漏光现象越严重,影响弯曲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弯曲时出现的支撑柱挤压漏光,显示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其中,

可弯曲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黑矩阵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黑矩阵,和多条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黑矩阵;其中,第一黑矩阵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第二黑矩阵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阵列基板在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多条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单元;其中,多条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被黑矩阵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覆盖;

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沿第一黑矩阵设置且被第一黑矩阵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覆盖。

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用于为多条第一信号线和/或多条第二信号线提供显示信号;

可弯曲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上的侧边为弯曲边;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

为了更好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弯曲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通过调整可弯曲显示面板在其弯曲边方向上的第一黑矩阵的宽度,并将支撑柱沿第一黑矩阵的延伸方向设置,可以在不外扩支撑柱的的情况下遮挡支撑柱挤压导致的漏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一种彩膜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子像素单元401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提供的的可弯曲面板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子像素单元40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弯曲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CF’和阵列基板TFT’,以及液晶层LC’。彩膜基板CF’包括黑矩阵70’;黑矩阵70’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黑矩阵1’和多条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二黑矩阵2’;请继续参考图2,彩膜基板CF’和阵列基板TFT’之间设置有支撑柱PS’,支撑柱PS’沿第二黑矩阵2’设置。当显示面板100’在第二方向D2发生弯曲时,即弯曲边为显示面板100’在第一方向D1的侧边L’,彩膜基板CF’和阵列基板TFT’会发生错位,支撑柱PS’由于面板的弯曲将划出第二黑矩阵2’的遮挡区域,产生漏光现象,且离中心轴Z越远,支撑住PS’的偏移量越大,漏光现象越严重。鉴于该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弯曲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请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一种彩膜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CF和阵列基板TFT,以及液晶层LC,其中,可弯曲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彩膜基板CF包括黑矩阵70,黑矩阵70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黑矩阵1,和多条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二黑矩阵2;其中,第一黑矩阵1的在第一方向上D1的宽度不小于第二黑矩阵2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阵列基板TFT在显示区AA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多条第二信号线20;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20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单元40;其中,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20被黑矩阵70在阵列基板TFT上的投影覆盖;彩膜基板CF和阵列基板TFT之间设置有支撑柱PS,支撑柱PS沿第一黑矩阵1设置且被第一黑矩阵1在阵列基板上TFT的投影覆盖。阵列基板TFT在非显示区NA包括驱动芯片30,用于为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或多条第二信号线20提供显示信号;可弯曲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上D1的侧边L为弯曲边;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交叉。

以上实施例中,在保证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20被黑矩阵70在阵列基板TFT上的投影覆盖的前提下,即,避免引入影响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额外因素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可弯曲显示面板中黑矩阵70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使得第一黑矩阵1的宽度不小于第二黑矩阵2的宽度;且第一黑矩阵1的延伸方向既为可弯曲显示面板的弯曲边延伸方向,也为支撑柱在第一黑矩阵的设置方向。本实施例可以保证可弯曲显示面板在进行弯曲动作时,支撑柱PS不滑出第一黑矩阵1区域范围,避免了支撑柱PS挤压导致的漏光,改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和图8,图7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图7中子像素单元401的结构示意图,阵列基板TFT包括设置于显示区AA的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条第一信号线10、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多条第二信号线20,和设置于非显示区NA的驱动芯片30;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20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单元401,驱动芯片30用于为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或多条第二信号线20提供显示信号。

可选的,第一信号线10为数据线DL,第二信号线20为扫描线GL。

可选的,非显示区NA还包括移位寄存单元50,移位寄存单元50沿第二方向D2设置。移位寄存单元50用于给扫描线GL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保证子像素单元401的正常工作。

可选的,多条第二信号线20(GL)沿第一方向D1延伸至非显示区NA与移位寄存单元50耦接;多条第一信号线10(DL)沿第二方向D2延伸至非显示区NA与驱动芯片30耦接。

第一信号线10为数据线DL,第二信号线20为扫描线GL的设置,相比本发明其他实施例而言,使得数据线和扫描线可分别直接与移位寄存单元和驱动芯片藕接,而不需要在非显示区进行复杂的布线,有利于窄边框显示面板的发展。上述可选的实施例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支撑柱挤压导致的漏光现象,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占比,更好优化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图3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子像素单元402的结构示意图,阵列基板TFT包括设置于显示区AA的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条第一信号线10、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多条第二信号线20,和设置于非显示区NA的驱动芯片30;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20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单元402,驱动芯片30用于为多条第一信号线10和/或多条第二信号线20提供显示信号。

