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931发布日期:2019-04-30 19:0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搭载有小型照相机。例如,众所周知的此类小型照相机有: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包括手抖补偿功能的产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49209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包括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和设于该透镜支撑体周围的框体,装有多个球体以支撑透镜支撑体相对于框体沿与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自由移动。此外,以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设有磁石、与该磁石相对设有磁性部件,通过磁石与磁性部件之间的吸引力将球体夹于透镜支撑体与框体之间。

但是,有一个问题点是:若因例如掉落等原因导致受到比磁石与磁性部件之间产生的吸引力更大的力,则可能导致透镜支撑体离开球体,然后透镜支撑体再次碰到球体,与球体点接触的框体受到冲击后,球体所碰触的部分发生凹陷或龟裂,从而无法确保透镜支撑体顺利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旧问题点,并提供一种可确保透镜支撑体顺利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形态为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围住所述透镜支撑体周围的框体,以及支撑所述透镜支撑体对着所述框体沿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自由移动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部及引导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引导部沿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的断面上,所述支撑部于所述引导部的至少两点发生接触。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由设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的一方的第1支撑机构和设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的另一方的第2支撑机构构成,所述第1支撑机构包括第1支撑部及第1引导部,所述第2支撑机构包括所述第2支撑部及第2引导部,所述第1支撑部与所述第1引导部沿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一个方向延伸,所述第2支撑部与所述第2引导部沿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垂直相交、且与所述第1支撑部及第1引导部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

此外,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至少于一部分发生面接触。

此外,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存在所述支撑部于所述引导部的至少一部分发生线接触。

此外,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引导部在与所述透镜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存在所述支撑部于所述引导部的3处发生线接触。

此外,优选地,包括设于所述透镜支撑体上的磁石和设于所述框体上、与所述磁石相对的磁性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围住所述透镜支撑体周围的第1框体、支撑所述透镜支撑体对着所述第1框体沿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自由移动的垂直相交方向支撑机构、围住所述第1框体的第2框体、支撑所述透镜支撑体及所述第1框体沿所述透镜光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光轴方向支撑机构。所述垂直相交方向支撑机构包括支撑部及引导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引导部沿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的断面上,所述支撑部于所述引导部的至少两点发生接触。

此外,优选地,所述光轴方向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2框体上的第2框体侧支撑部和设于所述第1框体上的第1框体侧引导部,所述第2框体侧支撑部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延伸,在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断面上,所述第2框体侧支撑部于所述第1框体侧引导部的至少两点发生接触。

本发明的其他形态为一种照相装置,该照相装置包括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和由所述透镜支撑体支撑的透镜。

本发明的其他形态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照相装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有支撑部及引导部沿与透镜的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的断面上,支撑部于引导部的至少两点发生接触,因此可以减少透镜的光轴方向的透镜支撑体或框体接受的冲击,确保透镜支撑体的顺利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体现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从斜上方所见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体现用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移动体,从斜上方所见的分解斜视图。

【图3】为体现用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移动体,从斜下方所见的分解斜视图。

【图4】为体现用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固定体的一部分,从斜上方所见的分解斜视图。

【图5】为体现用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柔性线路板的斜视图。

【图6】为体现用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移动体的xz方向断面图。

【图7】为体现用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移动体的yz方向断面图。

【图8】为体现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的断面图。

【图9】为体现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图8的a-a线断面图。

【图10】为体现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图8的b-b线断面图。

【图11】为体现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中的第1支撑机构的周边的断面图。

【图12】为体现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中的第2支撑机构的周边的断面图。

【图13】为体现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中的第1支撑机构的周边的断面图。

【图14】为体现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中的第2支撑机构的周边的断面图。

【图15】为体现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中的第1支撑机构的xy方向断面图。

【图16】为体现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中的第1支撑机构的xy方向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照相装置

12透镜驱动装置

14透镜

16固定体

18移动体

20透镜支撑体

22第1框体

24透镜安装用孔

26第1移动体板

28第2移动体板

30第1盖罩

32,34,36开口

38垂直相交方向支撑机构

40第1支撑机构

42第2支撑机构

44第1支撑部

46第1引导部

48第2支撑部

50第2引导部

52安装部

54安装用孔

56被安装部

58第1磁石

60第1磁性部件

62第2磁石

64第2框体

66基座

68第2盖罩

70,72通孔

74开口部

76柔性线路板

78第1端子部

80第2端子部

82第1线圈

84第2线圈

86x方向位置传感器

88y方向位置传感器

90z方向位置传感器

92第2磁性部件

94光轴方向支撑机构

96第3支撑部

98第4支撑部

100第3引导部

102第4引导部

104底面部

106下侧固定部

108上侧固定部

110插入孔

112第1接触部

114第2接触部

116突出部

118第3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至图10体现的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

