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附件及使用该外壳附件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888发布日期:2019-04-30 19:0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壳附件及使用该外壳附件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壳附件及使用该外壳附件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传输如光信号、电信号等信号或者是用于供电的连接器在使用时都需要与相对应的适配连接器插接导通,为保证有效连通,需要使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稳固插接,所以,通常会在连接器的壳体及适配连接器的壳体之间设置相应的插接锁止结构,这种插接锁止结构都是直接预制在外壳上,一般都是专用的,通用性较差,而且,有的插接锁止结构的解锁操作也较为繁琐,导致整个连接器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在文献号为de202004016771u1的德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其是在外壳上设置两个对应配合使用的夹臂,夹臂的与连接器插接端对应的前端位于外壳中,夹臂的后端则延伸至外壳之外,插接时,当连接器的信号接触件与适配连接器的信号接触件对应接触导通时,利用两夹臂的前端夹持适配连接器上的相应待夹持部,以实现两连接器的稳固插接。同样的,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20944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也公开了类似利用夹臂实现插头与插座固定连接的插头连接器,其用于实现导电,在插头上直接铰接装配两个配置扭簧的夹臂。上述利用夹子来实现两连接器的方式确实方便,夹持、解锁快捷方便。

但是,现有的这种利用两夹臂实现夹持的固定方式中由于都是直接将夹臂集成安装在了连接器上,这样就只能针对新生产的连接器设计、制作夹臂结构。旧的连接器如一般的插头和插座可能并未设置相应的夹臂,还有一种连接器,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空间限制不能设置夹臂而在偶尔应用于其他场所时又需要设置夹持锁紧结构的,均无法应用上述直接在连接器壳体上预制夹臂来实现夹持锁紧的连接方式,限制了利用夹臂实现快速夹持、解锁的固定方式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夹臂预制在连接器壳体的方式限制了利用夹臂实现快速夹持固定方式推广应用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外壳附件的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外壳附件,包括用于连接在连接器壳体上的附件本体,附件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以夹持相应适配连接器的两夹臂,每个夹臂分别具有夹持端,至少一个夹臂上设有用于控制该夹臂动作解锁的手柄部。

本发明所提供的外壳附件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可将外壳附件连接在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上,组成连接器组件。在需要插接以传输信号时,在成对布置的两夹臂的配合试用下夹持相应的适配连接器,保证两连接器的插接牢固,不容易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保证信号有效导通。由于夹臂布置在另外设置的外壳附件上,不需要额外对连接器进行加工,在使用时,将外壳附件安装连接在连接器壳体上即可正常使用,在具体使用时,可针对同一类或同样系列的连接器设计、制造一种类型的外壳附件,不需要对旧的连接器进行改进,可有效扩大这种利用夹臂实现快速夹持、解锁的固定方式的推广应用。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2:所述附件本体具有用于固定装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上的固定装配结构。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3:所述附件本体为用于固定套装在连接器壳体上的壳本体,所述固定装配结构设置在壳本体的内壁和/或端部。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4:所述壳本体外表面上设有防滑推拉结构。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5:所述夹臂的夹持端延伸至附件本体的用于与连接器插接端对应的前端的前侧。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6:所述夹臂均布置在所述附件本体外侧。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1至6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7:设置有手柄部的夹臂为铰接装配在所述附件本体上的活动夹臂,附件本体上设有弹性件,以向活动夹臂施加迫使活动夹臂朝向夹持相应适配连接器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8:成对配合使用的两夹臂均为所述的活动夹臂。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9:所述活动夹臂为夹板结构。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10:将配合使用的两夹臂之间定义为内侧,各活动夹臂上分别具有使其夹持端相对其手柄部靠内布置的弯折过渡段。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1至6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11:所述手柄部上设有防滑操作结构。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1至6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12:至少一个夹臂的夹持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适配连接器上的结构对应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凸部和/或凹部。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12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13:所述夹臂上的插接结构为具有设定形状和/或设定个数的用于确定连接器插接姿态的识别插接结构。