可选的,第一信号线10为扫描线GL,第二信号线20为数据线DL。

以上可选实施例中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位置设置,可以继续沿用黑矩阵在现有技术中的覆盖数据线和扫描线的宽度设置,而不需要为了适应信号线的线宽而对黑矩阵的宽度进行额外增加,有利于增加像素单元的开口率,提升面板显示效果。

可选的,非显示区NA包括移位寄存单元50,移位寄存单元50沿第一方向D1设置。

可选的,多条第一信号线10(GL)沿第二方向D2延伸至非显示区NA与移位寄存单元50耦接;多条第二信号线20(DL)沿第一方向D1延伸至非显示区NA,再沿第二方向D2延伸至驱动芯片30与驱动芯片30耦接。

可选的,驱动芯片30包括多个数据驱动芯片,其中,多个驱动芯片分布在可弯曲显示面板在第二方向D2上的两侧。

请参考图9,以包括两个数据驱动芯片301和302为例,部分第二信号线20(DL)与数据驱动芯片301耦接,部分第二信号线20(DL)与数据驱动芯片302耦接。其中,更进一步的,第二信号线20(DL)包括奇数行的第二信号线20(DL)和偶数行的第二信号线20(DL)。奇数行的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20(DL)从可弯曲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D1的一侧,与靠其最近的数据驱动芯片301(302)耦接;偶数行的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20(DL)从可弯曲显示面板在第一方向D1的另一侧,与靠其最近的数据驱动芯片301(302)耦接。此种设计方式,使得第二信号线20(DL)在显示面板上非显示区NA的布线均匀或几乎均匀分布,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NA布线的空间占比和边框宽度,在提高可弯曲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方面有额外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设计方案仅为示例,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或图10,子像素单元401(402)还包括像素电极PX和薄膜晶体管60。

可选的,子像素单元401(402)的长边L2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子像素单元401(402)的短边L1方向沿第二方向D2。子像素单元401(402)如此的设置方式,可在同尺寸的可弯曲显示面板和同尺寸像素电极PE前提下,最大化像素电极PE在第二方向D2上的的排列数量,从而可以减轻弯曲显示面板在第二方向D2上两侧的色偏,以优化可弯曲显示面板显示画面不均匀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8或图10,薄膜晶体管60设置于子像素单元401(402)短边L1一侧。由于沿D2方向延伸的第一黑矩阵1的宽度不小于沿D1方向延伸的第二黑矩阵2的宽度,将薄膜晶体管60设置于子像素单元401(402)短边L1一侧,可以使得第一黑矩阵1能够遮盖薄膜晶体管60,而不用为了遮盖薄膜晶体管60额外加宽黑矩阵。本实施例充分利用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黑矩阵1宽度的设置,可以在改善漏光的同时,不影响面板开口率,提升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7或图9,驱动芯片30(301、302)沿第一方向D1设置。若驱动芯片沿面板的弯曲边方向设置,当面板进行弯曲动作时,会造成驱动芯片的绑定引脚出现问题,例如接触不良等,将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性能指标。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可选的实施例将驱动芯片沿第一方向D1(面板的非弯曲边方向)设置,可保证驱动芯片不弯曲,有效避免驱动芯片的绑定引脚由于弯曲动作而出现的问题,保证面板可以正常进行显示。

液晶显示面板设置有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包括数据线、扫描线、薄膜晶体管及显示电极等。薄膜晶体管与数据线和扫描线电连接,扫描线向薄膜晶体管传输电信号,用于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打开或关闭;数据线用于向薄膜晶体管传输数据信号;薄膜晶体管可控制显示电极是否被加电压。当电压被施加到显示电极时会在液晶层中产生电场,能够调整入射到液晶层的光的偏振,从而控制面板显示图像。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弯曲显示装置,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弯曲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弯曲显示装置200包括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弯曲显示面板100。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发明中可弯曲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可弯曲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弯曲显示面板及可弯曲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