图1体现的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所涉照相装置10。照相装置10包括透镜驱动装置12和装在该透镜驱动装置12上的透镜14。

透镜驱动装置12包括固定体16和被支撑着相对于该固定体16自由移动的移动体18。移动体18如图2及图3所示,包括透镜支撑体20和围住该透镜支撑体20的第1框体22。从上方看透镜支撑体20及第1框体22,其外形为近四方形。

为便于理解,本说明书中将透镜14的光轴方向称为z方向,将与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称为x方向,以及将与z方向及x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称为y方向。此外,将光轴的被摄体侧称为上侧,将其相反侧或未图示的图像传感器所配置的一侧称为下侧。

透镜支撑体20在该透镜支撑体20的内侧形成有从z方向看呈现圆形的透镜安装用孔24,该透镜安装用孔24上安装着透镜14。

第1框体22由第1移动体板26、第2移动体板28及第1盖罩30构成。透镜支撑体20、第1移动体板26及第2移动体板28由例如液晶聚合物(lcp)、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工程塑料制成。此外,第1盖罩30由例如金属制成。第1移动体板26、第2移动体板28及第1盖罩30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光线通过的开口32,34,36。开口32,34,36分别形成为近圆形。

第1框体22支撑着透镜支撑体20沿y方向及x方向自由移动。换言之,第1框体22包括垂直相交方向支撑机构38,通过该垂直相交方向支撑机构38使透镜支撑体20沿xy方向可自由移动。

垂直相交方向支撑机构38沿z方向分隔开,由第1支撑机构40和第2支撑机构42构成。第1支撑机构40设于z方向下方,亦如图6及图7所示,其由突出于第1移动体板26的下面而形成的第1支撑部44和形成为凹陷于第2移动体板28的上面的第1引导部46构成,该第1支撑部44嵌于第1引导部46中。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沿x方向延伸,在第1移动体板26及第2移动体板28的4个角部旁边分别形成。沿x方向延伸的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于y方向相嵌以限制移动,所以第1移动体板26相对于第2移动体板28仅沿x方向自由移动。第1支撑部44及第1引导部46在于yz方向切开的断面(参照图7)上,被3条垂直相交的线围住,在x方向上,于3个平面(相对的侧面及下面)发生面接触。

第2支撑机构42设于z方向上方,亦如图6及图7所示,由突出于第1移动板28的上面而形成的第2支撑部48和形成为凹陷于透镜支撑体20的下面的第2引导部50构成,该第2支撑部48嵌于第2引导部50中。第2支撑部48与第2引导部50沿y方向延伸,形成于透镜支撑体20及第1移动体板26的4个角部旁边。沿y方向延伸的第2支撑部48与第2引导部50于x方向相嵌以控制移动,因此透镜支撑体20相对于第1移动体板26仅沿y方向自由移动。第2支撑部48及第2引导部50在于xz方向切开的断面(参照图6)上,被3条垂直相交的线围住,在y方向上,于3个平面(相对的侧面及上面)上发生面接触。

第1盖罩30的四个角落处设有安装部52向z方向下方延伸。该安装部52上形成有四方形的安装孔54。此外,第2移动体板28的四个角落处向侧方突出形成有被安装部56。该被安装部56嵌入安装孔54中,第1盖罩30固定于第2移动体板28上。该第1盖罩30的下面与透镜支撑体20的上面之间,如图6及图7所示,其为因公差等产生的含误差在内的必要最小限度的空隙,限制透镜支撑体20或第1移动体板26相对于第2移动体板28的z方向的移动。

透镜支撑体20的外侧,于x方向两面和y方向一面上固定有第1磁石58。x方向两面的第1磁石58,58于x方向形成s极和n极。此外,y方向一面的第1磁石58于y方向形成s极和n极。

此外,在第2移动体板28下面的x方向两面上设有由磁性体组成的第1磁性部件60,60。该第1磁性部件60,60与x方向两面的第1磁石58,58隔着第2移动体板28于z方向相对,与第1磁石58,58之间产生吸引力。因此,透镜支撑体20与第1移动体板26隔着第2移动体板28被吸引,使第1支撑部44和第1引导部46及第2支撑部48和第2引导部50在z方向保持接触状态。