在外壳附件技术方案12的基础上改进得到外壳附件的技术方案14:设有所述插接结构的夹臂的夹持端为板式结构,板式结构的用于朝向适配连接器的内侧面上设有所述插接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用上述外壳附件的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外壳附件,外壳附件包括连接在连接器壳体上的附件本体,附件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对配合使用以夹持相应适配连接器的两夹臂,每个夹臂分别具有夹持端,至少一个夹臂上设有用于控制该夹臂动作解锁的手柄部。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2:所述附件本体具有固定装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上的固定装配结构。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3:所述附件本体为固定套装在连接器壳体上的壳本体,所述固定装配结构设置在壳本体的内壁和/或端部。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4:所述壳本体与所述连接器壳体可拆装配。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5:所述壳本体外表面上设有防滑推拉结构。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6:所述附件本体具有与连接器的插接端对应的前端,所述夹臂的夹持端延伸至附件本体前端的前侧。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7:所述夹臂均布置在所述附件本体外侧。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8:设置有手柄部的夹臂为铰接装配在所述附件本体上的活动夹臂,附件本体上设有弹性件,以向活动夹臂施加迫使活动夹臂朝向夹持相应适配连接器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9:成对配合使用的两夹臂均为所述的活动夹臂。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0:所述活动夹臂为夹板结构。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1:将配合使用的两夹臂之间定义为内侧,各活动夹臂上分别具有使其夹持端相对其手柄部靠内布置的弯折过渡段。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2:所述手柄部上设有防滑操作结构。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3:至少一个夹臂的夹持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适配连接器上的结构对应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凸部和/或凹部。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13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4:所述夹臂上的插接结构为具有设定形状和/或设定个数的用于确定连接器插接姿态的识别插接结构。

在连接器组件技术方案13的基础上改进得到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15:设有所述插接结构的夹臂的夹持端为板式结构,板式结构的用于朝向适配连接器的内侧面上设有所述插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用外壳附件的连接器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外壳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单个夹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夹臂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附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铰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一种应用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用外壳附件的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该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100,该连接器具体为光纤插头连接器,其具有连接器壳体102,连接器壳体102中固设有插头内芯组件101,插头内芯组件101具有向前延伸出连接器壳体102的插芯103。连接器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光纤插头连接器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外壳附件200,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附件200具体包括连接在连接器壳体上的附件本体2,此处的连接具体为固定装配式的连接,因此,在附件本体2上设有相应的与连接器壳体对应配合的固定装配结构,实际上,附件本体2具体为可套装在连接器壳体上的壳本体,相应的固定装配结构设置在前本体的内壁。另外,本实施例中,附件本体2与连接器壳体102可拆的固定装配在一起。同时,为方便装配,在附件本体2的外表面设有防滑推拉结构22,此处的防滑推拉结构22具体为依次布置多个环槽。

如图5和图6所示,在附件本体2上设有一对配合使用以夹持相应适配连接器的两夹臂3,两夹臂均布置在附件本体2的外侧,每个夹臂3分别具有夹持端31。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描述,将连接器100的用于与适配连接器对应的插接端为前端,那么每个夹臂3的前端则为夹持端31,并且,附件本体2具有与连接器100的插接端对应的前端20,每个夹臂3的夹持端31位于附件本体2的前端20的前侧。

本实施例中,两夹臂均为夹板结构,两夹臂均为活动夹臂,活动夹臂具体通过铰接轴5铰接在附件本体2上,铰接轴5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实际上,在附件本体上2上设有相应的支撑耳21,在夹臂3上设有相应的连接耳37,在支撑耳21和连接耳37上设有用于对应贯通以穿装铰接轴5的安装孔。

并且,在铰接轴5上设有如图8所示的扭簧4,该扭簧4作为弹性件,以向活动夹臂施加迫使活动夹臂朝向夹持相应适配连接器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

实际上,各夹臂3上分别设有用于控制该夹臂克服弹性件作用力以动作解锁的手柄部34,在手柄部上设有防滑操作结构35,此处的防滑操作结构35具体为防滑槽结构。

另外,为提高夹持作用力,如果将配合使用的两夹臂之间定义为内侧的话,各夹臂3上分别具有使其夹持端31相对其手柄部34靠内布置的弯折过渡段32。并且,如图3至6所示,在夹臂3的夹持端31还设有用于与相应适配连接器上的结构对应插接固定的插接结构36,此处的插接结构具体包括设置在夹持端的朝向适配连接器的内侧面上的两个凸部,实际上,此处的插接结构36为具有设定形状和设定个数的用于确定连接器插接姿态的识别插接结构,利用该两凸部的形状及数量来确定连接器的插接姿态,确保准确插接。

