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3157发布日期:2018-10-12 23:2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感光鼓和处理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黑白/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机所采用的处理盒(包括原装厂家和兼容厂家)一般采用万向驱动头结构,但该万向驱动头结构的比较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容易存在加工误差导致驱动头与打印机驱动部咬合容易出现松动、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加工难度和成本高,而且装机时容易出现驱动头存在卡死点而造成驱动头无法顺畅卡入驱动端口而反复操作,或者衔接松动、不理想而使传动受力不均匀和不平稳的问题。

另外,现有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机运行时需要频繁快速切换处理盒,但高速转动的驱动杆充分啮合在现有万向驱动头上难度较大,从而造成处理盒切换耗时较长,导致打印、复印时间延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驱动头在工作时旋转伸出、并与机器驱动杆充分啮合和相互抱紧,在非工作时又可自动旋转回缩复位,使处理盒打印性能稳定、可靠,应用范围广,且结构简单、巧妙,生产加工容易,成本低的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包括安装在驱动头的驱动轴上的轴向运动驱动件和旋转复位驱动件,以及设置在齿轮套内的圆弧形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和驱动轴上设有的卡销;所述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沿机器的驱动杆的旋转方向逐渐向外倾斜,并以驱动轴为旋转中心呈点对称;组装时,所述卡销的两端分别可来回滑动地安装在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向驱动件是套在驱动轴上的弹簧a或者是设于驱动轴的内端端部的弹性支撑杆,所述旋转复位驱动件是套在驱动轴上的弹簧b或发条;组装时,所述弹簧a处于压缩状态,且外端和内端分别顶住驱动轴和齿轮套,或者所述弹性支撑杆弯曲变形、并与齿轮套的底盖抵接连接;所述弹簧b的外端和内端分别与驱动轴和齿轮套连接固定,或者所述发条其外端和内端分别与齿轮套和驱动轴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b的外端设有钩部,内端设有卡尾部;组装时,所述弹簧b套在驱动轴上,所述钩部勾在驱动轴的卡销上,所述弹簧b的内端安装在齿轮套的底盖设有的圆形的弹簧安装槽内,且卡尾部卡紧在底盖设有的与弹簧安装槽连接的弹簧卡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的内外两端均设有凸起的旋转限定部;当驱动头与驱动杆充分啮合、相互抱紧时,所述卡销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外端的旋转限定部上;当驱动轴自动复位时,所述卡销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内端的旋转限定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销的两端还可以设有齿轮,所述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的表面设有与齿轮匹配的齿牙;组装时,所述卡销两端的齿轮分别与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上的齿牙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形左导向滑台和右导向滑台是齿轮套内侧侧壁设置的圆弧形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所述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朝驱动杆方向逐渐向外螺旋设置,并以驱动轴为旋转中心呈点对称;组装时,所述卡销的两端端部分别可来回滑动地卡在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是内端开口、外端封闭的凹槽,当驱动头与驱动杆充分啮合、相互抱紧时,所述卡销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的封闭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使驱动头在工作时旋转伸出、并与机器驱动杆充分啮合和相互抱紧,且在非工作时又可自动旋转回缩复位,既有效解决了现有处理盒驱动头存在卡死点的问题,又解决了彩色打印时频繁快速切换处理盒难以啮合和滞时问题,打印性能稳定、可靠,应用范围广,装机和取出操作十分轻松、方便、快捷,而且结构简单、巧妙,生产加工容易,成本低,有利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的驱动力的接收和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的驱动力的接收和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的驱动力的接收和传输装置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实施例中齿轮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实施例中齿轮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的驱动力的接收和传输装置实施例拆下底盖和弹簧b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实施例中弹簧b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实施例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了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的驱动力的接收和传输装置,包括安装在感应鼓上的齿轮套1和一端设有驱动头2的驱动轴3,所述驱动轴3可沿轴向运动且在轴向运动的同时可在一定范围内(如90°)旋转地安装在齿轮套1上。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齿轮套1的外端内部和内端内部分别设有外腔体11和内腔体12,所述驱动轴3依次穿设在外腔体11和内腔体12内,且外腔体11和内腔体12内分别设有作用在驱动轴3上的轴向运动驱动件和旋转复位驱动件,同时齿轮套1与驱动轴3之间设有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导向结构。

其中,所述轴向驱动件和旋转复位驱动件分别是弹簧a 4和弹簧b 5;组装时,所述弹簧a 4和弹簧b 5均套在驱动轴3上,所述弹簧a 4处于压缩状态,且外端和内端分别顶住驱动轴3和齿轮套1,所述弹簧b 5的外端和内端分别与驱动轴3和齿轮套1连接固定。如图3至6,所述齿轮套1的外腔体11是开口腔体,且开口端设有护盖17,所述驱动轴3上还设有盖板32,所述盖板32可随驱动轴3在外腔体11内沿轴向来回移动,所述弹簧a 4的外端和内端分别顶住盖板32和齿轮套1;所述齿轮套1的内腔体12是开口的腔体,且开口端设有底盖13,所述底盖13与内腔体12连接的一侧设有圆形的弹簧安装槽131和弹簧卡口132;位于内腔体12内的驱动轴3上设有卡销31;所述弹簧b 5的外端设有钩部51,内端设有卡尾部52,所述钩部51和卡尾部52与弹簧b 5一体成型。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在内腔体12内设置的圆弧形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以及所述卡销31;所述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沿驱动杆6的转动方向逐渐向外倾斜,并以驱动轴3为旋转中心呈点对称。组装时,所述弹簧b 5套在驱动轴3上,且外端的钩部51勾在卡销31上,所述弹簧b 5的内端安装在弹簧安装槽131内,且卡尾部52卡紧在弹簧卡口132内,所述卡销31的两端分别可来回滑动地安装在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上。