此外,在第2移动体板28上,在y方向,与设有第1磁石58的面相反侧的外面上固定有第2磁石62。该第2磁石62于z方向分成2部分,分别于y方向形成s极和n极,该极性形成为上下相反。

接下来对固定体16和移动体18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回到图1,固定体16包括第2框体64。该第2框体64围住移动体16的第1框体22的周围。该第2框体64包括基座66和第2盖罩68。基座66及第2盖罩68分别由树脂或非磁性金属构成,从上方看其呈现方形,第2盖罩68相嵌于基座66的外侧构成第2框体64。此外,基座66及第2盖罩68上形成有用于光线通过或插入透镜14的通孔70,72。

此外,如图4所示,基座66的4个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74。有柔性线路板76配置为围住基座66外侧,从而围住该开口部74。换言之,如图4及图5所示,柔性线路板76被折弯成四方形状,围住基座66的外形,在其下方,y方向上形成有第1端子部78,以及与该第1端子部78相对形成有第2端子部80。通过第1端子部78对向后述第1线圈82通电进行控制,通过第2端子部80对向后述第2线圈84通电进行控制,但并不限于此。

柔性线路板76的内侧,于x方向两面和y方向一面上固定有第1线圈82。此外,柔性线路板76的内侧的y方向另一面上固定有第2线圈84。此外,位于柔性线路板76内侧,x方向的一个第1线圈82的中侧配有x方向位置传感器86,y方向的第1线圈82的中侧配有y方向位置传感器88,并且在第2线圈84的单侧配有z方向位置传感器90。

另外,设于x方向2面上的第1线圈82,82为电气串联连接。

第1线圈82、x方向位置传感器86及y方向位置传感器88经由开口部74面对基座66内侧,分别与第1磁石58相对。同样,第2线圈84及z方向位置传感器90经由开口部74面对基座66内侧,与第2磁石62相对。

此外,如图1所示,柔性线路板76的外侧设有由磁性体组成的第2磁性部件92。该第2磁性部件92隔着柔性线路板76及第2线圈84与第2磁石62相对。第2磁性部件92有第2磁石62发出的磁通流通,第2磁石62与第2磁性部件92之间产生吸引力。因此,移动体18于固定体16的y方向有吸引力发生作用。

如图1及图8至图10所示,移动体18由光轴方向支撑机构94支撑着相对于固定体16沿z方向自由移动。光轴方向支撑机构94由设于第2框体64上的第3支撑部96和第4支撑部98,以及设于移动体18上的第3引导部100和第4引导部102构成。第3支撑部96与第3引导部100组合,第4支撑部98与第4引导部102组合。

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由例如陶瓷、金属或树脂制成,此实施形态中构成为向z方向延伸的圆柱。此外,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位于基座66的第2磁石62侧的侧面内侧,于x方向分别间隔设置于基座20的角部附近。

另外,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在xy方向断面上为圆形,但亦可为圆形的一部分,亦可为圆形以外的椭圆或多角形状。

即如图1及图8至图10所示,基座66的通孔70的周围形成有底面部104,该底面部104的内侧有形成为圆筒状槽的下侧固定部106,106设于两侧,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的下端插入该下侧固定部106,106中进行固定。此外,前述第2磁性部件92的上端于x方向两端向y方向折弯形成上侧固定部108,108,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的上端插入形成于该上侧固定部108,108的插入孔110,110中进行固定,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固定于第2框体64上。此实施形态中,第2磁性部件92兼具支撑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的功能,与单独设置支撑零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零件个数,此外可以稳定支撑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

第3引导部100如图8及图9所示,包括沿z方向间隔设置的第1接触部112和第2接触部114。此实施形态中,第1接触部112与第2接触部114形成为圆形孔,在第3支撑部96的xy方向断面上,与第3支撑部96的外面沿360度圆周方向接触。

第4引导部102如图8及图10所示,在xy方向断面上,由在y方向相对的2个壁面构成。该第4引导部102形成有两侧壁面向第4支撑部98侧曲面状突出的突出部116,116。该突出部116,116的中央成为与第4支撑部98接触的第3接触部118,该第3接触部118与第4支撑部98于y方向2点发生接触,减小摩擦阻力。

