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向膜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235发布日期:2019-04-13 01:0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配向膜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向膜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通过凸版印刷方式在一基板表面涂覆配向液,并通过预干燥使溶剂成分挥发初步定型,从而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配向膜(PI膜)。

具体来说,配向膜制程主要包括:根据产品设计而确定配向液的涂布区域及配套的图版,随后在玻璃基板(TFT、CF)上均匀涂布上一层配向液,并且升温把溶剂挥发,预烤后获得所述配向膜。制程要求均匀地将配向液涂布至基板表面,以符合制程要求的膜厚均匀性和可靠度。

然而,在实际的配向膜涂布过程中,由于涂布配向液的印刷轮的移动,而在涂布空间内形成乱流,使得涂布空间内的微粒会掉落在待涂布的基板表面,从而使得制得的配向膜良率降低。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配向膜涂布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向膜涂布装置,通过基台防护组件的设置,防止配向膜涂覆过程中,因印刷轮的移动造成乱流而造成微粒掉落在待涂布基板上,进而提高配向膜的生产良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向膜涂布装置,具有一基台,所述基台用于放置一待涂布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装置包括:一印刷组件,所述印刷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台上,并从一初始位置沿着至少一导轨在所述基台上方移动至一终点位置,用以在所述待涂布基板表面涂覆配向液;以及,一基台防护组件,所述基台防护组件包括一收纳部和一防护罩;其中,所述收纳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印刷组件上,以随着所述印刷组件的移动而移动;所述防护罩具有一展开状态和一收拢状态,所述防护罩根据所述印刷组件的移动而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收拢状态之间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组件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防护罩处于展开状态;所述印刷组件处于所述终点位置时,所述防护罩处于收拢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防护罩处于所述基台上方并覆盖所述基台;所述防护罩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防护罩收纳于所述收纳部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台防护组件还包括一防护罩固定装置,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台的一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的一侧与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防护罩的另一侧固定连接至所述收纳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组件包括一印刷轮及与所述印刷轮连接的遮板,所述基台防护组件的所述收纳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遮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印刷轮的外周表面上安装有配向膜印刷用凸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的底端与所述基台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遮板的底端与所述基台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印刷组件还包括:一喷嘴,所述喷嘴用于引入配向液;一整膜轮,所述整膜轮设置于所述喷嘴下方并与所述印刷轮外相切,用于从所述喷嘴接收配向液并向所述印刷轮均匀提供所述配向液;以及,一刮刀,所述刮刀与所述印刷轮相切设置,用于抹平所述印刷轮上的配向液。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配向膜涂布装置还包括一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印刷组件上,以随着所述印刷组件的移动而移动,并且,所述吸尘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台防护组件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基台防护组件,可以适用于目前已有的配向膜涂布装置中。通过所述基台防护组件的结构设计,在不需要额外动力装置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基台防护组件的防护罩能够在配向液涂覆过程中自动展开及收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向膜涂布装置可以防止在配向膜涂覆过程中,因印刷轮的移动造成乱流而使得微粒掉落待涂布基板,从而提高配向膜制程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向膜涂布装置的印刷组件处于初始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向膜涂布装置涂覆配向液过程中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配向膜涂布装置的所述印刷组件处于终点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所述配向膜涂布装置的收纳部与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为了避免因不惜要的细节而无法清晰地展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向膜涂布装置,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主要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即使附图中省略了,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向膜涂布装置还包括其他诸如机架、驱动机架的结构、整膜轮及印刷轮与机架之间的连接配合关系、存储配向液的装置、驱动配向液至所述喷嘴中的泵体等常规结构。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配向膜涂布装置100,具有一基台110,所述基台110用于放置一待涂布基板200。所述配向膜涂布装置100包括一印刷组件130和一基台防护组件150。

优选地,所述配向膜涂布装置100还包括一吸尘装置170,所述吸尘装置170固定设置于所述印刷组件130上,以随着所述印刷组件130的移动而移动,并且,所述吸尘装置170位于所述基台防护组件150的下方。所述吸尘装置170用于在完成配向液涂布后对所述基台110进行清洁。

以下结合图1至图3,详细描述所述印刷组件130的结构及移动轨迹。

请参见图1,所述印刷组件130包括:一喷嘴132、一整膜轮134、一印刷轮136和一刮刀138。所述喷嘴132用于引入配向液,或称用来喷注配向液。所述整膜轮134设置于所述喷嘴132下方并与所述印刷轮136外相切,用于从所述喷嘴132接收配向液并向所述印刷轮136均匀提供所述配向液。所述印刷轮136的外周表面上安装有配向膜印刷用凸版300。所述刮刀138与所述印刷轮136相切设置,用于抹平所述印刷轮136及所述凸版300上的配向液。

