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机及设有该投影机的图像遮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0853发布日期:2018-10-16 20:33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机及设有该投影机的图像遮挡系统。



背景技术:

投影机将图像投到屏幕,根据投影机的成像原理,光源投射到成像芯片上,再通过镜头投射出来是一个方正的16:9或4:3的画面。 有时候为了适应投影环境或者为了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要求只显示画面的一部分,画面的其余部分需要遮挡,不能投影到屏幕上。

目前的解决方法一般是投影机镜头的前端通过紧固螺钉的方式增加黑色的遮挡片,用于遮挡需要屏蔽的图像。这种解决方法,由于是螺钉紧固的方式,遮挡片是固定的,所以其遮挡的位置也是固定的,从而只能实现静态遮挡,不能实现动态遮挡。比如一幅画面中,需要遮挡除人物以外的其它景物,当人物从屏幕的最左端移到最右端,这种位置固定的遮挡片就不能满足要求。同时因为这种遮挡片的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投影出来的画面被遮挡的边界也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满足遮挡画面边界变换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机及设有该投影机的图像遮挡系统,其可实现静态遮挡,也可实现动态遮挡,而且遮挡画面的边界能根据需要变化形状。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投影机统,包括一主体、组装于所述主体上的镜头,且所述镜头前端露出于所述主体前端外,所述投影机还包括一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前端的电致变色显示器,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一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中间的电致变色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的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连接,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上,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位于所述镜头前端。

所述壳体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中间设置有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且所述壳体还包括自所述通孔后端外围往后延伸的环状套接部,所述环状套接部固定套设于所述镜头外围。

所述环状套接部上下两端设置有螺孔,两螺钉分别穿过所述上下两端的螺孔后抵紧于所述镜头外侧。

一种图像遮挡系统,包括上述投影机,所述投影机投影在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所述图像遮挡系统还包括一机器视觉系统,所述机器视觉系统包括PC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投影机主体前端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与所述PC机连接,所述PC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投影机的电致变色显示器连接。

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的一侧还设置有信号通讯口,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通过所述信号通讯口与所述PC机有线连接。

所述PC机通过无线信号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无线连接。

所述PC机内安装有用于对所述投影画面的移动速度进行分析计算的机器视觉软件。

所述PC机还与所述投影机连接。

所述PC机内还安装有用于根据投影机的视频信号来编辑遮挡画面的视频图像处理软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因为在镜头上固定组装了电致变色显示屏,从而不但可实现静态遮挡,还能实现动态遮挡,且遮挡边界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换;

2、因为设置了机器视觉系统,从而能实现电致变色显示屏输入的信号与投影机输入的视频信号的同步,保证画面的遮挡不会发生位置错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投影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投影机的电致变色显示屏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投影画面遮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投影机包括一主体1、组装于所述主体1上的镜头2,且所述镜头2前端露出于所述主体1前端外,所述投影机还包括一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2前端的电致变色显示器3,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3包括一壳体31、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31中间的电致变色显示屏32、设置于所述壳体31一侧的电源接口33,所述电源接口33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连接,所述壳体31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2上,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位于所述镜头2前端。

所述壳体31包括一本体311,所述本体311中间设置有前后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且所述壳体31还包括自所述通孔后端外围往后延伸的环状套接部312,所述环状套接部312固定套设于所述镜头2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套接部312上下两端设置有螺孔,两螺钉4分别穿过所述上下两端的螺孔后抵紧于所述镜头2外侧,从而使得所述环状套接部312与所述镜头2相对固定,即使得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3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2。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所述镜头2与电致变色显示器3。

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为公知结构,其上有许多像素点,可以控制指定像素点的颜色。

本实用新型图像遮挡系统包括所述投影机,所述投影机投影在屏幕上形成投影画面,所述图像遮挡系统还包括一机器视觉系统,所述机器视觉系统包括PC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投影机主体1前端的摄像头5,所述摄像头5的输出端与所述PC机连接,所述PC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投影机的电致变色显示器3连接;所述摄像头5拍摄所述投影画面并传送给所述PC机,所述PC机对所述投影画面的移动速度进行分析计算,并向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输入变色速度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器3的一侧还设置有信号通讯口34,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通过所述信号通讯口34与所述PC机有线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PC机通过无线信号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无线连接。

所述PC机内安装有用于对所述投影画面的移动速度进行分析计算的机器视觉软件。

所述PC机还与所述投影机连接,所述PC机内还安装有用于根据投影机的视频信号来编辑遮挡画面的视频图像处理软件。所述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采用After effects ,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同样功能的软件。

所述机器视觉软件与视频图像处理软件不是本申请的重点,任何能实现目标功能的软件均可,故不在此赘述。

本实用新型图像遮挡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投影机的光穿过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后投影在屏幕上而形成投影画面;所述PC机内的视频图像处理软件根据投影机的视频信号来编辑遮挡画面,并将通过所述信号通讯口34传送给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输入变色信号;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上电后根据信号通讯口34输入的信号,按照预定的程序变换像素点的颜色,具体的说,若某部分的投影画面不需要被遮挡,则对应该部分的像素点的颜色变换为透明,投影机的光能穿过该透明部分投影在屏幕上,投影在屏幕上的部分则为显示画面(如图3中数字标识6所示);若某部分的投影画面需要遮挡,则对应该部分的像素点的颜色变换为黑色,经过该部分的投影机的光就会被阻挡,不能穿过,从而形成遮挡画面(如图3中数字标识7所示),这样实现了部分显示画面的功能。而该些变换为黑色的像素点的边界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被控制变换为不同的形状,即被遮挡画面的边界能根据需要变化形状;且该遮挡画面可以是静态,就是一直只遮挡某一位置;也可以是动态的,就是说在投影放映的过程中可以动态地变换遮挡区域。

电致变色显示屏32输入的信号必须和投影机输入的视频信号同步,才能保证画面的遮挡不会发生位置错误。投影画面的位置,是通过镜头2的位置来调节,镜头2上下左右移动时,画面同样也是上下左右移动;在镜头2不移动的时候,电致变色显示屏32输入的信号和投影机输入的视频信号同步比较容易实现。但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影效果,需要投影画面连续的移动,这样也就要求镜头2要连续的移动,因为镜头2移动的响应、变向相对于电致变色显示屏32的变色有些迟滞,就有可能造成遮挡的位置错误,所以需要在这个移动过程中校准。此时,所述摄像头5拍摄所述投影画面并传送给所述PC机,所述PC机对所述投影画面的移动速度进行分析计算,并向所述电致变色显示屏32输入变色速度信号。具体地说,如果PC机内的机器视觉软件计算分析发现有发生移动速度的异常变化,则会对电致变色显示屏32的变色速度有个补偿计算,从而通过所述机器视觉系统,不管什么情况下,均能实现电致变色显示屏32输入的信号与投影机输入的视频信号同步,从而保证画面的遮挡不会发生位置错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