上述构成中,若向与z方向的磁通所通过的x方向两面的第1磁石58,58相对的第1线圈82,82中通电,则第1线圈82,82中会有y方向的电流流通,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第1线圈82,82中会有向x方向的洛伦兹力发生作用。因为第1线圈82,82固定于基座66上,作用于第1磁石58,58的其反作用力会成为对于透镜支撑体20及第1移动体板26的驱动力,透镜支撑体20及第1移动体板26被第1支撑机构40支撑着向x方向移动。

在此,如图6所示,若以x方向的驱动力为fx,则可通过

fx>μx1(nx1+wx1)+μx2(nx2+wx2)

来将透镜支撑体20及第2移动体板28向x方向驱动。

在此,μx1、μx2分别为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之间的摩擦系数,wx1、wx2分别为施加于第1支撑部44的荷重,nx1、nx2为因第1磁石58,58与第1磁性部件60,60之间的吸引力而对第1支撑部44施加的力。此外,

n+wx=(nx1+wx1)+(nx2+wx2),fx可通过如下公式表达:

fx=μx(n+wx)

但μx为μx1、μx2的平均值。

若向与z方向的磁通所通过的、在y方向上与第1磁石58相对的第1线圈82中通电,则第1线圈82中会有x方向的电流流通,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第1线圈82中会有向y方向的洛伦兹力发生作用。因为第1线圈82固定于基座66上,作用于第1磁石58的其反作用力会成为对于透镜支撑体20的驱动力,透镜支撑体20被第2支撑机构42支撑着向y方向移动。

在此,如图6所示,若以y方向的驱动力为fy,则可通过

fy>μy1(ny1+wy1)+μy2(ny2+wy2)

来将透镜支撑体20向y方向驱动。

在此,μy1、μy2分别为第2支撑部48与第2引导部50之间的摩擦系数,wy1、wy2分别为施加于第2支撑部48的荷重,ny1、ny2为因第1磁石58与第1磁性部件60之间的吸引力而对第2支撑部48施加的力。此外,n+wy=(ny1+wy1)+(ny2+wy2),fy可通过如下公式表达:

fy=μy(n+wy)

但μy为μy1、μy2的平均值。

透镜支撑体20向x方向或y方向中任一方向移动后,若停止向线圈82通电,则因为第1磁石58,58与第1磁性部件60,60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以及第2支撑部48与第2引导部50的摩擦,透镜支撑体20会停在停止通电的位置上。

在此,照相装置10例如于-y方向受到了冲击。若受到-y方向的冲击,则透镜支撑体20及第1移动体板26会试图对抗第1磁石58,58与第1磁性部件60,60之间的吸引力并向-y方向移动。但是,因为透镜支撑体20及第1板26被第1支撑机构40支撑控制y方向的移动,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亦不会分开,基本不会移动。受到冲击后,因第1磁石58,58与第1磁性部件60,60产生的吸引力导致产生欲向+y方向返回的力作用于透镜支撑体20及第1板26。在此亦因为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维持接触,所以透镜支撑体20及第1移动体板26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亦基本不会移动。对于x方向的冲击,只是在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维持接触的情况下,被第1支撑机构40引导着,透镜支撑体20相对于第2移动体板28移动。此外,对z方向的冲击亦是,虽然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易于维持接触,但即使两者分开了,亦可用面来挡住返回时的冲击,因此损伤较小,可确保透镜支撑体20的顺利移动。第2支撑机构42亦发挥同样作用。

此外,第1支撑机构40及第2支撑机构42中,有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以及第2支撑部48与第2引导部50分别于x方向、y方向嵌合,成为独立的支撑机构,因此即使同时对着xy方向进行驱动,亦不会有向旋转方向的力发生作用,可防止透镜支撑体20向旋转方向驱动。

接下来,若向配置于y方向的磁通所通过的第2磁石62与第2磁性部件92之间的第2线圈84中通电,则第2线圈84中会有x方向的电流流通,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第2线圈84中会有向z方向的洛伦兹力发生作用。因为第2线圈84固定于基座66上,作用于第2磁石62的其反作用力会成为对于移动体18的驱动力,移动体18被光轴方向支撑机构94支撑着向z方向移动。

在此,若以z方向的驱动力为fz,则可以通过驱动力fz

fz>(μz3×nz3+μz4×nz4)+w

来将移动体18向z方向驱动。

在此,nz:第2磁石62产生的吸引力(nz=nz3+nz4),μz3:第3支撑部96与第3引导部100的摩擦系数,μz4:第4支撑部98与第4引导部102的摩擦系数,w:移动体18的总重量。