为了防止配向液在涂布过程中喷溅,在所述印刷组件130的外周设置一与所述印刷轮连接的遮板190。

请参见图1和图3,图1是所述印刷组件130处于初始位置的主视图,而图3是所述印刷组件130处于终点位置的主视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印刷组件130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沿着图2中的一导轨400,在所述基台110上方顺着箭头所示的涂布方向而移动至图3所示的终点位置,用以在所述待涂布基板200表面涂覆配向液。

图2中仅显示了一条导轨400(位于图中上方位置并用虚线表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在图中下方位置上对称地也应当设有一导轨,此处省略仅为清晰目的。此外,所述导轨也可以有其他本领域已知的结构和设置,并不以图2所示为限制。

以下结合图1至图3,详细描述所述基台防护组件150的结构及移动轨迹。

请参见图1,所述基台防护组件150包括一收纳部152、一防护罩154和一防护罩固定装置156。所述收纳部152固定设置于所述印刷组件130外的所述遮板190上,使得所述收纳部152随着所述印刷组件130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收纳部152的底端与所述基台110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遮板190的底端与所述基台110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156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台110的一边缘;所述防护罩154的一侧(图1中为右侧)与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156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防护罩154的另一侧(图1中为左侧)固定连接至所述收纳部152。

请参见图1和图3,所述防护罩154具有一展开状态和一收拢状态,图1所示的是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防护罩154,图3所示的是处于收拢状态的所述防护罩154。如图1所示,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防护罩154位于所述基台110上方并几乎覆盖整个的所述基台110;如图3所示,处于收拢状态的所述防护罩154则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52内。

结合图1至图3所示,由于所述收纳部152固定设置于所述印刷组件130外的所述遮板190上,使得所述收纳部152可以随着所述印刷组件130的移动而移动。同时,由于所述防护罩15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收纳部152与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156,使得在所述印刷组件130从图1中所示的初始位置,沿着箭头所示的涂布方向移动时,所述防护罩154能够被逐步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52内;并最终在所述印刷组件130到达图3所示的终点位置时,所述防护罩154几乎完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52内。

作为所述收纳部152与所述防护罩154的一示范例,所述收纳部152与所述防护罩154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如图4所示的,所述防护罩154能够伸缩,其具备自动伸缩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154可以弯折从而实现伸缩功能,并且所述防护罩154的一侧(图中左侧)固定于所述收纳部152内,而另一侧(图中右侧)则固定于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156。因此,在所述收纳部152从图4中左侧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防护罩154被压缩(在此为自动弯折)并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52内。并且,当所述收纳部152从图4中右侧向左侧移动时,由于所述防护罩154固定于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156,因此所述防护罩154伸长并被从所述收纳部152中拉出。

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配向膜涂布装置100对所述待涂布基板200进行涂布时,所述印刷组件130首先位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此时,所述防护罩154处于展开状态,覆盖所述基台110。

接着,如图2所示,所述印刷组件130沿着导轨400,顺着箭头所示的涂布方向而移动,在所述待涂布基板200的表面涂覆配向液,此时,所述防护罩154的一部分随着所述印刷组件130的移动而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52内,但仍有部分维持覆盖所述基台110的状态,使得所述待涂布基板200的未涂覆配向液区域201依然维持在所述防护罩154下方并接受所述防护罩154的保护,而所述待涂布基板200的已涂覆配向液区域202则不需要再位于所述防护罩154下方,而能够暴露于外。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防护罩154,能够确保在所述印刷组件130的移动过程中因乱流而产生的微粒不会掉落于所述待涂布基板200的未涂覆配向液区域201上。

最终,如图3所示,在完成涂布过程后,所述印刷组件130移动到终点位置,此时,所述防护罩154处于收拢状态,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52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印刷组件130从图3所示的终点位置移动到图1所示的起始位置,即,所述印刷组件130的复位过程,由于所述防护罩154连接于所述防护罩固定装置156与所述收纳部152之间,使得所述防护罩154能够从收拢状态逐步移动到展开状态,以重新覆盖所述基台110。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基台防护组件,可以适用于目前已有的配向膜涂布装置中。通过所述基台防护组件的结构设计,在不需要额外动力装置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基台防护组件的防护罩能够在配向液涂覆过程中自动展开及收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向膜涂布装置可以防止在配向膜涂覆过程中,因印刷轮的移动造成乱流而使得微粒掉落待涂布基板,从而提高配向膜制程的良率。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