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8144发布日期:2019-03-27 10:3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体积需求日趋轻薄,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虽然有其优点,然而其体积大,并且耗电多,因此,液晶背光模组已渐渐成为主流。其中,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操作电压低、无辐射线、重量轻及体积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背光模组根据光源的设置方式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常规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是将多个LED灯铺满在背板之上,由于LED灯数量过多,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功耗较大,不节能。此外,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只能够实现全屏的显示,其他人从显示装置的正面和侧面均能看到所显示的画面,不能防止其他人对用户信息的恶意窃取,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既能够降低背光模组的功耗,又能够防止其他人从侧面对用户信息的窃取,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根第一光导纤维和多根第二光导纤维,所述第一光导纤维和所述第二光导纤维均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光导纤维和所述第二光导纤维沿所述背光模组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每根所述第一光导纤维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发光源,每根所述第二光导纤维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发光源,所述第一光导纤维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光导纤维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导纤维和所述第二光导纤维的上方;从所述第一开口出射的光线垂直射出所述显示面板,从所述第二开口出射的光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且向所述背光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汇聚。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121)的朝向可调。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光导纤维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间距随与所述第一发光源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二光导纤维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间距随与所述第二发光源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导纤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发光源;和/或

所述第二光导纤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发光源。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固定组件,能够使所述第一光导纤维和所述第二光导纤维分别固定在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上。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块和卡槽,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导纤维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固定块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块和卡槽,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导纤维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固定块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卡槽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每根第一光导纤维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发光源,每根第二光导纤维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发光源,第一光导纤维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二光导纤维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可以将第一发光源和第二发光源射出的侧部光源转化为照射到整个显示面板的面光源,减少了发光源的数量,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功耗。

此外,通过从第一开口出射的光线垂直射出显示面板,从第二开口出射的光线朝向显示面板,且向背光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汇聚,当第一发光源处于工作状态且第二发光源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该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正常显示;当第二发光源处于工作状态时且第一发光源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该显示装置可以实现中间区域显示,能够防止其他人从侧面对用户信息的窃取,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去除显示面板和扩散板)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装置(去除部分第一光导纤维和第二光导纤维)在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装置(去除显示面板和扩散板)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

1-背光模组;2-显示面板;3-迈拉膜;

11-第一光导纤维;12-第二光导纤维;13-第一发光源;14-第二发光源;15-固定组件;16-背板;17-扩散板;18-胶框;19-电路板;

111-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51-固定块;15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体积需求日趋轻薄,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虽然有其优点,然而其体积大,并且耗电多,因此,液晶背光模组已渐渐成为主流。其中,液晶背光模组由于具有操作电压低、无辐射线、重量轻及体积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显示面板2和迈拉膜3。其中,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6,背板16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背板16的内部还设置有环形的胶框18,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设置在环形的胶框18围成的空间中,胶框18的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扩散板17和显示面板2,迈拉膜3从显示面板2的出光面包覆到背板16的侧面,实现整个显示装置的固定。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去除显示面板2和扩散板17)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包括四根第一光导纤维11和四根第二光导纤维12,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均沿背光模组1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沿背光模组1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水平方向,图2中的竖直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显示面板2设置在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的上方。本实施例通过每根第一光导纤维11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发光源13,每根第二光导纤维1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发光源14,第一光导纤维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11,第二光导纤维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21,可以将第一发光源13和第二发光源14射出的侧部光源转化为照射到整个显示面板2的面光源,减少了发光源的数量,降低了背光模组1的功耗。此外,从第一开口111出射的光线垂直射出显示面板2,从第二开口121出射的光线朝向显示面板2,且向背光模组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汇聚,当第一发光源13处于工作状态且第二发光源1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该显示装置可以实现正常显示;当第二发光源14处于工作状态时且第一发光源1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该显示装置可以实现中间区域显示,能够防止其他人从侧面对用户信息的窃取,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的根数不局限于四根,还可以两根、三根或更多根。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省略导光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少制作显示装置原材料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多个第一开口111沿第一光导纤维1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开口121沿第二光导纤维12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能够实现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1的长度方向发光的均匀程度,提高显示装置显示画面的亮度的均匀程度,提高使用者的视觉观感。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亮度,可以在第一光导纤维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发光源13;还可以在第二光导纤维1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发光源14;还可以同时在第一光导纤维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发光源13,在第二光导纤维1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发光源14。

示例性地,背光模组1包括电路板19,电路板19设置在背板16的一侧,第一发光源13和第二发光源14电连接在电路板19上,通过电路板19发出的相关信号控制第一发光源13和第二发光源14的工作状态。具体而言,第一发光源13和第二发光源14可以是LED灯珠。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去除部分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在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15,该固定组件15能够使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均固定在背光模组1的背板16上,保证显示装置各个零部件的紧密固定。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组件15包括固定块151和卡槽152,其中,固定块151设置在第一光导纤维11上,卡槽152开设在背板16上,固定块151卡接在卡槽152中,从而实现第一光导纤维11固定在背板16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固定块151设置在背板16上,将卡槽152开设在第一光导纤维11上,也能实现上述效果。

具体而言,每根第二光导纤维12的周面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固定块151,通过将不同的固定块151插接在卡槽152中,可以实现第二开口121朝向的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其他结构的零部件实现第二光导纤维12相对于背板16的旋转与固定。

此外,固定块151设置在第二光导纤维12上,卡槽152开设在背板16上,固定块151卡接在卡槽152中,也能实现上述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固定块151设置在背板16上,将卡槽152开设在第二光导纤维12上,也能实现上述效果。

具体而言,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与背板16的紧密固定,可以将固定块151和卡槽152配置为过盈配合。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去除显示面板2和扩散板17)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之处在于:相邻的第一开口111之间的间距随与第一发光源13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相邻的第二开口121之间的间距随与第二发光源14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由于距离第一发光源13和第二发光源的距离越远位置的光线量越少,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从第一光导纤维11和第二光导纤维12发出光线的均匀程度,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视觉观感。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