所述驱动力的接收和传输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粉盒装机使用时,机器上驱动杆6与驱动轴3的驱动头2接触连接,使驱动轴3沿驱动杆6的转动方向旋转,同时驱动轴3沿轴向向外运动,使驱动头2与驱动杆6充分啮合、相互抱紧;当驱动杆6与驱动轴3的驱动头2分离时,所述驱动轴3自动反向旋转、并沿轴向向内运动,实现自动复位。具体为,当粉盒装机使用时,机器的驱动杆6与驱动轴3的驱动头2驱动连接、驱使驱动轴3旋转,与此同时轴向运动驱动件(压缩状态的弹簧a 4)驱使驱动轴3轴向向外运动,直至驱动杆6与驱动头2充分抵触、啮合,此过程卡销31的两端分别从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的内端向外端滑动,同时旋转复位驱动件(弹簧b 5)在驱动轴3的带动下发生变形、产生与驱动杆6的转动方向相反的回复力,并作用在驱动轴3上,从而使驱动头2与驱动杆6紧紧地相互抱住;当驱动杆6与驱动轴3的驱动头2分离时,驱动轴3在旋转复位驱动件(弹簧b 5)回复力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同时在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与卡销31的共同作用下轴向向内运动,实现复位。

这样,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感光鼓驱动自动复位结构即可使驱动头2在工作时旋转伸出、并与机器驱动杆6充分啮合和相互抱紧,且在非工作时又可自动旋转回缩复位,既有效解决了现有处理盒驱动头存在卡死点的问题,又解决了彩色打印时频繁快速切换处理盒难以啮合和滞时问题,使处理盒打印性能稳定、可靠,应用范围广,装机和取出操作十分轻松、方便、快捷,而且结构简单、巧妙,生产加工容易,成本低,有利于广泛应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方案,所述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的两端均设有凸起的旋转限定部16;当驱动头2与驱动杆6充分啮合、相互抱紧时,所述卡销31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外端的旋转限定部16上;当驱动轴3自动复位时,所述卡销31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内端的旋转限定部16上。这样,即可对驱动头2的轴向运动和旋转运动范围进行有效限定,避免因轴向运动或旋转运动过度而造成无法正常打印和设备损坏的问题,性能更稳定、更可靠。

当然,所述轴向运动驱动件和旋转复位驱动件也可以是其它可变形并自动复原的弹性件,如:弹性片,具体可以比如:所述旋转复位驱动件也可以是发条,其外端和内端分别与齿轮套1和驱动轴3连接固定,具体可以为:外端与内腔体12内侧壁的齿轮套或底盖13连接固定,内端与驱动轴3连接固定。所述导向结构也可以包括在内腔体12内侧侧壁设置的圆弧形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以及所述卡销31;所述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沿驱动杆6方向逐渐向外螺旋设置,并以驱动轴3为旋转中心呈点对称,且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均可以是内端开口、外端封闭的凹槽;组装时,所述卡销31的两端端部分别可来回滑动地卡在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内,当驱动头2与驱动杆6充分啮合、相互抱紧时,所述卡销31的两端分别抵在左导向滑槽和右导向滑槽的封闭端上。

另外,所述卡销31的两端还可以设有齿轮,所述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的表面设有与齿轮匹配的齿牙;组装时,所述卡销31两端的齿轮分别与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上的齿牙啮合连接;当粉盒装机使用时,机器的驱动杆6与驱动轴3的驱动头2驱动连接、驱使驱动轴3旋转,与此同时轴向运动驱动件(压缩状态的弹簧a 4)驱使驱动轴3轴向向外运动,此过程卡销31上的齿轮在左导向滑台14和右导向滑台15上的齿牙啮合运动,直至驱动杆6与驱动头2充分抵触、啮合,紧紧地相互抱住;当驱动杆6与驱动轴3的驱动头2分离时,所述驱动轴3自动反向旋转、并沿轴向向内运动,实现自动复位。

而且,所述轴向运动驱动件也可以是设于驱动轴3内端端部的弹性支撑杆,组装时所述弹性支撑杆弯曲变形、并与底盖13抵接连接;当粉盒装机使用时,机器的驱动杆6与驱动轴3的驱动头2驱动连接、驱使驱动轴3旋转,与此同时弹性支撑杆的回复力驱使驱动轴3轴向向外运动,支撑并保持向上的状态,使驱动杆6与驱动头2充分抵触、啮合,紧紧地相互抱住。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