使用时,可将外壳附件200套装固定在连接器100上,组成连接器组件。在需要插接以传输信号时,利用摁压手柄部将两夹臂张开,在连接器100与对应的适配连接器对应插接导通后,松开夹臂,夹臂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持在适配连接器上,防止出现连接松动的问题,保证信号导通。本实施例中,外壳附件可以固定套装在相应的连接器壳体上,不需要额外对连接器进行加工。这样,在具体使用时,可针对同一类或同样系列的连接器设计、制造一种类型的外壳附件,不需要对旧的连接器进行改进,利用这种外壳附件,即可应用这种夹持锁紧的固定方式。

具体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组件可与对应的适配连接器300对应插接使用,适配连接器300中设有相应的光纤接触件,当连接器组件中的连接器100上的插芯与适配连接器300中的光纤接触件连通时,使外壳附件200上的夹臂夹持适配连接器300,为保证牢固夹持,可使夹臂上的插接结构与适配连接器300上的凹坑结构301对应吻合插接。装配完成后,连接器组件发出的信号则经相应的信号传输线400向后传输。

本实施例中,外壳附件可拆的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上,这样方便进行更换和拆卸。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也可以不可拆的固定套装在连接器壳体上。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外壳附件具体为套装在连接器壳体上的壳本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也可以为夹持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上的夹持壳,只要保证外壳附件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上即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也可以与连接器壳体活动装配,设置在具体的应用场合中,如果允许有连接器有少许活动,只要不完全脱落即可的话,那么也可以使外壳附件通过链条连接等延长连接的方式与连接器壳体连接,同样可实现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的稳固插接,避免出现脱落乃至松动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上的两夹臂均为活动夹臂,这样夹持、解锁操作均较为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上成对配合使用的两夹臂也可以其中一个活动夹臂,另一个为固定夹臂,这样,可通过控制活动夹臂动作而实现夹持、解锁操作。

本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上的两夹臂均铰接在外壳附件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两夹臂的支撑部分固定在外壳附件上,而利用夹臂的延伸部分所起到的弹性作用实现夹持和解锁,主要设置相应的手柄部以方便操作夹臂动作解锁即可。

本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上的用于固定装配连接器壳体的固定装配结构设置在附件本体的内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固定装配结构设置在附件本体的端部等位置。

本实施例中,外壳附件上设置一对成对布置的两夹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对以上的夹臂对。

本实施例中,两夹臂均布置在附件本体的外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夹臂也可以使夹持端延伸入附件本体的内侧、手柄部延伸至附件本体的外侧以方便操作,如背景技术部分所引用的文献号为de202004016771u1的德国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光纤连接器中的延伸入内部的夹臂。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活动夹臂,设置扭簧作为弹性件,向活动夹臂施加相应的弹性作用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以采用拉簧或弹簧等其他方式的弹性结构。

本实施例中,活动夹臂整体上为夹板结构,强度较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使活动夹臂的夹持端为板式结构,以保证其夹持强度。当然,活动夹臂整体上也可以采用分叉设置的夹持小臂来夹持适配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在两夹臂的夹持端分别设置插接结构,插接结构具体为两个凸部,这样可起到确定连接器插接姿态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结构也可以仅采用凹部如凹坑或插孔等结构,也可以既设置凸部,又设置凹部。

本实施例中,夹臂上的插接结构可确定插接姿态,这适用于插接姿态确定的连接器类型。如果对于插接姿态不定的连接器话,插接结构也可以不用于确定插接姿态,如在夹臂的内侧中部设置凸块或凹部,这样可以正反两个插接使用,如一般常用的两脚插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外壳附件的实施例,该所述中的外壳附件的结构与上述连接器组件中的外壳附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壳附件可单独设计、加工制造,其可以针对同一类连接器使用,也可针对不同种类的连接器使用,不需要在连接器壳体上进行改进,不影响现有的连接器生产和制造,应用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