移动体18向z方向移动后,若停止向第2线圈84通电,则因为第2磁石62与第2磁性部件92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第3支撑部96与第3引导部100,以及第4支撑部98与第4引导部102的摩擦,移动体18会停在停止通电的位置上。

在此,照相装置10例如于-y方向受到了冲击。若受到-y方向的冲击,则移动体18会试图对抗第2磁石62与第2磁性部件92之间的吸引力并向-y方向移动。但是,移动体18因为第3引导部100及第4引导部102、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维持于y方向的接触,因此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亦基本不会移动。受到冲击后,因第2磁石62与第2磁性部件92产生的吸引力导致产生欲向+y方向返回的力作用于移动体18。在此亦因为第3引导部100及第4引导部102、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维持于y方向的接触,因此移动体18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亦基本不会移动。

在此,即使第3引导部100或第4引导部102发生了微小的变形,因为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为向z方向延伸的形状,所以会有沿z方向连续的力,而非局部的力作用于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不会发生移动体18的往返动作等剧烈的动作变化,从而可确保透镜支撑体20的顺利移动。

此外,移动体18由设于y方向侧的光轴方向支撑机构94支撑,此外,移动体18上设有第1磁石58等,比较重,因此会产生向z方向下方垂的力矩。但是,光轴方向支撑机构94由沿z方向延伸的第3支撑部96及第4支撑部98支撑,因此与以前的用球体支撑的产品相比,可减少上述下垂。

图11及图12体现的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

第2实施形态与前述第1实施形态相比,第1支撑机构40及第2支撑机构42的构造不同。

即,第1支撑机构40中,第1支撑部44形成为下面侧呈圆弧状突出。因此,如图11所示的z方向断面上,第1支撑部44及第1引导部46的侧面为线接触,底面为点接触。x方向上,侧面于平面发生接触,底面为线接触。此外,第2支撑部48形成为上面侧呈圆弧状突出。因此,如图12所示的z方向断面上,第2支撑部48及第2引导部50的侧面为线接触,底面为点接触。x方向上,侧面于平面发生接触,底面为线接触。

如此,第1机构40及第2机构42中,x方向上有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以及第2支撑部48与第2引导部50通过面及线发生接触,因此与第1实施形态相比,能减少摩擦力。

此外,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则在以相同符号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3及图14体现的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

第3实施形态与前述第1及第2实施形态相比,第1支撑机构40及第2支撑机构42的构造不同。

换言之,第1支撑机构40中,第1支撑部44形成为下面及侧面侧呈圆弧状突出。因此,如图13所示的z方向断面上,第1支撑部44及第1引导部46的侧面及底面为点接触。x方向上,于侧面及底面的3点发生线接触。此外,第2支撑部48形成为上面及侧面侧呈圆弧状突出。因此,如图14所示的z方向断面上,第2支撑部48及第2引导部50的侧面及底面为点接触。x方向上,于侧面及底面的3点发生线接触。本第3实施形态中,于z方向断面上以两侧面为点接触,但亦可仅以某一侧面为点接触。

如此,第1机构40及第2机构42中,x方向上有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以及第2支撑部48与第2引导部50通过3点发生接触,因此与第2实施形态相比,更能减少摩擦力。

此外,与第1及第2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则在以相同符号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5体现的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

第4实施形态中,第1支撑部44包括直线状的侧面,但第1引导部46呈曲面状突出的形状。因此,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于xy方向断面上发生点接触。

图16体现的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

第5实施形态中,第1引导部46包括直线状的侧面,但第1支撑部44呈曲面状突出的形状。因此,第1支撑部44与第1引导部46于xy方向断面上发生点接触。

此外,上述实施形态的说明中是以形成为凸状的部分为支撑部,以形成为凹状的部分为引导部,但反过来以凸状部分为引导部、以凹状部分为支撑部亦可。此外,对第1~第5实施形态的构成进行适当组合亦可。

此外,第1磁石58与第1线圈82,以及第2磁石62与第2线圈84亦可调换位置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其它部件重新妥善配置。此外,该透镜驱动装置12为包括聚焦调整功能以及手抖补偿功能的产品,但还可适用于包括放大缩小功能的产品。此外,本说明书是对用于照相装置10的透镜驱动装置12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亦适用于其它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